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咸林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阶段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咸林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阶段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2022年7月24日,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将问天实验舱送人预定轨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火箭箭体采用了高强度新型钛合金结构,钛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B. 火箭的整流罩的前锥段材料——聚甲基丙烯酰亚胺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C. 问天实验舱舱外设计上使用了石墨烯导热索技术,石墨烯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D. 问天实验舱搭载了2张长的柔性太阳翼,太阳翼是一种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新型原电池装置
【答案】D
【解析】
【详解】A.钛合金是由钛形成的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A正确;
B.聚甲基丙烯酰亚胺是甲基丙烯酰亚胺一定条件下发生縮聚反应生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故B正确;
C.石墨烯是由碳元素形成的碳单质,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故C正确;
D.太阳翼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不属于原电池,故D错误;
故选D。
2. 化学与我国传统文化密切相关。下列解读错误的是
A. 《汉书》中“高奴县有消水可燃”,这里的“消水”指的是石油
B. 《肘后备急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操作中“渍”和“绞”分别表示浸取和过滤
C. 《广阳杂记》中“川东盐井,且有火井,以助煎熬,其火无灰”,“其火无灰”发生了化学变化
D.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说明冰的能量低于水,冰转化为水属于吸热反应
【答案】D
【解析】
【详解】A.“消水可燃”中消水为可以燃烧的液体,这里消水指的是石油,A正确;
B.以水二升渍,“渍”是浸取,绞取汁,“绞”是过滤,B正确;
C.“其火无灰”是指燃烧充分,燃烧属于化学变化,C正确;
D.冰转化为水,属于熔化,为吸热过程,但不是化学反应,D错误;
故答案选D。
3. 化学创造美好生活。下列生产活动中,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用明矾作净水剂去除生活用水中的悬浮物
B. 利用氢氟酸刻蚀石英制作艺术品
C. 利用纯碱水溶液除去印染中的丝胶
D. 以CO2、H2为原料经过11步主反应人工合成淀粉
【答案】D
【解析】
【详解】A.明矾净水是利用铝离子水解生成的氢氧化铝胶体具有吸附性,从而使水中的悬浮颗粒物沉降,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A不符合题意;
B.氢氟酸刻蚀石英,HF与SiO2发生复分解反应,未涉及氧化还原反应,B不符合题意;
C.纯碱水溶液除去印染中的丝胶,利用的是纯碱水解使溶液呈碱性,可使丝胶溶解,C不符合题意;
D.以CO2、H2为原料人工合成淀粉,H元素由0价转化为+1价,C元素由+4价转化为0价,发生氧化还原反应,D符合题意;
故选D。
4. 下列化学用语表述错误的是
A. 甲基的电子式:
B. 溶液导电:
C. 常温时,氨水的
D. 的球棍模型: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甲基含有1个未成对电子,电子式为,A正确;
B.溶液导电是因为溶于水电离出钠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不是通电电解,,B错误;
C.常温时,氨水的是因为氨水为弱碱,发生部分电离,C正确;
D.球棍模型体现了原子间的成键情况,D正确;
故选B。
5. 双氧水和“84”消毒液两者混合时可发生反应:NaClO+H2O2=NaCl+H2O+O2↑。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Na2O2中含有非极性共价键B. NaClO 的电子式为
C. H2O2中O元素的化合价为-1D. H2O的空间构型为直线形
【答案】D
【解析】
【详解】A.Na2O2中O与O之间存在非极性共价键,A项正确;
B.根据次氯酸结构H-O-Cl,故NaClO 的电子式为,B项正确;
C.H2O2中O元素的化合价为-1,C项正确;
D.H2O中心原子sp3杂化,有2对孤电子对,空间构型为V形,D项错误;
答案选D。
6.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常温下,中含有的质子数为
B. 由和组成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氢原子数为
C. 溶液中含有个氧原子
D. 含的浓硫酸和足量的铜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答案】B
【解析】
【详解】A.不是标准状况下,无法用22.4L/ml计算的物质的量及所含的质子数,故A错误;
B.和的最简式为CH2,CH2的物质的量为=4ml,则56g和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氢原子数为,故B正确;
C.由于水分子中也含有氧原子,故无法计算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目,故C错误;
D.随着反应进行,浓硫酸变为稀硫酸,稀硫酸不与铜反应,所以不能完全反应完,反应转移的电子数小于,故D错误;
答案选B。
7. 聚乳酸是一种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它的一种合成方法如图所示。
乳酸(C3H6O3)→丙交酯()→聚乳酸[(C3H4O2)n]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乳酸的结构简式为
B. 每生成1ml丙交酯需脱去2mlH2O
C. 丙交酯分子中都含有的六元环为平面结构
D. 丙交酯分子和聚乳酸分子中都含有酯基
【答案】C
【解析】
【详解】A.乳酸的结构简式为,A正确;
B.乳酸分子之间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丙交酯,每生成1ml丙交酯需消耗乳酸2ml,脱去2mlH2O,B正确;
C.丙交酯分子中含有的六元环中的连接-CH3的C原子均形成4个单键,为立体结构,C错误;
D.聚乳酸分子可通过乳酸分子之间直接脱水缩合得到,故丙交酯分子和聚乳酸分子中都含有酯基,D正确;
故答案选C。
8. 下列微粒在所给条件下,一定可以大量共存的是
A. 与单质铝反应能产生大量氢气的溶液中:、、、
B. 常温下的酸性溶液中:、、、
C. 澄清透明酸性溶液中:、、、
D. 遇酚酞显红色溶液中:、、、
【答案】B
【解析】
【详解】A.与单质铝反应能产生大量氢气的溶液可能是强酸也可能是强碱,即其中含有大量的H+或大量的OH-,既不能在强酸溶液中大量共存也不能在强碱溶液中大量共存,不能与H+大量共存,A不合题意;
B.常温下的酸性溶液中有大量的H+,、、、、H+均能大量共存,B符合题意;
C.澄清透明酸性溶液中有大量的H+,H+、、之间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C不合题意;
D.遇酚酞显红色的溶液中含有大量的OH-,与OH-能发生反应:Cl2+2OH-=Cl-+ClO-+H2O,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B。
9.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物质性质实验对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同浓度、同体积的NH4HSO4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
B. 氢氧化铁溶于氢碘酸(强酸):
C. 向硫代硫酸钠溶液中滴入硫酸:
D. 用标准草酸溶液滴定KMnO4溶液: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于结合OH-的能力:H+>,所以同浓度、同体积的NH4HSO4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只发生H+与OH-结合形成H2O的反应,H++OH-=H2O,A错误;
B.反应符合事实,遵循物质的拆分原则,B正确;
C.Na2S2O3与H2SO4反应产生Na2SO4、S、SO2、H2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应该为:+2H+=S+SO2↑+H2O,C错误;
D.草酸是弱酸,不可以拆,应该写化学式,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应该为:2+5H2C2O4+6H+=2Mn2++10CO2↑+8H2O,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
10. X、Y、Z、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且其中只有一种是金属元素。X的最外层电子数为Z的最外层电子数的两倍,X与Z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Y的最外层电子数,W与Y同主族。下列说法中一定正确的是
A. 简单离子半径:r(W) >r(Z)>r(Y)
B. W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强酸
C. 最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W>Y>X
D. Z的单质能将X从化合物XY2中置换出来
【答案】D
【解析】
【分析】X、Y、Z、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且只有一种金属元素,X的最外层电子数为Z的最外层电子数的两倍,设Z最外层电子数为a,X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a,X与Z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Y的最外层电子数,W与Y同主族,则Y的最外层电子数为a+2a=3a≤7,a只能为1或2。当a=1时X为Be,Y为B,Z为Na,W为Al时不满足“只有一种金属元素”;当a=2时,X为C,Y为O,Z为Mg,W为S,满足条件,以此分析解答。
【详解】根据上述分析可知,X为C,Y为O,Z为Mg,W为S元素。
A.离子核外电子层越多离子半径越大,当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时,离子的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Y为O,Z为Mg,W为S,它们形成的离子O2-、Mg2+、S2-中,O2-、Mg2+核外有2个电子层,S2-核外有3个电子层,则简单离子半径大小关系为:r(W)>r(Y)>r(Z),A错误;
B.W为S元素,其氧化物SO2对应的酸H2SO3是弱酸,氧化物SO3对应的酸H2SO4是强酸,由于题目未指明是否是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因此不能判断酸性强弱,B错误;
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就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O>S,则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Y(O)>W(S),C错误;
D.Mg能够在CO2中发生燃烧反应:2Mg+CO22MgO+C,该反应为置换反应,可知Mg可以将C从CO2中置换出来,其中,Mg是还原剂,C是还原产物,还原性:Mg>C,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
11. 利用烟气中SO2可回收废水中的,实现碘单质的再生,其反应原理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中C的化合价为+3价
B. 总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C. 反应①~⑤中均有电子的转移
D. 反应③中,每消耗1mlO2会转移2ml电子
【答案】C
【解析】
【详解】A.中含有过氧键,故氧元素显价,由化合价规则知A项正确;
B.由题干信息及工作原理图知,反应物有SO2、O2、,生成物是I2、,B项正确;
C.过程②和⑤中没有电子转移,C项错误;
D.反应③中O2得到电子后转化为过氧键,D项正确。
故选C。
12. 已知:。向一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发生反应,时达到平衡状态I,在时改变某一条件,时达到平衡状态II,正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平衡状态下混合气体中和的体积比始终为
B. 时改变的条件:向容器中通入气体
C. 恒温时,缩小容积,平衡正向移动,最终气体颜色变深
D. 平衡常数
【答案】B
【解析】
【详解】A.化学平衡进行程度不确定,和可以是任意值,比值不确定,只有当两者的比值不再改变,则说明达到平衡,故A错误;
B.根据图中信息时正反应速率逐渐增大,平衡是逆向移动,则改变的条件:向容器中通入气体,故B正确;
C.该反应是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缩小容积增大了气体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C错误;
D.平衡常数K只与温度有关,因该反应在恒温条件下进行,所以K保持不变,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B。
13. 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流程,探究葡萄糖与新制悬浊液反应生成的
固体混合产物成分。
已知:①、均能溶于浓氨水;
②在溶液中呈无色,在溶液中呈蓝色。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无色溶液充分振荡成蓝色溶液,说明被氧化生成
B. 根据现象,推测固体混合产物为、
C. 红色固体X生成蓝色溶液的离子方程式:
D. 若产物浸泡过程中进行充分振荡,则无法推测出其成分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已知信息知、均能溶于浓氨水,分别产生(无色)、(蓝色)。混合产物加入足量浓氨水充分浸泡,过滤,得到无色溶液充分振荡后得到蓝色溶液,无色溶液含有(无色),充分振荡时被空气中氧气氧化转化为(蓝色),由此可知混合物中含有,不含,红色固体X应该为,再加入浓氨水充分振荡时与氧气、氨水反应生成(蓝色),因此固体混合物是和。
【详解】A.根据已知信息知、均能溶于浓氨水,分别产生(无色)、(蓝色)。混合产物加入足量浓氨水充分浸泡,过滤,得到无色溶液充分振荡后得到蓝色溶液,无色溶液含有(无色),充分振荡时被空气中氧气氧化转化为(蓝色),由此可知混合物中含有,不含,A项正确;
B.红色固体X应该为,再加入浓氨水充分振荡时与氧气、浓氨水反应生成(蓝色),因此固体混合物是和,B项错误;
C.加入浓氨水充分振荡生成(蓝色)的化学方程式为,C项正确;
D.、均能溶于浓氨水,分别产生(无色)、(蓝色),且振荡过程中钢。氧气和浓氨水也能反应产生(蓝色),故若产物浸泡过程进行充分振荡,会直接生成蓝色溶液,则无法推测出其成分,D项正确。
故选B。
14. 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将浓硫酸与蔗糖混合搅拌,浓硫酸将蔗糖脱水碳化,蔗糖变黑,并用湿润的品红试纸检验产生的气体,品红试纸褪色,说明有SO2生成,说明浓硫酸具有氧化性,故A正确;
B.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可以根据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判断,向NaHS溶液中滴入稀盐酸生成H2S,说明盐酸的酸性强于氢硫酸,无法据此判断氯和硫的非金属性的强弱,故B错误;
C.乙醇有挥发性,乙醇也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所以将乙醇和浓硫酸混合液加热至170℃,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不能证明乙醇一定发生了消去反应,故C错误;
D.CH3COONH4中CH3COO-和都发生水解,两者水解程度近似相等,所以醋酸铵溶液接近中性,CH3COONa溶液中只有CH3COO-发生水解,溶液呈碱性,不能根据相同温度和相同浓度下两溶液的pH判断CH3COO-的水解程度,故D错误;
故选A。
15. 某研究团队以KOH溶液为电解质溶液,电催化合成偶氨化合物()的装置如图所示(R代表烃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N极为阳极,发生还原反应
B. 每生成0.1mlRCN时,有通过离子交换膜
C. 电池工作过程中,M极区附近溶液的pH增大
D. M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2+8e-+8H+=+4H2O
【答案】C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电解池的相关知识,侧重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该装置为电解池,N极上RCH2NH2失电子生成RCN,作阳极,M作阴极。
【详解】A.N极为阳极,发生氧化反应,A项错误;
B.该装置中的离子交换膜为阴离了交换膜,K+不能通过,B项错误。
C.M极为电解池的阴极,电极反应为2+8e-+4H2O=+8OH-,M极区附近溶液的pH增大,C项正确;
D.M极上硝基苯转化为偶氨化合物,发生的是还原反应,M极为电解池的阴极,电极反应为2+8e-+4H2O=+8OH-,D项错误;
故选C。
16. 用氨水吸收工厂烟气中的时,溶液中H2SO3、HSO、的物质的量分数随pH的分布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Ka2(H2SO3)=10-7.2
B. 由图像可知,NaHSO3溶液显酸性
C. pH=6时,溶液中浓度最大的阴离子为
D. pH=8时,溶液中
【答案】D
【解析】
【详解】A.Ka2(H2SO3)=,据图可知,当c(HSO)=c()时,Ka2(H2SO3)=c(H+)=10-7.2,A正确;
B.NaHSO3溶液中HSO的含量最高,据图可知,当HSO含量最高时,溶液显酸性,B正确;
C.根据纵坐标为物质的量分数δ可知,pH=6时,溶液中离子浓度最大的阴离子为HSO,C正确;
D.pH=8时,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D。
Ⅱ卷
二、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17-19题为必考题,每个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0-21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38分
17. 硫酸铵常温下是无色结晶或白色颗粒,无气味,280℃以上分解,500℃以上彻底分解为气体。某实验小组设计如下实验验证硫酸铵的分解产物。试回答下列问题。
(1)组装好装置加入药品前要进行的操作名称为___________。
(2)当图1与图2连接后,进行实验观察到无水硫酸铜变蓝色,证明硫酸铵分解产物有___________;还观察到品红溶液褪色,KMnO4溶液紫色变浅不褪色,量气管中收集到一种气体单质(经检验该气体能使燃着的火柴熄灭),最后大试管中无固体剩余。写出KMnO4溶液紫色变浅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3)图1与图3连接后,可以观察到玻璃管中黑色固体变红色,玻璃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下图给出的是不同温度下13.2g硫酸铵固体加热过程中的固体质量变化。
写出290℃时硫酸铵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350℃时分解产物的化学式为HxNySzOm,x:y:z:m=___________。
(5)SO3(g)可以将NH3氧化为N2和水蒸气,SO3被还原为SO2,各物质中的平均键能数据如下表,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答案】(1)检查装置气密性
(2) ①. 水 ②. 2MnO+2H2O+5SO2=2Mn2++5SO+4H+
(3)2NH3+3CuO3Cu+N2+3H2O
(4) ①. (NH4)2SO4NH4HSO4+NH3↑ ②. 8:2:2:7
(5)3SO3(g)+2NH3(g)=N2(g)+3H2O(g)+3SO2(g) ΔH=(9a+6c-e-6d-6b) kJ∙ml-1
【解析】
【分析】硫酸铵分解生成的产物首先通过无水硫酸铜检验水蒸气,浓硫酸吸收氨气,品红溶液检验二氧化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除去二氧化硫,最后测量剩余气体的体积,据此解答。
【小问1详解】
反应中有气体生成,因此组装好装置加入药品前要进行的操作名称为检查装置气密性;
【小问2详解】
实验中观察到无水硫酸铜变蓝色,证明硫酸铵分解产物有水生成;还观察到品红溶液褪色,KMnO4溶液紫色变浅不褪色,说明还有二氧化硫生成,量气管中收集到一种气体单质(经检验该气体能使燃着的火柴熄灭),说明气体是氮气,最后大试管中无固体剩余。KMnO4溶液紫色变浅是因为被二氧化硫还原,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MnO+2H2O+5SO2=2Mn2++5SO+4H+;
【小问3详解】
图1与图3连接后,可以观察到玻璃管中黑色固体变红色,说明氨气还原氧化铜,则玻璃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3+3CuO3Cu+N2+3H2O;
【小问4详解】
13.2g硫酸铵的物质的量是13.2g÷132g/ml=0.1ml,290℃时固体质量减少13.2g-11.5g=1.7g,说明生成0.1ml氨气,则硫酸铵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NH4)2SO4NH4HSO4+NH3↑。从290℃到350℃时固体质量又减少11.5g-10.6g=0.9g,恰好是0.05ml水,290℃时固体是0.1mlNH4HSO4,根据原子守恒可知属于物质中H、N、S、O的物质的量分别是0.4ml、0.1ml、0.1ml、0.35ml,若分解产物的化学式为HxNySzOm,则x:y:z:m=0.4ml:0.1ml:0.1ml:0.35ml=8:2:2:7;
【小问5详解】
SO3(g)可以将NH3氧化为N2和水蒸气,SO3被还原为SO2,方程式为3SO3+2NH3=N2+3H2O+3SO2,则焓变ΔH=(9a+6c-e-6d-6b) kJ∙ml-1,所以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3SO3(g)+2NH3(g)=N2(g)+3H2O(g)+3SO2(g) ΔH=(9a+6c-e-6d-6b) kJ∙ml-1。
18. 利用钒钛磁铁矿冶炼后产生的钒渣(主要含、、及少量可溶性磷酸盐)生产的工艺流程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已知:、、可与、NaCl组成的混合钠盐在高温下反应,并转化为、、等可溶性钠盐。
(1)焙烧Ⅰ包括氧化和钠化成盐两个过程,氧化的目的是获得,写出氧化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废渣Ⅰ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
(2)精制Ⅰ加入后,写出相关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溶液中_______。[已知]
(3)精制Ⅱ中加入溶液除去磷酸盐,pH过小时影响除磷效果原因是_______。
(4)沉钒所得沉淀需进行洗涤,洗涤时除去的阴离子主要是_______。在500℃时焙烧脱氨制得产品,反应方程式为。但脱氨过程中,部分会被转化成,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3∶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答案】(1) ①. ②.
(2) ①. ②.
(3)形成溶解度较大的酸式盐或形成溶解度较大的磷酸氢钙或磷酸二氢钙
(4) ①. ②.
【解析】
【分析】由题给流程可知,钒渣中加入氯化钠、碳酸钠焙烧时,铁元素转化为不溶于水的氧化铁,钒元素、铝元素和硅元素转化为溶于水的钒酸钠、偏铝酸钠和硅酸钠,加水浸取,过滤得到含有氧化铁的废渣和含有钒酸钠、偏铝酸钠、硅酸钠和少量可溶性磷酸盐的滤液;向滤液中先加入盐酸调节溶液pH,使硅酸钠转化为硅酸沉淀,偏铝酸钠转化为铝离子,再加入氨水调节溶液pH,使铝离子转化为氢氧化铝沉淀,过滤得到含有硅酸、氢氧化铝的废渣和含有钒酸钠、少量可溶性磷酸盐的滤液;调节滤液的pH后加入氯化钙溶液,将可溶性磷酸盐转化为磷酸钙沉淀,过滤得到含有磷酸钙的废渣和含有钒酸钠的滤液;调节滤液的pH后加入氯化铵溶液,将钒酸钠转化为钒酸铵沉淀,过滤得到钒酸铵;钒酸铵焙烧分解生成五氧化二钒。
【小问1详解】
由题意可知,氧化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为与氧气高温焙烧生成氧化铁和五氧化二钒,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由分析可知,废渣I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故答案为:;;
【小问2详解】
由分析可知,精制I加入氨水发生的反应为溶液中的铝离子与氨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铵根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由电离常数公式可知,溶液中,故答案为:;;
【小问3详解】
若精制II中加入氯化钙溶液除去磷酸盐时,溶液pH过小会使磷酸钙沉淀转化为溶解度大的磷酸氢钙或磷酸二氢钙,不利于除去磷酸盐,故答案为:形成溶解度较大的酸式盐或形成溶解度较大的磷酸氢钙或磷酸二氢钙;
【小问4详解】
沉钒发生的反应为钒酸钠溶液与氯化铵溶液反应生成钒酸铵沉淀和氯化钠,钒酸铵沉淀表面会附有可溶性的氯化钠,则洗涤时除去的阴离子为氯离子;设氨气的氧化产物的价态为a,由得失电子数目守恒可得:3×(5—4)×2=2×(a+3),解得a=0,则五氧化二钒和氨气在500℃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四氧化二钒和氮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19. 血红蛋白(Hb)和肌红蛋白(Mb)分别存在于血液和肌肉中,都能与氧气结合,与氧气的结合度α(吸附的Hb或Mb的量占总Hb或Mb的量的比值)和氧气分压密切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中的血红蛋白(Hb)能吸附、,相关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及平衡常数如下:
I.
II.
III.
___________(用、表示),___________(用、表示)。
(2)Hb与氧气的结合能力受到的影响,相关反应如下:。37℃,pH分别为7.2、7.4、7.6时氧气分压与达到平衡时Hb与氧气的结合度α的关系如图1所示,pH=7.6时对应的曲线为___________(填“A”或“B”)。
(3)Mb与氧气结合的反应如下:,37℃,氧气分压与达平衡时Mb与氧气的结合度α的关系如图2所示。
①已知Mb与氧气结合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计算37℃时K=___________。
②人正常呼吸时,体温约为37℃,氧气分压约为20.00kPa,计算此时Mb与氧气的最大结合度为___________(结果精确到0.1%)。
③经测定,体温升高,Mb与氧气的结合度降低,则该反应的___________(填“>”或“C>B ②. 同周期从左往右,第一电离能呈逐渐增大的趋势,Be为1s22s2全充满稳定结构,第一电离能比B大
(3)能(4)吲哚分子间可形成氢键
(5) ①. CaB6 ②.
【解析】
【小问1详解】
已知Cu是29号元素,故基态Cu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104s1,是一种准晶体,具有与晶体相似的长程有序的原子排列,但是不具备晶体的平移对称性,区分晶体与准晶体最有效可靠的方法是对样品进行X-射线衍射实验,晶体将在记录仪上看到分立的斑点或者明锐的谱线,而非晶体则没有,故答案为:3d104s1;X-射线衍射;
【小问2详解】
同一周期从左往右元素的电负性依次增大,故B、C、F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F>C>B,同周期从左往右,第一电离能呈逐渐增大的趋势,Be为1s22s2全充满稳定结构,第一电离能比B大,Be、B、C是同周期相邻元素,故第一电离能:,故答案为:F>C>B;同周期从左往右,第一电离能呈逐渐增大的趋势,Be为1s22s2全充满稳定结构,第一电离能比B大;
【小问3详解】
已知BF3是一个平面三角形分子,而C6F5-即苯环的平面结构,B和C之间为单键连接可以单独旋转,故B(C6F5)3分子中所有原子能处于同一平面,故答案为:能;
【小问4详解】
由于吲哚分子中存在N-H键,故吲哚分子间能够形成氢键,苯乙炔分子间没有分子间氢键,且氢键的强度是分子间作用力的100倍以上,导致吲哚()的沸点为253~254℃,苯乙炔即的沸点为142~144℃,前者沸点高得多,故答案为:
【小问5详解】
Ca在晶胞中的8个顶点,12个棱心和6个面心,故一个晶胞中含有的Ca2+为=8个,B原子均在体内,由晶胞图可知晶胞中含有4个内部B的结构,故有B原子为4×12=48个,故Ca2+与B的比值为8:48=1:6,故化学式为CaB6,晶胞参数为apm,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其晶体的密度为=,故答案为:CaB6;。
21. 西洛他唑具有扩张血管及抗血小板功能作用,它的一种合成路线如图所示。
已知:①
②苯环上原有取代基能影响新导入取代基在苯环上的位置,如:苯环上的-Cl使新的取代基导入其邻位或对位;苯环上的-NO2使新的取代基导入其间位。
请回答:
(1)A为芳香化合物,其官能团是_____。
(2)B→C的反应类型是____反应。
(3)C→D的反应中,同时生成的无机物的分子式是____。
(4)结合已知②,判断F的结构简式是____。
(5)F→G所需的反应试剂及条件是____。
(6)试剂a与互为同系物,则试剂a的结构简式是____。
(7)K中有两个六元环,J→K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
【答案】(1)硝基(2)取代
(3)H2O(4)
(5)浓硫酸、浓硝酸、加热
(6)(7)+CH3Cl
【解析】
【分析】硝基苯和氢气发生反应得到B(),B和发生取代反应生成C,根据西洛他唑结构简式得到C和HN3反应生成D();苯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氯苯,氯苯和浓硝酸在浓硫酸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G(),G和CH3OH在氢氧化钠作用下反应生成H(),H发生还原反应生成I,I和发生取代反应生成J,根据西洛他唑的结构简式得到J和氯化铝作用生成K(),K和D在氢氧化钠作用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西洛他唑。
【小问1详解】
A为芳香化合物,根据前面分析A为硝基苯,其官能团是硝基;故答案为;硝基。
【小问2详解】
B()和发生取代反应生成C,则B→C的反应类型是取代反应;故答案为:取代。
【小问3详解】
C和HN3反应生成D(),根据质量守恒,C中碳氧双键和氮氢键断裂,和HN3中的氢原子结合生成水,因此C→D的反应中,同时生成的无机物的分子式是H2O;故答案为:H2O。
【小问4详解】
结合已知②,先是氯原子取代苯环,再是硝基在氯原子对位发生取代,因此F的结构简式是;故答案为:。
【小问5详解】
F→G是发生硝化反应,因此所需的反应试剂及条件是浓硫酸、浓硝酸、加热;故答案为:浓硫酸、浓硝酸、加热。
【小问6详解】
试剂a与互为同系物,根据J的结构简式分析得到试剂a的结构简式是;故答案为:。
【小问7详解】
K中有两个六元环,根据西洛他唑结构简式分析得到K的结构简式为,则J→K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H3Cl;故答案为:+CH3Cl。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将浓硫酸与蔗糖混合搅拌,并用湿润的品红试纸检验产生的气体
蔗糖变黑,品红试纸褪色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和氧化性
B
向NaHS溶液中滴入稀盐酸
生成臭鸡蛋气味气体(经检验为H2S)
元素非金属性:Cl>S
C
将乙醇和浓硫酸混合液加热至170℃,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
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乙醇一定发生了消去反应
D
常温下,取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两种溶液:①CH3COONa、②CH3COONH4,分别测其pH
测得pH:①>②
CH3COO-的水解程度:①>②
化学键
S-O(SO3)
S-O(SO2)
N-H
O-H
N≡N
键能(kJ∙ml-1)
a
b
c
d
e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咸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共6页。
这是一份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咸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无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咸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