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全套2023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学案
2023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02地质作用规律微专题02地质剖面图的判读和微专题03流水作用与地貌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02地质作用规律微专题02地质剖面图的判读和微专题03流水作用与地貌学案,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专题讲解,变式演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微专题02 地质剖面图的判读【专题讲解】(1)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①根据岩层层序确定: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形成的,因而一般的规律是岩层年龄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年龄越新,其位置越靠上(接近地表)。如上图中沉积岩Ⅰ的形成时间晚于沉积岩Ⅱ。②根据岩层的接触关系确定: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如上图中花岗岩的形成时间晚于沉积岩Ⅰ和沉积岩Ⅱ。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其多是在岩浆活动的影响下形成的,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其相邻的岩浆岩。(2)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的判断①根据岩层是否连续判断褶皱或断层。②根据岩层弯曲形状或新老关系判断背斜和向斜。如上图中甲处的地质构造为背斜。③根据地表起伏状况判断地貌类型,如背斜山(谷)、向斜谷(山)、断块山、断层谷、陡崖等。(3)地壳运动过程的判断①根据岩层上下关系。若岩层呈水平状态,并且从下到上依次由老到新连续排列,说明在相应地质年代里,地壳稳定,地理环境没有发生明显变化。②根据岩层的弯曲。若岩层出现弯曲、倾斜甚至颠倒,说明岩层形成后,因地壳水平运动使岩层发生褶皱运动。如上图中甲处岩层弯曲说明受到了水平挤压作用。③根据岩层的缺失。若岩层出现缺失,可能是缺失岩层所代表的时代地壳发生隆起,使当地的地势抬高,终止了沉积过程;或者原沉积物被剥蚀完毕;也可能是当时当地气候变化,没有了沉积物来源。④根据侵蚀面。若上下两层岩层之间有明显的侵蚀面存在,说明下部岩层形成后,遭受到外力侵蚀。若侵蚀面上覆新的岩层,是因为之后该地又经历了沉积作用。如上图甲处上部岩层的不完整说明经历了侵蚀作用,沉积岩Ⅰ的覆盖说明又经历了沉积作用。⑤根据侵入岩。若地层中有侵入岩存在,说明围岩形成之后又发生了岩浆活动,岩浆活动晚于围岩形成时代。如上图中花岗岩的存在说明经历了岩浆侵入。【变式演练】(2021·浙江·海亮高级中学模拟预测)读下图某地质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图示区域发生的地质作用先后顺序是( )A.火山喷发→断裂作用→沉积作用→侵蚀作用→沉积作用B.断裂作用→沉积作用→侵蚀作用→沉积作用→火山喷发C.沉积作用→断裂作用→侵蚀作用→沉积作用→火山喷发D.沉积作用→侵蚀作用→火山喷发→沉积作用→断裂作用10.下列关于甲处岩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常含有化石 B.有片理结构 C.多气孔 D.主要成分是石英、云母、长石【答案】9.C 10.C【解析】9.图示区域中玄武岩切穿了所有岩层,所以火山喷发最晚发生,断层切穿了灰岩层、页岩层、粉砂岩层,说明断层在灰岩层、页岩层、粉砂岩层形成之后,灰岩层、页岩层、粉砂岩层都是沉积岩,所以最先是沉积作用形成各类沉积岩,然后是断裂作用,在粉砂岩上方有个侵蚀面,说明断裂之后有侵蚀作用,再沉积形成砂砾石层,最后是火山喷发形成玄武岩。故该地区发生的地质作用的先后顺序应为沉积作用→断裂作用→侵蚀作用→沉积作用→火山喷发, C选项正确,排除其他选项。故选C。10.甲处岩石是玄武岩,是喷出岩,表面常有气孔,C选项正确。化石在沉积岩中,并不在岩浆岩中,A选项错误。片理结构是变质岩的构造,B选项错误。花岗岩的主要成分是石英、云母、长石,D选项错误。故选C。【点睛】在没有发生地层倒转的前提下,岩层的形成顺序,一般遵循以下规则:①下老上新(沉积岩):下面的岩层老,上面的岩层新;②先形成后侵入:侵入岩会切断原有的岩层,原有岩层老,侵入岩新;③先形成后断裂:断裂会切断原有的岩层,原有岩层老,断层新。微专题03 流水作用与地貌【专题讲解】1.水蚀作用类型含义对地貌的影响下切侵蚀指水流垂直地面向下的侵蚀加深河床或沟床,在山区常形成深切的V形谷溯源侵蚀指在河流或沟谷底部地形变陡之处,因流水冲刷作用加剧,受冲刷的部位不断向上游方向移动的现象使沟谷或河流的长度不断增加侧向侵蚀指受横向环流的作用,弯曲河段的凹岸不断受到侵蚀而崩塌后退,形成陡峻的河岸。同时,凸岸堆积,导致河流侧向发展在山区,河流侧向发展可使河谷不断展宽。在平原地区,河曲不断向下游移动,形成曲流带。河床发生裁弯取直,形成牛轭湖2.流水侵蚀地貌(1)峡谷(V字形河谷):在湿润或半湿润山区,流水侵蚀切割地面形成,河谷横断面大多呈V字形。(2)河床:河谷中被水流常年或季节淹没的部分。是河流输水输沙的槽状凹地,随水位涨落而变化。(3)河漫滩:河谷中枯水期出露、洪水期淹没的部分,是流水堆积地貌。(4)河流阶地:河流下切侵蚀,原来的河谷底部超出一般洪水位之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上,这种地形称为河流阶地。阶地地面平坦,组成物质颗粒较细,土质较为肥沃。3、喀斯特地貌:又称岩溶地貌,是可溶性岩石(以石灰岩为主)受地表水、地下水的溶蚀作用和伴随的机械作用所形成的各种地貌。常见喀斯特地貌及景观特点名称形成或景观特点溶沟地表水沿岩石表面和裂隙流动的过程中,对岩石不断进行溶蚀、侵蚀而形成的石质沟槽石芽凸出于溶沟之间的石脊峰林高耸林立的石灰岩山峰,山坡陡峭,相对高度可超过100米,远望如林孤峰孤立的石灰岩山峰,多分布在岩溶平原或岩溶盆地中溶斗①又称喀斯特漏斗,口大底小的圆锥形洼地;塌陷的喀斯特漏斗称为天坑;②平面轮廓为圆形或椭圆形,直径一般不足百米,面积由几十平方米到几百平方米,大的可达几平方千米;③下部常有落水洞通往地下,易被堵塞而积水成池溶洞富含CO2的水在地下沿裂隙流动时,将石灰岩溶解后随水带走形成的,内有石钟乳、石笋、石柱等钙华在合适的条件下,富含Ca(HCO3)2的地下热水接近或出露于地表时,因CO2大量逸出,导致CaCO3沉积,形成钙华。常形成钙华坝、钙华湖等 4.流水沉积作用(1)含义:河流中挟带的泥沙,在流速降低时,会发生机械沉积作用,在河床上沉积下来。(2)特点①河流可挟带的碎屑颗粒粗细与河流流速呈正相关关系。②河流流速从上游到下游,河流沉积物逐渐变细。③在构造沉降区,河流可形成冲积平原。5.流水堆积地貌(1)冲积扇:河流自山地流至山麓,因地形急剧变缓,流速剧减,所挟带物质在沟谷出口处不断堆积而成的扇状堆积体。(2)洪积扇:暂时性河流在山谷出口处因水流分散而形成的扇状堆积体。多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地区。(3)沙洲和冲积平原:在河流的中下游,或河流流经盆地时,常形成沙洲和地势平坦的冲积平原。(4)三角洲:河流挟带较多的泥沙入海时,泥沙在河口大量沉积而成。(5)江心洲:由河流挟带的泥沙沉积而成,多位于河流中下游,或流速相对缓慢的宽谷段。 【变式演练】(2022·浙江·模拟预测)沿北纬30°自东向西集中分布着我国南方喀斯特地貌(下图)。在喀斯特地区,地下水中溶解了大量碳酸钙,这种水被称为“喀斯特水”。从地壳深处涌出的“喀斯特水”一出地表,随着压力、温度的变化,二氧化碳逸出,碳酸钙开始结晶析出形成各种景观,称钙华景观。中国最负盛名的钙华景观非常巧合地在青藏高原东缘的云南、贵州和四川的区域内排成了一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我国喀斯特地貌自西向东演化分布的规律是( )A.溶蚀山地—峰林峰丛—孤峰—平原 B.平原—溶蚀山地—峰林峰丛—孤峰C.溶蚀山地—孤峰—峰林峰丛—平原 D.平原—峰林峰丛—孤峰—溶蚀山地12.造就青藏高原东缘钙华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冰川侵蚀和堆积 B.流水溶蚀和堆积 C.风力侵蚀和堆积 D.海浪侵蚀和堆积【答案】11.A 12.B【分析】11.图中自西向东受流水溶蚀作用的时间长、强度大,地势逐渐降低,依次分布为溶蚀山地、峰林峰丛、孤峰、平原。A正确,BCD错误。故选A。12.本区地质条件复杂,地壳抬升幅度大,多种地质作用交错复合,造就了多种多样的地貌,发育了大规模喀斯特作用下的钙华地貌景观。钙华地貌景观形成的地质作用过程是流水溶蚀、流水堆积作用。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形成喀斯特地貌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岩石的可溶性。岩石可溶性是指岩石中含有大量的碳酸钙,这种物质在与水和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之后会形成碳酸氢钙,后者能够溶解于水,这就使岩石逐渐被水溶蚀,形成形态各异的溶洞与地表地貌。喀斯特地貌大多数是流水侵蚀和流水化学溶蚀作用共同影响的结果。石笋、钟乳石、钙化华池等景观是含有可溶性岩石的流水沉积的结果。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4地质作用过程示意图的判读学案含答案,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精 讲 点 拨,对 点 精 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03大气运动规律微专题02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学案,共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专题讲解,变式演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02地质作用规律微专题06海浪作用与地貌学案,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专题讲解,变式演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