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同步训练题
展开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测试卷
一、单选题
1.在19世纪上半叶的伦敦,人满为患,许多工人只能住在没有照明和排水设施的地下室,使得传染病很容易扩散。1831年英国爆发霍乱,10年间伯明翰、曼彻斯特和利物浦等工业城市的平均死亡率从20.69%上升到30.8%。这反映了( )
A.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产生一定负面影响 B.工业生产逐渐向中小城市集中
C.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有所降低 D.资本家与工人的贫富差距拉大
2.根据下图数据判断,该图统计的是1800至2010年( )
A.国际贸易的增长幅度 B.发达国家第二产业所占比例
C.美国工业就业人口的占比 D.城镇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
3.1908年4 月,上海公共租界英商电车公司颁布了乘车守则若干条,其中规定:不准在车辆行驶时上下车、不准头和手伸出车外、不准在车厢内吸烟、不得在车上讲污言秽语、不得在车中吐痰,不得醉酒乘车、不得穿着污秽衣衫上车、传染病患者不得乘车、不得带狗等动物上车等等。该守则( )
A.有利于市民公共意识养成 B.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近代化
C.只适用于租界内的中国人 D.提高了中华民国的国民素质
4.下图是关于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曲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城市化与工业化成正向关系 B.城市化与工业化呈阶段化特征
C.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有限 D.城市化后期与工业化成反比例关系
5.历史研究中常以人口的增加作为衡量城市化进程的一个重要指标。观察图1《上海市人口变化示意图》,分析1900~1950年间上海城市化进程迅速加快的根本原因是( )
图1 1800~1950年间上海市人口变化示意图
A.民族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工业化水平的提高
B.新中国成立为上海经济发展创造必要前提
C.“一五”计划的实施促进了重工业快速发展
D.《南京条约》签订后上海被开放为通商口岸
6.在近代中国新的全国性或区域性中心有三种,即通商口岸城市、工业城市、商业城市逐渐成为全国性或区域性中心城市,并形成与传统中心城市相抗衡的局面,如上海之于北京等。这一现象说明( )
A.开始了近代城市化进程 B.传统型城市发展受限制
C.侵略阻碍近代城市发展 D.新型城市经济功能突出
7.1854年,在纽约水晶宫举行的世界博览会上,美国人奥的斯第一次向世人展示了他的发明--电梯,但实用性有待提高;1892年,奥的斯公司第一次采用按钮操纵电梯装置。自此,现代化电梯开始普及应用,这表明( )
A.城市化是衡量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B.城市的发展使得市民居住条件得到改善
C.科学技术的新进步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
D.居民楼房建筑技术获得突飞猛进的成就
8.下表是中国历代城市化率表
时间 | 前14世纪 | 2世纪 | 745年 | 1200年 | 1820年 | 1893年 | 1949年 |
城市化率(单位:%) | 15.9% | 17.5% | 20.8% | 22% | 6.9% | 7.7% | 15.4% |
由此可推测( )
A.中国古代城市化率不断提高 B.古代经济重心在农村
C.唐宋经济繁荣推动了城市化 D.明清城市化快速发展
9.城市发展使市民居住条件得到改善,下列住宅新变化先后出现的顺序是( )
①电梯 ②钢筋混凝土技术 ③生态宜居示范区建立 ④集中供暖和制冷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②④③ D.②④③①
10.1858年是伦敦泰晤士河的“奇臭年”,就连河边议会大厦的窗户上也不得不挂起一条条浸过消毒水的被单,原本清澈宜人的“母亲河”变成了奇臭无比的“污水河”。材料反映了工业革命( )
A.产业结构迅速调整 B.城市化进程加快
C.环境污染问题严重 D.生产力不断提高
11.20世纪以来,大众娱乐文化纷纷出现,超市、购物中心如雨后春笋般建立,社区服务蓬勃 发展,这反映出当时( )
A.建筑技术水平日新月异 B.城市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
C.工业化的程度不断提高 D.社会中贫富差距已经消除
12.下图为1800年到2015年城镇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的变化趋势。对趋势判断正确的是( )
①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②消费市场不断扩大③各国城市化均衡发展 ④贫困问题得到解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下表为大连城市建设大事记,这体现了城市化过程中大连( )
时间 | 大事 |
1899年 | 开始修建大型圆形交通广场(今中山广场) |
1909年 | 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电车公司成立 |
1930年 | 大连中央邮便局竣工 |
1932年 | 沙河口净水厂建成 |
A.居住条件的改善 B.基础设施的发展
C.社区服务的提升 D.环境问题的恶化
14.近代中国各租界之内,街道整齐洁净,租界之外的景象则是路边随意便溺,垃圾遍地。这种现象刺痛了中国的有识之士,1906年《京华日报》撰文称“强国先得强种,要强种先得讲求卫生”。这反映出近代中国( )
A.民主革命思想蓬勃发展 B.经济发展的半封建特征
C.东西方文明的激烈冲突 D.社会变迁的半殖民色彩
15.如表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化发展水平。对如表理解正确的是( )
A.1949—1961年,土地改革完成直接推动城市化的发展
B.1961—1967年,国民经济的调整助力城市化水平提高
C.1967—1979年,大跃进运动导致城市化水平下降
D.1979年以后,改革开放为城市化发展提供新动力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早期,英国城市人数约占总人口的20%,1801年为33%,到1851年时,英国已有580多座城市,占总人口的54%。随着技术革新在棉纺织领域的展开,轻工城市率先异军突起。经运河热和“铁路狂潮”的交通运输大变革之后,英国大大小小的城镇都被编织进了交通网络,全英联结成为一个统一的经济体系。城市就业机会增多,形成了一股吸引农村 移民的强大拉力,而农业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则构成一股强大的推力,把破产饥饿的农夫推向城市。在城市化过程中,凡能抓住机遇,发挥自身特色专长,又敢于创新的城镇(如曼彻斯特、利物浦)则发展壮大, 一些古老的郡城和军事要塞城镇(如约克、兰开斯特)则反应迟缓,在城市化中无可挽回地衰落了。
——摘编自陆伟芳《简析近代英国城市化的特征》
材料二 19世纪,英国政府开展了一系列对“城市病”治理措施。1843年,议会通过了炉灶排放,烟尘和控制蒸汽机的法案。对于住房问题,政府出台了四部《工人住房法》,要求英国政府机构为工人提供更多廉价的可租赁住房。在公共卫生方面,1848年颁布了《公共卫生法》,从1848到1854年,全国共成立了182个地方卫生委员会,它们主要负责清理街道、排放污水等任务。各个城市也颁布了地方法规,改变了垃圾处理、供排水等的方法。
——摘编自齐爽《英国城市化发展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英国城市化的推动因素及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英国“城市病”的主要表现,并概括英国政府治理措施的特点。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1292 年,上海建城。明清以后,逐渐成为东南沿海的交通枢纽和商业重镇。1843 年,根据《五口通商章程》的规定,正式开埠。为适应贸易和航运的需要,外国企业先后在此 开办了船舶修造厂、印刷厂、食品厂等.1865 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了大型的军事工厂--江南 制造总局,前期全部生产军火,后兼造大型轮船。由于商业资本的积累以及各地大量资金的汇 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在此大量诞生,它们以轻工业和机器制造业为主。1876年,英国商人 在上海组建了吴淞铁路公司,欲兴造中国第一条铁路--淞沪铁路。因未经中国政府允许,最终 全部拆除。甲午战后,西方资本涌入上海,广泛投资于原料加工工业,于是缫丝、造纸、轧棉、 榨油、皮革、肥皂、火柴等工厂相继出现。19 世纪中后期,上海最终腾升为中国第一大城市。 然而,自开埠以来,上海政区长期割裂,行政各自为政,城市规划混乱,被认为是“一个高度 繁荣的国际大都市,但却又是一个畴形的大都市”。
——摘编自钱文亮《论近代上海城市转型的历史与文化》等
材料二 横滨曾是江户的交通要道。1853 年,美国佩里来航,叩开日本国门。出于政治考虑,幕府将开港口岸定于此处。一些“冒险投机商”为取得经济利益,纷纷前来投资,开办商行,兴建商场,1866 年,上海经濑户至横滨、旧金山至横滨等航线开通,横滨充分利用地理优势, 积极发展对外贸易,其中毛织品占相当的比重,砂糖、机械、金属等的进口也各有增加。为了 加强日本国内的联系,1872 年,兴建了日本的第一条铁路--京滨(从东京到横滨)铁路,随着 明治维新的深入开展,1899年,外国人居留地在日本全面撤销,横滨借机推进城市规划、港口改造、公路修筑,使其逐渐成为日本的大都市和国际名港。
--摘编自郑祖安《上海与横滨的开埠和都市形成》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上海和横滨发展成为近代大都市的相同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中后期与横滨相比,上海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8世纪的唐朝,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10%,到1840年中国城市人口比重反降到5%左右。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对外开放,走上了依附性现代化道路,城市与城市生活方式表现为富有近现代色彩的欧洲文化登陆沿海一带的口岸城市与基本停滞于传统生活的广大农村的二元结构。就城镇本身而言,不仅形成古风淳浮的内地传统型城镇和凉风习习的口岸城市的二元结构;而且,同一口岸城市,也往往形成新老城区、华人社区与洋人租界对比鲜明的二元结构。
——摘编自胡焕庸、张善余编:《中国人口地理》等
材料二 工业化导致大量人口从乡村移居城市,使城市人口密度迅速增加。有不少先驱
者期望通过改变城市的建筑、设计,最终为市民大众提供价廉物美的住宅空间,他们利用钢筋混凝土、平板玻璃、钢材等新的建筑材料,打破了千年以来建筑为权贵服务的原则和完全依附于木材、石料、砖瓦的旧传统。20世纪也许是迄今以来西方城市建筑史上最辉煌的一个世纪,也是最令人茫然的世纪。在历史上从来没有哪一个世纪会在西方城市的土地上留下如此多、如此怪、如此大的建筑。工业化的需求改变了城市的传统功能,形成了以交通枢纽(火车站、码头等)、工厂区域、工人居住区域等为中心的新城市布局。
在工业文明影响下,在伦敦、巴黎和柏林,城市道路不断开辟、延伸,变得四通八达起来,路灯、下水道、电灯、电话、煤气开始逐渐普及起来,城市的近现代生活开始出现了。18世纪至19 世纪西方国家的工业化,给西方城市带来了污染、贫困、犯罪、拥挤等问题,在其后的100多年中,人们又为消除这些文明的"附属物"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摘编自鲍宗豪《中西方城市文明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城市发展特征,并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工业化对西方城市发展的影响。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晚清以来,由于国内租界的城市化示范效应,使得政治精英和市政学者为代表的知识分子阶层,呼吁和提出改革近代中国政治体制的诉求,推进城市管理理念变革。清廷在内忧外患的压力下,宣布进行“新政”。其中涉及城市管理体制变革的内容主要有:城市广泛设立一种新型的承担城市管理职能的警察机构,并建立近代城市工商业经济的管理机构商部,开始建立并初步确立相应法律体系。颁布自治章程,实行城乡分治,在各城镇实行一定程度的地方自治。章程的颁布和实施,打破了原来城乡合治的管理体制,城市管理机构的雏形在许多城市中建立起来。
——摘编自郭雪飞《传统到近代:中国城市管理理念的演变》
(1)根据材料,简述晚清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容并分析其影响。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摘编自布赖恩·贝利《比较城市化:20世纪的不同道路》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城市化”为视角自拟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D 3.A 4.B 5.A 6.D 7.C 8.C
9.C 10.C 11.B 12.A 13.B 14.C 15.D
二、非选择题
16.(1)因素:工业革命的进行;海外贸易的发展;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迁移;纺织、煤炭、冶金等工业的发展;交通运输业的变革与发展。特征:城市化进程快;交通运输发展推动城市化;城市化发展不均衡。
(2)表现:环境污染严重;居住条件差。特点:政府重视;城市治理法制化;设置专门机构。
17.(1)这两个城市的相同因素主要有:区位优势;工商业的发展;近代工业化的推动;西方文明的影响(西方殖民侵略的客观影响);交通事业的发展等。(回答4点即可)
(2)上海的不利因素: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落后政治体制的制约;落后的经济发展方式;国家未实现主权独立;政府缺乏战略眼光;城市区划支离破碎,不便于管理;改革力度不足;企业经营理念落后等。(回答4点即可)
18.(1)特征:古代城市化进程发展缓慢;近代城市与城市生活方式呈现典型的二元结构的格局。
原因:中国古代小农经济一直占主导地位,高度发达的封建文明,严重抑制了资本主义与现代化的发展;近代中国被迫开放,西方工业文明传入中国通商口岸;中国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内地城市受西方影响不及口岸城市。等
(2)影响:工业化推动了大量农村人口迁移到城市,加快了西方城市化进程;给西方的传统城市造成巨大冲击;改变了城市的传统功能;推动了城市布局的调整;促进了西方现代城市建筑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的技术及新发明被不断应用于城市生活,近现代城市生活开始出现:工业化既带来了城市的文明,也带来了城市病。
19.(1)背景:列强入侵,民族危机加深;租界的城市化示范效应;部分知识分子的推动;清末新政的推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近代城市管理理念的传播。
(2)内容:建立新型的城市管理机构;初步确立城市管理体制的相应法律体系;实行城乡分治。
影响:建立了城市管理机构雏形;促进了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城市管理的近代化;为后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提供借鉴。(任三点)
20.示例:
论题:工业化推动了人类社会城市化的进程。
阐述:工业革命以来,随着机器大工业生产的发展,工业生产逐渐向城市集中,越来越多的人从农村走向城市,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当时世界上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总人口50%的国家;之后,随着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工业革命展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也大大加快。二战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迅速开展,城市化速度加快,世界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据统计,2002年,世界城镇人口已经达到总人口的50.14%。城市化成为衡量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综上所述,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开展,促进了人类城市化的进程。
(“示例”仅作为参考答案,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暑假作业--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这是一份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暑假作业--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共8页。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同步练习题,共16页。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巩固练习,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图是英国的城市化过程曲线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