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4.1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展开《故都的秋》试讲稿(附配套教案)
试讲稿
开场白:尊敬的评委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试讲的题目是《故都的秋》 ,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一年四季,每一个季节都有它的魅力,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进行创作,但是他们写秋的着眼点各不相同,秋风萧瑟,残荷听雨,秋有声。霜叶黄花,秋草碧水,秋有色。天高云淡,北燕南飞,秋有形。今天一起走进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来看看郁达夫笔下的秋天又是什么样的。(教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现在请大家结合课前的预习来为我们介绍一下作者和本文的写作背景。
生:郁达夫,原名郁文,字达夫,中国现代作家、革命烈士。新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一位为抗日救国而殉难的爱国主义作家。代表作有《沉沦》《故都的秋》《春风沉醉的晚上》。
师:这位同学为我们介绍了郁达夫,哪位同学来补充一下本文的写作背景?
生:《故都的秋》是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革命烈士郁达夫于 1934 年 8月创作的散文。1927 年 4 月 12 日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27 年 4 月 12 日直至 1949 年国民党败退台湾为止的这段时间被称为白色恐怖时期。郁达夫为躲避国民党的恐怖威胁,1933 年 4 月,他由上海迁居到杭州。1934 年 7 月,郁达夫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今北京),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并写下该文。
师:两位同学说得都很好,现在我们来看一下题目《故都的秋》,关于题目,你有什么想说的呢?
生:《故都的秋》中的“秋”字点出写作的季节,而一个“秋”字便把作者饱含的情感展现,是一种格外的亲切和深深的眷恋。
师:同学们,作者眼中的北国的秋天是什么样子的?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进行概括。
生:可以概括为清、静、悲凉。
师:你的概括能力真强啊!
三、研读课文,深入分析
师: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从文章中找出能够直接表达作者对“故都的秋”情感的句子,看看郁达夫对北平的秋天怀着怎样的情感?由此可以看出什么?
生:“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这故都的秋味。”由此可以看出作者为赏秋不辞辛劳,可见爱秋之切。
师:找的句子很准确,在这里江南的秋在作者眼里是怎样的?那是一种什么样感觉?
生:慢、润、淡。一点点清凉的感觉。
师:那这样的秋,作者是如何形容的呢?又渗透了一种怎样的感情?
生:作者觉得看不够,尝不透,赏玩不足。这是一种一种遗憾、不满足的感情。
师:为什么说“并不是名花,也不是美酒,那是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请大家小组讨论,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并回答。
生:因为秋景中融入了作者对故国的秋的向往之情。
师:说得真好啊,那作者除了正面描写之外,还用了什么手法来突出北国之秋?请你来说。
生:北国之秋和南国之秋的对比,来反衬出北国之秋的特点,和作者对北国之秋的眷恋之情。
师:作者对北国的秋天充满了眷恋,现在请大家跟着音乐一起读课文,读出这种情感。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师:同学们,你眼中的家乡的秋天又是是怎样的呢?
生 1:我的家乡有美丽的树,秋天一到树叶全都黄了,飘落一地。,
生 2:我的家乡在农村,每到秋天这个收获的季节,农民都在田里收稻谷,秋天让我想到丰收和喜悦。
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
五、总结全文,加深理解
师:每个人心中的秋天都不一样,同学们,学完本节课你觉得郁达夫笔下的秋天如何呢?或者你有什么收获呢?
生 1:我感受到了郁达夫笔下独特的秋天,北国的秋天,清,静,悲凉,与我们南方的秋天不一样。
生 2:我学会了用对比的手法描写景物,并且描写景物要抓住主要特变,用词要准确,像郁达夫一样。
师:两位同学说得都很好。
六、布置作业,提升认知
师:大家都有各自的收获,请同学们课下搜集郁达夫的其他作品,体会其写作特点,下节课一起分享。
师:同学们,下课!
七、板书设计
故都的秋
北国的秋—清、静、悲凉
南国的秋—慢、润、淡
《故都的秋》试讲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了解北国秋天的特点。
2.通过朗读第一段和第二段,体会本文写作特点,感受文章的语言风格,培养联想、想象的能力。
3.感受作者对北国之秋的眷恋之情,体会古代文人对生命的超脱与感悟。
教学重点:
体会本文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
感受作者对北国之秋的眷恋之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教师引导:一年四季,每一个季节都有它的魅力,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进行创作,但是他们写秋的着眼点各不相同,秋风萧瑟,残荷听雨,秋有声。霜叶黄花,秋草碧水,秋有色。天高云淡,北燕南飞,秋有形。今天一起走进郁达夫的《故都的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介绍作者及其写作背景。
2.解题:《故都的秋》中的“秋”字点出写作的季节,而一个“秋”字便把作者饱含的情感展现,(举例:故乡,故人等饱含的情感)是一种格外的亲切和深深的眷恋。
3.提问:作者眼中的北国的秋天是什么样子的?
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课文,高度概括。
明确:清、静、悲凉。
三、研读课文,深入分析
1.提问:快速阅读课文,从文章中找出能够直接表达作者对“故都的秋”情感的句子,看看郁达夫对北平的秋天怀着怎样的情感?由此可以看出什么?
明确:“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这故都的秋味。”由此可以看出作者为赏秋不辞辛劳,可见爱秋之切。
2.提问:江南的秋在作者眼里是怎样的?那是一种什么样感觉?
明确:慢、润、淡。一点点清凉的感觉。
3.提问:这样的秋,作者是如何形容的呢?渗透了一种怎样的感情?
明确:看不够,尝不透,赏玩不足。一种遗憾、不满足的感情。
4.提问:为什么说“并不是名花,也不是美酒,那是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
要去:小组讨论,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并回答。
明确:秋景中融入了作者对故国的秋的向往之情。
5.提问:作者除了正面描写之外,还用了什么手法来突出北国之秋?
明确:北国之秋和南国之秋的对比,来反衬出北国之秋的特点,和作者对北国之秋的眷恋之情。
6.朗读指导:配乐朗读,感受作者的情感。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提问:说一说你眼中家乡的四季。
要求: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指导点评。
五、总结全文,加深理解
学生总结,教师补充。
六、布置作业,提升认知
课下搜集郁达夫的其他作品,体会其写作特点。
七、板书设计
故都的秋
北国的秋—清、静、悲凉
南国的秋—慢、润、淡
语文必修 上册第三单元8(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琵琶行并序)8.3* 琵琶行并序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上册第三单元8(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琵琶行并序)8.3* 琵琶行并序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学习目标,初读文本,读准字音,读懂文意,细读诗歌,小结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7.2* 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7.2* 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出示目标,初读文本,小结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七单元16(赤壁赋 *登泰山记)16.1 赤壁赋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七单元16(赤壁赋 *登泰山记)16.1 赤壁赋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整体感知,细读课文,小结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