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3 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优秀表格教案及反思
展开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
教学基本信息 | ||||||
课题 | 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 | |||||
学科 | 物理 | 学期:第二学期 | 年级 | 高一 | ||
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 ||||||
教学目标: (1)理解“称量地球质量”的基本思路,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重要应用。 (2)理解计算太阳质量的基本思路,能将天体问题中的对象和过程转换成相关模型后求解。 (3)能说出万有引力定律在发现未知天体等领域贡献,认识科学定律对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作用。 教学重点:应用万有引力定律称量地球的质量、计算天体质量。 教学难点:模型建构,将天体问题中的对象和过程转换成相关模型。 | ||||||
教学过程(表格描述) | ||||||
教学环节 | 主要教学活动 | 设置意图 | ||||
一、引入
二、测定天体的质量
1. “称量”地球的质量
2. 计算天体的质量 (太阳、月球)
三、发现未知天体
四、预言哈雷彗星的回归
五、万有引力定律的其他应用
六、总结 | 故事引入:由天王星到海王星的发现。提出:万有引力定律给天文学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道路,我们一起探索。
以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建构模型, (1) 从什么角度思考这一问题? (2) 选择哪个物体作为研究对象?运动情况如何,受力情况又如何? (3) 我们需要做怎样的简化? (4) 推出地球质量的表达式,式中的量是否可观测? 通过问题引导,启发学生自主探究太阳的质量,再一次深化模型的建构。 引导学生分析:选择不同的行星计算结果会不同吗(与开普勒第三定律相结合) 设计有梯度的4个问题。 (1) 求的是中心天体还是环绕天体的质量? (2) 如何更准确计算地球的质量? (3) 如何测量月球质量(没有天然的卫星)? (4) 如何测量未知天体的密度? 小探究:是否通过未知天体的近地卫星环绕一周的时间,得到天体的密度?
引导学生思考探究:万有引力计算的天王星轨道与实际观测结果有偏差的原因。 讲解海王星发现的有关知识,思考海王星为什么被称为“笔尖下发现的行星”?(重点放在讲解海王星发现的历史故事,从中感受到牛顿引力理论的应用价值,和人们探索未知世界的科学精神。) 体会海王星发现过程中所体现的科学研究方法:发现问题,大胆猜想,理论推导,实践检验。 拓展知识:冥王星的发现,双星和球状星团可用万有引力定律分析。
科学史的讲解:英国天文学家哈雷成功预言哈雷彗星的回归。(学生对哈雷彗星更熟悉,容易引起共鸣) 引导学生估算哈雷彗星的周期,体验用万有引力定律解决问题。
拓展知识: (1)潮汐现象 (2)地球形状的争论——“橘子”与“柠檬”之争 (3)重力勘探 这些拓展的知识有些可以用万有引力定律解释,有些是对万有引力定律最有效的实验验证之一。
对本节课分析问题的方法总结,引发学生思考。
| 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真实问题情境:称量地球。分解具体的小问题,培养学生模型建构,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真实问题情境:称量太阳和月球。引导学生能将不同的天体问题中的对象和过程转换成相关模型求解。聚焦如何思考。设计问题注意梯度,保证不同层次学生都有收获。 小探究供基础好的同学拓展学习。
使学生体会科学研究的过程,感受科学理论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
通过哈雷彗星的“按时回归”这个科学史上的美谈,体会万有引力定律的成就。
利用这些素材,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归纳总结
| ||||
物理人教版 (2019)3 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物理人教版 (2019)3 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出示目标,明确任务,学生自学,独立思考,自学指导,紧扣教材,自学展示,精讲点拨,课堂小结,构建思维导图,当堂训练,巩固运用,课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物理3 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3 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教学设计,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任务,新知探究,课堂小结,学习效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3 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3 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解读,教学目标,课堂探究,板书设计,课后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