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新教材知识点作业(不定项)含答案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新教材知识点作业(不定项)含答案第1页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新教材知识点作业(不定项)含答案第2页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新教材知识点作业(不定项)含答案第3页
    还剩2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新教材知识点作业(不定项)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新教材知识点作业(不定项)含答案,共23页。

    说明:新教材中出现的新知识点一般会在高考中侧重考查。
    必修1
    知识点一 水分子的特点
    1.水分子的结构特点决定了它具有多种多样的功能。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水是极性分子,带电分子(或离子)易与水结合,因此水是一种良好的溶剂
    B.由于氢键的存在,使水可以缓解温度的变化,有利于维持生命系统的稳定性
    C.结合水与细胞中的蛋白质、脂肪等相结合,失去流动性,无法参与生化反应
    D.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处于动态变化中,有利于生物体适应环境的多种变化
    答案 C
    解析 氢键的存在使水有较高的比热容,使水的温度相对不易发生改变,有利于维持生命系统的稳定性,B正确;脂肪是疏水性物质,细胞内结合水与蛋白质、多糖等结合,失去流动性和溶解性,成为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无法参与生物化学反应,C错误。
    知识点二 糖类与脂质
    2.(2022·湖南新高考教学教研联盟第二次联考)几丁质是由1000~3000个N-乙酰葡萄糖胺聚合而成,是广泛存在于甲壳类动物和昆虫外骨骼中的一种多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从昆虫外骨骼中提取到的几丁质和糖原的元素组成相同
    B.若干个相连的氮原子构成的结构是几丁质的基本骨架
    C.可用斐林试剂鉴定几丁质是否为还原糖
    D.糖原和几丁质都是动物细胞内的储能物质
    答案 C
    解析 几丁质由N-乙酰葡萄糖胺聚合而成,组成元素一定包括C、H、O、N,而糖原只有C、H、O,A错误;几丁质是一种多糖,属于生物大分子,而生物大分子都是由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B错误;几丁质是广泛存在于甲壳类动物和昆虫的外骨骼中的一种多糖,不是储能物质,D错误。
    3.(不定项)(2022·山东师大附中开学考试改编)下列关于人体脂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组成性激素与糖原的元素种类不同
    B.磷脂水解的终产物包括甘油和脂肪酸,与脂肪水解的终产物不完全相同
    C.人体脂肪含有不饱和脂肪酸,熔点较高
    D.在糖类供应充足时,可以大量转化成脂肪,但脂肪不能大量转化成糖类
    答案 BD
    知识点三 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
    4.(不定项)如图为某细胞中分泌蛋白的部分合成过程,图中SRP为信号识别颗粒,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中所有蛋白质的合成都起始于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
    B.该分泌蛋白合成时,在核糖体中先要合成一段SRP
    C.8经内质网加工后就成为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
    D.核糖体在完成翻译过程后可分解为大、小两部分
    答案 D
    解析 由题图可知,分泌蛋白的合成起始于游离的核糖体,A错误;该分泌蛋白合成时,在核糖体中先合成一段信号序列,而不是SRP(信号识别颗粒),由图可知,SRP来自细胞质基质,B错误;8经内质网加工后还需要经过高尔基体的进一步加工才具有生物活性,C错误;从图中可看出核糖体完成翻译过程后,可分解为大、小两部分,D正确。
    知识点四 转运蛋白
    5.(2022·黑龙江哈尔滨期末)某生物兴趣小组研究发现协助物质进出细胞的转运蛋白包括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且载体蛋白协助物质进出细胞时可能需要细胞代谢供能,也可能不需要,而通道蛋白协助物质进出细胞时不需要细胞代谢供能。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无转运蛋白参与的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都是自由扩散
    B.水分子可以通过通道蛋白进入细胞
    C.在主动运输中协助物质进出细胞的蛋白质是载体蛋白
    D.物质依靠通道蛋白进出细胞的方式属于被动运输
    答案 A
    解析 在物质进出细胞方式中,自由扩散、胞吞和胞吐等方式均不需要转运蛋白参与,A错误;水分子既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行跨膜运输,也可通过协助扩散(需要通过水通道蛋白)进行跨膜运输,B正确;主动运输过程中需要载体蛋白协助,C正确;物质依靠通道蛋白进出细胞的方式为协助扩散,属于被动运输,D正确。
    知识点五 ATP功能机制
    6.(2022·山东第二次联考)激酶一般是指催化高能供体分子(如ATP)上的磷酸基团转移至底物分子上的一类蛋白质,底物分子通过磷酸基团的转移获得能量而被激活,所以很多激酶需要从ATP中转移磷酸基团。最大的激酶族群是蛋白激酶,蛋白激酶作用于特定的蛋白质,并改变其活性。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蛋白激酶与其底物分子的组成元素基本相同
    B.蛋白激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往往是吸能反应
    C.底物分子被磷酸化后可能变得更容易发生反应
    D.蛋白激酶可以通过磷酸化为化学反应提供能量
    答案 D
    解析 蛋白激酶与其底物(蛋白质)组成元素基本相同,都是C、H、O、N等,A正确;分析题意可知,激酶可以催化高能供体分子(如ATP)上的磷酸基团转移至底物分子上,该过程ATP等高能供体分子会水解释放能量,故蛋白激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往往是吸能反应,B正确;底物分子被磷酸化后结构会发生改变,可能变得更容易发生反应,C正确;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不能为反应提供能量,D错误。
    7.(不定项)(2022·潍坊模拟)纯净的ATP呈白色粉末状,能够溶于水,作为一种药物常用于辅助治疗肌肉萎缩、脑出血后遗症、心肌炎等疾病。ATP片剂可以口服,注射液可供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胞中需要能量的生命活动都是由ATP水解直接供能的
    B.活细胞中ATP末端磷酸基团的周转是极其迅速的,其消耗与再生速度相对平衡
    C.ATP水解产生的磷酸基团可与多种功能蛋白结合,使其磷酸化而导致构象改变,活性也被改变
    D.ATP片剂可以口服的原理是人体消化道内没有ATP的水解酶,而且ATP可以直接被吸收
    答案 BCD
    解析 ATP是驱动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细胞中绝大多数需要能量的生命活动由ATP提供,但也有少数由CTP、GTP、UTP等提供,A错误。
    知识点六 光合作用探究历程
    8.在离体叶绿体的悬浮液中加入铁盐或其他氧化剂(悬浮液中有H2O,没有CO2),光照条件下可以释放出O2,该反应称为希尔反应。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提供水、光合色素和酶,适宜光照等条件下也可能产生O2
    B.希尔反应可以证明水的光解产生的O2全部来自水
    C.希尔反应悬浮液中铁盐的作用与NADP+的作用相似
    D.希尔反应说明有机物的最终合成和水的光解无关
    答案 C
    解析 希尔反应的结果仅说明了离体的叶绿体在适当的条件下可以发生水的光解,产生氧气,该实验没有排除叶绿体中其他物质的干扰,也并没有直接观察到氧元素的转移,因此不能说明所产生的氧气中的氧元素全部来自于水,B错误;希尔反应悬浮液中铁盐的作用与NADP+的作用相似,能与水光解产生的H+反应,C正确;希尔反应说明水的光解和糖的合成不是同一个化学反应,若要证明有机物的最终合成和水的光解无关,还需要对照实验,D错误。
    必修2
    知识点一 DNA复制、转录等方向
    9.(2022·北京海淀高三期末)如图为DNA分子部分片段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为3′­端,⑥为5′­端
    B.解旋酶作用于④,DNA聚合酶作用于⑤
    C.该分子复制时,⑩与尿嘧啶配对
    D.若该分子中G—C碱基对比例高,则热稳定性较高
    答案 D
    解析 具有游离的磷酸基团一侧为5′­端,则①⑥均为5′­端,A错误;解旋酶作用于⑤氢键,DNA聚合酶作用于④磷酸二酯键,B错误;DNA分子复制时,⑩胸腺嘧啶与腺嘌呤配对,C错误;C和G之间有3个氢键,A与T之间有2个氢键,因此G—C碱基对比例高的DNA分子结构更稳定,D正确。
    10.(2022·河南郑州一测)真核生物的DNA复制时,从多个复制起点开始双向进行,母链从多个起始位点局部解开为两条单链,然后通过半保留复制最终形成两条子链,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中至少可以看到两个启动子来起始复制过程
    B.若复制过程中发生基因突变,子代DNA中嘌呤碱基的比例会随之改变
    C.双向复制是指图中一条子链的延伸方向是5′→3′,而另一条子链的延伸方向则相反
    D.一个细胞周期中,图中每个复制起点只使用一次
    答案 D
    解析 由图可知,复制是从复制起点开始的,图中至少可以看到两个复制起点来起始复制过程,启动子是RNA聚合酶结合位点,是转录的起始位置,A错误;基因突变包括基因中碱基的增添、缺失和替换,若复制过程中发生基因突变,子代DNA中嘌呤碱基的比例不变,仍为50%,B错误;双向复制是指图中从复制起点向两侧复制,子链的延伸方向都是5′→3′,C错误;一个细胞周期中DNA只复制一次,因此一个细胞周期中,图中每个复制起点只使用一次,D正确。
    知识点二 表观遗传
    11.有研究表明,吸烟会使人体细胞内的DNA甲基化水平升高,对染色体上的组蛋白也会产生影响。男性吸烟者的精子中DNA的甲基化水平明显升高,精子活力下降。DNA甲基化可以导致DNA不能完成转录,进而使该基因的表达受到抑制。DNA甲基化过程中发挥作用的酶为甲基转移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基转移酶发挥作用需要与DNA分子进行结合
    B.DNA甲基化可能会阻碍RNA聚合酶与DNA结合
    C.若某基因发生了甲基化,则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不变
    D.构成染色体的组蛋白发生甲基化等修饰也会影响基因的表达
    答案 C
    解析 DNA甲基化是指在甲基转移酶的催化作用下将甲基转移到正常的碱基上的过程,故甲基转移酶发挥作用需要与DNA分子进行结合,A正确;由题中信息可知,DNA甲基化可以导致DNA不能完成转录,因此DNA甲基化可能会阻碍RNA聚合酶与DNA结合,B正确;若某基因发生了甲基化等修饰,则该基因可能无法进行转录,最终无法合成相应蛋白,会影响基因的表达,导致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不能表现,C错误;构成染色体的组蛋白发生甲基化等修饰可能会影响与其结合的DNA的进一步解旋等,也会影响基因的表达,D正确。
    12.(不定项)(2022·辽宁辽南协作校高三三模)遗传印记是因亲本来源不同而导致等位基因表达差异的一种遗传现象,DNA甲基化是遗传印记重要的方式之一。印记是在配子发生和个体发育过程中获得的,在下一代配子形成时印记重建。下图为遗传印记对转基因鼠的Igf2基因(存在有功能型A和无功能型a两种基因)表达和传递影响的示意图,被甲基化的基因不能表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雌配子中印记重建后,A基因碱基序列保持不变
    B.由图中配子形成过程中印记发生的机制,可以断定亲代雌鼠的A基因来自它父方
    C.亲代雌、雄鼠的基因型均为Aa,但表型不同
    D.亲代雌鼠与雄鼠杂交,子代小鼠的表型及比例为生长正常鼠∶生长缺陷鼠=1∶1
    答案 ABCD
    解析 据图分析可知,雄配子中印记重建去甲基化,雌配子中印记重建甲基化。设甲基化分别用A′、a′表示。功能型A和无功能型a,即显性有功能(生长正常),隐性无功能(生长缺陷)。遗传印记是对基因进行甲基化,影响其表达,碱基序列并没有改变,故雌配子中印记重建后,A基因碱基序列保持不变,A正确;由图中配子形成过程中印记发生的机制可知,雄配子中印记重建未甲基化,雌配子中印记重建甲基化,雌鼠的A基因未甲基化,可以断定亲代雌鼠的A基因来自它父方,B正确;亲代雌、雄鼠的基因型均为Aa,但表型不同,原因是体细胞里发生甲基化的等位基因不同,且甲基化的基因不能表达,C正确;亲代雌鼠基因型为Aa,产生配子为甲基化A′∶甲基化a′=1∶1,雄鼠基因型为Aa,产生的配子为未甲基化A∶未甲基化a=1∶1,由于被甲基化的基因不能表达,所以子代小鼠基因型及比例为AA′(生长正常鼠)∶Aa′(生长正常鼠)∶A′a(生长缺陷鼠)∶aa′(生长缺陷鼠)=1∶1∶1∶1,即子代小鼠的表型及比例为生长正常鼠∶生长缺陷鼠=1∶1,D正确。
    知识点三 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 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
    13.达尔文的进化论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且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形成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
    A.化石为研究生物进化提供了直接可靠的证据
    B.人与黑猩猩DNA序列一致性比猕猴高,说明人与黑猩猩亲缘关系比猕猴近
    C.不同生物中蛋白质的基本单位都是氨基酸,可为进化学说提供证据
    D.不同种类哺乳动物的前肢在形态上差别很大,这说明这些哺乳动物不是由共同祖先进化来的
    答案 D
    14.棉红铃虫作茧有利于保护自己,金小蜂正是借助棉红铃虫茧的束缚作用,顺利地将卵产到棉红铃虫幼虫体内,使棉红铃虫死亡,而金小蜂得以繁殖。下列关于适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上述事实体现了适应的相对性
    B.进化地位越高等的生物适应能力越强
    C.当环境条件改变时,原有的适应性特征可能会失去作用
    D.生物都具有适应环境的特征,这些适应性特征来自遗传
    答案 B
    解析 生物进化的地位与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没有绝对的关系,生物生存在环境中,如果不能适应环境,会被淘汰,B错误;当环境条件改变时,生物可能不会适应改变后的环境,因此适应性特征可能会失去作用,C正确。
    选择性必修1
    知识点一 自主神经
    15.在游乐园乘坐过山车,头朝下疾驰时,不少人感到心怦怦直跳,并狂呼乱叫。在这一过程中,自主神经系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自主神经系统属于中枢神经系统
    B.副交感神经既有传入神经又有传出神经
    C.自主神经系统是脊神经的一部分,不受意识支配
    D.交感神经会抑制肠胃蠕动,使瞳孔扩张
    答案 D
    解析 自主神经系统属于外周神经系统,A错误;副交感神经属于传出神经,B错误;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脊神经和脑神经,它们都含有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其属于传出神经,故自主神经系统是脊神经和脑神经的一部分,C错误。
    知识点二 条件反射的建立与消退
    16.(2022·日照一模)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如膝跳反射、眨眼反射等。条件反射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外界刺激与有机体反应之间建立起来的神经联系,如望梅止渴、谈虎色变等。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非条件反射的数量是有限的,条件反射的数量几乎是无限的
    B.条件反射建立之后要维持下去,还需要非条件刺激的不断强化
    C.条件反射的消退不是简单丧失,是把原先引起兴奋性效应的信号转变为无关信号
    D.条件反射扩展了生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范围,使其具有更强的预见性和适应性
    答案 C
    解析 非条件反射是与生俱来的,非条件反射的数量是有限的,条件反射是后天学习过程中建立的,因此其数量几乎是无限的,A正确;条件反射建立之后要维持下去,还需要非条件刺激的不断强化,否则会消退,B正确;条件反射的消退过程是把原先引起兴奋性效应的信号转变为产生抑制性效应的信号的过程,C错误;条件反射扩展了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范围,使机体能够识别刺激物的性质,预先作出不同的反应,使其具有更强的预见性、灵活性和适应性,D正确。
    17.(不定项)给狗喂食会引起唾液分泌,但铃声刺激不会。若每次在铃声后即给狗喂食,这样多次结合后,狗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狗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说明铃声由无关刺激转化成了条件刺激
    B.食物引起味觉产生的过程属于非条件反射,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过程属于条件反射
    C.大脑皮层参与了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的过程,该过程的消退与大脑皮层有关
    D.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和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相同
    答案 AC
    解析 注意区分非条件刺激、无关刺激和条件刺激,此情境中,食物是引起唾液分泌的非条件刺激,铃声开始是无关刺激,后来成为条件刺激,A正确;味觉产生于大脑皮层,食物引起味觉产生的过程,没有形成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B错误;条件反射的产生与消退均与大脑皮层有关,C正确;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和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不同,因为二者的感受器和神经中枢不同,前者感受器位于耳部,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后者感受器位于口腔,神经中枢位于脊髓,D错误。
    知识点三 滥用兴奋剂和毒品危害
    18.多巴胺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可以参与调控运动和情绪等生理功能。神经元接受信号后会迅速释放多巴胺,而突触前膜的多巴胺转运载体可以将突触间隙中的多巴胺回收以备再利用。毒品可卡因能延长多巴胺的作用时间,从而使人产生强烈的愉悦感,但长期吸食会引起多巴胺受体减少。如图表示多巴胺和可卡因的作用机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多巴胺可以被突触前膜回收利用,因此神经冲动在突触的传递可以是双向的
    B.多巴胺进入突触后神经元发挥作用后被降解
    C.可卡因的存在使突触间隙中的多巴胺含量减少,不利于回收利用
    D.可卡因直接作用于突触前膜,间接使突触后膜持续兴奋
    答案 D
    解析 神经冲动在突触的传递是单向的,A错误;多巴胺只是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并发挥作用,并不进入突触后神经元,B错误;可卡因会使突触前膜的转运蛋白失去回收多巴胺的功能,从而使突触间隙中的多巴胺含量增加,C错误;可卡因直接作用于突触前膜,使突触间隙中的多巴胺含量增加,间接使突触后膜持续兴奋,D正确。
    知识点四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19.用火柴根由脚跟向前轻划新生儿足底外侧缘时,他的大脚趾会缓缓地上跷,其余各趾呈扇形张开。该现象在6~18个月大时逐渐消失。下列关于该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新生儿完成这些动作属于非条件反射
    B.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共同控制该动作完成
    C.该现象消失说明低级中枢的活动受高级中枢的调控
    D.在大脑中央前回的顶部有控制脚趾运动的代表区
    答案 B
    解析 非条件反射为先天具有的,条件反射为后天形成的,新生儿完成这些动作为非条件反射,A正确;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主要控制内脏、血管等器官的活动,B错误;6~18个月大的孩子高级中枢逐渐发育完全,该现象消失说明低级中枢活动受高级中枢的调控,C正确;随着新生儿的生长发育,高级神经中枢如大脑皮层中央前回顶部控制脚趾运动的代表区逐渐发育成熟,可以控制脚趾的运动,D正确。
    20.(不定项)下列有关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若某人小脑受损,则不能准确完成用左手食指交替指点右手中指和鼻尖的动作
    B.若某人因外伤导致意识丧失,出现像婴儿一样的尿床情况,则一定是脊髓出了问题
    C.若某人脑干受损,则不能对体温、水平衡、生物节律等进行有效调控
    D.若某人大脑皮层受损,则可能不能形成各种感觉,不能对低级中枢进行有效调控等
    答案 AD
    解析 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某人不能准确完成用左手食指交替指点右手中指和鼻尖的动作,那么他受损的部位最可能是小脑,A正确;若某人因外伤导致意识丧失,出现像婴儿一样的尿床情况,说明脊髓中的排尿中枢正常,只是不能受大脑皮层的控制,所以损伤的可能是大脑皮层,B错误;脑干中有许多重要的调节内脏活动的基本中枢,如调节呼吸运动的中枢等,下丘脑中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等,下丘脑还具有控制生物节律的作用,所以若某人下丘脑受损,则不能对体温、水平衡、生物节律等进行有效调控,C错误;大脑皮层是最高级的中枢,是许多低级中枢活动的高级调节者,若某人大脑皮层受损,则可能不能形成各种感觉,不能对低级中枢进行有效调控等,D正确。
    知识点五 情绪
    21.学习以下材料,回答(1)~(4)题。
    抑郁症的分子机制
    抑郁症是一种慢性精神类疾病,影响了全世界10%的人群。抑郁症的核心症状之一是愉悦感消失,对奖赏的敏感性减弱。传统观点认为抑郁症的发生是由于脑内的多巴胺、五羟色胺等神经递质的水平下降导致的。很多治疗抑郁症药物的作用机理都是抑制脑内奖赏中心(VTA)分泌的神经递质的降解。药物进入机体后在几小时内可增加脑内神经递质的水平,然而抑郁症症状的改善却需要几周的时间。有新的观点认为抑郁症是由于神经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发生了改变,使得抑郁症患者对外界刺激产生了适应性的改变。
    位于大脑中的缰核(如图1)是大脑奖赏环路中的一个重要核团。正常状态下,一个相对安静的缰核对VTA有一个较小的抑制;当缰核过度活化时,这种抑制作用会被极大地增强,进而导致奖赏敏感性的减弱。在抑郁症患者和抑郁大鼠模型中,发现缰核部位神经细胞电流的频率明显增加,从而引起VTA被抑制。
    研究人员对抑郁大鼠和正常大鼠缰核中蛋白组分的差异进行分析,发现钙/钙调蛋白激酶家族中的成员——CaMKⅡ在抑郁大鼠的缰核中表达明显增加,并发现CaMKⅡ包括α和β。克隆α和β的cDNA序列,构建了分别表达α和β的A病毒即A-α和A-β。然后将A-α和A-β分别注入正常大鼠的缰核,使其感染缰核处的神经细胞。发现注入A-β的大鼠在糖水测试中丧失了对糖水的偏好,表现出愉悦感缺乏的状态,而注入A-α的大鼠没有出现类似现象。通过使用RNA干扰的手段特异性地减少β的蛋白表达量,发现抑郁大鼠在强迫游泳中不动的时间显著降低,而在习得性无助测试中逃避电击的行为则显著增多。
    研究发现β表达水平的上调会促进缰核神经细胞中谷氨酸受体向细胞膜上移动,从而引起细胞内电流的变化,如图2。
    上述的研究发现为抗抑郁药物的筛选提供了新的靶点和策略。
    (1)缰核位于________(填“中枢”或“外周”)神经系统,其兴奋程度与VTA的兴奋程度呈________(填“正”或“负”)相关。
    (2)缰核神经细胞的谷氨酸由________通过胞吐作用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谷氨酸受体后,导致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依据文中信息,完善抑郁症的分子机理(在方框中以文字和箭头的形式作答)。
    (4)写出研发新药可能作用的靶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中枢 负
    (2)突触前膜 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
    (3)β蛋白表达增加→突触后膜上谷氨酸受体量增加→Na+进入细胞→神经细胞电流频率增加→缰核神经细胞过度兴奋
    (4)抑制β蛋白的表达或抑制β蛋白的作用或阻断谷氨酸受体向细胞膜上移动
    知识点六 醛固酮的分泌及调节
    22.尿崩症可分为抗利尿激素缺乏引起的中枢性尿崩症和肾细胞表面相应受体缺乏引起的肾源性尿崩症,患者会出现多饮、多尿、脱水等症状。醛固酮进入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后,与胞质内受体结合形成醛固酮—受体复合物,再穿过核膜调节基因表达,生成多种醛固酮诱导蛋白,增加K+的排出和Na+、水的重吸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补充外源抗利尿激素可对尿崩症患者进行治疗
    B.阻断醛固酮—受体复合物的形成,会造成Na+重吸收障碍
    C.在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发挥作用的过程中,下丘脑均可作为靶器官
    D.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可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对水和K+的重吸收
    答案 B
    解析 由题意可知,“尿崩症可分为抗利尿激素缺乏引起的中枢性尿崩症和肾细胞表面相应受体缺乏引起的肾源性尿崩症”,是否能通过补充外源抗利尿激素对尿崩症患者进行治疗,要看是哪种类型的尿崩症,A错误;根据题意,醛固酮—受体复合物通过调节基因表达生成多种醛固酮诱导蛋白,增加Na+的重吸收,所以阻断醛固酮—受体复合物的形成,会造成Na+重吸收障碍,B正确;抗利尿激素、醛固酮的靶器官是肾小管和集合管,不是下丘脑,C错误;抗利尿激素可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对水的重吸收,醛固酮可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对Na+的重吸收和K+的排出,D错误。
    知识点七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23.(不定项)下图为人体对某病毒部分免疫过程的示意图,Ⅰ~Ⅶ表示不同的细胞,Th细胞为辅助性T细胞,a~d表示不同的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病毒侵入人体后,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都发生作用
    B.Th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与Ⅴ结合,是激活Ⅴ的第一信号
    C.再次接触同种抗原时,Ⅳ、Ⅵ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
    D.图中c是细胞因子,d为抗体,Ⅱ~Ⅶ均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答案 AC
    解析 病毒侵入人体后,首先通过体液免疫阻止病毒侵染细胞,被侵染的细胞通过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清除,A正确;由图可知,Ⅴ为B细胞,Th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与B细胞结合,是激活B细胞的第二信号,B错误;图中c是Th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d是浆细胞分泌的抗体,Ⅶ是浆细胞,没有识别抗原的功能,D错误。
    知识点八 环境因素参与调节植物生命活动
    24.(2022·福建八市4月诊断考试)莴苣种子对红光的反应远比远红光敏感。科学家用红光和远红光依次照射的方法,对一批莴苣种子进行处理,然后置于暗处。一段时间后,这些莴苣种子的发芽情况如下表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依据1~4组的实验结果推测,5组的种子会发芽
    B.红光可打破远红光对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
    C.种子既能接受红光的信息,也能接受远红光的信息
    D.实验表明红光通过为植物生长提供能量来促进种子萌发
    答案 D
    解析 依据1~4组的实验结果推测,当最后一次照射为红光时种子会发芽。5组照射的自然光既有红光又有远红光,题干中信息表明莴苣种子对红光的反应远比远红光敏感,所以5组的莴苣种子会发芽,A正确;红光只是作为一种信号来促进莴苣种子萌发,并不是为种子萌发提供能量,因为种子未萌发前没有叶片,不能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D错误。
    选择性必修2
    知识点一 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
    25.下列有关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森林中林下植物的种群密度主要取决于林冠层的郁闭度
    B.动物被寄生虫寄生或感染病菌,会影响种群的数量变化
    C.食物和天敌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无关
    D.猞猁和雪兔是捕食关系,二者的数量变化是循环因果关系
    答案 C
    26.当种群密度过大时,某啮齿动物群体个体表现出低血糖、惊厥休克以及免疫力低下,其中雌鼠排卵功能减退,容易流产,母鼠泌乳过程受到抑制,对仔鼠照顾不良,行为反常,好斗等,引起种群数量的下降。这一切变化都是由于社会压力加大,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内分泌失调的结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社会压力引起的生理变化会导致该啮齿动物环境容纳量下降
    B.社会压力对种群数量的调节过程依赖于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神经系统的工作
    C.社会压力通过降低出生率,提高死亡率来调节种群密度,属于负反馈调节
    D.社会压力可能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抑制促性腺激素、性激素和抗体的分泌
    答案 A
    解析 分析题意可知,当种群密度过大时,某啮齿动物种群内个体社会压力加大,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内分泌失调,导致种群数量下降,此过程属于种群内部因素导致的种群数量变化。环境容纳量是指一定的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该值的大小由环境条件决定,而社会压力属于种群内部因素,不会影响环境容纳量,A错误;由题意可知,社会压力加大会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影响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等,进而导致各系统工作异常,B正确;分析题意可知,社会压力增大导致雌鼠排卵功能减退,容易流产,使种群出生率下降,社会压力增大导致母鼠泌乳过程受到抑制,对仔鼠照顾不良,行为反常,好斗等,使种群死亡率升高,该种群调节方式属于负反馈调节,C正确;由题意可知,社会压力可能导致种群中个体表现低血糖、免疫力低下、雌鼠排卵功能减退等,说明社会压力促进了胰岛素的分泌,抑制促性腺激素、性激素和抗体的分泌,D正确。
    知识点二 群落的季节性和生态位
    27.(2022·山东潍坊三模)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的资源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种群空间格局是指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种群和群落是生态学研究的两个视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种群中的不同个体在群落中占据的生态位不同
    B.种群的个体在空间中的位置状态包括垂直分布和镶嵌分布
    C.群落不同物种之间的生态位往往高度重叠
    D.不同物种间的种间关系可能不只存在一种情况
    答案 D
    解析 由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可知种群中的不同个体在群落中占据的生态位应该是相同的,A错误;群落的空间结构为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水平结构常呈镶嵌分布,B错误;一般来说,生态位重叠越多,说明物种间的竞争越激烈,则群落不同物种之间的生态位往往不会高度重叠,C错误;不同物种间的种间关系可能不只存在一种情况,D正确。
    28.(不定项)生态位宽度是物种所能利用的各种资源的综合指标。某学者对大兴安岭不同发育阶段的落叶松生态位宽度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图所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随落叶松的个体发育,其生态位宽度总体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性变化
    B.物种的生态位宽度越大,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一般就越大
    C.研究中的落叶松成龄组、老龄组和幼龄组可看作三个种群
    D.该研究的指标主要是落叶松植株的高度及种间关系等
    答案 ABD
    解析 图中横轴表示发育阶段,纵轴表示生态位宽度值,由图可知,随落叶松的个体发育,其生态位宽度总体呈先增大后减小规律性变化,A正确;因为生态位宽度是物种所能利用的各种资源的综合指标,因此物种的生态位宽度越大,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一般就越大,B正确;研究中的落叶松成龄组、老龄组和幼龄组可看作一个种群,而不是三个种群,C错误;该研究的因变量为生态位宽度,生态位宽度是物种所能利用的各种资源的综合指标,该研究的指标主要是落叶松植株的高度及种间关系等,D正确。
    知识点三 群落类型
    29.群落的形成是多种生物长期适应环境和彼此相互适应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热带雨林中很多植物具有艳丽的花朵,以吸引动物传播花粉
    B.荒漠群落中,仙人掌在白天关闭气孔,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C.将草原中善于奔跑的动物迁入到森林,对这些动物的生活没有影响
    D.同种生物在不同类型的生物群落中适应群落生活的特点完全不同
    答案 A
    知识点四 生态足迹
    30.蚯蚓分解处理技术可实现固体废物的减量化和资源化。下图为某村农业生态系统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活垃圾发酵处理可缩小本村的生态足迹
    B.充分利用畜禽粪便中的能量体现了生态工程的自生原理
    C.蚯蚓呼吸作用释放的CO2被水稻重新利用实现了碳在生物群落内的循环
    D.蚯蚓分解处理技术可降低生态承载力,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环境压力
    答案 A
    解析 蚯蚓分解处理技术可实现固体废物的减量化和资源化,减少人工处理,因此生活垃圾发酵处理可缩小本村的生态足迹,A正确;充分利用畜禽粪便中的能量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循环原理,B错误;蚯蚓呼吸作用释放的CO2被水稻重新利用实现了碳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循环,C错误;蚯蚓分解处理技术可实现固体废物的减量化和资源化,可提高生态承载力,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环境压力,D错误。
    知识点五 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
    31.生境破碎化指原来连续成片的生境,由于人类建设活动的破坏和干扰,被分割、破碎,形成分散、孤立的生境碎片的现象。科研人员对高(1~3)、中(4~6)、低(7~9)三种不同破碎度的样地进行相关调查,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生境碎片化会加重物种灭绝,导致群落中物种多样性下降
    B.生境碎片的面积越小,破碎度越大,对种群密度影响越小
    C.调查时,在不同生境碎片中所选的样地数目和面积应相同
    D.人类活动引起的生境碎片化会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答案 B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生境碎片化程度越高,种群密度越低,所以推测生境碎片化会加重物种灭绝,导致群落中物种多样性下降,A正确;生境碎片的面积越小,破碎度越大,对种群密度影响越大,B错误;调查时,在不同生境碎片中所选的样地数目和面积应相同,以保证无关变量的一致性,C正确。
    选择性必修3
    知识点一 发酵工程及其应用
    32.(不定项)与传统发酵技术相比,发酵工程的产品种类更加丰富,产量和质量明显提高。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
    A.发酵工程与传统发酵技术最大的区别就是前者可以利用微生物来进行发酵
    B.发酵工程的产品主要包括微生物的代谢物及菌体本身
    C.在发酵工程的发酵环节中,发酵条件变化不仅会影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也会影响微生物的代谢途径
    D.通过发酵工程可以从微生物细胞中提取单细胞蛋白
    答案 BC
    知识点二 DNA片段的扩增及电泳鉴定
    33.如果已知一小段DNA的序列,可采用PCR的方法,简捷地分析出已知序列两侧的序列,具体流程如图(以EcRⅠ酶切为例):
    请据图回答问题:
    (1)步骤Ⅰ用的EcRⅠ是一种______________酶,它通过识别特定的____________切割特定位点。
    (2)步骤Ⅱ用的DNA连接酶催化相邻核苷酸之间的3′­羟基与5′­磷酸间形成________;PCR循环中,升温到95 ℃是为了获得________;耐高温的DNA聚合酶的作用是催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如表所列为已知的DNA序列和设计的一些PCR引物,步骤Ⅲ选用的PCR引物必须是________(从引物①②③④中选择,填编号)。
    (4)对PCR产物测序,经分析得到了片段F的完整序列。下列DNA单链序列中(虚线处省略了部分核苷酸序列),结果正确的是________。
    A.5′­AACTATGCGAGCCCTT­3′
    B.5′­AATTCCATGCTGAATT­3′
    C.5′­GCAATGCGTTCGGGAA­3′
    D.5′­TTGATACGCCGAGTAC­3′
    答案 (1)限制性内切核酸(或限制) 核苷酸序列
    (2)磷酸二酯键 DNA单链 以DNA为模板的DNA链的延伸
    (3)②④
    (4)B
    解析 (3)引物的作用是使DNA聚合酶能够从引物的3′­端开始延伸DNA子链,因为DNA的合成方向总是从子链的5′­端向3′­端延伸,故为扩增未知序列,选择的与模板链相结合的引物应为5′­TCATGAGCGCATAGTT­3′(引物④)和5′­GCAATGCGTAGCCTCT­3′(引物②)。
    (4)分析题意可知,片段F的两端为限制酶EcRⅠ切割后产生的黏性末端,因此其5′­端序列应为AATT-,3′­端序列应为-AATT,B正确。
    DNA序列(虚线处省略了部分核苷酸序列)
    已知序列
    PCR引物
    ①5′­AACTATGCGCTCATGA­3′
    ②5′­GCAATGCGTAGCCTCT­3′
    ③5′­AGAGGCTACGCATTGC­3′
    ④5′­TCATGAGCGCATAGTT­3′

    相关试卷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发酵工程作业(不定项)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发酵工程作业(不定项)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 mL稀释液涂布于培养基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生物变异与进化作业(不定项)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生物变异与进化作业(不定项)含答案,共8页。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生活与实践作业(不定项)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生活与实践作业(不定项)含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以下说法中有科学依据的是,采摘后的梨常温下易软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