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2重庆巫山县官渡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含解析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练习
      重庆市巫山县官渡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含解析.docx
    • 练习
      重庆市巫山县官渡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无答案.docx
    重庆市巫山县官渡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含解析第1页
    重庆市巫山县官渡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含解析第2页
    重庆市巫山县官渡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含解析第3页
    重庆市巫山县官渡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无答案第1页
    重庆市巫山县官渡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无答案第2页
    重庆市巫山县官渡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无答案第3页
    还剩1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重庆巫山县官渡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重庆巫山县官渡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含解析,文件包含重庆市巫山县官渡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含解析docx、重庆市巫山县官渡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官渡中学2021年秋高一期末考试
    科目:地理考试时长:75分钟
    第I卷(选择题)
    天亮前后,东方地平线上有时会看到一颗特别明亮的“晨星”——金星,它不是光源,人们称它“启明星”。下图是太阳系部分行星绕日公转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图中被称为“启明星”的是( )
    A. M B. J C. V D. W
    2. 属于巨行星的是( )
    A. M B. V C. W D. J
    3. 小行星带位于( )
    A. M与V轨道之间 B. V与地球轨道之间
    C. 地球与W轨道之间 D. W与J轨道之间
    【答案】1. C 2. D 3. D
    【解析】
    【1题详解】
    太阳系八大行星按照和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因此图中M为水星、V为金星、W为火星、J为木星。由材料可知,“启明星”即金星。故选C。
    【2题详解】
    太阳系八大行星按照和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因此图中M为水星、V为金星、W为火星、J为木星。巨行星包括木星和土星。故选D。
    【3题详解】
    太阳系八大行星按照和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因此图中M为水星、V为金星、W为火星、J为木星。小行星带位于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故选D。
    【点睛】八大行星按照离太阳的距离从近到远,它们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其中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属于类地行星,木星、土星属于巨行星,天王星、海王星属于远日行星。小行星带位于类地行星和巨行星轨道之间,即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
    棉花遥感识别是棉花种植面积遥感估算的关键,下面是我国北疆地区不同时期棉花光谱信息与其他作物光谱信息的曲线分析图。图中前3个波段为可见光波段(分别为蓝波段、绿波段、红波段),第4波段为近红外波段。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4. 容易将棉花从其他作物中识别出来的最佳波段是( )
    A. 蓝波段 B. 绿波段 C. 红波段 D. 近红外波段
    5. 根据图中信息及相关知识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6月份和9月份相比,棉花遥感识别最佳时期在6月份
    B. 棉花盛絮期对蓝波段、绿波段和红波段的反射率比盛蕾期明显降低
    C. 北疆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棉花产区
    D. 北疆地区发展棉花种植业的优势是耕地面积广大,便于大规模的机械化操作
    【答案】4. D 5. B
    【解析】
    【4题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棉花盛絮期,第4波段(近红外波段)棉花的反射率与其他作物差别最大,更容易将棉花从其他作物中识别出来,故选D。
    【5题详解】
    读图分析可知,在4波段,9月份比6月份更易把棉花从其他作物中识别出来,所以棉花遥感识别最佳时期在9月份,A错。读图可知,9月份棉花盛絮期1~3波段的反射率低于6月份,所以棉花盛絮期对蓝波段、绿波段和红波段的反射率比盛蕾期明显降低,B正确。南疆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棉花产区,C错误。北疆地区耕地主要分布在山前绿洲,耕地面积并非广大,D错。故选B。
    【点睛】遥感的主要应用:资源普查、植被分类、环境污染监测、灾害监测、农作物病虫害和产量调查等。
    2021年7月26日,受台风“烟花”影响,浙江大部分地区出现了强降水天气,给当地造成了巨大损失。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I、Ⅱ、Ⅲ表示水循环类型。完成下面小题。

    6. 台风“烟花”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有( )
    A. I、Ⅱ B. I、Ⅲ C. Ⅱ、Ⅲ D. I、Ⅱ、Ⅲ
    7. 能实时监测台风“烟花”位置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 RS B. GIS C. BDS D. 5G通信
    8. 受台风“烟花”影响,水泥路面容易积水是因为其直接影响了水循环环节中的(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6 A 7. A 8. D
    【解析】
    【分析】
    【6题详解】
    结合图中水循环环节可知,I全程只在海洋上完成,属于海上内循环;Ⅱ连接海洋和陆地,属于海陆间大循环;Ⅲ在陆地上完成,属于陆地内循环。台风来自海洋,除在海洋上带来降水之外,还将水汽输送到陆地带来降水,因此参与了海陆间水循环,即图中I、Ⅱ两种水循环类型,A正确,B、C、D错误。故选A。
    【7题详解】
    国家气象局每天为电视新闻提供的卫星云图是通过RS遥感技术获得信息,利用卫星上的光学仪器和电子仪器,获取地面的图象。在遥感影像上,不同地物有不同的影像特征,这些影像特征是判读识别各种地物的依据,故可用来监测台风的位置,A正确。GIS技术是一个翻译的过程,遥感拍的图片是抽象的,需要地理信息系统的翻译,并且通过添加不同图层分析一个地区的各种特征,不能用来监测,B错误。BDS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且具备短报文通信能力,不能实时监测,C错误。5G通信作为一种新型移动通信网络,是解决人与人通信、人与物、物与物通信等问题,不能起到实时监测作用,D错误。故选A。
    【8题详解】
    图中水循环环节中,①为湖水蒸发,②为陆地降水,③为水汽输送,④为下渗。水泥路面容易积水是因为水泥路面为不透水路面,阻碍地表径流下渗,导致路面积水,因此直接影响了下渗环节,即④,故选D。
    【点睛】遥感是指非接触的,远距离的探测技术。一般指运用传感器/遥感器对物体的电磁波的辐射、反射特性的探测,并根据其特性对物体的性质、特征和状态进行分析的理论、方法和应用的科学技术。遥感技术主要应用于资源的普查、灾害监测、环境监测、工程建设以及规划还有其他,包括:军事侦察、海上交通、海洋渔业等。
    9. 在生活中,我们在切大葱或洋葱的时候,便会忍不住“泪流满面”。为此,我们可以在切菜的时候在旁边点燃一支蜡烛,便可极大的缓解眼部的不适感。下列热力环流示意图能反应下图蜡烛附近空气环流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点燃的蜡烛是一个热源,对空气加热,蜡烛处空气受热上升,在近地面形成低压,上空形成高压;蜡烛的东西两侧相对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上空形成低压。同一水平面气流总是由高压流向低压,这样就形成热力环流,A正确,BCD错误,所以选A。
    【点睛】热力环流的形过程:地表冷热不均→空气产生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产生气压差→引起水平气流的运动。
    2018年1月15日,科研人员宣布发现了一种乌鸦大小、像鸟一样的恐龙,它有色彩艳丽的羽毛,生活在1.61亿年前的侏罗纪时代的中国东北,科研人员将它命名为“彩虹”。图甲为彩虹恐龙化石,图乙为彩虹恐龙想象复原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0. 该地质时期被称为( )
    A. 爬行动物时代 B. 海生脊椎动物时代 C. 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 D. 灵长哺乳动物时代
    11. 该地质时期是( )
    A. 联合古陆解体期 B. 铁矿等金属矿产的成矿期 C. 现代海陆位置形成期 D. 海洋脊椎动物灭绝期
    【答案】10. A 11. A
    【解析】
    【分析】
    【10题详解】
    题意表明,彩虹恐龙生活在1.61亿年前的侏罗纪时代,侏罗纪是中生代的一个纪,中生代是爬行动物时代,恐龙就是其中最突出的代表,A正确。海生脊椎动物时代是古生代中期,排除B。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是古生代早期,排除C。灵长哺乳动物时代出现在新生代,排除D。故选A。
    【11题详解】
    前题分析可知,该地质时期为中生代。中生代由于板块剧烈运动,联合古陆开始解体发生漂移,A正确。大量的铁、金、镍、铬等矿藏出现在前寒武纪时期的地层中,因此前寒武纪是重要的成矿时期,中生代地层中这些金属矿产少,B错误;形成现代海陆分布格局的时期是在新生代,不是中生代,C错误;海洋脊椎动物灭绝是在古生代末期,不是在中生代,D错误。故选A。
    【点睛】地壳演化史中,动物界发展阶段:元古代为动物孕育、萌芽和发展初期阶段;古生代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为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古生代泥盆纪为鱼类时代;古生代石炭纪和二叠纪为两栖动物时代;中生代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为爬行动物时代;新生代第三纪为哺乳动物时代;新生代第四纪为人类时代。

    下面为两个中国小朋友的通话内容,明明说:“我的家乡,冬季树叶都落了,看不到绿色,真没意思。”贝贝说:“我的家乡,树木四季常绿,那就从我的家乡运些树苗去栽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 地形的影响 B. 河流的影响 C. 纬度位置不同 D. 海陆位置不同
    13. 下列树种最有可能是明明家乡的自然植被的是( )
    A. 椰子树 B. 樟树 C. 榆树 D. 茶树
    14. 下列植被特征最符合贝贝家乡的自然植被的是( )
    A. 树冠浑圆,叶面光滑、无绒毛、稍硬 B. 叶片多呈纸质,宽而薄
    C. 叶面较小,呈鳞片状、刺状 D. 具有肉质的叶或茎
    【答案】12. C 13. C 14. A
    【解析】
    【分析】
    【12题详解】
    冬季植被是否落叶,影响最大的要素是热量,我国南方地区纬度低,热量条件好,植被常绿。北方地区纬度高,热量条件差,冬季植被会落叶。C正确。地形和海陆位置对气温影响比较小,不是决定作用,AD错误。河流不会影响植被是否落叶,B错误。故本题选C。
    【13题详解】
    明明家乡的植被为落叶林,椰子树、樟树和茶树都是常绿植被,榆树为落叶林,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4题详解】
    贝贝的家乡的自然植被为常绿阔叶林,其特点是四季常绿,树冠浑圆,叶面多革质,有光泽,无绒毛,较硬,A正确;叶片多呈纸质,宽而薄,属于落叶阔叶林的特点,B错误;叶面较小,呈鳞片状、刺状,属于针叶林的特征,主要分布在寒带,C错误;具有肉质的叶叶茎,属于热带树种的特点,D错误。故选A。
    【点睛】影响植被落叶的因素为:热量、光照、自身新陈代谢。
    15. 下图为热力环流示意图。甲处的气压状况和天气状况是( )

    ①低压②高压③晴朗④阴雨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读热力环流示意图可知,图中甲地盛行上升气流,说明甲地近地面为低压中心,气流在上升过程中,由于气温下降,水汽易凝结成云致雨,多阴雨天气,①④正确,②③错。故本题排除ACD三项,选B。

    【点睛】

    下图示意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变化及地球内部圈层结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 推测外核为液态的主要依据是( )
    A. 横波不能通过 B. 纵波速度加快 C. 深井钻探观测 D. 超声波探测
    17. 火山喷发的岩浆最可能来自( )
    A. 地壳 B. 上地幔 C. 下地幔 D. 外核
    【答案】16. A 17. B
    【解析】
    【分析】
    16题详解】
    由于地震波的特点是横波只能在固态中传播,由图可知,地震波由地幔进入外核时,横波消失,横波不能通过,说明外核为液态,A正确;地震波由地幔进人外核时,纵波速度下降,B错;外核距离地表远,日前人类不能通过深井钻探观测,C错;人类探测地球内部主要依据地震波速变化,而不是超声波,D错。故本题选A。
    【17题详解】
    在地幔上部存在一个特殊圈层-软流层,该层由塑性物质组成,在温度、压力增加时,可能呈熔融状态,一般认为是岩浆的发源地,火山喷发的岩浆最可能来自上地幔的软流层,B选项正确,ACD错。所以本题选B。
    【点睛】地震波包括纵波和横波两种,纵波在固、 液、气体中都能畅通无阻,而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而且密度大传播快,密度小传播慢。科学家们在地球内部33千米和2900千米两处,分别发现地震波传播速度急剧变化,说明在这两个地方,物质差异很大,存在两个间断面。位于33千米处的称莫霍面,这个面以上是地壳,以下是地幔;位于2900千米处的称古登堡面,这里是地幔同地核的分界面。这两个面把地球内部分成层次分明的三个主要同心层,即地壳、地幔和地核。
    下图为大西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的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8. 图中曲线①②③依次表示大西洋的( )
    A. 密度、温度、盐度 B. 温度、盐度、密度 C. 温度、密度、盐度 D. 密度、盐度、温度
    19. 影响曲线②出现图示变化规律的主要因素是( )
    A. 洋流性质 B. 太阳辐射 C. 陆地径流 D. 海域形状
    20. 下列关于大西洋表层海水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60°N表层海水密度低于60°S B. 60°N表层海水盐度低于60°S
    C. 表层海水盐度最高的地方,温度约为25℃ D. 表层海水盐度最高的地方,密度约为1027kg/m³
    【答案】18. A 19. B 20. C
    【解析】
    【分析】
    【18题详解】
    由于赤道附近的热量较高,可知表层海水温度一般由低伟向高纬逐渐递减,可知②为温度变化曲线;由于副热带附近的降水较少,蒸发较为旺盛,可知海水盐度的分布规律由副热带海区向低纬、高纬递减,呈马鞍状分布,可知③为盐度分布曲线;由于地球的表面的热量是由赤道向两极地区逐渐递减的,可知海水密度由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地区递增,可知①为密度分布曲线。A正确,B、C、D错误。所以选A。
    【19题详解】
    根据上题分析可知,②为温度变化曲线,低纬地区太阳高度角大,获得的太阳辐射多;高纬地区太阳高度角小,获得的热量少。所以影响温度曲线变化规律的主要因素是太阳辐射,B正确;洋流性质、陆地径流、海域形状都不是影响温度曲线出现图示变化的主要因素,ACD正确。所以选B。
    【20题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60°N表层海水密度高于60°S,A错误;60°N的海洋表层海水盐度高于60°S,B错误;表层海水盐度最高的地区约为25°N左右,水文温度约为25℃,C正确;表层海水盐度最高的地方约为25°N左右,密度约为1025kg/m³,D错误。所以选C。
    【点睛】海洋表层水温主要取决于太阳辐射和大洋环流两个因素。①太阳辐射是海水的主要热源,因此纬度位置能直接影响海洋表层水温。②大洋环流中的寒暖流能够促进不同地区间的水热交换,暖流会使流经地区水温升高,寒流则会使流经地区水温降低。此外,大洋形状、极地海域结冰与融冰等也会影响海洋表层水温。
    下图为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区水循环示意图,图中岩层坚硬不透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 当该地森林覆盖率增加后( )
    A. 水分下渗减少 B. 降水量急剧减少 C. 蒸腾作用增强 D. 地表径流增加
    22. 该地修建梯田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A. 增加植物蒸腾 B. 减缓地表径流 C. 增加地下径流 D. 减少水汽输送
    【答案】21. C 22. B
    【解析】
    【分析】
    【21题详解】
    根据材料,该地“岩层坚硬不透水”,故当该地森林覆盖率增加后,水分下渗改变不大,A错;森林的增加使蒸腾作用增强,大气中水汽含量增大,可能会导致降水量增加,不会导致降水量的急剧减少,B错,C对;森林可以保持水土,拦截水体,减少地表径流,D错。据此分析本题选C。
    【22题详解】
    从水循环角度看,该地修建梯田主要是对地表的改变,故修建梯田后所产生的影响主要是对水循环的陆上环节产生影响,如梯田减缓坡度,使径流不畅,故修梯田可以减缓地表径流,B对;该地“岩层坚硬不透水”,故修梯田不能增加地下径流,C错;相比森林,修梯田并没有增加植被覆盖率,不会增加植物蒸腾,A错;梯田是对地表的改变,水汽输送发生在大气中,故修梯田不会减少水汽输送,D错。据此分析本题选B。
    【点睛】水循环是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其主要形式有海陆间水循环、海上内循环、内陆循环。其主要环节有蒸发、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目前人类主要可以干预地表径流。
    读城市中心与郊区垂直方向上的气压分布图(下左图)及城郊间高空等压面示意图(下右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 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城郊之间正确的环流方向是( )
    A. E→F→H→G→E B. G→E→F→H→G C. G→E→H→F→G D. G→H→F→E→G
    24. 关于城市与郊区大气状况的叙述,属实的是( )
    A. EF代表城市气压垂直变化规律 B. 各点间的热力环流,昼夜方向相反
    C. 甲处位于郊区高空,气流下沉 D. 乙、丙间气流流动方向如箭头所示
    【答案】23. D 24. C
    【解析】
    【分析】
    【23题详解】
    读图可知,G、E位于近地面,且气压E>G,近地面应从E流向G,近地面E为高气压,盛行下沉气流,即F流向E,近地面G为低气压,成为上升流,即G流向H; 图中显示,F、H位于高空,且气压H>F,高空气流从H流向F。综合起来,环流的方向为G→H→F→E→G,如图所示

    因此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4题详解】
    城市的温度高于郊区,城市空气受热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图中显示,近地面G的气压低于E,因此G对应城区,E对应郊区,因此EF代表郊区气压垂直变化规律,A错误;城市和郊区相比,无论昼夜温度都是城市大于郊区,因此热力环流的方向没有昼夜的变化,B错误;读右图可知,图中甲地等压面向下弯曲,乙处等压面向上拱起,所以甲的气压小于乙地气压,郊区空气下沉,高空为低压,所以甲为郊区的高空,气流下沉,C正确;乙、丙之间的气流应该由高压流向低压,不会沿等压面流动,D错误。故选C。
    【点睛】热力环流形成原理:地面受热不均→空气的垂直运动(上升或下沉)→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异→空气的水平运动。
    2021年1月5日中央气象台发布寒潮预警,下图为中国天气网推出的“全国冻哭预警地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5. 形成此次寒潮天气的原因是( )
    A. 短时间内强降水 B. 强冷空气迅速入侵
    C. 太阳活动减弱 D. 长时间无降水
    26. 此次寒潮来袭,沈阳居民的应对措施是( )
    A. 加强监测和预报 B. 制定应急预案
    C. 保暖添衣,减少外出 D. 发布寒潮预警
    【答案】25. B 26. C
    【解析】
    【分析】
    【25题详解】
    依据寒潮的定义,寒潮是因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某地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 象的天气过程,B正确;短时间内强降水不是形成寒潮的原因,寒潮可能会带来短时间内强降水,A错误;寒潮天气与太阳活动可能有关,但不一定是正相关还是负相关,C错误;长时间无降水与寒潮形成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B。
    【26题详解】
    加强监测和预报、发布寒潮预警、制定应急预案主要是气象部门或政府的应对措施,ABD错误;保暖添衣,减少外出是居民抵御寒潮应该做的,C正确。故选C。
    【点睛】寒潮,是一种自然天气现象,指来自高纬度地区的寒冷空气,在特定的天气形势下迅速加强并向中低纬度地区侵入,造成沿途地区大范围剧烈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这种冷空气南侵达到一定标准的就称为寒潮。
    洪积扇与三角洲是河流作用形成的重要地貌形态。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7. 对洪积扇、三角洲分布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洪积扇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②三角洲分布在湿润、半湿润地区
    ③洪积扇位于河流出山口附近 ④三角洲位于河流入海、入湖口附近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28. 与洪积扇相比,三角洲地区( )
    ①地形平坦,汊流较少 ②波浪作用明显
    ③土壤贫瘠,气候温和 ④多沙洲、沙岛发育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答案】27. B 28. C
    【解析】
    【分析】
    【27题详解】
    洪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形成的堆积地貌;三角洲是河流在入海或者入湖口附近形成的堆积地貌,③、④对。 它们既可以分布在干旱地区,也可以分布在湿润地区。①、②错。故选B。
    【28题详解】
    洪积扇分布在山前,而三角洲多分布在沿海地区。所以三角洲地区波浪作用明显且多沙洲、沙岛发育,②、④对。 三角洲是河流在汇入海洋、湖泊或其它河流时,因流速降低,所携带泥沙大量沉积,逐渐发展而成的,所以三角洲地形平坦开阔,土壤深厚肥沃,河流汊流较多。①、③错。故选C。
    【点睛】冲积扇和三角洲区别:
    1.性质不同:三角洲是河口冲积平原;冲击扇是河流出山口处扇形堆积体。
    2.形成原理不同:
    三角洲:河口为河流终点,即河流注入海洋、湖泊或其他河流的地方。未流入湖泊的内流河称为无尾河,可以没有河口。河口处断面扩大,水流速度骤减常有大量泥沙沉积而形成三角形沙洲。
    冲击扇:当河流流出谷口时,摆脱了侧向约束,其携带物质便铺散沉积下来。冲积扇平面上呈扇形,扇顶伸向谷口;立体上大致呈半埋藏的锥形。
    最新研究发现,鸟粪可以影响北极气温变化。每年迁徙至北极地区的鸟类,所产生的鸟粪被微生物分解后,会释放约4万公吨的氨,氨与海水浪花喷洒出的硫酸盐及水分子混合后,形成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尘埃颗粒。这些尘埃颗粒物不仅集中在鸟群附近,在整个北极均有分布。下图为拍摄到的北极地区海鸟和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9. 鸟粪对北极地区气温的影响及其原理是( )
    A 降低,④增强 B. 升高,③增强 C. 降低,①增强 D. 升高,②增强
    30. 保护臭氧层是当今全球最重要的环保议题之一,臭氧总量减少导致( )
    A. 平流层气温升高 B. 酸雨区面积缩小
    C. 地面辐射强度减弱 D. 气温日较差变大
    【答案】29. A 30. D
    【解析】
    【分析】
    【29题详解】
    读图分析可知,①为大气逆辐射,④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由材料分析可知,每年迁徙至北极地区的鸟类,产生的粪被微生物分解后,会释放约4万公吨的氨,氨与海水浪花喷洒出的硫酸盐及水分子混合后,形成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尘埃颗粒。尘埃颗粒增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包括反射、散射、吸收)会增强,导致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弱,气温降低,BD错误,A正确。①为大气逆辐射,根据前面分析可知,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弱,地面辐射便随之减弱,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减少,大气逆辐射便也随之减弱,C错误。故选A。
    【30题详解】
    平流层靠臭氧吸收紫外线而增温,臭氧总量减少,平流层气温会降低,A错误。酸雨主要与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的排放有关,与臭氧减少无关,B错误。臭氧总量减少导致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多,则地面吸收的热量增多,则地面辐射强度增加,C错误。臭氧总量减少导致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多,白天气温升高,进而导致气温日较差变大,D正确。故选D。
    【点睛】大气的受热过程为: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包括:反射、散射和吸收。
    第II卷(综合题)
    31.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棕壤是发育于暖温带湿润气候区落叶林下的土壤,其土层呈鲜棕色,有机质含量高。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中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等地区,所处地形主要为低山丘陵,成土母质多为花岗岩、片麻若及页岩的风化产物。
    亚马孙平原的热带雨林地区的土壤为砖红壤,有机质含量非常低,呈酸性、黏重。早期欧洲殖民者在巴西亚马孙河流域发现,当地印第安人在一种与自然土壤迥异的黑色土壤上耕作。据研究,这种黑色土壤是人工土壤,主要成分是生物炭(让木材、稻草或者农作物废弃物在缺氧的环境下燃烧,得到的物质就是生物炭)。下图为“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

    (1)说出棕壤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2)据图分析亚马孙热带雨林地区土壤贫瘠的原因。
    (3)简述当地印第安人用生物炭改良土壤的作用。
    【答案】(1)气候、植被(温带落叶林)、地形、成土母质(岩石)等。
    (2)亚马孙热带雨林地区全年高温多雨,枯枝落叶等有机质分解快,养分积累少;土壤淋溶作用强烈,养分大量流失,地表径流也带走部分养分;雨林植被高大茂密,养分循环旺盛,大部分养分储存在植物体内,土壤养分少。
    (3)生物炭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增加土壤的透气、透水性,降低黏重,改变土壤的颜色。
    【解析】
    【分析】本题以区域土壤差异为背景,涉及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热带雨林的脆弱性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材料,运用地理知识迁移分析问题的能力。
    【详解】(1)自然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的特征,六大自然要素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从材料提取关键信息:暖温带湿润气候区、落叶林、地形、花岗岩等,从而可知影响因素为气候、植被、地形、岩石。
    (2)亚马孙热带雨林处于全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区;读图,从圆圈的大小看,生物的养分高,土壤养分小;从箭头指向看,土壤的养分很少积累和补充,再加上气候高温多雨,雨水和地表径流带走养分,所以土壤贫瘠。
    (3)砖红壤呈酸性、黏重,而生物炭黑色、呈碱性,疏松多孔,能提升土壤肥力,改变土壤质地,增加透气,透水性,改变土壤的颜色等。
    32.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龙里猴子沟风景名胜区,距贵阳市中心28km。猴子沟风景区主要景观有峡谷、沟谷、峰林、天坑、洼地等,岩溶地貌分布广,土层薄,植被稀疏,地表水缺乏。下图为天坑形成演化剖面示意图。

    (1)分析猴子沟风景名胜区地表水缺乏的原因。
    (2)据天坑形成演化剖面示意图说出天坑地貌形成的过程。
    【答案】(1)喀斯特地貌发育,地下多溶洞,地表水渗漏严重;地表植被少,涵养水源能力弱,地表水容易流失。
    (2)岩溶地貌区地表多可溶性岩石(石灰岩),且多裂隙发育,因降水较多,地表水强烈溶蚀下渗形成地下河;在地下河的强烈溶蚀、侵蚀下,地下河顶部岩层发生坍塌,形成穹窿状地下大厅;地下大厅顶板在地表水不断溶蚀和重力作用下逐步接近地表,最终上部岩层大规模塌陷,形成天坑。
    【解析】
    【分析】本题以天坑的形成过程为背景材料,考查喀斯特地貌相关知识,学科素养方面注重考查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
    【小问1详解】
    据图,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和图示可知,猴子沟风景名胜区属于喀斯特地貌,地表崎岖,地下多溶洞和暗河,地表水容易下渗,再加上喀斯特地貌区石灰岩裸露,土层浅薄,土壤贫瘠,导致植被覆盖率低,植被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能力差,故地表水缺乏严重。
    【小问2详解】
    结合材料的天坑形成演化坡面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喀斯特地貌主要岩石为石灰岩,其主要成分为碳酸钙,易和水及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导致岩石被溶解,图示第一阶段石灰岩出现裂隙,地表水下渗形成地下暗河,第二阶段,在外力作用下,地下暗河顶部发生坍塌,形成地下大厅,由于重力和外力作用继续进行,地下暗河顶部继续坍塌,到了第三阶段,顶部全部坍塌,即形成天坑。
    【点睛】
    3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当地时间2020年1月12日下午,菲律宾北部的塔阿尔火山剧烈活动并喷出大量火山灰,火山灰高度达到10~15千米。飘散的火山灰对马尼拉国际机场也产生严重影响,当天机场所有航班均暂停起降。下图为某游客拍摄的火山喷发照片。

    (1)火山灰喷出直接进入大气____层,比较该圈层在我国青藏高原与菲律宾北部沿海平原的厚度差异____。
    (2)分析当地航班暂停起降的原因。
    (3)从大气受热过程角度,说明火山灰当地气温的影响。
    【答案】(1) ①. 对流 ②. 我国青藏高原对流层厚度小于菲律宾北部沿海平原。
    (2)大量火山灰喷出,增加大气中固体杂质含量,降低大气能见度;火山灰随受热大气上升并滞留在大气层中,影响民航飞机到达平流层:火山灰进入飞机会引起发动机故障。(任答2点即可)
    (3)火山灰削弱太阳辐射,白天到达地面热量减少,气温较低;夜晚,增强大气逆辐射,气温较高;当地昼夜温差缩小。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菲律宾北部的塔阿尔火山活动为材料,涉及火山喷发对大气、航空运输产生的影响、大气的受热过程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小问1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火山灰喷出直接进入大气层的对流层,对流层在我国青藏高原的厚度小于菲律宾北部平原。这是因为青藏高原虽然纬度不是很高,但由于它作为“世界屋脊”的较高的地势,使其表面温度降低,空气对流运动不够旺盛,因而对流层也较低。
    【小问2详解】
    当地航班暂停起降的原因与火山喷发有关;火山喷发,导致火山灰弥漫在对流层,甚至到平流层,大气中固体杂质含量增加,大气能见度降低,影响飞机航行安全;民航飞机一般在平流层底飞行,火山喷发的火山灰随受热大气上升并滞留在大气层中,影响民航飞机到达平流层,甚至火山灰还会进入飞机会引起发动机故障,因此,暂停飞机起降。
    【小问3详解】
    从大气受热过程角度分析,火山灰弥漫在空气中,白天削弱了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太阳辐射减少,使得白天气温较低;夜晚,增强了大气逆辐射,保温作用强,气温下降慢,气温较高,使当地气温日较差减小。
    【点睛】

    相关试卷

    重庆市巫山县官渡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重庆市巫山县官渡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文件包含重庆市巫山县官渡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pdf、重庆市巫山县官渡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x、地理答案docx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重庆市巫山县官渡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重庆市巫山县官渡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文件包含重庆市巫山县官渡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x、地理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重庆市巫山县官渡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重庆市巫山县官渡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