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浙江省嘉兴市八校联盟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
展开2022学年第一学期嘉兴市八校期中联考
高一年级生物学科试题
一、选择题
1. 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中,核心元素是( )
A. C B. H C. O D. N
【答案】C
【解析】
【分析】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包括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大量元素包括C、H、O、N、P、S、K、Ca、mg等,微量元素包括Fe、Mn、B、Zn、Mo、Cu等,其中C是最基本的元素,生物大分子都以碳链为骨架。
【详解】A、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包括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大量元素包括C、H、O、N、P、S、K、Ca、mg等,其中C是最基本的元素,生物大分子都以碳链为骨架,A正确;
B、核心元素不是H,B错误;
C、核心元素不是O,C错误;
D、核心元素不是N,D错误。
故选A。
2. 细胞的含水量一般为60%~90%,没有水就没有生命,关于水在生物体中的作用,叙述错误的是( )
A. 水分子之间的氢键使得水具有调节温度的作用
B. 水在细胞内含量虽高但本身不参与细胞中的代谢反应
C. 水是极性分子,凡是极性的分子或离子都易溶解在水中
D. 水作为良好溶剂,能帮助溶解和运输营养物质及代谢废物
【答案】B
【解析】
【分析】水分子是极性分子,根据相似相容原理,水能溶解极性分子,因此是水分子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许多化学反应和物质运输都必须在以水为基质的环境中进行;水分子之间存在着氢键,使水的沸点升高,因此水温度的升高或降低需要吸收或释放较多的热量,能缓解细胞内温度的变化。
【详解】A、水分子之间存在着氢键,使水的沸点升高,因此水温度的升高或降低需要吸收或释放较多的热量,能缓解细胞内温度的变化,A正确;
B、水在细胞内含量高且参与细胞中的代谢反应,如有氧呼吸,B错误;
C、水分子是极性分子,根据相似相容原理,水能溶解极性分子,C正确;
D、水分子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能帮助溶解和运输营养物质及代谢废物,D正确;
故选B。
3. 有关生物体中无机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维持血浆的正常浓度
B. 无机盐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
C. 无机盐在生物体中的含量较高
D. 血液中钙离子浓度偏低时会发生抽搐
【答案】C
【解析】
【分析】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其生理作用有:
1、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
2、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
3、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和细胞的形态。
【详解】A、维持血浆的正常浓度、酸碱平衡等需要保持相对稳定的无机盐浓度,A正确;
B、细胞中的无机盐大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有些可形成复杂化合物,B正确;
C、无机盐在生物体中的含量较少,约占1%~1.5%,但对于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着重要的作用,C错误;
D、人体血液中钙离子的浓度过低时会出现抽搐现象,D正确。
故选C。
4. 糖类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下列关于糖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壁中的纤维素是植物细胞的能源物质
B. 在人的肝脏和肌肉中,含有肝糖原和肌糖原
C. 葡萄糖是细胞内主要的单糖,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D. 大多数糖类由C、H、O三种元素构成,旧称“碳水化合物”
【答案】A
【解析】
【分析】细胞中的糖类组成员是是C、H、O,大多数糖类所含的氢氧的比例为二比一,和水一样,故称为碳水化合物;
糖类包含单糖、二糖、多糖,单糖包括葡萄糖、果糖、半乳糖;二糖包含麦芽糖、蔗糖、乳糖;多糖包含淀粉、纤维素、糖原。
【详解】A、细胞壁中的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A错误;
B、在人的肝脏和肌肉中,含有肝糖原和肌糖原,B正确;
C、葡萄糖是细胞内的单糖,可作为细胞呼吸的底物,是主要的能源物质,C正确;
D、细胞中的糖类组成员是是C、H、O,大多数糖类所含的氢氧的比例为二比一,和水一样,故称为碳水化合物,D正确;
故选A。
5. 脂质是一类不溶于水的有机物,下列不属于脂质所具有的生物学功能的是( )
A. 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B. 可能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C. 是某些生物重要的能量储备
D. 不利于人和动物对钙和磷的吸收
【答案】D
【解析】
【分析】常见的脂质有脂肪、磷脂和固醇。脂肪是最常见的脂质,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还是一种良好的绝热体,起保温作用,分布在内脏周围的脂肪还具有缓冲和减压的作用,可以保护内脏器官。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也是构成多种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固醇类物质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性激素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维生素D能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详解】A、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也是构成多种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A正确;
B、人体血液中的胆固醇过多,会在血管壁上形成沉积,可能引发心脑血管疾病,B正确;
C、脂肪是最常见的脂质,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C正确;
D、维生素D能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D错误。
故选D。
6.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每种特定功能都取决于其特定的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
B. 蛋白质都可以被人体直接吸收和利用
C. 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被破坏导致其失去生物学活性
D. 不同的蛋白质有催化、运输、免疫等多方面的功能
【答案】B
【解析】
【分析】1、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与氨基酸的数目、种类、排列顺序,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有关。
2、蛋白质的功能具有多样性:结构蛋白(如血红蛋白)、催化功能(如蛋白质类的酶)、运输功能(如载体蛋白)、调节功能(如胰岛素)、免疫功能(如抗体)等。
【详解】A、蛋白质是以氨基酸为基本单位构成的生物大分子,A正确;
B、蛋白质是大分子化合物,不能被人体细胞直接吸收利用,需要消化分解为氨基酸后才能被人体细胞利用,B错误;
C、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被破坏即蛋白质发生变性,会导致蛋白质失去生物活性,这种改变是不可逆的,C正确;
D、蛋白质的功能具有多样性:结构蛋白(如血红蛋白)、催化功能(如蛋白质类的酶)、运输功能(如载体蛋白)、调节功能(如胰岛素)、免疫功能(如抗体)等,D正确。
故选B。
7. 核酸检测是目前非常有效筛查是否被新冠病毒感染的技术,关于核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核酸包括DNA和RNA
B. 核酸的元素组成为C、H、O、N
C. 核苷酸分子由葡萄糖、磷酸基团和碱基组成
D. 新冠病毒的核酸检测同样可以检测普通感冒病毒
【答案】A
【解析】
【分析】1、核酸的功能:
(1)细胞内携带遗传物质的物质。
(2)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2、核酸是核苷酸聚合而成的多聚体,包括DNA和RNA两大类,元素组成为C、H、O、N、P。
【详解】A、核酸根据五碳糖的不同分为DNA和RNA,A正确;
B、核酸的元素组成为C、H、O、N、P,B错误;
C、核苷酸分子由五碳糖(脱氧核糖、核糖)、磷酸基团和碱基组成,C错误;
D、核酸检测具有特异性,新型冠状病毒的核酸检测只能检测出新型冠状病毒的基因片段,不能检测出其它病毒,D错误。
故选A。
8. 某些单子叶植物,如小麦、水稻等的叶子内含有大量的还原糖,但这些植物的叶子不宜作为检测还原糖的实验材料,原因是( )
A. 在研磨时糖类易被破坏
B. 这些植物的叶片不易磨碎
C. 叶片中光合作用的产物以淀粉的形式存在
D. 叶片中的叶绿素颜色较深,掩盖了发生的显色反应
【答案】D
【解析】
【分析】还原糖鉴定:还原糖加斐林试剂,水浴加热会出现砖红色沉淀。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苏丹Ⅲ可将脂肪染橘黄色。
【详解】A、还原糖是小分子,在研磨时糖类时不会被破坏,A不符合题意;
B、加入二氧化硅,这些植物的叶片容易磨碎,B不符合题意;
C、题目中已经说明叶子内含有大量的还原糖,C不符合题意;
D、叶片中的叶绿素颜色较深,掩盖了发生的显色反应,即产生的砖红色沉淀,D符合题意。
故选D。
9. 德国科学家施菜登和施旺为细胞学说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后人根据他们的研究结果,综合出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下列关于细胞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体的多样性
B. 细胞学说指出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
C. 细胞学说揭示了病毒类生物在结构上特殊性
D. 细胞学说指出细胞都是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构成的
【答案】B
【解析】
【分析】细胞学说的内容:
(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是由老细胞分裂产生的。
【详解】A、细胞学说揭示了动物和植物的统一性,从而阐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并未揭示了生物体的多样性,A错误;
B、细胞学说中表明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B正确;
C、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中,并未对病毒类生物进行观察,所以细胞学说也未揭示病毒类生物在结构上的特殊性,C错误;
D、细胞学说指出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并未明确指出细胞是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构成的,D错误。
故选B。
1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细胞膜也称质膜,是围绕在细胞外层,将细胞与周围环境区分开来的结构,能选择性地吸收营养物质和排出代谢废物。质膜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组成,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脂双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脂双层,有的贯穿于整个脂双层,常温下磷脂与蛋白质处于流动状态。1972年,辛格和尼克尔森根据多个实验的证据提出了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奠定了生物膜结构与功能的基础。
(1)细胞膜控制着细胞与周围环境的联系,是细胞中生物膜系统的代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膜具有一定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
B. 细胞膜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组成
C. 流动镶嵌模型的提出揭示了膜内外结构的对称性
D. 细胞膜的功能越多,其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就越多
(2)下列各项不属于细胞膜功能的是( )
A. 保护细胞内部结构 B. 控制物质出入细胞
C. 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D. 新陈代谢主要场所
【答案】(1)C (2)D
【解析】
【分析】细胞膜:
(1)功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和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2)物质组成:脂质、蛋白质和糖类。
【小问1详解】
A、由于细胞膜上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所以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其功能特性为选择透过性,生理意义是控制物质进出细胞,A正确;
B、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磷脂最丰富,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之一,蛋白质占比为40%,也是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之一,B正确;
C、在流动镶嵌模型的膜结构上,糖类与某些蛋白质构成糖蛋白,也能与脂质分子结合形成糖脂,这些糖类分子叫作糖被,只位于细胞膜的外侧,所以膜内外结构并不对称,C错误;
D、细胞膜的功能主要由蛋白质来行使,功能越复杂,蛋白质的种类和含量越多,D正确。
故选C。
【小问2详解】
A、细胞膜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保障了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所以保护细胞内部结构,属于细胞膜的功能,A错误;
B、细胞膜有选择地控制物质进出,从而保证了细胞正常代谢活动的进行,所以控制物质出入细胞,属于细胞膜的功能,B错误;
C、细胞膜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在多细胞体内可以保持各个细胞间的功能协调,所以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属于细胞膜的功能,C错误;
D、细胞质基质,为活细胞新陈代谢提供物质和环境条件,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着多种化学反应,是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所以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不属于细胞膜的功能,D正确。
故选D。
11. 植物体的细胞都具有细胞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具有全透性
B. 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具有保护细胞的作用
C. 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不参与激素等化学信号传递
D. 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和果胶等组成
【答案】C
【解析】
【分析】植物细胞壁由纤维素和果胶构成,是全透性的,具有支持和保护细胞的作用,能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详解】A、细胞膜具有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细胞壁没有,因为细胞壁是全通透的,A正确;
B、细胞壁对植物细胞具有支持和保护的作用,B正确;
C、植物细胞壁组成成分中含有果胶等成分,可参与细胞间的相互粘连,细胞壁也是激素等化学信号传递的介质和通路,C错误;
D、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和果胶等组成,D正确。
故选C。
12. 细胞溶胶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呈透明的胶质状态
B. 是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C. 在活细胞内呈静止状态
D. 由水、无机盐、脂质、糖类、氨基酸、核苷酸和多种酶等组成
【答案】C
【解析】
【分析】细胞质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细胞质基质呈胶质状态,由水、无机盐、脂质、糖类、氨基酸、核苷酸、多种酶组成,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着多种化学反应。
【详解】A. 细胞质基质呈透明的胶质状态,A正确;
B. 细胞质基质是细胞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B正确;
C. 活细胞内,细胞质基质是呈不断流动的状态,C错误;
D. 细胞质基质由水、无机盐、脂质、糖类、氨基酸、核苷酸和多种酶等组成,D正确。
故选C。
13. 下列有关核糖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中都有核糖体分布
B. 核糖体在细胞中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
C. 蓝细菌的核糖体一部分游离于细胞溶胶中,一部分附着在内质网上
D. 抗体、肌纤维蛋白和血红蛋白都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
【答案】D
【解析】
【分析】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既有统一性也有差异性。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遗传物质都是DNA。
【详解】A、在电子显微镜下才可以观察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中都有核糖体分布,A错误;
B、游离核糖体会随着信号肽的牵引附着到内质网上,由此可知核糖体在细胞中的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B错误;
C、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内质网,C错误;
D、抗体、肌纤维蛋白和血红蛋白都为蛋白质,都是在核糖体上合成,D正确。
故选D。
14. 高尔基体是意大利神经解剖学家高尔基于1898年发现的。下列有关高尔基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高尔基体与植物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B. 溶酶体的各种水解酶由高尔基体直接合成
C. 高尔基体断裂后的囊泡结构可形成溶酶体
D. 高尔基体与细胞膜成分的更新密切相关
【答案】B
【解析】
【分析】高尔基体是属于单层膜的泡状结构,它是细胞中唯一一个在动植物细胞中功能不同的细胞器。在植物细胞中,它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在动物细胞中,它与细胞的分泌物的形成有关;在结构上,高尔基体通过囊泡与内质网和细胞膜有着间接联系。
【详解】A、高尔基体与植物细胞壁的形成有关,植物细胞壁的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A正确;
B、溶酶体中的水解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的合成场所在核糖体,B错误;
C、高尔基体与细胞分泌物形成有关,高尔基体断裂后的囊泡聚集形成溶酶体,C正确;
D、高尔基体能形成囊泡与细胞膜融合,因此其与细胞膜成分的更新密切相关,D正确。
故选B。
15. 下列关于植物细胞中液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液泡中含有糖类、氨基酸和无机盐等
B. 液泡中色素的种类和含量可影响花的颜色
C. 液泡中含有溶酶体,能吞噬衰老的细胞器
D. 液泡大小会随细胞的吸水或失水而变化
【答案】C
【解析】
【分析】在植物细胞中有大小不同的液泡,成熟的植物细胞有一个很大的中央液泡,可能占细胞体积的90%,它是由许多小液泡合并成的;不同种类细胞的液泡中含有不同的物质,如无机盐、糖类、脂类、蛋白质、酶、树胶、丹宁、生物碱等;液泡的功能是多方面的,维持细胞的紧张度是它所起的明显作用;其次是贮藏各种物质;第三,液泡中含有水解酶,它可以吞噬消化细胞内破坏的成分;最后,液泡在植物细胞的自溶中也起一定的作用;液泡对细胞的内环境有调节作用,使细胞维持一定的渗透压,保持细胞的形态。
【详解】A、液泡中含有无机盐、糖类、、氨基酸、脂类、蛋白质、酶、树胶、丹宁、生物碱等,A正确;
B、花瓣的颜色是液泡中色素种类和含量决定的,B正确;
C、植物细胞中的液泡不含溶酶体,但富含水解酶,能吞噬衰老的细胞器,其作用与动物细胞的溶酶体相似,C错误;
D、液泡大小会随细胞的吸水或失水而变化,吸水变大,失水变小,D正确。
故选C。
16. 下列关于细胞骨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络结构
B. 细胞骨架有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的有序性的功能
C. 植物细胞因有细胞壁的支撑,所以不需要细胞骨架
D. 胞质环流是细胞骨架运动的表现之一
【答案】C
【解析】
【分析】细胞骨架可以维持细胞的形态,锚定并支撑着许多细胞器,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化、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详解】A、细胞骨架是指真核细胞中的蛋白质纤维网架结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A 正确;
B、细胞骨架在维持细胞形态、承受外力、保持细胞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方面起重要作用,B 正确;
C、植物细胞有细胞壁的支撑和保护,但细胞骨架能维持真核细胞的形态,也与细胞的物质运输等活动有关,C 错误;
D、细胞骨架是真核细胞中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有序性的网架结构,变形虫等动物细胞形态的维持依赖于细胞骨架,D 正确。
故选C。
17. 某同学利用黑藻细胞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供观察用的黑藻,事先应放在黑暗、室温条件下培养
B. 可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到叶绿体有两层膜结构
C. 选择黑藻老叶作为实验材料是因为其叶绿体多而清晰
D. 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质环流方向与实际相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散布于细胞质中,呈绿色、扁平的椭球或球形。可以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它的形态和分布。活细胞中的细胞质处于不断流动的状态。黑藻幼嫩的叶片薄,由一层细胞组成;黑藻幼嫩的叶片中叶绿体大而流动,有利于观察细胞质的流动。
【详解】A、供观察用的黑藻,事先应放在光照、室温条件下培养,A错误;
B、该实验不能观察到叶绿体的两层膜结构,B错误;
C、黑藻幼嫩的叶片薄,由一层细胞组成;黑藻幼嫩的叶片中叶绿体大而流动,有利于观察细胞质的流动;C错误;
D、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质环流方向与实际流动方向相同,D正确。
故选D。
18. 相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俄国科学家埃利·梅奇尼科夫发现了动物体内的“吞噬细胞”,建立了对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吞噬学说”、并于1908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吞噬细胞”在识别到外来入侵者(如细菌)后会将其吞噬进细胞内形成吞噬泡,再通过某种细胞器将其“消灭”。
(1)依据上述材料分析,“消灭”外来入侵者的细胞器是( )
A. 液泡 B. 溶酶体 C. 中心体 D. 高尔基体
(2)依据上述材料分析,“吞噬细胞”在吞噬过程中( )
A. 需要消耗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
B. 细胞膜的面积会变大,是因为形成了吞噬泡
C. 细胞发生了形变,依赖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D. 需要对吞噬对象进行识别,依赖于细胞膜上的磷脂分子
【答案】(1)B (2)A
【解析】
【分析】分析题意,“吞噬细胞”在识别到外来入侵者(如细菌)后会将其吞噬进细胞内形成吞噬泡,再通过某种细胞器将其“消灭”,可推测出能“消灭”细菌的是溶酶体。
小问1详解】
A、动物细胞中没有液泡,A错误;
B、“吞噬细胞”在识别到外来入侵者(如细菌)后会将其吞噬进细胞内形成吞噬泡,再通过某种细胞器将其“消灭”,可推测出能“消灭”细菌的是溶酶体,溶酶体内有60多种水解酶,可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及入侵的病毒或细菌,B正确;
C、中心体与有丝分裂有关,不能不能分解细菌,C错误;
D、高尔基体参与分泌蛋白的加工和分泌过程,不能分解细菌,D错误。
故选B。
【小问2详解】
A、“吞噬”过程即是胞吞的过程,需要消耗能量,主要由细胞内的线粒体供能,A正确;
B、形成了吞噬泡会导致细胞膜的面积变小,B错误;
C、细胞发生了形变,依赖于细胞膜有一定的流动性,C错误;
D、糖蛋白具有识别功能,需要对吞噬对象进行识别,依赖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D错误。
故选A。
19. 在真核细胞的内质网中能够合成的物质是( )
A. 脂质 B. 氨基酸 C. 蛋白质 D. DNA
【答案】A
【解析】
【分析】内质网,其主要功能是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详解】ABCD、内质网可分为粗面内质网和光面内质网,粗面内质网对蛋白质进行加工、运输,光面内质网和脂质的合成有关,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20. 下列关于中心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中心体是动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
B. 中心体在细胞增殖中起重要作用
C. 中心体的组成成分中没有磷脂
D. 每个中心体由两个相互垂直的中心粒及其周围物质组成
【答案】A
【解析】
【分析】中心体为无膜细胞器,成分为蛋白质,分布在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中,由两个互相垂直排列的中心粒及周围物质组成,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详解】A、中心体分布在动物和低等植物中,不是动物特有的细胞器,A错误;
B、中心体在动物有丝分裂的间期倍增,在有丝分裂前期形成纺锤体,B正确;
C、中心体是无膜细胞器,而膜结构里面含有磷脂,故中心体的组成成分没有磷脂,C正确;
D、每个中心体由两个相互垂直的中心粒及其周围物质组成,D正确。
故选A。
21. 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没有细胞核的真核细胞不能进行细胞代谢,也不能存活
B. 核膜上的核孔只允许DNA、RNA和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通过
C. 细胞核能控制细胞代谢和遗传,与其含有遗传物质有关
D. 核仁能直接指导核糖体进行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
【答案】C
【解析】
【分析】细胞核的结构:
1、核膜:
(1)结构:核膜是双层膜,外膜上附有许多核糖体,常与内质网相连;其上有核孔,是核质之间频繁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通道;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核孔的数目较多;
(2)化学成分:主要是脂质分子和蛋白质分子;
(3)功能:起屏障作用,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隔开;控制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2、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核仁有规律地消失和重建;
3、染色质: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其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
【详解】A、大多数真核细胞都有细胞核,但也有部分真核细胞无细胞核,如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也能进行细胞代谢,A错误;
B、核内的DNA不能出核,核孔也可以允许通过小分子物质,B错误;
C、细胞核之所以能成为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是因为遗传信息储存在细胞核里,C正确;
D、核仁不能指导核糖体合成蛋白质,D错误。
故选C。
22. 高尔基体膜上的 RS 受体特异性识别并结合含有短肽序列 RS 的蛋白质,以出芽的形式形成囊泡,通过囊泡运输的方式将错误转运到高尔基体的该类蛋白运回内质网并释放。RS 受体与 RS 的结合能力随 pH 升高而减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消化酶和抗体不属于该类蛋白
B. 该类蛋白运回内质网的过程消耗 ATP
C. 高尔基体内 RS 受体所在区域的 pH 比内质网的 pH 高
D. RS 功能的缺失可能会使高尔基体内该类蛋白的含量增加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题干信息“高尔基体膜上的 RS 受体特异性识别并结合含有短肽序列 RS 的蛋白质,以出芽的形式形成囊泡,通过囊泡运输的方式将错误转运到高尔基体的该类蛋白运回内质网并释放”,说明RS 受体和含有短肽序列 RS 的蛋白质结合,将其从高尔基体运回内质网。且 pH 升高结合的能力减弱。
【详解】A、根据题干信息可以得出结论,高尔基体产生囊泡将错误转运至高尔基体的蛋白质运回内质网,即这些蛋白质不应该运输至高尔基体,而消化酶和抗体属于分泌蛋白,需要运输至高尔基体并发送至细胞外,所以消化酶和抗体不属于该类蛋白,A正确;
B、细胞通过囊泡运输需要消耗能量ATP,B正确;
C、根据题干信息“RS 受体特异性识别并结合含有短肽序列 RS 的蛋白质,RS 受体与 RS 的结合能力随 pH 升高而减弱”,如果高尔基体内 RS 受体所在区域的 pH 比内质网的 pH 高,则结合能力减弱,所以可以推测高尔基体内 RS 受体所在区域的 pH 比内质网的 pH 低,C错误;
D、通过题干可以得出结论“RS 受体特异性识别并结合含有短肽序列 RS 的蛋白质,通过囊泡运输的方式将错误转运到高尔基体的该类蛋白运回内质网并释放”,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如果RS 功能的缺失,则受体不能和错误的蛋白质结合,并运回内质网,因此能会使高尔基体内该类蛋白的含量增加,D正确。
故选C。
【点睛】
23. 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蓝细菌与酵母菌的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 )
A. 细胞体积微小 B. 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C. 不形成染色体或染色质 D. 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答案】B
【解析】
【分析】1、常考的真核生物:绿藻、衣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原生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及动、植物。常考的原核生物:细菌、蓝细菌(如颤蓝细菌、发菜、念珠蓝细菌、色球蓝蓝细菌).细菌(如乳酸菌、硝化细菌、大肠杆菌等)、支原体、放线菌。
2.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原核生物没有复杂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DNA和RNA)和蛋白质等物质。
【详解】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真核细胞有核膜包裹的细胞核,原核细胞没有,这是区分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最主要的特征。
故选B。
24. 下图是细胞中ATP—ADP循环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ATP和ADP分子中都含有腺嘌呤和核糖
B.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内都可以发生甲、乙过程
C. 能量①可来自放能反应,能量②可用于吸能反应
D. 离体肌肉收缩时可以由ATP和葡萄糖直接供能
【答案】D
【解析】
【分析】ATP是生物体的直接能源物质,ATP在细胞内数量并不很多,可以和ADP迅速转化形成。人和动物体内产生ATP的生理过程只有呼吸作用,高等植物体内产生ATP的生理过程有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ATP中的能量可用于各种生命活动,可以转变为光能、化学能等,但形成ATP的能量来自于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或植物的光合作用。
【详解】A、ATP是由1个核糖、1个腺嘌呤和3个磷酸基团组成的,ADP是由1个核糖、1个腺嘌呤和2个磷酸基团组成的,两者都含有腺嘌呤和核糖,A正确;
B、甲是ATP的合成,乙是ATP的水解,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内都可以发生两过程,B正确;
C、ATP的合成过程,要吸收能量,所需的能量来自细胞呼吸或光合作用,能量②是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可用于吸能反应,C正确;
D、肌肉收缩是吸能反应,需要ATP供能,与ATP的水解有关,而葡萄糖不能直接功能,D错误。
故选D。
2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到目前为止,已发现生物体内存在4000多种酶,因为酶可以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使得化学反应加快。但pH、温度和某些化合物会通过影响酶的结构影响酶的作用。
(1)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过氧化氢酶适于在较低温度和适宜的pH条件下进行保存
B. 酶比无机催化剂催化效率高的原因是酶可与底物特异性结合
C. 酶的专一性的含义是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底物的反应
D. 过氧化氢酶催化分解速率远快于自然分解说明酶具高效性
(2)如图表示底物和两种抑制剂与酶的结合机理,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抑制剂1降低酶活性的机理与高温对酶活性抑制的机理相同
B. 抑制剂1与底物具有类似结构而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位点
C. 在含有抑制剂1的酶促反应体系中,增加底物浓度对反应速率无影响
D. 增加底物浓度会减弱抑制剂2的抑制作用
【答案】(1)A (2)B
【解析】
【分析】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机物,其中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量是RNA。酶在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方面比无机催化剂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在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条件下酶会变性失活,而在低温条件下酶的活性降低,但不会失活。
【小问1详解】
A、高温、过酸、过碱容易使酶失活,所以应在低温和适宜的pH条件下保存酶,A正确;
B、酶比无机催化剂催化效率高的原因是酶能降低更多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B错误;
C、酶的专一性是指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特性,C错误;
D、过氧化氢酶能够降低化学反应需要的活化能,即过氧化氢酶具有催化作用,与无机催化剂相比才能证明其具有高效性,D错误。
故选A。
【小问2详解】
A、抑制剂1降低酶活性的机理是和底物争夺酶的同一活性部位,使酶和底物的结合机会减少,从而降低酶对底物的催化反应速率,高温是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从而降低酶对底物的催化反应速率,两者对酶活性抑制的机理不相同,A错误;
B、分析题图可知:抑制剂1与底物具有类似结构,都能与酶结合,从而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位点,B正确;
C、在含有抑制剂1的酶促反应体系中,增加底物浓度则抑制剂与酶结合的机会减小,导致其发挥抑制作用的几率减小,进而会提高反应速率,对反应速率有影响,C错误;
D、抑制剂2为非竞争性抑制剂,和酶活性位点以外的其他位点结合,通过改变酶的结构,从而使酶失去催化活性,故增加底物浓度不会减弱抑制剂2的抑制作用,D错误。
故选B。
26. 人体细胞吸收某种物质的过程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B. 该过程需要ATP直接提供能量
C. 这种方式转运的物质都是固体
D. 人体唾液淀粉酶的分泌就是通过图中a方式实现的
【答案】B
【解析】
【分析】大分子与膜上的蛋白质结合→细胞膜向内凹陷→形成小囊包围着大分子→小囊从细胞膜上分离下来形成囊泡,进入细胞内部,这个过程为胞吞。在细胞内形成囊泡→囊泡移动细胞膜处→囊泡膜与细胞膜融合→排出大分子物质,这个过程为胞吐。
【详解】A、图中a过程为胞吞过程,b过程为胞吐过程,二者过程均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A错误;
B、胞吞胞吐都需要ATP直接提供能量,B正确;
C、乳腺细胞合成的蛋白质、内分泌腺分泌细胞合成的蛋白质类激素、消化腺细胞分泌的消化酶等生物大分子物质,通过胞吞胞吐进行运输,不只是固体,C错误;
D、人体唾液淀粉酶的分泌是分泌到细胞外,通过胞吐实现的,为图中b方式,而不是a方式,D错误。
故选B。
27. 在观察某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实验中,依次观察到的结果示意图如下,其中①、②指细胞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状态时不存在水分子跨膜运输进出细胞的现象
B. 甲→乙变化的原因之一是结构①的伸缩性比②的要大
C. 乙→丙的变化是由于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所致
D. 细胞发生渗透作用至丙状态,一段时间后该细胞会破裂
【答案】C
【解析】
【详解】甲状态时,水分子仍然通过跨膜运输进出细胞,A错误;
甲→乙变化表明,细胞正在发生质壁分离,其内在的原因是:结构①所示的细胞壁的伸缩性比②所示的原生质层的伸缩性要小,B错误;
乙→丙表示细胞在发生质壁分离复原,其变化的原因是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吸水所致,C正确;
细胞发生渗透作用至丙状态,因细胞壁的支持和保护作用,一段时间后该细胞不会破裂,D错误。
【点睛】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清脉络,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
二、非选择题
28. 下图是某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括号内填写数字,横线上填文字。)
(1)该图表示_____细胞(填“动物”、“高等植物”或“低等植物”)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与图示相比,大肠杆菌最显著的特征是_____,而且大肠杆菌仅具有一种细胞器,其名称是_____。
(2)若该细胞是西瓜红色果肉细胞,图中不应出现的细胞器是[_____](填数字),色素主要存在于[_____](填数字)中。
(3)图中细胞膜和包括核膜在内的多种细胞器膜共同构成细胞的_____,其中_____(细胞器名称)的膜面积最大。
【答案】(1) ①. 高等植物 ②. 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③. 核糖体
(2) ①. 4 叶绿体 ②. 14 液泡
(3) ①. 生物膜系统 ②. 12内质网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是高等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1是细胞膜、2是细胞壁、3是细胞质基质、4是叶绿体、5是高尔基体、6是核仁、7是染色质、8是核膜、9是核基质、10是核孔、11是线粒体、12是内质网、13是游离的核糖体、14是液泡、15是附着在内质网上核糖体。
【小问1详解】
分析图上结构可知该细胞具有细胞壁、大液泡、无中心体,因此是高等植物细胞。大肠杆菌是原核细胞,植物细胞是真核细胞,因此与该图大肠杆菌最显著的区别是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原核细胞只有唯一的细胞器是核糖体。
【小问2详解】
若该细胞是西瓜红色果肉细胞,图中不应出现的细胞器是4 叶绿体;西瓜果肉的红色色素主要存在于14液泡中。
【小问3详解】
细胞膜、细胞器膜、核膜等共同构成了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细胞内膜面积最大的细胞器是内质网。
29. 下图甲表示细胞膜结构及物质出入细胞膜的示意图,图中A、B、D表示膜中物质,a、b、c、d、e表示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图乙表示囊泡释放被运输物质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甲图中的_____(用字母表示)。
(2)甲图中_____(填“上侧”或“下侧”)表示细胞膜的外侧。判断依据是_____。
(3)若图甲为红细胞膜结构,葡萄糖进入细胞的方式是_____(填图甲中字母)。该方式中载体蛋白形状的改变与恢复_____(需要/不需要)消耗能量。
(4)乙图囊泡与细胞膜的融合体现了生物膜具有_____的特点。囊泡中的物质通过_____方式运送到细胞外侧。
【答案】(1)B (2) ①. 上侧 ②. 细胞膜外侧有糖被
(3) ①. c、d ②. 不需要
(4) ①. 流动性 ②. 胞吐
【解析】
【分析】图中A为载体蛋白、B为磷脂双分子层、D表示糖链。a、b、c、d、e表示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a、e从低浓度到高浓度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为主动运输;b从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载体蛋白,不需能量,为自由扩散;c、d从高浓度到低浓度,需要载体蛋白,不需能量,为协助扩散。
【小问1详解】
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有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其中嵌有蛋白质,分为跨膜蛋白质和镶嵌蛋白质,在膜外的一侧蛋白质上还具有多糖链,形成糖蛋白,具有分子识别功能。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甲图中的B表示。
【小问2详解】
甲图中上侧表示细胞膜的外侧,在膜外的一侧蛋白质上还具有多糖链,形成糖蛋白,具有分子识别功能,内侧没有糖蛋白。
【小问3详解】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为协助扩散,为图甲中的c、d。该方式中载体蛋白形状的改变与恢复不需要消耗能量。
【小问4详解】
由于生物膜具有流动性的特点,使图乙囊泡与细胞膜相融合,将其中的物质通过胞吐的方式运送到细胞外侧。
30. 在农业生产中,人们发现麦穗发芽会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某兴趣小组为探究麦穗发芽率与淀粉酶活性的关系,进行了相关实验。请补充实验方案并回答问题。
实验材料及用品:萌发时间相同的A品种和B品种小麦种子提取液(不含淀粉)、恒温水浴锅、缓冲液、碘-碘化钾溶液、本尼迪特试剂、蒸馏水、一定浓度的淀粉溶液等。
(1)实验步骤:
①取三组试管,每组若干支,分别标为甲、乙、丙。
②在每组的每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mL缓冲液。
③向甲组的每支试管中加入0.5mL A品种小麦种子提取液,向乙组的每支试管中加入_____,向丙组的每支试管中加入等量的蒸馏水。
④在甲、乙、丙三组的每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mL_____,摇匀,在相同且适宜温度下保温。
⑤处理相同时间后,终止反应,冷却至常温,分别加入适量_____(试剂),观察记录颜色变化情况。
(2)实验结果:三组试管均变蓝,且蓝色由深到浅依次为丙组>乙组>甲组,说明_____。该兴趣小组的另一实验表明,处理相同的时间,A品种小麦的麦穗发芽率高于B品种,通过这两个实验能推测出的结论是_____。
(3)某同学按(1)中方案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却是甲、乙两组都没有变蓝,而丙组显示蓝色。试分析甲乙两组没有变蓝的原因是_____。
【答案】(1) ①. 0.5mL B品种小麦种子提取液 ②. 一定浓度的淀粉溶液 ③. 碘液
(2) ①. B品种小麦的淀粉酶活性低于A品种 ②. 淀粉酶活性越高,麦穗发芽率越高
(3)使用的淀粉浓度偏小,淀粉被消耗完
【解析】
【分析】实验过程中的变化因素称为变量。其中人为控制的对实验对象进行处理的因素叫作自变量,因自变量改变而变化的变量叫作因变量,除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的可变因素,叫作无关变量。
【小问1详解】
本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品种发芽小麦种子的提取液(不含淀粉)中淀粉酶的活性,步骤③中甲、乙两组应分别加入不同品种的小麦种子的提取液,因向甲组的每支试管中加入了0.5mL A品种小麦种子提取液,因此乙组的每支试管中加入0.5mL B品种小麦种子提取液,丙组可加入等量的蒸馏水作为空白对照。加入一定浓度的淀粉溶液作为底物,要在适宜条件下反应相同时间。淀粉遇碘变蓝,因此,处理相同时间后,终止反应,冷却至常温,分别加入适量碘液,观察记录颜色变化情况。
【小问2详解】
淀粉遇碘变蓝,蓝色深浅与淀粉酶活性有关。若三组试管均变蓝,且蓝色由深到浅依次为丙组>乙组>甲组,说明试管中淀粉的余量关系为丙组>乙组>甲组,乙组中淀粉酶的活性低于甲组,即B品种小麦的淀粉酶活性低于A品种。处理相同的时间,A品种小麦的麦穗发芽率高于B品种,结合两组实验,可推测淀粉酶活性越高,麦穗发芽率越高。
【小问3详解】
2023-2024学年浙江省嘉兴市海盐高级中学八校联盟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浙江省嘉兴市海盐高级中学八校联盟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嘉兴市八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浙江省嘉兴市八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嘉兴市八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浙江省嘉兴市八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