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世界的物质性第四课时同步练习题
展开世界的物质性课后提升
一、真题回顾
1 .在距地球5.6亿光年的类星体“马卡良231”内,中外科学家联手首次发现了氧气,这次银河系外氧气的发现,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加深对宇宙物质组成的认识。这一科学发现进一步佐证了( )
①世界是物质的世界
②物质依赖于人的感觉而存在
③物质是由人的意识产生的
④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2 .中国旧体诗多以中原及周边地区的生活为题材。进入近代,随着人员交往、文化交流的增多,中国旧体诗出现了反映西方社会的内容,如“地冷宜亲火,楼高可摘星”反映伦敦的阴冷气候和城市风貌;“开函喜动色,分明是君容”反映照片给远方亲人带来的喜悦。从中国旧体诗内容的变化可以看出
①意识内容的变化本质是人的反映方式的变化
②没有被反映者就不可能有任何意识的内容
③有什么样的意识内容就有什么样的反映对象
④意识内容的变化根源于社会生活实践的变化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③ | D.③④ |
二、易错易混
1、【易错易混点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够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3 .恩格斯指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哲学上所讲的物质是指( )
A.自然界中可直接感知的事物 |
B.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的共性 |
C.一切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 |
D.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够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 |
4 .我们周围环境中的物质是正物质,它由原子组成,原子由带正电的质子和带负电的电子以及中性的中子组成。与此相反,由带负电的质子和带正电的电子组成的物质就是反物质。这里的“物质”与“反物质”是指
①万事万物共有的唯一特性②世界上客观事物的总和
③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④能被人类所认识的具体的物质形态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易错易混点2】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5 .2020 年7月,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建设完成。打破了依赖国外导航定位技术的被动局面,为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黄献。"弘扬航天精神、拥抱星辰大海"是航天人奋发图强,不断突破的精神动力。这说明意识( )
①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②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③意识内容的变化根源于社会生活实践的变化
④具有直接现实性,能把观念东西变为现实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易错易混点3】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
6 .有人说:“纸箱是物质,被烧后变成灰;树木是物质,人们可以把它加工成家具、纸张。这说明物质是可以改变的”。该观点的不合理之处在于( )
A.否认了物质的唯一特性 |
B.把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混为一谈 |
C.承认了物质和具体物质形态的联系 |
D.看到了具体的物质形态是可以改变的 |
三、巩固提升
7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会对我们进行报复。”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的这段话意在强调( )
①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遵循其固有规律
②人类给自然界打上了实践活动的烙印
③人类对自然界的改造活动是徒劳无益的
④人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要与自然和谐相处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8 .20世纪50年代后期,我国开展“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试图“跑步进入共产主义”。实践证明,脱离生产力来讲生产关系,特别是脱离生产力的实际状况盲目地变革生产关系,追求所谓的“先进生产关系”,只能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这一事实说明
A.人类社会的现象是多种多样的 |
B.人类的实践活动不能影响社会发展的进程 |
C.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
D.劳动是人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基础 |
9 .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有侵华日军各级指挥机构当时的命令和东京审判、日本官兵的记录为证,有中国幸存者的血泪控诉为证,有《拉贝日记》《魏特琳日记》等国际人士提供的证言和美国牧师约翰·马吉1937年拍摄的电影胶片为证。由此可说明
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②现实中必须要面对而且无法回避哲学的基本问题
③认识的真理性需要通过物质记录来检验
④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10 .
全球气候变暖问题越来越受世人的关注。一些专家指出,在未来100年里,地球表面平均温度将有可能上升1.4℃~5.8℃,全球气候变暖将给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破坏,致使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干旱、半干旱地区更加缺水,耕地退化和沙漠化现象越来越严重。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工业化国家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等废气。专家呼吁,必须高度重视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严重危害,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请用“探究世界的本质”的有关知识说明全球气候变暖及其产生的原因所体现的哲学道理?
参考答案
B
【详解】
①④:中外科学家联手首次发现了氧气,这次银河系外氧气的发现,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加深对宇宙物质组成的认识,这佐证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也佐证了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②:人的感觉属于意识,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②错误。
③:物质第一性,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不是由人的意识产生的,③错误。
故本题选B。
【点睛】
组合型选择题可以采用先题肢后选项,先可能后确定的方法解决,提高解题的效率。可以从最简单的容易判断的题肢入手,确定正确的题肢,确定包含该题肢的选项,本题可以先确定题肢①④正确,确定选项B入选。
B
【详解】
中国旧体诗多以中原及周边地区的生活为题材。进入近代,随着人员交往、文化交流的增多,中国旧体诗出现了反映西方社会的内容。据此推断出:中国旧体诗内容的变化是因为社会生活发生了改变,因此题肢①观点错误,不选,由此可以判断题肢④符合题意,应选;中国旧体诗的内容来自于客观生活,没有被反映者自然不会有任何意识的内容,所以选项②正确;物质决定意识,没有被反映者就不可能存在任何意识内容,有什么样的反映对象才会有什么样的意识内容,题肢③说法错误,不选。故本题答案为B。
B
【详解】
AC:自然界中可直接感知的事物、一切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属于具体的物质形态,故AC不符合题意。
B:哲学的物质是指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的共性,故B符合题意。
D: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够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而不是客观存在,故D错误。
故本题选B。
D
【详解】
③④:由材料可以看出,“物质”与“反物质”都是具体的物质形态,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③④正确。
①:客观实在性是万事万物共有的唯一特性,①错误。
②:本项说法是错误的,②错误。
本题选D项。
A
【详解】
①②:材料中“‘弘扬航天精神、拥抱星辰大海’是航天人奋发图强,不断突破的精神动力”,这说明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①②正确。
③:意识内容的变化根源于社会生活实践的变化,但材料没有涉及意识内容的变化,③不符合题意。
④: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能把观念东西变为现实,④错误。
故本题选A。
【点睛】
B
【详解】
A: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该观点的错误在于混淆了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两个概念,而不是否认物质的唯一特性。故A不符合题意。
BCD: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纸箱、树木同属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但题干的观点错误地认为纸箱、树木属于物质,认为物质是可以改变的,把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混为一谈。故B符合题意,C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C
【详解】
①④:根据材料中恩格斯的话“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会对我们进行报复。”说明自然界具有客观物质性,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遵循其固有规律,表明人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要尊重自然、善待自然,和自然和谐相处,①④符合题意。
②:材料中恩格斯的这段话强调的是自然界具有客观性,要要尊重自然、善待自然,和自然和谐相处,没有涉及人类给自然界打上了实践活动的烙印,②与题意无关。
③:人类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可以改造自然,利用自然为人类服务,并不是意味着人类对自然界的改造活动是徒劳无益的,③说法是错误的。
故本题应选C。
C
【详解】
本题考查世界的物质性。A:材料阐释的是人类社会的客观物质性,不是反映人类社会的现象是多种多样的,A不符合题意。
B:人类的实践活动不能影响社会发展的进程,说法错误,B排除。
C:脱离生产力来讲生产关系,特别是脱离生产力的实际状况盲目地变革生产关系,追求所谓的“先进生产关系”,只能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这说明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C符合题意。
D:材料没有体现劳动是人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基础,D与题意无关,排除。
故本题选C。
【点睛】
本题可用排除法解答:1.题肢本身表述错误者不选(逆向选择题除外)(先看答案,先排除错误的选项,再看题目和材料),本题可排除B;2.题肢与题干要求不相符者不选(抓住题目的关键词,抓住中心意思排除干扰项),本题可排除A;3.因果相悖者不选(一看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二要主意因果关系是否颠倒);4.题肢和题干间接联系者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二级延伸不选(抓住题干的本质);5.题肢与题干外延不相符者不选(看懂内涵的同时,掌握外延的规定性),本题可排除D;6.题肢和题干矛盾者不选(筛选正确的题肢);7.题肢与题干相重复者不选(读透题干问的方向及侧重点);8.正误相混者,即题肢中既有正确的部分也有不正确的部分,不选(仔细读完题肢,小心陷井);9.反向选择题中正确者不选(认真审题);10.题干要求单一者(如带有核心、根本、关键、最主要、中心为字眼),有些题肢即使能在题干中得到体现,但如果不符合题干单一性的要求,也不能选。
A
【详解】
材料表明日本侵华有各种证据为证,这说明现实中必须要面对而且无法回避哲学的基本问题,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③错误;④正确但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①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全球气候变暖体现了事物处于运动变化过程中。
②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要求我们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给生态环境带来破坏,影响人类生存。
③规律具有客观性,要求我们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违背规律必然受到惩罚。人们无视客观规律,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等废气,使气候变暖,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受到了规律的惩罚。
④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造福人类。人类已经认识到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工业化国家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等废气。专家呼吁,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详解】
本题以全球气候变暖为话题设置背景材料,从《生活与哲学》的角度设置相关问题,着重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题要求考生用“探究世界的本质”的有关知识说明全球气候变暖及其产生的原因所体现的哲学道理,知识范围是哲学第四课,设问指向是体现类主观题,考生解答此题要紧扣材料,并整合课本相关知识。通过分析材料,学生可以从运动变化、自然界的客观性、规律的普遍客观性、人能发挥主观能动性角度进行分析。
高中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世界的物质性第四课时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世界的物质性第四课时习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课前先知,课前自测,探究与分享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政治 (道德与法治)必修4 哲学与文化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世界的物质性第四课时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政治 (道德与法治)必修4 哲学与文化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世界的物质性第四课时复习练习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头脑风暴,典型例题,随堂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社会历史的发展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社会历史的发展课时练习,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真题回顾,易错易混,巩固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