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人与环境作业含答案2
展开专题24 人与环境
高频考点
考点1 生态环境的保护
该考点中基础部分训练内容为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重难、综合部分多结合生态实例考查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和保护措施,考查学生获得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基础
1.(2022湖北,2,2分)从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角度分析,下列叙述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是( )
A.工业生产应尽量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B.减少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发展绿色农业
C.经济和社会发展应最大限度地满足当代社会的需求
D.人类的生产活动必须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力和自然资源的稳定性
答案 C
2.(2022湖北,3,2分)生态环境破坏、过度捕捞等导致长江中下游生态退化,渔业资源锐减,长江江豚、中华鲟等长江特有珍稀动物濒临灭绝。为了挽救长江生态环境,国家制定了“长江10年禁渔”等保护政策,对长江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进行保护和修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长江鱼类资源稳定恢复的关键在于长期禁渔
B.定期投放本土鱼类鱼苗是促进长江鱼类资源快速恢复的手段之一
C.长江保护应在优先保护地方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生态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D.挽救长江江豚等珍稀濒危动物长期有效的措施是建立人工养殖场,进行易地保护和保种
答案 B
3.(2022广东,1,2分)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考察时指出,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是国宝,是水库、粮库、钱库,更是碳库,要充分认识其对国家的战略意义。从生态学的角度看,海南热带雨林的直接价值体现在其( )
A.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和净化水质功能,被誉为“绿色水库”
B.是海南省主要河流发源地,可提供灌溉水源,保障农业丰产丰收
C.形成了独特、多样性的雨林景观,是发展生态旅游的重要资源
D.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大气中CO2,在植被和土壤中积累形成碳库
答案 C
4.(2021浙江6月选考,1,2分)下列关于大气层中臭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臭氧能吸收紫外线和X射线
B.臭氧减少会导致人类皮肤癌患者增加
C.臭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燃烧
D.避免臭氧层破坏需要全球各国的共同努力
答案 C
5.(2021浙江1月选考,2,2分)我省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木繁茂,自然资源丰富,是高校的野外实习基地。设立该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 )
A.防治酸雨 B.保护臭氧层
C.治理水体污染 D.保护生物多样性
答案 D
6.(2021广东,3,2分)近年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卓有成效,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环境也持续改善。研究人员对该地区的水鸟进行研究,记录到146种水鸟,隶属9目21科,其中有国家级保护鸟类14种,近海与海岸带湿地、城市水域都是水鸟的主要栖息地。该调查结果直接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
A.基因(遗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
B.种群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
C.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D.基因(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答案 C
7.(2022苏州新区一中一模,11)随着近年来的退渔还湖和不断治理,苏州的太湖的水质逐年提高,在今年夏天的汛期中,太湖在防洪方面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退渔还湖的演替类型属于初生演替
B.东太湖的旅游观赏价值体现了生态系统的间接价值
C.去除人工养殖的网箱会提高生物多样性,使太湖的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D.为进一步保护太湖的自然环境,应当禁止一切的开发和利用
答案 C
重难
8.(2022海南,5,3分)珊瑚生态系统主要由珊瑚礁及生物群落组成,生物多样性丰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珊瑚虫为体内虫黄藻提供含氮物质,后者为前者提供有机物质,两者存在互利共生关系
B.珊瑚生态系统具有抵抗不良环境并保持原状的能力,这是恢复力稳定性的表现
C.对珊瑚礁的掠夺式开采会导致珊瑚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D.珊瑚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答案 B
9.(2022江苏新高考基地学校期中,10)白鲟、白鳍豚、长江鲥鱼等长江特有鱼类已宣布功能性灭绝(数量非常少,自然情况下难以维持繁殖),为保护和恢复长江生物多样性,相关部门制定了10年内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全面禁止生产性捕捞的方案。下列关于长江生物多样性及保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长江鱼种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鱼种与无机环境共同进化的结果
B.长江鱼种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过度捕捞、水域污染等人类活动的干扰破坏
C.长江禁渔方案符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D.单纯禁渔难以避免长江某些特有物种彻底灭绝的风险
答案 A
10.(2022南通海门二诊,15)在202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被列为重点任务之一:国家要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
A.“碳达峰”是碳循环调整的结果,使碳释放速率与消耗速率大致相当
B.“碳中和”就是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措施,使碳实现零排放
C.“碳达峰”是“碳中和”的结果,这需要国内和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
D.限制使用不可再生资源是实现“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有效手段
答案 AD
综合
11.(2022扬州中学3月月考,22)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我国将全面进入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展开,生态农业“田园综合体”是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乡村可持续性综合发展新模式。
(1)打造以种植采摘、特色养殖和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多功能生态农业是振兴乡村经济的重要举措。区别生态农业群落和传统农业群落的重要特征是 。生态农业更好地实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
(2)在生态采摘园内设置一些鸟巢,招引更多的鸟类防治害虫,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这样做的目的是 。
(3)建设农村生态文明的重点工作之一是农村污染的防治。某地农民通过发展鳊鱼养殖已经逐渐致富,可是高密度水产养殖引起了水域生态系统水体富营养化,越来越影响鳊鱼的产量。如图所示为利用稻田生态系统净化鱼塘尾水的示意图,箭头所指为水流方向。请回答以下相关问题:
①鱼塘的塘边到塘中央生长着多种多样的生物。垂钓者在鱼塘边垂钓时,往往会被蚊子叮咬,研究发现蚊子触角中有识别乳酸的受体,以此寻找人类的位置,这说明信息传递具有的作用是 ;为了从根本上降低蚊子数量,可清除环境中的污水塘、房前屋后的积水容器、池塘养鱼捕食蚊子幼虫等,原因是这些措施降低了蚊子的 。
②假设鱼塘中的鳊鱼只捕食蓝细菌和小虾,小虾只捕食蓝细菌,能量传递效率为20%,则当鳊鱼直接捕食蓝细菌的比例由1/2变为1/4时,理论上来说鳊鱼的产量会下降 %。
③为保证水稻和鱼的正常生长,仍需要不断有人工进行物质投入的原因是 。
答案 (1)物种组成 直接和间接 (2)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3)①生命活动的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环境容纳量或K值 ②25 ③该生态系统每年都会有产品(大米、鱼等)的输出带走大量物质
12.(2021北京,17,12分)北大西洋沿岸某水域生活着多种海藻和以藻类为食的一种水虱,以及水虱的天敌隆头鱼。柏桉藻在上世纪末被引入,目前已在该水域广泛分布,数量巨大,表现出明显的优势。为探究柏桉藻成功入侵的原因,研究者进行了系列实验。
(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划分,柏桉藻属于 。
(2)用三组水箱模拟该水域的环境。水箱中均放入柏桉藻和甲、乙、丙3种本地藻各0.5克,用纱网分区(见图1);三组水箱中分别放入0、4、8只水虱/箱。10天后对海藻称重,结果如图2,同时记录水虱的分布。
图1
图2
①图2结果说明水虱对本地藻有更强的取食作用,作出判断的依据是:与没有水虱相比,在有水虱的水箱中,
。
②水虱分布情况记录结果显示,在有水虱的两组中,大部分水虱附着在柏桉藻上,说明水虱对所栖息的海藻种类具有 。
(3)为研究不同海藻对隆头鱼捕食水虱的影响,在盛有等量海水的水箱中分别放入相应的实验材料,一段时间后检测,结果如图3(甲、乙、丙为上述本地藻)。
图3
该实验的对照组放入的有 。
(4)研究发现,柏桉藻含有一种引起动物不适的化学物质,若隆头鱼吞食水虱时误吞柏桉藻,会将两者吐出。请综合上述研究结果,阐明柏桉藻成功入侵的原因。
答案 (1)生产者 (2)①柏桉藻重量增加值明显提高,而本地藻的变化则相反 ②选择性/偏好性 (3)隆头鱼和水虱 (4)因柏桉藻含有令动物不适的化学物质,能为水虱提供庇护场所,有利于水虱种群扩大;水虱偏好取食本地藻,有助于柏桉藻获得竞争优势。因此柏桉藻能够成功入侵。
考点2 生态工程
该考点中基础部分训练内容为生态工程的原理及应用等,重难、综合部分为结合具体情境综合分析生态农业、生态浮床的应用等,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基础
1.(2021江苏,15,3分)为了推进乡村振兴,江苏科技人员在某村引进赤松茸,推广“稻菇轮作”露地栽培模式,如图所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
A.当地农田生态系统中引进的赤松茸,是该系统中的生产者之一
B.该模式沿袭了“无废弃农业”的传统,菌糠和秸秆由废弃物变为了生产原料
C.该模式充分利用了水稻秸秆中的能量,提高了能量传递效率
D.该模式既让土地休养生息,又增加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答案 BD
2.(2020江苏,24,3分)蚯蚓分解处理技术可实现固体废物的减量化和资源化。如图为某农业生态系统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
A.该生态系统中的蚯蚓和各种微生物均属于分解者
B.该生态工程设计突出体现了物质循环再生(循环)的原理
C.农作物、果树等植物获取的物质和能量主要来自有机肥
D.影响蚯蚓分解处理效率的因素有温度、含水量等
答案 BD
3.(2022南京六校联合体期初,9)如图是某生态农场生产流程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能量经过多级利用,实现了生态系统能量的良性循环
B.由于食物链延长,能量逐级损耗,系统总能量利用效率降低
C.每一生产环节都获得产品,循环利用了农业有机废弃物,提高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D.当蚯蚓利用食用菌杂屑并将其同化为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从第三营养级流入第四营养级
答案 C
重难
4.(2022南通通州期末,12)碳中和是指CO2吸收量和CO2排放量达到平衡,实现CO2的“零排放”,碳循环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碳循环是指CO2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的循环过程
B.大气中的CO2主要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
C.水电、风电和光伏等新能源的利用有利于减少CO2的排放
D.植树造林、增加绿地面积有助于降低大气中的CO2浓度
答案 A
5.(2022江苏百校大联考二,12)为改善某风景河的水质、美化环境,环境综合治理部门利用生态浮床技术在水上种植美人蕉,以吸附水中的氮、磷等污染物。下列有关美人蕉在生态浮床中应用原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美人蕉通过吸收水体中含氮、磷等的有机污染物,以改善水质
B.美人蕉通过遮光抑制藻类的过度繁殖,以防止水华的发生
C.美人蕉的引入可丰富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以提高恢复力稳定性
D.美人蕉既能改善水体又有观赏价值,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答案 B
6.(2022南通通州期末,18)如图表示粮桑渔畜生态农业系统的基本模式。根据图示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
A.沼气池的建立利用了微生物的有氧呼吸原理
B.该生态农业系统有效地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C.该生态农业系统中的主要成分是水稻、桑、鸡、鱼等生物
D.该生态农业系统通过改善生态系统的结构改善了生态系统功能
答案 BD
7.(2021辽宁,11,2分)辽河流域是辽宁省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地带。为恢复辽河某段“水体——河岸带”的生物群落,研究人员选择辽河流域常见的植物进行栽种。植物种类、分布及叶片或茎的横切面见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丙与丁的分布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B.四种植物都有发达的气腔,利于根系的呼吸,体现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C.不同位置上植物种类的选择,遵循了协调与平衡(协调)原理
D.生态恢复工程使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更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增强
答案 A
综合
8.(2022扬州期末,22)利用物种多样性控制有害生物,建立多个物种共存的农作模式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稻田系统中有稻田养鱼、稻田养鸭、稻—鱼—鸭等多物种共存模式。已知水稻叶片由于富含硅质,鸭不喜欢取食。某研究所连续4年研究稻鸭共作条件下田间杂草群落密度的动态变化,相关研究方法和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图1
图2
(1)研究人员在稻鸭共作区利用倒置“W”九点取样法对稻田中的杂草密度进行定量研究,该取样方法如图1所示,沿田边纵向走70步,横向转向田里走24步,开始倒置“W”九点的第一点取样,抽取自然田块样本,调查结束后,沿纵向继续深入走70步,再横向转向田里走24步,开始抽取第二个自然田块样本。以相似的步法完成九点取样。分析上述方法,第一取样点与第九取样点之间的横向跨度约为 步。当大田面积较大时,可相应调整 的步数。
(2)分析图2得出的结论是 。与其他杂草相比,稗的种群数量在长期稻鸭共作条件下降低较慢,其可能的原因有 。
A.稗对水稻田间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
B.与水稻具有拟态竞争特性,夹杂在稻秧中,不为鸭子取食
C.与其他杂草相比,稗草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较高
D.鸭子取食水稻幼苗,间接提升了稗草的竞争能力
(3)二化螟是常见的水稻害虫,在稻田的活动场所主要是稻苗基部,稻鸭共作可大大降低二化螟为害株率,请从生态位及食物链角度解释相关的机理: 。
(4)流经稻—鱼—鸭稻田生态系统中的总能量是 。在分析消费者食物来源时,传统方法主要是通过生物消化道内未被消化的食物来确定生物的食性。传统方法虽然比较直观,但缺点是 。因此,研究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时常采用稳定同位素比值分析技术。
(5)从经费收支情况看,与常规稻作模式相比,稻田系统的多个物种共存模式不仅大大增加了农田的产出,还减少了 等项目的支出,不仅推进了绿色食品生产,还可增加农民收入。综合上述研究内容,稻田系统的多个物种共存模式遵循了生态工程建设的 原理(至少答出两个)。
答案 (1)192 横向和纵向 (2)对照组和实验组中田间杂草密度随着共作年数的增加都降低,但稻鸭共作模式中田间杂草密度随着共作年数的增加降低更显著 AB (3)稻田鸭子的活动场所也主要在稻苗基部,二化螟原有的生态位被挤占,被迫迁飞;鸭子处于二化螟的下一个营养级,鸭子的捕食减少了二化螟的种群数量 (4)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和人工输入有机物中的化学能之和 测量的是捕食者瞬时摄食情况,误差较大 (5)农药(农药、化肥) 循环、协调、整体
易混易错
易错 生物多样性内容及价值
1.(2020南通、泰州等七市二模,15)南通市以“保护、生态、原乡”为主要设计原则,打造了集森林保育、生态修复为一体,兼具农耕田园特色的五山国家森林公园。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进行森林保育、生态修复有利于提高公园的生物多样性
B.森林公园作为“生态绿肺”,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C.可采用标志重捕法对公园沿江区域物种丰富度进行调查
D.不宜大量引入热带景观植物,因其违背了协调原理
答案 C
2.(2021河北,12,2分)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丰富,鸟类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者对某湿地生态系统不同退化阶段的生物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结果见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典型湿地 | 季节性湿地 | 中度退化湿地 | 严重退化湿地 |
湿地特征 | 常年积水 | 季节性积水 | 无积水 | 完全干涸,鼠害严重 |
生物多样 性指数 | 2.7 | 2.4 | 2.1 | 1.5 |
鸟类丰 富度 | 25 | 17 | 12 | 9 |
注:生物多样性指数反映生物多样性水平
A.严重退化湿地中的鼠类吸引部分猛禽使得食物网结构最为复杂
B.因湿地退化食物不足,鸟类死亡率增加导致丰富度降低
C.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是其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D.湿地退化对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影响最大
答案 D
题型模板
模型 生态农业与生态工程
模型 生态环境治理
模型特征:关注社会问题是高中生物核心素养的具体要求之一,尤其是日益重视的环境问题很可能成为高考生物青睐的考查对象,这也是核心素养中对“社会责任”培养的体现。
典型模型
1.(2022湖北八市3月联考,15)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拯救长江水域的江豚等濒危物种,我国自2021年1月1日零时起实施长江十年禁渔计划。下列措施与该计划的目标不符的是( )
A.管控船舶进出禁渔区域,以减少对水生生物的干扰
B.对禁渔区域定期开展抽样调查,以评估物种资源现状
C.建立江豚的基因库,以保护江豚遗传多样性
D.清理淤泥、疏浚河道,以拓展水生动物的生存空间
答案 D
2.(2022贵州遵义开学考,5)某淡水湖滨人工湿地的浅水区种植了香蒲、水竹、水葱和芦苇等植物,既美化了沿湖景观又改善了湖泊水质,调节了气候。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浅水区的各种植物“错落有致”,不存在竞争关系
B.浅水区的挺水植物与深水区的浮游植物构成了湿地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
C.人类的生产活动可改变湿地中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D.美化沿湖景观和改善湖泊水质体现了人工湿地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答案 C
变式模型
变式1 农村综合生态工程
模型特征:以桑基鱼塘、沼气工程等为中心的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
3.(2021河北唐山摸底,22)庭院生态系统是从微观角度以户为单位经营生态农业的最佳生产模式,是农业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图为一个庭院生态系统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1)流经该庭院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一部分在猪、鸡等生物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其余的用于 。
(2)蔬菜废弃的根、叶以及家禽、家畜和人的粪便经过微生物的 形成沼气,可作为人类的能源物质,实现了对能量的 ,提高了能量的 ;沼渣可以为蔬菜提供 ,施用有机肥料的优点是 (答出一点即可)。
答案 (1)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种子、幼苗中的化学能 猪、鸡等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 (2)分解作用 多级利用 利用率 无机盐(或矿质元素) 减少化肥的使用,培育了土壤微生物,实现了土壤养分的循环利用
变式2 立体农业
模型特征:在一定区域范围内进行的立体种植、立体养殖或立体复合种养,如海洋生态牧场。
4.(2021广东佛山二模,18)随着人口增长和工业发展,城市河流中含碳有机物、无机盐(包括铵盐、磷酸盐以及重金属盐等)的污染也日益严重,某城市采用立体生态浮床技术来净化河流水质,浮床示意图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立体生态浮床通过在浮床植物下方布置人工介质,放养水生动物,增加了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从而提高了生态系统的 。
(2)在净化河流水质时,上层水生植物的作用是 。中层微生物能将 分解为 ,减少污染的同时,促进 。底层动物作为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
(3)有人提出可在上层的水生植物层种植蔬菜。请你对该建议予以评价,并说明理由: 。
答案 (1)稳定性 (2)吸收水中的无机盐 有机物 无机物 上层水生植物的生长 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3)该建议不可行,理由:水体中的重金属盐被蔬菜吸收后不能被降解,人食用后会在人体内富集,有害健康
实践应用
5.(2021山东,24,10分)海水立体养殖中,表层养殖海带等大型藻类,海带下面挂笼养殖滤食小型浮游植物的牡蛎,底层养殖以底栖微藻、生物遗体残骸等为食的海参。某海水立体养殖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如图,M、N表示营养级。
(1)估算海参种群密度时常用样方法,原因是 。
(2)图中M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 kJ/ (m2·a )。由M到N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保留一位小数),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 (填:“能”或“不能”)在M和遗体残骸间循环流动。
(3)养殖的海带数量过多,造成牡蛎减产。从生物群落的角度分析,原因是 。
(4)海水立体养殖模式运用了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依据这一原理进行海水立体养殖的优点是 。在构建海水立体养殖生态系统时,需考虑所养殖生物的环境容纳量、种间关系等因素,从而确定每种生物之间的合适比例,这样做的目的是 。
答案 (1)海参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 (2)2 488 6.3 不能 (3)由于海带的竞争,浮游植物数量下降,牡蛎的食物减少,产量降低 (4)能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 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保持养殖产品的持续高产(或: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可持续发展)
人教版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人与环境作业含答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人与环境作业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苏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人与环境作业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届苏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人与环境作业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人与环境作业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届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人与环境作业含答案,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第4次大熊猫调查结果显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