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耀华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展开天津市耀华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演员弹奏钢琴使用相同的力量弹不同的键,这主要是为了改变乐音的( )
A.音色 B.响度 C.音调 D.振幅
2.2020 年 6 月 30 日,随着最后一颗组网卫星成功定点于地球同步轨道,中国建成世界领先的“北斗”导航系统。这里的“同步”卫星,它相对于地面是( )
A.运动的 B.静止的 C.无法确定 D.有时运动,有时静止
3.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会使用物理测量工具对基本物理量进行测量是学习物理最基本的要求,以下测量工具中是用来测量液体体积的是( )
A.温度计 B.天平
C.量筒 D.刻度尺
4.力的单位是 ( )
A.千克 B.牛 C.米 D.秒
5.关于力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直接接触的两个物体间才能发生力的作用
B.手拉弹簧使弹簧伸长,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弹簧
C.用力压钢尺,钢尺变弯,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D.地面附近的物体受到重力,重心必须在物体上
6.“霜降”是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下列物态变化与霜形成相同的是( )
A.冰雪消融 B.薄雾飘渺 C.露珠晶莹 D.雾凇簇簇
7.下列关于光学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近视眼形成的原因是晶状体太厚,需要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B.雨后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此现象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C.显微镜的物镜成像特点与照相机成像特点相同
D.汽车后视镜是凸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8.估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如图,小新同学对早餐桌上一瓷碗热气腾腾的香浓豆浆进行了估测,其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瓷碗的容积约为2.5L
B.瓷碗的质量约为10g
C.豆浆的温度约为25℃
D.豆浆的密度约为1.1×103kg/m3
9.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在离凸透镜30厘米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20厘米 B.30厘米 C.40厘米 D.50厘米
10.已知水的密度为ρ0,下图为 a、b 两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象,比较这三种物质密度大小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D.
1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恰好在凸透镜后30cm处的光屏上出现一个与蜡烛等大倒立的像;若将此蜡烛移至凸透镜前20cm处,此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直接在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B.移动光屏,可接收到倒立、缩小的实像
C.投影仪应用了该次实验的成像规律
D.照相机应用了该次实验的成像规律
二、多选题
12.下列四种光,人眼看不见的是( )
A.红光 B.紫光 C.红外线 D.紫外线
13.现有密度分别为ρ1、ρ2(ρ1<ρ2)的两种液体,质量均为m0,某工厂要用它们按体积比1:1的比例配制一种混合液(设混合前后总体积保持不变),且使所得混合液的质量最大.则( )
A.这种混合液的密度为
B.这种混合液的密度为
C.按要求配制后,剩下的那部分液体的质量为
D.按要求配制后,剩下的那部分液体的质量为
三、填空题
14.图 1 中球的直径为_______cm,图 2 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_℃
15.舞台上云雾缭绕的效果,通常是利用干冰________过程吸收大量的热量,使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______成小水滴形成的。(两空均填写物态变化名称)
16.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入射角;在岸边看水面下的鱼,看到的并不是真正的鱼,而是经过折射形成的_______(填“虚”或“实”)像。
17.寒冷的冬天,室外的自来水管容易被冻而发生爆裂,原因是冰的密度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水的密度,在水结冰过程中,质量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体积变大所致。
18.力的三要素包括:大小、_______、_______。
19.质量为2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为________N(g=10N/kg),方向 ________。
四、作图题
20.根据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在图中的虚线框内画出适当类型的透镜。
21.根据透镜和折射光线,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
五、计算题
22.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在0.5h内前进了30km,停车0.2h后又以8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0.3h,求:
(1)汽车停车前的平均速度;
(2)汽车在全程的平均速度。
23.某饮料采用玻璃瓶瓶装。已知空瓶的质量为240g,容积为400mL,饮料的密度为0.9×103kg/m3,玻璃的密度为2.4×103kg/m3。求:
(1)一满瓶该饮料的质量为多少?
(2)制作一个饮料瓶需要玻璃的体积为多少?
(3)用该玻璃瓶装满某液体后,总质量为560g,该液体的密度为多少?
六、实验题
24.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1)将一块玻璃板竖直立在铺有白纸的水平桌面上;
(2)取两支相同的蜡烛A 和蜡烛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并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使它与蜡烛A在玻璃板后所成的像完全重合,并用笔在白纸上标记出蜡烛A和蜡烛B的位置;
(3)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重复前面的步骤;
(4)用刻度尺分别测量蜡烛A和蜡烛B到玻璃板的距离。在此实验中:
①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为了便于确定________;
②选取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__关系;
③实验中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目的是为了使结论具有_______;
④移去蜡烛B,并于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________(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
⑤此实验应在_______(填“较暗”或“较亮”)环境中进行。
⑥小柯按照上述实验方法,改变蜡烛A的位置,测量并记录了几组数据,如下表所示:
物距u(厘米) | 5.0 | 6.0 | 7.0 | 8.0 |
像距v(厘米) | 4.5 | 5.5 | 6.5 | 7.5 |
然后得出像距小于物距的结论,你认为他的错误原因在于_______。
25.小红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所用凸透镜的焦距可以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测得。
(1)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
(2)在实验时,为了使成像的位置在光屏的正中央,应先在光具座上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使三者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
(3)器材处于图乙所示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这与_______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成像特点相同;
(4)将蜡烛移动至45cm刻度处时,取下光屏,从凸透镜右侧通过凸透镜可以看到烛焰的 _____(填“放大”或“缩小”)的________(选填“虚”或“实”)像;
(5)老师用发光二极管制作了一个“F”形光源(如图丙)代替蜡烛放在30cm刻度处, 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该是图丁中的 _______(填序号),若将发光二极管和光屏颠倒位置 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地像。
26.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仍在不断蔓延,需要时刻注意个人卫生,做好防护。勤洗手,勤通风,戴口罩,讲卫生,用浓度为75%的医用酒精对手部和常用的物品表面进行擦拭,可以有效灭活新型冠状病毒。小刚从网上购买了两瓶浓度为75%的医用酒精,并且他查到75%的医用酒精密度为0.87g/cm3。于是他用购买的酒精进行了如下实验:
(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调节好天平平衡。先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为30g, 然后将酒精倒入烧杯,放在调节好的天平左盘上称量,当天平重新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1所示,则烧杯和酒精的总质量为_______g,酒精的质量为________g。
(2)将烧杯中的酒精全部倒入量筒,如图2所示,量筒的分度值为 _______mL,酒精的体积为______cm3。
(3)根据测量的数据,求得所测酒精的密度为_______g/cm3。
(4)对小刚的实验过程进行误差分析,他得到的酒精密度的测量值比真实值_______。(填“大”或“小”)
参考答案:
1.C
【详解】A.钢琴的音色取决于钢琴自身的材料、结构等因素,与演员的弹奏无关.
BD.力量相同时琴弦振动的振幅相同,振幅决定响度,弹奏的响度相同.
C.不同的按键对应不同振动频率的琴弦,振动频率决定音调,改变按键改变频率.
2.B
【详解】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先选定参照物,物体相对参照物的位置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变则是静止的。地球同步卫星相对于地面的位置不改变,所以它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3.C
【详解】A.温度计是测量温度变化的工具,故A不符合题意;
B.天平是测量质量的基本工具,故B不符合题意;
C.量筒,量杯是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故C符合题意;
D.刻度尺是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B
【详解】A.千克是质量的单位,故A不符合题意;
B.牛是力的单位,故B符合题意;
C.米是长度的单位,故C不符合题意;
D.秒是时间的单位,故D不符合题意。
5.C
【详解】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直接接触的物体可以发生力的相互作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也可以发生力的相互作用,例如两电荷间力的作用,两磁极间力的作用,A错误;
B.手拉弹簧使弹簧伸长,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手,受力物体是弹簧,B错误;
C.力可以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也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用力压钢尺,钢尺变弯,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C正确;
D.地面附近的物体受到重力,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例如均匀的圆环重心就在圆心,D错误。
故选C。
6.D
【详解】霜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
A.冰雪消融,冰雪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薄雾飘渺,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露珠晶莹,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雾凇簇簇,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7.B
【详解】A.近视眼形成的原因是晶状体太厚,需要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故A错误;
B.太阳通过空中小水珠折射后,被分解为绚丽的七色光,从上往下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种现象称为光的色散,这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故B正确;
C.显微镜的物镜焦距短,目镜焦距长,所以放在载物台上的物体在物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通过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该实像通过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而照相机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显微镜和照相机成像特点不同,故C错误;
D.汽车后视镜是凸面镜,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因而看的范围比较大,故D错误。
故选B。
8.D
【详解】A.瓷碗的容积和一个矿泉水瓶差不多,约为0.5L,故A不符合题意;
B.瓷碗的质量和两袋方便面差不多,约为200g,故B不符合题意;
C.热气腾腾的豆浆温度约为90℃,故C不符合题意;
D.豆浆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约为1.1×103kg/m3,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9.A
【详解】在离凸透镜30厘米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即像距为30cm,而此时光屏上缩小、等大、放大的实像都有可能。成缩小的实像时,像距大于一倍焦距且小于两倍焦距,即
f<v<2f
代入数据,解得
15cm<f<30cm
成等大的实像时,像距等于两倍焦距,即
v=2f
代入数据,解得
f=15cm
成放大的实像时,像距大于两倍焦距,即
v>2f
代入数据,解得
f<15cm
综上所述: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A选项中的20cm。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C
【详解】由图像可知,b物质的密度为
ab的质量相同时,b的体积较大,由可知,b的密度小于a的密度;水的密度为
则这三种物质密度大小的关系是
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1.C
【详解】AB.凸透镜后30cm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与蜡烛等大倒立的像,此时物距等于像距等于二倍焦距,所以凸透镜的焦距
若将蜡烛移至透镜前20cm处时,则物距为20cm,蜡烛位于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此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位于二倍焦距以外,而此时像距在二倍焦距处,所以该需要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光屏,才能成清晰的像,故AB错误;
C.投影仪的成像原理是物距位于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该实验规律主要应用是投影仪,故C正确;
D.照相机的成像原理是物距位于二倍焦距以外,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不是此次实验的成像规律,故D错误。
故选C。
12.CD
【详解】红、橙、黄、绿、蓝、靛、紫属于可见光,红外线和紫外线属于不可见光,故AB不符合题意,CD符合题意。
故选CD。
13.BC
【详解】因为两物质的密度ρ1<ρ2,质量均为m0,所以两种物质体积V2< V1,要用它们按体积比1:1的比例配制一种混合液(设混合前后总体积保持不变),且使所得混合液的质量最大,物质2要全用上,物质2的体积V2= m0/ρ2,物质1的体积V1= m0/ρ1,由密度公式要用它们按体积比1:1的比例配制一种混合液密度
ρ混=,
按要求配制后,剩下的那部分液体的质量为
m剩=.
14. 1.20 18
【详解】[1]由图1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球的左侧对应是2.00cm,右侧对应的是3.20cm,球的直径为
[2]由图2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液柱的液面在0℃以上,温度计的示数是18℃。
15. 升华 液化
【详解】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升华吸热;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液化放热。
[1][2]舞台上要产生云雾缭绕的效果,通常利用干冰升华时吸收环境中的热量,使周围空气的温度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放出热量,从气态变成液态的小水滴,发生液化现象。
16. 小于 虚
【详解】[1]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它介质时,折射光线靠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2]从岸上看水中的鱼时,鱼身上的光从水中进入空气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到的鱼是鱼的虚像,虚像的位置在真正鱼的上方。
17. 小于 不变
【详解】[1]因为冰的密度为0.9g/cm3,水的密度为1g/cm3,即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2]在水变成冰时质量不变,由可知相同质量的水变成冰时,体积膨胀,所以在寒冷的冬天,室外的自来水管容易发生爆裂。
18. 方向 作用点
【详解】[1][2]力的三要素是指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力的作用效果是由力的三要素共同决定的。
19. 20 竖直向下
【详解】[1]质量为2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
[2]水往低处流,抛出去的物体会落向地面,这是因为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20.
【详解】左图中发散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变得会聚了一些,因此该透镜起会聚作用,为凸透镜;右图中会聚的光线经透镜后变得平行,因此该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为凹透镜。
21.
【详解】通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射出,如图所示:
22.(1)60km/h;(2)54km/h
【详解】解:(1)汽车停车前的平均速度是
(2)汽车以8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0.3h的路程是
汽车在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答:(1)汽车停车前的平均速度是;
(2)汽车在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23.(1)0.36kg;(2)100cm3;(3)0.8g/cm3
【详解】解:(1)瓶中装满饮料,则饮料的体积等于瓶子的容积,即
由可得,瓶中装满的饮料的质量
(2)玻璃的密度
由可得,制作一个饮料瓶需要玻璃的体积
(3)液体的质量
酒精的体积
酒精的密度
答:(1)一满瓶该饮料的质量为多少0.36kg;
(2)制作一个饮料瓶需要玻璃的体积为100cm3;
(3)该液体的密度为0.8g/cm3。
24. 像的位置 大小 普遍性 不能 较暗 测量时反射面弄错了
【详解】(4)①[1]实验时选用透明玻璃板,能同时观察到像和代替蜡烛A的蜡烛B,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②[2]选取两支相同的蜡烛,让蜡烛B代替蜡烛A去跟A所成的像比较,从而得到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③[3]一次实验的结果具有偶然性,不能得到普遍规律。本实验中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目的是为了使结论具有普遍性。
④[4]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像是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⑤[5]为了使所成的像更清晰,应排除环境光线的干扰,故该实验应在较暗环境下进行。
⑥[6]由表中数据可知,每次记录的相距均比物距小0.5cm,这是他将玻璃板的后面当成了反射面,反射面弄错了,每次测出的物距比实际物距大一个玻璃板的厚度,相距比实际的相距小一个玻璃板的厚度。
25. 10.0cm 同一高度 投影仪 放大 虚 B 能
【详解】(1)[1]由图甲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cm,凸透镜的位置在10.0cm处,焦点的位置在20.0cm处,凸透镜的焦距是
(2)[2]在实验时,应先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这是为了使像能呈在光屏的中央。
(3)[3]凸透镜的焦距是10.0cm,由图乙知,此时物距在一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所成的像的性质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利用此原理制成了投影仪。
(4)[4][5]将蜡烛移动至45cm刻度处时,距离凸透镜5cm,此时物距小于凸透镜的一倍焦距,所成的像的性质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5)[6]由通过凸透镜光心的光传播方向不变可知,凸透镜成实像时不仅上下颠倒,而且左右颠倒。用“F”形光源代替蜡烛放在30cm刻度处,距离凸透镜20cm,此时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所成的像的性质是倒立、等大的实像,故丁图中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若将发光二极管和光屏颠倒位置,根据光路可逆可知,能在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地像。
26. 66 36 2 40 0.9 大
【详解】(1)[1]由图1知,标尺的分度值为0.2 g,所以天平的读数(烧杯和酒精的总质量)为
[2]酒精的质量为
(2)[3][4]由图2知,量筒每10mL之间有5个格,则量筒的分度值为2 mL,酒精的体积为
(3)[5]所测酒精的密度为
(4)[6]将烧杯内的酒精倒人量筒中时会残留酒精,所测得的酒精体积偏小,根据知,所测酒精的密度偏大。
天津市双菱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天津市双菱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实验题,填空题,作图题,计算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天津市耀华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天津市耀华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作图题,计算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天津市双菱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天津市双菱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