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生物的进化作业含答案
展开专题十五 生物的进化
高频考点
考点一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该考点训练内容为自然选择学说、生物适应的形式等。
基础
1.(2018浙江4月选考,14,2分)下列关于自然选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动力
B.自然选择加速了种群生殖隔离的进程
C.自然选择获得的性状都可以通过遗传进行积累
D.自然选择作用于对个体存活和繁殖有影响的变异性状
答案 C
重难
2.(2017江苏,7,2分)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某物种仅存一个种群,该种群中每个个体均含有这个物种的全部基因
B.虽然亚洲与澳洲之间存在地理隔离,但两洲人之间并没有生殖隔离
C.无论是自然选择还是人工选择作用,都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D.古老地层中都是简单生物的化石,而新近地层中含有复杂生物的化石
答案 A
考点二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该考点基础层级训练内容为生物进化的实质、物种的形成、协同进化等,重难、综合层级常给予具体的进化实例,要求考生利用生物进化观分析蕴含的生物学道理,也考查了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的计算等。
基础
1.(2021湖南,8,2分)金鱼系野生鲫鱼经长期人工选育而成,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现有形态多样、品种繁多的金鱼品系。自然状态下,金鱼能与野生鲫鱼杂交产生可育后代。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金鱼与野生鲫鱼属于同一物种
B.人工选择使鲫鱼发生变异,产生多种形态
C.鲫鱼进化成金鱼的过程中,有基因频率的改变
D.人类的喜好影响了金鱼的进化方向
答案 B
2.(2021浙江1月选考,14,2分)选择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动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同一物种的个体差异不利于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
B.人工选择可以培育新品种,自然选择不能形成新物种
C.自然选择保存适应环境的变异,人工选择保留人类所需的变异
D.经自然选择,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的基因库发生相同的变化
答案 C
3.(2021北京石景山一模,9)中美洲东海岸与西海岸分布着两种形态差异明显的海龟。经DNA检测,发现它们曾经是同一物种:因火山爆发导致中美洲形成,它们被分隔成两个地区的不同种群,现已进化成两个不同物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地理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C.两种海龟的基因库存在明显差异
D.东西海岸的不同环境影响海龟进化的方向
答案 B
4.(2022广东,14,4分)白车轴草中有毒物质氢氰酸(HCN)的产生由H、h和D、d两对等位基因决定,H和D同时存在时,个体产HCN,能抵御草食动物的采食。图示某地不同区域白车轴草种群中有毒个体比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草食动物是白车轴草种群进化的选择压力
B.城市化进程会影响白车轴草种群的进化
C.与乡村相比,市中心种群中h的基因频率更高
D.基因重组会影响种群中H、D的基因频率
答案 D
5.(2014北京理综,4,6分)为控制野兔种群数量,澳洲引入一种主要由蚊子传播的兔病毒。引入初期强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被强毒性病毒感染后很快死亡,致兔种群数量大幅下降。兔被中毒性病毒感染后可存活一段时间。几年后中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种群数量维持在低水平。由此无法推断出 ( )
A.病毒感染对兔种群的抗性具有选择作用
B.毒性过强不利于维持病毒与兔的寄生关系
C.中毒性病毒比例升高是因为兔抗病毒能力下降
D.蚊子在兔和病毒之间的协同进化过程中发挥了作用
答案 C
重难
6.(2021北京海淀二模,10)BtPMAT1为植物中特有的基因,其编码的蛋白质可对植物产生的一种防御性化合物进行化学修饰,从而消除这种化合物的毒性。研究发现烟粉虱基因组中也存在高度类似BtPMAT1基因的序列,使植物防御性化合物对烟粉虱失效。通过转基因技术使番茄产生能特异性抑制烟粉虱中BtPMAT1基因表达的RNA分子,烟粉虱食用该转基因番茄后会死亡。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烟粉虱基因组中存在BtPMAT1基因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转基因番茄自身产生的该防御性化合物显著增多
C.转基因番茄可有效抵御烟粉虱侵害
D.大量种植转基因番茄可使烟粉虱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答案 B
7.(2021北京西城二模,8)自然选择决定进化的方向。进化中生存环境最稳定和最可能产生生殖隔离的依次是( )
A.方向性选择、分歧性选择
B.分歧性选择、正态化选择
C.正态化选择、分歧性选择
D.正态化选择、方向性选择
答案 C
8.(2021北京海淀一模,14)淡色库蚊是多种传染病的主要传播媒介,其对杀虫剂的抗药性由一对等位基因A和a控制。科研人员对使用杀虫剂的四个地域的淡色库蚊种群中,不同基因型的个体数量进行统计,结果如表。相关分析合理的是( )
地理种群 | 统计总数 | AA (敏感型) | Aa (敏感型) | aa (抗药型) |
甲 | 85 | 39 | 16 | 30 |
乙 | 83 | 16 | 44 | 23 |
丙 | 87 | 55 | 26 | 6 |
丁 | 91 | 46 | 30 | 15 |
A.淡色库蚊四个地理种群的基因库没有差异
B.杀虫剂诱导淡色库蚊由敏感型突变为抗药型
C.a基因频率由大到小依次是甲>乙>丁>丙
D.杀虫剂对四个地理种群的定向进化发挥一定作用
答案 D
综合
9.(2021河北,6,2分)雄性缝蝇的求偶方式有:①向雌蝇提供食物;②用丝缕简单缠绕食物后送给雌蝇;③把食物裹成丝球送给雌蝇;④仅送一个空丝球给雌蝇。以上四种方式都能求偶成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求偶时提供食物给雌蝇有利于其繁殖,是一种适应性行为
B.④是一种仪式化行为,对缝蝇繁殖失去进化意义
C.③是雌蝇对雄蝇长期选择的结果
D.④可能由③进化而来
答案 B
10.(2021北京丰台期中,13)穿梭育种是近年来小麦育种采用的新模式。农业科学家将一个地区的品种与国内、国际其他地区的品种进行杂交,然后通过在两个地区间不断地反复交替穿梭种植、选择、鉴定,最终选育出多种抗病高产的小麦新品种。下列关于穿梭育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自然选择方向不同使各地区的小麦基因库存在差异
B.穿梭育种培育的新品种可适应两个地区的环境条件
C.穿梭育种利用的主要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D.穿梭育种充分地利用了小麦的遗传多样性
答案 C
易混易错
易混
1.正确理解“一个不定向”和“三个定向”(2020北京朝阳二模,11)狮子鱼多栖息于温带靠海岸的岩礁或珊瑚礁内,但在马里亚纳海沟7 000米以下具有高压、终年无光等特殊极端条件的深海环境生存着一个通体透明的新物种——超深渊狮子鱼。研究发现,该超深渊狮子鱼基因组中与色素、视觉相关的基因发生了大量丢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深海高压、终年无光等特殊极端条件诱导超深渊狮子鱼发生了定向突变
B.特殊极端的环境条件直接对超深渊狮子鱼个体的基因进行了选择
C.狮子鱼与超深渊狮子鱼之间存在地理隔离,但不存在生殖隔离
D.超深渊狮子鱼种群与温带靠海岸狮子鱼种群的基因库不同
答案 D
易错
2.生物进化与新物种出现(2021北京顺义二模,8)某地蝽象的喙长而锋利,可刺穿无患子科植物的坚硬果皮获得食物,蝽象取食可帮助该植物传播种子。1920年引入新种植物——平底金苏雨树,其果皮较薄,蝽象也喜食。如图为蝽象喙的长度变化,据此推断该地区中( )
A.决定蝽象短喙的基因频率降低
B.无患子科植物的种群数量增加
C.长喙蝽象与短喙蝽象之间一定存在生殖隔离
D.无患子科植物、平底金苏雨树和蝽象之间协同进化
答案 D
3.协同进化的对象:①不同物种之间②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2021北京海淀期中,15)三刺鱼根据栖息环境可分为湖泊型和溪流型(如图所示)。科研人员在实验室中让湖泊型和溪流型三刺鱼进行几代杂交,形成一个实验种群。之后将上述实验种群的幼鱼放生到一条没有三刺鱼的天然溪流中。一年后,他们将这条溪流中的三刺鱼重新捕捞上来进行基因检测。发现溪流型标志基因的基因频率增加了约2.5%,而湖泊型标志基因的基因频率则减少了。对上述材料分析,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自然选择可以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但不一定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B.突变和基因重组使种群产生定向变异,导致基因频率改变,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C.溪流型和湖泊型三刺鱼不属于同一物种,两个物种存在种间竞争关系
D.溪流型三刺鱼在新环境中繁殖能力增强,导致两种三刺鱼发生协同进化
答案 A
题型模板
题型 基因频率的计算
典型模型
“定义法”“公式法”求解常染色体上的基因频率
模型特征:基因频率=种群中某基因的总数/该基因及等位基因的总数× 100%。
1.(2018浙江11月选考,17,2分)研究小组对某公园的金鱼草种群进行调查及基因鉴定,得知红花(CC)金鱼草35株、粉红花(Cc)40株、白花(cc)25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金鱼草种群中全部C和c的总和构成其基因库
B.不同花色数量的差异是由适应环境的变异造成的
C.基因重组产生的粉红花为自然选择提供选择材料
D.种群中C的基因频率为55%,Cc的基因型频率为40%
答案 D
变式题型
变式1 求解X染色体非同源区段上的基因频率
模型特征:若基因位于X染色体非同源区段上,计算基因频率时不涉及Y染色体。
2.(2021山东胶州期中,11)大熊猫最初是食肉动物,经过进化其食物主要来源于竹子。某大熊猫种群数量较大,雌雄数量相等,可自由交配。若该种群中B的基因频率为60%,b的基因频率为4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大熊猫由以肉为食进化为以竹子为食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B.若该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显性个体中纯合子约占3/7
C.若该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b的基因频率在雌、雄群体中明显不同
D.若某个体在发育过程中B基因突变成B1基因,则该基因不一定遗传给后代
答案 C
变式2 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计算
模型特征: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的计算关系为:某基因频率=该基因纯合基因型频率+杂合子基因型频率× 1/2。
3.(2015安徽理综,5,6分)现有两个非常大的某昆虫种群,个体间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无突变,自然选择对A和a基因控制的性状没有作用。种群1的A基因频率为80%,a基因频率为20%;种群2的A基因频率为60%,a基因频率为40%。假设这两个种群大小相等,地理隔离不再存在,两个种群完全合并为一个可随机交配的种群,则下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是 ( )
A.75% B.50% C.42% D.21%
答案 C
4.(2019天津理综,6,6分)囊鼠的体毛深色(D)对浅色(d)为显性,若毛色与环境差异大则易被天敌捕食。调查不同区域囊鼠深色表现型频率,检测并计算基因频率,结果如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深色囊鼠与浅色囊鼠在不同区域的分布现状受自然选择影响
B.与浅色岩P区相比,深色熔岩床区囊鼠的杂合体频率低
C.浅色岩Q区的深色囊鼠的基因型为DD、Dd
D.与浅色岩Q区相比,浅色岩P区囊鼠的隐性纯合体频率高
答案 B
变式3 遗传平衡时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的关系
模型特征:处于遗传平衡状态的种群,设A基因频率为p,a基因频率为q,且p+q=1,则AA=p2,Aa=2pq,aa=q2,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的关系可用数学表达式表示为:p2+2pq+q2=1。
5.(2022福建厦门第二次质量,7)如图表示太平洋岛屿上部分鸟类的分布及迁移情况,其中S鸟有AA、Aa、aa三种基因型,调查发现Y岛上S鸟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占1%。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岛上的所有生物构成生物多样性,Y岛上的生物多样性小于X岛
B.Y岛上,S鸟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为90%,Aa个体占18%
C.S鸟种群中所有个体含有的A、a基因构成了该种群的基因库
D.Y岛上的S鸟与X岛上的S鸟既存在地理隔离,也存在生殖隔离
答案 B
实践应用
6.(2022江苏二模,6)图1为某种老鼠原种群被一条河流分割成甲、乙两个种群后的进化过程示意图。图2为种群乙在被河流分割后某时间段内A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其中P年时种群乙AA、Aa、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0%、40%、30%,由于生存环境的变化,使得aa个体每年减少10%,AA和Aa个体每年分别增加10%。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图1 图2
A.图2中P点后的下一年中,种群乙中A的基因频率为55%
B.图1中a表示地理隔离,b表示可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c表示生殖隔离
C.b过程会定向改变两种群的基因频率,最终使两种群的基因库有较大差异
D.图2中RT段A的基因频率保持稳定,在T年之后种群乙仍可能会发生进化
答案 A
7.(2022全国二模,5)某与外界隔离的岛屿上,经调查该地区人群中某一对核基因B的基因频率为60%,b的基因频率为40%,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岛上人群中全部B和b基因的总和构成了一个基因库
B.B和b基因在遗传给子代的过程中遵循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
C.若该对等位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则XbXb、XbY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8%、20%
D.若该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显性个体中出现杂合女性的概率为12%
答案 C
情境应用
简单情境
1.某岛屿地雀的进化分析(2022北京房山一模,9)科研人员对某处岛屿上的一种地雀进行研究,发现该鸟类主要以植物种子为食。1977年该岛降水量严重不足,只有产生大而坚硬种子(如图右上角)的耐旱植物才能生存。1983年降水量充沛,产生小而柔软种子的植物生长茂盛。随后几年没有明显降水量的波动,据图说法正确的是( )
A.地雀喙大小的变化,是自然环境定向选择的结果
B.1978-1983年地雀喙尺寸变大是由取食大粒种子导致的
C.1985年后喙的尺寸趋于稳定表明该种群数量稳定
D.研究表明喙的大小是由环境改变导致的可遗传的变异
答案 A
2.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2022北京西城一模,6)滥用抗生素会导致“超级细菌”(对多种抗生素有高耐药性)的产生。某实验小组研究细菌产生青霉素抗性与青霉素之间的关系,过程及结果如图。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菌培养基在使用前、后均需经过灭菌处理
B.用接种环在培养基上连续划线获得实验菌落
C.结果说明细菌的抗性出现在接触青霉素之后
D.可通过提高抗生素浓度避免超级细菌的产生
答案 A
复杂情境
3.线虫的应急反应个体的研究(2022北京西城二模,20)达尔文认为所有生物来源于共同的祖先,其不同的适应性特征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有大量的证据从长时间尺度(几十万年到几百万年)确认了该理论的正确性。
(1)从长时间尺度为生物进化提供的最直接的证据是 。
(2)有些生物体在受到环境压力胁迫时,会产生适应性性状并遗传给后代,使后代不经历环境胁迫即可获得这些性状。中国科学家以线虫为研究对象,进行相关机制的研究。
①对线虫神经系统施加胁迫信号,线虫多种组织细胞线粒体出现应激反应(Rmt)。科研人员将Rmt个体连续自交,在未施加环境胁迫信号时检测子代是否出现Rmt。该实验的目的是 。
②线虫的性别类型有雌雄同体(可自体交配产生子代)和雄性 ,gfp为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出现Rmt的细胞中h基因高表达,科研人员构建用h-gfp融合基因标记的Rmt线虫(T),将T和野生型线虫(N)进行如图所示的正反交实验,正反交的父本均用咽部特异性表达的m-gfp融合基因标记。实验结果说明Rmt的遗传特点是 。用m-gfp融合基因标记父本的目的是用于筛选 。
③检测发现,对线虫神经系统施加胁迫信号,Rmt个体神经细胞线粒体DNA(mtDNA)拷贝数明显增加,但细胞核DNA(nDNA)拷贝数未改变,导致线粒体中的mtDNA编码蛋白与nDNA编码蛋白比例失衡,继而引发Rmt并遗传给子代。请将科研人员推测的Rmt遗传机制补充完整。
胁迫信号 Rmt个体神经细胞mtDNA拷贝数增加 子代组织细胞mtDNA拷贝数增加 子代组织细胞出现Rmt
(3)检测线虫的耐热、抗菌、抗百草枯毒素的能力,发现Rmt线虫抗逆能力比野生型强,寿命更长,但发育迟缓、生殖力下降。试从适应与进化角度阐述Rmt遗传的意义。
答案 (1)化石 (2)①研究Rmt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还是由环境条件改变引起的(Rmt是否可遗传) ②由母亲遗传给子代(母系遗传) 杂交子代 ③卵细胞 mtDNA拷贝数增加(使mtDNA拷贝数增加的信号增加)并传递给子代 (3)无环境压力选择时,Rmt线虫因发育迟缓、生殖力下降在群体中的比例将很快下降并逐渐消失;当遇到类似祖辈经历的压力胁迫时,展现出的抗逆能力更强,寿命更长,有竞争优势,种群得以延续。
审题解题
1.(2020北京丰台一模,8)豌豆蚜是一种农业害虫,可以进行无性生殖产生二倍体的有翅和无翅两种个体,有翅个体能扩散到新的栖息地,但它们的发育时间更长、生育率低。将豌豆蚜在两个不同发育时期暴露于有捕食者的环境中,统计种群中有翅后代的平均比例,结果如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豌豆蚜同一个体的两种子代遗传组成相同
B.天敌的存在能增加这两个时期有翅后代的比例
C.时期 2在没有天敌存在时的无翅后代比例高
D.有翅后代的增加将不利于种群的生存与发展
补充设问
审题方法设问① 无性生殖的优点是什么?
解题思路设问② 时期2有翅和无翅后代的比例分别是多少?
答案 D
补充设问答案 设问① 无性生殖的优点是繁殖速度快,有利于亲本性状的保持,遗传物质一般不变。
设问② 时期2在没有天敌存在时,有翅后代的比例为20%,则此时无翅后代比例为80%,无翅后代比例更高;在有天敌存在时,有翅后代的比例约为59%,则此时无翅后代比例约为41%,无翅后代比例更低。
2.(2021北京平谷零模,7)蜗牛严重危害大白菜的生长,喷洒杀虫剂R是控制蜗牛的措施之一,但几年后效果不明显,于是通过放养青蛙来控制蜗牛,如图是几年中蜗牛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蜗牛从A点到B点发生了进化
B.从C点开始,农民开始放养青蛙控制蜗牛
C.蜗牛抗药性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蜗牛抗药性变异产生于杀虫剂R使用之后
补充设问
审题方法设问① 从A点到B点蜗牛种群数量急剧下降的原因是什么?
解题思路设问② 抗药性的变异与使用杀虫剂R的关系是什么?答案 D
补充设问答案 设问① 据图分析,开始喷洒杀虫剂R后,种群中一大部分没有抗药性的个体死亡,蜗牛种群数量下降,杀虫剂R对蜗牛种群进行了定向选择,蜗牛发生了进化。
设问② 变异是不定向的,抗药性的变异与是否使用杀虫剂R无关,但是杀虫剂R能对具有抗药性的个体进行定向选择,使用杀虫剂R可以提高抗药基因的频率。
2024届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生物的进化作业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届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生物的进化作业含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物种甲和物种乙为二倍体植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苏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生物的进化作业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届苏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生物的进化作业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关于生物种群叙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生物的进化作业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届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生物的进化作业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动力,下列关于生物种群叙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