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2页未读,
继续阅读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实验基础——教材经典实验及探究技能汇总学案
展开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实验基础——教材经典实验及探究技能汇总学案,共15页。
一、归拢教材基础实验·掌握基本实验流程
(一)观察类实验
1.五个观察类实验的比较
2.观察类实验的操作流程
(二)检测类实验
1.六个检测类实验的比较
续表
2.检测类实验的操作流程
(三)调查类实验
1.四个调查类实验的比较
2.调查类实验的操作流程模板
[针对训练]
1.(2021·天津高考)孟德尔说:“任何实验的价值和效用,取决于所使用材料对于实验目的的适合性。”下列实验材料选择不适合的是( )
A.用洋葱鳞片叶表皮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
B.用洋葱根尖分生区观察细胞有丝分裂
C.用洋葱鳞片叶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
D.用洋葱鳞片叶粗提取DNA
解析:选C 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为紫色,便于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分裂旺盛,可以用来观察细胞有丝分裂;洋葱鳞片叶不含叶绿体,不能用来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洋葱鳞片叶细胞有细胞核且颜色浅,可以用来粗提取DNA。
2.(2022·广东高考)用洋葱根尖制作临时装片以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如图为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视野。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根尖解离后立即用龙胆紫溶液染色,以防解离过度
B.根尖染色后置于载玻片上捣碎,加上盖玻片后镜检
C.找到分生区细胞后换高倍镜并使用细准焦螺旋调焦
D.向右下方移动装片可将分裂中期细胞移至视野中央
解析:选C 题述实验的过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观察,A错误;将染色后的根尖置于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并用镊子尖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用拇指轻轻地按压盖玻片,使细胞分散开,进行镜检,B错误;据图可知,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位于视野的左上方,根据显微镜的成像原理可知,向左上方移动装片才可将分裂中期细胞移至视野中央,D错误。
3.(2022·山东高考)关于“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过滤液沉淀过程在4 ℃冰箱中进行是为了防止DNA降解
B.离心研磨液是为了加速DNA的沉淀
C.在一定温度下,DNA遇二苯胺试剂呈现蓝色
D.粗提取的DNA中可能含有蛋白质
解析:选B 低温时DNA酶的活性较低,过滤液沉淀过程在4 ℃冰箱中进行是为了防止DNA降解,A正确;离心研磨液是为了使细胞碎片沉淀,B错误;在沸水浴条件下,DNA遇二苯胺试剂呈现蓝色,C正确;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可以溶解于酒精,可能有蛋白质不溶于酒精,在体积分数为95%的冷酒精中与DNA一起析出,故粗提取的DNA中可能含有蛋白质,D正确。
二、归纳生物常用实验方法·掌握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一)归纳概括常用实验的方法技术
(二)归纳总结盐酸和酒精在实验中的作用
1.盐酸在教材实验中的作用
2.酒精在教材实验中的作用
[针对训练]
1.(2022·唐山模拟)同位素标记法是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方法,下列各项表示利用该方法进行物质转移路径的探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用14C标记CO2,卡尔文循环中14C的转移路径为14CO2→14C3→14C5→(14CH2O)
B.给浆细胞提供15N标记的氨基酸,15N的转移路径为细胞核→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体
C.在含15N标记的尿嘧啶核糖核苷酸的培养液中培养洋葱根尖,15N的转移路径可为细胞质→细胞核→核糖体
D.用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35S的传递路径是亲代T2噬菌体→子代T2噬菌体
解析:选C 卡尔文循环中14C的转移路径为14CO2→14C3→(14CH2O),A错误;浆细胞中含15N的氨基酸的转移路径为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B错误;15N标记的尿嘧啶核糖核苷酸可参与转录过程,培养液中15N标记的尿嘧啶核糖核苷酸可先进入细胞质,再进入细胞核中参与转录,转录生成的mRNA 与核糖体结合作为翻译的模板,C正确;在T2噬菌体亲、子代之间传递的物质是 DNA,35S标记的是T2噬菌体的蛋白质,子代T2噬菌体中不含35S,D错误。
2.下列生物学实验中都用到了酒精,有关酒精的作用和体积分数的叙述,错误的是( )
续表
解析:选B 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需要用到无水乙醇,其作用是提取绿叶中的色素,A正确;在“制作并观察有丝分裂临时装片”实验中,需要用到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与盐酸组成解离液进行解离,解离后的根尖需要用清水进行漂洗,B错误;在“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采集”中,杀死样本,并进行防腐处理所用的酒精体积分数为70%,C正确;“观察花生子叶细胞中脂肪”,需要用苏丹Ⅲ染液染色,染色后需要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洗去浮色,便于观察,D正确。
三、理清科学探究历程,崇尚科学精神,内化科学思维
1.细胞学说的建立
2.流动镶嵌模型的建立过程
3.酶的发现过程
4.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
5.遗传规律的发现史
6.遗传物质的发现史
7.生物进化的发现史
8.动物生命活动调节机制的发现史
9.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史
10.生态学的发现史
[针对训练]
1.(2022·广东高考)下列关于遗传学史上重要探究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孟德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验结果发现了遗传规律
B.摩尔根等基于性状与性别的关联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C.赫尔希和蔡斯用对比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D.沃森和克里克用DNA衍射图谱得出碱基配对方式
解析:选D 沃森和克里克结合查哥夫的实验结果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得出了碱基配对方式,D项错误。
2.(2022·长沙模拟)下列有关科学家的研究方法、技术及成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卡尔文运用同位素标记法探明了碳元素在暗反应中的转移途径
B.有关科学家运用同位素标记和差速离心技术证明了DNA的半保留复制
C.孟德尔运用假说—演绎法发现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D.林德曼运用定量分析揭示了相邻营养级之间有较稳定的能量传递效率
解析:选B 卡尔文运用同位素标记法探明了碳元素在暗反应中的转移途径,A正确;有关科学家运用同位素标记和密度梯度离心技术,证明了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B错误;孟德尔运用假说—演绎法发现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C正确;林德曼对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进行了定量分析,揭示了相邻营养级之间有较稳定的能量传递效率,D正确。
3.下列关于生长素发现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鲍森·詹森通过实验证明了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
B.拜尔的实验证明了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化学物质可以透过琼脂片
C.温特证明了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由一种化学物质引起的
D.达尔文认为单侧光对胚芽鞘尖端产生某种“影响”,传递到下部导致向光侧生长比背光侧快
解析:选C 鲍森·詹森的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A错误;拜尔的实验证明尖端产生某种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胚芽鞘弯曲生长,B错误; 温特通过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了某种化学物质,向下运输,促进下部生长,并命名为生长素,C正确; 达尔文根据实验提出,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尖端产生某种“影响”,传递到下部导致背光侧生长比向光侧快,D错误。
4.(2021·福建高考)生物科学史蕴含科学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下列科学史实验与结论不相符的叙述是( )
解析:选D 用伞形帽和菊花形帽伞藻进行嫁接和核移植实验,说明伞藻的帽形建成主要与细胞核有关,A正确;遮光和曝光的叶片形成对照,实验结果为遮光部分叶片不变蓝,曝光部分叶片变蓝,说明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B正确;不同颜色荧光染料标记人和小鼠的细胞膜蛋白进行细胞融合实验,荧光染料与细胞膜组成成分中的蛋白质结合,随着蛋白质的移动而移动,可推知细胞膜具有流动性,C正确;将狗的小肠黏膜和稀盐酸混合磨碎后制成的提取液注入狗的静脉,检测胰液分泌情况,因本实验中小肠黏膜神经被彻底破坏,最终有胰液的分泌,故可说明胰液分泌不是神经调节的结果,D错误。
[专题验收评价]
1.下列有关高中生物学实验或其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绿叶色素提取液的颜色较浅可能是加入无水乙醇过多
B.观察有丝分裂时装片中出现细胞多层重叠与解离时间有关
C.在苹果匀浆中加入斐林试剂并进行水浴加热,无色混合液出现砖红色沉淀
D.基于预实验基础的探究NAA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不需设置空白对照
解析:选C 绿叶色素提取液的颜色较浅,可能是加入无水乙醇过多,进行了稀释,A正确;观察有丝分裂时装片中细胞多层重叠,可能是解离时间过短,细胞之间没有彼此分离开,B正确;苹果匀浆中加入斐林试剂且进行水浴加热后,蓝色混合液出现砖红色沉淀,C错误;由于预实验可以判断实验的可行性和为实验探索条件,因此基于预实验基础的探究NAA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不需设置空白对照,D正确。
2.(2022·长沙模拟)科学探究思维和方法是生物学研究和发展的重要保障。下列关于科学探究思维和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模型构建——人体血糖平衡调节
B.荧光标记法——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C.对比实验——探究酵母菌呼吸作用方式
D.目测估计法——青蒿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解析:选D 可以构建不同条件下(如饥饿、饭后等)血糖调节的模型,来研究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对血糖的调节作用,A正确;现代生物学用荧光标记法观察到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B正确;使用不同的条件(如有氧和无氧)对比,探究酵母菌呼吸作用方式为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C正确;目测估计法是土壤小动物丰富度调查时常用的计数方法,而青蒿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使用样方法,D错误。
3.(2022·宜宾一模)实验材料的选择在科学研究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还原糖的检测实验中,可以选择苹果或梨作为实验材料
B.恩格尔曼等科学家利用水绵和好氧细菌来研究光合作用进行场所
C.果蝇易饲养、繁殖快,常用它作为遗传学研究实验材料
D.调查草地中某种植物的种群密度时通常选择单子叶植物
解析:选D 苹果或梨富含还原糖,且颜色浅,可以作为还原糖检测的材料,A正确;恩格尔曼等科学家利用水绵和好氧细菌来研究光合作用进行场所,说明光合作用进行的场所是叶绿体,B正确;果蝇易饲养、繁殖快、具有多对明显的性状,常用它作为遗传学研究实验材料,C正确;调查草地中某种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应选双子叶植物,因为单子叶植物常常长成一片,即一株可以发出多个茎秆,不好区分,D错误。
4.生物学实验经常需要控制温度才能呈现应有的实验结果。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利用斐林试剂检测样液中还原糖时,需要50~65 ℃水浴加热
B.利用二苯胺鉴定溶解于NaCl溶液的DNA时,需要沸水浴加热
C.利用制成的葡萄酒制作葡萄醋时,需要适当降低发酵温度
D.PCR时,需将反应体系的温度控制在90~95 ℃以使DNA解旋
解析:选C 还原糖检测时所用斐林试剂必须现配现用,并且需要50~65 ℃水浴加热,才会出现砖红色反应,A正确;鉴定DNA时需要先将丝状物溶解在NaCl溶液中,再加入二苯胺试剂进行沸水浴加热,B正确;利用葡萄酒制作葡萄醋时,需将发酵的温度适当提高,C错误;PCR时,需将反应体系的温度控制在90~95 ℃以使DNA解旋,D正确。
5.(2022·德州三模)标记技术在生物学实验中应用广泛。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实验证明构成膜的磷脂分子能侧向移动
B.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中,32P标记的一组侵染实验上清液中放射性很高
C.含15N的细菌在含14NH4Cl的培养液中培养,子二代细菌的DNA离心会出现两条带
D.卡尔文等用14C标记CO2,探明了碳在光合作用中经C5和C3转化为糖类
解析:选C 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实验证明构成膜的蛋白质能侧向移动,A错误;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中,32P标记的是DNA,如果侵染成功,实验沉淀中放射性很高,B错误;含15N的细菌在含14NH4Cl的培养液中培养,由于DNA进行半保留复制,子一代的DNA均为15N-14N,子二代的DNA为15N-14N、14N- 14N,子二代细菌的DNA离心会出现两条带(中带和轻带),C正确;卡尔文等用14C标记CO2,探明了碳在光合作用中经C3转化为糖类和再生为C5,D错误。
6.(2022·济南三模)下列相关实验中,涉及“分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研究细胞内各种细胞器的功能时,常用差速离心法将细胞器分离开来分别研究
B.由于不同种色素在无水乙醇中的溶解度不同,从而使色素随着无水乙醇在滤纸上扩散而分离开
C.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实验中,滴加蔗糖溶液的目的是使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
D.证明DNA分子进行半保留复制的实验中,可利用离心技术将试管中含15N的DNA和含14N的DNA进行分离
解析:选B 利用细胞内各细胞器的比重不同,在分离时常用差速离心法将细胞器分离开来,A正确;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色素分离是因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导致其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也不同,从而分离色素,B错误;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中,蔗糖溶液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导致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C正确;证明DNA分子进行半保留复制的实验中,由于含15N的DNA比含14N的DNA的重,所以可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技术将试管中只含15N的DNA、含15N与14N的DNA和只含14N的DNA进行分离,D正确。
7.(2021·全国乙卷)选择合适的试剂有助于达到实验目的。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所用试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鉴别细胞的死活时,台盼蓝能将代谢旺盛的动物细胞染成蓝色
B.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可用龙胆紫溶液使其着色
C.观察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中,盐酸处理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
D.观察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时,可用蔗糖溶液处理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
解析:选A 代谢旺盛的动物细胞是活细胞,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台盼蓝不能进入细胞内,故台盼蓝不能将代谢旺盛的动物细胞染成蓝色,A错误;龙胆紫溶液可以将染色体染成深色,故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可用龙胆紫溶液使其着色,B正确;观察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中,盐酸处理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C正确;观察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时,可用较高浓度的蔗糖溶液处理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使其失水而发生质壁分离,D正确。
8.(2021·山东高考)粗提取 DNA 时,向鸡血细胞液中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并搅拌,过滤后所得滤液进行下列处理后再进行过滤,在得到的滤液中加入特定试剂后容易提取出 DNA相对含量较高的白色丝状物的处理方式是( )
A.加入适量的木瓜蛋白酶
B.37~40 ℃的水浴箱中保温10~15分钟
C.加入与滤液体积相等的、体积分数为95%的冷却的酒精
D.加入NaCl调节浓度至 2 ml/L→过滤→调节滤液中 NaCl 浓度至 0.14 ml/L
解析:选A 木瓜蛋白酶可以水解DNA中的蛋白质类杂质,由于酶具有专一性,不能水解DNA,过滤后在得到的滤液中加入特定试剂后容易提取出 DNA相对含量较高的白色丝状物,A正确;37~40 ℃的水浴箱中保温 10~15 分钟不能去除滤液中的杂质,应该放在60~75 ℃的水浴箱中保温 10~15 分钟,使蛋白质变性析出,B错误;向鸡血细胞液中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并搅拌,过滤后在得到的滤液中加入与滤液体积相等的、体积分数为 95%的冷却的酒精,此时DNA析出,不会进入滤液中,C错误;DNA在0.14 ml/L的NaCl溶液中溶解度小,调节滤液中的浓度至0.14 ml/L时,DNA析出,不会进入滤液中,D错误。
9.(2022·祁东模拟)某研究小组对洞庭湖地区2公顷范围内褐家鼠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第一次捕获并标记393只鼠,第二次捕获340只鼠,其中有标记的鼠85只。标记物不影响鼠的生存和活动,但鼠有记忆,再次被捕概率会降低,若探测到第一次标记的鼠在重捕前有93只由于竞争、天敌等自然因素死亡,但因该段时间内有鼠出生而种群总数量稳定,下列相应叙述正确的是( )
A.该调查结果比实际值偏小
B.调查期间褐家鼠的死亡率是93只/公顷
C.调查期间,褐家鼠种群的数量波动不会引起稳定平衡密度发生改变
D.通过计算可得该地区褐家鼠的种群密度为1 200只/公顷
解析:选C 标记物不影响鼠的生存和活动,但鼠有记忆,再次被捕概率会降低,因此会导致第二次捕获的个体中含有标记的个体数减少,根据种群中的个体数=第一次捕获并标记数×第二次捕获数÷带标记的重新捕获数,可知该调查结果会比实际值偏大,A错误;据题干信息分析可知,种群中的个体数=第一次捕获并标记数×第二次捕获数÷带标记的重新捕获数=(393-93)×340÷85=1200只,调查期间褐家鼠的死亡率是93÷1200×100%≈8%,B错误;根据题意可知“因该段时间内有鼠出生而种群总数量稳定”,因此褐家鼠种群的数量波动没有引起稳定平衡密度发生改变,C正确;根据B项解释可知,该地区褐家鼠的种群密度为600只/公顷,D错误。
10.(2022·湖南高考)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数为8对,细胞周期约12小时。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拍摄照片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a为分裂后期细胞,同源染色体发生分离
B.b为分裂中期细胞,含染色体16条,核DNA分子32个
C.根据图中中期细胞数的比例,可计算出洋葱根尖细胞分裂中期时长
D.根尖培养过程中用DNA合成抑制剂处理,分裂间期细胞所占比例降低
解析:选B 图示细胞为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图,有丝分裂过程中无同源染色体的分离现象,A错误;b细胞着丝点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且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数为8对(16条),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但核DNA分子加倍,故b细胞含染色体16条,核DNA分子32个,B正确;各期细胞数目所占比例与其分裂周期所占时间呈正相关,故已知细胞周期时间,根据各时期细胞数目所占比例可计算各时期的时间,但应统计多个视野中的比例,图中只有一个视野,无法准确推算,C错误;间期时的S期进行DNA分子复制,若根尖培养过程中用DNA合成抑制剂处理,细胞停滞在间期,故分裂间期细胞所占比例升高,D错误。
11.(2022·南昌二模)科学家作了如图相关实验,从胰腺中提取胰岛素,应用于糖尿病的治疗。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结扎胰腺导管,胰腺萎缩,可通过注射萎缩的胰腺提取液来治疗糖尿病
B.胰岛素是由胰岛A细胞分泌的,由51个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的肽链
C.从胰腺中提取胰岛素时,容易与胰液混杂在一起,因而不易成功提取
D.胰岛素能提高多种细胞,特别是肌细胞和脂肪细胞摄取、利用、储存葡萄糖的能力
解析:选B 结扎胰腺导管,胰腺外分泌部不能分泌胰液,所以胰腺提取液中含有胰岛素,故可以用来注射胰腺提取液来治疗糖尿病,A正确;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B错误;胰腺中存在有胰液,胰岛素会与胰液混合在一起而被胰蛋白酶分解,所以不易提取,C正确;胰岛素可以促进组织细胞加速葡萄糖的摄取、利用与储存,提高其他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D正确。
实验名称
观察对象
细胞状态
染色剂
常用实验材料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核酸
死细胞
吡罗红甲基绿
染色剂
人的口腔
上皮细胞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染色体
死细胞
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
洋葱根尖
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染色体
死细胞
龙胆紫溶液
洋葱根尖
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线粒体
活细胞
健那绿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叶绿体
活细胞
无
菠菜叶(稍带叶肉的下表皮)、藓类的叶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紫色
大液泡
活细胞
成熟植物细胞,如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
实验
名称
试剂
颜色
生物
材料
备注
淀粉的
检测
碘液
蓝色
脱色的
叶片
—
还原糖
的检测
斐林试剂
砖红色
沉淀
苹果或梨
匀浆等
现配现用、
水浴加热
脂肪
检测
苏丹Ⅲ
染液
橘黄
色
花生种
子切片
需用显
微镜观察
蛋白质
检测
双缩脲
试剂
紫色
豆浆、稀
蛋清等
先加A液,
后加B液
实验
名称
试剂
颜色
生物
材料
备注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提取液:
无水乙醇
分离液:
层析液
胡萝卜素:
橙黄色
叶黄素:
黄色
叶绿素a:
蓝绿色
叶绿素b:黄绿色
新鲜的绿叶
(如菠菜叶)
加二氧化硅是为了研磨得更充分;加碳酸钙可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NaCl溶液、体积分数为95%的冷酒精、二苯胺试剂
蓝色
鸡血细胞等
需水浴加热
实验名称
调查对象
调查方法
统计方法(计算公式)
种群密度的调查
活动范围
大的动物
标志重
捕法
eq \f(个体总数N ,初次捕获并标记的个体数n)
=eq \f(重捕个体数M ,重捕中标记个体数m)
植物或活
动能力弱
的动物
样方法
eq \a\vs4\al(种群,密度)=eq \f(所有样方内个体总数,样方的总面积)
(各样方密度的平均值)
人类遗传病的调查
人类某种
遗传病
汇总法
发病率=eq \f(患病人数,被调查人数)×100%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土壤中的
小动物
取样器
取样法
记名计算法、目测估计法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酵母菌
种群
抽样
检测法
血细胞计数板显微计数
选项
实验名称
酒精作用
体积分数
A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提取绿叶中的色素
100%
B
制作并观察有丝分裂临时装片
漂洗被解离后的根尖
95%
选项
实验名称
酒精作用
体积分数
C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采集
杀死样本,并进行防腐处理
70%
D
观察花生子叶细胞中脂肪
洗去浮色
50%
虎克
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
列文虎克
用自制显微镜观察细胞
施莱登和施旺
建立细胞学说
魏尔肖
提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欧文顿
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实验,推测出: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罗伯特森
电镜下观察细胞膜看到“暗—亮—暗”的三层结构,将细胞膜描述为静态的统一结构
桑格和尼克森
提出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巴斯德
酿酒中的发酵是由于酵母菌细胞的存在(无活细胞参与,糖类不可能变成酒精)
毕希纳
将酵母菌细胞中引起发酵的物质称为酿酶
萨姆纳
提取出脲酶并证明了脲酶是蛋白质
切赫和奥特曼
发现少数RNA也具有生物催化功能
恩格尔曼
用水绵和好氧细菌证明光合作用释放O2及光合作用需要光
鲁宾和
卡门
用18O分别标记水和二氧化碳,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
卡尔文
用14C标记二氧化碳,证明二氧化碳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碳的途径,即卡尔文循环:
孟德尔
用豌豆作遗传材料,利用假说—演绎法提出遗传的两条基本规律,即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萨顿
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
摩尔根
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用白眼雄果蝇作遗传材料)
格里菲思
通过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证明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转化因子”
艾弗里
通过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证明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是DNA不是蛋白质(转化因子为DNA)
赫尔希和蔡斯
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32P、35S分别标记噬菌体)证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
威尔金斯和
富兰克林
获得DNA衍射图谱
查哥夫
在DNA中,腺嘌呤(A)的量=胸腺嘧啶(T)的量,胞嘧啶(C)的量=鸟嘌呤(G)的量
沃森和克里克
构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克里克还提出中心法则:
有关科学家
证明DNA是半保留复制的
拉马克
第一个提出进化学说(主要观点: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
达尔文
自然选择学说(四个要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进而通过隔离形成新的物种;生物进化的过程实际上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进化的过程;生物多样性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贝尔纳
提出:内环境的恒定主要依赖于神经系统的调节
坎农
提出稳态的概念
沃泰默
促胰液素分泌只受神经调节
斯他林
和贝利斯
胰液分泌存在“化学调节”(并命名该调节物为“促胰液素”)
巴甫洛夫
建立了条件反射学说,但对失去促胰液素的发现深表遗憾
达尔文
植物向光性实验,验证金丝雀草胚芽鞘感光部位在尖端,尖端可向下面的伸长区传递某种“影响”,造成单侧光下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填“快”或“慢”)
鲍森·詹森
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拜尔
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
温特
胚芽鞘的弯曲生长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引起的(并将该物质命名为“生长素”)
高斯
证明大草履虫种群的增长曲线呈“S”型
林德曼
对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进行了定量分析,发现能量流动的两大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选项
科学史实验
结论
A
用伞形帽和菊花形帽伞藻进行嫁接和核移植实验
伞藻的帽形建成主要与细胞核有关
B
绿叶暗处理后,一半遮光,另一半曝光,碘蒸气处理后观察叶片颜色变
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C
不同颜色荧光染料标记人和小鼠的细胞膜蛋白进行细胞融合实验
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D
将狗的小肠黏膜和稀盐酸混合磨碎后制成的提取液注入狗的静脉,检测胰液分泌情况
胰液分泌是神经调节的结果
相关学案
高考生物总复习第11单元教材基础类实验学案: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总复习第11单元教材基础类实验学案,共5页。
高考生物:实验各种颜色反应汇总: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实验各种颜色反应汇总,共9页。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基础实验学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基础实验学案含答案,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