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全套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教学课件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基础自查·明晰考位,考点梳理·整合突破,答案AC,抗利尿激素,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答案ABC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2讲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聚焦新课标:1.3神经系统能够及时感知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并作出反应调控各器官、系统的活动,实现机体稳态;1.4内分泌系统产生的多种类型的激素,通过体液传送而发挥调节作用,实现机体稳态。
基础自查·明晰考位
考点梳理·整合突破
基础自查·明晰考位
纵 引 横 连————建网络提醒:特设长句作答题,训练文字表达能力
细胞体
轴突
脊髓
非条件反射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
作用于靶细胞、靶器官
边 角 扫 描————全面清提醒:判断正误并找到课本原话1.自主神经系统是脊神经的一部分,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选择性必修1 P18正文)( )2.神经胶质细胞具有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神经元等多种功能。(选择性必修1 P20小字)( )3.反射可以不需要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选择性必修1 P22正文)( )4.兴奋以化学信号的形式沿着突触的传递也叫神经冲动。(选择性必修1 P27正文)( )5.静息时,细胞膜仅对K+有通透性,K+外流。(选择性必修1 P28正文)( )
×
√
×
×
×
6.乙酰胆碱、氨基酸类、5羟色胺、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都属于神经递质。(选择性必修1 P29“相关信息”)( )7.兴奋传递过程中,突触后膜上的信号转换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选择性必修1 P29正文)( )8.兴奋剂和毒品的作用部位大多是通过突触起作用的。(选择性必修1 P30正文)( )9.学习和记忆不是由单一脑区控制的,而是由多个脑区和神经通路参与。(选择性必修1 P38正文)( )10.内分泌系统仅由内分泌腺组成。(选择性必修1 P44正文)( )11.不同的激素,化学组成不同。(选择性必修1 P48“相关信息”)( )
√
×
√
√
×
√
12.在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反馈调节中,下丘脑和垂体细胞是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选择性必修1 P53正文)( )13.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只运输到靶器官或靶细胞。(选择性必修1 P53正文)( )
√
×
考点梳理·整合突破
整合考点14 “以我为主”的神经调节考点整合 固考基1.理清反射与反射弧的关系(1)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________是其结构基础。(2)反射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刺激反射弧的传出神经,也可以使效应器产生反应,但由于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该反应不属于反射。(3)感觉的产生不需要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
反射弧
2.掌握判断传入神经与传出神经的三种方法(1)看神经节: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2)看脊髓灰质结构:与前角(宽)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后角(窄)相连的为传入神经。(3)切断实验法: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肌肉不收缩,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__________神经,反之则为________神经。
传入
传出
3.完善兴奋产生、传导与传递过程图示
内负外正
K+
内正外负
Na+
电信号
电信号
特别提醒 (1)神经递质释放的方式为胞吐。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具有流动性。(2)神经递质去向:神经递质发生效应后,就被降解或被突触前膜重新吸收(主动运输)或被移走而迅速停止作用。(3)突触后膜不一定是神经细胞膜,也可能是肌肉或腺体细胞的细胞膜。(4)抑制性递质导致负离子(如Cl-)进入突触后膜,强化“外正内负”的局面。(5)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内的扩散及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的结合不耗能。(6)神经递质的化学本质并不都是有机物,如NO是无机物。
4.理清膜电位变化曲线模型(1)兴奋产生的机制与特点
K+
Na+
Na+
K+
Na+-K+
5.理清兴奋在神经元间传递的过程(1)神经元间传递的相关问题
(2)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阻断突触处神经冲动传递的三大原因①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阻止神经递质的合成或释放。②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使神经递质失活。③突触后膜上受体位置被某种有毒物质或抗体占据,使神经递质不能和后膜上的受体结合。
特别提醒有关神经调节的2个“≠”(1)离体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生物体内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①离体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是双向的。②在生物体内,神经纤维上的神经冲动只能来自感受器,因此在生物体内,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单向传导的。(2)产生感觉≠完成反射一切感觉无一不是形成于大脑皮层,其产生路径为感受器→传入神经→上行传导至大脑皮层,可见传出神经及效应器受损时仍可产生感觉,但感受器或传入神经及神经中枢受损时将不形成感觉。
6.探究兴奋在反射弧中传导特点的实验方案设计
7.“二看法”判断电流计指针偏转
8.建构模型解读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脑干
脊髓
低级
类研真题 明考向类型1 等级考真题体验寻趋势1.[2022·浙江1月]膝反射是一种简单反射,其反射弧为二元反射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感受器将刺激转换成神经冲动并沿神经纤维单向传导B.神经肌肉接点的神经冲动传递伴随信号形式的转换C.突触后膜去极化形成的电位累加至阈值后引起动作电位D.抑制突触间隙中递质分解的药物可抑制膝反射
解析:在神经肌肉接点处发生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B正确;抑制突触间隙中递质分解的药物会使突触后膜持续兴奋,不能抑制膝反射,D错误。
答案:D
2.[2022·浙江6月]听到上课铃声,同学们立刻走进教室,这一行为与神经调节有关。该过程中,其中一个神经元的结构及其在某时刻的电位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此刻①处Na+内流,②处K+外流,且两者均不需要消耗能量B.①处产生的动作电位沿神经纤维传播时,波幅一直稳定不变C.②处产生的神经冲动,只能沿着神经纤维向右侧传播出去D.若将电表的两个电极分别置于③、④处,指针会发生偏转
答案:A
解析:①处即将恢复静息电位,②处即将产生动作电位,故此时①处K+外流,②处Na+内流,A错误;动作电位的传导具有不衰减性,B正确;②处产生的神经冲动只能沿着神经纤维向右侧传播出去,C正确;若将电表的两个电极分别置于③、④处,兴奋传至④处时指针会发生偏转,D正确。
3.[2022·山东卷]药物甲、乙、丙均可治疗某种疾病,相关作用机制如图所示,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为去甲肾上腺素(NE)。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药物甲的作用导致突触间隙中的NE增多B.药物乙抑制NE释放过程中的正反馈C.药物丙抑制突触间隙中NE的回收D.NEβ受体复合物可改变突触后膜的离子通透性
答案:B
解析:药物甲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灭活,进而导致突触间隙中的NE增多,A正确;由图可知,神经递质可与突触前膜的α受体结合,进而抑制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这属于负反馈调节,药物乙抑制NE释放过程中的负反馈,B错误;由图可知,去甲肾上腺素被突触前膜摄取回收,药物丙抑制突触间隙中NE的回收 ,C正确;神经递质NE与突触后膜的β受体特异性结合后,可改变突触后膜的离子通透性,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D正确。
4.[2022·广东卷]研究多巴胺的合成和释放机制,可为帕金森病(老年人多发性神经系统疾病)的防治提供实验依据。最近研究发现在小鼠体内多巴胺的释放可受乙酰胆碱调控,该调控方式通过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联系来实现(如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乙释放的多巴胺可使丙膜的电位发生改变B.多巴胺可在甲与乙、乙与丙之间传递信息C.从功能角度看,乙膜既是突触前膜也是突触后膜D.乙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异常可能影响多巴胺的释放
答案:B
解析:多巴胺是乙释放的神经递质,与丙上的受体结合后会使其膜发生电位变化,A正确;分析题图可知,多巴胺可在乙与丙之间传递信息,不能在甲和乙之间传递信息,B错误;分析题图可知,乙膜既是乙酰胆碱作用的突触后膜,又是释放多巴胺的突触前膜,C正确;多巴胺的释放受乙酰胆碱的调控,故乙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异常可能影响多巴胺的释放,D正确。
5.[2022·湖南卷]情绪活动受中枢神经系统释放神经递质调控,常伴随内分泌活动的变化。此外,学习和记忆也与某些神经递质的释放有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剧痛、恐惧时,人表现为警觉性下降,反应迟钝B.边听课边做笔记依赖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C.突触后膜上受体数量的减少常影响神经递质发挥作用D.情绪激动、焦虑时,肾上腺素水平升高,心率加速
答案:A
解析:人在剧痛、恐惧等紧急情况下,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人表现为警觉性提高、反应灵敏、呼吸频率加快、心跳加速等特征,A错误;边听课边做笔记是一系列的反射活动,需要神经元的活动以及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递信息,B正确;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突触后膜上受体数量的减少常影响神经递质发挥作用,C正确;情绪激动、焦虑时,引起大脑皮层兴奋,进而促使肾上腺分泌较多的肾上腺素,肾上腺素能够促使人体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反应灵敏,D正确。
6.[2022·浙江卷]坐骨神经由多种神经纤维组成,不同神经纤维的兴奋性和传导速率均有差异,多根神经纤维同步兴奋时,其动作电位幅值(即大小变化幅度)可以叠加;单根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存在“全或无”现象。欲研究神经的电生理特性,请完善实验思路,分析和预测结果(说明:生物信号采集仪能显示记录电极处的电位变化,仪器使用方法不要求;实验中标本需用任氏液浸润)。(1)实验思路:①连接坐骨神经与生物信号采集仪等(简图如下,a、b为坐骨神经上相距较远的两个点)。图1
②刺激电极依次施加由弱到强的电刺激,显示屏1上出现第一个动作电位时的刺激强度即阈刺激,记为Smin。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动作电位幅值不再随刺激增强而增大时,刺激强度即为最大刺激,记为Smax。
在阈刺激的基础上依次施加由弱到强的电刺激
(2)结果预测和分析:①当刺激强度范围为_________________时,坐骨神经中仅有部分神经纤维发生兴奋。②实验中,每次施加电刺激的几乎同时,在显示屏上都会出现一次快速的电位变化,称为伪迹,其幅值与电刺激强度成正比,不影响动作电位(见图2)。伪迹的幅值可以作为________的量化指标;伪迹与动作电位起点的时间差,可估测施加刺激到记录点神经纤维膜上________所需的时间。伪迹是电刺激通过________传导到记录电极上而引发的。图2
小于Smax且不小于Smin
电刺激强度
Na+通道开放
任氏液
③在单根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不会因传导距离的增加而减小,即具有______性。而上述实验中a、b处的动作电位有明显差异(如图2),原因是不同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的________不同导致b处电位叠加量减小。④以坐骨神经和单根神经纤维为材料,分别测得两者的Smin和Smax。将坐标系补充完整,并用柱形图表示两者的Smin和Smax相对值。
不衰减
传导速率
解析:(1)③Smin为阈刺激,在Smin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刺激强度,会使动作电位幅值增大,当刺激强度足够大时,动作电位幅值不再随刺激增强而增大,故③处应为在Smin的基础上逐渐加大刺激强度,从而测得Smax。(2)①当刺激强度介于Smin和Smax之间时,坐骨神经中仅有部分神经纤维发生兴奋。②伪迹的幅值与电刺激强度成正比,因此伪迹的幅值可作为电刺激强度的量化指标。分析可知,伪迹是由刺激电极施加电刺激,电刺激通过液体(任氏液)传导至记录电极所致。神经纤维产生动作电位的基础是Na+通道开放,引起Na+内流,因此伪迹与动作电位起点的时间差,可以用来估测施加刺激到记录点神经纤维膜上Na+通道开放所需要的时间。
③单根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不随传导距离的增加而减小的现象称为不衰减性。在刺激电极施加适宜的电刺激时,显示屏1和显示屏2出现了不同幅值的动作电位,原因是不同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传导速率不一致(见图示),随着距离的增大,差异会越来越明显,
从而出现了a处的动作电位大于b处的现象。④单根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具有“全或无”现象,即刺激强度低于阈刺激时不产生动作电位,刺激强度达到阈刺激后,就能产生最大动作电位(随着刺激强度继续加大,动作电位幅值不变),因此单根神经纤维的Smin和Smax是相同的。坐骨神经中的多根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幅值可以叠加,因此动作电位在一定范围内会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大而增大,坐骨神经的Smin和Smax是不同的。
类型2 全国卷真题体验寻共性7.[2021·全国乙卷]在神经调节过程中,兴奋会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和神经元之间传递,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兴奋从神经元的细胞体传导至突触前膜,会引起Na+外流B.突触前神经元兴奋可引起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C.乙酰胆碱是一种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经扩散到达突触后膜D.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
解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进行传导,不会引起Na+外流,A错误;乙酰胆碱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突触前神经元兴奋可引起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B正确;神经递质(如乙酰胆碱)通过扩散由突触前膜到达突触后膜,C正确;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膜电位发生改变,D正确。
答案:A
8.[2020·全国卷Ⅰ,29节选]真核细胞的膜结构具有重要功能。请参照表中内容完成下表。
解析:(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突触传递的,当兴奋传递到突触小体时,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使突触后膜发生兴奋或抑制,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参与信息传递的功能。(3)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中,高尔基体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修饰后,“出芽”形成囊泡,最终将蛋白质分泌到细胞外。(4)生物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
参与信息传递
对来自内质网蛋白质进行加工修饰
脂质和蛋白质
长句专练 强素养1.深挖教材类(选择性必修1 P20“练习与应用”)有些神经元的轴突很长,并且树突很多,有什么意义?
有些神经元的轴突很长,这有利于神经元将信息输送到远距离的支配器官;树突很多有利于充分接收信息
2.原因分析类(1)大鼠背脊髓损伤后,排尿反射仍可发生,但机体无法自主排尿,原因?
脊髓损伤后,高级中枢大脑皮层失去对脊髓中低级中枢的控制
(2)将测量所得不同Na+浓度海水中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受到刺激后的膜电位变化绘制成曲线图(下图),根据所学知识,推测表示高Na+海水的曲线是________,说明理由?
a
高Na+海水与神经细胞内Na+浓度差大,Na+内流的速度快、数量多,导致膜电位上升的速度快、峰值高
(3)研究表明,在突触小体未产生动作电位的情况下,微电极上也会记录到随机产生的、幅度几乎相等的微小电位变化,如图所示。结合突触的结构和突触传递的过程,分析该电位变化产生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个突触小泡随机性地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的微量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少量Na+内流,在突触后膜上产生微小电位变化
3.(判断依据类)痛觉的产生机制:组织损伤或潜在的损伤,导致组胺等致痛物质的释放,从而激活伤害性感受器及其连属的结构,经过传导纤维传导痛信息并产生动作电位,经过神经元传到脊髓,并在此处经过整合后传至大脑皮层引起疼痛的感觉。痛觉的产生过程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属于
该过程未经过完整的反射弧
4.(科学探究类)已知从刺激开始到动作电位产生有短暂的延迟,且与刺激强度有关。为了规避该延迟对测量精确度的影响,请利用微电极记录技术设计实验,精确测量动作电位在神经轴突上的传导速度。(实验仪器:微电极记录设备、刺激器、计时器、刻度尺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一:将微电极置于神经轴突的两个不同位点内,测量位点间的距离L。在两个位点的一侧刺激神经使其产生动作电位,记录两个位点间动作电位出现的时间差Δt,计算动作电位传导速度:v=L/Δt方法二:安放刺激器和微电极,测量刺激器与微电极之间的距离L1,刺激神经并记录从刺激开始到产生动作电位所需的时间t1;将微电极安放在距离刺激器更远的位置,重复上述实验得到L2和t2。计算动作电位传导速度:v=(L2-L1)/(t2-t1)
题组集训 提考能题组预测一 反射的类型及反射弧的判断1.[2022·山东省日照市高三一模]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如膝跳反射、眨眼反射等。条件反射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外界刺激与有机体反应之间建立起来的暂时神经联系,如望梅止渴、谈虎色变等。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非条件反射的数量是有限的,条件反射的数量几乎是无限的B.条件反射建立之后要维持下去,还需要非条件刺激的不断强化C.条件反射消退不是简单丧失,是把原先引起兴奋性效应的信号转变为无关信号D.条件反射扩展了生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范围,使其具有更强的预见性和适应性
答案:C
解析:非条件反射是与生俱来的,先天就存在的,因此,非条件反射的数量是有限的,而条件反射是后天学习过程中习得的,因此其数量几乎是无限的,A正确;条件反射建立之后要维持下去,还需要非条件刺激的不断强化,否则会消退,如响铃的同时给狗喂食等条件反射建立后,还需要将喂食的非条件刺激与条件刺激(响铃)结合起来进行强化,B正确;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其丧失过程是把原先引起兴奋性效应的信号转变为产生抑制信号的过程,C错误;条件反射是后天学习过程中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的,因此,条件反射使机体能够识别刺激物的性质,扩展了生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范围,使其具有更强的预见性和适应性,例如望梅止渴,D正确。
2.[2022·沈阳联考]恐惧是小鼠的情感反应之一。小鼠经历条件恐惧后,当再次接触条件刺激时,会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反应,包括自主神经紧张、应激激素分泌增加以及防御行为增多等。如图甲、乙、丙为小鼠恐惧实验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乙中的电击属于引起恐惧反射的非条件刺激B.声音引起的恐惧反射需要电击和声音多次结合C.图丙中的小鼠已形成恐惧反射,若长期只给予声音刺激,则恐惧反射会逐渐消退D.电击引起的恐惧反射比声音引起的恐惧反射经历的时间长
解析:电击引起的恐惧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故电击属于引起恐惧反射的非条件刺激,A正确;据图可知,一开始声音不能使小鼠产生恐惧,需要电击和声音多次结合,才能引起恐惧反射,B正确;条件反射建立之后,如果反复应用条件刺激(声音)而不给予非条件刺激(电击)强化,条件反射(单独的声音刺激引起的恐惧反射)就会逐渐消退,C正确;电击引起的恐惧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声音引起的恐惧反射属于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相比,非条件反射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涉及的神经元较少,故经历的时间短,D错误。
答案:D
题组预测二 兴奋的传导及传递机制3.[2022·苏北四市联考]如图表示静息电位形成的离子机制,A-表示带负电的大分子有机物(如蛋白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膜内外存在不同浓度的离子,膜对离子具有不同的通透性B.静息电位时只有K+的外流没有Na+的内流C.A-在膜内侧聚集,参与负电位的形成D.Na+-K+泵在维持静息电位的稳定上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答案:B
解析:图示分析:Na+-K+泵通过主动运输吸收K+,排出Na+,维持细胞内外的离子浓度差,在维持静息电位的稳定上也具有重要的作用,D正确。
4.[2022·山东省济宁市高三模拟]帕金森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步态障碍,主要与黑质损伤、退变和多巴胺合成减少有关。甲图是帕金森病患者的脑与脊髓调节关系示意图,脑内纹状体与黑质之间存在调节环路,其中“-”表示抑制,乙图是患者用某种特效药后的效果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脑内纹状体和黑质之间相互抑制,为负反馈调节B.静止性震颤可能是b神经元释放乙酰胆碱过多导致的C.黑质通过神经元a释放的多巴胺对脊髓运动神经元起抑制作用D.使用该特效药后,多巴胺的合成、分泌增多,乙酰胆碱的合成、分泌减少
解析:图甲中脑内纹状体和黑质之间相互抑制,故为正反馈调节,A错误;患者出现静止性震颤是兴奋的表现,可能是b神经元释放过多乙酰胆碱导致脊髓运动神经元过度兴奋引起,B正确;据图可知,黑质通过神经元a释放的是多巴胺,多巴胺对于脊髓运动神经元起抑制作用,C正确;对比甲、乙两图,推测该特效药的作用机理可能是促进神经元a合成分泌多巴胺和抑制神经元b合成分泌乙酰胆碱,D正确。
答案:A
5.[2022·山东省菏泽市高三一模](不定项选择)图1表示多个神经元之间的联系。现将一示波器的两极连接在D神经元膜内外两侧,用同种强度的电流分别刺激A、B、C,不同刺激方式(Ⅰ表示分别单次电刺激A或B,Ⅱ表示连续电刺激A,Ⅲ表示单次电刺激C)产生的结果如图2所示(注:阈电位表示能引起动作电位的临界电位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中三种刺激方式下在突触前膜处均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B.神经元A、B释放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神经元C释放的是兴奋性神经递质C.单个突触连续多个相同强度的阈下刺激可以叠加引发突触后膜的动作电位D.用相同强度的阈下刺激同时刺激A和B,示波器上一定能产生动作电位
答案:AC
解析:图1中三种刺激方式下都使突触后膜发生了膜电位变化,说明突触前膜都释放了神经递质,因此在突触前膜处均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A正确;刺激A、B均使突触后膜的静息电位值变小,说明神经元A、B释放的是兴奋性神经递质,而单次刺激C,静息电位差值变大,说明C释放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B错误;单独刺激A不能形成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而连续刺激A,形成了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可说明单个突触连续多个相同强度的阈下刺激可以叠加引发突触后膜的动作电位,C正确;根据C项分析可知,单个突触连续多个相同强度的阈下刺激可以叠加引发突触后膜的动作电位,但该实验不能说明用相同强度的阈下刺激同时刺激A和B,示波器上一定能产生动作电位,D错误。
题组预测三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长句应答类专训6.[2022·沈阳一模]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David Julius等发现了温度和触觉感受器。辣椒素受体TRPV1是感觉神经末梢上的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蛋白,辣椒素和43 ℃以上的高温等刺激可将其激活,并打开该通道,激活机理如图1所示。回答以下问题:
(1)辣椒素与TRPV1结合引起感觉神经末梢上的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打开,Na+内流导致神经纤维膜两侧的电位变化为________,从而产生兴奋。兴奋沿传入神经纤维传至神经纤维末梢,引起储存在________内的谷氨酸(一种神经递质)以________的方式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经一系列神经传导过程,最终在________产生痛觉。(2)辣椒素可引起人体中枢神经系统调控呼吸肌运动产生咳嗽反射,请(以文字+箭头的形式)写出相应的反射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正外负
突触小泡
胞吐
大脑皮层
辣椒素→TRPV1(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呼吸肌收缩
(3)据图分析,吃辛辣食物时喝热饮料会加剧痛觉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某团队研发了一种新型靶点镇痛药物M,该药物与TRPV1受体结合后引起Ca2+通道关闭。请结合图2分析药物M的镇痛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较高温度刺激也能激活TRPV1,促进Ca2+、Na+进入神经细胞,增强电信号的传导,使痛觉增强
该药物与TRPV1受体结合后,引起Ca2+通道关闭,抑制Ca2+内流,进而抑制神经递质的释放以阻断痛觉信号的传递
解析:(1)Na+内流产生动作电位,膜两侧的电位变为外负内正;突触小泡内储存着神经递质,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通过胞吐的方式释放神经递质;感觉形成的部位在大脑皮层。(2)辣椒素可引起人体中枢神经系统调控呼吸肌运动产生咳嗽反射,该反射过程中TRPV1为感受器,呼吸肌为效应器,故反射过程为:辣椒素→TRPV1(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呼吸肌收缩。(3)较高温度也可激活TRPV1,使TRPV1通道打开,根据图1可知,TRPV1通道打开促进了相关阳离子内流,增强电信号的传导,使痛觉增强。(4)由图2可知,Ca2+进入神经细胞内会促进神经递质释放,而镇痛药物M与TRPV1受体结合后引起Ca2+通道关闭,从而抑制Ca2+内流,进而抑制神经递质的释放,以阻断痛觉信号的传递。
7.[2022·湖北武汉模拟预测]抑郁症严重影响人的生活质量。研究表明抑郁症的发生与单胺类神经递质如5羟色胺(5HT)的含量减少有关。5HT是使人愉悦的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会迅速被降解或回收进细胞。临床上常采用西药度洛西汀来治疗,机理如下图:(1)5HT释放后,经________(液体)运输与突触后膜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导致下一个神经元兴奋。
组织液
(2)据图分析度洛西汀治疗抑郁症的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有利于神经系统活动正常进行。若单胺类氧化酶抑制剂也可作为抗抑郁症药物,其作用机理与度洛西汀的______(填“相同”或“不同”)。
抑制5羟色胺转运载体从突触间隙运走5羟色胺,从而使5羟色胺更多地刺激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
不同
(3)《神农本草经》中提到人参有“安精神,定魂魄之功效”。研究者展开了人参有效成分人参皂苷(Rg)能否抗抑郁的研究,采用慢性温和不可预见性刺激(CUMS)的方法建立大鼠抑郁模型,将度洛西汀和Rg分别溶于双蒸水制成溶液进行灌胃,用强迫游泳的行为学方法来检测大鼠的抑郁行为学变化。结果如下:注:动物在水中的不动时间可评价抑郁程度。
①本实验的对照组组别有________,第1组的具体处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字描述)。②根据实验结果推测在已有西药度洛西汀的情况下,Rg________(填“有”或“没有”)作为抗抑郁中药的研究前景,理由?。
1、2、3
不用慢性温和不可预见性刺激的方法处理,每天灌胃等量的双蒸水
有
4、5组与2、3组相比,大鼠不动时间明显缩短,说明人参皂苷可抗抑郁,且比度洛西汀抗抑郁效果还要好
解析:(1)5羟色胺作为神经递质从突触前膜释放后,经过突触间隙中组织液的运输才能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导致下一个神经元兴奋。(2)据图分析可知,度洛西汀治疗抑郁症的机理是:抑制5羟色胺转运载体从突触间隙运走5羟色胺,从而使5羟色胺更多地刺激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若单胺类氧化酶抑制剂也可作为抗抑郁症药物,其作用机理是抑制5羟色胺被灭活而使其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所以其与度洛西汀治疗抑郁症的机理不同。(3)①分析题意,本实验目的是研究人参有效成分人参皂苷(Rg)能否抗抑郁,则实验的自变量是Rg,故该实验的对照组是1、2、3;实验设计应遵循对照与单一变量原则,故第1组应为空白对照,具体处理是不用慢性温和不可预见性刺激的方法处理,每天灌胃等量的双蒸水。②分析实验结果可知,4、5组与2、3组相比,大鼠不动时间明显缩短,说明人参皂苷可抗抑郁,且比度洛西汀抗抑郁效果还要好,故Rg有作为抗抑郁中药的研究前景。
整合考点15 “离我不行”的激素调节考点整合 固考基1.牢记激素的来源及相互关系
抗利尿激素
胰高血糖素
生长激素
2.归纳总结激素及其作用的靶细胞
垂体
肾小管、集合管细胞
生长激素
几乎全身各种细胞
肝脏细胞
生殖细胞
3.理解反馈调节(1)明确概念及意义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对于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2)反馈调节类型模型
(3)实例①正反馈的实例:排尿反射、血液凝固、分娩过程、月经周期中黄体生成素的释放。②负反馈的实例:大多数激素的调节、体温调节等。
4.理解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1)分级调节:激素的分泌调节一般要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等级。(2)反馈调节:相应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分泌活动的调节过程,目的是保持相应激素含量维持在_____水平。
下丘脑→垂体→相关腺体
正常
5.激素分泌调节的三种模型(1)甲状腺激素、性激素等分泌调节属于______类型,即:
甲
(2)抗利尿激素的分泌调节属于________类型,即由下丘脑合成,经垂体释放。(3)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等的分泌调节属于________类型,即:
乙
丙
6.理清激素调节的几个关键点
高效
体液
靶细胞
甲状腺激素
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
胰高血糖素
胰岛素
垂体
下丘脑
特别提醒(1)激素不组成细胞结构、不提供能量、不起催化作用,属于信息分子,只起调节作用。(2)激素分子只能识别特定靶细胞,因为只有靶细胞具有能和激素分子结合的特异性受体,但一种激素的靶细胞有的只有一种,有的种类广泛。(3)激素运输无特异性,“只作用于靶细胞”不等于“只运输至靶细胞”。(4)激素作用的部位有细胞膜表面和细胞内部(性激素)。(5)有些激素也可以作为神经递质,如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7.理清动物激素功能的实验探究(1)一般思路
(2)方法示例①验证甲状腺激素的生理功能a.饲喂法b.摘除法和注射法
②验证胰岛素的生理功能
(3)实验成功关键点①根据激素的化学本质,选择不同的实验方法:下丘脑、垂体和胰岛分泌的激素多为多肽类或蛋白质类,多肽类、蛋白质类激素易被消化酶所分解,故一般采用注射法,不宜口服。雄激素、雌激素、孕激素等固醇类激素和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等氨基酸衍生物类激素既可以口服,也可以注射。②动物分组的基本要求:选择性别、年龄、体重、生长状况相似的平均分组,每组要有数量相等的多只动物。③实验设计时要注意设置对照实验,控制变量个数,保证单一变量。④进行注射实验时空白对照组应注射生理盐水(不可用蒸馏水),进行饲喂实验时,空白对照组可使用蒸馏水。
类研真题 明考向类型1 等级考真题体验寻趋势1.[2022·浙江1月]小鼠甲状腺的内分泌机能受机体内、外环境因素影响,部分调节机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TRH遍布全身血液,并定向作用于腺垂体B.低于机体生理浓度时的TH对TSH的分泌起促进作用C.饮食缺碘会影响下丘脑和腺垂体的功能,引起甲状腺组织增生D.给小鼠注射抗TRH血清后,机体对寒冷环境的适应能力减弱
答案:B
解析:激素通过血液运输至全身各处,TRH的靶器官是腺垂体,A正确;当TH的浓度低于机体生理浓度时,对TSH的分泌不起促进作用,B错误;缺碘会导致TH含量低,使下丘脑和腺垂体分泌的TRH和TSH增多,导致甲状腺组织增生,C正确;给小鼠注射抗TRH血清可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产热减少,机体对寒冷环境的适应能力减弱,D正确。
2.[2021·浙江6月]下列关于人体性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雌激素可抑制女性皮下脂肪的积聚B.睾酮是维持男性第二性征的重要条件C.雌激素可促进卵泡的生长和卵子的成熟D.睾酮不足会影响男性的机体代谢率
解析:雌激素可促进女性皮下脂肪的积聚,同时可促进卵泡的生长和卵子的成熟,A错误,C正确;睾酮是雄激素的主要成分,能维持男性第二性征,睾酮分泌不足会影响男性的机体代谢率,B、D正确。
答案:A
3.[2021·浙江1月]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是调节血糖水平的重要激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利用葡萄糖B.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分解C.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在血糖水平调节上相互对抗D.血糖水平正常时,胰岛不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解析:胰岛素可促进肝细胞、肌肉细胞、脂肪细胞摄取、贮存和利用葡萄糖,还能抑制氨基酸转化为葡萄糖,A正确;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糖原和脂肪的分解以及非糖物质转化,使血糖升高,B正确;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二者在血糖水平调节上相互对抗,C正确;血糖水平正常时,胰岛仍会分泌一定量的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使机体内二者的浓度维持相对稳定状态,D错误。
答案:D
4.[2022·浙江6月]为研究物质X对高血糖症状的缓解作用,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完善实验思路,预测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与讨论。实验材料:适龄、血糖正常的健康雄性小鼠若干只,药物S(用生理盐水配制),物质X(用生理盐水配制),生理盐水等。(要求与说明:实验中涉及的剂量不作具体要求。小鼠血糖浓度> 11.1 mmol/L,定为高血糖模型小鼠。饲养条件适宜)回答下列问题:(1)完善实验思路:①适应性饲养:选取小鼠若干只,随机均分成甲、乙、丙3组。正常饲养数天,每天测量小鼠的血糖,计算平均值。
②药物S处理:甲组:每天每只小鼠腹腔注射一定量生理盐水乙组:每天每只小鼠腹腔注射一定量药物S丙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连续处理数天,每天测量小鼠的血糖,计算平均值,直至建成高血糖模型小鼠。
每天每只小鼠腹腔注射一定量药物S
③物质X处理:甲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组:每天每只小鼠灌胃一定量生理盐水丙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连续处理若干天,每天测量小鼠的血糖,计算平均值。
每天每只小鼠灌胃一定量生理盐水
每天每只小鼠灌胃一定量物质X
(2)预测实验结果:设计一张表格,并将实验各阶段的预期实验结果填入表中。
(3)分析与讨论:已知药物S的给药途径有腹腔注射和灌胃等,药物S的浓度和给药途径都会影响高血糖模型小鼠的建模。若要研究使用药物S快速建成高血糖模型小鼠,则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确定快速建模所需药物S的适宜浓度和给药途径的组合。
设置一系列浓度梯度的药物S,每个浓度进行不同的给药途径,比较不同组合建模成功所需的时间
解析:(1)②为药物S处理,根据题中信息“直至建成高血糖模型小鼠”,可知药物S可导致小鼠出现高血糖症状,乙组和丙组分别为高血糖对照组和实验组,二者都需要利用药物S构建高血糖模型小鼠,故丙组处理为每天每只小鼠腹腔注射一定量药物S。③甲组为空白对照组,故甲组处理为每天每只小鼠灌胃一定量生理盐水。丙组为实验组,故丙组应每天每只小鼠灌胃一定量物质X。(2)设计表格时应注意实验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适应性饲养)甲、乙、丙组小鼠血糖均正常;第二阶段(药物S处理)后,乙、丙组小鼠的血糖会上升直至超过11.1 mmol/L,成为高血糖模型小鼠,甲组正常;第三阶段(物质X处理)后,丙组小鼠的血糖逐渐下降,但物质X只能缓解高血糖症状,不能根治,故丙组的血糖不会降低至正常水平,乙组小鼠仍为高血糖,甲组正常,据此可设计出表格(见答案)。(3)可用自变量是药物S的浓度和给药途径,检测指标(因变量)为构建成高血糖模型小鼠所需的时间的实验进行探究,即设置一系列浓度梯度的药物S,每个浓度进行不同的给药途径,比较不同组合建模成功所需的时间。
类型2 全国卷真题体验寻共性5.[2022·全国乙卷]甲状腺激素在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研究动物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调节机制,某研究小组进行了下列相关实验。实验一:将一定量的放射性碘溶液经腹腔注射到家兔体内,一定时间后测定家兔甲状腺的放射性强度。实验二:给甲、乙、丙三组家兔分别经静脉注射一定量的生理盐水、甲状腺激素溶液、促甲状腺激素溶液。一定时间后分别测定三组家兔血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发现注射的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都起到了相应的调节作用。
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一中,家兔甲状腺中检测到碘的放射性,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实验二推测,丙组甲状腺激素的合成量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甲组,乙组和丙组甲状腺激素的合成量__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原因?
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
大于
不相同
乙组注射外源甲状腺激素,使机体自身甲状腺激素合成减少,丙组注射促甲状腺激素,会促进甲状腺对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解析:(1)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甲状腺细胞可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放射性碘用于合成甲状腺激素。(2)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是通过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进行的。给甲组注射一定量的生理盐水,将其作为对照组;给乙组注射的甲状腺激素溶液会通过负反馈调节,抑制乙组家兔的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进而使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减少;给丙组注射的促甲状腺激素溶液会随血液循环到达甲状腺,进而促进甲状腺对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长句专练 强素养1.深挖教材类(1)(选择性必修1 P47“思考·讨论”)用注射法研究动物胰岛素的功能和用移植法研究性激素的功能等运用了____原理;用阉割(摘除性腺)法研究性激素的功能等运用了____原理。(2)(选择性必修1 P51“相关信息”)________是唯一能够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___________________、甲状腺激素等通过调节________的代谢或影响________的分泌和作用,直接或间接地提高血糖浓度。(3)(选择性必修1 P53“思考·讨论”)甲状腺机能亢进时,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水平________,TSH的水平________;当甲状腺功能减退时,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水平________,TSH的水平________。
加法
减法
胰岛素
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
有机物
胰岛素
升高
降低
下降
升高
2.事实概述类(1)[2019·全国卷Ⅱ,30(3)]小鼠睾丸分泌的激素通过体液发挥调节作用。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的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出4点即可)。(2)[全国卷Ⅰ,30(3)]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在作用于心脏、调节血压的过程中所具有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出一个特点即可)。(3)[全国卷Ⅰ,30(3)]当血糖浓度上升时,胰岛素分泌_____,引起骨骼肌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载体的数量增加,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激素等是通过体液运输的、作用时间比较长、反应速度较缓慢、作用范围较广泛
都需要与相应的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
增加
促进葡萄糖进入骨骼肌细胞和被利用,降低血糖浓度
3.原因分析类(1)[全国卷Ⅲ,30(1)]正常人在饥饿且无外源能源物质摄入的情况下,与其在进食后的情况相比,血液中胰高血糖素与胰岛素含量的比值________,其原因?(2)检测机体甲状腺激素的浓度时无须在甲状腺处抽血,可在手指处抽血取样检测,其原因?
高
在饥饿时,血糖浓度降低使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增加,胰岛素分泌量减少,在进食后则相反
激素分泌后弥散在体液中
4.(判断依据类)某科学家将体外培养的ES细胞进行诱导使其定向分化为胰岛B细胞,并进行了胰岛素释放实验:控制培养液中________的浓度,检测细胞分泌的胰岛素的量,下图为实验结果,据此分析确认ES细胞诱导成功。得到此结论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葡萄糖
在糖浓度高时,胰岛素分泌量多,在糖浓度低时,胰岛素分泌量少
5.(科学探究类)研究发现链脲佐菌素(STZ)是一种可以特异性破坏小鼠胰岛B细胞的药物,请设计实验证明该药物确实破坏了胰岛B细胞(要求写出实验设计思路及预期结果)?
实验设计思路:甲组:给健康且饱足状态的家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测定血糖含量和血液中的胰岛素含量;乙组:给健康且饱足状态的家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测定血糖含量和血液中的胰岛素含量;预期结果:甲组家兔的血糖含量高于乙组,但甲组家兔的胰岛素含量低于乙组
6.(实践应用类)糖尿病是一种可以控制却不能根治的慢性病,根据所掌握的知识,提供一种控制糖尿病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少食多餐、多做运动、注射胰岛素等(合理即可)
题组集训 提考能题组预测一 理解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与反馈调节1.[2022·唐山检测]褪黑素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如褪黑素能促进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和促进睡眠。如图为褪黑素分泌调节过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过程不能体现激素的分级调节B.黑暗刺激松果体分泌褪黑素的调节方式是神经调节C.长期熬夜玩手机或玩电脑游戏将影响人体的睡眠和降低机体免疫力D.黑暗引起下丘脑细胞释放的神经递质进入松果体细胞引起其分泌褪黑素
答案:D
解析:由图可知,黑暗刺激松果体分泌褪黑素是神经调节,且没有体现激素的分级调节,A、B正确;长期熬夜玩手机或玩电脑游戏,会使褪黑素的分泌减少,进而影响睡眠质量,由于褪黑素还具有促进淋巴细胞增殖分化的作用,故褪黑素分泌减少还会使人体免疫力下降,C正确;一般情况下,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并不进入细胞中,D错误。
2.[2022·山东省济南大学城高三月考](不定项选择)下图为持续寒冷刺激下某寒冷环境中生活的哺乳动物机体调节褐色脂肪组织细胞(BAT细胞)的产热过程图,已知UCP1增加会导致ATP合成减少。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甲状腺激素进入靶细胞后,可通过调节基因的表达来调节产热活动B.去甲肾上腺激素与膜受体结合后可影响胞内cAMP,以促进脂肪分解C.图中可以看出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过程既是分级调节,也是反馈调节D.持续寒冷使BAT细胞中的cAMP,UCP1、线粒体增加,进而增加ATP量
答案:ABC
解析:据图分析可知,甲状腺激素进入BAT细胞后,通过调节细胞核中的UCP1基因的表达,进而促进产热,A正确;图中显示,去甲肾上腺激素与BAT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后,导致cAMP增加,促进脂肪水解产生甘油和脂肪酸,B正确;据图可知,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过程既是分级调节,也是反馈调节,C正确;持续寒冷刺激下机体BAT细胞UCP1增加会导致ATP合成减少,D错误。
题组预测二 通过信息理解激素调节机制3.[2022·信阳高级中学检测]糖尿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其发病机理较为复杂。人类的糖尿病分为1、2两种类型,如图表示两种糖尿病部分发病机理,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胰岛素直接参与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和糖原的合成B.图中①表示葡萄糖的受体,②表示运输葡萄糖的载体C.胰岛素与①结合发挥作用后即失活D.图示1型、2型糖尿病均可通过注射胰岛素治疗
答案:C
解析:胰岛素不直接参与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和糖原的合成,A错误;图中①表示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②表示运输葡萄糖的载体,B错误;激素的作用特点是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失活了,C正确;图示1型糖尿病是由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的,可通过注射胰岛素治疗;图示2型糖尿病是由胰岛素受体减少引起的,而题图显示此时胰岛素分泌正常,故注射胰岛素达不到治疗的目的,D错误。
4.[2022·北京高三下学期综合能力测试]下图为人体激素作用于靶细胞的两种机理示意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激素A可能为固醇类激素,与胞内受体结合B.若激素B是生长激素,它由垂体细胞合成C.受体b参与信息传递,并催化cAMP的合成D.激素均需通过调控基因表达进而调节靶细胞的生理效应
答案:D
解析:据图可知,激素A与细胞质中的受体a结合后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内,属于固醇类激素,A正确;生长激素是由垂体细胞合成并分泌的,B正确;受体b参与信息传递,催化ATP转变形成cAMP,C正确;激素B没有调控基因表达,但产生相应的生理效应,D错误。
题组预测三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长句应答类专训5.[2022·山东省济南市高三一模]多囊卵巢综合征以双侧卵巢增大、胰岛素抵抗和雄激素产生过剩为特征,是生育年龄妇女最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下图为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发病机制示意图。请回答问题。
(1)雄激素的分泌过程受到“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调节,这属于________调节,这种调节方式的意义?雄激素可在血液中检测含量的理由?
分级
可以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形成多级反馈调节,有利于精细化调控,从而维持机体的稳态
雄激素进入卵巢内的毛细血管,并随血液循环运到全身各处
(2)胰岛素抵抗是指组织细胞对胰岛素不敏感,多囊卵巢患者体内胰岛素的分泌量________正常值,长期如此会出现多尿现象,原因?
高于
原尿中葡萄糖浓度过高,渗透压增大,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多
(3)多毛是雄激素分泌过多的表现之一。请利用以下实验材料设计实验,验证多毛症状与多囊卵巢综合征有关。写出设计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材料器具:生理状态相同的雌性育龄健康小鼠若干只,生理盐水,胰岛素,注射器等。实验设计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预期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取生理状态相同的雌性小鼠若干只随机平均分成A、B两组,检测卵巢大小、雄激素的含量和体毛数量;A组每天注射一定量的生理盐水,B组每天持续注射等量的胰岛素。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饲养一段时间,检测每组小鼠卵巢大小,雄激素的平均含量和体毛的数量
B组卵巢增大、雄激素的含量和体毛数量比A组多,说明多毛症状与多囊卵巢综合征有关
解析:(1)据图可知,雄激素的分泌过程受到“下丘脑一垂体一性腺轴”的分级调节,这种调节方式能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形成多级反馈调节,有利于精细化调控,从而维持机体的稳态。激素调节的特点之一是随体液运输,雄激素进入卵巢内的毛细血管,并随血液循环运到全身各处,故雄激素可在血液中检测含量。(2)据图可知,胰岛素能促进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和促进卵巢分泌雄激素,多囊卵巢综合征以双侧卵巢增大、胰岛素抵抗和雄激素产生过剩为特征,说明多囊卵巢患者体内胰岛素的分泌量高于正常值。由于胰岛素抵抗,使患者的胰岛素不能正常发挥作用,导致原尿中葡萄糖浓度过高,渗透压增大,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多。
(3)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多毛症状与多囊卵巢综合征有关,题目所给实验材料有生理状态相同的雌性育龄健康小鼠若干只,生理盐水、胰岛素,注射器等,故自变量为胰岛素的含量(正常或含量过高),因变量是雄激素的平均含量和体毛的数量。实验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等量性原则和对照原则,故实验思路为:生理状态相同的雌性小鼠若干只分成A、B两组,检测卵巢大小、雄激素的含量和体毛数量;A组每天注射一定量的生理盐水,B组每天持续注射等量的胰岛素;在相同适宜的条件下饲养一段时间,检测每组小鼠卵巢大小,雄激素的平均含量和体毛的数量。由于胰岛素能促进促性腺激素和雄激素的分泌,促性腺激素能促进卵巢的发育,故预期实验结果为B组卵巢增大、雄激素的含量和体毛数量比A组多,说明多毛症状与多囊卵巢综合征有关。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2024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知识对点小题练9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课件,共1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图1图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最新版】23届生物新高考二轮专题总结+练习之专题7 人与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同步课件】,共4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人体内环境与稳态,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抗利尿,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兴奋性,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的形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最新版】23届生物新高考二轮专题复习之专题7 人与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同步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真题探究,胰岛B,甲组大,蛋白质的分解增加,获得了因胰岛素缺,病的药物,葡萄糖,下丘脑,手术但不切除垂体,切除垂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