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北京市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论语》(《红楼梦》)阅读专题

    北京市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论语》(《红楼梦》)阅读专题第1页
    北京市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论语》(《红楼梦》)阅读专题第2页
    北京市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论语》(《红楼梦》)阅读专题第3页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北京市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论语》(《红楼梦》)阅读专题

    展开

    这是一份北京市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论语》(《红楼梦》)阅读专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根据要求,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论语》(《红楼梦》)阅读专题北京市朝阳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10. 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颜渊》)子路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切切偲偲【1】,怡怡如也,可谓士矣。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子路》)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卫灵公》)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2】,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季氏》)注释:【1】偲偲;相互切磋、督促的样子。【2】谅:诚信,信实。孔子说,君子“无友不如己者”。有的学者将“不如”翻译为“比不上”,也有的学者翻译为“不像”。你赞同哪一种?请结合以上材料中的一则或多则,简述理由。【答案】答案示例一:赞同“比不上”:孔子认为君子不要跟比不上自己的人交朋友,君子要修养仁德,就要与仁德之士为友,与直爽、信实、见闻广博的人为友会对仁德修养有益,与虚浮、圆滑、夸夸其谈的人为友会对仁德修养有害,所以要与比自己贤能的人为友。答案示例二:赞同“不像”:孔子认为,君子不要跟不像自己的人交朋友,君子通过学问来交朋友,通过交朋友来帮助仁德的成长,好朋友间要相互切磋督促,所以要与志同道合的仁德之士为友。【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的思想观点的理解和评价能力。假如将“不如”翻译为“比不上”,那么“无友不如己者”意思就是“不要跟比不上自己的人交朋友”。如认同这种观点,可以结合第一则曾子的“君子……以友辅仁”和第三则“友其士之仁者”以及最后一则“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来分析。前两句都强调君子应当结交仁德之人,与之为友;而第三句直接告诉我们友“直”“谅”“多闻”是对我们有益的,“直”“谅”“多闻”就是直爽、信实、见闻广博,结交这样的人对我们自己修养仁德有益;而友“便辟”“善柔”“便佞”,即虚浮、圆滑、夸夸其谈,结交这样的人是多我们的修养有害的。因此孔子主张君子不要跟比不上自己的人交朋友,要与比自己贤能的人为友。假如将“不如”翻译为“不像”,那么“无友不如己者”意思就是“不要跟不像自己的人交朋友”。如认同这种观点,可以结合第一则曾子的“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第二则“朋友切切偲偲”来分析。曾子认为君子用文章学问来结交、聚合朋友,用朋友来帮助自己培养仁德。如果结交与自己相像的朋友,则会增加学问,修养仁德;况且孔子也认为朋友之间互相勉励督促,所以要与志同道合的仁德之士为友。参考译文:    曾子说:“君子用文章学问来结交、聚合朋友,用朋友来帮助自己培养仁德。”(《颜渊》)    子路问道:“怎样才可以称为士呢?”孔子说:“互相帮助督促而又和睦相处,就可以叫作士了。朋友之间互相勉励督促,兄弟之间和睦相处。”    子贡问怎样培养仁德,孔子说:“工匠要想做好工,必须先把器具打磨锋利。住在这个国家,就要侍奉大夫中的贤人,结交士中的仁人。”    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同正直的人交友,同诚信的人交友,同见闻广博的人交友,是有益的。同逢迎谄媚的人交友,同表面柔顺而内心奸诈的人交友,同花言巧语的人交友,是有害的。”北京市丰台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12. 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论语·里仁》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论语·公冶长》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公冶长》子曰:“衣敝组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不求,何用不臧?’《论语·子罕》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论语·泰伯》注释:①忮:嫉妒。②臧:善,好。(1)请解释“耻躬之不逮”和“匿怨而友其人”。(2)综合以上材料,孔子对“耻”有哪些认识?请分条简述。【答案】(1)耻躬之不逮:以自己做不到为耻。匿怨而友其人:把怨恨隐藏在心里,和别人交朋友。    (2)孔子对“耻”的认识:①以轻诺(不谨言慎行、言行不一致)为耻;②以口是心非 (表里不如一)为耻:③不耻下问;④不以生活贫困为耻(以注重物质享受为耻、以重视吃穿为耻也可);⑤把个人的贫贱羞耻与国家的兴亡相联系,以注重个人为耻。 【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耻躬之不逮:“耻”,以……为耻;“躬”,自己;“逮”,及,赶上。匿怨而友其人:“匿”,隐藏;“友”,交朋友。【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著阅读理解文章思想观点的能力。根据原文“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可知,以轻诺(不谨言慎行、言行不一 致)为耻;根据原文“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可知,以口是心非 (表里不如一)为耻:根据原文“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可知,不耻下问;根据原文“衣敝组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可知,不以生活贫困为耻(以注重物质享受为耻、以重视吃穿为耻也可);根据原文“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可知,把个人的贫贱羞耻与国家的兴亡相联系,以注重个人为耻。参考译文:    孔子说:“古代的君子从不轻易地发言表态,他们以说了而做不到为可耻。” 《论语·里仁》    孔子说:“花言巧语,和颜悦色,过分谦恭,左丘明认为很可耻,我也认为很可耻。“心中装着怨恨却又装着和别人友善,左丘明认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论语·公冶长》    孔子说:“聪敏勤勉而好学,不以向他地位卑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给他谥号叫‘文’。”《论语·公冶长》    孔子说:“穿着破旧的袍子,与穿着狐貉裘皮衣服的人站在一起,而不觉得羞耻的,大概只有仲由吧!《诗》上说:‘不嫉妒,不贪求,为什么不好呢?’”《论语·子罕》    孔子说:“坚定地相信我们的道,努力学习它,誓死守卫保全它,不进入危险的国家,不居住在动乱的国家。天下有道,就出来从政,天下无道,就隐居不仕。国家有道,而自己贫穷鄙贱,是耻辱;国家无道,而自己富有显贵,也是耻辱。” 北京市怀柔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二)(6分)11. 阅读《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子罕》)孔子用两个比喻谈了立身处世的道理,请对句子加以理解,并阐明它的现实意义。【答案】孔子以“为山”和“平地”作比喻,形象生动地阐述学习要持之以恒、不可半途而废的道理。这启示我们,现实生活中,工作、学习、追求理想信念也是一样,也要如堆山平地一样不断进取、自强不息,只要坚持不懈,终能成功。【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名著相关内容并阐释自己见解的能力。孔子说:“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我所有的努力都废弃了;譬如填平洼地,虽然只倒下一筐,这时虽然只有一筐,但我也在前进。”文中把学习比作“为山”和“平地”,堆山如果功亏一篑,也是半途而废;坚持不懈平地,倒一筐土是一筐土,只要行动着,终会成功。这启示我们,现实中人做事业——工作、学习也一样,要有自己的信念,要把握自己的命运,要不断进取,自强不息,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坚持不懈,终会成功。参考译文:孔子说:“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我所有的努力都废弃了;譬如填平洼地,虽然只倒下一筐,这时虽然只有一筐,但我也在前进。”北京市海淀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三)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完成第12题。(共4分)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里仁》)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公冶长》)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行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公冶长》) 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阳货》) 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尧曰》) 12.以上5则材料均体现了孔子对于的看法。请你从中任选三则,建构它们之间的关系, 写一段语意连贯的话,帮助同学整体理解孔子之(4分) 【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还要用语意连贯的话阐明自己的观点。要根据原文,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作答。【解答】比如可以选择②③⑤。材料五中说到不知言,无以知人也,意思是不善于分辨别人的话语,就不能真正了解他,所以听人说话,善于辨别是识人的重要方法。可以通过听其言了解这个人。材料二中孔子和左丘明都对那种巧言令色之徒嗤之以鼻,认为那种花言巧语者,装出和善与恭敬的行为是可耻的。另外除了听其言,还要观其行。材料三孔子以自己的弟子宰予为反面教材说理,得出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的观点,对待别人,听了他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这样对人的认识才能更加准确。另外也可以选择①③④组合进行阐释。材料一说到君子不轻易地发言表态,要慎言重诺。因为一旦许诺就要尽全力去做成。材料四中孔子说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意思是天说什么话了吗?四季照样运行,万物照样生长,天说什么话了吗。大自然(天)孕育万物而不自夸,默默无言,还有比天功劳更大的吗?君子一般是慎言的,重在,重在实际行动。要了解一个人,除了要听他说,还要看他如何做。 答案:示例一(选②③⑤):不知言,无以知人也。孔子认为,是识人的重要方法。例如,通过一个人说话是否诚恳,可以了解其品性是否正直。对那些花言巧语而罔顾事实之辈,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不过,仅察其是不够的,更要观其,比较言行是否相符。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这样对人的认识才能完整、充分。示例二(选①③④):孔子认为,人应当慎言而笃行。古者言不出,耻躬之不逮也。古人担心说出的话做不到,故不轻易夸口或许诺。孔子还用比喻来说明这个道理: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天地不自夸,却造福万物,居功至伟;君子讷于言,却用实际行动彰显仁义。可见,行动比言辞更能反映人的境界。所以要了解一个人,不仅要听其言,更要观其行 参考译文:       孔子说:古代的君子从不轻易地发言表态,他们以说了而做不到为可耻。(《里仁》)       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善的脸色,过分地恭敬,左丘明认为这种态度的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把怨恨装在心里,表面上却同他友好,左丘明认为这种行为的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公冶长》)       宰予在白天睡觉。孔子说:腐朽了的木头不能雕刻,粪土一样的墙壁不能粉刷。对宰予这个人,不值得责备呀!孔子又说:以前,我对待别人,听了他的话便相信他的行为;现在,我对待别人,听了他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我是因宰予的表现而改变了对人的态度的。(《公冶长》)       孔子说:我想不说话了。子贡说:您如果不说话,那我们这些学生传述什么呢?孔子说:天说什么话了吗?四季照样运行,万物照样生长,天说什么话了吗?(《阳货》)       孔子说:不懂得天命,就不能做君子;不知道礼仪,就不能立身处世;不善于分辨别人的话语,就不能真正了解他。(《尧曰》)【点评】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它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的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中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个深入和复核的过程。北京市朝阳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15. 根据要求,回答问题。《葬花吟》是《红楼梦》中一位才女创作的诗,贾宝玉无意间听见她吟诵,悲恸不已。对这段情节,脂砚斋有一句批语:“读去非阿颦断无是佳吟,非石断无是情聆赏。”(1)批语中的“石”指贾宝玉,“阿颦”指谁?(2)依据原著,谈谈你对这句批语的理解。【答案】(1)林黛玉    (2)这句批语的意思是:只有林黛玉才能写出这样的好诗,只有贾宝玉才能有这样深情的共鸣。《红楼梦》中的诗词,大都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葬花吟》是林黛玉思想、性格、才华的集中体现,也是喻示她命运的“诗谶”,所以唯有林黛玉能写出,贾宝玉与林黛玉是有“木石前盟”的灵魂知己,也只有他能真正理解、体会、欣赏林黛玉的情思和才华。【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名著相关内容的能力。《葬花吟》是清代文学家曹雪芹的小说《红楼梦》女主人公林黛玉吟诵的一首诗,所以批语中的“阿颦”指林黛玉。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语句含义的能力。这句批语的意思是:没有黛玉谁也吟不出如此佳句,只有宝玉才会心有灵犀地仔细聆听黛玉的绝唱。黛玉最怜惜花,觉得花落以后埋在土里最干净,说明她对美有独特的见解,她写了葬花词,以花比喻自己,在红楼梦中是最美丽的诗歌之一。脂砚斋的评语“非颦儿断无是佳吟,非石兄断无是情聆”,意思是没有黛玉谁也吟不出如此佳句,没有宝玉谁也不能理解黛玉。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一章中,他交待了十二钗的判词以及“副钗”之命运。在写到宝黛钗“三角”关系时用了这样一句话“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足见黛玉具有稀世之才。整部红楼凡有作诗之处必定是黛玉高于众姐妹。黛玉本是绛珠仙子化身,琴棋书画无所不通,诗词方面更为突出。世人春风都不懂得怜惜落花,对她们的逝去都是冷眼旁观,只有黛玉懂得怜惜落花,也只有黛玉才能有如此才情,写出了著名的“葬花吟”,这血泪凝成的佳作正是黛玉写给自己的诗句。“非石兄断无是情聆”,意思是只有宝玉才会心有灵犀地仔细聆听。宝玉在山坡上就听到了黛玉的葬花吟的时候,就不觉痴倒,先开始也就是点头感叹,到了后来听到了“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的时候,“人人都笑我有些痴病,难道还有一个痴子不成”可见,宝玉是懂得黛玉的。宝玉和林黛玉在葬花的时候的一段对话,也就成为《红楼梦》中一场情人之间解除误会的绝唱。北京市石景山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10. 结合本学期阅读《红楼梦》的学习收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号,是古人在名和字之外的称谓,所以也叫别号。号的来源非常广泛,有的和旨趣抱负有关,有的和居处环境有关。在《红楼梦》第三十七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中,众人就曾各取别号。宝玉请大家帮他想一个,宝钗先是笑称他为无事忙,后又送他别号富贵闲人。宝玉听后笑道:当不起,当不起!倒是随你们混叫去罢。(1)请结合相关情节,解说宝玉“富贵闲人”这一别号的含义。(2)在宝钗眼中宝玉既“忙”又“闲”,这样说矛盾吗?请结合阅读体会谈谈你的理解。富贵闲人外,宝玉又号怡红公子,这是因为他在大观园中的居所名称为怡红院,而《红楼梦》中描写的居所,往往和主人的性格、气质相契合。在第四十回中曾描写过以下两处居所:①一进门,只见两边翠竹夹路,土地上苍苔布满,中间羊肠一条石子漫的路……刘姥姥因见窗下案上设着笔砚,又见书架上磊着满满的书,刘姥姥道:这必定是那位哥儿的书房了。②那些奇草仙藤愈冷愈苍翠,都结了实,似珊瑚豆子一般,累垂可爱。及进了房屋,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无,案上只有一个土定瓶中供着数枝菊花,并两部书,茶奁茶杯而已。床上只吊着青纱帐幔,衾褥也十分朴素。(3)以上描写中,居所①的名称是 _____,居所②的主人是 _____。【答案】(1)他身份尊贵,但又没有正经做事,比较闲散。这也说明宝玉的所作所为是不为时人所理解的。    (2)不矛盾。宝钗视宝玉为“无事忙”的“富贵闲人”,体现出了她对宝玉生活状态与处世风格的不满,言语中也含有讽刺与规劝的意味。她希望宝玉可以埋头苦读,多谈些仕途经济,少一些风花雪月,成为一个“有事忙”的、有上进心的继承人。    (3)    ①. 潇湘馆    ②. 薛宝钗【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的人物形象的鉴赏能力及综合语言表达能力。贾宝玉是贾府二老爷贾政之子,贾母的心肝肉,他身份尊贵,又不喜欢读那些《四书》《五经》,喜欢跟姐妹们一起作诗玩耍,由于贾母庇护,父亲贾政也不敢深管,因此他没有正经读书,整天游手好闲。所以人们才给他起个别号叫“富贵闲人”。这也说明宝玉的所作所为是不为时人所理解的。【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领悟作品的内涵的能力。在宝钗看来,宝玉应该把心思都用在大事上,如多读读四书五经、多谈谈仕途经济、多结交官场权贵,做一个有着青云之志的好男儿。可宝玉却天天在忙着烧书毁典,痛斥“国贼禄蠹”;又忙着“杂学旁收”,醉心于风花雪月;还忙着在闺阁女儿中“厮混”,充当她们的“绛洞花王”和“护花使者”……所以,宝玉虽“忙”,在宝钗心目中,宝玉的忙碌不过是在做无用功,反而把该做的正经事都丢在了脑后,当一个“富贵闲人”。【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识记名著情节的能力。第①段出自《红楼梦》第四十回,原文是:贾母少歇一回,自然领着刘姥姥都见识见识。先到了潇湘馆。一进门,只见两边翠竹夹路……林黛玉亲自用小茶盘捧了一盖碗茶来奉与贾母。王夫人道:“我们不吃茶,姑娘不用倒了。”林黛玉听说,便命丫头把自己窗下常坐的一张椅子挪到下首,请王夫人坐了。刘姥姥因见窗下案上设着笔砚,又见书架上磊着满满的书,刘姥姥道:“这必定是那位哥儿的书房了。”贾母笑指黛玉道:“这是我这外孙女儿的屋子。”刘姥姥留神打量了黛玉一番,方笑道:“这那像个小姐的绣房,竟比那上等的书房还好。”可见贾母带着刘姥姥参观大观园的第一个地方是潇湘馆,林黛玉居处。第②段中,“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无,案上只有一个土定瓶中供着数枝菊花,并两部书,茶奁茶杯而已。床上只吊着青纱帐幔,衾褥也十分朴素”体现了薛宝钗贤淑端方的品性以及不喜花儿粉儿的喜好以及生活朴素,端庄素雅的性情,因此是薛宝钗的居所。 
     

    相关试卷

    北京市部分地区2024届高三语文期初检测试卷汇编:论语(红楼梦)阅读专题:

    这是一份北京市部分地区2024届高三语文期初检测试卷汇编:论语(红楼梦)阅读专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根据要求,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京市部分区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试卷汇编:《论语》(《红楼梦》)专题:

    这是一份北京市部分区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试卷汇编:《论语》(《红楼梦》)专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根据要求,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北京市部分区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论语》(《红楼梦》)阅读专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届北京市部分区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论语》(《红楼梦》)阅读专题(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根据要求,回答问题,根据要求,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