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全套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教学课件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生物与环境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生物与环境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梳理核心知识,微专题1,微专题2,捕捉高考共鸣点六,微专题3,专题强化练,微专题1种群与群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七 生物与环境
(1)种群的特征。 (7)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2)种群的数量变化。 (8)生态系统的稳定性。(3)群落的结构特征。 (9)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4)群落的演替。 (10)全球性的环境问题。(5)生态系统的结构。 (11)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6)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
梳理核心知识
微专题1
微专题2
练透大题 不留死角(四)
捕捉高考共鸣点六
1
2
3
5
7
微专题3
4
专题强化练
6
梳理核心知识
1
标志重捕法
迁入率和迁出率
垂直结构
水平结构
无机环境
生物群落
食物网
全球性
单向流动
逐级递减
1.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分为逐个计数法(适合分布范围较小、个体较大的种群)和估算法两种。估算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有样方法(适合植物和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和标志重捕法(适合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对于有趋光性的昆虫,还可以用黑光灯进行灯光诱捕的方法调查它们的种群密度。
2.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宜选择双子叶草本植物,不宜选择丛生或蔓生的单子叶草本植物为调查对象。因为丛生或蔓生的单子叶草本植物往往难以根据其地上部分辨别是一株还是多株。3.样方法中强调随机取样的目的是确保所选择的样方具有代表性,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使通过样方统计的结果(估算值)能更接近真实的情况。
4.K值(环境容纳量)是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同一种群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5.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指优势取代,而不是“取而代之”。形成森林后,乔木占据了优势,取代了灌木的优势,但在森林中各种类型的植物都是存在的。
6.在农田、果园等人工生态系统中,人们可以通过增加或延长食物链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同时获得更多的产品。7.流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主要有以下去向:一部分通过该营养级的自身呼吸消耗了;一部分作为遗体或残枝败叶不能进入下一营养级,而被分解者所利用;还有一部分未被自身呼吸消耗,也未被下一营养级和分解者利用,即“未利用”;除此之外的部分能量流入下一营养级。所以,流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流到下一营养级。
8.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
1.判断有关种群特征和数量变化说法的正误(1)调查草地上跳蝻的种群密度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 )(2)用性引诱剂诱杀雄性害虫,破坏的是种群的年龄组成。( )(3)种群密度能准确地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4)“J”型增长的种群中没有死亡和迁出。( )
×
×
×
×
(5)密闭培养瓶中,酵母菌的数量会呈“S”型增长,最终总体数量稳定在K值附近。( )(6)某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时,其增长速率逐渐降低。( )(7)环境条件适宜时,物种入侵后的初期,种群数量增长方式类似于“J”型增长。( )
×
×
√
2.判断有关群落特征及演替说法的正误 (1)一个生态系统中所有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了这个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 ) (2)竹林中,竹子高矮参差不齐,体现了竹林的垂直方向上的空间结构。( ) (3)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可利用它们具有趋光、趋湿、避高温的习性。( ) (4)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采集方法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 (5)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及农田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 )
×
×
×
×
×
(6)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7)“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实际上体现了物种间的竞争关系。( )(8)种间关系、优势种都是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 )
√
√
√
3.判断有关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说法的正误 (1)生态系统的结构只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 ) (2)所有的植物都是生产者,所有的动物都是消费者,所有的微生物都是分解者。( ) (3)一只狼捕食了一只兔,则这只兔中约有10%~20%的能量流入狼的体内。( ) (4)防治稻田害虫,可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 (5)心猿意马、飞蛾扑火、花香引蝶都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 (6)生态系统中信息是由生物发出并相互传递而发挥其作用的。( ) (7)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指的是CO2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中的往复循环。( ) (8)“桑基鱼塘”中的桑树能够直接利用鱼粪中的有机物和能量。( )
×
×
×
×
×
×
×
×
4.判断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环境保护说法的正误 (1)生态系统中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强。( ) (2)污染的湖泊,鱼类大量死亡,腐生细菌增多,进一步加重污染,这种调节是负反馈调节。( ) (3)若生态系统受到外来干扰,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会被破坏。( ) (4)“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 (5)负反馈调节的基础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 (6)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 )
×
×
×
×
×
×
1.种植玉米的行距和株距一般都相同,这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特征。
种群的空间
2.小地老虎俗称“地蚕”,是危害辣椒的主要害虫之一,幼虫白天躲在表土内,夜间出来取食,成虫对黑光灯趋性强。白天调查小地老虎幼虫的密度,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降低小地老虎的种群密度,可采用的生物防治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取样器取样法
用黑光灯诱捕法捕杀成虫
3.捕鱼时要控制网眼大小,只捕捉较大的鱼,从种群特征的角度分析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确保鱼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使鱼种群数量增长速度快
4.一个池塘中同种荷花的花色有粉色和白色,从根本上体现了________多样性。其荷叶有的挺水,有的浮水,错落有致,这种现象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群落的分层现象,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基因
不属于
池塘中的荷花属于同一种群,分层现象是群落的结构特征
5.经过40多年的艰苦奋斗,江苏东台大片的盐碱荒滩被改造成了漫漫林场,即东台黄海森林公园。若自然环境不发生根本变化,在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地带能不能建立起像江苏省东台黄海森林公园一样的林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能,两地自然环境不同,群落演替的最终结果不同
6.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某几种植物的根系之间是否存在竞争现象,请写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简单设计思路。 设计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照组:单独种植,即同种植株种植在一起。实验组:不同植株种植在一起。给予相同的环境条件,一段时间后观察各组的根系生长情况
7.某荔枝园中存在如下食物链:荔枝树→鸡→动物A,鸡的同化量不能100%流入动物A,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鸡的同化量与摄入量的比值为M,动物A的同化量与摄入量的比值为N,则M一般小于N,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鸡的同化量除了流入动物A外,一部分用于自身呼吸作用消耗,一部分被分解者利用,一部分未被利用
植物中的纤维很难被鸡消化吸收,故鸡的同化量与摄入量之比较小
8.蜣螂以食草动物的粪便为食时,是否获得了植物同化量的10%~20%?________(填“是”或“否”),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否
10%~20%是指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蜣螂是分解者,与植物不属于两个相邻营养级
9.在塑料大棚内,花农每天下午三点对菊花进行遮阴处理,可使其提前至“五一”开花,这说明信息传递具有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影响生物种群的繁衍
C
1.(2022·广东卷,6)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其中字母表示不同的生物,箭头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下列归类正确的是( )
A.a、c是生产者 B.b、e是肉食动物C.c、f是杂食动物 D.d、f是植食动物
解析 a在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c能捕食a、b、e,属于消费者,A错误;b在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B错误;c和f都能捕食生产者a、b,也都能捕食消费者e,所以c和f属于杂食动物,d是植食动物,C正确,D错误。
2.(2022·湖南卷,8)稻—蟹共作是以水稻为主体、适量放养蟹的生态种养模式,常使用灯光诱虫杀虫。水稻为蟹提供遮蔽场所和氧气,蟹能摄食害虫、虫卵和杂草,其粪便可作为水稻的肥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种养模式提高了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B.采用灯光诱虫杀虫利用了物理信息的传递C.硬壳蟹(非蜕壳)摄食软壳蟹(蜕壳)为捕食关系D.该种养模式可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
B
解析 能量传递效率是指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同化量的比值,稻—蟹共作模式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但不能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A错误;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有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采用灯光诱虫杀虫利用了光,是物理信息的传递,B正确;捕食关系是指群落中两个物种之间的关系,硬壳蟹(非蜕壳)和软壳蟹(蜕壳)属于同一物种,两者之间的摄食不属于捕食关系,C错误;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单向、逐级递减的,不能循环利用,D错误。
3.(2022·全国乙卷,31)某研究小组借助空中拍照技术调查草原上地面活动的某种哺乳动物的种群数量,主要操作流程是选取样方、空中拍照、识别照片中该种动物并计数。回答下列问题: (1)为保证调查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选取样方时应注意的主要事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3点即可)。 (2)已知调查区域总面积为S,样方面积为m,样方内平均个体数为n,则该区域的种群数量为________。 (3)与标志重捕法相比,上述调查方法的优势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出2点即可)。
随机取样、样方的大小、样方的数目
误差小,准确度高;操作更便捷,避免资源浪费
微专题1 种群与群落
2
练·高考重点
讲·核心要点
1.调查种群密度的两种估算方法 (1)标志重捕法
活动能力强
活动范围大
(2)样方法
取样方法有五点取样法(调查群体为非长条形分布)和等距取样法(调查群体为长条形分布)两种
植物
2.掌握种群数量变化模型的分析方法 (1)“J”型曲线(变式)
不超过
最大
K/2值前
3.“三看法”快速判断捕食曲线中的被捕食者
4.明确群落的两种结构
镶嵌
5.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区别
被彻底消灭
土壤条件
种子
1.种群研究的核心是种群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变化规律。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有________。 ①增大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面积可提高环境容纳量。(2021·湖北卷,14B) ②调查身体微小、活动力强的小动物数量常用标志重捕法。(2020·全国卷Ⅰ,6A) ③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2018·全国卷Ⅰ,5A) ④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调查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2018·全国卷Ⅲ,6C)
①③④
⑤五点取样法适合调查灌木类行道树上蜘蛛的种群密度。(2015·江苏卷,9A)
2.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主要有丰富度、种间关系、优势种、空间结构、群落的边界和范围、群落演替等。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有______。 ①利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推测土壤动物的丰富度。(2021·河北卷,3D) ②“螟蛉有子,蜾蠃负之”可体现生物之间存在种间互助关系。(2021·福建卷,8B) ③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高,则该类群含有的物种数目多。(2020·全国卷Ⅰ,6B) ④退耕还林、退塘还湖、布设人工鱼礁之后都会发生群落的初生演替。(2019·江苏卷,6B) ⑤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都要经历苔藓阶段、草本阶段。(2021·全国甲卷,6C)
①③
A
考向1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考查分析判断能力1.(2022·广东东莞调研)橘小实蝇侵入我国后,在福建、珠海等地种群数量剧增,严重影响了橘树的生长。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橘小实蝇卵的密度B.入侵初期橘小实蝇种群数量接近“J”型增长C.橘小实蝇入侵使当地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降低D.可用化学、生物和机械防治方法控制橘小实蝇的数量
解析 应采用样方法调查橘小实蝇卵的密度,标志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生物;入侵初期橘小实蝇种群数量急剧增加,种群数量接近“J”型增长;橘小实蝇入侵,其种群数量大量增加,导致当地部分物种数量减少,使当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降低;可用化学、生物和机械防治方法控制橘小实蝇的数量。
A
2.(2022·湖南岳阳调研)如图表示甲、乙、丙三个种群数量变化的情况,三个种群的起始数量相同,图中的λ=当年的种群数量/上一年的种群数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t1时刻,乙的种群数量达到最大,丙的种群数量达到最小B.0~t1时间段,甲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不断增大C.0~t1时间段,丙种群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种内斗争加剧D.甲可以表示一定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
解析 根据题意分析,甲种群每年的种群数量都是上一年的2倍,甲的种群数量增长方式为“J”型;0~t1时间段,乙种群当年种群数量始终大于上一年的种群数量,种群数量不断增加,t1以后种群数量不变,因此为“S”型增长;0~t1时间段,丙种群的种群数量不断减少,t1以后种群数量不变。t1时刻,λ=1,因此乙种群的种群数量达到最大,丙种群的种群数量达到最小,A正确;甲种群呈“J”型增长,没有环境容纳量,B错误;0~t1时间段,丙种群数量减少,种内斗争减弱,C错误;一定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符合“S”型增长曲线,D错误。
A
考向2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考查科学思维能力3.(2022·全国乙卷,5)分层现象是群落研究的重要内容。下列关于森林群落分层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森林群落的分层现象提高了生物对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 ②森林植物从上到下可分为不同层次,最上层为灌木层 ③垂直方向上森林中植物分层现象与对光的利用有关 ④森林群落中动物的分层现象与食物有关 ⑤森林群落中植物的分层现象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⑥群落中植物垂直分层现象的形成是由动物种类决定的 A.①③④⑤ B.②④⑤⑥ C.①②③⑥ D.③④⑤⑥
解析 森林植物从上到下可分为不同层次,最上层为乔木层,其下依次是灌木层、草本层,②错误;群落中植物因受光照的影响具有垂直分层现象,所以植物的垂直分层现象与植物对光的利用有关,⑥错误。
C
4.(2021·重庆卷,19)若某林区的红松果实、某种小型鼠(以红松果实为食)和革蜱的数量变化具有如下图所示的周期性波动特征。林区居民因革蜱叮咬而易患森林脑炎。据此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曲线③和①不能明显体现捕食关系,推测是小型鼠繁殖能力强所致B.通过曲线②与③的关系推断小型鼠与革蜱不是互利共生关系C.曲线③在K值上下波动,影响K值的主要因素是小型鼠的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D.林区居民森林脑炎发病率会呈现与曲线②相似的波动特征
解析 本题考查种间关系和种群数量变化。根据题干信息,小型鼠以红松果实为食,曲线③和①不能体现被捕食者先增后减,捕食者后增后减的数量变化关系,可能与小型鼠繁殖能力强有关,A正确;互利共生关系的两个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表现为同增同减,曲线②和③不是,B正确;K值又叫环境容纳量,取决于食物、天敌和空间等环境条件,C错误;林区居民因革蜱叮咬而易患森林脑炎,脑炎的发病率与革蜱的种群数量有关,D正确。
微专题2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3
练·高考重点
讲·核心要点
1.生态系统的结构
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两个方面
(1)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
无机物
有机物
①生产者一定为自养生物,自养生物一定为生产者。②分解者一定为腐生型,腐生型生物一定为分解者。③生产者未必都是植物,植物未必都是生产者。④消费者未必都是动物,动物未必都是消费者。⑤分解者未必都是微生物,微生物未必都是分解者。
(2)食物链
2.掌握能量在各营养级间流动过程的分析方法 (1)能量流动的模型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
(2)“拼图法”分析能量流动的过程
①最高营养级消费者的能量没有流向下一营养级这条途径。②计算能量传递效率时,以“营养级”为单位,而不是两个个体或种群间的传递效率,并且是“同化量”之间,而非“摄入量”或“储存量”。③散失的热能不能被生产者固定再次进入生态系统,故能量单向流动不循环。④有些分解者可为消费者提供能量,如蘑菇可为人提供能量,蚯蚓可为鸡提供能量等,但分解者不可为生产者提供能量。
3.归纳总结碳循环的过程
CO2
含碳有机物
CO2
含碳有机物
化能合成
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呼吸
4.牢记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种类和作用
无机环境
种群的繁衍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体现了生命的系统观、结构与功能观、物质与能量观、稳态与平衡观。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有________。①越冬灰鹤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其同化量的一部分。(2021·辽宁卷,19D)②利用茶树废枝栽培灵芝,可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2021·福建卷,6C)③绿孔雀成年雄鸟在繁殖期为驱赶其他雄鸟发出的鸣叫声,属于物理信息。(2020·山东卷,10C)
①③④
④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2020·全国卷Ⅲ,6D)⑤营养级是指处于食物链同一环节上同种生物的总和。(2020·浙江7月选考,11C)⑥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蚯蚓和各种微生物均属于分解者。(2020·江苏卷,24A)
A
考向1 结合生态系统的结构,考查社会责任1.(2022·湖南永州模拟)果树—草菇立体农业是利用果树下微弱的光照、较高的空气湿度和较低的风速等特殊环境条件,在果树下人工栽培草菇。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生态系统中,草菇和土壤中的蚯蚓都属于分解者B.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中,可能存在蝉→螳螂→黄雀这样一条食物链C.生产者都是自养生物,自养生物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D.果树—草菇立体农业体现了种群的垂直结构,有效地利用了阳光
解析 草菇和土壤中的蚯蚓等腐生生物属于分解者,A正确;食物链的起点为生产者,蝉不是生产者,B错误;生产者都是自养生物,自养生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合成有机物,C错误;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而果树—草菇立体农业体现的是群落的垂直结构,D错误。
2.(2022·河北唐山模拟)机场飞行跑道及场内小路旁多是大片草地,有多种动物栖息。如图是某飞机场生态系统食物网的主要部分。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杂食性鸟和蛇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图中生物数量最少的生物是______________。(2)小型猛禽在该食物网中占据不同营养级,其中最高营养级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捕食和竞争
小型猛禽
第五营养级
(3)机场吸引鸟类的原因是其为鸟类生存提供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小型猛禽增重1 kg则至少消耗草________kg。(4)为进一步驱鸟,以防止鸟类撞机事件,机场工作人员选用从国外引进的物种——虫和鸟都不喜食的“驱鸟草”。请你预测这样做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并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食物和栖息地
25
不良后果可能是引进或管理不当会导致生态危机(或危害生物多样性,破坏生态环境等),原因可能是“驱鸟草”没有天敌或环境适宜使其快速生长繁殖,进而影响原有环境中生物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等(合理即可)
解析 (1)(2)根据题图食物网可知,蛇捕食杂食性鸟,同时二者都能以昆虫为食,所以二者存在捕食与竞争的种间关系。小型猛禽在该食物网中占有第三、四、五三个营养级,最高营养级为第五营养级。通常,最高营养级的生物数量是最少的。(3)机场吸引鸟类的原因是其为鸟类生存提供了食物和栖息地。若小型猛禽增重1 kg,求至少消耗草多少质量,则能量传递效率按20%来计算,小型猛禽按其最低营养级,即第三营养级来计算,则至少消耗草为1÷20%÷20%=25 kg。(4)引进虫和鸟都不喜食的“驱鸟草”,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是引进或管理不当会导致生态危机(或危害生物多样性,破坏生态环境等);造成该不良后果的原因可能是“驱鸟草”没有天敌或环境适宜使其快速生长繁殖,进而影响原有环境中生物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等。
考向2 生态系统的功能,考查综合分析问题能力3.(2022·河北百校联盟)如图1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图中甲、乙、丙、丁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图2为该鱼塘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字母表示能量的多少。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过程①表示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序号所示过程中以CO2形式传递的是________,分解者是________。(2)由图2可知,流经该人工鱼塘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d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能量。(3)图2中两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________(填“>”“=”或“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高考专题18 生物与环境-2020年高考备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结构,分解者,生命系统的信息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高考专题18 生物与环境-2020年高考备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结构,分解者,生命系统的信息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生物与环境课件(多项选择),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专题六生物与环境,脉络梳理连点成网,重要概念优化检测,存在海獭的生态系统,样方法,海带→海胆→海獭,新题严选洞察趋势,P浓度,最大细胞数,有利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