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展开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试卷包括“试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请在“答题卡”上答题,“试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3.考试结束后,请将 “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幼读朱熹研究《诗经》的著作《诗集传》,心中很疑惑:雎鸠是情挚而有别的,君子与淑女是像它们的,那么这明明是“比”而不是“兴”了。朱熹所下的赋、兴、比的界说,是“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其所咏之词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赋和比都容易明白,惟独兴却不懂得是怎么一回事。看《诗集传》中他所定为兴诗的许多篇,还是一个茫然,朱熹自己审定的许多兴诗,不但不足以证明他的界说,反与赋、比两类相混,这如何可以使得我们明白呢?
数年来,我辑集了些歌谣,忽然在无意中悟出兴诗的意义。如“阳山头上花小篮,新做媳妇多许难”,我们很可看出起首的一句和承接的一句是没有关系的。新做媳妇的难,不在于阳山顶上有了一只花小篮。它们所以会得这样成为无意义的联合,只因“篮”与“难”是同韵,若开首就唱“新做媳妇多许难”,觉得太突兀,站不住,不如先唱了一句“阳山头上花小篮”,于是得了陪衬,有了起势了。至于说阳山乃为阳山,是苏州一带最高的山,容易望见,所以随口拿来开个头,倘使唱歌的人要唱“新做媳妇多许好”,便自然先唱出“阳山头上一丛草”了。古乐府中的“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也一样,这句话原与下边一点没有关系。只因若在起首就说“十三学织素”,觉得率直无味。加上了“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一来是可以用“徊”字来起“衣”“书”的韵脚,二来是可以借这句有力的话来作一个起势。
我们懂得了这一个意思,于是“关关雎鸠”的兴起淑女与君子便不难解了。作这诗的人原只要说“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但嫌太单调了,太率直了,所以先说一句“关关雎鸡,在河之洲”,它的最重要的意义,只在“洲”与“逑”的协韵,至于雎鸠的“情挚而有别”,淑女与君子的“和乐而恭敬”,原是作诗的人所绝没有想到的。八百年前的郑樵,他早已见到这一层,他在《读诗易法》中说:“‘关关雎鸠’,……是作诗者一时之兴,所见在是,不谋而感于心也。凡兴者,所见在此,所得在彼,不可以事类推,不可以理义求也。”他对兴的解释是极确切的。
在苏州的唱本中有两句话,写尽了歌者的苦闷和起兴的需要:山歌好唱起头难,起仔头来便不难。
(摘编自顾颉刚《起兴》)
材料二:
颉刚兄,关于兴诗,弟有三个意见。
《诗大序》及《毛诗传》所谓“兴”,似皆本于《论语》中“诗可以兴”一语。其义殆与我们所谓“联想”相似。《毛诗传》里说兴诗,太确切,太粘滞,简直与比无异,或是为开示来学之故。其实照《诗大序》
《毛诗传》,兴确是比之一种,不过涵义较为深广罢了。《文心雕龙》说,“比显而兴隐”,正是这个道理。早期的歌谣若有艺术可言,兄所说的“起兴”必是最主要的。说“起兴”一名可借以说明古今歌谣的起句的确切的价值与地位则可,说所谓兴诗的本义应该如此也可;说“兴”之一名原义应该如此,那就还待商榷了。
就兄所说的“起兴”,弟略有想补充之处。兄以“山歌好唱起头难”来说明“起兴”的必要,是不错的,但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弟以为由近及远是一个重要的原则。所歌咏的情事往往非当前所见所闻,这在初民许是不容易骤然领受的,于是乎从当前习见习闻的事指指点点地说起,这便是“起兴”。又因为初民心理简单,不重思想的联系而重感觉的联系,所以“起兴”的句子与下文常是意义不相属,即是没有论理的联系,却在音韵上(韵脚上)相关连着。如《吴歌》“阳山头上花小篮,新做媳妇多许难”,“阳山”与“篮” 皆习见之物,以兴主文的“新做媳妇”一名;这里不但首句与次句不相联贯,即首句上下截亦显系凑成,毫无理解,可是首句韵字“篮”与次句韵字“难”,音韵近似,便可满足初民的听觉,他们便觉得这两句是相连着的了。这种“起兴”的句子多了,渐渐会变成套句。这因此种句子唱得久了,流行得广了,要唱新歌的人也可借用;省得还要另起炉灶,另找习见习闻的事物编成句子——那究竟费力呀。反正只须跟着韵就行;唱惯了的句子倒更容易入于耳、出于口,更容易发生效用。这起兴句的韵脚之重要,决不下于全句的内容。四言意少,常以两句起兴,韵可在次句;七言歌谣,起兴常只一句,所以必有韵。
另,诗有赋比兴之分;其实比兴原都是赋,因与下文或涵蕴的本义的关系,才有此种区别。赋是直说;比是直说此事以譬彼事,而彼事或见于文中或否;兴是直说此事以象征彼事——或用兄说,直说此事,任意引起他事。无论比兴,所直说的“此事”,原来必是当前习见习闻的事物。墨子论譬,说是“以其所知喻其所不知”,这正是比兴的作用;至于后来因艺术之美而用比,则当另论。所以比兴与赋并无绝对的分别,只是说诗者的一种方便。相信关于《诗经》及歌谣有许多难解难分的麻烦问题,是从这里起来;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也便是关于这方面的一个聪明的转语,其实是“以不了了之”。
(摘编自朱自清《关于兴诗的意见——致顾颉刚》)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朱熹认为,《关雎》一诗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来引出下句,是比而非兴。
B. 顾颉刚认为,兴诗首句因韵脚而对后文起了陪衬作用,其实在内容上没有关系。
C. 郑樵认为,起兴句是创作时偶然所得的,作者并没有考虑它与下句的意义关联。
D. 朱自清认为,民歌中一些起兴的句子因朗朗上口、传唱久远,渐渐会变成套句。
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朱熹对兴诗的界说与举例不能令人信服,说明《诗集传》的学术价值不高。
B. 朱自清并不认同顾颉刚对“兴诗”的看法,针锋相对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C. 曹操的《短歌行》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起兴,表达了对人才的渴慕。
D. 一些学者常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为托辞,朱自清对此持批评的态度。
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顾颉刚“起兴”观点的一项是( )
A. 简单地说,兴就是把看到听到嗅到尝到碰到想到的事物借来起一个头。
B. 兴,从其起源上看,在性质上并非属于形式范畴,而属于内容的范畴。
C. 《采苓》首章以“采苓采苓”起,下章以“采苦采苦”起,乃“韵换而无意义,但取音节相谐”。
D. 《王风》以“扬之水,不流束薪”赋戍甲之劳;《郑风》以“扬之水,不流束薪”赋兄弟之鲜。
4. 广东地区很多内容迥异的童谣都以“月光光,照地堂”作为起首一句。请结合材料中朱自清的观点,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答案】1. A 2. D 3. C
4. ①朱自清认为“起兴”即是从“当前习见习闻的事”说起,“月光光,照地堂”是常见之景,便被用于起兴;②他又认为“与下文常是意义不相属”“却在音韵上相关连”的“起兴”句子多了,“会变成套句”,“月光光,照地堂”成了“套句”,便出现在语音相近但内容迥异的广东各地童谣上。
(二)现代文阅读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文本一:
一江如镜
朱斌峰
渔娘说今春的鱼们是听到江鲜美食节的消息提前赶来的。和悦洲人都愿意相信渔娘的话,可听到这话时,不无惋惜地说渔娘真的老了。
每年春江水暖时,江鱼都要怀卵洄游到环洲的江上,赴一场时令的约会。今春,蛰伏了一冬的江水表面上仍不动声色,暗地里却嘁嘁喳喳起来,跟江鲜美食节的消息一起鼓噪着,开始暗潮涌动了。洲人从江面荡开的波纹里,从荻芽吐出的青绿上,看出鱼们正成群结队游来,就跟奔赴宴会似的。他们觉得今春的鱼汛要比往年早,江鱼要比往年多,可不肯相信鱼们是来赶美食节的市集的。
渔娘站在洲头,站在乍暖还寒的江风里,捋着额头的白发,眺望着江面,看上去已经站了许久了。渔娘早就老了,洲人记不清她的年纪,只晓得她总是立在那儿,望着江面上驶过的铁壳驳船,望着芦苇上掠过的水鸟,望着江对岸高耸的工厂管道,把晴好的天气望得暮色四起。渔娘早年是上江城里的医生,背着漆有“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枣红色小药箱,在一个黄昏沿江而下来到洲上,嫁给了渔业队的渔农,跟随她而来的还有一条白狗。她年轻时就好上了酒,总喝得醉醺醺的,据说是因为不想嗅到丈夫身上的鱼腥味,才把自己灌醉的,但她却跟丈夫养了个儿子。后来,丈夫跟白狗一起老去,她又养了黄狗陪着儿子长大。儿子长大后,高考落榜就去城里打工了,只给她留下了孙子。刚学会走路的孙子落入江里溺亡后,她又养了黑狗,那时她就总爱站在洲头打望了,也许是在等着孙子变成鱼游回来吧。洲人很敬重渔娘,她曾做过赤脚医生,是洲上唯一的接生婆,除了麻记江鲜馆的阿莲外,洲上的青壮年人都是她接到人世的,而那些不是她接生的伢子都飞去城里觅食了。因而,即便她说酒话打谵语,洲人还是肯信的,毕竟她是迎接他们来到洲上的人。
渔娘在洲头站着站着,天就黄昏了。麻记江鲜馆的阿莲轻手轻脚走过来,隔着黑狗望着渔娘。她的皮肤很白,身子很单薄,就跟细高个头的芦苇似的。她知道渔娘在跟江水说话,在等着鱼们游来,没敢吱声儿。阿莲来洲上时已经两岁了,是那年发大水时坐着木盆而来的。那场大水淹没了她的出生地,淹去了她的父母,淹去了她的记忆。她被一直没有成亲的麻六收养后,就长成洲上的阿莲了。她年近三十,看上去却像个宝里宝气的伢子。她总说江面是大镜子,能看到好多东西。她从不吃鱼,只爱用鱼骨在玻璃片上粘画儿。洲人本想说她傻,可听渔娘说她是个鱼变的精灵,也就半信半疑地缄口了。
一阵风吹来,把江吹皱了。
阿莲眨巴着眼睛望着渔娘,很想问问渔娘是不是想剪断江水这条长脐带,却没开口。渔娘慢慢把目光从江上收回,朝着阿莲笑:阿莲啊,你看见鱼儿了么?
阿莲仰起脸,眯起细眼:看到咯,看到咯,鱼们正从下江游上来,还是去年那些鱼。是啊。她们该回来产卵了……这条江里,菜花鱼产卵最多。
可是,她们游得比往年小心了,只摇着尾巴,身子像被捆住的粽子呢。
是啊是啊。她们晓得洲上要办江鲜美食节,晓得这回游来会被人吃掉的。那她们为啥还要来?
不能不来啊……每年她们都得来,不来这儿,能去哪儿产卵哦?渔娘,那你给鱼儿说说,让她们不要游来,行不?
渔娘叹了口气:那些鱼怎么会听我的?那年桃花汛,江里水流得急,一些旧家具、死牲畜上江漂来,鱼洄游被阻住了,可成千上万的鱼们密密麻麻地挤在一起,用额头撞着那些水上漂浮物,把头都撞破了,就是不肯回头啊。
阿莲看着渔娘脸上的皱纹,觉得那里藏着好多秘密,便又问:洲上为啥要办江鲜美食节呢?渔娘咳嗽:政府要在洲上发展旅游事业,想用这地界的江鲜吸引人呢。
哦……鱼们真傻啊,她们来凑这个热闹做甚?
鱼儿不傻,她们晓得自己是人间的一道菜……她们要以死渡生,以亡渡劫,以灭渡厄。阿莲听不懂渔娘说什么,头疼起来,便甩甩头,想把渔娘那黑蚂蚁似的话从脑瓜里赶来。她顺着台阶走到江滩上,想把江里的鱼看得更仔细些。她看见那些鱼游得很慢,偶有水溅起,就惊惶地散开,钻入水草丛里,待水波稍平后,才头挨头聚起来,又排成队溯流游去。
洲头没了渔娘的影子,阿莲看着看着,直到江面变成大黑镜子,只能看见自己的影子,这走回街上。她一见洲人就说:鱼来了,那是一队参加葬礼的鱼。洲人摇起头,心怨她的疯话晦气,他们相信鱼总是活蹦乱跳的,他们在翘首等待江鲜美食节的到来——冷清的和悦洲很久没有度过欢庆的节日了。
(有删减)
文本二:
朱斌峰小说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镜子,镜像可以看作人与自己和他人关系。我有点担心,对于先锋式的充满不确定性的梦幻迷宫式的叙事,真实和虚幻叙述界限完全被打破了,有可能会让人物主体性迷失在他精心结构的语境当中。第二个是疯人叙事,朱斌峰是非常喜欢使用疯人和狂人眼光观察世界的,从这个意义来讲,他大部分小说其实可看作“狂人日记”。鲁迅的《狂人日记》里面,他的狂人代表觉醒者,同时也是真理的讲述者。朱斌峰的小说里面有类似的意思。
(王晴飞安徽省社科院研究员)
5. 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今春鱼汛早,渔娘说是鱼们为了江鲜美食节特意赶来的,而和悦洲的人却因为渔娘老了且说话不灵验而不愿意相信。
B. 文章写渔娘背着漆有“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枣红色小药箱来到,点出了上个世纪那个充满奋斗激情的特殊年代。
C. 那些不是渔娘接生的孩子纷纷到城里打工谋生,暗示随着时代经济的发展,年青一代对和悦洲少了些情感的依恋。
D. 鱼群洄游而上会赶上马上举办的美食节,看似像凑热闹,其实是奔赴死亡,所以阿莲说“那是一群参加葬礼的鱼”。
6. 下列对文本一相关艺术特色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江水“嘁嘁喳喳”表面上指江水流动的声音,同时也暗指其中的江鱼正在下游洄游,写法形象生动,又意蕴丰富。
B. 文章善于用生动的比喻来展现人物,比如渔娘“黑蚂蚁似的话”,说江水是条“长脐带”,皱纹里藏着“秘密”等。
C. 作者小说叙事风格有一定的独特性,使得小说呈现出一种狐疑、警醒、孤立、绝望的艺术特质,有一定的先锋文学色彩。
D. 小说在语言和题材上呈现出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域特色,比如“伢子”是南方方言,人物称谓和生活场景也有渔乡特点。
7. 题目为“一江如镜”,文章中阿莲也说“江面是大镜子,能看到好多东西”,请简要分析作者通过江面“这面镜子”可能想让我们“看到”些什么。
【答案】5. A 6. B
7. ①人类商业至上的功利:洲人利用江鱼洄游来促进本地经济发展;②对自然的尊重:鱼的洄游是生物链条的一环,需要我们更多地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存;③对生死的思考:渔娘对生命的迎接和面对亲人的逝去,以及鱼洄游的执着和牺牲,都既是对生的礼赞,也是对死的觉悟。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8. 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 三公,官名合称。周代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秦代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
B. 顿首即叩头,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空首即以头至手而不触地,是尊长对对方的答礼或古人在书信末表致敬。
C. 秩:可指官员的官阶、品级。“贬秩”指官员降级,“增秩”指官员加级,“秩满”指官员任期届满。
D. 隋唐以后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是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负责审议、草拟和执行。
【答案】C
9.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刑:做榜样
B. 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罔:陷害
C. 莫春者,春服既成。 莫春:暮春,农历四月。
D. 冀君实或见恕也。 见恕:原谅我,与“见赠”“见谅”的意义用法都相同。
【答案】C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太初元年,汉使入西域者言:“宛有善马,在贰师城,匿不肯与汉。”天子使壮士车令等持千金及金马以请之。宛王与群臣谋:“汉去我远,出其北有胡寇,出其南乏水草,且往往而绝邑,乏食者多。是安能致大军乎?无奈我何。”遂不肯予汉使。汉使怒,妄言椎金马而去。宛贵人怒曰:“汉使至轻我!”遣汉使去,令其东边郁成王遮攻杀汉使。天子大怒,乃拜李广利为贰师将军,往伐宛。三年,公卿议者皆愿罢宛军,专力攻胡。天子业出兵诛宛,宛小国,而不能下,则大夏之属渐轻汉。而宛善马绝不来,乌孙、轮台易苦汉使,为外国笑。乃案言伐宛尤不便者邓光等。昭帝元凤四年,楼兰王死,匈奴先闻之,遣其质子安归归,得立为王。汉遣使诏新王令入朝王辞不至时骏马监傅介子使大宛诏因令责楼兰介子至责其王谢服还奏事迁平乐监介子谓大将军霍光曰:“楼兰数反复而不诛,无所惩艾。愿往刺之,以威示诸国。”于是大将军白遣之。介子与士卒俱赍金帛,扬言以赐外国为名。至楼兰,楼兰王意不亲介子。介子阳引去,至其西界,使译谓曰:“汉使者持黄金、锦绣行赐诸国,王不来受,我去之西国矣。”王贪汉物,来见使者。介子与坐饮,陈物示之,饮酒皆醉。介子谓王曰:“天子使我私报王。”王起,随介子入帐中屏语,壮士二人从后刺之,立死。介子遂斩王首,驰传诣阙,县首北阙下。
臣光曰:王者之于戎狄,叛则讨之,服则舍之。今楼兰王既服其罪,又从而诛之,后有叛者不可得而怀矣。必以为有罪而讨之,则宜陈师鞠旅,明致其罚。今乃遣使者诱以金币而杀之,后有奉使诸国者复可信乎!且以大汉之强,而为盗贼之谋于蛮夷,不亦可羞哉!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汉通西域》)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汉遣使诏新王令入朝/王辞不至时/骏马监傅介子使大宛/诏因令责楼兰/介子至责/其王谢服还/奏事/ 迁平乐监/
B. 汉遣使诏新王令入朝/王辞不至/时骏马监傅介子使大宛/诏因令责楼兰/介子至/责其王/谢服/还奏事/迁平乐监/
C. 汉遣使诏新王令入朝/王辞不至/时骏马监傅介子使大宛/诏因令责楼兰/介子至责/其王谢服还/奏事/ 迁平乐监/
D. 汉遣使诏新王令入朝/王辞不至时/骏马监傅介子使大宛/诏因令责楼兰/介子至/责其王/谢服/还奏事/迁平乐监/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西域,汉代对玉门关、阳关以西,葱岭以东地区的总称,文中“大夏”“乌孙”等皆属西域。
B. 质子,古代为了表示臣服或守信而派往敌方或他国去的人质,大多为王子或世子等贵族。
C. 阙,古代皇宫门前两边的高大望楼,泛指帝王住所;文中“阙下”同“陛下”,代指皇帝。
D. 蛮夷,又称“四夷”,即南蛮、北狄、西戎、东夷的统称,泛指华夏族以外的其他少数民族。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宛君臣认为汉相距遥远,又有各种不利条件的限制,难以出动大军攻打自己,所以拒绝了汉的要求,这成为汉伐宛的导火索。
B. 大宛的行为激怒了汉天子,汉天子想要出兵讨伐大宛时,却遭到群臣反对,但他不为所动,并且处罚了持反对意见的邓光等人。
C. 傅介子认为楼兰反复无常,应该受到惩罚,于是主动请求前去刺杀楼兰王,并以此向各国显示大汉的国威,他的请求得到批准。
D. 傅介子利用楼兰王的贪财心理,以退为进,诱使他前来相见,伏下武士刺杀了他,随后将其人头飞马送回大汉朝廷,悬挂示众。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天子业出兵诛宛,宛小国,而不能下,则大夏之属渐轻汉。
【答案】10. B 11. C 12. B
13. 汉天子已经出兵讨伐大宛,大宛是个小国,如果不能攻克,那么大夏这些国家会渐渐地轻视汉。
参考译文:
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汉朝出使西域的使臣上奏说:“大宛有良马,在贰师城内,藏起来不肯给汉朝。”汉武帝派壮士车令等人带着千金和用金铸的马前往大宛请求换取良马。大宛国王与其群臣商议说:“汉朝离我们很远,如果它从北面出兵,有匈奴阻挠,从南面出兵,缺乏水草,又往往没有城郭,大多缺乏粮食。这种情况又怎么能派大军来呢?汉朝对我们没什么办法。”于是不肯(把马)给汉使。汉使发怒,扬言要砸碎金马,然后离开。大宛的显贵十分生气地说:“汉使太轻视我们!”驱逐汉使离开,并命令大宛国东面的郁成王拦截攻杀汉使。汉武帝大怒,便任命李广利为贰师将军,前去讨伐大宛国。太初三年(前102年),商讨此事的公卿大臣都希望停止对大宛国用兵,集中力量攻打匈奴。汉武帝已经出兵讨伐大宛,大宛是个小国,如果不能攻克,那么大夏等国就会渐渐地轻视汉朝。而且大宛的好马得不到,乌孙、轮台等国也会看轻和苛待汉朝使者,汉朝会被外国耻笑。于是查办了说讨伐大宛不好的邓光等人。汉昭帝元凤四年(前77年),楼兰国王死了,匈奴最先知道消息,便让在匈奴充当人质的楼兰国王的儿子安归回国,安归得以立为楼兰国王。汉朝派使臣诏令新王,让他入朝拜见天子,楼兰国王推辞不肯去。当时骏马监傅介子出使大宛,昭帝下诏让他顺便去责问楼兰。傅介子到了楼兰,责问楼兰国王,楼兰王谢罪表示臣服。傅介子回国后向皇帝奏报此事,被晋升平乐监。傅介子对大将军霍光说:“楼兰多次反复却不加讨伐,并且也没有惩戒。我愿意前去刺杀他,以此向西域各国显示我国的国威。”于是大将军霍光禀告昭帝,昭帝派他前往。傅介子与士卒携带黄金布帛,以赏赐外国的名义向外扬言。到了楼兰,楼兰王对傅介子态度冷淡。傅介子假装带人离去,到了楼兰的西部边界,派翻译回去对楼兰王说:“汉朝使者携带黄金和锦绣来赏赐各国,楼兰王不来接受,我要离开到西部各国去了。”楼兰王贪图汉朝的财物,便亲自来见使者。傅介子与他对坐共饮,拿出财物展示给他看,大家都喝醉了。傅介子对楼兰王说:“皇帝派我来秘密报告大王一些事。”楼兰王站起,跟随傅介子走入后帐,屏退侍从密谈,这时两名壮士突然从后面刺向楼兰王,楼兰王当即死去。傅介子随即砍下楼兰国王的头,用驿马快速送到长安,将头悬挂在宫城北门下。
臣司马光评论说:君主对待戎狄的态度应该是,如果他们背叛,就出兵讨伐,顺服了就不再追究。如今楼兰王已经认罪,却接着诛杀他,以后再有背叛者,就难以使他们归附了。如果认为楼兰王有罪而讨伐他,就应该整军誓师(集合队伍发布动员令),公开地给予惩罚(大张旗鼓地对其惩罚)。如今竟然派使者用黄金布帛引诱他并将他杀死,以后再有奉命出使各国的汉使,还能得到他们的信任吗?况且凭借大汉的强盛,却对蛮夷使用盗贼一样的计谋,不也值得羞耻吗!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次韵留守相公①以罗门新渠并成喜而成咏
文彦博
万艘潭汇嘉猷里,分洛疏伊尽北驰。
远引駃风②通越货,肇营③胜迹在唐时。
通渠中梗年滋久,美利④重兴势亦迟。
漕口罗门今并复,相君一一授成规。
[注]①留守相公:宋代官名,此指西京留守。②駃风:急风,本风。③肇营:开始营造。④美利:丰厚的利益。
14. 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据题目分析,留守相公曾为罗门新渠开通写诗一首,文彦博与之唱和。
B. 首联描写万船汇聚、沿河北上的景象,可得知嘉猷里为西京交通要冲。
C. “越货”表明此渠运输地域之广,而“唐时”则表明其开通时间之长。
D. 本诗因事而咏,着意叙述“留守相公”开通罗门渠的过程及喜悦之情。
15. 诗人因何而“喜”?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4. A 15. (1)为罗门新渠开通而喜。首联可知嘉猷里地理位置的重要,颔联描述当年开通的景象,而后因为“中梗”而阻塞,“今并复”自然是欣喜万分。(2)祝贺留守相公之喜。尾联用留守相公传授前人制定的制度的画面作结,有画面感的同时,还为留守相公立下丰功伟绩心系人民而喜。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谏太宗十思疏》中用对比手法来说明竭诚待人和轻视他人会带来不同的结果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在总结历史规律时指出,统治一个国家,如果光靠严刑和威慑的手段来对待老百姓,老百姓会“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不利于国家的稳定 。
(3)《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用“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揭示当时士大夫长久以来苟且偷安、墨守成规、附和世俗、讨好众人的面貌,这也是他潜心变法的重要原因。
(4)《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举盘庚迁都的历史事件后,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表现自己的行事准则,彰显了一代改革家的刚决精神。
(5)《侍坐》中写孔子哂笑子路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侍坐》中冉有表达自己治国中,能力所不及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也表现出他的谦逊。
(7)《念奴娇·过洞庭》中描写在明净光洁广阔的湖面上安置我的一叶扁舟,颇有自然造化全都供我所用的意味,有力地衬托出诗人的豪迈气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桂枝香·金陵怀古》中化用谢朓“澄江静如练”描绘金陵锦绣江山图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①. 竭诚则胡越为一体 ②. 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③. 终苟免而不怀仁 ④. 貌恭而不心服 ⑤.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 ⑥. 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 ⑦. 同俗自媚于众为善 ⑧. 度义而后动 ⑨. 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⑩. 为国以礼 ⑪. 其言不让 ⑫. 如其礼乐 ⑬. 以俟君子 ⑭. 玉鉴琼田三万顷 ⑮. 着我扁舟一叶 ⑯. 千里澄江似练 ⑰. 翠峰如簇
四、语言文字运用
(一)语言文字运用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除了人会为了理想奔波迁徙以外,很多动物也有着自己________的迁徙盛举。冬季来临,天气寒冷,食物短缺,很多动物选择集体逃离,待到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再一起回来。动物迁徙是有确定路线的。它们对驻地有着自己的坚守和执着,而不是________。对于动物究竟如何确定自己的迁徙路线,科学家一直都充满好奇。有科学家认为,迁徙动物都有独特的“助航设施”,它们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获得方向。也有科学家认为,迁徙动物身体中存在磁受体,可以感应地球磁场,它们有自己的生物指南针。更有趣的是,又有科学家发现即使是室内饲养的、从未接触过其他同伴的年轻乌鸦,也会沿着祖辈飞过的路线进行迁徙,也就是说,( ),它们天生就知道去哪里寻找温暖的地方过冬。到目前为止,关于动物迁徙路线确定的问题,科学家仍在________地进行探究,我们期待着更加_______的故事出现。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波澜壮阔 随波逐流 宵衣旰食 引人入胜
B 波澜壮阔 随遇而安 全力以赴 引人入胜
C. 声势浩大 随遇而安 宵衣旰食 娓娓动听
D. 声势浩大 随波逐流 全力以赴 娓娓动听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它们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明方向。
B. 它们以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别方向。
C. 它们以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析方向。
D. 它们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识方向。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迁徙的方向感已经被上一代遗传给它们
B. 它们已经从上一代遗传了迁徙的方向感
C. 迁徙的方向感已经由上一代遗传给它们
D. 上一代已经遗传给了它们迁徙的方向感
【答案】17. B 18. B 19. 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北京冬奥会是一次中华文化的展示舞台。今年的北京冬奥与中国传统佳节春节“撞个满怀”,当“中国红”_________始终,“华夏情”融入细节,注定使得这场冰雪盛宴_________,火速“出圈”。无论是开幕式上充满中国韵味的二十四节气创意倒计时,还是奥运村内随处可见的红灯笼、中国结、冰墩墩、雪容融等“中国元素”,亦或是中国舌尖上的美食麻辣烫、饺子、豆沙包、韭菜盒子的圈粉。中国的“好故事”“好声音”“好形象”正借冬奥之朗和冰雪之纯,中国走向璀璨的世界,让世界更加认识和了解中国。
( )。北京冬奥会虽然已经画上句号,但是它_________中国三亿多人参与冰雪运动、它让世界更团结的晶莹剔透的故事才刚刚开始。北京冬奥会让奥林匹克精神_________、发扬光大,让爱好和平、向往美好的世界人民“一起向未来”!
20.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贯串 独占鳌头 鼓动 生生不息
B. 贯穿 独一无二 带动 生生不息
C. 贯串 独占鳌头 带动 源远流长
D. 贯穿 独一无二 鼓动 源远流长
21.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盛宴落幕难说再见,爱与感动永无终点
B. 爱与感动永无终点,盛宴落幕难说再见
C. 盛宴落幕易说再见,爱与感动永无终点
D. 爱与感动永无终点,盛宴落幕易说再见
2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中国的“好故事”“好声音”“好形象”正借冬奥之朗和冰雪之纯,中国璀璨地走向世界,让世界更加认识和了解中国。
B. 中国的“好故事”“好声音”“好形象”正借冬奥之朗和冰雪之纯,中国璀璨地走向世界,让世界更加了解和认识中国。
C. 中国的“好故事”“好声音”“好形象”正借冬奥之朗和冰雪之纯,让中国璀璨地走向世界,让世界更加认识和了解中国。
D. 中国的“好故事”“好声音”“好形象”正借冬奥之朗和冰雪之纯,让中国璀璨地走向世界,让世界更加了解和认识中国。
【答案】20. B 21. A 22. C
四、写作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红楼梦》中,刘姥姥告诫女婿:咱们庄稼人,守多大碗,吃多大饭。
材料二:北京冬奥会上荣获两金一银的谷爱凌在微博上写道:创造历史,突破个人界限一直是我人生最大的追求。
综合理解以上两则材料,联系当代青年所面临的社会现实写一篇文章,或叙写你的经历和体验,或表达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略
2024届辽宁省沈阳市浑南区东北育才学校高三下学期一模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2024届辽宁省沈阳市浑南区东北育才学校高三下学期一模语文试题,文件包含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科学高中部2023-2024学年高考适应性测试一语文答案docx、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科学高中部2023-2024学年高考适应性测试一语文试题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