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地理选考总复习集训专题九产业区位选择(一) 专题检测含答案
展开
专题九 产业区位选择
专题测试卷一
时间:60分钟 分值:116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6分)
合理的采收期是水果品质的重要保障,有媒体报道个别地方出现猕猴桃提前近两个月早采早摘上市的现象,引起业内关注。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猕猴桃早采早摘的根本原因是( )
A.提前采摘劳动力成本低 B.猕猴桃成熟期天气多变
C.未成熟猕猴桃易于运输 D.市场上猕猴桃供需差异
答案 D 猕猴桃提前近两个月采摘,此时市场上大量猕猴桃还未上市,供应量少,市场出现供不应求现象,则提前采摘可使猕猴桃价格高、易于销售,获得更高利润;故D正确。提前采摘用工不会减少,相对价格高带来的利润,用工成本下降影响有限,则A错误;材料没有显示成熟期天气多变的影响,则B错误;猕猴桃未成熟易于运输,但材料并未提及受运费影响的大小,则C错误。
2.从长远来看,早采早摘对当地水果产业的主要影响是 ( )
A.产量总体提升 B.品牌效应弱化
C.经济效益提高 D.生态效益降低
答案 B “合理的采收期是水果品质的重要保障”,说明早采早摘会使其品质下降,长期看会损害品牌形象,导致其市场需求变小,品牌效应弱化,最终经济效益也会受到影响。不到成熟期就采摘,产量会降低;对生态效益影响较小。
《茶经》中云:“茶者,南方之嘉木也”。20世纪50年代,山东沿海地区开展“南茶北引”实验,种茶的地形应选择在背风向阳的半山坡,并把好三关,即播种质量关、出苗关和越冬关。目前,山东沿海地区青岛、日照等是山东绿茶最主要的生产基地。下图示意我国“四大茶区”的分布。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3.推测四大茶区中,生长古老茶树最多的茶区是 ( )
A.华南茶区
B.西南茶区
C.江南茶区
D.江北茶区
答案 B 西南茶区包括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四省市以及西藏自治区东南部,水热及土壤条件适合茶树的生长,是中国最古老的茶区。当地自然条件不利于人类活动,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小,自然环境被破坏的少,保存的古老茶树最多。故B正确。
4.山东“南茶北引”种茶地的选择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 )
A.气候 B.地形 C.土壤 D.水源
答案 A 茶树是亚热带经济林木,不太适宜在我国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生长。如果在我国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种植茶树,需要特定地区的小气候满足其越冬的温度条件,所以山东“南茶北引”种茶地的选择主要考虑的因素是气候。故A正确。
5.山东“南茶北引”成功的地区,多集中分布在沿海地区,其原因是 ( )
A.受海洋影响,气温更适宜茶树生长
B.土壤更适宜茶树生长
C.受海洋影响,降水丰富更适宜茶树生长
D.茶树品种更优良,种茶技术更先进
答案 A 茶树对热量要求比较高,沿海地区冬季受海洋调节作用影响,气候相对温暖,气温更适宜茶树生长。所以山东“南茶北引”成功的地区,多集中分布在沿海地区。故A正确。
亚麻是一种喜凉爽湿润的农作物。位于加拿大中南部的萨斯喀彻温省(简称萨省)被誉为“产粮之篮”,也是亚麻种植大省,当地农场主一般采用休耕、轮作的方式进行耕种(休耕就是在一段时间内不耕种;轮作是指在同一块土地上,在季节间或年际间轮换种植不同的作物)。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6.限制萨省农作物种植采用季节间轮作的主要因素是 ( )
A.热量 B.水分 C.光照 D.土壤
7.萨省农作物轮作模式合理的是 ( )
A.水稻—大豆—牧草 B.亚麻—休耕—小麦
C.小麦—油菜—甘蔗 D.咖啡—休耕—亚麻
8.休耕的主要目的是 ( )
A.减少土壤水分 B.防止土壤侵蚀
C.保持土地肥力 D.保持土壤疏松
答案 A B C 本题组以加拿大亚麻生产为背景,考查农业区位因素、人类活动(农业耕作方式)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相关知识,以及获取与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及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学科素养。
第6题,热量条件直接制约农作物生长,影响一个地区农作物的品种和耕作制度。萨省位于加拿大中南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不同季节,该地的热量与水分差异很大。作为种植量较大的农作物,应是露天种植,这样热量与水分中比较容易改造的应是水分,可采用灌溉等方式进行,热量在露天情况下难以改变,所以在不同的季节要选择对相应热量适应性强的农作物种植,即季节间轮作,可以充分发挥土地的效益,则A正确、B错误。光照一般不直接影响农作物品种,则C错误。不同季节土壤变化不大,即土壤不是限制农作物季节间轮作的主要因素,则D错误。
第7题,“亚麻是一种喜凉爽湿润的农作物”;萨省纬度相对较高,而气候温凉,则适宜种植亚麻;由美国的小麦带知识,可判断此处也可以种植小麦;则B选项合理。
易错分析 咖啡属于热带作物,甘蔗属于热带及亚热带作物,则在温带大陆性气候区的萨省不能大面积种植;水稻属于水田农业,应种植在水热组合条件相对较好的区域,这里是喜凉爽的亚麻种植大省,气候条件应不适宜种植水稻。
第8题,由“休耕就是在一段时间内不耕种”,土地养分得到及时的累积,则休耕的主要目的是保持土地肥力,故C正确。休耕与防止土壤侵蚀、保持土壤疏松不是直接的因果关系;休耕会减少土壤水分消耗,水分可通过灌溉等途径补充,则保持水分不是主要目的。
桂林市某县雪梨是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该县通过成立水果产销专业合作社,实施雪梨套袋(果农把幼果装入特制纸袋中)、科学采摘、统一包装、统一标识等措施后,雪梨不仅深受国内消费者青睐,还远销加拿大、东南亚一带。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9.雪梨套袋最主要的目的是 ( )
A.防止低温冻害 B.防止感染病虫害
C.减少果皮外伤 D.提高雪梨产量
答案 D 套袋是“果农把幼果装入特制纸袋中”。幼果果皮薄嫩,套袋可以减少外界枝叶等对果皮造成外伤;也能一定程度上减少低温、强光照射、病虫害等因素带来的损失,从而提高雪梨的品质和产量;故D正确。
10.该县雪梨采用统一包装、统一标识的目的是 ( )
A.享受政府补贴 B.降低生产成本
C.节省包装时间 D.扩大品牌影响
答案 D “统一”可以使生产包装、标识标准化,能够提升品牌形象,从而加大市场占有份额,故D正确;统一包装、标识是为了提升品牌,利于市场销售推广,与政府补贴无关,则A错误;“统一”包装、标识,包装物、操作上要求更规范、严格,可能会增加生产成本与包装时间,则B、C错误。
11.该县雪梨远销加拿大、东南亚等地的主要原因是 ( )
A.海运运费低 B.雪梨产量大
C.雪梨品质好 D.国内需求小
答案 C 该县雪梨为地理标志产品,说明是地方特色名优产品;且通过改进农业生产技术,规范化采摘、包装、标识,使得雪梨的品质更好,从而深受消费者青睐,故C正确。该县雪梨远销加拿大、东南亚等地区,主要与产品品质有关,与海运运费低及雪梨产量大关系不大;“深受国内消费者青睐”,说明国内需求量大。
2007年,一位法国人和一位美国人在新加坡创立了某茶叶品牌,推出了牛奶乌龙茶、火烈鸟茶、鸡尾酒时光茶等800多种不同口味的产品,销售价格从每50克60元到6000元不等。该品牌茶叶的原材料来自全球不同的茶园,产品由欧洲顶尖的制茶师手工调配,销售门店的装修风格气派优雅。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2.该茶叶品牌在新加坡创立,主要由于当地 ( )
A.制茶技术先进 B.原材料充足
C.市场需求量大 D.贸易条件好
答案 D 品牌茶叶销售门店为商品零售,一般布局在商业活动繁忙的地方,再由“产品由欧洲顶尖的制茶师手工调配”可知,并非当地制茶技术先进,排除A;由“该品牌茶叶的原材料来自全球不同的茶园”可知,并非当地原材料充足,排除B;由所学知识可知,新加坡是个岛国,面积狭小,市场需求量大不太可能,排除C;新加坡是个岛国,地理位置极其重要,国际贸易、加工业、旅游业是其经济的三大支柱产业,贸易条件好应是该茶叶品牌在新加坡创立的主要原因。
13.该品牌茶叶的核心竞争优势是 ( )
A.多样的原料来源 B.多元的创新产品
C.较低的销售价格 D.优雅的销售门店
答案 B 该品牌茶叶由欧洲顶尖的制茶师手工调配不同口味的产品,可以满足不同顾客的需求,这是其核心竞争优势,因此B项正确。
秘鲁鲲是一种栖息于东南太平洋的小型中上层鱼类,上升流形成的冷水区域为其提供了适宜的栖息环境。秘鲁鲲主要被用来制作鱼粉(一种蛋白饲料)。下图示意南美西岸某海域某时段表层海水温度分布。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该区域水温会有异常变化。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4.图示时段内,在甲、乙、丙、丁四片海域中,最有利于秘鲁鲲栖息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D 由材料“上升流形成的冷水区域为其提供了适宜的栖息环境”,可知图中温度最低处适合其栖息。甲、乙两处19~20℃,丙处18~19℃,丁处小于18℃,故选D。
15.有经验的渔民会追随鱼群捕捞。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最能反映渔民捕捞秘鲁鲲线路变化的是 ( )
A.向北 B.向南
C.向西 D.原地不动
答案 B 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该处水温升高,鱼群会向水温更低的高纬地区移动,为了能捕到鱼,渔民应该向南追捕,故选B。
16.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 ( )
A.世界大豆价格上涨 B.当地大量渔民失业
C.食鲲海鸟大量死亡 D.当地鱼粉加工繁忙
答案 D 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水温升高,鱼类因缺少食物来源大量迁徙或死亡,食鲲海鸟大量死亡,渔获量减少,当地大量渔民失业,没有了秘鲁鲲作为蛋白饲料,换用大豆作蛋白饲料,世界大豆价格会上涨,故本题选D。
全程机械化是现代玉米生产的发展方向,机械粒收是我国发展玉米全程机械化的瓶颈。我国黄淮海地区玉米收获时,籽粒含水率通常在30%—40%,难以满足机械粒收籽粒含水率低于28%的要求。美国玉米机械粒收高峰期迟于生理成熟高峰期约1个月,收获时籽粒含水率一般降低至15%—25%,而华北地区在现有种植模式下通过推迟收获期降低籽粒含水率的力度有限。读黄淮海地区夏玉米播种时间分布图(下图),完成下面三题。
17.导致陕西西部与河南东部夏玉米播种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
A.纬度位置 B.海陆分布
C.地形地势 D.人类活动
答案 C 图示陕西西部播种时间要晚于河南东部,陕西西部为高原地形,而河南东部为平原,因地势因素导致气温不同,而影响播种时间,故C正确。两地纬度相差不大,都在内陆地区,则纬度、海陆位置影响不大;播种时间主要受气候影响,与人类活动关系不大。
18.与美国相比,该区域通过推迟收获期来实现机械粒收的力度有限,其主要原因是该地 ( )
A.热量不足 B.人口稠密
C.复种指数较高 D.技术水平较低
答案 C “华北地区在现有种植模式下”“推迟收获期”力度有限,说明关键在于种植模式差异使该地不宜推迟;华北地区复种指数较高,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若推迟收获期,会影响下一季作物种植。故C正确。
易错警示 华北地区纬度要低于美国玉米带,则热量更充足。推迟收获期与技术水平关系不大,但会延长玉米在耕地里的生长时间。
19.从气候条件考虑,最适宜推广机械粒收技术的地区是 ( )
A.豫南 B.鲁东 C.冀北 D.皖北
答案 A 四个备选项中的地区,豫南纬度最低而热量条件更好,适合作物生长的时间更长。豫南在玉米成熟后推迟收获,即下一季作物播种时间延后,气温还能满足其发育生长需要,故最适宜推广的地区是豫南,则A正确。
下图是1990—2015年间我国三大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变化情况。目前,玉米不仅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也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农作物。“镰刀弯”地区主要是指东北冷凉区、北方农牧交错区、西北风沙干旱区、太行山沿线区及西南石漠化区,在地形版图中这些地区呈现由东北向华北—西南—西北的镰刀弯状分布。2015年11月,《农业部关于“镰刀弯”地区玉米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出台,文中提出了这些地区减少玉米种植面积的具体意见和措施。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20.读图可知,我国在1990年到2015年间 ( )
A.玉米播种面积由占水稻的约2/3增加到是水稻的2倍多
B.小麦种植面积的变化幅度最大
C.水稻和小麦播种面积都经历了两个下降时期
D.2004年后水稻增加的播种面积比小麦的略大
答案 C 读图可以看出,水稻和小麦播种面积都经历了两个下降时期。
21.近年来,我国玉米播种面积逐渐扩大的原因最可能是 ( )
A.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 B.政府补贴玉米种植
C.玉米需求趋向多元化 D.粮食缺口不断增大
答案 C 玉米可以做粮食,也可以做饲料,还可以加工成乙醇汽油,近年来需求量增加较快,所以我国玉米播种面积逐渐扩大。
22.农业部指导“镰刀弯”地区减少玉米种植面积的原因是 ( )
①这些地区生态环境较为脆弱
②这些地区玉米市场偏小
③玉米不适应当地自然环境
④该地区的玉米单产较玉米种植优势区低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答案 B “镰刀弯”地区中北方农牧交错区、西北风沙干旱区、太行山沿线区及西南石漠化区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加上这些地区或者热量条件不足(纬度高或海拔高导致),或者水分不足,或者土壤不肥沃,导致玉米单产较玉米种植优势区低。
二、综合题(共50分)
2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
甘肃定西,是黄土高原上典型的苦瘠之地,但马铃薯产量在全国地级市中排名第一且个大质优、口感醇香。当地马铃薯4~5月播种,9~10月采收。采用黑色地膜全膜覆盖栽培并与豌豆套种的方式耕作。不少农户将收获后的马铃薯窖藏,地窖避光且温、湿度适宜,可有效避免马铃薯发芽或干枯。定西市政府曾提出打造“中国薯都”的目标,但遇到了来自内蒙古东部乌兰察布市的强力竞争。下图为定西与乌兰察布地理位置示意图。
(1)推测定西适宜马铃薯生长的气候条件。(6分)
(2)分析定西马铃薯种植采用黑色地膜全膜覆盖栽培并与豌豆套种的原因。(8分)
(3)分析定西马铃薯常用窖藏并用水反复打湿地窖的地面和墙壁的原因。(6分)
(4)与乌兰察布相比,分析定西竞争“中国薯都”的劣势。(6分)
答案 (1)光照充足;(2分)昼夜温差大;(2分)湿润;(2分)温凉(2分)。(任答3点)
(2)年均温低,生长期短,有利于提高地温;(2分)蒸发量大,有利于减少蒸发,保持土壤水分;(2分)黑色地膜,遮光性强,有利于抑制杂草生长。(2分)套种豌豆,增加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2分)豌豆根部具有固氮作用,提高土壤肥力;(2分)增加农产品种类,提高经济效益或提高土地利用率。(2分)。(任答4点)
(3)地窖中光线弱,避免马铃薯发芽;(2分)地窖内温差小,有利于保持适当温度,延长储存时间;(2分)反复打湿地窖,保持湿度,有利于马铃薯水分储存,避免马铃薯(发芽、干枯)变质。(2分)
(4)地势相对崎岖,种植土地分散,不利于大规模机械化生产;(2分)所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交通条件差;(2分)距离市场远,产品运输成本高。(2分)。
解析 (1)该地马铃薯产量大且“个大质优、口感醇香”,说明气候条件适宜其生长。图示定西位于西北内陆的黄土高原中,且降水量接近400mm,则气候具有温凉特征,同时降水量较多。(2)黑色地膜覆盖对膜内具有保温、保水作用,对膜外能减轻光照;套种豌豆,既能提高土地利用率,也增加了植被覆盖,同时豌豆具有特殊作用,利于土地肥力恢复。(3)“地窖避光且温、湿度适宜,可有效避免马铃薯发芽或干枯”,可从光照、温度、湿度对发芽、干枯的影响角度,分析用窖藏并反复打湿的原因。(4)“中国薯都”建设,既要考虑产量,同时还要考虑市场、交通条件;注意图中两地位置差异,以及“北京”的意义。
24.阅读图文信息,完成下列各题。(24分)
辛夷花又名望春花,花期较早,花型婀娜,野生很少,一般生长于海拔500~1000米的森林中。花蕾具有祛风、通窍、治头痛之功效,花片可食用,但花农种植的积极性一直不高。辛夷花喜温暖湿润气候,较耐寒、耐旱,忌积水,幼苗怕强光和干旱。人工繁殖时,通常选15年生以上健壮母株采种,幼苗培育1~2年后移栽,移栽后5~7年始花。辛夷花对土壤要求不高,荒山野岭、公路两边、河道两岸均可栽培,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砂质土壤栽培较好。下图示意某地野生辛夷花主要分布区。
(1)分析图示区域多野生辛夷花的原因。(6分)
(2)分析甲地辛夷花幼苗长势良好,但成树常有死株现象的原因。(6分)
(3)推测图示区域花农种植辛夷花积极性不高的理由。(8分)
(4)说明近年辛夷花作为行道树被广泛种植的益处。(4分)
答案 (1)地处亚热带与暖温带过渡地带,气候温暖湿润;(2分)多河谷地带,有深厚、疏松的肥沃土壤;(2分)地形多山,人口较少。(2分)
(2)甲地位于河谷地带,地表较湿润;(2分)山地阴坡,可避免强光,因而辛夷花幼苗长势良好;(2分)成树忌积水,河谷地带洪水期地表过湿,因而会造成死株现象。(2分)
(3)幼树生长周期过长,收益缓慢;(2分)地形复杂,采摘难度大;(2分)易受旱涝灾害影响,产量不稳定,风险较高;(2分)初级农产品,价格不高。(2分)
(4)辛夷花花期早,花型婀娜,可美化环境,调节局地气候;(2分)降低光照、风、暴雨等自然要素对公路的侵害,保护公路。(2分)
解析 (1)当地多野生辛夷花的原因,主要从辛夷花的生长习性及人类活动对森林资源的影响两个方面去考虑。从生长习性考虑,主要表现在气候和土壤两个角度;从人类活动对森林资源的影响考虑,主要表现在人口数量对林地侵占、对森林资源的砍伐等角度。(2)甲地辛夷花幼苗长势良好,成树常有死株现象的原因,主要从幼苗与成树生长条件的差异去分析,幼苗怕强光和干旱,甲地地处山脉阴坡河谷,可避免强光和干旱;成树忌积水,而甲地地处河谷,洪水期难以避免洪涝危害。(3)花农种植辛夷花积极性不高的理由主要从当地的地形条件、气候条件、生长条件及市场条件去分析。(4)辛夷花作为行道树被广泛种植的原因,主要从生态价值、环境价值、观赏价值及经济价值等角度去概括。
2024高考地理基础知识复习优化集训试题10产业区位选择: 这是一份2024高考地理基础知识复习优化集训试题10产业区位选择,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双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届高考地理选考总复习集训专题十六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一)专题检测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地理选考总复习集训专题十六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一)专题检测含答案,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生态环境与国家安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届高考地理选考总复习集训专题九产业区位选择(二) 专题检测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地理选考总复习集训专题九产业区位选择(二) 专题检测含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