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2-2023学年云南省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二年级上学期期末考前模拟语文卷(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2-2023学年云南省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二年级上学期期末考前模拟语文卷(解析版)01
    2022-2023学年云南省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二年级上学期期末考前模拟语文卷(解析版)02
    2022-2023学年云南省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二年级上学期期末考前模拟语文卷(解析版)03
    还剩1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2023学年云南省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二年级上学期期末考前模拟语文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云南省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二年级上学期期末考前模拟语文卷(解析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绝密★考试结束前
    2022-2023学年云南省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二年级上学期期末考前模拟语文卷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放眼未来,人类将进入一个最为奇幻的时代。人类文明由工业化阶段进入信息化阶段,人真正从被机器奴役的状态中解放出来,成为物质世界的主人。同时,艺术也从少数人的专利转变为全人类共同的日常活动。在新的社会条件下,戏剧将获得奇特的发展。
    就舞台样式来说,未来的戏剧在呈现形态方面有着多种多样的可能性。戏剧舞台和剧场的空间造型会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舞台与观众席的分隔被日益打破,多边形和多层次的表演区与观众席纵横交错,表演可能就在观众中间进行。戏剧越来越模糊了演戏与看戏的界限,以往那种台上演戏、台下观看的剧场形式将被多种多样的观演关系所替代,看戏的行动本身也许就是参与演戏。灯光、布景、音响与转台装置全部进入电脑程控,观众席也成为舞台效果的一部分,例如某一部分观众席会突然被特殊的灯光布景所装饰,甚至被转动到剧场的另外一个部位或空间。戏剧样式进一步分化与重组,在我们所熟悉的舞台样式的基础上,又出现各种新的分化、组合与变异形态,会有新的复合型戏剧出现。
    就传播渠道来说,未来的戏剧已经不再囿于剧场演出,尽管剧场会日益普遍。戏剧会找到除舞台以及电影、电视之外的新载体。电影、电视是利用技术手段使戏剧进入特殊空间形式的传播媒体,它们的便捷实用适应了工业化时代的紧张生活节奏,因而在20世纪风靡世界。可以看到的是,21世纪在电脑网络间遨游的网上戏剧会兴盛起来,它的存在与信息时代人们自由支配时间的生存方式相吻合。人们还可以通过网络来参与设计戏剧的情节、人物和结局,甚至还可以把自己加入进去,这使网上戏剧获得新鲜的魅力。戏剧的社会参与方式也将走向多样化,在剧场演出仍然占据主导地位的同时,电视频道每天把全球的精彩演出送到千家万户,网上戏剧吸引着众多爱好者,校园里戏剧成为学生们的重要功课,各种游艺场所甚至政治、商业、外交场所的意义表达也都随时添加进戏剧的因素。即便如此,舞台戏剧还是观众最为青睐的对象,人们可以随意选择各种交通工具到各地去观看独特的舞台戏剧演出。
    就观众的参与程度来说,今后的戏剧将成为人们所熟悉、爱好、不可或缺的行为艺术种类,人们每天与它的接触频率极大地增加。人们把走进剧场视为增进和显示文化修养的标志,虽然坐在家里可以通过电视和电脑网络来参与戏剧,人们还是要每月甚至每周数次地去直接感知剧场,密集的剧场分布和便利的现代化交通条件为人们实现这一愿望提供了基础。观众已经习惯于到剧场去充任既是观众又是演员的角色,能够熟练而颇富技巧地随机配合剧情发展的需要而投入表演,并从中收获更富激情的愉悦。
    总之,未来的戏剧将伴随着后工业化物质世界的发展,获得新的、更为适宜的生存空间和条件。戏剧的原初魅力——展示人生的方式、意义、价值,为人提供同情、怜悯、愤怒、恐怖、激动、兴奋、滑稽、崇高等种种情感刺激,使人从中获取心理快感——在新的时代更加为人类所需要、所渴求,这是戏剧得以获取各种发展可能性的前提。
    (摘编自刘彦君、廖奔《人类戏剧的未来——<中外戏剧史>结语》)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人类文明进入信息化阶段,这一变化意味着艺术将变为人们的日常活动,戏剧将获得新的发展。好教育云平台(www.jtyhjy.com)
    B.在信息时代的生存方式下,网上戏剧的新鲜魅力来自人们可以通过网络把自己加入到戏剧中。
    C.未来的观众在通过电视和电脑网络参与戏剧的基础上,也要直接去实地感知剧场,收获愉悦。
    D.后工业化物质世界的发展将为戏剧提供更好的生存空间,人类更加需要从戏剧中获取心理快感。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这一变化意味着艺术将变为人们的日常活动”将已然说为未然。从第一段“人类文明由工业化阶段进入信息化阶段,人真正从被机器奴役的状态中解放出来,成为物质世界的主人。同时,艺术也从少数人的专利转变为全人类共同的日常活动”可知,“艺术变为人们的日常活动”是已经成为现实。
    B.“网上戏剧的新鲜魅力来自人们可以通过网络把自己加入到戏剧中”以偏概全。从第三段“21世纪在电脑网络间遨游的网上戏剧会兴盛起来,它的存在与信息时代人们自由支配时间的生存方式相吻合。人们还可以通过网络来参与设计戏剧的情节、人物和结局,甚至还可以把自己加入进去,这使网上戏剧获得新鲜的魅力”可知,“人们可以通过网络把自己加入到戏剧中”只是网上戏剧获得新鲜的魅力的表现之一,并非其唯一原因,还包括“参与设计戏剧的情节、人物和结局”。
    C.“未来的观众在通过电视和电脑网络参与戏剧的基础上,也要直接去实地感知剧场”强加关系。使前后内容形成条件关系。从第四段“虽然坐在家里可以通过电视和电脑网络来参与戏剧,人们还是要每月甚至每周数次地去直接感知剧场,密集的剧场分布和便利的现代化交通条件为人们实现这一愿望提供了基础”可知,二者是并列的关系。
    故选D。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以总分总的结构,论证了在新的社会条件下,未来的戏剧将获得多个方面的奇特发展。
    B.第二段举观众席会突然变化的例子,是为了证明未来的戏剧舞台样式有多种多样的可能性。
    C.第三段主要论证了戏剧的各种载体能在不同时期风靡,是因为它们吻合当时的生活节奏和方式。
    D.文章从舞台样式、传播渠道、观众参与程度来讨论未来戏剧的变化,思路清晰,逻辑顺序严谨。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特点的分析能力。
    C.“第三段主要论证了戏剧的各种载体能在不同时期风靡……”中“主要论证了”说法错误。第三段主要论证的是“戏剧样式进一步分化与重组,在我们所熟悉的舞台样式的基础上,又出现各种新的分化、组合与变异形态,会有新的复合型戏剧出现”。
    故选C。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未来的戏剧呈现形态中,表演区和观众席最终将会没有确切分隔,完全融合在一起。
    B.未来戏剧的社会参与方式走向多样化时,学生们可能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来接触戏剧。
    C.未来的戏剧剧场分布密集,现代化交通便利,人们可以频繁地走进剧场增进文化修养。
    D.作者推测未来的戏剧发展时,既结合了历史背景,又立足于现实实际,增加了可信度。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表演区和观众席最终将会没有确切分隔,完全融合在一起”说法错误。从第二段“表演可能就在观众中间进行”可知,表演区和观众席没有确切分隔只是一种可能,并非必然发生,原文只是对未来的猜测。
    故选A。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对经典阅读心向往之,却有心无力,这应该是经典阅读危机最为清晰的表达。经典阅读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尴尬境地,有着时代大背景及与现实交织的诸多复杂原因,比如经典教育缺失、社会生活变迁、娱乐文化挤压等。而且这一问题的严峻却无形、反复又自成生态的特点,决定化解这一危机是一个长期的、系统性的工程。观念的提升并非一日之功,内生动力的生发也是厚积之果,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可能才是正解。
    (摘自《让经典阅读在年轻人中复归》)
    材料二:
    2016年10月,天津大学的一个学生社团曾围绕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作了一个小范围的调查,收到的一组回答让他们深思:一方面,受访大学生表示“不读书上不了台面,会暴露自己没有修养”;另一方面,受访大学生又表示“要花精力聊微信等,建立归属感”。
    围绕“为何经典阅读认同度高,但实际读得少”的问题,天津大学大部分学生认为,家庭、学校、社会对经典名著的推荐,已经让青少年从小树立了“好读书、读好书”的意识;而“时间碎片化”则是他们不约而同提到的影响阅读的最主要原因。天津大学虞京春教授对此深以为然:“移动终端快餐化、碎片化阅读受到大学生的推崇,但松散的阅读习惯很难使人构建完整的思想体系。”她同时也感到,在浮躁的社会环境之下“经典著作虽然能够对人有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但却不能像实用书籍那样立竿见影,这也是部分读者远离经典的原因”。
    (摘自《上好大学生经典阅读“必修课”》)
    材料三:
    由于时代久,古典文学作品与现代汉语语言存在诸多差异,在某种程度上人们对其接触的难度越来越大。单纯在古典文学教育中强调兴趣教学,肯定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古典文学的学习,自古就强调“熟读”的重要性,甚至强调“死记硬背”、这是其学科性质决定的。多阅读,多背诵,形成一定程度的强制诵记十分必要。要努力在尊重古典文学学习规律的基础上,从考试模式、识记方法、教学方法上进行教学与考试的深层改革。
    文学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熏陶式的教育。它强调的是让学生经常处于文学的氛围和影响之中,“润物细无声”。全媒体时代,学生日常接触最多、影响最大的是网络与新媒体,因此需要充分利用新媒介与网络,与学生建立以古典文学为内容的交互空间,将图书馆、网络资源结合起来,将强制阅读与拓展阅读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无处不在的古典文学氛围里形成阅读习惯。
    摘自《文学院系学生古典阅读状况堪忧》)
    材料四:

    图一   中国大学生在古代文学阅读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障碍

    图二   古代文学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摘自《大学生经典阅读调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经典教育缺失、社会生活变迁、娱乐文化挤压加上对经典阅读心向往之,却有心无力等原因,让经典阅读出现危机。
    B.化解经典阅读危机是一个长期的、系统性的工程,因此让经典阅读面临的问题呈现事严峻却无形、繁复又自成生态的特点。
    C.移动终端快繁化、碎片化阅读受到大学上的推崇,化解经典阅读危机就要远离网络,改变松散阅读习惯,构建完整的思想体系。
    D.前三则材料谈论内容均和大学生的经典阅读有关,但前两则材料重点论述经典阅读面临危机的原因,而材料三重点论述解决办法。
    【答案】D好教育云平台(www.jtyhjy.com)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辨析能力。
    A.“加上对经典阅读心向往之,却有心无力等原因,让经典阅读出现危机”错误,材料一“对经典阅读心向往之,却有心无力”,是“经典阅读危机”的体现,不是原因。
    B.“化解经典阅读危机是一个长期的、系统性的工程,因此让经典阅读面临的问题呈现事严峻却无形、繁复又自成生态的特点”因果倒置,原文是“而且这一问题的严峻却无形、繁复又自成生态的特点,决定化解这一危机是一个长期的、系统性工程”。
    C.“化解经典阅读危机就要运离网络”错误,由材料三中的“因此需要充分利用新媒介与网络”可知选项表述错误。
    故选D。
    5.下列对材料四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图一显示,理科、文科和中文的大学生,均认为在古代文学阅读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障碍是语言难懂,比例均超过40%。
    B.图一显示在不同科类的大学生中认为“语言难懂是在古代文学阅读过中遇到的主要障碍”的比例均为最高,其中文科最高。
    C.图二显示,在不同科类的大学生中认为“古代文学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的比例均为最高,其中中文最高。
    D.两幅图表显示,虽然有一部分大学生在古代文学阅读过程中遇到不同的障碍,但总体上,大学生群体还是对古代文学在现代社会的意义予以肯定的。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辨析信息即图文转换能力。
    A.“均认为在古代文学阅读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障碍是语言难懂”错误,图一中统计的是遇到障碍的比例。理科中有42.0%的大学生、文科中有44.0%的大学生、中文中有41.0%的大学生认为在古代文学阅读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障碍是语言难懂,选项中的“均”扩大范圈,“最大”没有依据。
    故选A。
    6.在大学生中,经典阅读面临严重危机,如何解决这一危机,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
    【答案】(1)社会层面,重塑阅读系统,营造良好的阅读经典的环境,引导大学生阅读经典。(2)学校层面,大力探索经典阅读学习的规律,积极进行教学和考试改革,提倡熏陶式教育,整合图书馆和网络资源等。(3)个人层面,敬畏经典,研读经典,改变松散的阅读习惯,运离快餐化、碎片化阅读,潜心阅读,构建自己完整的思想体系。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材料中信息,针对材料中某一问题提出自己见解能力。
    从材料一“经典阅读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尴尬境地,有着时代大背景及与现实交织的诸多复杂原因,比如经典教育缺失、社会生活变迁、娱乐文化挤压等。这一问题的严峻却无形、繁复又自成生态的特点,决定化解这一危机是一个长期的、系统性的工程”中可知,重建阅读系统,要有良好的阅读经典环境,可概括为社会层面;
    从材料三“要努力在尊重古典文学学习规律的基础上,从考试模式、识记方法、教学方法上进行教学与考试的深层改革”“需要充分利用新媒介与网络,与学生建立以古典文学为内容的交互空间,将图书馆、网络资源结合起来,将强制阅读与拓展阅读结合起来”中可知,要摸索经典阅读的规律,积极进行考试改革,整合图书馆和网络资源等,可概括为学校层面;
    从材料二“‘时间碎片化’则是他们不约而同提到的影响阅读的最主要原因”“松散的阅读习惯很难使人构建完整的思想体系”“在浮躁的社会环境之下‘经典著作虽然能够对人有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但却不能像实用书籍那样立竿见影,这也是部分读者远离经典的原因’”中可知,要远离快餐化、碎片化阅读,改变松散的阅读习惯,潜心阅读,可概括为个人层面。
    (三)文学类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文本一:
    北中国
    萧红
    一早晨起来就落着清雪。在一个灰色的大门洞里,有两个戴着大皮帽子的人,在那里响着大锯。
    “扔,扔,扔,扔……”好像唱着歌似的。
    不远就有一段树林,沿大道的两旁长着。说是养了一百来年的大树,从祖宗那里继承下来的。将来还要传给第二代、第三代儿孙,最好是永远留传下去,好来证明这门第的久远和光荣。
    可是,今年却是这树林的主人自己发的号令,用大锯锯着。
    树上的喜鹊窝,新的旧的有许多。树一被伐倒,喜鹊窝也跟着覆到地上,有的跌破了,有的则整个的滚下来,就坐在那亮晶晶的雪上。
    一百多棵榆树,现在没几棵了。
    上房的门喀喀的响着就开了,老管事的手里拿着一个信封,从台阶上下来,怀怀疑疑,把嘴唇咬着。那两个拉锯的,一看这情景就知道大先生又在里边闹了。
    老管事的走进大门洞,把信封拿给他们两个细看。他们都不识字,老管事的也不识字。不过他闭着眼睛也可以背得出来,这样的信,他的主人从生了病的那天就写,一天或是两封三封,或是三封五封。已经写了三个月了。
    老管事的把信封头朝下、脚朝上的倒念着:
    中华抗日英雄,耿振华吾儿收——父字
    全念对了,中间写在红绶上的那一行,他只念了“耿振华收”。一个拉锯的,连忙补添着说:“耿振华吾儿收。”
    清雪还照旧的下着,两个拉锯的,又在那里唰唰的工作起来。这样好的木头哪里去找去!现在锯了,毁了,劈了烧火了。好像他们自己的命运一样,看了未免有几分悲哀。
    “百多棵树,耿大先生想儿子想疯了。”
    大少爷一走,开初耿大先生不表示什么意见。他想过了一些时候,就会回来的。自己年轻时,也是那样。孙中山先生革命的时候,还偷偷的加入了革命党呢。只希望他在外边碰了钉子就回来了。
    儿子的母亲,一哭哭了三四天,说儿子走的三四天前,她就看出孩子有点不对。眼泡是红的,一定是不忍心走,哭过了的,还有他问过母亲一句话,他说:
    “妈,弟弟他们每天应该给两个钟头念中国书。尽念日本书,将来连中国字都不认识了,等哪天咱们把日本人打跑了,还满口日本话,那该多么耻辱。”
    妈就说:“什么时候会打跑日本?”
    儿子说:“我就要去打日本去了……”
    这不明明跟母亲露一个话风吗?可惜当时她不明白,现在她越想越后悔。
    儿子一去就是三年,只是到了上海时,有过两封信。以后就音信皆无了。传说就在上海抗日部队里,当了兵。后来,又说他早就不在上海了,在陕西八路军里边工作。
    母亲在这三年中,会说东忘西的,无所因由似的说哭就哭。
    可是耿大先生则不然,关于儿子,他一字不提。只是夜里不睡觉,静静的坐着,往往一坐坐个通宵。
    他夜里坐了三年,竟把头发坐白了。
    大少爷一走,全家都散心了。院墙倒了,用一排麦秆附上;房子漏了雨,拿一块砖头压上。一切的光辉生气随着大少爷的出走失去了。
    现在耿大先生早已经病了,有的时候清醒,有的时候则昏昏沉沉的睡着。
    今年阴历十二月里,他听到儿子大概是死了的消息。这消息是儿子从前的一个同学那里传出来的。
    耿大先生拿起这些日子所有的报纸,看了半夜。直到鸡叫天明,他枕着那些报纸,忽然做了一梦,在梦中,他的儿子并没有死,而是做了抗日英雄,带着千军万马,从中国杀向“满洲国”来了。
    耿大先生一梦醒来,从此就病了。好教育云平台(www.jtyhjy.com)
    清醒的时候,他就指挥着伐树。
    “伐呀,不伐白不伐。”
    把树木都锯成短段。
    “烧啊!不烧白不烧,留着也是小日本的。”
    等他昏迷的时候,他就要笔要墨写信。
    只要客人来了,他就说:“你等一等,给我带一封信去。”好教育云平台(www.jtyhjy.com)
    家里的人,觉得这是一种可怕的情形。若是来了日本客人,他也把那抗日英雄的信托日本人带去,可就糟了。
    所以自从他一发了病,也就被幽禁起来,把他放在花园角上那凉亭子里去了。那花园里素常没有人来,一到了冬天,满园子都是白雪。凉亭里边生了一个炭火盆,他寂寞的时候,就往炭火盆上加炭。
    有一天,厨子给老爷送饭的时候,一开门,满屋子的蓝烟。往地上一看,耿大先生就在火盆旁边卧着,一只手按着自己的胸口,好像是在睡觉,又好像还有许多话没有说出来似的。
    耿大先生死了。
    1941.3.26
    (有删改)
    文本二:
    好的作家在具体的文学创造中,会采用很多策略加强时空叙事的张力和粘合力,使叙事中的时间进程和空间拓展趋于复杂化。丰富文本的审美意蕴。萧红的小说擅于在单一故事情节发展中蕴涵隐性情节,把时代风云变化的隐性情节隐藏在具体平实的小人物日常生活遭遇的表层情节发展中,让表层情节和隐性情节相互渗透,一方面可以更完整地理解表层情节进程中不能得到很好解释的某些因素,另一方面也丰富和拓宽了小说风云变化的时代背景,这样处理不仅能够揭示时代特征,还能巧妙地展现人物的心路历程和作家的主观意图。
    (摘编自楚金波《论萧红短篇小说的时空叙事策略》)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从当前耿大先生的病写起,关联两代人,将一个家的浮沉与民族命运凝聚一处,体现了构思的匠心。
    B.从“一字不提”,希望他“碰了钉子”,到称儿子为“抗日英雄”,这体现了耿大先生对儿子前后矛盾的态度。
    C.小说开头一段的场景描写,展现了侵略者占领之下的小城单调压抑的日常生活图景,奠定了全文的情感基调。
    D.耿大先生梦见儿子率军归来收复家园的景象,与梦醒后儿子已不在的现实形成强烈反差,强化了故事的悲怆色彩。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B.“这体现了耿大先生对儿子前后矛盾的态度”错误,根据原文“大少爷一走,开初耿大先生不表示什么意见。他想过了一些时候,就会回来的。自己年轻时,也是那样。孙中山先生革命的时候,还偷偷的加入了革命党呢。只希望他在外边碰了钉子就回来了”“关于儿子,他一字不提。只是夜里不睡觉,静静的坐着,往往一坐坐个通宵”“他枕着那些报纸,忽然做了一梦,在梦中,他的儿子并没有死,而是做了抗日英雄,带着千军万马,从中国杀向‘满洲国’来了”可知,“一字不提”,希望他“碰了钉子”,称之为“抗日英雄”皆出自深沉的父爱,前后并不矛盾。
    故选B。
    8. 文本一中,“树”多次出现,请结合“树”的命运概括其中的多层意蕴。(6分)
    【答案】①榆树是家园环境的一部分,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②养树、惜树象征对家园的热爱,对血脉传承的重视;③伐树隐喻了家庭命运的转折、家败人亡的悲剧;④焚树表现了沦陷区人民不屈的信念和玉石俱焚的决心。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
    根据原文“不远就有一段树林,沿大道的两旁长着。说是养了一百来年的大树,从祖宗那里继承下来的。将来还要传给第二代、第三代儿孙,最好是永远留传下去,好来证明这门第的久远和光荣”可知,榆树是家园环境的一部分,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养树、惜树象征对家园的热爱,对血脉传承的重视。
    根据原文“一百多棵榆树,现在没几棵了”,“这样好的木头哪里去找去!现在锯了,毁了,劈了烧火了。好像他们自己的命运一样,看了未免有几分悲哀”,“百多棵树,耿大先生想儿子想疯了”可知,伐树隐喻了家庭命运的转折、家败人亡的悲剧。
    根据原文“清醒的时候,他就指挥着伐树”“‘伐呀,不伐白不伐。’把树木都锯成短段。‘烧啊!不烧白不烧,留着也是小日本的。’”可知,焚树表现了沦陷区人民不屈的信念和玉石俱焚的决心。
    9.文本二指出,萧红的小说“让表层情节和隐性情节相互渗透”,谈谈文本一画线处如何体现这一点的,这样写有怎样的效果。(6分)
    【答案】3.①说弟弟们尽念日本字,隐含了北中国已沦陷的现实,这解释了耿振华离家的原因。
    ②母子间平实的对话,暗示了抗日斗争的艰辛,凸显了坚韧不屈的民族气节。
    ③这样处理反映了作者以小人物的命运表现时代主题的审美追求。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探讨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能力。
    根据原文画线句子“尽念日本书,将来连中国字都不认识了,等哪天咱们把日本人打跑了,还满口日本话,那该多么耻辱”可知,说弟弟们尽念日本字,隐含了北中国已沦陷的现实,这解释了耿振华离家的原因。
    根据“等哪天咱们把日本人打跑了”“我就要去打日本去了……”可知,通过母子间平实的对话点出时代环境与人物关系,暗示了抗日斗争的艰辛,凸显了坚韧不屈的民族气节。
    效果:表层情节写人物,隐性情节表现时代主题,表层情节和隐性情节相互渗透反映了作者以小人物的命运表现时代主题的审美追求。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郭崇韬,代州雁门人也。为人明敏,能应对,以材干见称。庄宗为晋王,孟知祥为中门使,崇韬为副使。中门之职,参管机要,先时,吴珙、张虔厚等皆以中门使相继得罪。知祥惧,求外任,庄宗曰:“公欲避事,当举可代公者。”知祥乃荐崇韬为中门使,甚见亲信。
    晋兵围张文礼于镇州,久不下,而定州王都引契丹入寇。契丹至新乐,晋人皆恐,欲解围去,庄宗未决,崇韬曰:“契丹之来,非救文礼,为王都以利诱之耳,且晋新破梁军,不可遽自退怯。”庄宗然之,果败契丹。
    初,崇韬与宦者马绍宏俱为中门使,及庄宗即位,二人当为枢密使,而崇韬不欲绍宏在己上,乃以张居翰为枢密使,绍宏为宣徽使。绍宏失职怨望崇韬因置内勾使以绍宏领之凡天下钱谷出入于租庸者皆经内勾既而文簿繁多州县为弊遽罢其事而绍宏尤侧目。崇韬颇惧,语其故人子弟曰:“吾佐天子取天下,今大功已就,吾欲避之,归守镇阳,庶几免祸,可乎?”故人子弟对曰:“俚语曰:‘骑虎者,势不得下。’今公权位已隆,而下多怨嫉,一失其势,能自安乎?”崇韬曰:“奈何?”对曰:“今中宫未立,而刘氏有宠,宜请立刘氏为皇后,而多建天下利害以便民者,然后退而乞身。天子以公有大功而无过,必不听公去。是外有避权之名,而内有中宫之助,虽有谗间,其可动乎?”崇韬以为然,乃上书请立刘氏为皇后。好教育云平台(www.jtyhjy.com)
    同光三年夏,霖雨不止。庄宗患宫中暑湿不可居,思得高楼避暑,乃遣宫苑使王允平营之。宦官曰:“郭崇韬常为租庸惜财用,陛下虽欲有作,其可得乎?”庄宗乃使人问崇韬曰:“昔吾与梁对垒于河上,虽祁寒盛暑,被甲跨马,不以为劳。今居深宫,荫广厦,不胜其热,何也?”崇韬对曰:“陛下昔以一天下为心,今以一身为意,艰难逸豫,为虑不同,其势自然也。愿陛下无忘创业之难。”庄宗默然。终遣允平起楼,崇韬果切谏。
    崇韬有子五人,其二从死于蜀,余皆见杀。其破蜀所得,皆籍没。世以其姓郭,因以为子仪之后,崇韬遂以为然。其伐蜀也,过子仪墓,下马号恸而去,闻者颇以为笑。然崇韬尽忠国家,有大略。其已破蜀,因遣使者以唐威德风谕南诏诸蛮,欲因以绥之,可谓有志矣!
    (节选自《晋书·郭崇韬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绍宏失职/怨望崇韬因置/内勾使以绍宏领之/凡天下钱谷出入/于租庸者皆经内勾/既而文簿繁多/州县为弊/遽罢其事/而绍宏尤侧目。
    B.绍宏失职怨望/崇韬因置内勾使/以绍宏领之/凡天下钱谷出入/于租庸者皆经内勾/既而文簿繁多/州县为弊/遽罢其事/而绍宏尤侧目。
    C.绍宏失职/怨望崇韬因置/内勾使以绍宏领之/凡天下钱谷出入于租庸者/皆经内勾/既而文簿繁多/州县为弊/遽罢其事/而绍宏尤侧目。
    D.绍宏失职怨望/崇韬因置内勾使/以绍宏领之/凡天下钱谷出入于租庸者/皆经内勾/既而文簿繁多/州县为弊/遽罢其事/而绍宏尤侧目。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马绍宏失去职位而有怨言,崇韬又设了个内勾使的职务给绍宏,凡是全国通过征收租赋得来的钱财俸禄,都要经过内勾使。不久造成文簿繁多,州县作弊,立即罢免掉内勾使,而马绍宏更加怨恨(郭崇韬)。
    “崇韬”作“因置内勾使”的主语,前面断开,排除AC。
    “于租庸者”作“出入”的后置状语,后面断开,排除AB。
    故选D。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好教育云平台(www.jtyhjy.com)
    A.“吴珙、张虔厚等皆以中门使相继得罪”与《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中的两个“得罪”的含义不相同。
    B.“吾佐天子取天下,今大功已就”与《荆轲刺秦王》中“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中的两个“就”的含义相同。
    C.“其破蜀所得,皆籍没”与《鸿门宴》中“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中的两个“籍”的含义相同。
    D.“欲因以绥之,可谓有志矣”与《张衡传》中“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中的两个“因”的含义不同。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D.“含义不同”错。两个“因”字含义相同,都译为“凭借”。句意:想借此来安抚他们,可谓是有远见卓识啊。/张衡就仿照班固的《两都赋》写了一篇《二京赋》,借此来讽喻规劝。
    A.前一句是“获罪”,后一句是“冒犯、得罪”。句意:吴珙、张虔厚等人都因为当中门使相继获罪。/赵国怎么敢留下和氏璧从而得罪大王(指秦王)呢。
    B.都是“成功”的意思。句意:我帮皇帝取得天下,现在大功告成。/荆轲自己知道事情不能成功了,靠着柱子笑着。
    C.都是“登记”的意思。句意:他破蜀所得的财物都被登记没收。/我进入关中,登记官吏、人民,封存府库的财产,来等待将军。
    故选D。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孟知祥做中门使的时候,由于害怕像前任宫员一样获罪,就请求外调,后来庄宗举荐郭崇韬来替代他。
    B.晋兵在镇州将张文礼围困时,王都又引契丹兵入侵,晋军恐惧,想解围离去,郭崇韬认为不应该胆小退却。
    C.郭崇韬因与马绍宏有矛盾,因此想回守镇阳来免除灾祸,最终听取故人子弟的建议,上书请求立刘氏为皇后。
    D.因郭崇韬姓郭,世人就说他是郭子仪的后代,而崇韬也表示默认。当他经过郭子仪的墓,还下马大哭一场而去。
    【答案】 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后来庄宗举荐郭崇韬来替代他”理解有误,原文为“庄宗曰:‘公欲避事,当举可代公者。’知祥乃荐崇韬为中门使”,意是庄宗让孟知祥推荐一个可以代替他的人,孟知祥推荐了郭崇韬做中门使。
    故选A。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契丹之来,非救文礼,为王都以利诱之耳,且晋新破梁军,不可遽自退怯。
    (2)陛下昔以一天下为心,今以一身为意,艰难逸豫,为虑不同,其势自然也。
    【答案】(1)契丹到这里来的原因不是为了救张文礼,是王都用利益引诱而已,而且晋军刚刚击败梁军,不应该这么快就自己胆怯退却。
    (2)陛下过去将整个天下放在心上,现在只想到自己,对于艰难困苦与安逸享乐,考虑的不同,情况当然如此。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①“契丹之来,非救文礼”,判断句;“新”,刚刚,才;“遽”,迅速、这么快。
    ②第一个“以”,把,将;“逸豫”,安逸享乐;“自然”,古今异义词,当然如此。
    参考译文:
    郭崇韬,代州雁门人。为人聪明、敏锐,善于应对,以才干著称。庄宗为晋王,孟知祥为中门使,崇韬为副使。中门使的职责是参加和管理机要,以前,吴珙、张虔厚等人都因为当中门使相继获罪。孟知祥害怕,请求外调,庄宗说:“你想回避这个职事,应当举荐一个可以代替你的人。”孟知祥就推荐郭崇韬为中门使,庄宗非常信任他。
        晋兵在镇州包围张文礼,久攻不下,而定州王都又引契丹兵入侵。契丹军到达新乐,晋军恐惧,想解围离开,庄宗犹豫不决,郭崇韬说:“契丹到这里来的原因不是为了救张文礼,是王都用利益引诱而已,而且晋军刚刚击败梁军,不应该这么快就自己胆怯退却。”庄宗表示赞同,果然击败契丹。
    当初,郭崇韬与宦官马绍宏都当中门使,等到庄宗即帝位时,二人都可以当枢密使,但是郭崇韬不想马绍宏在自己之上,就任用张居翰当枢密使,马绍宏为宣徽使。马绍宏失去职位而有怨言,崇韬又设了个内勾使的职务给绍宏,凡是全国通过征收租赋得来的钱财俸禄,都要经过内勾使。不久造成文簿繁多,州县作弊,立即罢免掉内勾使,而马绍宏更加怨恨(郭崇韬)。郭崇韬非常害怕,对故人子弟说:“我帮皇帝取得天下,现在大功告成,我想回避,去守镇阳,希望能免祸,可否?”故人子弟回答说:“俗话讲:‘骑虎者,势不得下。’现在你权位已高,下面很多人怨恨,一旦失去权势,能够免祸吗?”郭崇韬说:“怎么办?”回答说:“现在中宫未立,而刘氏受宠,应该请立刘氏为皇后,多做一些对天下民众有大利的事,然后要求告老还家。天子认为你有大功没有过错,必然不肯放你回家去。这样外有避权之名,内有中宫之助,即使有谗言,能够动摇你吗?”崇韬认为说得很对,就上书请立刘氏为皇后。
        同光三年(925年)夏,下雨不止。庄宗忧愁宫中暑热潮湿无法居住,想建高楼避暑,于是派宫苑使王允平营建。宦官说:“郭崇韬常为租庸收税,珍惜财用,陛下虽然想建楼,能得到钱吗?”庄宗就派人问郭崇韬说:“过去我与梁对峙于河上,虽然严寒盛暑,披甲跨马,却不认为劳苦。现在居住深宫,房屋广阔阴湿,却承受不了天气的闷热,是什么原因呢?”郭崇韬回答说:“陛下过去将整个天下放在心上,现在只想到自己,对于艰难困苦与安逸享乐,考虑的不同,情况当然如此。希望陛下不忘创业的艰难。”庄宗默然。最终仍决定派王允平建高楼,郭崇韬果然又恳切谏阻。
    崇韬有五个儿子,有两个在蜀与他一起被杀,其余三个也被杀。他破蜀所得的财物都被登记没收。世人因为他姓郭,就把他当作郭子仪的后代,郭崇韬也就认可了。他伐蜀时,经过郭子仪的墓,下马大哭一场而去,听到的人当作笑话。然而郭崇韬尽忠国家,有雄才大略。他破蜀后,乘胜派遣使者到南诏等少数民族地区宣传唐的威德,想借此来安抚他们,可谓是有远见卓识啊!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醉蓬莱①
    黄庭坚
    对朝云叆叇,暮雨霏微,乱峰相倚。巫峡高唐②,锁楚宫朱翠。画戟移春,靓妆迎马,向一川都会。万里投荒,一身吊影,成何欢意!尽道黔南,去天尺五;望极神州,万重烟水。樽酒公堂,有中朝佳士。荔颊红深,麝脐香满,醉舞裀③歌袂。杜宇声声,催人到晓,不如归是。
    【注】①绍圣二年(1095年),黄庭坚被指控撰修失实,贬为涪州别驾黔州安置,此词为词人赴黔途中经过夔州巫山县时所作。②高唐:战国时楚王在云梦泽中所建高台。③舞裀:舞衣。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词的开篇以“对”字领起,描绘了云气浓重、微雨迷蒙、群峰攒立的巫峡江景图。
    B.“乱”字刻画出山峰错落参差的形态,“锁”字暗含了词人借古伤怀的苦闷心境。
    C.下阕盛赞黔南山高水阔,展现了词人与贤士佳友在宴会上饮酒赏乐的热闹场面。
    D.全词构思精巧,语言既风华典雅又朴素自然,上下阕情思变化相对应,真挚动人。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C .“盛赞黔南山高水阔”错。“尽道黔南,去天尺五;望极神州,万重烟水”意为“到达黔州之后,山愈高,势愈险,而距中原更远,隔断了眺望京城的视线,但乡愁却越过千山万水飞向神州”。作者越过眼前的情景,而设想贬谪之地的望乡之苦,这是用未来的乡愁反过来烘托现实的离情。
    故选C。
    15.这首词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表情达意的?试作赏析。(6分)
    【答案】   ①“万里”与“一身”对比,从空间上的巨大反差表现出词人的孤寂与忧闷。②“画戟”“靓妆”的热闹与“投荒”“吊影”的孤寂对比,突出词人被贬赴黔的哀怨与无奈。③宴会上热烈欢快的场景与“杜宇声声”的愁苦景象对比,凸显词人怀乡思归的悲凉与惆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表现手法及情感的能力。
    “万里投荒,一身吊影”,被贬谪放逐到万里之外的偏荒之地,孤身一人,对影自怜。“万里”与“一身”对比,从个体渺小与空间的广大上的巨大反差表现出词人的孤寂与忧闷。好教育云平台(www.jtyhjy.com)
    “画戟移春,靓妆迎马,向一川都会”意思是春光明媚之中,宫府的仪仗队行进,盛装艳服之人迎接着马队,迤逦向城中走去。描绘出一幅热闹的仪仗图。作用:“画戟”是加上彩饰的戟,用于仪仗队。“靓妆”,粉黛妆饰,这里大约指歌姬舞女之类。下文“万里投荒,一身吊影,成何欢意”,作者被贬谪放逐到偏荒之地,对影自怜,有什么值得高兴的。宫府的仪仗盛大,与作者所处境况形成鲜明对比。突出词人被贬赴黔的哀怨与无奈,作者的内心一片悲凉,一腔忧闷喷涌而出。
    “荔颊红深,麝脐香满,醉舞裀歌袂。杜宇声声催人到晓”,醉舞欢腾,满堂香气,声歌盈室,美人容颜娇艳,香气氤氲馥郁。听着那杜鹃一声一声地到天明。宴会上场景热烈欢快,“荔颊”“麝脐”的欢乐与“杜宇声声”的愁苦景象对比,凸显词人怀乡思归的悲凉与惆怅。
    (三) 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对屈原的为人作出了高度的评价,其中认为他志向远大,即使与日月对照,光辉也毫不逊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始皇派遣大将蒙恬北逐匈奴获得胜利,使得匈奴长时间不敢南下进击中原。《过秦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是对此事件效果的概括。
    (3)陆游在《书愤》中形象地概括了水、陆两路大军进攻敌人的壮观场面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推此志也     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报”“洲”。
    三、 语言文字运用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现代汉语成熟之前,标点并不常用。古文里的“句读”,往往只标示朗读节奏,不指涉复杂的文本关系。清末,西文标点通过同文馆学生张德彝引入中国后,白话文运动逐渐形成有12种标点为基础的使用习惯。新中国成立后,规范的标点符号与“推普”“扫盲”一起,让中国人的表达更加晓畅自如。今天,只要翻到《现代汉语词典》的最后,便能看到详尽的使用规范。从这个意义上说,让白话文提升表达效率、提高表达精度,标点的作用 ① 。
    当然,语言表达也应是动态的、社会的、具体的。当手机电脑成为第一终端,诞生于毛笔钢笔并行时代的标点符号,是否也应 ② ?对此,在规范的基础上,我们也可以更坦诚、开放一点。如用波浪线表示小小的喜悦、半个括号暗示实际想法、表情包传递直接的情绪……互联网上,灵活、生动、新兴的符号 ③ ,换个角度看它也是更丰富、更微妙也更贴近现代生活的表达方式。但日用而不觉的“准标点”能否成为通行的“新标点”,恐怕还需经受时光淘洗、大众检验。事实上,正是规范与演变这两股力量的驰而不息,才共同汇聚出奔涌不止的语言之河。如何对待标点符号、怎样避免错字别字,在快节奏的日常表达中或许没那么紧迫。但对站在语言之河上游的作家、把守“水质”关卡的编辑而言,严格、谨慎甚至稍有刻板,在个性张扬、莫衷一是的表达环境中却是 ④ ,又弥足珍贵的。
    1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4分)好教育云平台(www.jtyhjy.com)
    【答案】①不容小觑;②与时俱进;③层出不穷;④不可或缺   好教育云平台(www.jtyhjy.com)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处,此处强调标点虽小,但作用重大,不能忽视,可填“不容小觑”。不容小觑:不能小看;不能轻视。
    第二处,根据“当手机电脑成为第一终端,诞生于毛笔钢笔并行时代的标点符号,是否也应”可知,此处强调与时代并行的意思,可填“与时俱进”。与时俱进:与时间一起前进。指不断进取,永不停滞。
    第三处,此处是说互联网背景下,各种符号 不断出现,可填“层出不穷”。层出不穷:形容事物连续出现,没有穷尽。
    第四处,此处是说作家、编辑等人对待错别字的“严格、谨慎甚至稍有刻板”态度不能缺少,可填“不可或缺”。不可或缺:意思表示非常重要,不能有一点点的缺失,不能少一点。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答案】 通过同文馆学生张德彝将西文标点引入中国后,白话文运动逐渐形成以12种标点为基础的使用习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语病有两处:
    第一处“西文标点通过同文馆学生张德彝引入中国后”中途易辙,前一句主语是“西文标点”,话语未完,转换到第二句主语“白话文运动”,可改为“通过同文馆学生张德彝将西文标点引入中国后”。
    第二处“有……为基础”搭配不当,应改为“以……为基础”。
    19.下列各句中的省略号,和文中省略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归隐是旧时文人理想中的一种闲散生活——躬耕、沽酒、题诗、作画……但是古往今来很少有人心甘情愿过这种生活。
    B.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一书中谈到汉代艺术的美学风格时说:“……没有修饰,没有个性表达,也没有主观抒情。”
    C.我即刻胆怯起来了,便想全翻过先前的话来,“那是,……实在,我说不清……。其实,究竟有没有魂灵,我也说不清。
    D.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看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好教育云平台(www.jtyhjy.com)
    A.与文中的省略号都表列举的省略;
    B.表引文的省略;
    C.表说话断断续续;
    D.表语言的中断。
    故选A。
    (二) 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
    人类睡眠不仅是睡觉,__①_。 根据典型的眼部特征来命名这两种睡眠阶段:非快速眼动睡眠和快速眼动睡眠。睡眠的这两个阶段整个夜间都在大脑中进行着反反复复的拉锯战,目的是夺取主导地位。这两者之间的大脑战争每90分钟就会发生一次输赢的转换,先是非快速眼动睡眠占统治地位,接着快速眼动睡眠就会东山再起。战斗一结束,就会立即重新开始,每90分钟上演一次。非快速眼动和快速眼动睡眠之间不平衡的来回相互作用是很有必要的,它可以在夜间优美地重建并更新我们的神经回路,从而管理大脑中有限的存储空间。由于存储记忆,神经元和神经连接数量有限,_______②_______,我们的大脑必须在保留旧信息和给新信息留下足够的空间之间找到“最佳平衡”。因为生活经历不断变化,_______③_______,所以我们存储经历的自传体雕刻永远也不会完成。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答案】①而且是两种睡眠阶段在交替循环。
    ②所以记忆存储容量也是有限的。
    ③我们的记忆也必须不断更新。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①依据后文“根据典型的眼部特征来命名这两种睡眠阶段:非快速眼动睡眠和快速眼动睡眠。睡眠的这两个阶段整个夜间都在大脑中进行着反反复复的拉锯战,目的是夺取主导地位”可知人类睡眠分为两种,这两种睡眠在进行拉锯战,再依据关联词“不仅”,此处可填写:而且是两种睡眠阶段在交替循环。
    ②依据“从而管理大脑中有限的存储空间。由于存储记忆,神经元和神经连接数量有限”可知人的大脑存储空间有限,神经元和神经连接数量有限,再依据关联词“由于”,此处可填写:所以记忆存储容量也是有限的。
    ③依据“因为生活经历不断变化”可知人类记忆随着经历也在不断变化,此处可填写:我们的记忆也必须不断更新。
    21.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语和文中“拉锯战”所用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C.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D.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文中“睡眠的这两个阶段整个夜间都在大脑中进行着反反复复的拉锯战”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睡眠两个阶段的反复情况比喻为拉锯战。
    A.比喻,将“雪花”比喻为“梨花”。句意: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像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
    B.比喻,将“阳光下的盔甲”比喻为“金鳞”。句意: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战士们的铠甲在阳光照射下金光闪烁。
    C.比喻,将“浪花”比喻为“千堆雪”。句意:岸边乱石林立,像要刺破天空,惊人的巨浪拍击着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千万堆白雪。
    D.借代,用“胡马”指代金朝的骑兵。句意:自从胡人的战马到长江发起战争之后,已经被废弃的城池和树木花草,到现在仍然讨厌谈论军事。
    故选D。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北宋政治家司马光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青年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最富朝气,拥有开风气之先的力量。广大青年坚持修身立德,不仅是对自己负责,更影响着一个时代的底色和基调。广大青年立什么样的德,既是个人选择问题,更彰显着一代人的胸怀与境界,决定了整个国家和民族选择怎样的道路、坚守怎样的价值、成就怎样的事业。
    上述材料能带给你关于立志成才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略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材料由司马光的名言入手,强调了“德”对国家、个人的重要性。尤其是青少年,美好德行的养成不仅关系到个人成长、事业成就,更关系到国家发展、民族未来、时代走向。作文将“德”置于最高的地位,意在引导青少年重视德行的养成,思考“德”在理立志成才中的重要意义。
    “德”是一个很笼统的概念,写作时可将“德”细化为“勤奋上进、自强不息、勇敢顽强、轻财重义、尊老爱幼、爱家卫国”等传统美德,“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财物、讲究互谅互让”等社会公德,以及各行各业所应遵守的职业道德。这样学生才能言之有物。
    写作时要扣住“德”对于“立志成才”的意义来写,但不能仅仅论述“德”有多么重要,这是老生常谈、众所周知的事,应深入思考如何才能养成良好德行。比如思想上要重视,警钟长鸣才能不触底线;重视榜样引领,可从古代或者现代、当代寻找德行高尚的优秀人物,作为自己模仿的榜样;还要自我约束,强调“慎独”“自律”的作用;注重从身边小事做起,让自己的言行向优秀人物靠拢等等。
    立意:
    1. 修身立德,求学之根本。
    2. 先立德方能立行。
    3. 立德做人,绘好人生底色。

    相关试卷

    2023-2024学年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上学期教学测评月考卷(二)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上学期教学测评月考卷(二)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3页。

    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5页。

    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文件包含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pdf、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