所属成套资源:全国各地五年2018-2022高考语文真题按知识点分类汇编
全国各地五年2018-2022高考语文真题按知识点分类汇编19-中国古代文学-明(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全国各地五年2018-2022高考语文真题按知识点分类汇编19-中国古代文学-明(含解析),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言文阅读,名著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全国各地五年2018-2022高考语文真题按知识点分类汇编19-中国古代文学-明(含解析) 一、文言文阅读(2021·山东·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嗟夫!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选自《五人墓碑记》,作者张溥)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蹈死不顾,亦曷故哉 通“何”,什么B.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很,十分C.视五人之死 比较D.人皆得以隶使之 像对待奴仆那样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是( )A.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 吾尝终日而思矣B.佯狂不知所之者 羡长江之无穷C.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 虽才高于世D.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3.下列句子中,与“斯固百世之遇也”句式相同的是( )A.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C.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D.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4.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A.通过对比“大阉之乱”时“缙绅”与“五人”的不同表现,突出五人激昂大义的气节。B.“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既是对五人功绩的赞誉,也是对后人的激励。C.“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以双重否定的句式,有力肯定了五人在反阉党斗争中的作用。D.文段部分以叙述为主,叙中有议,议中含情,使得文章事、理、情交融,感染力强。 (2019·上海·校联考高考真题)(三)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卅有堂记(明)归有光①沈大中以善书名里中,里中人争客大中。大中往来荆溪、云阳,富人延之教子。性独好书,及为歌诗,意洒然不俗也。卜筑于城东南,取昌黎韩子“辛勤三十年,乃有此屋庐”之语,名其堂曰“卅有”。②夫其视世之捷取巧得、倏然而至者,大中不为拙邪?其视世之贪多穷取、缺然日有所冀者,大中不为固邪?呜呼!彼徒为物累者也。天下之物,其可以为吾有者,皆足以为累。歉于其未有而求之,盈于其既有而不餍。夫惟其求之之心生,则不餍之意至。苟能不至于求也,故当其无有,不知其无有;一旦有之,亦适吾适而已矣。兹其所以能为有者也。③大中之居,本吾从高祖之南园。弘治、正德间,从高祖以富侠雄一时。宾朋杂沓,觞咏其中。蛾眉翠黛,花木掩映。夜深人静,环溪之间,弦歌相应也。鞠为草莽①几年矣,最后乃归于大中。夫有无之际,其孰能知之哉?纯甫吴先生雅善大中,为之请记。予观斯堂之名,有足慨者,遂为书之。[注]①鞠为草莽:形容衰败荒凉。5.对第①段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介绍卅有堂主人的性格B.点出卅有堂选址的原因C.交代卅有堂的建成时间D.交代卅有堂的堂名来由6.文中多处使用了对比手法,以下不构成对比的一项是( )A.“为物累”者与“适吾适”者B.昔日的“歉”与今日的“不餍”C.南园的“花木掩映”与“鞠为草莽”D.我们家族失去南园与沈大中修筑卅有堂7.简析第③段作者详写“南园”的目的。8.请对作者关于“有”的认识加以分析。 二、名著阅读9.(2021·天津·高考真题)校文学社拟从《论语》《三国演义》《红楼梦》中选取一个场景拍摄视频短剧。假如你是导演,会选取哪部书中的哪个经典场景?请说明理由。要求100字左右。10.(2020·天津·统考高考真题)在某校读书交流活动中,有同学说“我就读不进《红楼梦》”,有同学说“我就不爱读《三国演义》”,还有同学说“《论语》读起来才没劲呢”。请针对此现象,任选上述三本书中的一本,结合小说情节或《论语》名句,谈谈如何“走进经典”。要求100字左右。11.(2018·江苏·高考真题)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A.《三国演义》中,曹操攻陷徐州后,派遣张辽劝降陷入困境中的关羽,关羽提出了“卸甲”的三个条件,这一情节突出了关羽的忠义形象。B.《茶馆》中,秦仲义说:“只有那么办,国家才能富强!”他说的“那么办”是指通过收回房子、卖掉土地等途径,筹集资金来开办工厂。C.《风波》中,七斤曾经在喝醉后骂有些遗老臭味的赵七爷是“贱胎”,并在革命后很快剪掉了辫子,这体现了他是一个具有新思想的农民。D.《老人与海》中,老渔夫圣地亚哥奋力捕到的大马林鱼被鲨鱼给毁了,回到港口后,男孩遗憾地对他说,以后他们俩不能一起捕鱼了。E. 《欧也妮·葛朗台》中,葛朗台太太的性情极好,从不向丈夫要钱,她有着天使般的温柔,她的善良和忍让反衬了葛朗台的冷漠和贪婪。
参考答案:1.B 2.D 3.A 4.D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B.句意:非同寻常的阴谋(指篡夺帝位)难于立刻发动。非常:异乎寻常,非同寻常。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前句,连词,表顺承。句意:直到当今的皇上即位,(魏忠贤畏罪)吊死在路上。后句,连词,表修饰,句意:我曾经一天到晚地冥思苦想。 B.前句,动词,到,往。句意:或假装疯狂不知逃到何处的。后句,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无义。句意:(不由)羡慕长江没有穷尽。C.前句,介词,在。句意:在大堤之上列出他们的姓名。后句,介词,表比较,比。句意:虽然才华比一般的人高。 D.两个“也”都是句中语气助词,表示语气的停顿。前句句意:惋惜这墓前空有一块石碑,就为它作了这篇碑记。后句句意:(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故选D。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例句是判断句,“也”表判断;句意:这实在是百代难得的际遇啊。A.判断句,“也”表判断;句意:和氏璧是天下人一起传颂的宝物。 B.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不知句读,不解惑”;句意:不知道句子停顿,有疑惑不能解决。C.被动句,意念被动,体现于“放逐”;句意:屈原被放逐,才写了《离骚》。D.省略句加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将军(于)河北战,臣(于)河南战”;句意: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故选A。4.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D.“文段部分以叙述为主,叙中有议,议中含情”说法错误,本部分侧重于议论,但两段之中记叙和议论又相互穿插。故选D。参考译文:唉!当魏忠贤作乱的时候,做官的人能够不改变自己志节的,偌大的国家,能有几个人呢?但这五个人生于民间,从来没受过诗书的教诲,却能被大义所激励,踏上死地也不回头,又是什么缘故呢?况且当时假托的皇帝的诏书纷纷传出,追捕同党的人遍于天下,终于因为我们苏州人民的发愤抗击,使阉党不敢再株连治罪;魏忠贤也迟疑不决,畏惧正义,篡夺帝位的阴谋难于立刻发动,直到当今的皇上即位,(魏忠贤畏罪)吊死在路上,不能不说是这五个人的功劳呀。由此看来,那么如今这些高官显贵们,一旦犯罪受罚,有的脱身逃走,不能被远近各地所容纳;也有剪发为僧,闭门不出,或假装疯狂不知逃到何处的,他们那可耻的人格,卑贱的行为,比起这五个人的死来,轻重的差别到底怎么样呢?因此周蓼洲先生的忠义显露在朝廷,赠给他的谥号美好而光荣,在死后享受到荣耀;而这五个人也能够修建一座大坟墓,在大堤之上立碑刻名,所有四方的有志之士经过这里没有不跪拜流泪的,这实在是百代难得的际遇啊。不这样的话,假使让这五个人保全性命在家中一直生活到老,尽享天年,人人都能够像奴仆一样使唤他们,又怎么能让豪杰们屈身下拜,在墓道上扼腕惋惜,抒发他们有志之士的悲叹呢?所以我和我们同社的诸位先生,惋惜这墓前空有一块石碑,就为它作了这篇碑记,也用以说明死生意义的重大,(即使)一个普通老百姓对于国家也有重要的作用啊。5.D 6.B 7.写出南园与卅有堂之间的渊源;“南园”由原来的兴盛到后来的荒芜直至易主,用具体例子进一步证明上文关于“有”“无”的议论;同时引发作者对有无变化不可捉摸的感慨。 8.作者认为,“有”“无”是会相互转换的,这种转换取决于是否刻意的“求”。刻意的“求”,会为物所累,最终失去“有”。不刻意的“求”,即使处于“无”的状态,因不知其“无”,而等同于“有”;一旦真的拥有,也只是愉悦身心而已,从而成为真正的“有”。 【解析】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虽然第①段也涉及到堂主人的性格、经历,堂的建址等信息,但是标题是“卅有堂记”,那么,本段的主要意图应该就是“交代卅有堂的堂名来由”。需要区别“段意”与“段落内容”这两个概念。所以选D项合适。故选D。6.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文本的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从题干可知,本题是对对比手法的考查,题干要求选出“以下不构成对比的一项”,B项所说的内容不构成对比。“歉”这里本是“认为自己有所缺”,这与“既有”之后的“不餍”是同一种心态,不构成对比。作者也说“夫惟其求之之心生,则不餍之意至”。所以选B。7.试题分析:本题考核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此类题目答题时首先要筛选答题区间,然后圈点勾画关键词句,最后组织答案。题干要求分析“第③段作者详写‘南园’的目的”,讨论写作目的,主要从主旨表达与谋篇布局两个角度来回答。从谋篇布局的角度来看,作者写这一段的意图有两个:一是交待卅有堂的前世今身,一是引发下文的议论“夫有无之际,其孰能知之哉?”;从主旨表达的角度来分析,作者的目的是从园子的易主来重申自己关于“有”“无”的议论。8.试题分析:本题考核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此类题目答题时首先要筛选答题区间,然后圈点勾画关键词句,最后组织答案。所谓“分析作者的认识”,所属考点是“把握全文主旨”。作者的主旨、观点可能隐含在若干的议论性句子里面(有时甚至隐含在描写、叙述性句子里),需要提取出来,比如:作者认为,“有”“无”是会相互转换的,这种转换取决于是否刻意的“求”。其次是对其加以解析,即将解说其内涵,如:刻意的“求”,会为物所累,最终失去“有”。不刻意的“求”,即使处于“无”的状态,因不知其“无”,而等同于“有”;一旦真的拥有,也只是愉悦身心而已,从而成为真正的“有”。这里的解说,是将“有”“无”如何相互转换做了具体剖析。【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就要去粗取精。基本要点有二:一是切块法,即在锁定与答案有关信息句段的基础上,进一步缩小包围圈,将目光锁定在一段或几段中的某一“块”。可以依据写作的角度切块,也可以依据内容上的关键词切块,还可以依据语句上的连接词(关联词、序数词、插入语、介词等)切块。二是抽条法,即在锁定“块”的基础上,分出“条”来抽取答案信息,然后再提炼概括。有时候与答案有关的信息并不是集中在某一“块”,而是分布在全文的各部分,这就要对全文进行整体把握,点面结合,逐一摘取,避免遗漏。瞄准目标。目标语句使指代表有用信息的语句,它不一定就是文章的段落或全篇的核心语句或精要语句。瞄准目标语句,依题干要求进行提取和整合是迅速、准确地解决问题的关键。9.场景:林黛玉进贾府原因:黛玉进贾府,是一部宏篇巨制红楼梦的开端,随着黛玉的进入,贾府的背景,人物一一陈现在我们面前;这也是黛玉下凡还泪,其美丽的悲剧一生之开端;通过对黛玉进府过程的描写,贾府繁紊礼节,奢侈排场的弊端一览无余。同时也是黛玉与宝玉的第一次相会。【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人物形象、情节等的整体把握能力。作为导演,从三部经典作品中选取哪个场景拍摄,要看对这部作品的整体把握能力,如果没有对作品的全面把握和深层理解,是选不好这个场景的。换句话说,这个场景要么能够体现人物的典型性格,展现人物的精神品质,要么在整部作品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对主题起到揭示作用,或对情节的展现或转折起到关键性的作用。选《论语》,可以选择《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这个场景,这个场景一是能够展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学风格,二是能够通过曾点的理想看出孔子的政治理想。比如选择《红楼梦》,可以选择“黛玉葬花”这个场景,因为它将黛玉的性格,她的心思还有独有的诗人气质表现出来,更展现了黛玉精神的洁净,也暗示着宝黛爱情的悲剧结局以及贾府的悲剧结局。比如选择《三国演义》,可以选“火烧赤壁”,这一场景既体现出诸葛亮和周瑜的才华,也标志着孙刘联盟正式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趋于稳定。10.《红楼梦》中“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写出了宝钗的青春之美。大如团扇的一双蝴蝶,引得宝钗取出扇子,向草地下来扑。宝钗被蝴蝶引得蹑手蹑脚,香汗淋漓,娇喘细细。这个情节里,宝钗不再是那个稳重识大体的宝钗,而是呈现出女孩的青春之美。经典里的艺术形象散发着恒久的艺术芬芳,值得我们去探寻,去汲取其中的营养。《论语》中“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大意是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只要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这段话是孔子传授给我们的为人处世之道,正因为知人不易,人们不被理解或者被误解的情况就很普遍。但是推己及人,君子更应该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经典给我们智慧。《三国演义》中的桃园三结义。在涿郡张飞庄后那花开正盛的桃园,备下乌牛白马,祭告天地,焚香再拜,结为异姓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义薄云天的三兄弟在开满桃花的春天启动了开挂的人生。而“义”字几乎贯穿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经典离我们并不遥远。【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针对此现象,任选上述三本书中的一本,结合小说情节或《论语》名句,谈谈如何‘走进经典’。要求100字左右”,第一点三本书确定了:《红楼梦》《三国演义》《论语》,从中任取其一。选《红楼梦》《三国演义》,要结合情节,选《论语》,要结合其中的名句。写作的落脚点在“走进经典”。首先分析名著阅读存在的现象,如“读不进”“不爱读”“读起来没劲”,之所以会如此,与书籍的特点有关,如《红楼梦》《三国演义》,这两本大部头作品,情节复杂,人物众多,人物性格各异,如《论语》,因为是文言文,所以存在语言上的障碍,同时《论语》中的语言非常精炼,语义丰富,需要学生耐下心来体会这些名言的内涵。11.CD【详解】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这是考查对名著作品内容的识记和理解能力。C项,“并在革命后很快剪掉了辫子”错误,七斤的辫子是在进城时被人剪掉了;“这体现了他是一个具有新思想的农民”错误,他骂赵七爷是“贱胎”,说明他对封建势力是不满的,不能就此说他是“具有新思想的农民”,因为面对反革命的复辟,七斤完全看不清自己的敌人是谁,对事件的性质和危害不认识,他们所焦虑的仅仅是没有辫子就当不成顺民的问题。而当风波过去以后,他们又如释重负,照旧生活,丝毫没有想到从复辟事件中吸取什么教训。这说明他依然是麻木、胆怯、愚昧、盲从,政治上无知,毫无民主主义觉悟的当时农民的典型形象。D项,“回到港口后,男孩遗憾地对他说,以后他们俩不能一起捕鱼了”错误,从书中来看,男孩儿来到茅棚,看见老人那双满是伤痕的手,哭了起来,然后给老人送来了热咖啡,并表示要跟他一起出海去打鱼。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全国各地五年2018-2022高考语文真题按知识点分类汇编13-中国古代文学-春秋(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言文阅读,情景默写,名著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全国各地五年2018-2022高考语文真题按知识点分类汇编17-中国古代文学-南宋(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全国各地五年2018-2022高考语文真题按知识点分类汇编14-中国古代文学-西汉(含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言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