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全册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5.4 平移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七年级下册5.4 平移教案,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课型,课时,教学重难点,课前准备,教学过程,课后作业,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5.4 平移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例认识平移,理解平移的含义和性质.2.会找出平移前后图形中对应点和对应线段.3.能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培养观察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经历操作、探究、归纳和总结平移性质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发生和发展,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体会从数学的角度理解问题,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水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充满了探索性与创造性,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并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二、课型新授课三、课时1课时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能按要求作出平移后的图形.【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平移的性质.五、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三角尺、直尺等.学生:三角尺、铅笔、练习本.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课件2)如图,传送带上的电视机在运送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二)探索新知1.出示课件4-8,探究平移的有关概念教师问:仔细观察下列美丽的图案,回答问题:这些图案有什么共同特点?
学生答:都是由一个简单图案组成的. 教师问:上面这些图案能否根据其中一部分绘制整个图案?若能,你能想象出是怎么绘制的吗?学生答:上面这些图案能根据其中一部分绘制整个图案,经过上下,左右移动就可以得到.教师问:如何在一张半透明的纸上,画出一排形状和大小如右图的雪人呢?
学生答:可以把半透明的纸盖在上图上,先描出一个雪人,然后按同一个方向陆续移动这张纸,再描出第二个,第三个……
教师问:在所画的雪人图形中任意找三组对应点,连接这些对应点,观察得出的线段,它们的位置、长短有什么关系?
师生一起解答:(1)位置:A A′//BB ′ //CC ′,(2)长短:AA ′=BB ′=CC ′总结点拨:(出示课件9)定义: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直线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教师问:平移的图形有哪些特征呢?学生1答: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学生2答: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平行且相等.教师总结如下:特征:(1)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2)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平行且相等.教师问:图形平移的方向一定是水平的吗?学生答:图形平移的方向不一定是水平的;如下图所示:
教师问:图形平移的位置由什么确定?学生答:图形平移的位置由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决定.总结归纳:(出示课件11)(1)平移只改变图形的位置,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大小、方向.(2)平移的方向可以是任意的,只要是直线方向即可.(3)图形的平移是整个图形都在移动,即图形中所有的点、线平移的方向、距离都相同.(4)确定一个图形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只需确定其上一个点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即可.考点1:平移现象的识别下列现象:(1)水平运输带上砖块的运动;(2)高楼电梯上上下下迎接乘客;(3)健身做呼啦圈运动;(4)火车飞驰在一段平直的铁轨上;(5)沸水中气泡的运动.属于平移的是_______________.(出示课件12)师生共同讨论解答如下:解析:选项(3)、(5)中图形的所有点不是沿同一方向运动,所以不是平移.选项(1)、(2)、(4)符合平移的条件.答案:(1)、(2)、(4)总结点拨: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直线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只是位置发生变化.注意平移是图形整体沿某一直线方向移动.图形绕某一点的旋转不是平移.出示课件13,学生自主练习后口答,教师订正.考点2:图形平移变换的识别下列四组图形中,平移其中一个三角形可以得到另一个三角形的一组图形是( )(出示课件14)
B. C. D.学生独立思考后,师生共同解答.解析:根据平移的定义与特征可知,平移后的图形的形状、大小不改变,对应线段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对应角相等,故选A.答案:A.总结点拨: 本题考查了图形的平移,图形的平移只改变图形的位置,而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同学们容易混淆图形的平移与旋转或翻转,以致选错.出示课件15,学生自主练习后口答,教师订正.2.出示课件16-17,探究平移的性质教师问:已知直线PQ和直线外一点A、D,作出直线AB∥DE,AC∥DF.学生答:如图所示,利用直尺和三角板作图,根据一放,二靠,三移,四画,作出图形(出示课件16)教师问:直尺PQ是倾斜放置,用三角板能否画出平行线?学生答:可以画出平行的直线,只要同位角相等就可以.教师问:线段AB与DE的位置关系与数量关系是怎样的呢?
学生答:AB=DE,AB//DE.教师问:观察:线段AC与DF的位置关系与数量关系是怎样的呢?学生答:AC=DF, AC//DF.教师问:观察:线段BC与EF的位置关系与数量关系是怎样的呢?学生答:BC=EF,CB和EF在一条直线上.注意:在平移过程中,对应线段也可能在一条直线上(如:BC与EF)教师问:通过上面图形的观察,你能说一说平移的性质吗?学生1答:平移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的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学生2答:在平移过程中,对应线段也可能在一条直线上,如BC与EF.学生3答:平移后图形的形状与大小都没有变化.学生4答:平移的方向是直尺PQ倾斜放置的方向,平移的距离是BE的长度.教师总结归纳:(出示课件17)规律小结1.平移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的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2.在平移过程中,对应线段也可能在一条直线上,如BC与EF;3.平移后图形的形状与大小都没有变化;4.平移的方向是直尺PQ倾斜放置的方向,平移的距离是BE的长度.教师问:三角形ABC沿着PQ的方向平移到 △A'B'C'的位置,除了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外,你还发现了什么现象?(出示课件18)学生答:对应点移动的距离相等.教师问:BC的中点M平移到什么地方去了?
学生答:BC的中点M平移到线段B'C'的中点M',也移动到线段B"C"的中点M"的位置.教师问:平移的图形有哪些性质呢?教师依次展示学生答案:学生1答:平移的两个图形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学生2答:对应线段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学生3答:各对应点所连线段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教师总结点拨:(出示课件19)图形平移的基本性质:①平移的两个图形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②对应线段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
③各对应点所连线段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
教师问:你能利用几何语言描述一下平移的性质吗?教师依次展示学生解答过程学生1答:∵三角形ABC平移得到三角形DEF,∴AB∥DE,AC∥DF,BC ∥EF(或共线).学生2答:∵三角形ABC平移得到三角形DEF,∴AB=DE,AC=DF,BC=EF.学生3答:∵三角形ABC平移得到三角形DEF,∴AD∥BE∥CF(或共线).学生4答:∵三角形ABC平移得到三角形DEF,∴AD=BE=CF.教师总结如下:几何符号语言:
∵三角形ABC平移得到三角形DEF,
∴AB∥DE,AC∥DF,
BC∥EF(或共线),
AB=DE,AC=DF,BC=EF,
AD∥BE∥CF(或共线),
AD=BE=CF.
考点3:平移作图如图,平移三角形ABC,使点A移动到点A',画出平移后的三角形A'B'C'.(出示课件20)
学生独立思考后,师生共同解答.解:(1)连接AA',(2)过点B作AA'的平行线, 在上截取BB'= AA',(3)过点C作AA'的平行线,在上截取CC'= AA',(4)连接A'B',B'C',A'C',所得的三角形就是平移后的
三角形.总结点拨:(1)平移的作图要注意两个方面:平移的方向和平移的距离;(2)作直线型图形平移后的图形,关键是作出点平移后的对应点.总结归纳:(出示课件21)平移作图是平移性质的应用.在具体作图时,应抓住作图的“四部曲”——定、找、移、连.(1)定:确定平移的方向和距离;(2)找:找出表示图形的关键点;(3)移:过关键点作平行且相等的线段,得到关键点的对应点;(4)连:按原图形顺序连接对应点.出示课件22,学生自主练习,教师给出答案.考点4:利用平移求面积如图是一块长方形的草地, 长为21m.宽为15m. 在草地上有两条宽为1米的小道,长方形的草地上除小道外长满青草.求长草部分的面积为多少?(出示课件23)学生独立思考后,师生共同解答.提示:有两种平移方式.解:长草部分的面积=(21-1)×(15-1)=280(m2).思考:如图是一块长方形的草地, 长为21米.宽为15米.在草地上有一条宽为1米的小道,长方形的草地上除小道外长满青草.求长草部分的面积为多少?
提示:平移构成规则图形.学生独立思考后,师生共同解答.解:长草部分的面积=(21-1)×15=300(m2).出示课件25,学生自主练习,教师给出答案.教师:学了前面的知识,接下来做几道练习题看看你掌握的怎么样吧.(三)课堂练习(出示课件26-35)练习课件第26-35页题目,约用时20分钟.(四)课堂小结(出示课件36) 平移的概念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平移.平移的性质1.平移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2.对应线段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3.各对应点所连线段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平移作图1.关键在于按要求作出对应点;2.然后,顺次连接对应点即可.(五)课前预习预习下节课(6.1第1课时)的相关内容.知道算术平方根、被开方数的定义和0的算术平方根.七、课后作业教材第30页习题5.4第1,2题.八、板书设计 1.知识梳理平移2.考点讲解考点1 考点2 考点3 考点4九、教学反思成功之处: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平移的概念,在学习中,引导学生分析、观察、概括得出平移的性质,并通过例题和练习加深对平移性质的理解.让学生作图,自主探究.平移的作图是本节课的重点,应让学生加强训练,结合解题中的错误分析原因,举一反三.不足之处:在课堂上放手让学生小组讨论的内容太少,对学生总是不放心,应该大胆放手,让学生多讨论多动手多动脑,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5.4 平移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七年级下册5.4 平移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堂引入,应用举例,拓展提升,当堂训练,课后作业,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七年级下册5.4 平移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引入新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