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3届吉林省四平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3届吉林省四平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01
    2023届吉林省四平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02
    2023届吉林省四平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03
    还剩2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届吉林省四平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届吉林省四平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平市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度上学期第三次月考高三语文试卷
    考试范围:选择性必修下;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艺术是意造空中楼阁来慰情遣兴,而这种楼阁是如何建筑起来的?
    ②先拿艺术作品做实例。如王昌龄的《长信怨》:“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王昌龄不曾留下他作诗时心理历程的记载,但我们借助心理学的知识来从文字上分析,也可以想见大概。
    ③他必定使用想象。想象就是在心里唤起意象。如看到寒鸦,心中就印下寒鸦的影子,知道它像什么样,这种心镜从外物摄来的影子就是“意象”。意象在脑中留有痕迹,看不见寒鸦时仍可想到寒鸦像什么样,甚至于从来没有见过寒鸦,别人描写给你听,你也可凑合已有意象推知大概。
    ④想象有再现的,有创造的。一般的想象大半是再现的。原来从知觉得来的意象如此,回想起来的意象仍是如此。比如我昨天看见一只鸦,今天回想它的形状,丝毫不用自己的意思去改变它,就是只用再现的想象。艺术作品不能不用再现的想象。比如这首诗里“奉帚”“金殿”“玉颜”“寒鸦”“日影”“团扇”“徘徊”等等,在独立时都只是再现的想象。
    ⑤但只有再现的想象决不能创造艺术。艺术既是创造的,就要用创造的想象。创造的想象也并非从无中生有,它仍用已有意象,不过把它们加以新配合。王昌龄的《长信怨》精彩全在后两句,这后两句就是用创造的想象作成的。人人都见过“寒鸦”和“日影”,却从来没有人想到班婕妤的“怨”可以见于带昭阳日影的寒线。但这话一经王昌龄说出,我们就觉得它实在是至情至理。从这个实例看,创造的定义就是:平常的旧材料之不平常的新综合。
    ⑥从理智方面看,创造的想象可以分析为两种心理作用:一是分想作用,一是联想作用。“分想作用”就是把某一个意象和与它相关的许多意象分开而单提出它来。这种分想作用是选择的基础。许多人不能创造艺术就因为没有这副本领。有分想作用而后有选择,只是选择有时就已经是创造。画家在一片荒林中描出一幅风景画来,就是在混乱的情境中把用得着的成分单提出来,把用不着的成分丢开,来造成一个完美的形象。诗有时也只要有分想作用就可以作成。例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名句就是从混乱的自然中划出美的意象来,全无机杼的痕迹。联想是知觉和想象的基础。艺术不能离开知觉和想象,就不能离开联想。联想可分为“接近”和“类似”两类。比如这首诗里所用的“团扇”这个意象,班婕妤第一次用它时,是起于类似联想,因为她见到自己色衰失宠类似秋天的弃扇;王昌龄用它时则起于接近联想,因为他读过班婕好的《怨歌行》,提起班婕妤就因经验接近而想到团扇的典故。
    ⑦“怀古”“忆旧”的作品:大半起于接近联想,例如看到赤壁就想起曹操和苏东坡。《诗经》中“比”“兴”两体都是根据类似联想。比如《关雎》就是拿雎鸠的挚爱比夫妇的情谊。因为类似联想的结果,物可变成人,人也可变成物。
    ⑧这两种都属于象征。象征的定义可以说是:“寓理于象。”《长信怨》一诗中的“昭阳日影”便是“象”,象征皇帝的恩宠;“皇帝的恩宠”是“理”,但如果我们一定要把它明白指为“皇帝的恩宠”的象征,又未免以迹象绳玄渺了。诗有不可以解说出来的地方,不可以言传的全赖读者意会。
    (摘编自朱光潜《谈美》)
    材料二:
    柳宗元有个十分重要的命题:“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兰亭也,不遭右军,则清湍修竹,芜没于空山矣。”这段话提出了一个思想,自然景物要成为审美对象,要成为“美”,必须要有人的审美活动,必须要有人的意识去“发现”它,去“唤醒”它,去“照亮”它,使它从实在物变成“意象”(一个完整的、有意蕴的感性世界)。外物是不依赖于欣赏者而存在的,但美并不在外物。或者说,外物并不能单靠了它们自己就成为美的。美离不开人的审美体验。
    一般人之所以容易接受美是客观的观点,其中一个原因是他们看到物是客观的,因此他们觉得物的美当然也是客观的。这座山是客观的,那么这座山的美当然也是客观的。这里的错误是把“象”与“物”混淆起来了。在审美活动中,我们所面对的不是“物”,而是“象”,“物”的有用性以及它的自然科学属性是不被注意的。审美观赏者注意的是“象”。在审美观赏者面前,“象”不等于“物”。一座山,它作为“物”,相对来说是不变的,但是在不同的时候和不同的人面前,它的“象”却在变化。“物”是实在的世界,“象”是知觉的世界。竹子是“物”,眼中之竹则是“象”。“象”是“物”向人的知觉的显现,也是人对“物”的形式和意蕴的揭示。当人把自己的生命存在灌注到实在中去时,实在就有可能升华为非实在的形式——象。这种非实在的形式是不能离开人的意识的。
    这正是朱光潜一贯强调的观点。朱光潜谈美,总是一再强调指出,把美看作天生自在的物,乃是一种常识的错误。他指出,“象”不能离开“见”的活动,有“见”的活动,“象”才呈现出来,所以美的观赏都带有几分创造性。
    (摘编自叶朗《美在意象》)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人的想象经过再现、创造就可以唤起意象,从而建造出内心的空中楼阁,借此来慰情遣兴。
    B.创造的想象可以分为两种心理作用:一是分想作用,一是联想作用。而分想作用是选择的基础。
    C.联想是知觉和想象的基础,分为“接近”和“类似”两类,“怀古”“忆旧”作品属于接近联想。
    D.柳宗元认为美离不开人的审美体验,须用“意识”使它从实在物变成“意象”,从而成为审美对象。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朱光潜引用陶渊明的诗句是为了论证分想作用的重要性,引用王昌龄的例子则是为了阐述经验联想的内涵。
    B.诗歌中所体现的情感,实际上是因为外“物”经过了诗人的“象”化,是不可以言传的,全赖读者意会。
    C.因为“物”是客观的,相对来说稳定,而“象”是主观的,是变化的,所以“物”和“象”不能等同视之。
    D.朱光潜谈美,一再强调外在的“象”不能离开审美主体的“见”的活动,这与柳宗元的观点异曲同工。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材料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元代诗人张可久的《折桂令·九日》中“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中的“寒鸦”是借创造的想象创作的。
    B.《孔雀东南飞》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两句与《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赋、比、兴”都属于类似联想。
    C.张若虚的《春江花夜月》中“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就是从混乱的自然中划出美的意象来,全无机杼的痕迹。
    D.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十二日夜记梦》中的“月夜”“松岗”是因为作者的“见”的活动而成为审美对象的。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及特点。(4分)
    5.宗白华先生说“一切美的光是来自心灵的源泉”。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此的理解。(6分)


    二、文学类阅读-双文本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茶干
    汪曾祺
    连万顺的门面很好认,是个石库门。麻石门框,两扇大门包着铁皮,用铁钉钉出如意云头。本地的店铺一般都是“铺闼子门”,十二块、十六块门板,晚上上在门槛的槽里,白天卸开。这样的石库门的门面不多。城北只有那么几家。一家恒泰当,一家豫丰南货店。恒泰当倒闭了,豫丰失火烧掉了。现在只剩下北市口老正大棉席店和东街连万顺酱园了。
    这样的店面是很神气的。尤其显眼的是两边白粉墙的两个大字。黑漆漆出来的。字高一丈,顶天立地,笔画很粗。一边是“酱”,一边是“醋”。
    连万顺的东家姓连。人们当面叫他连老板,背后叫他连老大。都说他善于经营,会做生意,连老大做生意,无非是那么几条:信用好,为人和气,勤快。连万顺除了做本街的生意,主要是做乡下生意。东乡和北乡的种田人上城,把船停在大淖,拴好了船绳,就直奔连万顺,打油、买酱。乡下人打油,都用一种特制的油壶,广口,高身,外面挂了酱黄色的釉,壶肩有四个“耳”,耳里拴了两条麻绳作为抬手,不多不少,一壶能装十斤豆油。他们把油壶往柜台上一放,就去办别的事情去了。等他们办完事回来,油已经打好了。油壶口用厚厚的桑皮纸封得严严的。桑皮纸上盖了一个墨印的圆印:“连万顺记”。乡下人从不怀疑油的分量足不足,成色对不对。多年的老主顾了,还能有错?他们要的十斤干黄酱也都装好了。装在一个元宝形的粗蔑浅筐里,筐里衬着荷叶,豆酱拍得实实的,酱面盖了几个红曲印的印记,也是圆形的。乡下人付了钱,提了油壶酱筐,道一声“得罪”,就走了。
    茶干是连万顺特制的一种豆腐干。豆腐出净渣,装在一个一个小蒲包里,包口扎紧,入锅,码好,投料,加上好抽油,上面用石头压实,文火煨煮。要煮很长时间。煮得了,再一块一块从麻包里倒出来。这种茶干是圆形的,周围较厚,中间较薄,周身有蒲包压出来的细纹,每一块当中还带着三个字“连万顺”——在扎包时每一包里都放进一个小小的长方形的木牌,木牌上刻着字,木牌压在豆腐干上,字就出来了。这种茶干外皮是深紫黑色的,瓣开了,里面是浅褐色的,很结实,嚼起来很有咬劲,越嚼越香,是佐茶的妙品,所以叫作“茶干”。连老大监制茶干,是很认真的。每一道工序都不许马虎。连万顺茶干的牌子闯出来了,车站、码头、茶馆、酒店都有卖的。后来竟有人专门买了到外地送人的。双黄鸭蛋,醉蟹、董糖,连万顺的茶干,凑成四色礼品,馈赠亲友,极为相宜。
    连老大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个开酱园的老板,一个普普通通,正正派派的生意人,没有什么特别处。这样的人是很难写成小说的。要说他有特别处,也有,有两点。一是他的酒量奇大。他以酒代茶。他极少喝茶。他坐在账桌上算账的时候,面前总放一个豆绿茶碗。碗里不是茶,是酒,——一般的白酒,不是什么好酒。他算几笔,喝一口,什么也不“就”,一天老这么喝着,喝完了,就自己去打一碗。他从来没有醉的时候。
    二是他说话有个口头语“的时候”。什么话都要加一个“的时候”。“我的时候”“他的时候”“麦子的时候”“豆子的时候”“猫的时候”“狗的时候”……他说话本来就慢,加了许多“的时候”就更慢了。如果把他说的“的时候”都刷去,他每天至少要少说四分之一的字。
    连万顺已经没有了。连老板也故去多年了。五六十岁的人还记得连万顺的样子,记得门口的两个大字。记得酱园内外的气味,记得连老大的声音笑貌,自然也记得连万顺的茶干。连老大的儿子也四十多了。他在县里的副食品总店工作。有人问他:“你们家的茶干,为什么不恢复起来?”他说:“这得下十几种药料,现在,谁做这个!”
    一个人监制的一种食品,成了一地方具有代表性的生产,真也不容易。不过,这种东西没有了,也就没有了。
    (有删改)
    文本二
    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假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
    “我们大家是熟人,打个照呼就是了,还用得着多说么?”——这类的话已经成了我们现代社会的阻碍。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细,所以得讲个明白;还要怕口说无凭,画个押,签个字。这样才发生法律。在乡土社会中法律是无从发生的。“这不是见外了么?”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这信任并非没有根据的,其实最可靠也没有了,因为这是规矩。
    (节选自费孝通《乡土中国·乡土本色》)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人们在背后称普普通通开酱园的连老板为“连老大”,这不仅说明他会做生意,更体现出他作为生意人的精明。
    B.乡下人进城直奔“连万顺”,把油壶放下,办完事再把油壶捎走,也不怀疑油的分量和成色,旨在说明乡下人的老实。
    C.圆形的茶干,周围较厚,中间较薄,周身有蒲包压出来的细纹,每一块当中还带着三个字“连万顺”,说明连老大的傲气。
    D.连老大的儿子没能继承家业制作茶干,这既从侧面反映出连老大的勤勉与认真,也借此展现了社会变迁。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塑造的连老大是一个乡土市井中普通小人物,这体现了汪曾祺关注小人物的独特审美以及对“微小”事物的趣味。
    B.小说写连老大酒量奇大和惯用的口头语,看似与做茶干无关,但有利于读者更好地认识开酱园的连老板这一人物形象。
    C.小说中使用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等多种方法塑造连老大的形象,如写他算账、喝酒时,就运用了动作描写。
    D.小说采用第三人称口吻,叙述故事。这样的叙述角度,自由而灵活,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
    8.研读文本,分析文本一的故事是如何体现费孝通乡土社会的特点的,并结合文本谈谈乡土社会的优缺点。(4分)
    9.在《汪曾祺小说选》的自序中,汪曾祺说道:“我曾想打破小说、散文和诗的界线。后来在形式上排除了诗,不分行了,散文的成份是一直都明显地存在着的。”请简析这篇小说的散文化特点。(6分)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楚辞章句》序
    王逸
    屈原履忠被谮,忧悲愁思,独依诗人之义而作《离骚》,上以讽谏,下以自慰。遭时暗乱,不见省纳,不胜愤懑,遂复作《九歌》以下凡二十五篇。楚人高其行义,玮其文采,以相教传。
    至于孝武帝,恢廓道训,使淮南王安作《离骚经章句》,则大义粲然。逮至刘向典校经书,分为十六卷。孝章即位,深弘道艺,而班固、贾逵复以所见改易前疑,各作《离骚经章句》。其余十五卷,阙而不说。又以壮为状,义多乖异,事不要括。今臣复以所识所知,稽之旧章,合之经传,作十六卷章句。虽未能究其微妙,然大指之趣略可见矣。
    且人臣之义,以忠正为高,以伏节为贤。故有危言以存国,杀身以成仁。是以伍子胥不恨于浮江,比干不悔于剖心,然后忠立而行成,荣显而名著。若夫怀道以迷国,详愚而不言,颠则不能扶,危则不能安,婉娩以顺上,逡巡以避患,虽保黄者,终寿百年,盖志士之所耻,愚夫之所贱也。今若屈原,膺忠贞之质,体清洁之性,直若砥矢,言若丹青,进不隐其谋,退不顾其命,此诚绝世之行,俊彦之英也。而班固谓之露才扬己,竞于群小之中,怨恨怀王,讥刺椒、兰,苟欲求进,强非其人,不见容纳,忿恚自沉,是亏其高明,而损其清洁者也。昔伯夷、叔齐让国守分,不食周粟,遂饿而死,岂可复谓有求于世而怨望哉?且诗人怨主刺上曰:“呜呼小子,未知臧否。匪面命之,言提其耳。”风谏之语,于斯为切。然仲尼论之以为大雅引此比彼屈原之词优游婉顺宁以其君不智之故欲提携其耳乎,而论者以为露才扬己,怨刺其上,强非其人,殆失厥中矣。
    夫《离骚》之文,依托五经以立义焉。故智弥盛者其言博,才益多者其识远。屈原之词,诚博远矣。自终没以来,名儒博达之士,著造词赋,莫不拟则其仪表,祖式其模范,取其要妙,窃其华藻。所谓金相玉质,百世无匹,名垂罔极,永不刊灭者矣。
    (选自“四部丛刊”《楚辞》卷一,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然仲尼论之/以为大雅/引此比彼/屈原之词/优游婉顺/宁以其君不智之故/欲提携其耳乎/
    B.然仲尼论之/以为大/雅引此比彼/屈原之词优游婉顺/宁以其君不智之故/欲提携其耳乎/
    C.然仲尼论之/以为大/雅引此比彼/屈原之词优游婉顺/宁以其君不智之故/欲提携其耳乎/
    D.然仲尼论之/以为大雅/引此比彼/屈原之词优游/婉顺宁以其君不智之/故欲提携其耳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九歌》是屈原根据远古民间祭神乐歌重新创作的一组祭歌,共包括十一篇。
    B.“故有危言以存国”与“人命危浅,朝不虑夕”(《陈情表》)中的“危”含义相同。
    C.“膺忠贞之质”与“以手抚膺坐长叹”(《蜀道难》)中的“膺”含义不同。
    D.“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是儒家的主要经典著作。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屈原恪守忠义却遭人诬陷,心中无限忧郁悲愤而作《离骚》,对君,有讽谏规劝之用;于己,则聊以自慰,抒发郁结之情。
    B.汉孝武帝弘扬教化,让王安编纂了《离骚经章句》,高度评价屈原,但班固改变了先前的定论,认为屈原有损自身的清廉。
    C.除班固、贾逵分别编纂的《离骚经章句》外,另有十五卷关于楚辞的著作,但缺失太多,不能令人满意,且见解悖谬怪异。
    D.王逸认为,与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齐一样,屈原是为守忠贞而死,在他看来,班固否认了屈原也就否认了文学的怨刺功能。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楚人高其行义,玮其文采,以相教传。(4分)
    (2)所谓金相玉质,百世无匹,名垂罔极,永不刊灭者矣。(4分)
    14.班固认为屈原“露才扬己,怨刺其上”,王逸是如何进行反驳的?请简要分析。(3分)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采桑子
    欧阳修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行香子
    秦观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15.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欧词和秦词都描写了春景,前者描绘的是暮春之景,后者是盛春之景。
    B.两词表现了花儿的不同状态,可见欧词是伤春之作,秦词是颂春之作。
    C.欧词中的“始觉春空”和秦词中的“收尽春光”都是为下文做了铺垫。
    D.欧词的语言风格偏向于典雅,秦词的语言风格较偏向于活泼和口语化。
    16.这两首词都写到了燕子这个意象,但营造的意境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6分)


    五、情景默写(每空1分,共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黄庭坚《登快阁》中,表明诗人想摆脱纷乱现实的束缚,追求洒脱自在﹑精神自由的人生境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种树郭橐驼传》中正面阐述种树原理,强调植树者要顺应树木天性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
    (3)《项脊轩志》中归有光将悲痛寄寓于庭中的枇杷树,通过“_______,_______”两句将对妻子的思念化为了具体可感的时间刻度。
    第II卷
    六、 课内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20分)
    1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例句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群贤毕至
    A.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B.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C.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D.齐彭殇为妄作
    1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愿陛下矜悯愚诚        愚诚:自己的诚意,衷情
    B.谨拜表以闻            拜表:上奏章
    C.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庶:庶民
    D.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矜:看重,推崇
    20.对下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拔擢:提拔、擢升
    B.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希冀:这里指非分的愿望
    C.但以刘日薄西山             但:但是
    D.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区区:自己的私情
    2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注释,全错的一项是(   )
    ①夙(平素,过去)遭闵凶     ②舅夺(夺去)母志       ③九岁不行(不会走路)
    ④终鲜(少)兄弟              ⑤逮(及,至)奉圣朝     ⑥行(行走)年四岁
    A.①②⑤ B.①②⑥ C.②④③ D.②⑤⑥
    2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听臣微志        听:听从。 B.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祚:家门,家庭。
    C.而刘夙婴疾病    婴:缠绕。 D.不矜名节              矜:矜持
    23.下列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既自以心为形役
    A.不能喻之于怀 B.遂见用于小邑
    C.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D.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24.下列各项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               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
    B.因舍其名                                  因以为号焉
    C.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                     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
    D.以子之道,移之官理                       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2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犹蒙矜育                    矜:看重
    B.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鉴:照察
    C.听臣微志                    听:任从
    D.禄秩不容及不孝之徒                 徒:同类的人
    2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以手阖门
    B.且臣少仕伪朝                吾今且报府
    C.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为仲卿母所遣
    D.感吾生之行休               顷之,持一象笏至
    27.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A.交广市鲑珍 B.雨泽下注
    C.使人听此凋朱颜 D.哀民生之多艰
    七、材料作文(60分)
    2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从2012到2022,十年砥砺奋进,十年成就非凡。回首过去的十年,我们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城市蝶变、乡村振兴;生态文明、绿水青山;万物互联、数字中国;深海蛟龙、航母守卫;羲和探日、问鼎苍穹……我们以“中国速度”跨越峽谷、高山,也跨越江海、沙漠,更跨越天地。跨度,丈量着时间与距离,也重新定义时空。
    振华中学团委将组织以“速度•跨度•未来”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四平市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度上学期第三次月考高三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C    2.C    3.B    4.①第一至三段先引出“想象”的概念,介绍其特点;
    ②第四至八段再论述想象的类型,其中第四段略写再现想象,第五至八段详细论述创造想象。
    ③论述思路清晰,层层深入,论证有力。    5.①宗白华的观点强调没有心灵的映射,是无所谓美的。
    ②宗白华的观点与材料二的观点不谋而合,都强调美并不在外物,美离不开人的审美体验。
    【解析】1.C.“‘怀古’‘忆旧’作品属于接近联想”错,扩大了范围。材料一第⑦段原文是“‘怀古’‘忆旧’的作品大半起于接近联想”而非“属于接近联想”。
    故选C。
    2.A.“则是为了阐述经验联想的内涵”偷换了概念。材料一第⑥段原文是“王昌龄用它时则起于接近联想”,王昌龄的例子论述的是“接近联想”而非“经验联想”。
    B.“情感……是不可以言传的,全赖读者意会”表述绝对。材料一第⑧段原文是“诗有不可以解说出来的地方,不可以言传的全赖读者意会”,由此可知,诗歌中不可以言传的地方才需要读者意会,并非诗歌中所有的情感都需要读者意会。
    D.“外在的‘象’”曲解文意。材料二第②段原文是“‘物’是实在的世界,‘象’是知觉的世界……揭示”;又材料一第③段原文有“如看到寒鸦,心中就下寒鸦的影子,知道它像什么样,这种心镜从外物摄来的影子就是‘意象’”,由此可知,“物”是外在的,而“象”是看到“物”后内在的、主观的感受。
    故选C。
    3.B.“‘赋、比、兴’都属于类似联想”错误。《孔雀东南飞》的开头两句以孔雀起兴,写夫妇离别,属于类似联想:由材料一第⑦段“《诗经》中‘比’‘兴’两体都是根据类似联想”可知,《诗经》中的“比”“兴”两体属于“类似联想”,但并未提及《诗经》中的“赋”也属于类似联想”,选项扩大范围。
    故选B。
    4.首先要划分层次,概括各段内容;然后梳理论证思路。论证思路要注意从文章行文脉络和思想内容等层面进行分析归纳。
    结合“他必定使用想象。想象就是在心里唤起意象”分析可知,材料一的①-③段引出“想象”的概念,介绍了想象的特点;
    结合“想象有再现的,有创造的”分析可知,④-⑧段论述想象的两种类型“再现和创造”;
    结合“一般的想象大半是再现的”分析可知,第④段简要论述再现想象;由“从理智方面看,创造的想象可以分析为两种心理作用”“从理智方面看,创造的想象可以分析为两种心理作用:一是分想作用,一是联想作用”可知,第⑤-⑧段论述创造想象,主要从“分想作用”“联想作用”两方面详细展开论述。材料论证思路清晰,层层深入,详略得当,论证过程中列举了王昌龄、《诗经》等例子,使得论证更有力。
    5.首先需分别分析宗白华的观点,然后结合材料二表述自己的理解。
    “一切美的光是来自心灵的源泉”,宗白华的观点强调“心灵”对美的重要作用,即没有心灵的映射,是无所谓美的。可见,宗白华的观点强调自然外物是客观的,并不能单靠客观外物就能成为美,要成为“美”离不开人的审美体验。
    由“外物是不依赖于欣赏者而存在的,但美并不在外物。或者说,外物并不能单靠了它们自己就成为美的。美离不开人的审美体验”可知,这与材料二的论点一致,即“美离不开人的审美体验”。
    6.D    7.C    8.①人物:连老板做生意的对象多是熟人。他主要做本街和乡下人的生意,大家彼此信任。社会环境:乡下人上城就直奔连万顺,情节:乡下人从不怀疑油的分量足不足,成色对不对等问题,符合费孝通所写乡土社会的特点。
    ②“熟人社会”的优点:大家都是熟人,从熟悉得到信任,非常可靠。人们除了生意上的往来,还带着一份人情味。比如,大家把连老板叫做“连老大”,连老大去世多年,年纪比较大的人都还记得他的音容笑貌,记得他家茶干的味道。
    ③“熟人社会”的缺点:以人情为规矩,可能会产生不必要的纠纷。乡土社会因规矩而维持信任,不再适合现代社会。 
       9.①淡化情节。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和跌宕起伏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情节。②虚化人物。作者对连老板的描写刻画不多,人物并不立体、典型。③语言散文化。多是简单的生活化语言,质朴而接近口语。④意境散文化。小说写了和气的老板、美味的茶干、精美的酱菜、彼此信任的人际关系,营造了一个独具民情风俗的艺术境界。
    【解析】6.A.“精明”错,不能说明连老板的精明,而是他待人有礼,诚信为本,受人尊重的体现。
    B.“老实”错,并非旨在说明乡下人的老实,而是从侧面反映连老板值得信任。
    C.“傲气”错,不能说明连老板的傲气,这只是一种营销方式。
    故选D。
    7.C.“心理描写”错,小说塑造连老大的形象,有动作描写“他算几笔,喝一口”和语言描写“我的时候””他的时候”“麦子的时候”,没有运用心理描写。
    故选C。
    8.第一问结合“连万顺除了做本街的生意,主要是做乡下生意”“东乡和北乡的种田人上城,把船停在大淖,拴好了船绳,就直奔连万顺,打油、买酱”“乡下人从不怀疑油的分量足不足,成色对不对。多年的老主顾了,还能有错?”可知,连老板做生意的对象多是熟人,大家彼此信任,符合费孝通所写乡土社会的特点。
    第二问是“谈谈‘熟人社会’的优缺点”。
    优点:结合“乡下人从不怀疑油的分量足不足,成色对不对。多年的老主顾了,还能有错”“人们当面叫他连老板,背后叫他连老大”“连老板也故去多年了。五六十岁的人还记得连万顺的样子”可知,大家都是熟人,从熟悉得到信任,非常可靠,熟人之间交往还带着一份人情味。
    缺点:结合“乡下人从不怀疑油的分量足不足,成色对不对。多年的老主顾了,还能有错”可知,这种信任是从彼此熟悉得到的,建立在人情和规矩之下,一旦破坏,就可能产生不必要的纠纷,与现代法律社会已经不适合。
    9.情节上,小说以叙述的口吻讲述了开酱园的买卖人连万顺的故事,主要写他的店面的装修、善做生意、制作茶干以及喝酒、口头语等生活小事,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和跌宕起伏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情节,淡化了情节。
    人物上,小说虽然讲述了开酱园的买卖人连万顺的故事,但是大部分笔墨写农村人卖他的东西以及制作茶干的程序等,只有少量文字写他喝酒、口头语等生活小事,对连老板的描写刻画不多,人物并不立体、典型,这是一种虚化人物的写法。
    语言上,“恒泰当倒闭了,豫丰失火烧掉了”“这样的店面是很神气的”“豆酱拍得实实的”“煮得了”“什么也不‘就’”“故去多年了”等语言多用生活口语,语言质朴自然,呈散文化特点。
    意境上,“信用好,为人和气,勤快”“乡下人从不怀疑油的分量足不足,成色对不对”“装在一个元宝形的粗蔑浅筐里,筐里衬着荷叶,豆酱拍得实实的,酱面盖了几个红曲印的印记,也是圆形的”“豆腐出净渣,装在一个一个小蒲包里,包口扎紧,入锅,码好,投料,加上好抽油,上面用石头压实,文火煨煮”小说着意描写和气的老板、美味的茶干、精美的酱菜、彼此信任的人际关系,使小说充盈了一种和谐与美好的氛围,营造了一个独具民情风俗的艺术境界,小说整体意境优美,富于散文化。
    10.A    11.B    12.B    13.(1)楚国人民赞赏屈原的高尚节操,珍视屈原瑰丽的文采,于是用他的作品相互传习使之广泛流传。
    (2)《离骚》就是所说的形式和内容都十分完美,即使百代也无法与之匹敌,名声无尽流传,永远不会磨灭的文章。    14.破立结合:(1)从人臣的道德准则忠正守节出发,证明屈原是绝世之行,俊彦之英。(2)以诗经《国风》讽喻帝王深得孔子赞扬的事实,驳斥班固“怨刺其上”的谬论。(每点2分,破例结合不计分)
    【解析】10.句意:然而孔子评论它,把它列入大雅,引用这个来比拟它,屈原的言词,悠闲和顺,难道因为楚国国君不明智的缘故,想要谆谆告诫他吗?
    “大雅”,是《诗经》的内容之一,是一个词,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C;
    “优游”和“婉顺”并列,且联系紧密,中间不能断开;“以其君不智之故”中,“以……之故”是“因为……的缘故”之意,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故选A。
    11.A.解说正确。
    B.正直/危险。两句中的“危”含义不相同。句意:所以有人说正直的话来保存国家/寿命危险不会长久,早晨不能知道晚上会变成什么样子。
    C.怀,怀抱/胸。两句中的“膺”含义不同。句意:怀有忠贞的品质/用手抚胸惊恐不已徒长吁短叹。
    D.解说正确。故选B。
    12.B.“让王安编纂了”错误,由原文“使淮南王安作”可知,应为淮南王刘安,不是王安;“改变了先前的定论”错误,由原文“改易前疑”可知,不是先前的定论。故选B。
    13.(1)“高”,以……为高,赞赏;“玮”,珍视,赞美;“传”,使流传。
    (2)“所谓”,所说的;“匹”,匹敌;“垂”,流传;“刊”,更改。
    14.由原文“今若屈原,膺忠贞之质,体清洁之性,直若砥矢,言若丹青,进不隐其谋,退不顾其命,此诚绝世之行,俊彦之英也”可知,从人臣的道德准则忠正守节出发,证明屈原是绝世之行,俊彦之英。
    由原文“且诗人怨主刺上曰:‘呜呼小子,未知臧否。匪面命之,言提其耳。’风谏之语,于斯为切”可知,以诗经《国风》讽喻帝王深得孔子赞扬的事实,驳斥班固“怨刺其上”的谬论。
    参考译文:
    屈原恪守忠义而遭人污蔑陷害,心中无限忧郁悲愤,故遵循《诗经》传统而作《离骚》,对君,有讽谏规劝之用,于己,则聊以自慰,抒发郁结之情。当时,君主昏庸,朝政紊乱,而忠贞之言不被采纳,愤懑之情充斥胸间,时或喷薄而出,于是又作《九歌》及其以下25篇。楚国人民为屈原的高风亮节、瑰丽文采所折服,因而将其作品辗转传播。
    到孝武帝时期,弘扬教化,让淮南王安作《离骚经章句》,大义要旨就显著明白了。等到刘向勘校经书,把它分为十六卷。孝章皇帝即位,极力发扬学问和技能,而班固、贾逵由凭借自己的发现修改从前的疑问,各自写了《离骚经章句》。其余十五卷,缺失太多,不能令人满意,又以壮为状,见解悖谬怪异,叙事不概括精炼。现在我又根据自己的知识见闻,考查旧章,集合经传,写作了十六卷章句。虽然不能深入研究其中的精微深奥之处,然而文章的精髓要旨大概也能表现出来。
    况且作人臣的本分,以忠诚正直为崇高品质,以殉节为贤德。所以有人说正直的话来保存国家,牺牲自己来成全仁德。因此伍子胥不因尸体浮于江中而遗憾,比干不因被剖腹挖心而后悔,这样以后忠诚之心确立,美好的品行成就,荣耀彰显而名声显著。至于有才能却不能贡献于国家,假装痴呆而不直言,国家颠覆却不能扶持,有了危险而不能使之稳定,柔顺听从顺应主上,退却躲避祸患,即使能够长寿,活到一百岁,大概也是有志之士所耻辱,愚昧的人所轻贱的。如今像屈原这样,怀有忠贞的品质,拥有清廉洁净的本性,正直地像磨刀石一样平,像射出的箭一样直,语言像丹青一样的赤诚,为官不隐藏自己的谋略,离官也不顾惜自己的性命,这实在是绝代的品行,杰出的英豪啊。班固却认为他显露才能,宣扬自己,与众多小人比高下,怨恨怀王,讽刺楚大夫子椒和令尹子兰,一心想要寻求进位,强烈反对那些人,不被众人所容纳,愤恨沉江而死,这种做法是丧失了高明,而污损了自己的廉洁的品德。从前伯夷、叔齐谦让君位坚守本分,不吃周朝的粮食,最终饿死,难道可以说他们是有求于世而有怨言吗?况且诗经上说“呜呼小子,未知臧否。匪面命之,言提其耳。”委婉规劝的话,在这里表现很是恳切。然而孔子评论它,把它列入大雅,引用这个来比拟它,屈原的言词,悠闲和顺,难道因为楚国国君不明智的缘故,想要谆谆告诫他吗?评论的人认为他显露才能,宣扬自己,怨恨怀王,强烈反对那些人,大概是失之公允啊。
    《离骚》这篇文章,是依据五经来确立主旨的。所以有大智慧的人他的语言广博,才华出众的人见识远大。屈原的言辞,确实广博深远啊。自从他死后,有名气的读书人和博学通达之士,写作辞赋,没有不模仿《离骚》的体式,效法它的规矩,取法其中的精要妙处,学习它的华丽的辞藻。《离骚》就是所说的形式和内容都十分完美,即使百代也无法与之匹敌,名声无尽流传,永远不会磨灭的文章。
    15.B    16.欧词中“双燕归来细雨中”描绘了在春日飘零的微雨中,一对燕子翩翩飞舞的情景,营造了静谧、优美、空灵的意境;秦词中“燕儿舞”和“莺儿啼”“蝶儿忙”呼应,共同描绘了春日鸟儿和蝴蝶欢啼、飞舞的情景,营造了热闹、繁丽、充满动感的意境。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B.“欧词是伤春之作”分析错误,从“群芳过后西湖好”可以看出,词人从暮春时节看到了美好的景象,作者虽写残春之景,但是是从赞美的角度来描写的,所以并无伤春之意。
    故选B。
    16.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意象和意境的能力。
    欧词中,词人在前四句以残红、飞絮、细雨等意象构造了一幅暮春时节的景象,.而在最后两句中“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词人以倒装手法,展现了主人公本是开帘待燕,“双燕归来”才“垂下帘拢”的景象。这里将人物动态描写与自然景物映衬相结合,以细雨衬托春空之后的清寂气氛,以双燕飞归制造出轻灵、欢娱的意境,
    秦词中,词人对“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的描写与上阕对应部分描写静静绽放的开花植物不同,而是集中笔力展现动感极强、极为活跃的虫鸟等动物形象;对燕儿,词人采用了“舞”这一动感极强的动词,借此展现热闹、充满生机的生命形象,以此来表现春的生命活力。
    17.    万里归船弄长笛, 此心吾与白鸥盟
         能顺木之天     以致其性焉尔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今已亭亭如盖矣
    18.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实词词类活用现象的能力。
    例句中的“贤”形容词用作名词,贤德的人。句意:所有贤能的人都来了,年少年长的也都聚集到这里了。
    A.名词用作动词,饮酒;句意:但喝点酒,作点诗,也足够来畅快叙述幽深内藏的感情了。
    B.形容词用作名词,年老的人;句意:让年老的人得以安享天年,壮年人得以贡献才力, 孩子得以顺利成长。
    C.使动用法,使……开阔、放开;句意: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
    D.意动用法,把……看作一样。句意: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
    故选B。
    19.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C.“庶”:希望。句意:希望祖母刘氏能够侥幸保全她的余生。
    故选C。
    20.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
    C. 但:只是。句意:只是因为祖母刘氏的寿命即将终了。
    故选C。
    21.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理解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①夙:早年;句意为:很早就遭遇到了不幸。
    ②夺:强行改变;句意为:舅舅强行改变了母亲守节的志向。
    ⑥行:经历;行年:经历过的年岁,年岁,年龄。句意为:经过了四年。
    故选B。
    22.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A.听:任,这里是准许、成全。句意:满足我微不足道的心愿。
    B.祚:福气。句意:门庭衰微而福分浅薄,很晚才有儿子。
    D.矜:顾惜、夸耀。句意为:并不顾惜名声节操。
    故选C。
    23.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特殊句式的能力。
    例句为被动句,“为”表被动。句意:既然自己的心灵被形体役使。
    A.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不能于怀喻之。句意:不能在内心明白。
    B.被动句,“见”表被动。句意:于是我被派到小县做官。
    C.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会。句意: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集会。
    D.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寻程氏妹于武昌丧。句意: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
    故选B。
    24.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第一个“然”,表转折,但是;句意:但是我住在乡里,看见那些做官的喜好多发政令。
    第二个“然”,代词,这样;句意:这之后把天下作为家业,用崤山、函谷关作为自己的内宫。
    B.第一个“因”,连词,于是,就;句意:于是他索性放弃了原来的名字。
    第二个“因”,连词,于是,就;句意:就把这个作为号了。。
    C.第一个“且”,表并列,并且;句意:橐驼不是能够使树木活得长久而且长得很快。
    第二个“且”,表转折,尚且;句意:我们这些小百姓停止吃早、晚饭去慰劳那些小吏尚且不得空暇。
    D.第一个“以”,介词,把;句意:把你种树的方法,转用到做官治民上。
    第二个“以”,表目的的连词,来;句意:来使我们繁衍生息而安顿我们的身家性命。
    故选B。
    2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矜:看重”解释错误。矜:怜悯。句意:尚且还受到怜悯养育。
    故选A。
    2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以:介词,用/介词,用。句意:我俯伏思量晋朝是用孝道来治理天下的。/用手关上门。
    B.且:况且/暂且。句意:况且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做过蜀汉的官。/我今日暂且赶赴官府。
    C.为:动词,做,担任/介词,被。句意:接受元朝俸禄做过元朝的臣子。/被仲卿的母亲驱赶回娘家。
    D.之:助词,的/凑足音节,无意义。句意:果真能陪母亲享尽天伦。/不一会,拿着一个象笏过来。
    故选A。
    2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
    例句:犬马:名词作状语,像犬马一样。句意:臣下我怀着牛马一样不胜恐惧的心情。
    A.市:名词作动词,购买。句意:还派人到交州广州购来海味和山珍。
    B.下:名词做状语,向下。句意:雨水往下流
    C.凋:使动用法,使……凋谢。句意:使人听到这些惊骇得容颜黯然失色。
    D.哀:为动用法,为……感到悲哀。句意:为人生道路多艰难感到悲哀。
    故选B。
    28.例文:
    秉速度,创跨度,赴未来
    历史的航程波澜壮阔,时代的大潮奔腾不息。十年奋进,中国速度展现中国力量,我们以“速度”惊艳世界;十年跨越,中国跨度铸就中国奇迹,我们以“跨度”,赴辉煌未来。
    大道如砥,行者无疆。时代楷模,默默付出,以速度创跨度。
    逐梦浩瀚星辰,难忘拓荒之艰。回望历史,共和国大厦的一砖一瓦,无不浸润着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辛勤汗水与家国情怀。从钱学森、邓稼先、李四光,到于敏、黄旭华、孙家栋,一个个闪亮的名字,撑起了新中国科技事业的宏伟大厦。看如今,嫦娥奔月、蛟龙深潜、航母破浪、高铁飞驰……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的背后,不正是无数青年应该学习的勇于探索、敢于超越的精神吗?
    问鼎苍穹、跨山越海……盛世中国,十年飞跃,中国跨度“当惊世界殊”。
    跨越九天寰宇,比天更高的是探索的目光;跨越碧波无涯,比海更远的是奋斗的脚步;跨越高远之极,比地更坚的是“愚公”的精神。随着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成功发射,中国迈入“探日”时代。“效法羲和驭天马,志在长空牧群星”,沿着上古神话中的“太阳女神”羲和的脚步,中国人把浪漫与情怀遍洒苍穹。回顾这十年,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每一瞬间都在创造奇迹、书写历史,让一个个“不可能”变成可能,让一道道“无解题”得到破解。十年砥砺前行,化作惊艳舞步,舞出新的跨度。中国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高质量发展驶入快车道。
    却顾所来径,豪情溢满胸。中国跨度描摹时代经纬,青年跨度绘就大写未来。
    有人说,当你足够努力,幸运总会与你不期而遇。国家如此,个人亦如此。十年跨越,已成过往,又来日方长;吾辈“跨越”,则正当时,且时不我待。古之名相张居正说:“天下之事,虑之贵详,行之贵力。”在未来的前行之路上,我一定会怀梦想,勇创新,重实干。以梦想为光,告别迷茫,行稳致远;以创新为剑,乘风破浪,一苇以航;以实干力行,厚积薄发,成功在望。我会因热爱而分享,因强大而自信;我会美美与共和而不同……
    壮志凌苍兕,精诚贯白虹;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中国之十年跨越,我已亲历;展望未来胜景,我必跨越,再跨越,一路向前。前方,是壮阔的大海;前方,是喷薄的旭日;前方,是照亮寰宇的万道霞光!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材料以2012年到2022年这个时间范围锁定写作的落脚点,思考中国发展的成就,目的是引出考生深入思考十年间中国的发展及变革,感受中国跨越时空多方面的成绩与变化。具体看来,材料强调了十年间,中国人民砥砺奋进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改革全面发力并向纵深跨越,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突破,显著增强了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为了让考生深入体会中国社会的进步与“速度”和“跨越”关系,以考生能够关注的社会热点“城市蝶变、万物互联、数字中国、‘蛟龙’入海、‘羲和’探日、‘北斗’耀天”等切入,具体而微地体现出发展、改革、跨度三者间的关系。“跨度,丈量着时间与距离,也重新定义时空”给考生提供了丰富的想象写作空间,解读“跨度”的角度既涉及具体的真实的空间距离,也关涉到抽象的时间跨度,从古至今,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四十年,到2012年到2022年这辉煌的十年。
    任务要求写一篇征文,主题是“速度·跨度·未来”,面对的读者是高中学生,此项写作任务意在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发展,感受到时代的律动,与时代同频共振,有使命担当意识。同时,要考生考虑自身的发展问题,“未来”不仅是国家民族的未来,也是个人成长的未来,让青年学生在奋发有为的成长之路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构思行文时,要紧扣“速度·跨度·未来”这个主题,呈现出三个主题词之间的逻辑性和思辨性。速度体现着发展的迅捷,跨度体现着成就的领域和辉煌的进步,面对未来,要增强社会主义责任感与认同感,以更高远的胸襟与怀抱,视野与格局,将个人成长与时代发展紧密结合,投入到民族复兴的伟业中去。写作时既要有高中学习生活的实践体会,又应该体现青年一代的勤奋拼搏、创新创造、卓越追求。
    立意:
    1.跨山越海向未来,中国速度写华章。
    2.提速度,创跨度,赴未来。
    3.以速度创跨度,以跨度赴未来。

    相关试卷

    2023-2024学年吉林省四平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吉林省四平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言文选择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文学类阅读-单文本,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情景默写,选择简答,材料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吉林省四平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吉林省四平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课内基础知识选择题,现代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吉林省四平市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册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吉林省四平市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册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言文选择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文学类阅读-单文本,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情景默写,选择简答,材料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