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河南省郑州外国语学校第一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河南省郑州外国语学校第一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郑州外国语学校 2021—2022 学年高一上期期中考试试卷历 史(90 分钟 100 分)一、单选题(每小题 2 分,共 70 分)1.距今约 1 万年前,我国进入新石器时代。与旧石器时代相比,新石器时代的进步性表现在A.使用打制石器 B.用火烹饪食物 C.从事渔猎采集 D.从事原始农业2.司母戊大方鼎是商王武丁的儿子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亲戊而制。铸造此鼎,采用泥范铸造法,包括制模、雕刻纹饰、翻制泥范、高温焙烧、浇注液态金属等一系列复杂的过程。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当时A.青铜铸造工艺水平高超 B.人工冶铜方法相当普及C.官营手工业生产规模庞大 D.青铜器已经成为礼制象征3.西周甚至春秋早期,不但各诸侯国与周王朝之间,就是一些相距遥远的诸侯国之间的青铜等器物,在形制、纹饰和工艺上都表现出很强的一致性。不唯如此,铭文和文字制度等也随着器物本身与工艺技术流往分封各地。这说明分封制A.强化君主专制权力 B.导致诸侯国不断发展威胁王室C.推动国家走向统一 D.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4.史籍记载,周王室曾自称为“夏”。周王室东迁后,《左传》载,狄人伐邢。管仲言于齐侯曰:“戎狄豺狼,不可厌也:诸夏亲暖(昵),不可弃也。”此后在《左传》的叙事里,“诸夏”“诸华”及“华夏”概念一再出现。这反映了春秋时期A.民族矛盾渐趋尖锐 B.蛮夷戎狄融入华夏民族C.华夏认同观念形成 D.挽救国家危亡斗争激烈5.从《诗经·小雅·北山之什·北山》记载的“溥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策》记载商鞅“决裂阡陌,教民耕战”。这一变化反映出A.铁犁牛耕技术的普及 B.土地私有制的确立C.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 D.均田制度遭到破坏6.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又说:“万物皆备于我……此心已备万物。自是丰足,不待外铄。人自有良知良能。”据此可知,孟子A.强调人的自身主体地位 B.肯定儒学的社会教化功能试卷第 1页,共 8页
C.认为探寻真理需格物致知 D.对前人典籍持批判的态度7.下图所示是两汉时期儒学名师和师从名家的儒者(包括太学生)在公卿中所占比例的变化。据此可知,两汉时期A.官吏政治素养明显提升 B.儒学社会化进程加速C.儒学服务选官功能凸显 D.学校教育以儒学为主8.《史记·伯夷列传》为正史列传之首。司马迁以来,从伯夷、叔齐、严光、梁鸿到顾炎武、王夫之,历代史书给避世者和失败者以极高的历史地位,成为表彰匹夫之志的“中国史的诗意”。中国史学的“隐逸”书写A.彰显了历史惩戒价值 B.承担了道义传承功能C.批评了儒家伦理道德 D.突出了修史的政治性9.汉武帝时,为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打击工商业者,实行盐铁由国家垄断经营,并设置行政机构具体管理。东汉虽然设立盐铁官,但只是负责征税,实行“纵民煮铸”的政策。盐铁政策的变化有利于A.强化重农抑商政策 B.强化中央集权C.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D.小农经济的发展10.清朝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写到:“盖(孝文)帝优于文学,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为此举也。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这表明孝文帝改革A.直接导致北魏的衰落 B.违背历史潮流而失败C.过分汉化忽视其个性 D.为隋唐盛世奠定基础11.考古学家在新疆和田出土的唐代于阗文书中发现了三份《兰亭序》抄本。下列推断合理的是A.楷书是唐代官方文书的标准字体 B.于阗成为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C.中原文化在西域地区进一步传播 D.临摹王羲之的行书在唐代成为时尚12.隋唐以前,中央只任命州、郡、县的主要官员,属官则由长官自己选用。隋唐以后,九品以上的官员皆由中央任命。这一现象有利于A.消灭门阀特权 B.加强中央集权 C.完善选拔制度 D.提高行政效率试卷第 2页,共 8页
13.据学者统计,唐代官员科举出身的大约占 15%,而北宋这一比例大概为 40%。范仲淹、欧阳修等不少名臣将相都出身于普通平民家庭。这反映出北宋时期A.官僚制度比唐代完备 B.阶层的流动相对频繁C.科举考试始设进士科 D.重文抑武的风气明显14.北魏孝文帝改革,规定一夫一妇每年纳粟为租,纳帛或布为调,受田农民承担定额租调,成年男子(15 岁以上)负责一定的徭役。唐初,将赋税征收对象定为 21—59 岁的成年男子,除租、调外,男子不去服徭役的可以纳帛或布代役,成为庸。这一调整A.加重了农民的租役负担 B.遏止了土地兼并的现象C.直接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D.利于保证农民生产时间15.以下是某学者以《全唐诗》为样本统计的唐诗中科技内容分学科数量分析对比图。据此可知,唐代A.物理及医药学的水平较高 B.科技向体系化理论化发展C.文人雅士重视科学技术 D.科技发展丰富文学内容16.唐朝要求选派的对外使节,“到彼宜阐扬经典,使知大国儒教之盛”。这反映了唐代对外交往A.注重思想文化影响 B.以利抚远为特征C.旨在推广儒家思想 D.局限于周边国家17.唐代学者张怀瓘在其《书议》中评价某一字体:“……非草非真,离方遁圆,在乎季孟之间,兼真者谓之真行,带草者谓之行草。”该字体是A.小篆 B.隶书 C.行书 D.草书18.北宋人尹源曾说:“夫弱唐者,诸侯也”,宋初为防止出现“弱唐”局面再次出现,采取了哪一措施A.设参知政事 B.设诸路转运司 C.设三司使 D.设枢密院19.王安石在《河北民》诗中写道,边境百姓“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感慨他们生不逢时,“汝生不及贞观中,斗粟数钱无兵戎”。这反映了作者A.改革社会矛盾的雄心 B.痛恨社会奢靡的风气试卷第 3页,共 8页
C.期望国家强盛的心态 D.发展小农经济的愿望20.景德元年(1004 年)澶渊之盟,北宋承认契丹占领燕云十六州的合法性;庆历二年(1042 年)辽索取周世宗时收复的关南十县地,宋增加银绢十万了事;绍兴十一年(1141年)宋高宗割让北中国与女真贵族。上述现象的出现反映出宋代采取的治国策略是A.重文轻武 B.强干弱枝 C.岁币政策 D.守内虚外21.王安石变法期间,总是大量附会《诗经》《尚书》等儒家经典。他指出,免役法出于《周官》所谓府、史、胥、徒;保甲法起于三代丘甲;市易法源自周之司市。王安石此举A.加剧了统治集团内部分裂 B.有利于减少变革阻力C.使变法遵循传统的意识 D.希望恢复三代秩序22.下表所示是宋元文献的部分记载。由此可认定的史实是记载 文献(赵)普曰:“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责天下自安矣。”上(宋太祖)曰:“卿无复言,吾已喻矣。”于是召集石守信等饮酒,释其兵权。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宋太祖即位后,禁军将帅自恃功高,所以“多银赛(傲慢无礼)”, [宋]王巩《闻见近太祖收其兵权 录》“艺祖(赵匡胤)革命,首用文吏而夺武臣之权,宋之尚文,端本乎此” [宋]脱脱《宋史》A.宋太祖强化了对军队的控制 B.宋太祖以和平方式收回兵权C.北宋初期武将危及君主集权 D.宋太祖制定了重文轻武策略23.苏辙在《栾城集》中写道:“(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出现该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民族融合加强 B.宋、辽边境开设榷场C.宋辽订立澶渊之盟 D.岳家军的抵抗24.据《元史》载:“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寨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这说明元朝A.推行民族交融政策 B.边疆经济得到发展C.进行政治制度创新 D.加强对边疆的管辖25.据记载,商朝出现了我国最早有明确文字记载的有组织的邮驿制度,秦朝颁布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邮驿法——《秦邮律》,唐朝邮驿规模空前、管理严格有序,突出官办性试卷第 4页,共 8页
质,元朝将宋朝时创设的急递铺作为办理中央官衙文书传递的常设机构。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邮驿制度的发展A.是自然经济发展的结果 B.受到了孔孟儒学的推动C.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 D.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26.《元史》卷 87 载:“至元初,立总制院而领之以国师。总制院者,掌浮图氏之教,兼治吐蕃之事。桑哥(元朝宰相)又以总制院所统西蕃诸宣慰司,军民财谷,事体甚重,宜有以崇异之,奏改为宣政院,秩从一品,掌释教僧徒及吐蕃之境而隶治之。”据此可知宣政院设立的原因是A.僧俗并用,军民通摄 B.事务繁重,应有所尊C.因俗而制,因地制宜 D.机构臃肿,人浮于事27.“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这首诗描述的是哪个民族的生活A.契丹族 B.女真族 C.汉族 D.匈奴族28.据统计,唐代每年铸钱大致是八十万贯,而到宋朝神宗年间每年铸钱是五百多万贯,同时市场上还流通着大量的有价证券和票据。这说明A.唐代市场上货币经常短缺 B.宋代的货币制度日趋混乱C.宋代的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D.宋代的货币贬值现象严重29.北宋丝织业逐渐形成江浙和四川两个中心,蜀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河南、河北、江西造瓷器大量运销国外。苏皖地区金、银、铜、铁、铅、煤的开采冶炼规模都相当大。明州、泉州、广州造船业非常发达。这些现象表明宋代A.产业的区域分工较鲜明 B.手工业产品主要用于出口C.对外贸易得到较快发展 D.手工业生产成为经济支柱30.下表展示了北宋税收发展变化情况,此变化反映出北宋时间 赋税总额 农业税 商业税宋太宗至道三年(公元 997 年) 约 3559 万贯 2321 万贯 1238 万贯宋真宗天禧五年(公元 1021 年) 约 5698 万贯 2762 万贯 2936 万贯宋神宗熙宁十年(公元 1077 年) 约 7070 万贯 2162 万贯 4911 万贯A.市场时空限制取消 B.北方农业严重衰退C.政府税率不断提高 D.财政结构发生变化31.吴歌,又称为江南小调、单曲,魏晋以来就已被士大夫们改编传唱,(时人)喜欢劲歌狂舞;宋代之后有所改变,逐步变为“浅吟低唱”。导致吴歌表现形式变化的主要原试卷第 5页,共 8页
因是A.社会异端思潮的影响 B.散曲等艺术形式冲击C.国家分裂和民族交融 D.程朱理学形成与影响32.元代以前,占据文坛统治地位的是以抒情为主要功能的诗歌散文;而元杂剧则是融合了歌唱、舞蹈、说白、杂技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综合艺术,以叙事为主。据此可知,元杂剧更有利于A.传承官方意识形态 B.反映市民的政治诉求C.表现社会现实生活 D.摆脱传统文学的束缚33.话本是宋元时代特别发达的一种文学作品,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注意刻画往往只是生活在市井巷陌的没有什么地位的小人物。突破了百姓遥不可及的才子佳人、将相游侠等。话本人物形象的变化反映出A.封建等级观念受到冲击 B.社会教育逐步得到普及C.“士”为首的价值观念被打破 D.市民阶层壮大及世俗文化发展34.下表所示为朱熹的部分活动。这些活动时间 活动隆兴元年(1163 年) 编《论语训蒙口义》淳照元年(1174 年) 编《弟子职》《女诫》,印封于建安 绍熙元年(1190 年) 刊《四经》于(漳州)郡并作序;刊《大学章句》《小学》《家仪》《乡仪》《献寿仪》于临漳学官A.体现了儒学的应时革新 B.冲击了社会道德秩序C.实现了儒学教育普及化 D.促进了儒学的世俗化35.《东坡志林》记述:“涂巷中小儿薄劣,其家所厌苦,辄与钱,令聚坐听说古话。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顰蹙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这作为例证可以说明当时A.官方哲学理学束缚人们的思想 B.正统观念影响人们的价值判断C.三国故事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 D.小说成为传播市民文化的载体试卷第 6页,共 8页
二、材料分析题(共 30 分)36.地方行政制度作为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变革完善。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后世对秦始皇的这一做法,大多盛赞不已……虽然秦代……仅仅持续了二世……但秦代所形成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及其所确定的以郡县制为表现形式的行政区划,却……为后世历代所遵奉…… (西汉初年)刘邦采用的是……混合体。——李晓杰《体国经野:历史行政区划》材料二 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元行省制所体现的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主辅结合,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材料三 从秦到清,地方行政制度的形态有过纷纭繁复的变化……这种因时而异的变化只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一集权的功能罢了。因此尽管从表面上看,历代行政区域……废置纷繁,分合靡定,但无非皆就前代之制度沿革益损,而无根本性质的变动。——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1)据材料一,后世对秦始皇在地方行政制度方面的哪一做法“盛赞不已”?概括这一做法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刘邦采用的“混合体”是什么?(5 分)(2)据材料二,说明元行省制与秦地方行政制度之间的关系及行省制“优”在何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对我国地方行政制度的最大创举。(5 分)(3)据材料三,你如何理解从秦朝到清朝地方行政制度“无根本性质的变动”?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中得到的基本认识。(5 分)试卷第 7页,共 8页
3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宋朝是我国科技发展史上的全盛时期,数学、天文、历法、地理、医药、农学等方面的探索与成就都达到可喜的水平。英国人李约瑟指出,中国封建社会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经呈现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 18 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三项——雕版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都是在宋朝完善成熟并逐渐走向世界的。——摘编自伍丽慈《中国宋朝时期科技文化史研究》材料二 宋代的科技文化不仅格外富于创造性,而且异常绚丽多彩,在中国封建社会的科技文化发展史上占据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使当时的中国大踏步地走在时代的前列。宋代科技文化的繁荣,不仅使国民受益,给社会带来了蓬勃的生机与旺盛的生命力,更重要的是,随着科技文化走出国门,迈向世界,使得当时世界范围内的人大多都享受到了某些有益成果,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甚至引领世界科技文化走向巅峰,对世界文明作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摘编自谢东良、徐创新《浅析宋代科技文化繁荣的原因》(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代科技成就的特点。(6 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科技文化繁荣的意义。(9 分)
高一上期期中考试历史参考答案1-10 DADCB ACBCC 11-20 CBBDD ACBCD 21-30 BACDC BACAD31-35 DCDDB36.(1)做法:全面推行郡县制。(1分)影响: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一制度为后世所沿用。(3分)混合体:郡国并行制。(1分)(2)关系:行省制是郡县制的继承与发展(或较高级演化形态)。(2分)“优点”: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2分)创举:开创省制(设立行省)。(1分)(3)理解:始终维护中央集权。(2分)认识:地方行政制度的调整关乎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主要调节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趋势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制度随社会发展需要而变化。(3分,一点2分,任2点即可)37.(1)特点:世界领先;实用性强;具有创新性;涉及领域广;影响深远。(6分,一点2分,任3点即可)(2)意义: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丰富了市民阶层的精神文化需求;使社会更具有生机;对世界文明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9分,一点3分,国内影响6分,世界影响3分)
试卷第 8页,共 8页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河南省郑州市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Fe 56 Cu 64,5mL,烧瓶中液体体积为50,0%或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南省郑州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期中真题】河南省郑州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zip,文件包含期中真题河南省郑州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期中真题河南省郑州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