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遗传的细胞学、分子学基础(能力测试)作业(不定项)含答案
展开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2·湖南高三3月调研考试)生物遗传学上的平衡种群是指在理想状态下,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都不再改变的大种群。某哺乳动物的平衡种群中,栗色毛和黑色毛由常染色体上的1对等位基因控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多对黑色个体交配,每对的子代均为黑色,则说明黑色为显性
B.观察该种群,若新生的栗色个体多于黑色个体,则说明栗色为显性
C.若该种群栗色与黑色个体的数目相等,则说明隐性基因频率高于显性基因频率
D.选择1对栗色个体交配,若子代全部表现为栗色,则说明栗色为隐性
答案 C
解析 若所选多对黑色个体均为纯合,则后代也均为黑色,不能判断显隐性关系,A错误;若该种群原来就是栗色个体占多数,即便栗色为隐性,新生个体中栗色个体也会多于黑色个体,B错误;相关基因用A、a表示,若栗色与黑色个体数相等,则P(AA)+P(Aa)=P(aa)= eq \f(1,2),P(a)=P(aa)+ eq \f(1,2)P(Aa)= eq \f(1,2)+ eq \f(1,2)P(Aa)> eq \f(1,2),则P(A)< eq \f(1,2),C正确;若所选栗色个体为纯合子,其子代全部为栗色,不能说明栗色的显隐性,D错误。
2.(2022·福建福州毕业班质量检测)某种植物雄株的性染色体为XY;雌株的性染色体为XX。等位基因A和a是伴X染色体遗传的,分别控制阔叶(A)和细叶(a),且带a基因的花粉有50%败育。用阔叶雄株和杂合阔叶雌株进行杂交得到子一代,再让子一代相互杂交得到子二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理论上,子二代中雌株数∶雄株数为3∶4
B.理论上,子二代雌株中,阔叶∶细叶为3∶1
C.理论上,子二代雌株中,A基因频率∶a基因频率为3∶1
D.理论上,子二代雄株中,A基因频率∶a基因频率为1∶3
答案 A
解析 阔叶雄株(XAY)与杂合阔叶雌株(XAXa)进行杂交得到子一代,子一代中雄株1/2XAY、1/2XaY,可产生XA∶Xa∶Y=(1/2×1/2)∶(1/2×1/2×1/2)∶(1/2)=2∶1∶4,子一代中雌株为1/2XAXA、1/2XAXa,可产生3/4XA、1/4Xa两种配子,子一代相互杂交,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子二代XAXA∶XAXa∶XaXa∶XAY∶XaY=(2/7×3/4)∶(2/7×1/4+1/7×3/4)∶(1/7×1/4)∶(3/4×4/7)∶(1/4×4/7)=6∶5∶1∶12∶4,所以雌株数∶雄株数为(6+5+1)∶(12+4)=3∶4;雌株中阔叶∶细叶为(6+5)∶1=11∶1,A正确,B错误;根据以上所得数据,子二代雌株中,A基因频率为(6/12+1/2×5/12)=17/24,a的基因频率为1-17/24=7/24,所以A基因频率∶a基因频率为17∶7,C错误;根据以上所得数据,子二代雄株中,A基因频率为12/(12+4)=3/4,a的基因频率为1-3/4=1/4,所以A基因频率∶a基因频率为3∶1,D错误。
3.(2022·北京西城高三期末)鸡的雄羽和母羽由常染色体上一对基因(H/h)控制,母鸡只有母羽一种表型。表型均为母羽的亲本交配,F1母羽母鸡∶母羽公鸡∶雄羽公鸡=4∶3∶1。据此判断( )
A.母羽鸡亲本基因型为Hh和hh
B.F1雄羽公鸡存在部分致死现象
C.F1母鸡隐性纯合子表现为显性性状
D.雄羽和母羽性状的遗传与性别无关
答案 C
解析 分析题意可知,表型均为母羽的亲本交配,F1母羽母鸡∶母羽公鸡∶雄羽公鸡=4∶3∶1,说明母羽为显性性状,又因为F1出现了雄羽公鸡(hh),所以亲本的基因型都为Hh。那么Hh杂交,F1代中出现HH∶Hh∶hh=1∶2∶1,在母鸡中全表现为母羽,在公鸡中hh表现为雄羽,其余表现为母羽,所以F1母羽母鸡∶母羽公鸡∶雄羽公鸡=4∶3∶1,A错误;由分析可知,F1代中出现HH∶Hh∶hh=1∶2∶1,在公鸡中hh表现为雄羽,其余表现为母羽,所以F1公鸡中,母羽公鸡∶雄羽公鸡=3∶1,说明F1雄羽公鸡不存在部分致死现象,B错误;由分析可知,Hh杂交,F1代中出现HH∶Hh∶hh=1∶2∶1,在母鸡中全表现为母羽,C正确;雄羽和母羽性状的遗传与性别有关,为从性遗传,D错误。
4.(2022·山东青岛模拟)某种动物的毛色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A基因控制黄色色素的合成,B基因控制灰色色素的合成,当两种色素都不存在时,该动物毛色表现为白色,当A、B基因同时存在时,该动物的毛色表现为褐色,但当配子中同时存在基因A、B时,配子致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种动物的基因型共有6种,不存在基因型为AABB、AABb、AaBB的个体
B.某黄色个体与灰色个体杂交,后代中四种体色均可能出现
C.该动物的所有个体中,配子的致死率最高为25%
D.褐色个体间杂交后代中褐毛∶黄毛∶灰毛∶白毛=4∶3∶3∶1
答案 D
解析 由题意知,A(a)与B(b)独立遗传,因此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且A_bb为黄色、aaB_为灰色、A_B_为褐色、aabb为白色,由于AB配子致死,雌雄配子均只有Ab、aB、ab三种,故群体中不存在AABB、AABb、AaBB基因型的个体,该动物种群中只有AaBb、Aabb、aaBb、aaBB、AAbb、aabb共6种基因型,A正确;若黄色个体基因型为Aabb,灰色个体基因型为aaBb,二者杂交,后代中四种体色均可能出现,B正确;6种基因型的个体中,只有褐毛AaBb的个体会产生致死配子AB,致死率为25%,C正确;褐色(AaBb)个体只能产生Ab、aB、ab三种配子,杂交后代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AAbb、aabb,统计表型及其比例为:褐毛∶黄毛∶灰毛∶白毛=2∶3∶3∶1,D错误。
5.(2022·潍坊核心素养测评)某研究小组培养获得核DNA被14C完全标记的某种动物的一个精原细胞,使其在普通培养基内进行两次连续的细胞分裂,实验期间观察分裂中期的细胞甲和乙,以及分裂后期的细胞丙。发现甲、乙、丙中标记的染色体数分别是20、10、20,标记的核DNA数分别为40、20、20。下列有关推测错误的是( )
A.甲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中期
B.乙细胞一定处于减数分裂Ⅱ的中期
C.丙细胞一定处于减数分裂Ⅱ的后期
D.该生物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数应为20
答案 A
解析 由题干所给标记的染色体数及核DNA数可推知,乙细胞应处于减数分裂Ⅱ中期,丙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该生物正常体细胞染色体数应为20,因已确定在培养基内细胞进行的是减数分裂,故可确定甲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Ⅰ中期。故选A。
6.(2022·山东烟台一模)真核基因尾部没有T串序列,但是转录出的mRNA的3′端有一个含100~200个A的特殊结构,称为plyA尾,有plyA尾的mRNA可以结合更多的核糖体。科研人员将含有plyA尾和无plyA尾的珠蛋白mRNA分别注入爪蟾卵母细胞中,起初二者都能合成珠蛋白,6 h后后者不能继续合成珠蛋白。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基因转录结束后plyA尾才添加到mRNA的3′端
B.plyA尾可以增强mRNA的稳定性使其长时间发挥作用
C.含plyA尾的mRNA合成蛋白质的效率更高
D.翻译出的多肽末端含多个密码子AAA对应的氨基酸
答案 D
解析 真核生物基因的尾部没有T串序列,故判断plyA尾不是转录而来的,再根据题干信息3′端有一个含100~200个A的特殊结构可知,该序列是mRNA合成后,在相应酶的作用下依次在其3′端添加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形成的,A正确;根据题干信息,科研人员将含有plyA尾和无plyA尾的珠蛋白mRNA分别注入爪蟾卵母细胞中,起初二者都能合成珠蛋白,6 h后后者不能继续合成珠蛋白,说明plyA尾可以增强mRNA的稳定性使其长时间发挥作用,B正确;根据题干信息,有plyA尾的mRNA可以结合更多的核糖体,说明含plyA尾的mRNA合成蛋白质的效率更高,C正确;plyA尾并没有编码氨基酸,不会翻译出蛋白质,D错误。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7.(2022·辽宁高三联考)家蚕为ZW型性别决定,蚕茧颜色黄色对白色为一对相对性状,用A、a表示,幼蚕体色正常和体色透明为一对相对性状,用B、b表示,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相关基因不位于性染色体的同源区段。研究人员进行两组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一中,蚕茧颜色中黄色为显性性状,控制其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B.实验二中,雄性亲本基因型为ZBZB
C.实验二子代雄蚕中纯合子的比例为3/8
D.实验二F1中b的基因频率为1/6
答案 BC
解析 实验一中,一对黄茧雌雄蚕杂交,子代出现性状分离,且雌雄无差异,说明蚕茧颜色中黄色为显性性状,控制其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A正确;实验二中,亲本均为正常色,子代出现了透明色,说明正常色为显性性状,根据子代中雌雄表型不同,可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根据子代中透明色雌性ZbW占 eq \f(1,8), eq \f(1,8)可拆解成 eq \f(1,2)× eq \f(1,4),可推知雄性亲本基因型为ZBZB和ZBZb,且各占 eq \f(1,2),雌性亲本基因型为ZBW,B错误;实验二子代雄性中纯合子ZBZB的比例为 eq \f(1,2)+ eq \f(1,2)× eq \f(1,2)= eq \f(3,4),C错误;实验二F1中基因型及其比例为: eq \b\lc\(\rc\)(\a\vs4\al\c1(\f(1,2)×\f(1,2)+\f(1,2)×\f(1,4)))ZBZB∶ eq \b\lc\(\rc\)(\a\vs4\al\c1(\f(1,2)×\f(1,4)))ZBZb∶ eq \b\lc\(\rc\)(\a\vs4\al\c1(\f(1,2)×\f(1,2)+\f(1,2)×\f(1,4)))ZBW∶ eq \b\lc\(\rc\)(\a\vs4\al\c1(\f(1,2)×\f(1,4)))ZbW=3∶1∶3∶1,所以b的基因频率为(1+1)÷(3×2+1×2+3+1)= eq \f(1,6),D正确。
8.(2022·辽宁高三一模改编)表观遗传中生物表型的改变可能是通过DNA甲基化、RNA干扰等多种机制来实现的。某基因在启动子上存在富含双核苷酸“C-G”的区域,其中的胞嘧啶在发生甲基化后转变成5甲基胞嘧啶,仍能在DNA复制过程中与鸟嘌呤互补配对,甲基化会抑制基因的表达。5氮杂胞苷(AZA)常用于DNA甲基化引起疾病的临床治疗。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在胰岛B细胞中,呼吸酶基因、胰岛素基因处于甲基化的状态
B.AZA用于临床治疗的机制可能是它能使与DNA结合的甲基化酶活性降低,从而降低DNA的甲基化程度
C.甲基化的DNA分子仍能完成复制过程,且合成的子代DNA碱基序列保持不变
D.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程度较高导致基因不表达的原因可能是其与DNA聚合酶的结合受阻
答案 AD
解析 在胰岛B细胞中,呼吸酶基因、胰岛素基因都是要正常表达的,因此处于非甲基化的状态,A错误;题干说明,其中的胞嘧啶在发生甲基化后转变成5甲基胞嘧啶,仍能在DNA复制过程中与鸟嘌呤互补配对,甲基化会抑制基因的表达,因此不影响DNA的复制过程,合成的子代DNA碱基序列保持不变,C正确;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程度较高导致基因不表达的原因可能是其与RNA聚合酶的结合受阻,D错误。
三、非选择题
9.(2022·山东省潍坊市高三上学期期末统考)金鱼草是遗传学研究的重要模式植物,可自花受粉也可异花受粉。位于2号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和a控制着金鱼草的花色,基因型为AA的植株开红花,Aa的植株开粉红花,aa的植株开白花。研究发现,A和a还与金鱼草花粉的育性密切相关,AA和aa产生的花粉均100%可育,但Aa产生的花粉50%可育。为进一步研究A和a与花粉育性的关系,科研人员进行了正反交杂交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1)根据上述杂交实验可推断:粉红花金鱼草产生的含________的花粉是不育的。让基因型为Aa的金鱼草自交,子代表型及比例应是__________________。
(2)科研人员利用转基因技术将抗虫基因H导入基因型为Aa的金鱼草愈伤组织中,培育出转基因植株M和N(假设只导入了一个抗虫基因,且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互换)。植株M和N分别自交,结果如下表所示。
根据表中结果推测:基因H除了可以抗虫外,对粉红花金鱼草花粉的育性也有影响,具体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植株M中基因H插入到了________________染色体上,植株N中H基因插入到了__________________染色体上。
(3)在植株N自交后代的粉红花抗虫个体中,有2/5的个体花粉100%可育,另外3/5的个体产生的花粉中,可育花粉所占比例是________。让植株N自交后代中的红花抗虫个体与白花抗虫个体杂交,后代出现粉红花不抗虫个体的概率是________。
答案 (1)a 红花∶粉红花=1∶1
(2)抗虫基因H使a的花粉可育 a基因所在的2号 2号染色体外的其他
(3) eq \f(3,4) eq \f(1,24)
解析 (2)红花∶粉红花∶白花=1∶2∶1,符合Aa自交后代分离比,说明抗虫基因H可使含a基因的花粉可育,且子代中白花(aa)全部抗虫,红花(AA)全部不抗虫,推测M植株中H基因插入到了a所在的2号染色体上,若推测正确,则M植株产生的雌雄配子都是A∶aH=1∶1,其自交后代AA∶AaH∶aaHH=1∶2∶1,即红花不抗虫∶粉红花抗虫∶白花抗虫=1∶2∶1,符合表中数据,故推测正确;根据植株N自交后代表型及分离比红花不抗虫∶红花抗虫∶粉红花不抗虫∶粉红花抗虫∶白花抗虫=1∶3∶1∶5∶2,可推测H基因插入到2号染色体外的其他染色体上,若假设成立,植株N(AaH)中A/a与H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根据自由组合定律及H基因使a花粉可育,可知植株N产生的花粉类型及比例为AH∶aH∶A=1∶1∶1,产生的雌配子类型及比例为AH∶a∶aH∶A=1∶1∶1∶1,其自交后代红花抗虫(AAH_)所占比例为 eq \f(1,4)× eq \f(1,3)+ eq \f(1,4)× eq \f(1,3)+ eq \f(1,4)× eq \f(1,3)= eq \f(1,4),粉红花不抗虫(Aa)所占比例为 eq \f(1,4)× eq \f(1,3)= eq \f(1,12),红花不抗虫(AA)所占比例为 eq \f(1,4)× eq \f(1,3)= eq \f(1,12),粉红花抗虫(AaH_)所占比例为 eq \f(1,4)× eq \f(1,3)+ eq \f(1,4)× eq \f(1,3)+ eq \f(1,4)× eq \f(1,3)+ eq \f(1,4)× eq \f(1,3)+ eq \f(1,4)× eq \f(1,3)= eq \f(5,12),白花抗虫(aaH_)所占比例为 eq \f(1,4)× eq \f(1,3)+ eq \f(1,4)× eq \f(1,3)= eq \f(1,6),与表格数据相符,即植株N中H基因插入到了2号染色体之外的非同源染色体上。
(3)由(2)分析可知,植株N自交后代中粉红花抗虫个体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HH∶AaH=2∶3,其中AaHH占 eq \f(2,5),其产生的花粉均含H,所以均可育,而AaH占 eq \f(3,5),产生的花粉为A∶aH∶AH∶a=1∶1∶1∶1,其中a花粉不育,故可育花粉占 eq \f(3,4)。植株N自交后代中,红花抗虫个体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HH eq \b\lc\(\rc\)(\a\vs4\al\c1(\f(1,4)×\f(1,3)))∶AAH eq \b\lc\(\rc\)(\a\vs4\al\c1(\f(1,4)×\f(1,3)+\f(1,4)×\f(1,3)))=1∶2,其产生的配子AH= eq \f(1,3)+ eq \f(2,3)× eq \f(1,2)= eq \f(2,3),A= eq \f(2,3)× eq \f(1,2)= eq \f(1,3),白花抗虫个体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HH eq \b\lc\(\rc\)(\a\vs4\al\c1(\f(1,4)×\f(1,3)))∶aaH eq \b\lc\(\rc\)(\a\vs4\al\c1(\f(1,4)×\f(1,3)))=1∶1,其产生的配子aH= eq \f(1,2)+ eq \f(1,2)× eq \f(1,2)= eq \f(3,4),a= eq \f(1,2)× eq \f(1,2)= eq \f(1,4),则二者杂交有一半的可能为红花抗虫为父本,白花抗虫为母本,此时杂交后代为粉红花不抗虫(Aa)的概率为 eq \f(1,3)× eq \f(1,4)= eq \f(1,12),还有 eq \f(1,2)的可能前者为母本,后者为父本,若白花抗虫为父本,其产生花粉a不育,故此时可育花粉为aH,与红花抗虫个体杂交后代均为抗虫,故综上分析可知,让植株N自交后代中的红花抗虫个体与白花抗虫个体杂交,后代出现粉红花不抗虫的个体概率为 eq \f(1,2)× eq \f(1,12)= eq \f(1,24)。
10.玉米(2n=20)是一年生雌雄同株、异花传粉的植物。现阶段我国大面积种植的玉米品种均为杂交种(杂合子),杂交种(F1)的杂种优势明显,在高产、抗病等方面杂交种表现出的某些性状优于其纯合亲本,但在F2会出现杂种优势衰退现象。
(1)玉米自然杂交率很高,在没有隔离种植的情况下,为确保自交结实率,需进行人工干预,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F2发生杂种优势衰退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F2出现一定比例的纯合子。
(3)玉米的大粒与小粒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只有杂合子才表现为大粒的杂种优势,纯合子均表现为小粒。现将若干大粒玉米杂交种平均分为甲、乙两组,相同条件下隔离种植,甲组自然状态受粉,乙组人工控制使其自交。若所有的种子均正常发育,在第3年种植时甲组和乙组杂种优势衰退率(小粒所占比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4)玉米的抗病和感病是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一对等位基因D和d控制,科研人员发现将纯合的抗病玉米和感病玉米进行杂交得F1,F1自交得F2,F2中抗病和感病的数量比是7∶5,不符合典型的孟德尔遗传比例。研究人员推测“F1产生的雌配子育性正常,而某种基因型的花粉成活率很低”。
①若研究人员的推测正确,则F1产生的具有活力的花粉的种类及比例为________。
②现有纯合的抗病玉米和感病玉米若干,请完善下列实验方案,验证上述推测,并写出支持上述推测的子代表型及比例。
实验方案:让纯合的抗病玉米和感病玉米杂交获得F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子代表型及比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对未成熟雌花)套袋→人工授粉→套袋
(2)等位基因分离,进而产生了两种比例相等的配子,经过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
(3)1/2 3/4
(4)①D∶d=1∶5 ②让F1与感病玉米进行正反交,观察后代表型及比例 以F1为父本的实验中,抗病∶感病=1∶5,以F1为母本的实验中,抗病∶感病=1∶1
解析 (1)玉米为雌雄同株、异花传粉植物,为确保自交结实率,需对未成熟雌花进行套袋,然后选择同株的花粉进行人工授粉,再套袋。
(2)F2发生杂种优势衰退的原因可能是F1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产生了两种比例相等的配子,经过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F2出现了一定比例的纯合子。
(3)只有杂合子才能表现杂种优势。甲组实验中自然状态受粉,进行的是随机交配,因此无论种植多少年,三种基因型及比例均为1/4AA、1/2Aa、1/4aa,只有Aa表现为杂种优势,因此衰退率为1/2;乙组人工控制自交,第3年种植时种下的是子二代,子一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1/4AA、1/2Aa、1/4aa,子二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3/8AA、1/4Aa、3/8aa,杂合子的比例是1/4,纯合子的比例是3/4,即第3年种植时乙组杂种优势衰退率为3/4。
(4)①由题意可知,F1产生的卵细胞种类及比例为D∶d=1∶1。因F2中dd概率为5/12,故F1产生的含d花粉的概率为5/12÷1/2=5/6。说明F1产生的具有活力的花粉的种类及比例为D∶d=1∶5。②验证推测的正确性,实质是检验F1(Dd)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可分别以F1作父本、母本进行测交,观察后代表型比例即可。详见答案。
11.已知某二倍体雌雄同株植物,基因g纯合会导致其雄性不育而成为雌株。现将抗虫基因(B+)转入不抗虫的该种植物中,获得转基因抗虫植株若干(假设转基因过程中,B+基因可插入不同的染色体上,且不插入g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上,同时一条染色体上至多插入一个B+基因,不抗虫基因用B表示,抗虫对不抗虫为显性)。将某一纯合抗虫雌株(甲)与另一纯合抗虫正常株(乙)杂交,F1全为抗虫正常株。F1自交产生的F2表型及数量为抗虫雌株193株、不抗虫雌株13株、抗虫正常株591株、不抗虫正常株39株。回答下列问题。
(1)与正常株相比,选用雄性不育株为母本进行杂交实验不需要进行________处理。甲与乙杂交得到的F1可产生________种基因型的配子。F2中出现抗虫与不抗虫的表型及比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取F2中不抗虫正常株与甲进行杂交,子代(F3)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子代(F3)随机传粉,则F3产生的雌配子的种类及比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确定上述F3中抗虫正常株的基因型,请设计测交实验进行判断,并用遗传图解表示该过程(以一种基因型为例)。
(4)在实际生产中,获得的转基因抗虫植株种植多代后,其抗虫能力呈下降趋势,其可能的原因是害虫种群________频率上升。为减缓转基因植株抗虫能力下降的趋势,可采用的种植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去雄 6 甲和乙的抗虫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甲和乙的抗虫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2)抗虫正常株∶抗虫雌株=2∶1 GB+B∶GBB∶gB+B∶gBB=1∶1∶2∶2
(3)如图所示。
(4)抗性基因 在转基因植株中间隔种植少量普通植株(合理即可)
解析 题干信息转化与分析:
(1)选用雄性不育株作为母本进行杂交实验时不需要进行去雄处理。根据上述分析可知,甲与乙杂交得到的F1基因型为GgB+BB+B,其中Gg产生G、g两种配子,B+BB+B产生B+B+、B+B、BB 3种配子,因此F1可产生2×3=6种配子。根据上述分析可知,甲和乙的抗虫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因此甲和乙的抗虫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F2中抗虫∶不抗虫≈15∶1。
(2)F2中不抗虫正常株基因型为1/3GGBBBB、2/3GgBBBB,甲植株的基因型为ggB+B+BB,计算杂交后代的表型及比例可先分别计算每对基因的比例,1/3GG、2/3Gg与gg杂交后代为2/3Gg、1/3gg,BBBB与B+B+BB杂交后代为B+BBB,因此子代(F3)的表型及比例为抗虫正常株∶抗虫雌株=2∶1。由于gg会导致植株雄性不育而成为雌株,因此F3随机传粉时,作为母本的植株基因型为2/3GgB+BBB、1/3ggB+BBB,作为父本的植株基因型为GgB+BBB,故雌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为GB+B∶GBB∶gB+B∶gBB=1∶1∶2∶2,雄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为GB+B∶GBB∶gB+B∶gBB=1∶1∶1∶1。
(3)为确定上述F3中抗虫正常株的基因型,可让其与不抗虫雌株测交,若F3的抗虫正常株的基因型为GgB+BBB,则可产生4种类型雄配子:GB+B∶gB+B∶GBB∶gBB=1∶1∶1∶1,不抗虫雌株(ggBBBB)只产生1种类型配子gBB,据此可画出遗传图解。
实验一
P:一对黄茧雌雄蚕杂交
F1表型及比例
黄茧雌性∶黄茧雄性∶白茧雌性∶白茧雄性=3∶3∶1∶1
实验二
P:多对正常体色雌雄蚕杂交
正常色雄性∶正常色雌性∶透明色雌性=4∶3∶1
红花不抗虫
红花抗虫
粉红花不抗虫
粉红花抗虫
白花抗虫
植株M自交后代
1/4
0
0
1/2
1/4
植株N自交后代
1/12
1/4
1/12
5/12
1/6
2023届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遗传的分子基础单元检测(不定项)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届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遗传的分子基础单元检测(不定项)含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遗传的分子基础作业(不定项)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遗传的分子基础作业(不定项)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酪氨酸;第二组添加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实验探究(能力测试)作业(不定项)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实验探究(能力测试)作业(不定项)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