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全套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提升练作业含答案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提升练专题7生物与环境作业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提升练专题7生物与环境作业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7 生物与环境
一、单项选择题
1.(2022山东枣庄模拟)植绥螨能捕食蚜虫、烟粉虱等的卵,也有不少取食花粉。烟粉虱成虫不善飞行,活动能力弱,对黄色有强烈的趋性,喜欢群集于植株上部嫩叶背面吸食汁液,随着新叶长出,成虫不断向上部新叶转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植绥螨和烟粉虱、烟粉虱和植株之间都是捕食关系
B.烟粉虱种群的分布呈现出由下向上的垂直结构
C.可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烟粉虱成虫的种群密度
D.可利用烟粉虱对黄色有强烈的趋性对其进行生物防治
2.(2022山东卷)某地长期稳定运行稻田养鸭模式,运行过程中不投放鸭饲料,鸭取食水稻老黄叶、害虫和杂草等,鸭粪可作为有机肥料还田。该稻田的水稻产量显著高于普通稻田,且养鸭还会产生额外的经济效益。若该稻田与普通稻田的秸秆均还田且其他影响因素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与普通稻田相比,该稻田需要施加更多的肥料
B.与普通稻田相比,该稻田需要使用更多的农药
C.该稻田与普通稻田的群落空间结构完全相同
D.该稻田比普通稻田的能量的利用率低
3.(2022山东临沂三模)互花米草入侵是当前滨海湿地面临的严重威胁之一,芦苇是分布于滨海湿地的一种本土植物,与互花米草具有相似的生态位。研究人员对东海岸区域的10个湿地进行调查,采集植物和土壤样本并测定相关数据,分析得到的实验结果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互花米草与芦苇存在种间竞争,其入侵会导致当地原有的植物种类锐减
B.调查每块湿地可采用等距取样法选取3~5个取样点并进行随机取样
C.据实验结果推测,互花米草受盐度波动影响较小是成功入侵的主要原因
D.互花米草与芦苇具有相似的生态位,新物种替代芦苇不影响湿地的稳定性
4.(2022广东湛江二模)根据生活史的不同,生物学家将生物分为r对策生物和K对策生物。如图所示两条曲线分别表示r对策和K对策两类生物当年的种群数量(Nt)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t+1)之间的关系,虚线表示Nt+1=Nt。K对策生物的种群数量动态曲线有两个平衡点,即稳定平衡点(S点)和灭绝点(X点),当种群数量高于X点时,种群可以回升到S点,但是种群数量一旦低于X点,种群就会走向灭绝。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r对策生物的种群数量在S点左右时,种群数量就是环境容纳量
B.K对策生物的种群增长率始终大于等于零
C.r对策的有害生物由于个体小,寿命短,很容易被人们彻底清除
D.K对策生物在X点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5.(2022福建模拟)珍稀植物鹅掌楸是一种多年生的高大落叶乔木,高度可达40 m,胸径1 m以上。为探究鹅掌楸种群的数量特征,对某地区鹅掌楸种群进行调查,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图1 鹅掌楸种群龄级结构
图2 不同龄级鹅掌楸的死亡率
A.该地区鹅掌楸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未来种群数量可能会增加
B.第Ⅷ龄级的鹅掌楸死亡率急剧上升可能是人类活动干扰造成的,应加强保护
C.大龄级鹅掌楸的个体数少是因为其对资源的竞争能力下降
D.提高鹅掌楸种子萌发率与幼苗存活率是促进种群数量增长的有效措施
6.(2022福建南平三模)武夷山国家公园内的黄岗山从山脚到山顶依次出现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和中山草甸。这里鸟类资源丰富,是候鸟重要的迁徙地。例如栗头鹟莺是冬候鸟,主要栖息于低山地带常绿阔叶林和灌木丛,以昆虫为主以及少量杂草种子为食;黑眉柳莺为夏候鸟,栖息地带与栗头鹟莺相同,以昆虫为食;黄腹角雉是留鸟,生活在较高海拔的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中,以植物和少量的昆虫为食。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在该地区生态环境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中山草甸会演替为常绿阔叶林
B.黑眉柳莺与黄腹角雉生活在不同的空间,呈现垂直分布的特点
C.栗头鹟莺和黑眉柳莺栖息地和食性相似,竞争激烈
D.栗头鹟莺和黄腹角雉都至少占有两个营养级
7.(2022江西鹰潭二模)“稻—萍—鳅共养”属于一种“种养”结合的养殖模式,稻田里虽有危害水稻的病菌、害虫和杂草,但泥鳅的活动可起到除虫、松土和增氧的作用,同时其排泄物也是稻田的天然肥料,红萍叶片内的蓝细菌固氮可促进红萍和水稻生长,有利于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农民的管理主要包括拔除稻田里的稗草,清除食肉的“黑鱼”及施肥。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稻—萍—鳅共养”生态系统的结构是指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B.农民拔除稻田里的稗草,养泥鳅前清除食肉的“黑鱼”,这种做法是为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C.与热带雨林相比,稻田的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较低
D.从物质循环的角度看,稻田需要施肥的原因是农田中的产品不断输出
8.(2022山东临沂一模)剂量效应指化学因素(或物理、生物因素)作用于生物体时的剂量与个体出现特异性生物学效应的程度之间的相关情况。生态学家对某地区红松鸡的种群数量波动进行了长期调查(图中的对照),发现红松鸡体内的线虫可引起红松鸡产卵量下降;用不同浓度(5%、10%和20%)的驱虫药处理红松鸡,并观察各种群的数量变化,结果如图(图中0为药剂处理起始年)。从实验结果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A.线虫对红松鸡产卵量的影响表明线虫与红松鸡之间为寄生关系
B.野生红松鸡种群有明显的周期性数量波动,该地区的野生红松鸡种群K值约为80只
C.驱虫药对线虫的影响具有剂量效应,长期使用驱虫药可能会使线虫产生抗药性
D.线虫过多会导致红松鸡种群死亡率升高,进而引起红松鸡种群增长率降低
9.(2022北京二模)研究人员对草原上若干样地进行监控,记录每块样地中植物物种数量,并连续11年测量植物总生物量的波动情况,绘制如图所示关系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样地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即为植物总生物量
B.植物总生物量的波动程度可反映抵抗力稳定性的强弱
C.植物物种数量越多,植物总生物量的波动越小
D.植物总生物量波动还会受到气候等条件的影响
10.(2022辽宁大连一模)某地因过度放牧导致当地天然草地退化,引发水土流失,加剧了土地沙漠化。2005年起,政府实施了生态工程建设,种植了抗旱抗风沙的植被,科学确定载畜量。下表是该地生态工程实施前后总生态足迹与总生态承载力的统计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年份
总生态足迹(×104hm2)
总生态承载力(×104hm2)
2005年
165.5
178.7
2017年
243.7
260.1
A.生态足迹是指维持某一人口单位生存所需的耕地、草地和林地的面积
B.当地居民减少食物中肉类所占的比例,有助于减少生态足迹
C.治理草地沙化和制定合理载畜量的措施遵循了自生和协调原理
D.数据显示2017年生态盈余较之前增加,表明生态工程建设初见成效
二、不定项选择题
11.(2022山东聊城一模)如图表示粮桑渔畜生态农业系统的基本模式。根据图示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生态农业系统中的主要成分是水稻、桑、鸡、鱼等生物
B.通过适当延长光照时间来提高家禽产蛋率利用了物理信息的作用
C.池塘生态系统中,鱼的捕捞量在K/2左右有利于持续获得较大的鱼产量
D.施用河泥不仅能够提高土壤肥力,也能增加环境中的CO2浓度,有利于农作物增产
12.(2022山东聊城二模)中科院对游隼迁徙行为研究发现:冰川消退而带动的繁殖地向北退缩以及越冬地变迁是游隼迁徙路线变化的主要原因;与记忆能力相关的基因ADCY8在长距离迁徙的游隼种群中受到了正选择。另有研究发现游隼等迁徙鸟类眼睛感光细胞中的隐花色素Ⅳ蛋白(CRY4)具有光依赖性磁罗盘所需的磁性潜质,使鸟类完成集群飞行、空间定向和迁徙路线导航。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迁徙鸟类接受的光、磁等信息属于物理信息
B.动物的行为是由生态因子和遗传物质共同决定的
C.迁徙鸟类集群飞行可减小飞行阻力、降低天敌捕获率属于互利共生
D.迁徙距离不同的游隼种群的基因库中ADCY8的基因频率不同,说明它们已经进化为不同物种
13.(2022山东一模)种群增长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新增加的个体数占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种群增长速率是指种群在单位时间内增加的个体数量。调查某种群一段时间内某些特征的变化,得到如图a、b曲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种群增长率为0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B.若曲线a表示增长速率,当其为0时,则该种群可能达到K值
C.若曲线a表示“S”形曲线的增长率,则第6年时可能小于0
D.若曲线a表示出生率,曲线b表示死亡率,则前6年该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但将面临种群退化的问题
三、非选择题
14.(2022广东卷)荔枝是广东特色农产品,其产量和品质一直是果农关注的问题。荔枝园A采用常规管理,果农使用化肥、杀虫剂和除草剂等进行管理,林下几乎没有植被,荔枝产量高;荔枝园B与荔枝园A面积相近,但不进行人工管理,林下植被丰富,荔枝产量低。研究者调查了这两个荔枝园中的节肢动物种类、个体数量及其中害虫、天敌的比例,结果见下表。
荔枝园
种类/种
个体数量/头
害虫比例/%
天敌比例/%
A
523
103 278
36.67
14.10
B
568
104 118
40.86
20.40
回答下列问题。
(1)除了样方法,研究者还利用一些昆虫有 性,采用了灯光诱捕法进行取样。
(2)与荔枝园A相比,荔枝园B的节肢动物物种丰富度 ,可能的原因是林下丰富的植被为节肢动物提供了 ,有利于其生存。
(3)与荔枝园B相比,荔枝园A的害虫和天敌的数量 ,根据其管理方式分析,主要原因可能是 。
(4)使用除草剂清除荔枝园A的杂草是为了避免杂草竞争土壤养分,但形成了单层群落结构,使节肢动物物种多样性降低。试根据群落结构及种间关系原理,设计一个生态荔枝园简单种植方案(要求:不用氮肥和除草剂、少用杀虫剂,具有复层群落结构),并简要说明设计依据。
15.(2022山东枣庄模拟)鼢鼠是高原地区特有的鼠种,营地下生活,靠采食植物根茎为生,在草原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功能和地位,有着地面植食性动物不可替代的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保护生态环境的过程中,当地政府对鼢鼠的 进行监测,以预测种群的数量变化,进而控制其数量。政府的一系列措施既能保护生态又能以牧富民,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 原理。
(2)鼢鼠挖洞时将挖出的土堆在地面,会在草甸中形成无植被覆盖的裸露土丘,需6年左右才能逐步恢复,恢复过程中群落的演替类型为 。在第3~6年,某种一年生植物的生物量占比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分析其原因是 。恢复后的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这有利于 。
(3)研究发现,增加草原降水能够引起鼢鼠食谱发生变化,鼢鼠肠道微生物组成也发生变化,其中能利用草中的纤维素等物质合成并分泌短链脂肪酸(鼢鼠的能量来源之一)的微生物比例显著增加。由此可推断鼢鼠体重增加的能量直接来自 。
(4)蛇能够利用舌感知鼢鼠留下的气味去猎捕鼢鼠,鼢鼠同样也能够依据蛇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可见,信息能够 ,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16.(2022山东临沂模拟)为改善某湖泊因水体污染导致的“富营养化”现象,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调查研究和生态修复工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据调查,污染前该湖泊中的植物包括各种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群落中植物的这种垂直分层的生态学意义是 。在受到轻微污染时,湖泊可以表现出一定的抵抗力稳定性,即 。
(2)研究者用菹草、苦草两种沉水植物在该湖泊不同“实验区”进行种植实验,并测定了各区域水体中的总氮(TN)、总磷(TP)、叶绿素a含量等指标,实验结果如图1、图2所示。
图1
图2
①图1结果说明 。
②水体中的叶绿素a含量可代表浮游藻类(单细胞藻类和蓝细菌)的密度。由图2可推测,两种植物可能对“水华”的爆发起到 (填“促进”或“抑制”)作用,请结合图1以及植物代谢和“水华”的相关知识说出推测两种植物具有该作用的理由: (写出两点即可)。
(3)河蚬可以滤食水中的微小生物和有机碎屑。为研究河蚬对富营养水体的改善效果和机理,研究人员设计了不同河蚬密度的野外实验进行相关研究,实验期间测量不同处理组水体叶绿素a浓度与底栖藻的叶绿素a浓度变化情况,结果如图3、图4所示。
图3
图4
注:水体叶绿素a浓度反映浮游藻类密度,底栖藻的叶绿素a浓度反映底栖藻类密度。
实验中对照组的操作是 ,出现图3、图4所示实验结果的原因是 。
(4)在前两项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人员尝试利用河蚬改善水体光照条件,促进沉水植被的扩张或恢复。研究表明苦草的相对生长率随河蚬密度的增加而显著升高。请参照(3)实验,简要写出实验步骤(实验所用容器为聚乙烯桶,注入湖水70 L)。
专题提升练7
1.D 解析:植绥螨能捕食烟粉虱的卵,二者为捕食关系,烟粉虱成虫群集于植株上部嫩叶背面吸食汁液,二者为寄生关系,A项错误;种群无垂直结构,B项错误;烟粉虱成虫不善飞行,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可用样方法进行种群密度的估算,C项错误;可利用烟粉虱对黄色有强烈的趋性对其进行生物防治,D项正确。
2.A 解析:与普通稻田相比,该稻田输出的物质更多,故需要施加更多的肥料,A项正确。由于利用鸭子进行害虫防治,该稻田农药使用量减少,B项错误。稻田养鸭模式增加了鸭子,群落的空间结构发生了变化,C项错误。由于杂草、害虫和老黄稻叶中的能量被鸭子利用,鸭粪可作为有机肥料还田,故该稻田比普通稻田的能量的利用率高,D项错误。
3.D 解析:由于互花米草与芦苇具有相似的生态位,两者之间存在种间竞争,所以互花米草入侵会导致当地原有的植物种类锐减,使得生物多样性降低甚至丧失,A项正确;由于海岸区域为长条形,所以调查每块湿地可采用等距取样法选取3~5个取样点并进行随机取样,B项正确;由图可知,随土壤盐度的波动,互花米草叶面积变化不大,但对芦苇叶面积的影响较大,因而可推测互花米草受盐度波动影响较小是成功入侵的主要原因,C项正确;互花米草与芦苇具有相似的生态位,两者之间存在种间竞争,新物种替代芦苇会影响湿地的稳定性,能使生物多样性降低甚至丧失,D项错误。
4.A 解析:不论是r对策生物还是K对策生物,S点都为其稳定平衡点,当种群数量高于或低于S点时,都会趋向该平衡点,因此该平衡点的种群数量就是环境容纳量,A项正确;由图可知,当种群基数较少时,K对策生物可能出现负增长,走向灭亡,B项错误;由图可知,r对策生物只有稳定平衡点(S点),没有灭绝点(X点),因此该类生物难以被人们彻底清除,C项错误;X点在虚线上,表示Nt+1=Nt,此时种群增长速率为0,D项错误。
5.C 解析:该地区鹅掌楸种群中小龄级个体数明显多于大龄级个体数,说明该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未来种群数量可能会增加,A项正确;第Ⅷ龄级的鹅掌楸死亡率急剧上升,与其他龄级的鹅掌楸死亡率差异过大,说明该龄级鹅掌楸的死亡可能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人类活动干扰造成的,应加强保护,B项正确;大龄级鹅掌楸的个体数少是因为人类活动干扰,尤其是人类砍伐造成的,C项错误;提高鹅掌楸种子萌发率与幼苗存活率,增加种群出生率,是促进种群数量增长的有效措施,D项正确。
6.D 解析:随着地形的升高,气温的降低,从山脚到山顶依次出现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和中山草甸,故在该地区生态环境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中山草甸不会演替为常绿阔叶林,A项错误;黑眉柳莺与黄腹角雉生活在不同的海拔,呈现水平分布的特点,B项错误;栗头鹟莺是冬候鸟,黑眉柳莺为夏候鸟,两者生活时令不同,故不存在竞争激烈这一说法,C项错误;栗头鹟莺食用昆虫和少量杂草种子,黄腹角雉食用植物和少量昆虫,两者都至少占有两个营养级:第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D项正确。
7.A 解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A项错误。拔掉稗草、清除食肉的“黑鱼”,这些操作均是为了调整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方向,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B项正确。一般而言,生物种类越多,物种丰富度越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强。与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热带雨林相比,稻田的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较低,C项正确。农田中的产品不断输出,使土壤中的矿质元素减少,因此稻田需要施肥,D项正确。
8.A 解析:一种生物从另一种生物(宿主)的体液、组织或已消化的物质中获取营养并通常对宿主产生危害的现象叫作寄生,从曲线图看,使用的驱虫药浓度越高,红松鸡种群数量越多,说明线虫有可能因为利用了红松鸡的营养而导致红松鸡产卵量下降,可推测线虫与红松鸡之间为寄生关系,A项符合题意;由题图可知,该地区的野生红松鸡种群K值约为40只,B项不符合题意;抗药性的线虫个体本身就存在,长期使用驱虫药,其选择作用可能会使抗药性的线虫个体增多,C项不符合题意;线虫过多导致红松鸡种群死亡率大于出生率,才会引起红松鸡种群增长率降低,D项不符合题意。
9.A 解析:样地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流入样地的总能量,生产者包括植物和其他微生物,故样地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不只是植物的总生物量,A项错误;植物总生物量的波动程度可反映抵抗力稳定性的强弱,抵抗力稳定性越强,则植物总生物量波动程度越小,B项正确;由图可知,植物物种数量越多,植物总生物量的波动越小,C项正确;植物总生物量波动还会受到气候等条件的影响,D项正确。
10.A 解析:生态足迹,又叫生态占用,是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一个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全人类)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A项错误;当地居民减少食物中肉类所占的比例,可以增加总生态承载力,有助于减少生态足迹,B项正确;治理草地沙化和制定合理载畜量的措施遵循了自生和协调原理,C项正确;生态盈余=总生态承载力-总生态足迹,数据显示2017年生态盈余较之前增加,表明生态工程建设初见成效,D项正确。
11.BCD 解析: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生产者,A项错误;饲养家禽可以通过适当延长光照时间来提高产蛋率,光照属于物理信息,B项正确;种群数量在K/2左右时增长最快,故在池塘生态系统中,鱼的捕捞量在K/2左右,有利于持续获得较大的鱼产量,C项正确;河泥中含有的无机盐可增加土壤中的矿质营养供应,能够提高土壤肥力,微生物将河泥中的有机物分解,能增加环境中的CO2浓度,有利于农作物增产,D项正确。
12.CD 解析:鸟类迁徙过程中可能靠视觉、听觉及地球磁场定位,这些信息都属于物理信息,A项正确;动物的行为是由生态因子和遗传物质共同决定的,B项正确;迁徙鸟类集群飞行可减小飞行阻力、降低天敌捕获率属于种内互助,C项错误;迁徙距离不同的游隼种群的基因库中ADCY8的基因频率不同,说明它们已经发生进化,但仍属于同一物种,D项错误。
13.ABD 解析:种群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增长率为0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A项正确;种群增长速率是指种群在单位时间内增加的个体数量,当增长速率为0时,种群停止增长,种群数量可能达到K值,B项正确;“S”形曲线的增长率最小值为0,不会小于0,C项错误;若曲线a表示出生率,曲线b表示死亡率,尽管前6年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该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但6年以后,出生率小于死亡率,将面临种群退化的问题,D项正确。
14.答案:(1)趋光 (2)高 食物和栖息空间 (3)少 荔枝园A使用杀虫剂,可减少害虫数量,同时因食物来源少,导致害虫天敌的数量也少 (4)林下种植大豆等固氮作物,通过竞争关系可减少杂草的数量,同时为果树提供氮肥;通过种植良性杂草或牧草,繁殖天敌来治虫,可减少杀虫剂的使用。
解析:(1)有些昆虫具有趋光性,可以利用黑光灯进行诱捕取样。(2)与荔枝园A相比,荔枝园B的节肢动物的种类多,物种丰富度高,可能的原因是荔枝园B的林下植被丰富,为节肢动物的生存和繁殖提供了栖息空间和食物。(3)由题图可知,荔枝园A的节肢动物总数量以及害虫和天敌的比例均低于荔枝园B,可推知荔枝园A的害虫和天敌的数量均少于荔枝园B,原因可能是荔枝园A使用杀虫剂,减少了害虫的数量,同时因食物来源少,导致害虫天敌的数量也减少。(4)根据群落结构和种间关系原理,在荔枝园林下种植大豆等固氮作物,可以为果树提供氮肥,并通过竞争关系减少杂草的数量,避免使用除草剂;同时通过种植良性杂草或牧草,繁殖天敌来治虫,可减少杀虫剂的使用。
15.答案:(1)年龄结构 整体 (2)次生演替 在演替的过程中该一年生植物在竞争中不占优势地位 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3)草和肠道微生物 (4)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解析:(1)种群的数量特征中,可以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是年龄结构。生态工程基本原理中的整体原理是指树立整体观,遵循整体原理,故政府的一系列措施既能保护生态又能以牧富民,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整体原理。(2)从无植被覆盖的裸露土丘恢复为草甸的过程中,由于具备土壤和一定的植被(种子等繁殖体)条件,故演替类型为次生演替。群落演替的本质是优势种的取代,由于在演替的过程中该一年生植物在竞争中不占优势地位,故在第3~6年,该一年生植物的生物量占比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生物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表征了物种对各种资源的利用以及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恢复后的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这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3)结合题意“能利用草中的纤维素等物质合成并分泌短链脂肪酸的微生物比例显著增加”可知,鼢鼠体重增加的能量直接来自草和肠道微生物。(4)蛇能够利用舌感知鼢鼠留下的气味去猎捕鼢鼠,鼢鼠同样也能够依据蛇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反映了不同生物间的关系,故体现了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16.答案:(1)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 (2)①种植菹草、苦草均能有效降低水体中的总氮和总磷 ②抑制
两种植物能吸收水体中部分N、P;两种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为初级消费者提供氧气,使其正常生活繁殖,能吃掉更多的浮游藻类 (3)无河蚬 河蚬可以滤食浮游藻类,降低了浮游藻类浓度,同时改善了水体光照条件,进而促进了底栖藻类的生长和繁殖,降低了水体富营养化程度 (4)取四只注水水桶分别编号为1、2、3、4,在四个水桶内种植等量的苦草幼苗,1号桶不放入河蚬,2、3、4号水桶依次分别放入低、中、高密度的河蚬,定期(一段时间后)记录苦草的生长状况并计算苦草的相对生长率
解析:(1)群落中植物垂直分层的生态学意义是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叫作抵抗力稳定性。(2)①根据图1分析,用两种沉水植物处理后,水体中的总氮(TN)、总磷(TP)含量均下降,说明种植菹草和苦草均能有效降低水体中的总氮和总磷。②由图2可知,用两种沉水植物处理后,水体中的叶绿素a含量均明显下降,而水体中的叶绿素a含量可代表浮游藻类(单细胞藻类和蓝细菌)的密度,说明两种沉水植物可以抑制“水华”的爆发。原因可能是两种植物能吸收水体中部分N、P;两种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为初级消费者提供氧气,使其正常生活并繁殖,能吃掉更多的浮游藻类。(3)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河蚬密度,设置低、中、高密度三个实验组,对照组应无河蚬。由于河蚬可以滤食水中的微小生物和有机碎屑,结合图3分析,河蚬的密度越高,清除的浮游植物越多,水体中浮游植物数量越少,水体变得越澄净,增大了水体透光度,有利于底栖藻类的生长和繁殖,降低了水体富营养化程度。(4)研究人员尝试利用河蚬改善水体光照条件,促进沉水植被的扩张或恢复,为验证苦草的相对生长率随河蚬密度的增加而显著升高,设计实验如下:实验分为对照组(无河蚬)、低密度河蚬组、中密度河蚬组和高密度河蚬组。在容器中种植同等数量的苦草幼苗之后,添加河蚬。培养一段时间后,定期采样,记录苦草的生长状况并计算苦草的相对生长率。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适用于老高考旧教材2024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提升练7生物与环境B大题专练(附解析),共5页。
这是一份适用于老高考旧教材2024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提升练7生物与环境A(附解析),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提升练7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