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新生命的诞生 学案(2课时,含答案) 学案 1 次下载
- 1.2 走向成熟 学案(含答案) 学案 1 次下载
- 1.4 植物的一生 学案(2课时,含答案) 学案 1 次下载
- 1.5 植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 学案(2课时,含答案) 学案 1 次下载
- 1.6 细菌和真菌的繁殖 学案(2课时,含答案) 学案 1 次下载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3节 动物的生长时期精品导学案
展开第3节 动物的生长时期
第一课时 动物的生长时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人、蛙、蝗虫等动物的生命周期的共同性。
(2)理解生命周期与生命代代相传的关系。
(3)知道生活环境的变化对动物寿命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媒体播放图片、视频,培养学生观察、类比、归纳的能力,提高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来提升自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环境变化对动物寿命的影响,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养成保护环境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蛙、蝗虫的生命周期。
【难点】
动物生命周期的共同性。
教学过程
知识点 动物的生长时期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12~15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青蛙一生的生长时期: 受精卵 → 胚 胎 → 蝌蚪 → 幼蛙 → 成蛙 。
2.蝌蚪与成蛙的比较:
| 生活环境 | 运动器官 | 运动方式 | 呼吸器官 |
蝌蚪 | 水中 | 躯干和尾部 | 游泳 | 鳃 |
成蛙 | 水陆 两栖 | 四肢 | 游泳、 跳跃 | 肺 和 皮肤 |
3.青蛙从幼体到成体的发育过程中, 生活方式 和 形态结构 会发生很大的改变,这是 青蛙 、 蟾蜍 、 蝾螈 等两栖类动物的共同特征之一。
4.家蚕的一生经历 受精卵 、 幼虫(蚕) 、 蛹 、 成虫(蛾)四个阶段,不仅幼虫和成虫的生活方式和形态结构差别大,而且在两者之间出现了蛹期。
5.蝗虫、蟋蟀、蝼蛄、臭虫、螳螂等昆虫的一生只经过 受精卵 、 幼虫 和 成虫 三个时期,不经历蛹期。
6.动物的一生都要经历 出生 、 生长发育 、 生殖 、 死亡 等生长时期。所有生长时期的时间就是这种动物的 寿命 。动物寿命会受到 气候 、 食物 、 敌害 等生活环境因素的影响。
【合作探究】
青蛙和家蚕的一生分别要经历哪些阶段?有何共同特征?
答:青蛙和家蚕的一生都要经历受精卵、幼体(幼虫)和成体(成虫)等阶段。其共同特征是幼体(幼虫)和成体(成虫)的生活方式、形态结构等差别较大。
【教师点拨】
青蛙的发育起点是受精卵,其受精和幼体的发育过程离不开水。幼体(蝌蚪)必须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可水陆两生,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所以称为两栖动物。不能将两栖动物简单理解为既能水生又能陆生的动物。
【跟进训练】
1.翩翩起舞的蝴蝶,所处的发育阶段是 ( D )
A.卵 B.幼虫
C.蛹 D.成虫
2.青蛙是两栖动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D )
A.繁殖时出现抱对现象
B.蝌蚪用鳃呼吸,用尾游泳
C.幼体生活在水中
D.青蛙用鳃呼吸,用四肢游泳
3.下列不属于因生活环境变化而影响动物寿命的例子的是 ( D )
A.箭竹大批枯死,使大熊猫大量死亡
B.珍珠养殖户的珍珠蚌因水域污染大批死亡
C.一艘游轮沉没漏油,使大量海鸟死亡
D.动物园中饲养的一只老猴子因年老而死亡
练习设计
完成本课相应练习部分,并预习下一课的内容。
浙教版第3节 水的浮力优质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浙教版第3节 水的浮力优质学案设计,共6页。
科学浙教版第3节 水的浮力精品导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科学浙教版第3节 水的浮力精品导学案及答案,共5页。
初中科学第1节 太阳和月球优质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第1节 太阳和月球优质学案设计,文件包含第4章第1节太阳与地球第1课时doc、第4章第1节太阳与地球第2课时doc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