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07人口专题课件
展开考点01 人口分布考点02 人口迁移考点03 人口容量微专题01 人口增长微专题02 人口问题 微专题03 中国计划生育微专题04 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环境承载力的比较
【高考解密】 本专题考查重难点集中在中国和世界人口分布的基本规律及影响因素问题上,我国人口发展已进入新的时期,无论是人口数量、人口增长,还是人口分布不均等都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因此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立足人口分布、人口数量的变化等数据资料,继续考查我国人口特点和人口问题,仍是命题热点趋势,这部分题目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均以数据图表为载体,重点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以及不同类型地理数据之间、地理数据与地理图表间的转化能力。
【真题探究】 (2022年6月浙江高考真题)我国某都市西南轨道交通市郊线(从街道1到街道7)周边用地开发较晚,目前主要以居住用地和部分教育及工业用地为主。下图为该轨道交通运行初期和运行五年后沿线街道人口规模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解析】17.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运行五年后核心区人口规模远大于运行初期人口规模,核心区沿线街道的人口增长速度加快,A选项错误;运行五年后边缘区沿线人口分布差异小于运行初期,B选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边缘区以居住用地、教育及工业用地为主,随着市郊线的建成,市郊线沿线地区交通通达度提高,边缘区人口向市郊线沿线集聚,C选项正确;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接近市郊线终点的区域人口规模减小,D选项错误。所以选C。
17.该轨道交通市郊线辐射的街道中( )A.核心区沿线街道的人口增长速度放缓B.边缘区沿线街道人口分布差异性增大C.边缘区各街道人口向市郊线沿线集聚D.接近市郊线终点的区域人口规模扩大
18.该轨道交通市郊线开通对边缘区整体的影响是( )A.就业空间集中现象减弱B.行政服务功能变化显著C.购物空间集中现象增强D.居住用地空间更加集中
【解析】18.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市郊线运行五年后,边缘区市郊线沿线地区人口规模空间差异减小,就业的空间集中现象减弱,A选项正确;没有体现行政服务功能的相关信息,B选项错误;边缘区市郊线沿线地区人口规模空间差异减小,购物空间集中现象减弱,C现象错误;边缘区人口的空间部分差异减小,导致居住地空间分布更加分散,D选项错误,所以选A。
【核心精要】一、世界人口分布
【核心精要】一、世界人口分布1.人口分布的含义:一定时期人口在一定地区范围的空间分布状况,通常以人口密度来衡量。2.特点:世界人口分布极不平衡。具体表现:(1)从全球看:在占地球陆地面积10%的土地上,大约居住着世界90%的人口。(2)从大洲看:亚洲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60%左右,南极洲目前尚无定居居民。(3)从国家看:截至2016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 13个,这些国家的人口总数约占世界总人口的62.47%。
【核心精要】一、世界人口分布3.分布规律: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度的沿海平原地区。(1)从城乡分布看:城镇人口比例逐渐上升,乡村人口比例逐渐下降。(2)从海陆位置看:从海岸向内地 200千米的范围内,集中了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3)从地形看:海拔 500米以下的低地和平原地区,集中了世界80%以上的人口。
【核心精要】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1.自然地理环境:必须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类的生活要求和发展需要。(1)气候:人口主要分布在温带和亚热带的湿润、半湿润地区。(2)地形:人口主要分布在平原和丘陵地区,山区人口较为稀少。(3)水资源:一般来说,沿河、沿湖地区人口稠密。干旱地区的绿洲人口集中,农牧业较发达。(4)土壤:主要通过农业发展间接地起作用,不同土壤的自然肥力、耕作性能、开发利用程度不同,影响人口分布。(5)矿产资源:矿产资源的开发吸引人口聚集。
【核心精要】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2.人文地理环境(1)经济因素:对人口分布具有决定性影响。人口分布受经济活动类型、规模的制约。(2)社会、历史因素:①采集—狩猎社会和农业社会:人口分布因对土地的高度依存,表现出相对分散而均衡的特点。②农业社会以后:人口逐渐向城镇集中,人口分布格局呈现点、轴集中态势。国际贸易的发展,使海岸带人口变得稠密。(3)科技因素:自然地理环境对于人口的制约程度渐趋弱化,突飞猛进的科学技术,大幅度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人口空间分布表现为从分散到集聚。
【核心精要】三、中国人口分布:1、特点:地理分布很不平衡。
【核心精要】三、中国人口分布:2、规律①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最显著特点)。②沿海、沿江、沿湖的平原地区人口多,内陆干旱的高山、高原地区人口少。③经济发达和交通便利的地区人口多,经济落后、交通闭塞的地区人口少。④汉族居民集中的地区人口多,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少。3、人口分布地理界线:“胡焕庸线”——从黑龙江黑河到云南腾冲之间连接的直线,以东以南,人口稠密;以西以北,人口稀疏。
1.图中各海拔分段比较,人口密度最大的区域是( )A.>3000m的区域B.500~1000m的区域C.100~500m的区域D.≤25m的区域
【变式演练】(2022·浙江·温州高三开学考试)下图为我国不同海拔(单位:m)的面积比重和人口比重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解析】1.人口密度是单位土地面积上的人口数量。读图可知,在海拔≤25m的区域,面积比重最小,人口比重较大,所以人口密度最大的区域是海拔≤25m的区域,D正确;海拔100~500m的区域人口比重较大,面积比重也大,人口密度相对较小,C错误;其他选项区域人口密度明显很小,AB错误。故选D。
2.图中信息表明,我国( )A.人口分布较均匀B.人口大多分布在平原、丘陵区C.人口随海拔升高递减D.高原地区地广人稀
【解析】2.图中信息表明我国平原、丘陵占我国总面积的45%左右,人口分布不均,A错误;由图可知,人口主要分布在平原、丘陵地区,B正确。随海拔升高,人口数量减少,但没有递减规律,C错误。高原地区地广人稀不准确,如黄土高原,D错误。故选B。
【高考解密】 本专题考查重难点主要集中在人口迁移的特点、影响因素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上,我国人口发展已进入新的时期,由于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而导致产业转移、城镇化、民工流等现象,都会导致人口迁移,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立足年龄结构、性别结构、知识结构、人口迁移量、人口变化等数据资料,继续考查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对策,仍是命题热点趋势。这部分题目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均以数据图表为载体,重点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以及不同类型地理数据之间、地理数据与地理图表间的转化能力。
7.长三角城市群流入人口主要来源于我国四大地区中的( )A.东部地区B.中部地区C.西部地区D.东北地区
【真题探究】 (2022年6月浙江高考真题)下图为2017年长三角城市群流入人口的主要来源分布图,图中线条宽度与流入人口占比相关,线条越宽占比越高。完成下面小题。
【解析】7.根据长三角城市群流入人口来源分布图可知,流入人口占比最高的是安徽省,属于中部地区,另外还有河南、江西省也属于中部地区,因此长三角城市群流入人口主要来源于我国中部地区,B正确;东部地区仅有江苏省有流入,但占比较低,A错误;西部地区有四川省流入,且人口占比较低,C错误;图中没有显示东北地区有人口流入,D错误。故选B。
8.甲省人口流入长三角城市群主要考虑( )①工资水平②空间距离③土地价格④环境质量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8.甲省是江西省,经济相对落后,人口流入长三角城市群,是为了寻求更多的就业机会,更高的工资水平,①正确;江西省临近长三角地区,空间距离较近,有利于人口流入长三角城市群,②正确;当前经济因素是引起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土地价格和环境质量对人口流动的影响较小,③④错误。综合起来,A正确,BCD错误。故选A。
【核心精要】一、人口迁移1.概念:是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2.两个属性(1)时间属性:居住地发生永久性或长期性变化的人口流动行为。(2)空间属性:迁出原居住地一定距离,在一国范围内,一般以跨越某种行政区域界线为依据。
【核心精要】一、人口迁移3.类型(根据人口迁移空间范围的不同划分)(1)国际迁移:是指一个国家的居民进入另一个国家定居的现象,它包括永久性移民、在本国就业的外国人、国际定居难民等。(2)国内迁移:是指一个国家内部的居民从一个行政区进入另一个行政区定居的现象。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是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
【核心精要】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人口迁移是推力(或排斥力)与拉力(或吸引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核心精要】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2.早期的人口迁移:主要受自然环境的影响。3.现代的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其他因素包括城市化的推进、大型建设项目的布局、优惠政策的出台等。
【核心精要】三、国际人口迁移1.影响因素:全球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2.特点(1)20世纪以前:国际人口迁移的目的地主要是人口较少的地区和尚未开发的“处女地”。①15世纪:欧洲殖民者及其从非洲贩运的奴隶移民到“新大陆”。②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19世纪到20世纪初:欧洲各国形成涌向美国及加拿大的移民潮。
【核心精要】三、国际人口迁移(2)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①国际人口的政治性迁移急剧增加。②国际人口迁移的流向发生了很大变化。欧洲由人口迁出地变为人口迁入地。③美国仍是主要的人口迁入地,但迁入人口的来源地发生了很大变化。拉丁美洲取代欧洲成为美国迁入人口的主要来源地。20世纪70年代后,亚洲迁入美国的人数也超过了欧洲。
【核心精要】四、我国人口迁移1.我国历史上的人口迁移(1)影响①对我国人口分布状况产生了深刻影响。②促进了我国多民族的融合和经济文化的发展。(2)原因:主要有政治、经济、战争、灾害等方面。
【核心精要】四、我国人口迁移2.我国当代的人口迁移
【核心精要】五、人口迁移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1.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它不仅会改变地区的劳动力组成、产业构成等社会经济环境,也会对自然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具体从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影响两个角度分析如图:
【核心精要】五、人口迁移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2.人口迁移对城市化的影响: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城市的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功能区也随之发生布局调整,郊区不断出现住宅小区,促进了郊区城市化的发展。3.人口迁移对就业结构的影响:伴随人口迁移,会不断出现新的职业。如学龄儿童迁移人口增多,则迁入地应增加或加强中小幼教师的师资力量。
3.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流动人口40~50岁男性数量最多B.返迁人口40~50岁男性比重最大C.流动人口30~35岁女性数量最少D.返迁人口与流动人口变化一致
【变式演练】(2022·浙江·高三阶段练习)《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20》数据显示,我国流动人口规模连续三年下降。下图是“我国返迁人口与流动人口年龄性别结构金字塔图”(返迁指流动人口返回原籍地工作生活的行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解析】3.图中显示,流动人口15~25岁男性比重最大,因此该年龄段人口数量最多,A项错误。返迁人口40~50岁男性比重最大,B项正确。流动人口中50岁以上女性数量最少,C项错误。返迁人口中男性比重最大的是40~50岁年龄段,而流动人口中男性比重最大的是15~25岁年龄段,二者年龄结构变化明显不一-致,D项错误。
4.影响流动人口返迁的主要因素有( )①乡村基础设施②产业结构调整③城市人口政策④城市环境质量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4.与城市相比,乡村基础设施始终处于劣势,因此乡村基础设施不是影响流动人口返迁回乡的主要因素,①错误;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使城市产业所需要的劳动力数量和年龄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导致流动人口返迁回乡,②正确;为了缓解城市人口压力,城市制定的限制人口政策,使得部分流动人口返迁回乡,③正确;与乡村相比,城市的环境质量一直以来都是劣势,但其依然吸引大量人口进入城市,这说明城市环境质量并不是影响流动人口返迁回乡的主要因素,④错误。故C项正确。
【高考解密】 本专题考查重难点主要集中在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环境承载力上,我国人口发展已进入新的时期,由于各地自然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地区开放程度、人均消费水平等情况不同而导致人口容量和环境承载力也不同,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辨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归纳影响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通过分析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形成正确的人口观、发展观,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本专题的题目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均以数据图表为载体,重点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以及不同类型地理数据之间、地理数据与地理图表间的转化能力。
【真题探究】 (2021年6月浙江高考真题)近年来﹐我国宁夏、贵州、云南等省区成功实施了生态移民工程,大大改善了移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完成下面小题。12. 实施生态移民考虑的首要因素是( )A. 人口密度 B. 交通运输 C. 环境承载力D. 移民意愿
【解析】1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区域人口数量超过区域环境承载力时,该区域的生态环境会出现危机,生态移民能够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因此实施生态移民考虑的首要因素是环境承载力,C正确。实施生态移民需考虑人口密度 、交通运输、移民意愿,但不是首要因素,ABD错误。故选C。
【真题探究】 (2021年6月浙江高考真题)近年来﹐我国宁夏、贵州、云南等省区成功实施了生态移民工程,大大改善了移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完成下面小题。13. 生态移民工程的成功实施( )①促进了迁入区的资源开发②缓解了迁出区人口老龄化程度③减轻了迁入区的就业压力④实现了迁出区人口的脱贫致富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解析】13.由所学知识可知,生态移民能够增加迁入区劳动力数量,有利于促进迁入区的资源开发,①正确;生态移民通过将生活在恶劣环境条件下的居民搬迁到生存条件更好的地区,对于缓解迁出区人口老龄化程度影响较小,同时可能增加迁入区的就业压力,②③均错误,即ABC错误。生态移民能够实现迁出区可持续发展,有利于迁出区人口脱贫致富,④正确,即①④正确,D正确。故选D。
【核心精要】一、资源环境对人口发展的限制性1.产生原因(1)社会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资源的人均消耗量也在逐步增加。(3)自然资源的有限性。
【核心精要】一、资源环境对人口发展的限制性2.资源问题及表现(1)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等过度开发和不合理使用,导致人地关系失调,引发严重的环境问题。(2)部分矿产资源枯竭,乱砍滥伐引起的森林植被破坏,过度放牧引起的草原退化,大面积开垦草原引起的土地沙漠化,工业生产造成的大气、水环境恶化等限制人类的生存和发展。3.解决途径:人类与自然资源之间,需要建立良性循环关系,以实现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和人类的持续发展。
【核心精要】二、人口容量1.人口容量:指在一定的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容纳的人口数量,又可分为人口合理容量、人口最高容量等。2.资源环境承载力:指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资源、环境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
【核心精要】二、人口容量3.人口合理容量(1)概念: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2)影响因素:自然资源环境、科技发展水平、地区开放程度、人均资源消费水平等。(3)特点:临界性、相对性、警戒性。
5.西藏地区的环境承载力远低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A.地势高、气候寒冷B.生态环境脆弱C.土地生产潜力小D.自然资源丰富
【变式演练】(2022·浙江·高三期中)2021年,西藏地区常住人口为345.82万人,是我国人口密度最小的省级行政区之一,其中拉萨市人口为55.44万人,是西藏人口相对稠密的地区。拉萨河是拉萨市的母亲河,发源于念青唐古拉山南麓,向西南流经拉萨市,至曲水县汇入雅鲁藏布江。上游峡谷林立,下游河谷开阔,是西藏的主要耕作拉区。读“拉萨河流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解析】5.D西藏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地势高、气候严寒,植被稀少,生态环境脆弱,土壤贫瘠,土地生产潜力小,是西藏地区环境承载力远低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原因,A、B、C错;西藏地区土地面积大,矿产、能源等资源种类多、数量大,资源的环境承载力大,D符合题意。故选D。
6.提高西藏地区环境承载力的可行措施是( )①增加外地人口进藏数量②开发资源、发展科技,提高资源的利用水平③大面积扩大耕地面积④加强进藏交通建设,加强与外界的联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6.增加外地人口进藏数量无法提高西藏地区环境承载力,①错;开发资源、发展科技,提高资源的利用水平可提高西藏地区的环境承载力,②对;西藏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大面积扩大耕地面积,会导致生态环境被破坏,粮食减产,可能导致环境承载力下降,③错;加强进藏交通建设,加强与外界的联系,提高西藏的对外开放程度,可提高西藏地区的环境承载力,④对。故选C。
【专题讲解】1.总趋势:人口不断增长。2.历程(1)工业革命前:世界人口增长比较缓慢;(2)工业革命后:世界人口迅速增长;(3)目前:世界人口仍处于快速增长阶段。
微专题01 人口增长
【专题讲解】3.影响因素:自然资源、环境条件、社会经济、科技进步、医疗卫生、文化教育、政治制度等。4、世界人口的增长在地区上是不平衡的。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
【专题讲解】5、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不同的人口增长比较
【专题讲解】6、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增长较快的主要原因(1)自然环境优越: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气候温和湿润,地势低缓,平原面积广阔,土层深厚,河网密布,水源丰富。(2)经济实力雄厚:东部开发历史悠久,农业发达,有众多的农业基地和水产品基地;工业发达,集中了我国的最具有实力的四大工业基地,其经济影响力遍及全国;科技文化水平高;水陆交通方便,使人口不断集聚,经济快速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东部就业机会和发展机遇不断增多,使人口集中程度提高。(3)政治因素: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从全局出发,制定了有利于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特殊政策,这就使得东部沿海地区得以依据有利的区位和政策优势,首先接受海外的先进技术、大量的资金和现代的经营管理方式,从而促进了人口的集中。
【变式演练】(2021·浙江·绍兴市柯桥区教师发展中心模拟预测)下图为中国人口变化图(人口自然增长率-城镇社会劳动者增长率=剩余劳动力增长)。完成下面小题。
7.图示时期,大多数年份我国社会剩余劳动力增长率较大,这说明我国( )A.人口自然增长率高B.人口出生率高C.新增就业岗位有限D.城市化进程快
【解析】7.依据材料可知:人口自然增长率-城镇社会劳动者增长率=剩余劳动力增长率。而图示时期,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呈下降趋势,那么,大多数年份我国社会剩余劳动力增长率较大,就业压力大,说明我国城市经济发展对剩余劳动力的吸收能力有限,新增就业岗位有限,导致城镇社会劳动者增长率极低,造成了社会剩余劳动力增长率较大,C正确;图示时期范围内,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呈下降趋势,20世纪70年代以后,呈现较低的水平,AB错;城市化进程快,会提高城镇社会劳动者增长率,则剩余劳动力增长率会下降,D错。故选C。
8.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各时段我国人口增长状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时期人口出生率大幅下降,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B.②时期,人口增长暂时处于“低-低-低”模式C.③时期,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D.④时期,人口增长速度比较平稳
【解析】8.①时期,建国初期,人口出生率高,死亡率大幅下降,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明显上升,A错;②时期,受连续三年自然灾害的影响,人口增长表现为出生率下降,死亡明显上升状态,并不是“低出生一低死亡一低增长”模式,B错;③时期对应的时间是1965年-1980年,文化大革命,不是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的时期,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的时期是在改革开放以后,C错;1980年以后,我国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都保持在较低水平,使得我国的人口增长速度表现为比较平稳的特征,D正确。故选D。
【专题讲解】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
【专题讲解】2.我国的人口问题及对策
【变式演练】(2022·浙江·嘉兴一中高三期中)人口老龄化是在人口年龄结构、社会经济等众多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形成的。表为2020年长江上、中、下游经济带的人口老龄化因子探测结果。q值为驱动力指标,取值范围为[0~1],值越大表明因子对人口老龄化的驱动力越强。长江经济带人口老龄化处在不断深化中。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与中、上游地区相比,影响长江下游地区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原因( )A.劳动人口流入B.劳动人口流出C.出生率低D.死亡率低
【解析】9.由材料可知,q值越大表明因子对人口老龄化的驱动力越强,从表中可知长江下游地区与中、上游地区相比,人均GDP的q值大,说明长江下游地区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吸引外来务工人员,使长江下游地区的人口老龄化现象减轻。故A选项正确,BCD 错误。故选A。
10.“一般财政支出”对长江上游地区老龄化影响明显偏弱,主要反映该地区( )A.环境优美B.未富先老C.自然增长快.D.工资水平高
【解析】10.“一般财政支出”对长江上游地区老龄化影响明显偏弱,说明长江中上游地区养老机制不完善,财政支出较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因此其老龄化反应了本区未富先老。故B 选项正确,ACD错误。故选B。
11.为缓解人口年龄结构失衡引发的人口老龄化现象,长江经济带最应该( )A.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B.推进地区教育资源公平C.降低家庭教育开支负担D.完善居民养老保障体系
【解析】11.通过对上述题的分析,导致长江经济带人口年龄结构失衡的原因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均衡,人口流动而产生的,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专题讲解】1、生育政策演变:一是1949-1953年鼓励生育阶段:限制节育及人工流产。二是1954-1977年宽松计划生育阶段:从节制生育到“晚稀少”政策。三是1978-2013年严格计划生育阶段:独生子女政策、“一孩半”政策、“双独二孩”政策。四是2014年至今放松计划生育阶段:从“单独二孩”到“全面二孩”到“放开三胎”。
微专题03 中国计划生育
【专题讲解】2、生育情况演变:生育率走向低迷,全面二孩效应消退,出生人口即将大幅下滑。全面二孩政策不及预期,生育堆积效应已消退,继2018年出生人口下降200万后,2019年出生人口再下降58万至1465万,2020年出生人口1200万,比2019年下降265万,降幅为18%。出生人口减幅明显收窄主要在于主力育龄妇女数量减幅边际明显收窄和生育率基本稳定,一孩和二孩出生数减幅均较2018年明显收窄。2016-2019年一孩出生人口从981万降至593万,没有一孩哪来二孩三孩,预示后续生育形势严峻。从长期趋势看,由于生育堆积效应逐渐消失、育龄妇女规模持续下滑,当前出生人口仍处于快速下滑期,预计2030年将进一步降至不到1000万。
【专题讲解】3、低生育率影响:劳动力萎缩,老龄化加速,人口即将见顶,人口红利消失,剩男问题严峻。从劳动力方面看,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在2010年达峰值,人口红利消失,中国“未富先老”,预计2050年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将比2020年大幅减少23%。从老龄化看,由于计划生育中国的老龄化速度和规模前所未有,2020年中国老龄化达13.5%,2021年左右将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2033年左右进入超级老龄化社会。
【专题讲解】4、中国未富先老问题突出:美日韩老年人口比重达13.5%时人均GDP均在2.5万美元以上,而中国仅1万余美元。人口老龄化使得社保收支矛盾日益凸显,养老金缺口将日益增加。从人口总量看,中国人口达14.1亿人,但即将陷入负增长。我们预测,中国人口将在“十四五”时期陷入负增长,2050年左右开始将急剧萎缩,2100年占全球比例将从当前的约18%降至7%。从剩男问题看,出生人口性别比1982年开始逐渐失衡,特别是在1990-2010年期间一度超过120。“剩男”问题日益突出,2020年已达3490万,到2040年或约4000万。此外,失独家庭已达百万。
【专题讲解】5、为什么不生?——生育基础削弱、生育成本约束。(1)生育理论:从死亡率下降驱动到功利性生育意愿消退,再到成本约束。(2)晚婚晚育、单身丁克、不孕不育等削弱生育基础。(3)教育医疗住房等直接成本、养老负担、机会成本高抑制生育行为,“生得起、养不起”。
【专题讲解】6、国际经验:鼓励生育效果如何?(1)OECD经验:鼓励生育哪招最管用?OECD国家鼓励生育政策体系主要涵盖保障休假、经济补贴、托幼服务、女性就业支持等四个方面。(2)法国:积极推进家庭和工作的平衡,总和生育率接近2。法国早在二战前就开始鼓励生育,通过完善细致的津贴体系、多样化的托幼服务和打造家庭友好型企业氛围等来实现工作和家庭的平衡;(3)日本:传统性别分工激化工作与家庭矛盾,总和生育率停留在1.4左右,人口形势严峻。
【专题讲解】7、政策建议:(1)摒弃人口是负担观念,更加以人为本,加快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2)全面放开生育,让生育权重新回到家庭。(3)加快构建生育支持体系。(4)放开生育是把选择权还给家庭,不是强制生育。
【变式演练】(2022·浙江宁波·模拟预测)针对当前的生育环境,我国采取了渐进式的生育政策,从取消生育间隔限制实行“单独二孩”“全面二孩”政策,再到实施“三孩”政策,满足了不同人群多样化的生育需求。图1、图2分别示意按妇女受教育程度、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划分的城乡家庭“二孩”“三孩”生育意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关于“二孩”生育意愿( )A.城市家庭普遍高于农村家庭B.初中及以下学历的城市家庭最高C.农村家庭普遍高于城市家庭D.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农村家庭最低
【解析】12.由图可知,在“二孩”生育意愿中,初中及以下学历的农村家庭“二孩”生育意愿最高,B错误。高中及同等学力的城市家庭“二孩”生育意愿最低,D错误。农村家庭“二孩”生育意愿均超过10%,而城市家庭“二孩”生育意愿均低于10%,因此农村家庭“二孩“生育意愿普遍高于城市家庭,A错误,C正确。故选C。
13.随着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上升( )A.“二孩”生育意愿下降B.“三孩”生育意愿上升C.“三孩”生育意愿下降D.“二孩”生育意愿上升
【解析】13.由图可知,随着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上升,"二孩"生育意愿整体呈下降趋势,A正确,D错误。而“三孩”生育意愿则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BC错误。故选A。
14.研究表明,城市地区40岁及以上妇女的生育意愿要高于农村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年龄结构B.医疗条件C.思想观念D.受教育水平
【解析】14.由于城市地区经济发达,医疗条件要明显优于农村地区,高龄产妇的生育能够得到完善的医疗保障,降低生育风险,因此有更高的生育意愿,B正确。都是40岁以上妇女,年龄结构一致,A错误。材料没有显示思想有观念和受教育水平差异导致生育意愿差异,CD错误。故选B。
【专题讲解】1.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和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比较
微专题04 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和环境承载力的比较
【专题讲解】2、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关系
【专题讲解】3、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
【专题讲解】4、区域人口容量的四步分析法(1)看资源状况:包括矿产、水、耕地、气候等方面。资源越丰富,区域人口容量越大。(2)看科技、教育、经济条件:影响资源的开发利用。科技、教育、经济条件越好,环境人口容量越大。(3)看对外开放程度:地区开放程度越高,越利于从其他区域调入资源,提高本区人口容量。(4)看区域人均消费水平:区域人均消费水平越高,区域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变式演练】(2022·浙江高三阶段练习)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研究认为.从土地资源来看,我国人口应该控制在16亿左右。北京市预计2023年依小康消费水平最适宜供养的人口数量是1200万左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材料中的16亿和1200万分别代表( )A.人口容量、户籍人口数量B.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C.人口合理容量、外来人口数量D.人口合理容量、资源环境承载力
【解析】15.16亿是根据我国的土地资源,保证基本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所能持续供养的最大人口数量,代表人口容量;1200万是依小康水平北京市最适宜供养的人口数量,代表北京市人口合理容量。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所以选B。
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六人口与城市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六人口与城市课件,共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专题六人口与城市,续上表,思维过程第1题,构思维,第2题,第3题,审题目→,审题目,答案4D5A,考点2城乡空间结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解密07 人口发展和人口迁移(分层训练)-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课件+分层训练(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解密07 人口发展和人口迁移(分层训练)-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课件+分层训练(全国通用),文件包含解密07人口发展和人口迁移分层训练解析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课件+分层训练全国通用docx、解密07人口发展和人口迁移分层训练原卷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课件+分层训练全国通用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解密07 人口发展和人口迁移(课件)-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课件+分层训练(全国通用)1: 这是一份解密07 人口发展和人口迁移(课件)-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课件+分层训练(全国通用)1,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人口专题思维导图,人口分布,人口迁移,人口容量,人口数量,分布特征的描述,分布的原因解读,人口质量,人口结构,人口迁移的推拉力因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