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春江花月夜同步达标检测题
展开古诗词诵读《春江花月夜》 测试卷
一、古代诗歌阅读
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春江花月夜(节选)
张若虚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1)下列对《春江花月夜》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可怜楼上月徘徊”一句运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思妇对离人的思念之情。
B.诗人仰望明月,不由自主地对宇宙生成、人类本源、人的生存状态等问题进行追问。
C.“白云”四句总写在春江花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
D.全诗随着韵脚的转换变化,平仄的交错运用,一唱三叹,前后呼应,节奏感优美。
(2)“月”这一意象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江花月夜
[唐]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2.下列对《春江花月夜》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春江花月夜》是中国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一首诗歌,被称为“孤篇盖全唐”的杰作,闻一多称之为:“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B.诗人仰望明月,不由自主地对宇宙生成、人类本源、人的生存状态进行追问。这种追问是人类永恒的哲学命题,使得诗的意境浑厚博大,深沉旷远。
C.“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赋予月光以人的灵性,描绘出了月光笼罩着思家的游子,更以悲悯的柔光追随着游子徘徊的步伐久久不忍离去的迷离之景。
D.全诗以月为主体。“月”是诗中情景交融之物,诗情随着月轮的升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
3.《春江花月夜》中“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诗情随着月亮的升落而起伏曲折。诗人突出这轮明月传递的情感分别有哪些?请结合相关诗句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责子
陶渊明
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
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
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
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
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
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
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注]此诗作于作者40多岁时。
4.这首诗的体裁是_______;诗句“阿宣行志学”中,“志学”与“束发”同义,意思是_______。
5.黄庭坚评价此诗时说:“观渊明之诗,想见其人岂弟(同“恺悌”,和乐安闲的意思)慈祥、戏谑可观也。”请结合诗句,分析本诗语言的幽默特点。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燕姬曲
(元)萨都剌
燕京女儿十六七,颜如花红眼如漆。
兰香满路马尘飞,翠袖笼鞭娇欲滴。
春风驰荡摇春心,锦筝银烛高堂深。
绣衾不暖锦鸳梦,紫帘垂雾天沉沉。
芳年谁惜去如水,春困著人倦梳洗。
夜来小雨润天街,满院杨花飞不起。
6.诗人按时间顺序描绘了______、______和次日晨起慵懒的三幅画面。
7.赏析诗歌刻画燕姬形象的手法。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夜闻歌者
白居易
夜泊鹦鹉洲,秋江月澄澈。邻船有歌者,发调堪愁绝。
歌罢继以泣,泣声通复咽。寻声见其人,有妇颜如雪。
独倚帆樯立,娉婷十七八。夜泪似真珠,双双堕明月。
借问谁家妇,歌泣何凄切?一问一沾襟,低眉终不说。
8.联系《琵琶行(并序)》一诗,选出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 )
A.两首诗描写的对象都是处境孤寂凄凉、情感哀愁凄切的女性形象,都表达了诗人深切的同情。
B.《夜闻歌者》只写了歌声凄切,没有表现技艺高低,也没有叙述身世遭遇,因而作者也没有产生“同病相怜”的感情,没有抒发自己天涯沦落的感慨,因而这首诗的主题没有《琵琶行》深刻。
C.两者相比,一为七言,一为五言;一用繁笔,一用简笔;一写弹奏,一写哭泣;前者(《琵》)显露,后者(《夜》)含蓄;各有千秋,堪称双绝。
D.虽然两首诗歌描写的侧重点不同,采用的手法各异,但两位女性形象都很丰满具体。
9.《夜闻歌者》与《琵琶行》相比较,在表现手法上有哪些异同?
10.赏析诗词《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江花月夜
[唐]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围绕“春”、“江”、“花”、“月”、“夜”布局谋篇,其中“月”是全诗核心意象,以月升、月悬、月斜、月落为线索,描绘了一幅幽美邈远、惝恍迷离的春江月夜图。
B.此诗把叙事、写景、议论、抒情巧妙结合,语言通俗易懂、清丽自然、优美流畅,还运用了比喻、拟人、用典、互文、烘托、叠字、顶真、虚实相生、托物寓情等多种艺术手法。
C.诗人将屡见不鲜的传统题材,注入了新的含义,通过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赞叹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探索人生的哲理,巧妙将诗情、画意、哲理融为一体。
D.“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其中“卷”和“拂”用得最为精到,恼人的月色洒在玉户帘上、捣衣砧上,“卷”不走也“拂”不去,表现了扁舟子内心无法排遣的离愁。
12.《春江花月夜》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张若虚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其中“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因蕴含哲理而引发人们的沉思,请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13.《春江花月夜》的作者________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
14.以下对这首诗的评价不合适的一项是( )
A.深沉哀伤 B.恬静幽美 C.流畅自然 D.清新婉丽
15.全诗围绕“月”来结构全篇,又借月抒发了丰富的情感和哲思。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16.—词多义
宛转
江流宛转绕芳甸( ) 宛转娥眉马前死( )
徘徊
可怜楼上月徘徊( ) 若其眷恋穷城,徘徊歧路(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节选)①
岑参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拔,风头如刀面如割。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注】①唐将封常清出兵征讨播仙,时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判官的岑参写诗为他送行。
1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如斗的碎石遍地飞跑,侧面表现出边地九月风的狂暴肆虐,突出环境之恶劣。
B.匈奴趁着草黄马肥发动进攻,报警烽烟同铁骑卷起的尘土一起飞扬,气氛紧张。
C.“汉家大将西出师”,汉家代指唐朝,大将在诗中指封常清,该句充分照应题目。
D.最后三句虚实结合,想象敌军闻风丧胆,不敢与唐军短兵相接,并预祝唐军凯旋。
18.本诗善于捕捉细节表现人物,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古风
李白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
白日掩徂辉①,浮云无定端。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鸳鸾③。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辉:落日余晖。②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③鸳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19.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四句,写诗人登高望远,看到天高地阔、霜染万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诗沉郁、悲伤、苍凉的感情基调。
B.诗中“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 两句有所见写到所感,既承上文自然万物的盛衰荣枯,也指由此而触动的人生年华的盈虚消长,功名事业的进退穷通。
C.七、八句紧承“波澜”一词,叙写了秋天白日将尽、浮云变幻的景象,表现了诗人此时摇摆不定的心情。
D.“秋”是我国古典诗词中最常见的一个意象,秋山、秋水、秋霜等常用来寄托诗人的愁思,本诗也不例外。
20.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结尾句“行路难”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情景默写
2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思考了宇宙和人生,礼赞人类生生不息,生命永恒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江花月夜》中,借助月来表现亲人间刻骨铭心的思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春江花月夜》中,表现游子梦游故乡无着无落的离情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轮孤月,江天无尘,宇宙澄澈,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世界,这就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___________?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神思飞跃,但又紧紧联系着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
三、选择题
22.下列对《春江花月夜》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春江花月夜》是中国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一首诗歌,被称为“孤篇盖全唐”的杰作,闻一多称之为:“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B.诗人仰望明月,不由自主地对宇宙生成、人类本源、人的生存状态进行追问。这种追问是人类永恒的哲学命题,使得诗的意境浑厚博大,深沉旷远。
C.“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赋予月光以人的灵性,描绘出了月光笼罩着思家的游子,更以悲悯的柔光追随着游子徘徊的步伐久久不忍离去的迷离之景。
D.在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明月”是统摄全诗的灵魂,该诗表现了诗人对宇宙无穷、人生短促的思索和对明月今宵、游子思妇天各一方的惋惜。
23.下列诗句断句有误的一项是
A.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B.欲收/新麦/继/陈谷
C.三夜/阴霪/败/场圃 D.多博/村酤/劳苦/辛
24.下列对所学诗歌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在探索人生的哲理和宇宙的奥秘上,与苏轼“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思想一致,即“感慨宇宙永恒,人生短暂”。
B.杜甫《登岳阳楼》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虚实交错,今昔对比,表现了诗人暮年初登岳阳楼的喜悦之情。
C.李贺《李凭箜篌引》“昆山玉碎凤凰叫”一句以声写声:箜篌时而众弦齐鸣,仿佛玉碎山崩;时而一弦独响,宛如凤凰鸣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一句则是写音响效果:悲抑的琴声使芙蓉哭泣,欢快的琴声使兰花张口笑。
D.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愁思”就是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一诗的诗眼。诗人如海如天的“愁思”既来自被贬柳州的政治上的失意,又有前路迷茫的惆怅,既有对望而不见的好友的牵挂,又有音书阻隔的孤独。
25.下列词语中,对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开国何茫然(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B.扪参历井仰胁息(屏住呼吸)
C.凋朱颜(使……凋谢,这里指脸色由红润变成铁青)
D.以手抚膺坐长叹(坐下)
四、小阅读
26.阅读《春江花月夜》,思考:为什么“流霜不觉飞”“白沙看不见”?
27.《春江花月夜》中“此时相望不相闻②,愿逐③月华④流照⑤君”中“逐”字用得极好,请品味其妙处。
28.《春江花月夜》中“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这两句中的“卷”“拂”二字用得极妙,请简析。
29.“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包含了作者什么情感?《春江花月夜》
30.阅读教材中的篇章(节选),按要求作答。
客曰:……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轼《赤壁赋》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两篇中的画线句子都写到了“江”和“月”,但所抒发的人生感悟有何差异?
31.《春江花月夜》可以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从开头到“但见长江送流水”,由对_____的描绘,引发出对___________________的哲理思考。第二部分从“白云一片去悠悠”到结尾,想象描写______________之间的两地________________之情。情、景、理水乳交融,优美深邃。
参考答案
1.(1)A
(2)诗起止的线索。月是诗中情景兼容之物。本诗以月亮为景物描写的主体和引发感叹、抒写情思的依托,表里兼顾,情景交融,使全诗浑然一体。
2.C
3.(1)生命短暂,但却“代代无穷”,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对人生充满了追求与热爱。
(2)思妇与游子两地相思,天各一方,望月思人。
4. 古体诗 十五岁(成童)
5.①自嘲。以两鬓白发,肌肤松弛来自嘲年事已大,容颜苍老,语意诙谐;②夸张。以夸张手法刻画五个儿子的行状,阿舒懒惰无敌,阿宣不爱文学,雍和端十三岁竟然还不认识六和七,通儿只知寻找梨与栗,突出人物的某一特征,以漫画的笔法描摹;③以喝酒做结,幽默之中显率性通达。
6.白天出游 深夜独居
7.(1)外貌描写。写了出游过程中燕姬的外貌,写出了她的容光照人,顾盼生姿。
(2)富于表现力的色彩词。如“红”“翠”等艳丽词语,写出燕姬的青春活力,而“银”“紫”等素净词语,构筑了一种冷寂、朦胧的氛围,寄予了燕姬的失意悲伤。
(3)修辞手法。诗歌运用了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颜如花红眼如漆”,写出燕姬的靓丽;如用典,“银筝华烛高堂深”就借用了王涯《秋夜曲》中“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之意,写出燕姬形单影只;如反衬,出游的青春,更衬托出夜晚的孤寂。
(4)富有张力的表现手法。如情景交融,“绣衾不暖锦鸳梦,紫帘垂雾天沉沉”,写出燕姬感情生活的失意;如起兴,“春风驰荡摇春心”,由春风的荡漾,兴托燕姬的春心摇荡;如象征,“飞不起”的杨花,象征着女主人公绝望的心绪,也象征着燕姬未来的命运。
8.D
9.相同:两首诗都用“秋月”渲染气氛,衬托人物形象,都显示了凄凉压抑的感情基调。不同:《琵琶行》运用了比喻、通感等手法浓墨重彩,绘声绘色描写难以言状的音乐,而《夜闻歌着》只概括地写出歌者声调的“愁绝”、“凄切”;《琵琶行》对琵琶女外貌描写只作了概括,而《夜闻歌者》对歌女的外貌描写却很细腻。
10.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沙、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意境,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这幅画卷在色调上是以淡寓浓,虽用水墨勾勒点染,但“墨分五彩”,从黑白相辅、虚实相生中显出绚烂多彩的艺术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国水墨画,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迷蒙、空灵曼妙的意境美。
该诗的成就还在于体现了作者对人生和宇宙的哲思。诗歌前十句营造的清明澄澈意境,引发了诗人的遐思:“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神思飞跃,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和“年年望相似”的明月共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宇宙短暂与永恒、变化与恒久对立统一的哲学思考。
该诗还将人世间永恒的离愁别绪融于春江花月夜的美妙画卷之中。“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两句,运用拟人手法,将笔触由大自然景色转到了人生图像,引出对男女相思离愁别恨的抒写。诗人运用白云、青枫浦、扁舟子、明月楼、妆镜台、玉户帘、捣衣砧、鸿雁、鱼龙等实实虚虚的意象,将一种相思、万家别情通过景物、场景、动作、细节、心理等描写表现出来,既具有画面的形象感,又具有时空的立体感,让所有产生过离情别绪的人不由自主地产生真切的代入感。
11.D
12.①诗人伫立江畔,仰望明月,不禁发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的感慨,这是诗人对人生和江月的哲理思考。诗句表现了人生易老,一代一代无穷无尽地更替,江月却年复一年没有什么变化的自然永恒的哲理。
②对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探索,古已有之,但诗的主题多半是感慨宇宙永恒,人生短暂。张若虚在此处却别开生面,他的思想没有陷入前人窠臼,而是翻出了新意:个人的生命在江月面前是短暂即逝的,但整体的人类的存在是代代相传的、无穷无尽的,与明月共存于天地之间,绵延久长,也可以构成一种与自然相媲美的永恒。
③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抒发了一种乐观向上的情感。诗人从澄明透彻、永恒的江月中悟道人类的永恒,为中国文人找到了突破个体生命的限度而达宇宙永恒的一条情思寄托途径。
13.张若虚
14.A
15.全诗先写“海上明月共潮生”,继写“皎皎空中孤月轮”,最后写“可怜楼上月徘徊”,“斜月沉沉藏海雾”,以月升——月悬——月斜——月落为线索贯穿全篇,把春、江、花、月、夜的景色和情理融为一体。诗人笔下的月,首先是自然美的典型,江天一色,海上月明,寥廓宁静动人,使人充满了喜悦和赞叹;“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诗人借月抒发对生命意义的切身体悟,宇宙永恒,明月常在,而生命又何其短暂;人类代代无尽,与明月共存于天地之间!继而又感叹人生多愁,抒发游子的离情和亲人的相思,“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柔婉酣畅,在诗情画意中融入了深深的哲理。
16.动词,辗转 形容词,凄楚缠绵态 动词,往返回旋,来回地走 动词,犹豫不决
17.D
18.①“将军金甲夜不脱”,以将军夜里不脱铠甲的细节描写,表现将军以身作则的精神和枕戈待旦、随时根据敌情变化指挥军队的高度警惕的状态。②“半夜军行戈相拨”,“戈相拨”意思是戈矛相互碰撞。这处细节描写表现了在漆黑的夜里,大军衔枚疾走、军容整肃严明的情景。
19.C
20.①对荣华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的感慨;诗人认为荣华如东流河水一去不返,万事盛衰,有如波澜之起伏无常,表达了对荣华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际遇的感慨。②对黑白颠倒、小人得志的社会现实的不满;诗人用比喻的方式,说枳棘本是燕雀筑巢之所,现在却委屈鸳鸾去栖息,而高大的梧桐本是鸳鸾所居,而今却让燕雀做巢占据,表达对贤愚颠倒、是非不分的不满。③诗人用鸳鸾自喻,高洁却只能屈居草丛,表达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激愤。
21.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望相似 玉户帘中卷不去 捣衣砧上拂还来 昨夜闲潭梦落花 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
22.C 23.D 24.D 25.D
26.因为月光涤荡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色。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显得格外幽美恬静。
27.“逐”字将思妇与游子无法相见而寄情月光的无奈描写得透彻淋漓。
28.这两个字把思妇的惆怅、迷惘形象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思妇的相思之苦。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离去,似乎要和思妇为伴,为她解愁,因而把柔和的清辉洒在思妇的玉门帘上和她的捣衣砧上。但思妇却触景生情,反而更加思念游子。她想要赶走恼人的月光,可是月光却“卷不去”“拂还来”,正如她对游子的思念,想要忘却但又做不到。
29.面对辽阔江天的一轮孤月,诗人不禁浮想联翩,神思飞跃。这两句发问既是天真稚气的问,又是深沉的问,也是永无答案的问。反复琢磨,就会发现,这两句发问中又藏着无限玄机,有旷世的孤独。
30.(1)苏轼感慨人生无常,以及神仙不可求,长生不可得的悲观,话语中透露着强烈的虚无主义。
(2)张若虚感叹人事易逝、自然永恒,表达的是一种对大自然的敬畏与对人生苦短的感慨之情。
31.春江花月夜美景 宇宙、人生 游子和思妇 相望相思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春江花月夜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a href="/yw/tb_c4001924_t7/?tag_id=28" target="_blank">春江花月夜练习题</a>,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重点实词释义,理解性默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春江花月夜优秀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春江花月夜优秀同步练习题,文件包含同步讲义统编版语文高二选修上册-古诗词诵读春江花月夜讲义学生版docx、同步讲义统编版语文高二选修上册-古诗词诵读春江花月夜讲义教师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静女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静女课后作业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古代诗歌阅读,小阅读-课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