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四川省成都市东部新区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
展开成都东部新区2021—2022学年(下)半期调研考试
高二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东数西算”就是将我国东部沿海区域的数据计算需求,交由西部内陆区域的数据中心去处理。数据中心运营时耗电多,并要求散热条件好,土地、电力供应和气候条件是数据中心建设和运营的三个关键因素。数据中心建设地离需求地越远,数据传输时延越大。下图示意我国八大数据中心布局,据此完成问题。
1. 内蒙古枢纽提供算力服务时延最小的区域是( )
A. 长三角 B. 珠三角 C. 京津冀 D. 四川盆地
2. 贵州枢纽优越的气候条件主要得益于( )
A. 降水 B. 地形 C. 纬度 D. 植被
3. 我国建设粵港澳枢纽等东部枢纽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
A. 气候 B. 能源 C. 技术 D. 时延
【答案】1. C 2. B 3. D
【解析】
【1题详解】
据材料“数据中心建设地离需求地越远,数据传输时延越大”可知,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和四川盆地四区域中京津冀距离内蒙古枢纽最近,故时延最小,C项正确,ABD项错误故选C。
【2题详解】
数据中心运营时耗电多,要求散热条件好。贵州枢纽位于云贵高原上,海拔高,气候凉爽,利于散热,B项正确,降水、纬度以及植被这些因素对于数据中心建设影响不大,故AC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B。
【3题详解】
西部枢纽距离东部地区较远,时延较大,建设东部枢纽可以满足东部地区一些对时延要求高的计算需求,例如:远程医疗、视频通话、人工智能推理等等,D项正确;气候、能源以及技术均不是建设东部枢纽主要考虑的因素,ABC项错误,本题选D。
【点睛】数据中心建设条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能源供应:数据中心三分之一以上的预算将是环境成本。数据中心约60%的资产支出和50%的运营成本都与能源有关。在确保高性能的同时,将冷却散热降至最低是云数据中心实现“绿色”所必须要做的,这就要求更科学、更合理的供电方式和制冷系统的配置。2.气候因素:虽然气温、台风、洪水、干旱等自然气候因素都是云数据中心布局的影响因素,但温度条件是需要重点考虑的气候因素。3.地质条件:地壳稳定,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为数据中心的阶段内的稳定运营提供保证。4.土地因素:机房要有扩展空间,数据中心的客户数量会逐渐增加,其机房对空间的需求也会逐步增加。因此在数据中心选址时,要考虑机房有一定的扩展空间和用地。
下图示意我国某区域水系状况和1月0℃等温线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M、N两条河流的分水岭是( )
A. 秦岭 B. 南岭 C. 阴山 D. 巫山
5. 与R1河段相比,R2河段( )
A. 流量小 B. 流速快 C. 冰期短 D. 有凌汛
6. 形成N河流域沉积区沉积物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①风化作用②流水侵蚀③风力搬运④冰川堆积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 ②③
【答案】4 A 5. B 6. D
【解析】
【4题详解】
M、N两条河流的分水岭是1月均温0℃等温线所在地,我国1月0℃等温线经过秦岭—淮河一线,结合图中经纬度可进一步确定其为秦岭。故选A。
【5题详解】
R1河段为沉积区,R2河段无明显沉积,说明R2河段河水流速快,以侵蚀、搬运为主,B对;R2河段汇水面积大,流量大,A错误;两河段都位于1月0℃等温线以南,都没有结冰期,也无凌汛现象,C、D错误。故选B。
【6题详解】
N河流域位于秦岭以北,为渭河流域,沉积物主要来自流水侵蚀、搬运和风力搬运。②③说法正确。该流域无冰川作用,风化作用形成的风化物,需要经过流水或风力作用后沉积,故风化作用不是沉积物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①④说法错误。故选D。
【点睛】我国1月0℃等温线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下图示意我国局部地区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据此完成问题。
7. 图中东西两端年降水量均大于400毫米,主要是因为( )
A. 东端位于冬季风迎风坡 B. 西端气流受地形抬升
C. 东端地表植被覆盖率高 D. 西端距离大西洋较近
8. 图中①②③三地( )
A. 热量条件差异极大 B. 水分条件差异不大 C. 自然景观差异显著 D. 受季风影响差异小
【答案】7. B 8. C
【解析】
【7题详解】
东端年降水量多是因为位于夏季风迎风坡,A错误。西端年降水量大是因为来自大西洋的水汽受地形影响抬升,形成山地降水,B正确。地表植被覆盖率与降水量的关联性较小,C错误。西端距离大西洋远,D错误。故选B。
【8题详解】
图中①②③三地纬度相差不大,都为中温带,热量条件差异不大,A错误。三地的年降水量分别为:①地为200~400毫米,②地为50~200毫米,③地小于50毫米,三地的水分条件差异大,B错误。三地的自然景观依次为森林草原、荒漠草原和荒漠,自然景观差异显著,C正确。①地受夏季风影响较大,②③两地几乎不受夏季风影响,D错误。故选C。
【点睛】西北地区大部分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而干燥,夏季高温,降水稀少,自东向西降水呈递减趋势。由于气候干旱,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都很大。吐鲁番盆地为全国夏季最热的地区。托克逊为全国降水最少的地区。
四合院是我国传统民居之一,正房坐北朝南,不留后窗,窗前多植树,屋内冬暖夏凉。图为我国某地保留的四合院景观图,现今该地区住宅仍采用坐北朝南布局,但很少新建四合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正房窗前种植的树多为( )
A. 针叶树 B. 落叶阔叶树 C. 常绿阔叶树 D. 常绿硬叶树
10. 窗前植树的主要目的是( )
A. 遮挡视线 B. 美化环境 C. 冬季御风 D. 夏季遮阴
11. 该地区现今很少新建四合院的原因可能是( )
①户均人口减少②宅基地供应紧张③技术要求高④建筑成本高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9. B 10. D 11. A
【解析】
【9题详解】
四合院是我国北方的传统民居,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地区。华北平原属温带季风气候,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故正房窗前种植的树多为落叶阔叶树,B项正确;针叶树主要分布在寒带,A项错误;常绿阔叶树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地区,C错误;常绿硬叶树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气候区,D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B。
【10题详解】
我国北方夏季炎热,落叶阔叶树夏季枝繁叶茂,遮阴效果好,可有效减少室内阳光照射,D项正确。冬季树叶凋落,且冬季风多为偏北风,而树种在房屋南面,故御风效果差,C项错误;窗前植树与遮挡视线无关,美化环境不是窗前植树的主要目的,A、B项错误,本题选D。
【11题详解】
四合院占地面积大,房间数目多,适合人口多的大家庭居住。现在随着人口总数的增加,宅基地供应紧张,受人口政策等的影响,户均人口数减少,故居民很少新建四合院,①②说法正确;技术要求与建筑成本均不是现今很少新建四合院的原因,③④错误,综上所述,本题BCD项错误,选A。
【点睛】四合院是北京地区乃至华北地区的传统住宅。其基本特点是按南北轴线对称布置房屋和院落,坐北朝南,大门一般开在东南角,门内建有影壁,外人看不到院内的活动。正房位于中轴线上,侧面为耳房及左右厢房。正房是长辈的起居室,厢房则供晚辈起居用,这种庄重的布局,亦体现了华北人民正统、严谨的传统性格。
富士山是日本第一高峰(海拔3776米),是一座活火山,是日本的旅游热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富士山区湖泊众多的成因是( )
A. 地壳凹陷积水 B. 滑坡阻塞河道 C. 泥石流阻塞河道 D. 岩浆阻塞河道
13. 每年10月中旬至次年2月末,在图示地区都有机会观赏到绚丽璀璨的钻石富士美景(太阳正好位于富士山山顶)。摄影爱好者有可能捕捉到钻石富士美景的位置是( )
A. 由中湖观日落 B. 河口湖观日出 C. 精进湖观日出 D. 龙岳山观日落
【答案】12. D 13. A
【解析】
【12题详解】
富士山是世界上最大的活火山之一,该山地为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河流众多;由于早期火山喷发,岩浆阻塞河道,形成众多湖泊,因此D正确;地壳凹陷积水一般形成构造湖,A错误;滑坡、泥石流堵塞河道一般形成堰塞湖,根据材料无法判断当地的滑坡、泥石流状况,B、C错误。故选D。
【13题详解】
10月中旬至次年2月末属于冬半年,北半球日出东南、日落西南。根据左图中的东、西方位可知,由中湖地处富士山的东北可以观日落时钻石富士的美景,A正确;河口湖、精进湖基本位于富士山偏北方位,看不到日出时钻石富士的美景,B、C错误;龙岳山位于富士山的西北,日出时可能看到钻石富士的美景,D错误。故选A。
【点睛】日出日落规律(极昼极夜区除外):
北半球夏半年:全球日出东北,日落西北。
北半球冬半年:全球日出东南,日落西南。
春秋分日:全球日出正东,日落正西。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4. 对巴厘岛区域特征的描述,可信的是( )
A. 盛行上升气流,多对流雨
B. 四季如春,降水丰沛
C. 地势四周高、中部低,森林覆盖率高
D. 10月到次年4月比较凉爽,为旅游旺季
15. 克拉地峡运河开凿计划一旦实施,下列国家经济受冲击最大的是( )
A. 马来西亚 B. 新加坡 C. 缅甸 D. 泰国
【答案】14. A 15. B
【解析】
【14题详解】
读图可知,该地位于赤道附近,常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多对流雨,形成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A正确;该地为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B错误;从图中河流流向来看(从中间向四周流动)地势是中间高,四周低,C错误;10月至次年4月,太阳直射点主要位于南半球以及赤道附近,该地位于南半球,此阶段气温高,降雨天气多,不适宜旅游,D错误,故选A。
【15题详解】
新加坡主要是扼守马六甲海峡,且对外贸易发达, 一旦克拉地峡开凿一条运河,来往于印度洋与太平洋之间的船舶不必绕道马六甲海峡,所以克拉运河的开通,受到冲击最大的就是新加坡,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热带雨林气候又称“赤道多雨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两侧南北纬10°之间(赤道附近)。终年高温多雨,各月平均气温在25-28℃之间,年降水量可达2000毫米以上。季节分配均匀,无干旱期。主要出现在南美洲亚马孙平原,非洲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亚洲的马来群岛大部和马来半岛南部。
里斯本、雅典两地气候类型相同,但两地测得的气温和降水量呈现一定的差异。
16. 两地的夏季温度有差异,其主要原因是里斯本
A. 受夏季盛行风影响 B. 受沿岸暖流影响 C. 受副热带高压影响 D. 受沿岸寒流影响
17. 两地年降水量有差异,其主要原因是雅典
A. 纬度位置较低 B. 受西风影响较弱 C. 地势相对较高 D. 距地中海较近
【答案】16. D 17. B
【解析】
【16题详解】
两地都属于地中海气候,两地的夏季温度有差异,里斯本气温低于雅典,这是由于里斯本受沿岸寒流的影响,因而气温低于同纬度的雅典。故选D。
【17题详解】
两地的年降水量有差异,雅典降水量低于里斯本,这是由于雅典离大西洋较远,受西风影响较弱,从大西洋上带来的水汽较少,所以雅典年降水量小。故选B。
【考点定位】该题组考查影响气候特征的因素。
乍得湖是由非洲大陆局部凹陷而成的一个构造湖泊,属于第四纪古乍得海的遗留部分。大约在距今5000年前,乍得湖是一个巨大的湖泊,之后湖面不断萎缩。现在乍得湖湖面海拔为281米,水位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其东北部的博德莱洼地海拔为155米。乍得湖有入湖的河流,却没有出湖的河流,是一个内流湖,但不是咸水湖。下图示意乍得湖流域分布。据此完成问题。
18. 乍得湖水位季节变化表现在( )
A. 受东北信风控制时水位低 B. 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时水位低
C. 受东南信风控制时水位高 D. 受盛行西风控制时水位高
19. 推测乍得湖没有形成咸水湖的原因是( )
A. 形成时间较短 B. 补给水盐度低 C. 湖水能够流走 D. 湖区蒸发量小
【答案】18. A 19. C
【解析】
【18题详解】
乍得湖流域主要为热带草原气候,湿季受赤道低压带控制,降水丰富,入湖水量多,水位高,C、D错误;干季受东北信风控制,降水少,入湖水量少,蒸发量大,湖水水位低,A正确,B错误。故选A。
【19题详解】
乍得湖在5000年前已经形成,形成时间长,A错误;咸水湖的形成主要是盐分(矿物质)随径流入湖,且无法排出,水分蒸发,盐分(矿物质)不断积累、浓缩导致盐度上升,湖水变咸,故乍得湖没有形成咸水湖的原因最可能是湖水能够以地下径流的形式流走,C正确,B错误;乍得湖湖区纬度低,蒸发量大,D错误。故选C。
【点睛】知识扩展:乍得湖由外流湖泊转变为内流湖泊的原因:地壳运动使乍得湖流域地表形态发生变化;乍得湖流域所在区域的气候日趋干旱,出湖口河道泥沙淤塞,导致乍得湖渐渐与尼罗河和尼日尔河分离,演变成内流湖泊。
下图为南亚局部简图。水平衡(年降水量减年蒸发量)反映某地区水分的盈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 ①地的年降水量可能( )
A. 等于400mm B. 等于2000mm
C. 在400~2000mm之间 D. 大于2000mm
21. 从水平衡角度分析,下列各地最不适宜发展季风水田农业的是( )
A. ①地 B. ②地 C. ③地 D. ⑤地
22. 依据图中信息,推测④地附近种植的经济作物有( )
A. 棉花 B. 水稻 C. 亚麻 D. 黄麻
【答案】20. D 21. C 22. D
【解析】
【20题详解】
该图所示为南亚地区,图中弯曲度最大的是年降水量线,较平直的是水平衡线。①地位于德干高原西部沿海地区,夏季受西南季风的影响,降水自西向东逐渐减少。结合图中等值线可知,①位于2000mm降水量线的西侧,受西南季风影响更大,降水应该大于2000mm,因此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1题详解】
发展季风水田农业要求高温多雨,雨热同期的气候,根据图例,虚线是年降水量,实线是水平衡数值,根据水平衡=年降水量-年蒸发量,可以计算出年蒸发量大小。①地年降水量大于2000mm,水平衡400mm,年蒸发量大于1600mm,同理计算,②地年蒸发量1400mm,③地年蒸发量2200mm, ④地年蒸发量600-1600mm,结合水平衡原理分析,③缺水问题严重,所以该地最不适宜发展季风水田农业。故选C。
【22题详解】
依据图中信息,推测④地附近为热带季风气候区,棉花是喜热作物,要求气候干燥,多晴天,该区域受西南季风的影响,降水充足,空气湿度大,所以不宜种植棉花,A错误;水稻喜高温高湿,在该地可以种植,但它属于粮食作物,故B项错误。亚麻喜凉爽湿润气候,耐寒、怕高温,适宜布局在中纬度,C错误;黄麻叶喜温暖湿润的气候,该地降水充足,热量丰富,气候暖湿,符合黄麻的生长特性,因此D正确,故选D。
【点睛】影响降水的因素主要有位置、环流、洋流、地形、植被、水文、人类活动等。如海陆位置对降水的影响,通常大陆内部干旱少雨。洋流对降水的影响,寒流流经的沿海地区降水少,暖流流经的沿海地区降水多。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于2017年5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举行。此次高峰论坛是“一带一路”提出3年多来最高规格的论坛活动,旨在通过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共同发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 “一带一路”东部连接快速发展的中国,西部连接发达的欧洲,而中部是亟待发展的中亚、南亚等地区,东、中、西部的经济具有互补性,表现为( )
①东部产能增强,需要加强对外合作
②西部经济发达,需要引进大量人才
③中亚油气丰富,需要寻求消费市场
④南亚农业发达,需要扩大粮食出口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② D. ②④
24. 导致“陆上丝绸之路”沿线自然景观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 地形 B. 水分 C. 光照 D. 热量
25. “一路一带”的西端是世界乳畜业发达地区,其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是( )
A. 气候湿润 B. 科技发达 C. 劳动力资源丰富 D. 市场需求量大
【答案】23. A 24. B 25. D
【解析】
【23题详解】
“一带一路”连接亚欧大陆东西两端,区域内部经济差异明显,互补性强;我国处于东部,是著名的“世界工厂”,产能庞大,需加强对外合作以输出过剩产能。中亚地区是全球能源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其石油资源依赖国际市场。南亚地区因人口稠密,对粮食需求量大,是粮食的进口区域;西部是欧洲,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相对于中东部而言,技术人才较多,但是受老龄化严重影响,需引进国际劳工,①③正确,②④错误。故选A。
【24题详解】
“陆上丝绸之路”横贯亚欧大陆,东西两岸距海近,降水多;中部地区远离海洋,气候干旱;故导致“陆上丝绸之路”沿线自然景观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水分。体现的是从沿海向内陆的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因此B正确,热量是导致赤道向两极地域分异规律的因素,D错误,地形和光照不是影响地带性因素的因素,AC错误,故选B。
【25题详解】
考查农业区位因素。“一路一带”的西端是西欧,该地乳畜业发达地区,西欧乳畜业的条件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二方面分析。自然条件是地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适合多汁牧草的生长;社会经济条件是城市化水平高,对乳畜产品的需求量大,人们有饮用奶制品的习惯。据此分析,D正确,ABC错误。
【点睛】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
(1)由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或纬度地带性规律:自然环境东西延伸,南北更替;影响因素:热量;
(2)由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或经度地带性规律、干湿度地带性规律:自然环境大致南北延伸东西更替;影响因素:水分;
(3)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高山地区由山麓向山地自然环境随着高度发生变化。影响因素:水分和热量共同作用。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
2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三江并流地区是指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这三条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大河在云南省境内自北向南并行奔流170多千米的区域(如图),区域内水能资源丰富,集雪山峡谷、高山湖泊、冰川草甸、丹霞地貌等自然景观于一体,是世界上蕴藏最丰富的地质地貌博物馆。
(1)从内外力作用的角度,分析三江并流地区成为地质地貌博物馆的原因。
(2)说明三江并流地区的地形对河谷气候的影响。
【答案】(1)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挤压处,地壳不断隆升形成高大的山脉,形成雪山、冰川等地貌;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流水侵蚀和溶蚀作用强烈,形成峡谷和丹霞地貌等多种自然景观。
(2)山高谷深,河谷地段地形封闭,水汽不易到达,降水较少;南北走向的山脉与季风(西南季风或东南季风)风向大体垂直,山脉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导致河谷干旱;背风坡下沉气流具有增温效应(焚风效应),导致河谷温度较高。
【解析】
【分析】本题以三江并流地区为背景材料,涉及到内力作用、外力作用与地貌的形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及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三江并流地处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挤压带,地壳活跃,受印度洋板块挤压,多形成高大的褶皱山脉,由于海拔高,多雪山、冰川地貌。该区受来自于印度洋湿润的气流影响,气候湿润,降水丰富,流水溶蚀侵蚀作用强烈,多流水侵蚀地貌。
【小问2详解】
三江并流”地区山高谷深、山脉走向大体上垂直于西南季风或者东南季风,山脉迎风坡受地形抬升,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背风坡的下沉气流受焚风效应,增温明显,致使河谷干旱,气温高,形成干热谷。
2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意大利(见下图)自然资源贫乏,一直重视太阳能的开发利用,是传统的世界领先光伏市场之一。与其他可再生能源技术相比,太阳能光伏技术获得了意大利政府最大的支持,2011年意大利是世界第一光伏装机容量国(占当时世界份额的1/4)。随着光伏系统的发展,意大利正步入“脱碳时代”。
(1)说明意大利太阳能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
(2)简述意大利重视开发利用太阳能的原因。
(3)分析除太阳能外,意大利可重点开发的可再生能源。
【答案】(1)意大利领土近似南北延伸,南部纬度低,太阳高度大,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辐射多,因此南部太阳能资源较北部丰富(或自北向南太阳能资源越来越丰富);意大利西部受西风影响较东部大,阴雨天气多,故东部太阳能资源较西部丰富;意大利主要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晴天多,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多阴雨天气,且夏季较冬季太阳高度大、白昼长,故夏季太阳能资源较冬季丰富。
(2)意大利经济发达,对能源需求量大,但能源矿产缺乏;意大利太阳能资源丰富;太阳能为清洁、可再生能源,可减少碳排放。
(3)地热能,地处板块交界处,地热能资源丰富;水能,属地中海气候,降水较丰富,地势起伏较大,水能资源丰富;风能,临海,冬季受西风带控制,风力资源丰富。
【解析】
【分析】本题以太阳能资源为试题背景,涉及了太阳能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开发利用太阳能的原因及可重点开发的可再生能源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读图可知,意大利领土近似南北走向,南部地区纬度低,距离太阳直射点较近,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辐射多,而北部地区纬度高,距离太阳直射点较远,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辐射少,因此南部太阳能资源比北部丰富;意大利西部位于大西洋东岸,受西风影响较大,阴雨天气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故东部太阳能资源较西部丰富;意大利主要位于地中海沿岸,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晴天多,太阳能资源丰富,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多阴雨天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而夏季比冬季太阳高度大、白昼长,所以夏季太阳能资源比冬季多。
【小问2详解】
由材料信息“意大利自然资源贫乏,一直重视太阳能的开发利用,是传统的世界领先光伏市场之一”可知,意大利能源资源短缺,但由于经济发达,对能源需求量大;由第1题分析可知,意大利太阳能资源丰富,且太阳能为清洁无污染的可再生能源;太阳能的利用,可减少碳排放。
【小问3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意大利地处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交界处,地热能资源丰富;位于地中海气候区,冬季降水较丰富,加之地势起伏较大,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西临大西洋,冬季受西风带控制,风能资源丰富。
2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纳米比亚死亡谷位于纳米比亚南部的纳米布沙漠中,特萨查布河曾流经此地形成沼泽,原本是一块充满生机的绿洲,生长着众多的刺槐树,但在六七百年前,随着沙漠中水源的变迁,这里开始变得寸草不生,没有任何生命的迹象。现今看到的是高耸的沙丘围在死亡谷的四周,一棵棵在烈日的烤灼下变成黑色的干枯树干突兀地立在白色谷底上。下图示意纳米比亚死亡谷的位置及景观。
(1)分析死亡谷周边沙漠广布的原因。
(2)推测死亡谷周边沙丘最可能的移动方向,并说出依据。
(3)说明死亡谷白色谷底的形成过程。
【答案】(1)地处热带,全年气温较高,地表蒸发旺盛,风化等作用强烈;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稀少;来自内陆的干燥信风带来的水汽很少。
(2)方向∶西北方向。
依据∶该地的盛行风为东南信风,在东南风的推动下,沙丘向西北方向移动。
(3)气候变化导致移动沙丘阻塞河道,河流改道;废弃的河谷水分不断蒸发,沼泽干涸,盐分在地表积累形成白色的盐沼土。
【解析】
【分析】本题以纳米比亚死亡谷为背景材料设置三小问,涉及地貌成因判读、沙丘风向的判断以及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等知识点,考查了学生阅读图文材料提取有效信息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对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素养要求较高,难度较大。
【小问1详解】
死亡谷周边沙漠广布主要是受该地位置、气候、大气环流等因素影响。从位置来说,该地位于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地处热带,全年气温较高,地表蒸发旺盛,风化等作用强烈;从气压带风带来说,该地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稀少,为热带沙漠气候;从大气环流角度来说,来自内陆的干燥东南信风带来的水汽很少;沿岸寒流加剧了气候干旱。
【小问2详解】
结合该地位于南回归线附近可知,该地盛行东南信风,在东南风的推动下,沙丘向西北方向移动。故该地沙丘的移动方向为:西北方向。
【小问3详解】
死亡谷白色谷底的形成为气候变化的结果。据材料“随着沙漠中水源的变迁,这里开始变得寸草不生”可知,该地气候变化导致移动沙丘阻塞河道,河流改道;据材料“一棵棵在烈日的烤灼下变成黑色的干枯树干突兀地立在白色谷底上。”可以判断,沼泽失去补给,不断蒸发,河谷和沼泽干涸,盐分在地表积累形成白色的盐沼土。
2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湖南省桃江县位于雪峰山余脉向洞庭湖过渡的中低山丘地带,素有“楠竹(毛竹)之乡”的美誉。楠竹(见下图)根系集中稠密,生长需要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年均温15~20C,年降水量1200~1800毫米,要求土层深厚、土壤呈微酸性或中性,不耐积水淹浸。近年来,桃江县利用楠竹资源大力发展竹笋产业,目前竹笋产业已成为全县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桃江“一县一特”的核心产业。
(1)分析桃江县盛产竹笋的有利自然条件。
(2)简述桃江县大力发展竹笋产业的意义。
(3)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提出桃江县发展竹笋产业可采取的措施。
【答案】(1)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有利于竹笋生长;多低山丘陵地形,排水条件好,不易积水;红壤呈酸性,缓坡土层深厚;中低山丘地带(富含多种矿物元素)空气和土壤均无污染。
(2)有利于当地人民增加经济收入,脱贫致富;增加就业机会;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充分利用资源。
(3)在适宜地区扩大种植规模,增加竹笋产量;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竹笋品质;对竹笋进行深加工,提高附加值;加强宣传,打造品牌效应,扩大市场等。
【解析】
【分析】本题以桃江县竹笋种植为背景材料设置三小问,涉及农业区位因素、产业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等知识点,考查了学生阅读图文材料提取信息以及结合所学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素养要求较高,难度较大。
【小问1详解】
盛产竹笋的有利自然条件主要从气候、地形、水源、土壤等方面来说。从气候角度来看,据材料“楠竹根系集中稠密,生长需要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可知,该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有利于竹笋生长;从地形条件来说,据材料“湖南省桃江县位于雪峰山余脉向洞庭湖过渡的中低山丘地带”可知,该地多低山丘陵地形,排水条件好,不易积水;从土壤条件来说,据材料“楠竹生长要求土层深厚、土壤呈微酸性或中性”可知,该地为亚热带红壤或黄壤,呈酸性,缓坡土层深厚,适合楠竹生长;中低山丘地带(富含多种矿物元素),空气和土壤均无污染,楠竹环保无污染。
【小问2详解】
大力发展竹笋产业从经济效益来说,有利于当地人民增加经济收入,脱贫致富;从社会效益来说,发展竹笋产业能够增加就业机会;从生态效益来说,有利于退耕还林的实施,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
【小问3详解】
可持续发展角度主要从提高产量、提高质量、扩大规模、延长产业链等方面分析。例如:在适宜的地区扩大种植规模,增加竹笋产量;提高质量方面,该县应该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竹笋品质;据材料“桃江县利用楠竹资源大力发展竹笋产业”可知,该县应对竹笋进行深加工,提高附加值;从扩大产业规模来说,该地应该加强宣传,打造品牌效应,扩大市场等。
成都东部新区2021—2022学年(下)半期调研考试
高二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东数西算”就是将我国东部沿海区域的数据计算需求,交由西部内陆区域的数据中心去处理。数据中心运营时耗电多,并要求散热条件好,土地、电力供应和气候条件是数据中心建设和运营的三个关键因素。数据中心建设地离需求地越远,数据传输时延越大。下图示意我国八大数据中心布局,据此完成问题。
1. 内蒙古枢纽提供算力服务时延最小的区域是( )
A. 长三角 B. 珠三角 C. 京津冀 D. 四川盆地
2. 贵州枢纽优越的气候条件主要得益于( )
A. 降水 B. 地形 C. 纬度 D. 植被
3. 我国建设粵港澳枢纽等东部枢纽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
A. 气候 B. 能源 C. 技术 D. 时延
下图示意我国某区域水系状况和1月0℃等温线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M、N两条河流的分水岭是( )
A. 秦岭 B. 南岭 C. 阴山 D. 巫山
5. 与R1河段相比,R2河段( )
A. 流量小 B. 流速快 C. 冰期短 D. 有凌汛
6. 形成N河流域沉积区沉积物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①风化作用②流水侵蚀③风力搬运④冰川堆积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 ②③
下图示意我国局部地区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据此完成问题。
7. 图中东西两端年降水量均大于400毫米,主要是因为( )
A. 东端位于冬季风迎风坡 B. 西端气流受地形抬升
C. 东端地表植被覆盖率高 D. 西端距离大西洋较近
8. 图中①②③三地( )
A 热量条件差异极大 B. 水分条件差异不大 C. 自然景观差异显著 D. 受季风影响差异小
四合院是我国传统民居之一,正房坐北朝南,不留后窗,窗前多植树,屋内冬暖夏凉。图为我国某地保留的四合院景观图,现今该地区住宅仍采用坐北朝南布局,但很少新建四合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正房窗前种植的树多为( )
A. 针叶树 B. 落叶阔叶树 C. 常绿阔叶树 D. 常绿硬叶树
10. 窗前植树的主要目的是( )
A. 遮挡视线 B. 美化环境 C. 冬季御风 D. 夏季遮阴
11. 该地区现今很少新建四合院原因可能是( )
①户均人口减少②宅基地供应紧张③技术要求高④建筑成本高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富士山是日本第一高峰(海拔3776米),是一座活火山,是日本的旅游热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富士山区湖泊众多的成因是( )
A. 地壳凹陷积水 B. 滑坡阻塞河道 C. 泥石流阻塞河道 D. 岩浆阻塞河道
13. 每年10月中旬至次年2月末,在图示地区都有机会观赏到绚丽璀璨的钻石富士美景(太阳正好位于富士山山顶)。摄影爱好者有可能捕捉到钻石富士美景的位置是( )
A. 由中湖观日落 B. 河口湖观日出 C. 精进湖观日出 D. 龙岳山观日落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4. 对巴厘岛区域特征的描述,可信的是( )
A 盛行上升气流,多对流雨
B. 四季如春,降水丰沛
C. 地势四周高、中部低,森林覆盖率高
D. 10月到次年4月比较凉爽,为旅游旺季
15. 克拉地峡运河开凿计划一旦实施,下列国家经济受冲击最大的是( )
A. 马来西亚 B. 新加坡 C. 缅甸 D. 泰国
里斯本、雅典两地气候类型相同,但两地测得气温和降水量呈现一定的差异。
16. 两地的夏季温度有差异,其主要原因是里斯本
A. 受夏季盛行风影响 B. 受沿岸暖流影响 C. 受副热带高压影响 D. 受沿岸寒流影响
17. 两地的年降水量有差异,其主要原因是雅典
A. 纬度位置较低 B. 受西风影响较弱 C. 地势相对较高 D. 距地中海较近
乍得湖是由非洲大陆局部凹陷而成的一个构造湖泊,属于第四纪古乍得海的遗留部分。大约在距今5000年前,乍得湖是一个巨大的湖泊,之后湖面不断萎缩。现在乍得湖湖面海拔为281米,水位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其东北部的博德莱洼地海拔为155米。乍得湖有入湖的河流,却没有出湖的河流,是一个内流湖,但不是咸水湖。下图示意乍得湖流域分布。据此完成问题。
18. 乍得湖水位季节变化表现在( )
A. 受东北信风控制时水位低 B. 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时水位低
C. 受东南信风控制时水位高 D. 受盛行西风控制时水位高
19. 推测乍得湖没有形成咸水湖的原因是( )
A. 形成时间较短 B. 补给水盐度低 C. 湖水能够流走 D. 湖区蒸发量小
下图为南亚局部简图。水平衡(年降水量减年蒸发量)反映某地区水分的盈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 ①地的年降水量可能( )
A. 等于400mm B. 等于2000mm
C. 在400~2000mm之间 D. 大于2000mm
21. 从水平衡角度分析,下列各地最不适宜发展季风水田农业是( )
A. ①地 B. ②地 C. ③地 D. ⑤地
22. 依据图中信息,推测④地附近种植的经济作物有( )
A. 棉花 B. 水稻 C. 亚麻 D. 黄麻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于2017年5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举行。此次高峰论坛是“一带一路”提出3年多来最高规格的论坛活动,旨在通过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共同发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 “一带一路”东部连接快速发展的中国,西部连接发达的欧洲,而中部是亟待发展的中亚、南亚等地区,东、中、西部的经济具有互补性,表现为( )
①东部产能增强,需要加强对外合作
②西部经济发达,需要引进大量人才
③中亚油气丰富,需要寻求消费市场
④南亚农业发达,需要扩大粮食出口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② D. ②④
24. 导致“陆上丝绸之路”沿线自然景观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 地形 B. 水分 C. 光照 D. 热量
25. “一路一带”的西端是世界乳畜业发达地区,其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是( )
A. 气候湿润 B. 科技发达 C. 劳动力资源丰富 D. 市场需求量大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
2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三江并流地区是指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这三条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大河在云南省境内自北向南并行奔流170多千米的区域(如图),区域内水能资源丰富,集雪山峡谷、高山湖泊、冰川草甸、丹霞地貌等自然景观于一体,是世界上蕴藏最丰富的地质地貌博物馆。
(1)从内外力作用的角度,分析三江并流地区成为地质地貌博物馆的原因。
(2)说明三江并流地区的地形对河谷气候的影响。
2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意大利(见下图)自然资源贫乏,一直重视太阳能的开发利用,是传统的世界领先光伏市场之一。与其他可再生能源技术相比,太阳能光伏技术获得了意大利政府最大的支持,2011年意大利是世界第一光伏装机容量国(占当时世界份额的1/4)。随着光伏系统的发展,意大利正步入“脱碳时代”。
(1)说明意大利太阳能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
(2)简述意大利重视开发利用太阳能的原因。
(3)分析除太阳能外,意大利可重点开发的可再生能源。
2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纳米比亚死亡谷位于纳米比亚南部的纳米布沙漠中,特萨查布河曾流经此地形成沼泽,原本是一块充满生机的绿洲,生长着众多的刺槐树,但在六七百年前,随着沙漠中水源的变迁,这里开始变得寸草不生,没有任何生命的迹象。现今看到的是高耸的沙丘围在死亡谷的四周,一棵棵在烈日的烤灼下变成黑色的干枯树干突兀地立在白色谷底上。下图示意纳米比亚死亡谷的位置及景观。
(1)分析死亡谷周边沙漠广布的原因。
(2)推测死亡谷周边沙丘最可能的移动方向,并说出依据。
(3)说明死亡谷白色谷底的形成过程。
2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湖南省桃江县位于雪峰山余脉向洞庭湖过渡的中低山丘地带,素有“楠竹(毛竹)之乡”的美誉。楠竹(见下图)根系集中稠密,生长需要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年均温15~20C,年降水量1200~1800毫米,要求土层深厚、土壤呈微酸性或中性,不耐积水淹浸。近年来,桃江县利用楠竹资源大力发展竹笋产业,目前竹笋产业已成为全县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桃江“一县一特”的核心产业。
(1)分析桃江县盛产竹笋的有利自然条件。
(2)简述桃江县大力发展竹笋产业的意义。
(3)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提出桃江县发展竹笋产业可采取的措施。
四川省成都东部新区养马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东部新区养马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新疆棉花生长最有利的自然条件是,循环式托管模式的推广有助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四川省成都市东部新区重点高级中学高二(下)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四川省成都市东部新区重点高级中学高二(下)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含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四川省成都市东部新区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四川省成都市东部新区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