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热点4传染病及其防治学案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热点4传染病及其防治学案第1页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热点4传染病及其防治学案第2页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热点4传染病及其防治学案第3页
    还剩1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热点4传染病及其防治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热点4传染病及其防治学案,共19页。
    热点4 传染病及其防治[知识关联] [针对训练]1.(2020·全国Ⅰ卷)新冠肺炎疫情警示人们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公共卫生安全意识。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B )A.戴口罩可以减少病原微生物通过飞沫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播B.病毒能够在餐具上增殖,用食盐溶液浸泡餐具可以阻止病毒增殖C.高温可破坏病原体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煮沸处理餐具可杀死病原体D.生活中接触的物体表面可能存在病原微生物,勤洗手可降低感染风险解析: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增殖。2.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是一种RNA病毒,会侵染辅助性T细胞,降低人体免疫功能。HIV 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途径传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C )A.HIV通过识别并结合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由此进入细胞B.抑制逆转录过程可抑制HIV在宿主细胞中的增殖C.逆转录酶以HIV的RNA为模板分别催化合成DNA、RNA和蛋白质D.HIV侵染后期,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均下降解析:逆转录酶以HIV的RNA为模板催化合成DNA。3.人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后常见体征有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肺炎等。请回答下列问题。(1)病毒侵入人体后,免疫细胞靠细胞表面的     来辨别新型冠状病毒。新型冠状病毒侵入人体后寄生在宿主细胞中,         能识别被寄生的宿主细胞,并与之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新型冠状病毒被释放出来,而后会被    (填“细胞”或“体液”)免疫产生的   所凝集,使之失去侵染能力,最后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2)快速检测是否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一种方法称为间接免疫荧光法,即把受感染的细胞固定在一个小玻片上,这个玻片上有新型冠状病毒,然后把待检测者的血清滴在小玻片上,若血清中有跟这个病毒反应的抗体,二者就可以结合,然后滴上另外一种带有荧光的试剂,在荧光显微镜下,玻片会有荧光显现。①新型冠状病毒是通过     这一可遗传变异产生的新品种。 ②上述检测方法是利用了     特异性结合的原理。 ③如果待检测者血清中有跟这个病毒反应的抗体,说明病人体内发生了   免疫,通过   细胞产生了特异性抗体。 ④快速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时,在荧光显微镜下,玻片有荧光显现,说明  (3)人们采取的以下措施中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是        (填字母)。 a.隔离病人 b.使用一次性口罩、手套和防护服 c.接种疫苗 d.用紫外线、福尔马林等对室内外环境进行消毒(4)在对抗病毒的过程中,体液免疫需要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共同参与才能完成,某同学为验证“体液免疫需要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共同参与”这一观点,利用给定的材料设计了如下实验:(Ⅰ)实验材料:未受感染的状态相同的小白鼠若干只,X射线照射仪,新鲜的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毒性极低的霍乱弧菌疫苗,血清抗体测定仪以及其他必要的工具。实验原理: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有无能影响抗体的产生量,通过测定血清中抗体的含量可判断体液免疫的强弱。(Ⅱ)方法步骤:第一步:取未受感染的状态相同的小白鼠3只,随机分为三组,分别摘除胸腺,并用大剂量的X射线照射。第二步:向第一组小白鼠体内注射T淋巴细胞;向第二组小白鼠体内注射B淋巴细胞;向第三组小白鼠体内注射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第三步:分别在上述3组小白鼠体内接种霍乱弧菌疫苗。第四步:饲养15~20天后,分别测定3组小白鼠体内血清中抗体的含量。(Ⅲ)预期结果:①上述实验步骤中存在不严谨之处,请指出并更正。a.                  ; b.                 ; c.                   ; d.                  ②预期实验结果:                 ③实验结论:                  解析:(1)病毒侵入人体后,免疫细胞靠细胞表面的受体来辨别病毒。新型冠状病毒侵入人体后寄生在宿主细胞中,细胞毒性T细胞能识别被寄生的宿主细胞,并与之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新型冠状病毒释放出来后会被体液免疫产生的抗体所凝集,使之失去侵染能力,最后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2)①病毒没有染色体,只能通过基因突变产生可遗传的变异。②根据题干信息“把受感染的细胞固定在一个小玻片上,这个玻片上有新型冠状病毒,然后把待检测者的血清滴在小玻片上,若血清中有跟这个病毒反应的抗体,二者就可以结合”可知,题述检测方法采用了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③抗体由体液免疫中的浆细胞产生。④快速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时,在荧光显微镜下,玻片有荧光显现,说明待检测者已感染新型冠状病毒。(3)隔离病人属于控制传染源;使用一次性口罩、手套和防护服及用紫外线、福尔马林等对室内外环境进行消毒都是防止病原体接触健康人,属于切断传播途径;接种疫苗属于保护易感人群。(4)①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分析,该实验中存在四处明显的错误:第一步取3只小白鼠,随机分为三组,小白鼠的数量太少,应该取未受感染的状态相同的小白鼠若干只,随机分为三组;第一步处理小白鼠后,应该分别接种等量的霍乱弧菌疫苗,测定并确定小白鼠有无免疫力(有无抗体产生);第二步向三组小白鼠体内注射的淋巴细胞应该等量;第三步应该接种等量的霍乱弧菌疫苗。②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体液免疫需要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共同参与,则第一组、第二组小白鼠体内应该不产生抗体,而第三组小白鼠体内应该产生抗体。③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该实验的结论应该是体液免疫需要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共同参与。答案:(1)受体 细胞毒性T细胞 体液 抗体(2)①基因突变 ②抗原、抗体 ③体液 浆 ④病人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3)b、d(4)①a.第一步小白鼠数量太少 b.第一步处理小白鼠后,应分别接种疫苗,然后测定有无抗体产生c.第二步向小白鼠体内注射的淋巴细胞应该等量d.第三步接种的疫苗都应该等量 ②第一组、第二组小白鼠体内不产生抗体,第三组小白鼠体内产生抗体 ③体液免疫需要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共同参与热点提升练一、选择题1.新型冠状病毒的流行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诸多的影响。如图表示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人群的调查结果。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B )A.新型冠状病毒侵入人体后会导致吞噬细胞的活动增强B.感染初期,感染者体内都能检测到新型冠状病毒的核酸和特异性抗体C.在重度感染人群中,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启动晚且强度低D.在重度感染人群中,患者的非特异性免疫持续时间长且强度高解析:感染初期特异性免疫尚未启动,无法检测到抗体。2.如图甲是H7N9病毒侵入人体细胞发生免疫反应的某个阶段示意图,图乙为人体免疫系统清除该病毒的部分过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B )A.图甲中①是抗原呈递细胞,②是在胸腺中成熟的B淋巴细胞B.经过图甲①中溶酶体的处理,可以将抗原呈递在细胞表面C.图乙中细胞④为B细胞,其与细胞⑤⑥都能接受抗原刺激D.有细胞⑥参与的免疫过程一定属于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解析:图甲中①是抗原呈递细胞,②是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来源于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成熟;图甲中的细胞①中的溶酶体内含有水解酶,经过溶酶体的处理,可以将抗原呈递在细胞表面;图乙中细胞④是B细胞或记忆B细胞,细胞⑤是浆细胞,细胞⑥是巨噬细胞,浆细胞不能接受抗原刺激;细胞⑥(巨噬细胞)也可以参与非特异性免疫。3.适应性免疫应答是指体内抗原特异性T/B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自身活化、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产生一系列生理效应的全过程。适应性免疫应答的最重要特征是免疫反应的效力随着反复接触抗原而显著增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B )A.新冠疫苗加强针的接种可使机体获得和维持保护机体所需的高抗体浓度B.细胞毒性T细胞诱导被新型冠状病毒侵染的靶细胞裂解的过程体现了免疫系统的监视功能C.与第一次免疫应答反应相比,机体第二次受到同种抗原刺激后产生相同抗体的量所需要的时间更短D.当同种抗原进入已免疫的机体时,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或细胞毒性T细胞解析:免疫应答可以通过增加疫苗接种次数来获得较多的抗体和记忆细胞,从而维持保护机体所需的高抗体浓度;细胞毒性T细胞诱导被新型冠状病毒侵染的靶细胞裂解的过程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二次免疫时,由于记忆细胞识别抗原后迅速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后者分泌大量抗体,故机体第二次受到同种抗原刺激后产生相同抗体的量所需要的时间更短;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或细胞毒性T细胞。4.(2022·河北衡水模拟)幽门螺杆菌是能够在人体胃中生活的细菌,可以导致人患慢性胃炎,进而诱发癌症。下列关于幽门螺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C )A.幽门螺杆菌是原核生物,其遗传物质是RNAB.幽门螺杆菌通过诱导原癌基因的产生诱发癌症C.幽门螺杆菌可含有DNA与蛋白质形成的复合体D.吞噬细胞可特异性识别幽门螺杆菌并将其消灭解析:不管是原核生物还是真核生物,只要有细胞结构,其遗传物质就是DNA;原癌基因是人体细胞原本就存在的基因,不是诱导产生的;原核细胞在进行DNA复制或转录时,DNA可以与DNA聚合酶或RNA聚合酶等蛋白质形成复合体;吞噬细胞识别病原体不具有特异性。5.(2022·广东汕头三模)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核衣壳蛋白主要由L1和L2构成,并能与免疫细胞的受体特异性结合。研究表明,HPV侵染的细胞表面的HLA(人类白细胞抗原)分子表达水平往往下降,可能导致宫颈癌,而注射HPV疫苗能预防宫颈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B )A.HPV首次进入机体时引起体液免疫,再次进入机体时引起细胞免疫B.HLA分子减少,导致被侵染的细胞无法有效呈递抗原信息,从而逃避免疫监视C.HPV疫苗可作为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大量抗体D.接种HPV疫苗的女性不会有患宫颈癌的风险解析:HPV首次进入机体时主要引起体液免疫,再次进入机体时主要引起二次免疫,HPV进入细胞内会引起细胞免疫;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B细胞不能产生抗体;由于记忆细胞的时效性以及病毒的变异等原因,接种了HPV疫苗的女性仍然会有宫颈癌发病危险。6.(2022·广东佛山模拟)新型冠状病毒mRNA疫苗的技术路线是体外设计编码新型冠状病毒抗原蛋白的mRNA序列,经脂质体包裹后注射到人体内。以下是新型冠状病毒mRNA疫苗的部分说明书,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D )[产品特性] 冷冻,无菌、不含防腐剂的多剂浓缩液,给药前需稀释[建议接种年龄] 16岁及以上,建议老年人接种,没有年龄上限[建议程序] 2剂,建议间隔时间21~28天[禁忌证] 已知对mRNA疫苗的任何成分有过敏性反应的个人,接种第一剂mRNA疫苗后出现速发型过敏反应的个人A.注射mRNA疫苗引起的免疫反应属于特异性免疫B.mRNA疫苗需冷冻保存是因为RNA不稳定,易降解C.应及时接种加强针的目的是提高机体内抗体和记忆细胞的数量D.接种第一剂mRNA疫苗后出现速发型过敏反应的个人属于第一次接触过敏原解析:过敏反应是再次接触相同过敏原才有的反应,接种第一剂mRNA疫苗后出现速发型过敏反应的个人属于再次接触过敏原。7.人偏肺病毒(HMPV)是一种呼吸道致病病毒,会使患者出现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为探究药物A对该病的治疗作用,研究人员将生理状况相同的健康小鼠均分为两组,先用等量的HMPV感染两组小鼠,然后甲组注射生理盐水、乙组注射等量的药物A溶液,一段时间后测得两组小鼠体内抗体、吞噬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增加的相对浓度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D )A.HMPV入侵机体后,细胞毒性T细胞、吞噬细胞等淋巴细胞均能抵御病毒B.药物A能显著提高吞噬细胞的数量,从而增强机体的第一道防线C.药物A能促进造血干细胞在骨髓分化为T细胞,特异性识别HMPVD.药物A可能通过促进B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进而提高抗体的浓度解析:HMPV入侵机体后,细胞毒性T细胞、吞噬细胞等均能抵御病毒,但吞噬细胞不属于淋巴细胞;通过图中甲、乙两组吞噬细胞数据的比较,可以发现药物A能显著提高吞噬细胞的数量,但吞噬细胞不属于机体的第一道防线;通过图中甲、乙两组细胞毒性T细胞数据的比较,可以发现药物A不能提高细胞毒性T细胞的数量,同时T细胞是在胸腺中增殖分化形成的,B细胞是在骨髓中增殖分化形成的;通过图中甲、乙两组抗体数据的比较,可以发现药物A能显著提高抗体的数量,进而说明药物A可能通过促进B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进而提高抗体的浓度。8.(2022·山东德州二模)免疫训练是指原发感染或疫苗接种可诱导宿主的固有免疫细胞(参与非特异性免疫的细胞)产生对二次感染的增强抗性,且可为异源感染提供交叉保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免疫训练对特异性免疫没有影响B.免疫训练依赖记忆B细胞和记忆T细胞的参与C.注射卡介苗可能会提高机体对流感病毒的免疫能力D.免疫训练表明非特异性免疫可以转变为特异性免疫解析:吞噬细胞既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又参与特异性免疫,所以免疫训练对特异性免疫也有影响;免疫训练主要增强非特异性免疫,而记忆细胞参与的是特异性免疫;免疫训练可为异源感染提供交叉保护,所以注射卡介苗可能会提高机体对流感病毒的免疫能力;由题干信息无法得出“免疫训练表明非特异性免疫可以转变为特异性免疫”的结论。9.(不定项)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常用的检测方法有核酸检测、抗原检测及抗体检测。下表是3种检测方法的比较,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BCD )项目核酸检测抗原检测抗体检测检测靶标检测原理假阳性率较高A.靶标①②均为新型冠状病毒B.④⑤⑥均为抗原—抗体反应C.三种检测均采用鼻咽拭子采样D.抗体检测阳性说明体内携带病毒解析:靶标①②分别是对病毒的核酸和病毒上的抗原进行检测,故靶标①②均为新型冠状病毒。④为核酸分子杂交;抗体检测需采集血液样本;康复者体内可以存在抗体,但体内可能不存在病毒。10.(不定项)流行性感冒(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HA和NA是流感病毒表面的两种蛋白,甲型流感病毒的HA、NA氨基酸序列的变异频率非常高,导致每年流行的病毒毒株可能不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BD )A.流感病毒包膜的磷脂双分子层来自宿主细胞膜B.控制HA和NA的RNA改变可能会引起氨基酸序列改变C.HA和NA作为抗原能刺激B细胞产生T细胞D.注射流感疫苗将使人体的二次免疫应答水平增强解析:流感病毒是在宿主细胞内增殖的,包膜的磷脂双分子层来自宿主细胞膜;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控制HA和NA的RNA改变可能会引起氨基酸序列改变;HA和NA作为抗原能刺激B细胞产生记忆B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可以分泌抗体;注射流感疫苗后,人的体内可以产生记忆B细胞和抗体,再次接触流感病毒时,记忆B细胞可以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二次免疫应答水平增强。二、非选择题11.病毒同所有的生物一样,具有遗传、变异、进化的能力,是一种体积微小、结构简单的生命形式。病毒有高度的寄生性,完全依赖宿主细胞的能量和代谢系统获取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能量,离开宿主细胞,它只是一个大的化学分子,停止活动。回答下列有关病毒的问题。(1)乙型肝炎病毒简称乙肝病毒(HBV),在肝内繁殖复制。如图为乙肝病毒入侵人体细胞后,免疫细胞杀伤靶细胞的过程。穿孔素—颗粒酶系统的胞毒作用①免疫系统能消灭侵入体内的乙肝病毒,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    功能。由题中信息可推知,图中的细胞毒细胞指的是      细胞,靶细胞主要指的是      细胞。 ②穿孔素和颗粒酶相互间的协同作用,使靶细胞形成管道,细胞外的水分进入细胞内,导致靶细胞因    (填理化性质)改变而崩解死亡,该过程属于细胞的    (填“凋亡”或“坏死”)。 (2)登革热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有起病急骤、发热等症状。如图为登革热病毒的致病机理。登革热病毒感染会使人体产生不同的抗体,说明登革热病毒表面存在不同的     。当辅助性T细胞活性下降时,会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下降,其主要原因是物质甲分泌量少,影响        解析:(1)免疫系统能消灭侵入体内的乙肝病毒,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针对外来病原体);据题图分析,图中的细胞毒细胞能够作用于靶细胞,因此其应该是细胞毒性T细胞;图中的靶细胞主要指的是被侵染的肝细胞。由图示可知,穿孔素和颗粒酶相互间的协同作用,使靶细胞形成管道,细胞外的水分进入细胞内,导致靶细胞因渗透压改变而崩解死亡,该过程属于细胞的凋亡。(2)登革热病毒感染会使人体产生不同的抗体,说明登革热病毒表面存在不同的抗原;辅助性T细胞活性下降,导致细胞因子(物质甲)的分泌量减少,进而影响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从而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下降。答案:(1)①免疫防御 细胞毒性T 肝脏或肝(或被侵染的肝) ②渗透压 凋亡 (2)抗原 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12.(2022·湖南衡阳三模)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具有包膜结构的RNA病毒,该病毒依靠S蛋白识别靶细胞膜上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以侵染人体黏膜细胞;科研人员通过培养某新冠康复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获得抗体,抗体能阻断病毒S蛋白与ACE2的结合(如图),并经小鼠实验证明能降低感染小鼠肺部的病毒量。请回答下列问题。(1)新型冠状病毒入侵人体后,免疫应答首先发生在免疫器官中,人体的免疫器官含    (写出2种)、淋巴结、扁桃体和脾等。新型冠状病毒能通过S蛋白感染人的黏膜细胞,却不能感染人的皮肤细胞,其根本原因是                。新冠康复者外周血中的抗体是由    细胞分泌的,参与抗体合成与分泌的具膜细胞器有                     ,图中抗体具有与      分子相似的结构。 (2)抗体与新型冠状病毒结合后会发生进一步的变化,如形成    等,进而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化,此过程体现了免疫系统的    功能。 (3)为了更好地预防新冠肺炎,国家提倡在注射两针新冠疫苗的基础上,再加强注射一针疫苗,从体液免疫的角度分析,这样做的意义是                         注射了三针新型冠状疫苗是否就能够保证不会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请作出判断并阐述理由:                       解析:(1)人体免疫器官包括扁桃体、淋巴结、胸腺、骨髓和脾等。新型冠状病毒依靠S蛋白识别靶细胞膜上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以侵染人体黏膜细胞,却不能感染人的皮肤细胞,说明人皮肤细胞表面没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其根本原因是ACE2基因在皮肤细胞中不表达。新冠康复者外周血中的抗体是由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属于分泌蛋白,参与抗体合成与分泌的具膜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分析题图可知,新型冠状病毒的S蛋白识别靶细胞膜上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而抗体也可以与S蛋白特异性结合,说明抗体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具有相似的分子结构。(2)抗体与新型冠状病毒结合后会发生进一步的变化,如形成沉淀等,进而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化,此过程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3)为了更好预防新冠肺炎,国家提倡在注射两针新冠疫苗的基础上,再加强注射一针疫苗,从体液免疫的角度分析这样做的意义是刺激机体产生更多的抗体和记忆细胞。由于新型冠状病毒的RNA容易变异,故即使注射了三针新冠疫苗也不能够保证不会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答案:(1)胸腺、骨髓 ACE2受体基因在皮肤细胞中不表达 浆 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ACE2(2)沉淀 免疫防御(3)刺激机体产生更多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不能,新型冠状病毒的RNA容易变异

    相关学案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热点3变异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学案: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热点3变异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学案,共18页。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高考命题热点五判断基因的位置学案: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高考命题热点五判断基因的位置学案,共8页。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高考命题热点二酶的相关实验学案: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高考命题热点二酶的相关实验学案,共7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