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高考 专题(12)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和临界与极值问题(解析版)
展开2021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必热考点整合回扣练
专题(12)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和临界与极值问题(解析版)
考点一
1.解题关键
(1)两类分析——物体的受力分析和物体的运动过程分析.
(2)两个桥梁——加速度是联系运动和力的桥梁;速度是各物理过程间相互联系的桥梁.
2.常用方法
(1)合成法
在物体受力个数较少(2个或3个)时一般采用合成法.
(2)正交分解法
若物体的受力个数较多(3个或3个以上)时,则采用正交分解法.
题型1 已知受力求运动
【典例1】
如图所示为四旋翼无人机,它是一种能够垂直起降的小型遥控飞行器,目前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一架质量m=2 kg的无人机,其动力系统所能提供的最大升力F=36 N,运动过程中所受空气阻力大小恒为f=4 N.取g=10 m/s2.
(1)无人机在地面上从静止开始,以最大升力竖直向上起飞,求在t=5 s时离地面的高度h;
(2)当无人机悬停在距离地面高度H=100 m处,由于动力设备故障,无人机突然失去升力而坠落,求无人机坠落地面时的速度大小;
(3)在无人机坠落过程中,在遥控设备的干预下,动力设备重新启动提供向上的最大升力.为保证安全着地,求无人机从开始下落到恢复升力的最长时间t1.
【答案】(1)75 m (2)40 m/s (3) s
【解析】(1)设无人机上升时加速度大小为a,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mg-f=ma
解得a=6 m/s2
由h=at2,解得h=75 m.
(2)设无人机坠落过程中加速度大小为a1,由牛顿第二定律,有mg-f=ma1
解得a1=8 m/s2
由v2=2a1H
解得v=40 m/s.
(3)设无人机恢复升力后向下减速时加速度大小为a2,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mg+f=ma2
解得a2=10 m/s2
设无人机恢复升力时速度为vm
则有+=H
解得vm= m/s
由vm=a1t1,解得t1= s.
题型2 已知运动求受力
【典例2】 (多选)如图所示,总质量为460 kg的热气球,从地面刚开始竖直上升时的加速度为0.5 m/s2,当热气球上升到180 m时,以5 m/s的速度向上匀速运动.若离开地面后热气球所受浮力保持不变,上升过程中热气球总质量不变,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关于热气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受浮力大小为4 830 N
B.加速上升过程中所受空气阻力保持不变
C.从地面开始上升10 s后的速度大小为5 m/s
D.以5 m/s匀速上升时所受空气阻力大小为230 N
【答案】AD
【解析】刚开始上升时,空气阻力为零,F浮-mg=ma,解得F浮=m(g+a)=460×(10+0.5) N=4 830 N,A项正确;加速上升过程,随着速度增大,空气阻力增大,B项错误;浮力和重力不变,而随着空气阻力的增大,加速度会逐渐减小,直至为零,故上升10 s后的速度v<at=5 m/s,C项错误;匀速上升时,F浮=Ff+mg,所以Ff=F浮-mg=4 830 N-4 600 N=230 N,D项正确.
题型3 动力学两类问题综合应用
【典例3】 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的航空母舰上将安装电磁弹射器以缩短飞机的起飞距离.如图所示,航空母舰的水平跑道总长l=180 m,其中电磁弹射区的长度为l1=120 m,在该区域安装有直线电机,该电机可从头至尾提供一个恒定的牵引力F牵.一架质量为m=2.0×104 kg的飞机,其喷气式发动机可以提供恒定的推力F推=1.2×105 N.假设在电磁弹射阶段的平均阻力为飞机重力的0.05倍,在后一阶段的平均阻力为飞机重力的0.2倍.已知飞机可看做质量恒定的质点,离舰起飞速度v=120 m/s,航空母舰处于静止状态,求:(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取g=10 m/s2)
(1)飞机在后一阶段的加速度大小;
(2)飞机在电磁弹射区的加速度大小和电磁弹射器的牵引力F牵的大小.
【答案】(1)4.0 m/s2 (2)58 m/s2 1.1×106 N
【解析】(1)飞机在后一阶段受到阻力和发动机提供的推力作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设加速度为a2,此过程中的平均阻力f2=0.2mg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推-f2=ma2
代入数据解得a2=4.0 m/s2.
(2)飞机在电磁弹射阶段受恒定的牵引力、阻力和发动机提供的推力作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设加速度为a1,末速度为v1.此过程中飞机受到的阻力f1=0.05mg
根据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有
v=2a1l1
v2-v=2a2(l-l1)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牵+F推-f1=ma1
代入数据解得a1=58 m/s2,F牵=1.1×106 N.
【变式1】(多选)如图所示,木盒中固定一质量为m的砝码,木盒和砝码在桌面上以一定的初速度一起以加速度a1滑行一段距离x1后停止.现拿走砝码,而持续加一个竖直向下的恒力F(F=mg),若其他条件不
变,木盒以加速度a2滑行距离x2后停止.则( )
A.a2>a1 B.a2=a1
C.x2>x1 D.x2<x1
【答案】AD
【解析】设木盒的质量为M,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a1=μg,a2=+μg,a2>a1,故A正确,B错误;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可得v=2ax,由a2>a1得x2<x1,故C错误,D正确.
【变式2】如图所示,一儿童玩具静止在水平地面上,一名幼儿用沿与水平面成30°角的恒力拉着它沿水平地面运动,已知拉力F=6.5 N,玩具的质量m=1 kg,经过时间t=2.0 s,玩具移动了距离x=2 m,这时幼儿将手松开,玩具又滑行了一段距离后停下.(g取10 m/s2)求:
(1)玩具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松手后玩具还能滑行多远?
(3)当力F与水平方向夹角θ为多少时拉力F最小?
【答案】(1) (2) m (3)30°
【解析】(1)玩具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由位移公式x=at2解得a= m/s2,
对玩具,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cos 30°-μ(mg-Fsin 30°)=ma
解得μ=.
(2)松手时,玩具的速度:
v=at=2 m/s
松手后,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μmg=ma′
解得a′= m/s2
由匀变速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得玩具的位移:
x′== m.
(3)设拉力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玩具要在水平面上运动,则
Fcos θ-Ff>0,Ff=μFN
在竖直方向上,由平衡条件得
FN+Fsin θ=mg
解得F>
因为cos θ+μsin θ=sin(60°+θ)
所以当θ=30°时,拉力最小.
【变式3】如图甲所示,质量为m=1 kg的物体置于倾角为37°的固定斜面上(斜面足够长),对物体施加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恒力F,作用时间t1=1 s时撤去力F,物体运动的部分vt图象如图乙所示,设物体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已知sin 37°=0.6,cos 37°=0.8,取g=10 m/s2.求:
(1)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和拉力F的大小;
(2)t=4 s时物体的速度和0~4 s内的位移.
【答案】(1)0.5 30 N (2)2 m/s,方向沿斜面向下29 m,方向沿斜面向上
【解析】(1)根据vt图线知,匀加速直线运动阶段的加速度的大小a1=20 m/s2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μmgcos θ-mgsin θ=ma1
匀减速直线运动阶段的加速度的大小a2=10 m/s2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gsin θ+μmgcos θ=ma2
解得F=30 N,μ=0.5.
(2)在物体运动过程中,沿斜面向上加速运动阶段位移x1=a1t
解得x1=10 m
设撤去力F后物体运动到最高点的时间为t2,则有v1=a2t2
解得t2=2 s
沿斜面向上减速运动阶段位移x2=a2t
解得x2=20 m
物体沿斜面下滑的时间t3=t-t1-t2=1 s
设下滑加速度为a3,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sin θ-μmgcos θ=ma3
解得a3=2 m/s2
物体沿斜面下滑运动阶段位移x3=a3t
解得x3=1 m
所以t=4 s时物体的速度v=a3t3=2 m/s,方向沿斜面向下
位移x=x1+x2-x3=29 m,方向沿斜面向上.
考点二
1.基本思路
(1)认真审题,详尽分析问题中变化的过程(包括分析整体过程中有几个阶段).
(2)寻找过程中变化的物理量.
(3)探索物理量的变化规律.
(4)确定临界状态,分析临界条件,找出临界关系.
2.思维方法
极限法 | 把物理问题(或过程)推向极端,从而使临界现象(或状态)暴露出来,以达到正确解决问题的目的 |
假设法 | 临界问题存在多种可能,特别是非此即彼两种可能时,或变化过程中可能出现临界条件,也可能不出现临界条件时,往往用假设法解决问题 |
数学法 | 将物理过程转化为数学表达式,根据数学表达式解出临界条件 |
【典例4】 如图所示,将质量m=1.24 kg的圆环套在固定的水平直杆上,环的直径略大于杆的截面直径,环与杆的动摩擦因数为μ=0.8.对环施加一位于竖直平面内斜向上与杆夹角θ=53°的恒定拉力F,使圆环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1 s内前进了2 m(取g=10 m/s2,sin 53°=0.8,cos 53°=0.6).求:
(1)圆环加速度a的大小;
(2)拉力F的大小.
【答案】(1)4 m/s2 (2)12 N或124 N
【解析】(1)圆环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由运动学公式可知x=at2
则a== m/s2=4 m/s2.
(2)对圆环进行受力分析时,杆对环的弹力的方向不能确定,因此我们需要找出临界条件,分别讨论.当弹力恰好为0时,有Fsin θ-mg=0,Fcos θ=ma′,则F=15.5 N,a′=7.5 m/s2,环与杆必定接触.
当F<15.5 N时,环与杆上部接触,受力如图甲所示.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
Fcos θ-μFN=ma,FN+Fsin θ=mg
由此解得F==12 N
当F>15.5 N时,环与杆下部接触,受力如图乙所示.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Fcos θ-μFN′=ma,Fsin θ=FN′+mg
由此解得F==124 N.
【变式4】如图所示,质量m=2 kg的小球用细绳拴在倾角θ=37°的光滑斜面上,此时,细绳平行于斜面.取g=10 m/s2(sin 37°=0.6,cos 37°=0.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斜面以5 m/s2的加速度向右加速运动时,绳子拉力为20 N
B.当斜面以5 m/s2的加速度向右加速运动时,绳子拉力为30 N
C.当斜面以20 m/s2的加速度向右加速运动时,绳子拉力为40 N
D.当斜面以20 m/s2的加速度向右加速运动时,绳子拉力为60 N
【答案】A
【解析】小球刚好离开斜面时的临界条件是斜面对小球的弹力恰好为零.斜面对小球的弹力恰好为零时,设绳子的拉力为F,斜面的加速度为a0.以小球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cos θ=ma0,Fsin θ-mg=0
代入数据解得a0=13.3 m/s2.
①由于a1=5 m/s2<a0,可见小球仍在斜面上,此时小球的受力情况如图甲所示.以小球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1sin θ+FNcos θ-mg=0,
F1cos θ-FNsin θ=ma1
代入数据解得F1=20 N,选项A正确,B错误;
②由于a2=20 m/s2>a0,可见小球离开了斜面,此时小球的受力情况如图乙所示.设绳子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α.以小球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F2cos α=ma2,F2sin α-mg=0
代入数据解得F2=20 N,选项C、D错误.
【变式5】如图所示,一弹簧一端固定在倾角为θ=37°的光滑固定斜面的底端,另一端拴住质量为m1=6 kg的物体P,Q为一质量为m2=10 kg的物体,弹簧的质量不计,劲度系数k=600 N/m,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给物体Q施加一个方向沿斜面向上的力F,使它从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上做匀加速运动,已知在前0.2 s时间内,F为变力,0.2 s以后F为恒力,sin 37°=0.6,cos 37°=0.8,g取10 m/s2.求:
(1)系统处于静止状态时,弹簧的压缩量x0;
(2)物体Q从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上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a的大小;
(3)力F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答案】(1)0.16 m (2) m/s2 (3) N N
【解析】(1)对整体受力分析,平行斜面方向有
(m1+m2)gsin θ=kx0
解得x0=0.16 m.
(2)前0.2 s时间内F为变力,之后为恒力,则0.2 s时刻两物体分离,此时P、Q之间的弹力为零且加速度大小相等,设此时弹簧的压缩量为x1
对物体P,由牛顿第二定律得kx1-m1gsin θ=m1a
前0.2 s时间内两物体的位移x0-x1=at2
联立解得a= m/s2.
(3)对两物体受力分析知,开始运动时拉力最小,分离时拉力最大
Fmin=(m1+m2)a= N
对Q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得Fmax-m2gsin θ=m2a
解得Fmax=m2(gsin θ+a)= N.
考点11 动力学中的临界和极值问题(解析版)—高中物理: 这是一份考点11 动力学中的临界和极值问题(解析版)—高中物理,共9页。
考点05 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解析版)—高中物理: 这是一份考点05 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解析版)—高中物理,共12页。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考点回扣练专题(12)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和临界与极值问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考点回扣练专题(12)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和临界与极值问题(含解析),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eq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