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作业含答案
展开微专题限时集训(十三) 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
(建议用时:25分钟)
一、选择题
1.(2022·广东选择性考试)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其中字母表示不同的生物,箭头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下列归类正确的是( )
A.a、c是生产者 B.b、e是肉食动物
C.c、f是杂食动物 D.d、f是植食动物
C [a在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c能捕食a、b、e,属于消费者,A错误;b在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B错误;c和f都能捕食生产者a、b,也都能捕食消费者e,所以c和f属于杂食动物,C正确;d是植食动物,但由C选项解析可知,f属于杂食动物,D错误。]
2.(2022·菏泽高三一模)科学家对一个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如图[图中数字为能量值,单位是J/(cm2·a)]。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用于植食性动物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1.96×105 J/(cm2·a)
B.植食性动物在生态系统中占据相同的生态位
C.从生产者到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0.85%
D.枯枝、落叶、死根中的物质和能量可以被植物根系吸收利用
C [植食性动物的同化量为3.27×105-1.31×105=1.96×105 J/(cm2·a),同化量中除去呼吸散失的能量才是用于植食性动物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A错误;生态位是指一个种群在生态系统中,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与作用,故可知植食性动物在生态系统中占据不同的生态位,B错误;生产者的同化量为2.31×107 J/(cm2·a),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为1.96×105 J/(cm2·a),因此从生产者到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96×105÷(2.31×107)×100%≈0.85%,C正确;枯枝、落叶、死根中的部分物质经微生物分解为无机物后能被植物根系吸收利用,但是能量不可以被植物根系吸收利用,因为能量不能循环利用,D错误。]
3.(2022·湖南选择性考试)稻蟹共作是以水稻为主体、适量放养蟹的生态种养模式,常使用灯光诱虫杀虫。水稻为蟹提供遮蔽场所和氧气,蟹能摄食害虫、虫卵和杂草,其粪便可作为水稻的肥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种养模式提高了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B.采用灯光诱虫杀虫利用了物理信息的传递
C.硬壳蟹(非蜕壳)摄食软壳蟹(蜕壳)为捕食关系
D.该种养模式可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
B [能量传递效率是指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同化量的比值,该模式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但不能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A错误;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有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采用灯光诱虫杀虫利用了光,是物理信息的传递,B正确;捕食关系是指群落中两个物种之间的关系,硬壳蟹(非蜕壳)和软壳蟹(蜕壳)属于同一物种,两者之间的摄食关系不属于捕食,C错误;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传递是单向的,不能循环利用,D错误。]
4.(2022·辽宁大连一模)海南州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由于过度放牧等导致当地天然草地退化,并引发水土流失,加剧了土地沙漠化。2005年起,政府主导实施了生态工程建设,种植抗旱抗风沙的植被,科学确定载畜量。下表记录了海南州生态工程实施前后生态承载力与生态足迹的变化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年份 | 总的生态足迹(×104 hm2) | 总的生态承载力(×104 hm2) |
2005年 | 165.5 | 178.7 |
2017年 | 243.7 | 260.1 |
A.生态足迹是指维持某一人口单位生存所需的耕地、草地和林地的面积
B.当地居民适当减少食物中肉类所占的比例,有助于减少生态足迹
C.治理草地沙化和制定合理载畜量的措施遵循了自生和协调原理
D.总生态承载力与总生态足迹的差值较之前增加,生态工程建设初见成效
A [生态足迹是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一个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全人类)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包括耕地、草地、林地、渔业用地、建设用地及碳足迹,A错误;适当减少食物中肉类的比例,可以缩短食物链,减少能量损耗,可减少生态足迹,B正确;种植抗旱抗风沙的植被和制定合理载畜量,利用了自生原理(有效选择生物组分并合理布设、提高生物多样性程度)和协调原理(选择适合本地环境的树种、考虑畜牧养殖的环境容纳量),C正确;生态盈余为生态承载力与生态足迹的差值,2017年生态盈余(16.4×104 hm2)较2005年生态盈余(13.2×104 hm2)有所增加,说明生态工程建设初见成效,D正确。]
5.(2022·山东泰安二模)引入种指的是被人类有意识地迁入某一地区并定居下来的动物或植物。物种引入有可能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如我国明朝时期引入玉米、番薯等,不仅丰富了食物种类,还间接促进了经济发展,但盲目引入外来物种极易造成生态灾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引入种若为植物,该种植物进入某地区后,均会提高该地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B.若引入种与本地物种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则本地物种基因库必然发生改变
C.引入种若为动物,该种动物进入某地区后,一定会提高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
D.若引入种对本地环境更加适应导致数量增加,一定不会造成当地群落发生演替
B [引入的物种可能会成为入侵物种,会使当地物种的生存受到威胁,可能会降低该地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A错误;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带有的全部基因的总和,若引入种与本地物种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会造成本地物种基因库的改变,B正确;引入种为动物,该种动物进入某地区后,可能会使该地区物种数目增加,提高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但也有可能使当地物种灭绝,C错误;若引入种对本地环境比原产地更加适应,可能会使该物种逐渐成为优势物种,会造成当地群落发生演替,D错误。]
6.(不定项)(2021·江苏选择性考试)为了推进乡村振兴,江苏科技人员在某村引进赤松茸,推广“稻菇轮作”露地栽培模式,如下图所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当地农田生态系统中引进的赤松茸,是该系统中的生产者之一
B.该模式沿袭了“无废弃物农业”的传统,菌糠和秸秆由废弃物变为了生产原料
C.该模式充分利用了水稻秸秆中的能量,提高了能量传递效率
D.该模式既让土地休养生息,又增加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BD [由题图可知,赤松茸接种在以秸秆发酵的栽培基料上,属于该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A错误;该模式沿袭了“无废弃物农业”的传统,遵循了循环原理,菌糠和秸秆由废弃物变为了生产原料,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B正确;该模式充分利用了秸秆中的能量,从而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但不能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C错误;该模式既让土地休养生息,在确保土地肥力的同时又增加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D正确。]
二、非选择题
7.(2022·临沂高三一模)科研人员对受控(用杀虫剂)与自控(不施用杀虫剂)的两种棉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比较研究,首先将两种棉田内的各物种划分为如下七类:棉花(X1)、食棉害虫(X2)、捕食性天敌(X3)、寄生性天敌(X4)、广食性蜘蛛(X5)、兼食害虫和蜘蛛的动物(X6)、土壤微生物(X7),然后测定两种棉田中各类组分的物种数,结果见下表(单位:种)。
组分类型 | X1 | X2 | X3 | X4 | X5 | X6 | X7 |
自控 | 1 | 44 | 33 | 54 | 16 | 7 | ? |
受控 | 1 | 27 | 19 | 24 | 11 | 2 | ? |
(1)与受控棉田相比,自控棉田具有更高的抵抗力稳定性,原因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调查食棉害虫叶螨的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种棉田中棉花的分布错落有致,这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控棉田害虫的天敌对害虫控制的绝对能力高于受控棉田,其生态学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科研小组对自控棉田的能量流动进行定量分析,得出如表(单位:107 kJ·a-1,肉食性动物作为一个营养级研究)所示的部分数据。
种群 | 同化量 |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 | 呼吸 消耗 | 分解者 利用 | 流入下一 营养级 | 未利用 |
棉花 |
| 81.5 | 69.5 | 7.0 |
| 45.5 |
植食性 动物 |
| 9.0 |
| 1.0 | 3.5 | 4.5 |
肉食性 动物 |
| 1.1 | 2.4 | 微量 不计 |
|
|
据表分析,植食性动物的同化量是________kJ·a-1,能量从植食性动物到肉食性动物的传递效率为________(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解析] (1)物种丰富度越高,食物网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强,与受控棉田相比,自控棉田具有更高的抵抗力稳定性;食棉害虫叶螨的活动能力弱,调查其种群密度的方法是样方法。
(2)群落的水平结构是指群落中物种的关系,两种棉田中棉花属于同种生物,两种棉田中棉花的分布错落有致,该现象描述的是同种植物的分布,属于种群的特征,不属于群落的特征。
(3)自控棉田害虫的天敌对害虫控制的绝对能力高于受控棉田,自控棉田不使用杀虫剂而达到更好的控制害虫效果,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发展。
(4)据表可知,棉花的同化量=(81.5+69.5)×107 kJ·a-1=1.51×109 kJ·a-1;植食性动物的同化量=(81.5-7.0-45.5)×107 kJ·a-1=2.9×108 kJ·a-1;肉食性动物的同化量为3.5×107 kJ·a-1,能量从植食性动物到肉食性动物的传递效率为(3.5×107)/(2.9×108)×100%≈12.1%。
[答案] (1)自控棉田中各组分类型的物种数量多,食物网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强 样方法 (2)不属于 该现象描述的是同种植物的分布,属于种群的特征,不属于群落的特征 (3)自控棉田不使用杀虫剂而达到更好的控制害虫效果,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发展 (4)2.9×108 12.1%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作业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作业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单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 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作业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作业含答案,共15页。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作业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作业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