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皖江名校2023届高三地理上学期12月第四次联考试卷(Word版附答案)
展开地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9年越南人口普查总数为9621万人,但人口增长率不断下降,人口密度平均为290人/km2。下图为2019年越南人口密度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越南人口分布的特点是( )
A. 北部多,南部少 B. 南北多,中间少 C. 南部多,北部少 D. 南北少,中间多
2. 影响越南人口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 气温高低 B. 地形起伏 C. 人口政策 D. 交通状况
3. 制约越南人口容量的最主要资源是( )
A. 耕地 B. 水 C. 油气 D. 森林
【答案】1. B 2. B 3. A
博物馆不仅是一个展品陈列的空间载体,还包含着地理知识。南海博物馆位于海南省琼海市潭门镇中心渔港,渔港是前往西沙与南沙海域的重要港口,距离博鳌亚洲论坛会址9公里。南海博物馆是南海领土主权在话语层面上的实践,地名、地物、地图、地景是南海博物馆的主要组成要素。下图为中国南海博物馆南海人文历史展厅空间序列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与北京故宫博物馆相比,南海博物馆具有( )
A. 地域性 B. 时效性 C. 均衡性 D. 多样性
5. 中国南海博物馆建立在琼海市潭门镇,主要是因为( )
A. 当地史料丰富 B. 就近对外宣传 C. 外地游客众多 D. 土地价格低廉
6. 三沙市对南海诸岛及其相关海域进行行政管辖、在南海修建灯塔等相关的照片与场景,构成中国南海博物馆的( )
A. 地名 B. 地物 C. 地图 D. 地景
【答案】4. A 5. B 6. D
倒石堆是一种发育在岩壁下由大量松散且呈棱角状的岩屑堆积而成的坡地地貌,在冰缘环境下的高山地区最为发育。下图为倒石堆素描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发育倒石堆的主导作用是( )
A. 物理风化 B. 流水侵蚀 C. 风力侵蚀 D. 冰川侵蚀
8. 倒石堆地貌底部岩屑粒径( )
A. 非常细小 B. 磨圆度好 C. 大小混杂 D. 比较粗大
9. 火星上倒石堆地貌发育,可能与其有关的是( )
A. 较大的重力 B. 大量松散物 C. 冰雪覆盖广 D. 河流作用弱
【答案】7. A 8. D 9. B
茶多酚是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总称,决定茶叶色、香、味及功效的主要成分,具有抗氧化,降血脂,降血糖等多种生理活性。研究表明:鲜叶茶多酚含量与春季生长季的水分和热量呈负相关,与光照呈正相关。下图为2018—2020年武夷山市小武夷茶园(a)、石源垄茶园(b)不同采摘期鲜叶茶多酚含量的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一般情况下,同一年份茶多酚含量较高的采摘时间为( )
A. 4月15日—4月20日 B. 4月20日—4月25日
C. 4月25日—4月30日 D. 4月30日—5月5日
11. 推测2019年武夷山市春季( )
A. 气温偏低 B. 降水偏少 C. 光照偏少 D. 后期多雨
12. 武夷山地区每年4月15日刚开始采摘茶叶可称为( )
A. 惊蛰茶 B. 清明茶 C. 谷雨茶 D. 立夏茶
【答案】10. A 11. C 12. B
2021年末,四川水力发电装机容量达到8947.0万千瓦,居全国第一位。水电占比达81.6%,2021年外调华东等地区电量占水电发电量的38.7%。但2022年7月,四川居民日均用电量同比增长93.3%,水电日均发电量与去年同期相比降幅达50%,四川电网从2022年8月15日—8月20日,19个市(州)所有工业电力用户实施生产全停,让电于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相比,四川水电装机容量大是因为四川( )
A. 降水多,水量大 B. 面积广,河流多 C. 落差大,水流急 D. 基础好,输电近
14. 2021年,四川电力外送量最大的季节是( )
A. 春 B. 夏 C. 秋 D. 冬
15. 2022年7月四川居民日均用电量激增,主要是因为( )
A. 生活水平提高 B. 新冠疫情冲击 C. 气温异常偏高 D. 第三产业增长
【答案】13. C 14. B 15. C
厄尔尼诺是东亚冬季雨雪异常的关键环流因子,当厄尔尼诺发生时,西北太平洋反气旋异常,东亚冬季风偏弱,中国冬季降水偏多;反之,拉尼娜发生时,东亚冬季风偏强,中国冬季降水偏少。下表为1970—2018年秦岭南北冷季(11月—次年5月)降雪变化统计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指标 | 区域 | 1970—2000年 | 1980—2010年 | 1990—2018年 | 1970—2018年 |
均值/mm | 关中平原 | 18.1 | 18.1 | 17.1 | 17.8 |
秦岭南坡 | 20.1 | 18.9 | 17.0 | 18.3 | |
汉中谷地 | 12.8 | 12.5 | 10.8 | 11.8 |
16. 与关中平原相比,汉中谷地冷季平均降雪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 冬季风影响弱 B. 空气中水汽少 C. 凝结核较少 D. 气温持续偏高
17. 推测1990—2018年期间,整体上是( )
A. 厄尔尼诺年份多 B. 拉尼娜年份少 C. 厄尔尼诺作用强 D. 拉尼娜作用强
18. 秦岭南北冷季降雪量减少,可能会导致( )
A. 关中平原洪涝加大 B. 秦岭南坡树木落叶 C. 汉中谷地旱情减轻 D. 秦岭林区虫害增多
【答案】16. A 17. D 18. D
东营作为黄河入海口城市,近年来,坚持以生态优先。外来物种互花米草根系发达,严重侵占了潮间带底栖生物的生存空间,看着生机勃勃,其实却是“绿色沙漠”。为了治理,探索了“膜袋围淹十旋耕”的治理模式,即通过多遍旋耕将互花米草搅断,将沙灌入土工膜袋中,把治理区域围拢,加入一定高度的水,经过浸泡,互花米草窒息腐烂。取得了“一次修复、自然演替、长期稳定”的良好黄河口湿地修复效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 黄河口湿地的互花米草被称“绿色沙漠”是指( )
A. 降水减少 B. 土壤贫瘠 C. 物种单一 D. 生物量低
20. “膜袋围淹十旋耕”的治理模式( )
A. 成本低、见效快 B. 无二次污染 C. 自然恢复为主 D. 经济效益高
【答案】19. C 20. B
我国某科研人员在云南省某葡萄示范园内选择三地:甲(海拔约2047米)、乙(海拔约2208米)和丙(海拔约2387米),同一海拔内又分别选取东西行向和南北行向栽培的相邻地块进行采样,下图为三地不同行向对单粒葡萄纵横径的影响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 三地单粒葡萄最大的是( )
A. 甲地东西行向 B. 乙地南北行向 C. 丙地东西行向 D. 丙地南北行向
22. 科研人员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海拔越高( )
A. 单粒越小 B. 横径越小 C. 纵径越大 D. 横径大于纵径
【答案】21. C 22. 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23题20分,24题18分,25题18分,共56分)
2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鹤见川发源于东京都町田市上小山田,流经川崎市、横滨市后汇入东京湾。流域总面积235km2,70%为丘陵和台地,其余为冲积平原。下游地势平坦,历史上洪涝灾害频发。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快速城市化进程,助长了洪涝灾害的发生。为此日本政府于1976年成立了鹤见川流域防洪计划委员会,通过河道整治,流域的综合治理,推进疏、排、滞、蓄、渗等手段的综合运用,全社会积极参与,成为日本小型流城综合治水的典型案例。下图为鹤见川流域综合防洪措施示意图。
(1)简析鹤见川流域快速城镇化加剧洪涝灾害发生的原因。
(2)列举鹤见川流域综合治理的主要手段。
(3)从土地利用角度出发,说出滞洪区和低洼区防洪的主要对策。
(4)指出鹤见川流域综合治理对我国防治小流域洪涝的借鉴意义。
【答案】(1)快速城镇化,水泥路面、柏油路面等地面硬化,下渗量减少,地下径流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降雨被快速集中地送入河道,使洪峰流量倍增,加剧洪涝灾害。
(2)疏:地下河流和应急疏散系统建设等;排:排水泵站建设、河道提升等;
滞:多用途蓄滞区、防灾水库建设等;蓄:雨水储存及下渗设施、雨水箱、雨水花园、房屋的雨水利用设施等;
渗:植被保护、道路渗透铺装、下渗井等。
(3)滞洪区:禁止城市开发,控制地表建筑,确保滞洪区的容量;低洼区:增加排水设施,建设蓄洪池,普及耐淹型建筑物等。
(4)成立流域防洪委员会,加强对全流域治理管理;疏、排、滞、蓄、渗等多管齐下,加强综合整治;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参与,全社会参与治理;因地制宜,制订规划,有序推进等。
24.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华西秋雨”是我国西部地区秋季多雨的特殊天气现象,主要出现在甘肃东南部、陕西南部、四川和贵州两省大部、湖北和湖南西部和云南东北部。由于秋季频繁南下的冷空气与滞留在该地区的暖湿空气相遇,冷暖空气长期对峙,就形成了长时间的阴雨天气,多小到中雨,秋雨量的年际变化较大,且正处于秋收秋种的时段,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下图为2022年秋季(9—11月)降水量距平百分率预报示意图。
(1)推测华西秋雨降水的锋面类型,并说明理由。
(2)指出2022年华西秋雨变化的空间分布特点。
(3)分析华西秋雨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答案】(1)准静止锋;
理由:秋季副热带高压南退,从西北太平洋和北印度洋的暖湿空气源源不断地向华西地区输送充沛的水汽条件;同时,北方冷空气势力逐步加强,前往华西地区,冷暖空气频频交汇,形成准静止锋,水汽凝结,形成连绵不断的秋雨。
(2)总体较常年偏强,空间分布差异明显;甘肃东南部、陕西南部、四川大部分比常年偏多;贵州省大部、湖北和湖南西部和云南东北部比常年偏少。
(3)有利影响:增加土壤水份(或土壤增墒),利于冬小麦等秋播作物的播种和出苗。不利影响:持续阴雨,日照少,不利于玉米、水稻等作物收割和晾晒,秋收作物易霉烂;空气和土壤长期潮湿,不利于秋收作物成熟,影响秋收作物的质量和产量等。
25.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郑渝高速铁路由郑州东站至重庆北站,起于黄准平原,经南襄盆地、大巴山南麓进入长江走廊,全长1068米,投资1500亿,设25座车站,神农架、三峡等景区迎来高铁。其中郑万段设计速度350千米/小时、渝万段设计速度250千米/小时。2012年12月,渝万段开工建设,2022年6月20日,郑渝高速铁路全线开通运营。该线路的建成通车,进一步完善中国西南地区快速铁路网,极大便利沿线群众出行,推动了三峡旅游资源开发,促进长江经济带建设。下图为郑渝高铁路线示意图。
(1)指出郑万铁路和渝万铁路设计时速不同的依据。
(2)简析郑渝高铁建设时间很长的原因。
(3)简述郑渝高铁的修建对重庆市经济增长的影响。
【答案】(1)郑万铁路主要经过黄淮平原和南襄盆地,地表起伏小,线路直且坡度小,设计时速较快;渝万段主要经过大巴山区,地表起伏大,桥隧比重高,线路弯曲且坡度较大,设计时速较低。
(2)郑渝高铁线路较长,工程量大;投入资金多,融资难度大;南段沿线地形起伏,地质条件复杂,技术要求高;北段人口稠密,农田多,征地、拆迁难度大;经过神农架、三峡等环境敏感区多,生态保护要求高等。
(3)郑渝高铁的修建,促进人员、资金、信息等经济要素的流动,加快重庆市经济发展;扩大重庆经济辐射范围,辐射我国中东部,甚至日韩等,扩大对外贸易;加快重庆产业结构调整,促进重庆旅游业和服务业的发展;缓解渝东地区的发展瓶颈,帮助渝东地区脱贫致富;郑渝高铁修建,重庆成为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加快重庆成为西部物流集散地的建设;高铁修建,带动了重庆钢铁、建材等相关产业的发展等。
安徽省皖江2023_2024高三地理上学期10月阶段考试试题: 这是一份安徽省皖江2023_2024高三地理上学期10月阶段考试试题,共10页。
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10月阶段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10月阶段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本卷命题范围, 古人类在洞穴作画期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本卷命题范围, 波兰一年中降水量偏多的季节是, 波兰的气候特点有, 河南省四大水系的共同特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