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人教统编版哲学的基本问题第二课时达标测试
展开运动的规律性课中小测
一、头脑风暴
1.宇宙中无数星球为什么会有序地运动?这说明什么?
二、典型例题
1、规律的特点。
2.下列有关规律的观点,正确的是( )
①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②规律是可以创造和消灭的③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④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2、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
3.近来,福建大部分地区持续出现强降雨。福州、厦门等地依据云层变化,多次实施了人工驱云化雨作业,缓解了涝情。人工减少降雨的成功说明了( )
①人们可以改造客观规律 ②想问题做事情要从人的愿望出发
③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④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尊重客观规律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3、规律的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4.人工降雨又称人工增雨,是指根据自然界降水形成的原理,人为补充某些形成降水的必要条件,促进云滴迅速凝结或冰晶增大成雨滴降落到地面的过程。根据这一事实,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①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②人类可以通过实践活动,改造规律为人类服务
③人类可以在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④在事物运动过程中存在着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5.1912~1913年间,德国在国际市场上大量收购石油,但只购买婆罗洲地区的石油。在石油商人感到百思不得其解时,化学家提醒世人说:“德国人在准备发动战争了!”原来,婆罗洲的石油与其他各地的石油不同,它含有大量的苯和甲苯等芳香烃,而苯和硝酸反应就可以制成一种烈性炸药。果然不出化学家所料,德国于1914年发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探究:
(1)搜集生活中异于常人发现的事例。
(2)总结归纳规律的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三、随堂检测
6.脱离运动的物质和脱离物质的运动都是不存在的。(_______)
7.“一切皆流,无物常住”,体现了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_____)
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承认静止会导致形而上学的不变论。(_____)
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因为规律是亘古不变的。(________)
8.1989年12月,第44届国际联合国大会决定开展“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活动,2009年12月,第64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10月13日指定为国际减灾日,意在提高人们在防灾减灾中如何采取行动的意识,最大限度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风险。2020年10月13日是第29个国际减灾日,主题是“减少灾害损失,创造美好生活”,强调关注灾害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的负面影响。
面对自然灾害带来的严重损失,人们议论纷纷:甲认为一切都是天意,天命不可违;乙认为人定胜天,我们一定能够消除自然灾害;丙认为,在自然灾害面前,事在人为,我们可以把损失降到最低。
(1)甲、乙、丙三人的观点分别属于哪种哲学形态。
(2)运用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有关知识,说明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参考答案
1 .因为有其客观规律;说明物质运动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其客观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规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
2 .A
【详解】
①③: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但人能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故①③入选。②:规律具有客观性,人不能创造和消灭客观规律,违背规律的客观性,故②错误。④:选项④否认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故④错误。故本题选A。
3 .D
【详解】①:规律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不能改造规律,①说法错误。②: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想问题做事情要从客观实际出发,②说法错误。③:福建大部分地区持续出现强降雨,多次实施了人工驱云化雨作业,缓解了涝情,说明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③符合题意。④:福州、厦门等地依据云层变化,多次实施了人工驱云化雨作业,说明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尊重客观规律,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4 .B
【详解】③④:人工降雨又称人工增雨,是指根据自然界降水形成的原理,人为补充某些形成降水的必要条件,促进云滴迅速凝结或冰晶增大成雨滴降落到地面的过程这表明人类可以在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在事物运动过程中存在着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故③④入选。①: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故①不选。②:规律具有客观性,人不能创造,消灭和改造规律,故②不选。故本题选B。
5 .(1)言之有理皆可得分。(2)规律的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①原理内容: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②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③反对:反对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规律的客观性,盲目蛮干的唯心主义错误;也要反对片面夸大规律的客观性,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无所作为的机械唯物主义错误。
本题以德国收购石油与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关系为背景材料,从哲学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规律的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详解】(1)本题属于开放性命题,要求考生搜集生活中异于常人发现的事例。考生可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作答,只要能围绕主题,言之有理即可。(2)本题属于简答题,要求考生总结归纳规律的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是对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考生应调动所学知识,从规律的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内容、方法论要求,以及反对观点等角度进行回答即可。
【点睛】开放性命题答题技巧:(1) 仔细审题,领会题意和题目指向。即一方面通过阅读理解,吃透题意;另一方面要通过思考推断,弄请题目指向。否则就会答非所问,偏离主题。(2)回归书本,提取基础知识。一般来说,试题所提供的答案在课本中可以找到存在依据,答案要从书本出发。脱离书本,答案就不会完整。因此,一定要抓住课本,提高课堂效率。(3) 多角度思维,择优选择答案。回归书本不等于照搬书本。在解答开放性试题中,要正确运用发散性思维,就试题中的设问,灵活地进行语言表达。在确定好所用的知识点后,还要多方面地择优选择答案,做到多层次、全方位分析和回答问题。一定不要拘泥于课本,要走出课堂。
6 .正确
【详解】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载体、主体),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因此说脱离运动的物质和脱离物质的运动都是不存在的。故本题观点正确。
7 .错误
【详解】“一切皆流,无物常住”,这只承认了绝对运动,否定了相对静止,因此,该观点没有体现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故题干观点错误。
8 .错误
【详解】辩证唯物主义认为,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观点才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但承认静止不一定会导致形而上学的不变论。故原观点错误。9 .
9.错误
【详解】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说明规律是客观的。唯物辩证法认为,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因此规律也不是亘古不变的。该判断错误。
10 .(1)①甲认为天命不可违,是客观唯心主义。②乙认为人定胜天,是主观唯心主义。③丙认为在自然灾害面前,事在人为,是辩证唯物主义。(2)①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违背规律就会受到惩罚,因此,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要求我们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合理开展经济活动。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研究把握和利用规律,搞好生态文明建设。③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
本题以国际减灾日为背景材料,从哲学生活角度设置有关问题,考查考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详解】(1)本题要求回答甲、乙、丙三人的观点分别属于哪种哲学形态。材料“甲认为一切都是天意,天命不可违”说明甲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材料“乙认为人定胜天,我们一定能够消除自然灾害”说明乙把人的主观精神看作世界的本原,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材料“丙认为,在自然灾害面前,事在人为,我们可以把损失降到最低”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属于辩证唯物主义。(2)本题要求运用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有关知识,说明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本题属于措施类试题,题目限定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有关知识。解答本题,考生可从三个层面回答:规律具有客观性,要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人能认识和利用规律,既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要尊重客观规律,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的角度分析。
【点睛】措施类主观题的解题四部曲:一、抓主体,措施类的题,解题最关键的是明确谁是措施的实施者(主体),有几个措施的实施者答案就有几个角度,在表述措施的时要以题目设置的情景,站在不同主体角色的视角立场上回答不同内容,所答内容符合角色身份,一定要注意各司其职,切记不要越俎代庖,最后别忘对措施进行综合。二、定范围,要明确答题的范围,是从经济生活中找对策,还是从政治生活、文化生活或是哲学中找对策,确定了范围,才能找到正确的答题方向。三、找措施,从教材中找措施。要认真回想教材相关方面的知识,不能随意乱想。从材料中找措施。①如果材料呈现的是问题,那么材料中问题的反面就是方法。如:种植单一的反面就是多种经营;技术水平低的反面就是发展高新技术,科技创新,科技兴国,用先进科技武装企业和职工;失业现象的反面就是扩大就业。②如果材料呈现的是正确做法,那么只需要对材料中的具体做法加以概括并且结合教材内容组织答案就可以了。从当前时政热点、党和国家重大政策中找措施。四、联材料,明确了主体、答题范围,找到具体措施后,要联系材料,组织答案,教材中的基本理论必须与题的实际材料结合好,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政治 (道德与法治)必修4 哲学与文化社会历史的主体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政治 (道德与法治)必修4 哲学与文化社会历史的主体课后作业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头脑风暴,典型例题,随堂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文化的内涵与功能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文化的内涵与功能课时作业,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真题回顾,易错易混,巩固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政治 (道德与法治)必修4 哲学与文化社会历史的本质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政治 (道德与法治)必修4 哲学与文化社会历史的本质课时作业,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头脑风暴,典型例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