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辽宁省丹东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地理
展开丹东市2023届高三总复习阶段测试
地理
考试时间: 75分钟 满分: 100 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综合题时,请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题3分,总计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
不选均不得分)
南京市某大学以校园典型区为研究对象,探索不同植被种植方式对微环境热舒适度的改善效果。图1为某日不同植被种植方式对热舒适度改善效果日变化曲线,△PETm表示裸地与绿地距地面1.5米处的气温差值。据此完成1~2题。
图1
1.下列对改善热舒适度效果最不理想的植被类型或组合是
A.草坪 B.灌木丛—草坪 C.乔灌草混合 D.乔草结构
2.推测改善热舒适度效果最明显的季节和天气是
A.春季阴天B.夏季阴天C.冬季晴天D.夏季晴天
尘卷风是指由于地面局部强烈增温,在近地面气层中产生的一种小旋风,它可以把尘土和一些轻小物体卷扬到空中,形成一个尘柱(图2)。这些进入大气中的沙尘是大气气溶胶的重要组成部分,气溶胶带来的“阳伞效应” 对全球气候和环境变化具有重要影响。图3为我国某地一天中尘卷风强度(%) 与地表温度(°C) 、太阳辐射强度(10W/m2) 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图2 图3
3.图示现象可能发生在
A.青藏高原 10月 B.四川盆地 7月
C.东北平原 10月 D.塔里木盆地 7月
4.气溶胶形成“阳伞效应”的主要原因是
A.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减弱B.大气逆辐射作用减弱
C.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增强D.到达地面太阳辐射减弱
图4为我国新疆植物物种丰富度分布趋势图。读图完成5~6题。
图4
5.图中影响植物物种丰富度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B.地形C.降水D.土壤
6.N地比M地植物物种丰富度多,主要因为
A.西风带来水汽,降水较多B.有河流经过,水源充足
C.纬度较高,光照时间长D.海拔较低,土壤肥沃
开都河是新疆著名的一条内流河,该河流经巴音布鲁克草原的河段呈现出"九曲十八弯"的优美形态。在每年特定时间太阳较低时,可在波光粼粼的河曲水面上倒映出九个太阳的自然奇观。图5为开都河"九曲十八弯"位置示意和九个太阳的自然奇观照片。据此完成7~9题。
图5
7.该地形成“九曲十八弯”河道形态的原因
①流经草原地形平坦②流水的下蚀作用③流水的侧蚀作用④冰川的堆积作用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③
8.游客在甲地拍摄图示照片的时间最可能是
A. 10—4月日出 B.5—9月日出 C.5—9月日落 D.10—4月日落
9.该河段河道弯曲但没有实施裁弯取直工程的原因主要有
①洪水危害小,航运价值低②维护河流的生态调节能力
③保留自然奇观,发展旅游④自然环境恶劣,施工难度大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③
拉昂错与玛旁雍错是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与冈底斯山之间的两个孪生姊妹湖(图6)。两湖曾经连在一起,第四纪以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逐渐分化成两个相对独立的内陆湖泊,仅北侧有一条季节性河道相通。玛旁雍错是淡水湖,拉昂错则为咸水湖,据此完成10~11题。
图6
10.玛旁雍错湖水的补给来源不包括
A.冰雪融水B.拉昂错湖水C.大气降水D.地下水
11.导致玛旁雍错和拉昂错由合到分的原因有
①蒸发量大,湖泊面积缩小②湖盆区构造沉降
③冰碛物质在湖泊中部堆积④水源补给量减少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帽状云是一种在山顶稳定气流和低水汽条件下形成的地形云,主要出现在高海拔地区的孤立高峰之上。贡嘎山位于青藏高原东缘,因帽状云已悄然成为中国的“戴帽山”。图7是某摄影师在该山峰西坡附近拍摄到的帽状云景观,图8为贡嘎山地形剖面图。据此完成12~14题。
图7 图8
12.与东坡相比,摄影师在贡嘎山西坡拍摄到帽状云的机会更多,主要原因是
A.西坡风速较小B.西坡降水较少C.东坡日照较少D.东坡坡度较陡
13. 帽状云常出现在
A.晴朗的夜晚B.晴朗的白天C.阴雨的白天D.阴雨的夜晚
14.下列四幅图中符合帽状云形成原理的是.
茎柔鱼亦称“美洲大鱿鱼”,广泛分布于秘鲁海域。研究表明,表层海水距平温度(SSTA)是造成茎柔鱼资源丰富程度和栖息地变化的最主要因素, SSTA连续3个月平均值超过或低于0.5°C即发生厄尔尼诺或拉尼娜事件。图9示意东太平洋2005-2009年表层海水距平温度变化,据此完成15~16题。
图9
15.据图推测,2006年8~12月茎柔鱼
A.栖息地范围扩大B.顺洋流流向迁徙
C.个体较小,渔业资源减产D.受赤道热带气旋影响较大
16.下图所示南太平洋某海域垂直水温分布图中,与茎柔鱼产量较多年份相符的是.
二、非选择题 (共3小题,总计52分,请将答案用黑色笔填写在答题纸的正确位置上)
1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 分)
埃尔埃希多地区曾是西班牙土壤贫瘠、人烟稀少的荒芜之地。当地农业科技人员对土壤进行“三明治”式的改良,利用沙土(表层)、有机肥(中层)和黏土(下层)令新土壤剖面呈现出三层结构,很好地改善了作物生长的水肥条件。图10为埃尔埃希多地区地理位置及气候资料。
图10
(1)指出埃尔埃希多地区的降水特点并分析成因。(6分)
(3)说明埃尔埃希多地区土壤贫瘠的自然原因。(6 分)
(3)简述埃尔埃希多地区采用“三明治”式改良土壤,能够提高土壤肥力的原因。(6分)
1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 分)
高山滑雪对气候、地形(山势落差、坡长、坡度)、雪质(干雪、湿雪)等条件要求极高。万龙滑雪场位于2022年北京冬奥会雪上项目举办地河北张家口,赛道以人工造雪为主,对造雪需求量大。中科院领衔的科研团队在该地开展人工造雪、高效储雪实验,实现北京冬奥“用雪自由”。图11为万龙滑雪场位置及相关地理事物分布。
图11
(1)分析图示地区修建高山滑雪场有利的气候与地形条件。 (8分)
(2)结合地形条件,说明晴天时图中①、②两条滑雪道的雪质变化特点。(4 分)
(3)分析科研团队开展造雪、储雪实验选择在甲地的原因。(6分)
1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 分)
广西的地苏地下河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的地下河,天窗、溶洞、峰丛等各类岩溶地貌集中分布,形成了“一河、百窗、千山”的地貌形态。
喀斯特溶岩天窗是指地下河通往地面的窗口。“岩石裂隙→溶洞→天窗”是地苏地下河流域天窗的形成机制。图12为地苏地下河流域天窗的分布及该地区的喀斯特地貌景观。
图12
(1)描述地苏地下河流域范围内天窗的分布特征。(4分).
(2)推测图示地区天窗未来可能出现的变化。(6 分)
(3)分析流域内天窗对地苏地下河水文特征的影响。(6分)
丹东市2023届高三总复习阶段测试
地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3分,总计48分)
1~5ADDDB 6~10ADCAB 11~15CBBCC 16A
部分选择题解析:
3.答案 D解析 依据题意,尘卷风出现的条件是晴朗、太阳辐射强烈、地表迅速增温且尘土多,故尘卷风多出现在沙漠地区的春夏季;即7月更合适,图3中太阳辐射强度最大的时间在北京时间14点左右,可知该地在90°E附近,同时结合地表的温度数值,故D选项正确。
4.答案 D解析 气溶胶使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到达地面的太阳短波辐射减弱,形成阳伞效应,故D选项正确。
6.答案 A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该区域深居内陆,与M地(塔里木盆地)相比,N地位于北疆准噶尔盆地,纬度更高,受西风影响带来水汽,降水较多,植物物种丰富度多。
8.答案 C解析 “九曲十八弯”的走向为西北-东南向,游客在甲地拍摄的照片里有多条河曲应当是向着西北方向,为北半球夏季的日落,故答案选择C。
10 答案 C 解析:玛旁雍错周围高山上冰雪融水可以形成地表径流或者地下径流对玛旁雍错进行补给;来自于印度洋西南季风带来的水汽受到地形的抬升会产生地形雨,对玛旁雍错进行补给;由题干可知玛旁雍错为淡水湖,季节性河流是由玛旁雍错流向拉昂错,故玛旁雍错湖水的补给水源不可能来自拉昂错湖水,所以此题选B。
11.答案C 解析:由题干可知两湖曾经连在一起,现随全球气候变暖,才分化成两个独立的内陆湖泊。随着全球变暖,冰川融化后,携带的碎屑物在原来大湖中部堆积,将湖床中部海拔提高,且全球变暖后,温度上升,蒸发加剧,冰川逐渐萎缩,补给水量减少,湖泊萎缩,水位下降,湖泊受湖床形态影响分成两个湖泊。
12.答案B 解析:由题干材料可知,帽状云是在低水汽条件下形成,与东坡相比,西坡降水较少,产生帽状云机会更多。
13.答案B 解析:只有山顶出现云而周围没有云,说明天气晴朗;根据山谷风原理,白天山坡坡面盛行上升气流,水汽易凝结形成云,夜晚山地出现从山顶向下的下沉气流,不易成云。所以帽状云多出现在晴朗的白天。
15.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2006年8-12月图标中SSAT值连续三个月以上高于0.5℃,出现了厄尔尼诺事件,厄尔尼诺事件出现时,秘鲁沿岸表层水温高,上升流减弱,饵料营养盐较少,渔业减产,茎柔鱼应迁徙到更高纬度地区。
16.答案A 解析:茎柔鱼产量较多年份应该对应拉尼娜年,秘鲁沿岸表层水温低,上升流明显。由图中经度分布可知,图的东部为南太平洋秘鲁海域,只有A图对应的东部海域等温线向高温凸出,说明该区域表层水温最低,上升流最明显。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总计52分)
17.(18分)
(1)全年降水少,冬季略高于夏季;(2分) 夏季埃尔埃希多地区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量少;(2分)冬季受西风带影响降水多,但西部山脉阻挡大部分水汽进入,所以全年降水少。(2分)
(2)地形主要为山地、丘陵,坡度大,土层薄; 年降水量小,夏季气温高,蒸发旺盛,土壤水分缺乏; 干旱导致植物生长受到抑制,土壤有机质含量少,土地贫瘠
(6分,每点2分)
(3)上层沙土通透性强,通水透气性好;中间层有机肥,能够提升土壤肥力;下层黏土,减少水分、养分下渗,保水保肥。(6分,每点2分)
18.(18分)
(1)温带季风气候,冬季气温较低; 海拔较高,气温低,积雪存留时间长;位于谷地地形,风速较低,利于滑雪项目进行; 位于阴坡,气温相对较低,积雪融化少; 地势落差大,坡度均匀,坡道较长,有利于建设高山滑雪赛道。(8分,每点2分,答出4点即可)
(2)①位于山谷地形,光照弱,气温低,雪融化较慢,雪质较好;②位于山脊,阳光照射升温快,雪易融化形成湿雪,雪质变差。(4分,每点2分)
(3)邻近水池,水源充足,方便人工造雪(造雪原料充足);靠近公路,交通便利,便于造雪、储雪实验所需物品的运输;靠近气象站,便于气温、湿度等气象要素的观测;离多条雪道较近,便于将所储积雪铺设在雪道上;地处谷底,地势较为平坦,利于储雪。
(6分,答出三点即可)
19.(16分)
(1)分布不均;地下河(干支流)上游少;中下游多;多沿地下河分布。(4分,每点1分)
(2)现有的绝大多数天窗随着流水不断的溶蚀,天窗逐渐变大、变宽、变深;在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共同作用下,不断形成新的天窗; 天窗的区域空间分布范围扩大。
(6分,每点2分)
(3)地表水不断通过天窗注入地下暗河,地下河径流量增大; 雨季随地表水的汇入,地下河水位上升,水位变化增大; 地表水携带泥沙流入地下河,增加了地下河河水含沙量; 天窗形成后,地下河与近地面大气热量交换增加,且利于更多温度较高的地表水注入地下河,提高了地下河河水的温度。(6分,答出3点即可)
辽宁省丹东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阶段测试地理: 这是一份辽宁省丹东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阶段测试地理,文件包含辽宁省丹东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阶段测试地理pdf、高三地理答题卡pdf、辽宁省丹东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阶段测试地理答案pdf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辽宁省丹东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阶段测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辽宁省丹东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阶段测试地理试题(含答案),文件包含23-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试卷二-原卷docx、23-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试卷二-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辽宁省丹东市高三总复习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 地理 PDF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辽宁省丹东市高三总复习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 地理 PDF版,文件包含辽宁省丹东市2022-2023学年高三总复习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地理试题pdf、地理答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