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浙江省杭州市实验外国语学校高中部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浙江省杭州市实验外国语学校高中部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解析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试卷分试题卷,答题卡两部分,考试结束后,只需要交答题卡, 古老的两栖类灭绝的时期发生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1高一年级地理期中试题考生须知:1.试卷分试题卷,答题卡两部分。2.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3.答题前,必须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填写班级、姓名、试场号、考试序号。4.答题时,务必注意试题序号和答题卡序号相对应。5.考试结束后,只需要交答题卡。选择题部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请在神墙答题卡上涂黑唯一正确项。)2022年8月30日,中国首颗太阳探测卫星“羲和号”成果正式发布。“羲和号”通过其主要科学载荷Hα成像光谱仪,专门观测光球层和色球层。该卫星运行轨道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 “羲和号”获取太阳信息主要应用地理信息技术是( )A. GIS B. GPS C. RS D. BDS2. “羲和号”最不可能观测到的太阳活动类型是( )A. 黑子 B. 耀斑 C. 日珥 D. 太阳风【答案】1. C 2. D【解析】【1题详解】遥感是指非接触的,远距离的探测技术。由材料““羲和号”通过其主要科学载荷Hα成像光谱仪,专门观测光球层和色球层”可知,“羲和号”获取太阳信息主要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RS,C对。GIS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地理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A错。GPS和BDS都是卫星定位导航系统,B、D错。故选C。【2题详解】“羲和号”专门观测光球层和色球层,光球层上的太阳活动有太阳黑子,色球层上的太阳活动有耀斑和日珥,故A、B、C不符合题意。太阳风是日冕层上的太阳活动,D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地理信息技术关系:下图为长江“九曲回肠”的荆江河段北岸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 图中所示河段易形成的典型地貌景观是( )A. 三角洲 B. 牛轭湖 C. 冲积扇 D. V型谷4. 图示AB位置的河道剖面形状是( )A. B. C. D. 【答案】3. B 4. B【解析】【3题详解】“九曲回肠”的荆江河段,因曲流凸岸侵蚀,凹岸堆积,若干年后,河流会自然地“裁弯取直”,河流改道,会导致部分河道废弃而成为牛轭湖,B正确;三角洲形成于河流入海口,A错误;冲积扇形成于河流出山口,C错误;V形谷形成于河流上游,D错误,故选B。【4题详解】A—B剖面,从A到B依次穿过了一个浅的牛轭湖,和深的长江,CD错;由于长江该段为弯曲河道,牛轭湖为原来的弯曲河道,弯曲河道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则两者的北岸靠近A的河岸都为弯曲河道的凹岸,受流水侵蚀作用强,河床陡,靠近B一侧的河岸受堆积作用,河床较缓,A错;故选B。【点睛】平直河道的的堆积岸和侵蚀岸看地转偏向力;弯曲河道的侵蚀岸和堆积岸是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在我国很多区域,山与水的相融形成众多自然美景。图甲是近年来柴达木盆地西北部形成的唯一一处水上雅丹:图乙是“群峰倒影山浮水”的桂林山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 对图示地貌中“山”的主要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A. 图甲—流水侵蚀 B. 图乙—冰川侵蚀C. 图甲—风力侵蚀 D. 图乙一海浪侵蚀6. 对图中水的主要来源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大气降水 B. 乙—地下水 C. 甲—冰川融水 D. 乙—湖泊水【答案】5. C 6. C【解析】【5题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雅丹地貌属于典型风蚀地貌,水上雅丹与陆上雅丹原理相同,通常是地势地洼地区的雅丹地貌由于气候变暖,热效应使周围雪山融化,然后湖面水面面积扩大,淹没了周围原有的雅丹地貌,于是就形成蔚为壮观的水上雅丹。因此图甲柴达木盆地西北部形成的水上雅丹仍属于风蚀地貌,C正确,A错;桂林山水属于喀斯特地貌,主要是流水的化学溶蚀作用形成的,BD错。故本题选C。【6题详解】依据材料信息,甲地的水上雅丹位于柴达木盆地,属于青藏高原内部盆地,地形封闭,降水稀少,其内部的湖泊水主要依靠高山冰雪融水补给,A错,C正确;图乙桂林山水中的水主要是桂林市最著名的漓江,属于河流水,故BD错。综上所述,本题选C。【点睛】不同区域的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①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沉积地貌;②湿润、半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沉积地貌;③高山地区多冰川作用,多角峰、冰斗、“U”形谷、冰碛丘陵等地貌;④沿海地区多海浪作用,常见海蚀柱、海蚀崖和沙滩等地貌。地球上生命出现后,物种数量随着地理环境的改变会出现变化。下图为不同地质时期地球物种数量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 古老的两栖类灭绝的时期发生在( )A. ① B. ② C. ③ D. ④8. 甲地质时期,地球演化史的特点是( )A. 爬行动物的一支开始向鸟类发展 B. 出现了脊椎动物一一原始鱼类C. 进入地质史上最新的一次大冰期 D. 形成现代地貌格局及海陆分布【答案】7. C 8. A【解析】【7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原始鱼类和古老两栖类动物出现在古生代中早期,其全部灭绝和蕨类植物明显衰退最可能出现在古生代的末期,结合材料,③是古生代末期,C正确,ABD错误;故选C。【8题详解】从材料可知,甲地质时期是中生代,从已学知识可知,中生代时期,爬行动物中的一支开始向鸟类演化,是鸟类的祖先,A正确;原始鱼类出现在古生代,B错误;地质史最新的一次大冰期出现在新生代,C错误;现代地貌格局和海陆分布形成于新生代,D错误;故选A。【点睛】鱼纲动物是脊索动物门中种数最多的一类,终生在水中生活,以鳃呼吸,用鳍运动并维持身体平衡,听觉器只有内耳,多数体被鳞片,身体温度随环境变化,是变温动物。鱼类分软骨鱼类和硬骨鱼类。软骨鱼类脊索退化,具脊椎骨,内骨骼是软骨,体被盾鳞,有5-7对鳃裂。硬骨鱼类的内骨骼或多或少发生骨化,体被硬鳞、栉鳞或圆鳞,具鳃盖。硬骨鱼类是现存鱼类最繁茂的类群,有23600余种。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某研究员表示:“目前我们处在第25个太阳活动周的上升期(2019—2023年),太阳活动日益频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 第26个太阳活动周的上升期可能是( )A. 2026-2030年 B. 2030-2034年 C. 2035-2039年 D. 2040-2044年10. 在本次太阳活动周的上升期,可能出现的现象有( )A. 全球农业减产的概率增大 B. 卫星通信故障增多C. 青藏高原上极光现象增多 D. 月相变化出现异常【答案】9. B 10. B【解析】【9题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第25个太阳活动周的上升期为2019—2023年,太阳活动的周期是11年,由此可知,第26个太阳活动周的上升期是:2019+11=2030年、2023+11=2034年,B正确、ACD错误。故选B。【10题详解】太阳活动会影响降水,从而影响农业,但是否减产不确定,A错误;太阳活动会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使得卫星通信故障增多,B正确;极光出现在两极地区,青藏高原上没有极光现象,C错误;太阳活动对月相变化没有影响,D错误。故选B。【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 1.对气候的影响:太阳黑子与降水的相关性,影响农业收成 (太阳活动极大年,地球上反常气候出现的概率明显增大);2.对地球电离层的影响:干扰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甚至威胁运行中的宇航器的安全;3.影响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4.作用于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 北京时间2022年10月12日,“天宫课堂”第三课在“问天实验舱”进行授课。问天实验舱于7月24日搭乘长征五号B遥三运载火箭升空,成功分离后进入预定轨道,轨道高度距离地面约400km。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 长征五号B遥三运载火箭发射升空过程中,经过的大气层温度变化为( )A. 升高一降低一升高 B. 降低一升高一降低C. 升高一降低一升高一降低 D. 降低一升高一降低一升高12. “问天实验舱”运行在( )A. 对流层 B. 平流层 C. 高层大气 D. 大气层外【答案】11. D 12. C【解析】【11题详解】火箭发射升空过程中,依次经过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在对流层,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进入平流层,随海拔升高气温升高;进入高层大气后,气温先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后随海拔升高而升高。故整体温度变化为降低一升高一降低一升高,ABC错,D对。故选D。【12题详解】由材料可知,轨道高度距离地面约400km。对流层高度低纬度最高,约17-18千米,A错;平流层自对流层顶向上至50-55千米高度,B错;平流层以上的大气,统称高层大气,一般认为上界约为3000km高度,在60-500千米,为若干电离层,属于高层大气,C对,D错。故选C。【点睛】对流层里,高度每上升100米,温度下降0.6℃,因为对流层的最直接的热源来自地面,所以随着高度的增加温度会降低。下图为冰川地貌素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 ②表示的地貌名称是( )A. 角峰 B. 冰斗 C. U形谷 D. 刃脊14. 在沿海地区,冰川消融后,可演变为峡湾的冰川地貌是________,分布于( )A. ①非洲海岸 B. ②南亚东海岸 C. ③北欧西海岸 D. ④南美洲东北海岸【答案】13. B 14. C【解析】【13题详解】由图可知,①为角峰,A错误;②为冰斗,B正确;③为U型谷,C错误;④为刃脊,D错误。故选B。【14题详解】峡湾是冰川消退后的U型谷,海平面上升,海水进入形成的,故是③,北欧西海岸挪威分布众多。故选C。【点睛】峡湾的形成过程:冰川侵蚀,形成U型谷,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海水进入形成。地质学上,常根据地层组成物质的性质和化石特征,来追溯地层沉积时的环境特征。下图为化石与地质年代表的内容逻辑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5. 下列有关地层与环境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 红色岩层指示还原环境 B. 黑色页岩指示氧化环境C. 破碎贝壳指示陆地环境 D. 珊瑚化石指示浅海环境16. 图中①、②、③、④分别对应的是( )A. 生物、地理环境、地层、地球演化的阶段性B. 地理环境、生物、地层、地球演化的阶段性C. 地球演化的阶段性、生物、地层、地理环境D. 地理环境、生物、地球演化的阶段性、地层【答案】15. D 16. B【解析】【15题详解】红色岩层的形成是受氧化作用的影响,指示的是氧化环境,A错误;黑色页岩含黄铁矿,主要是含铁岩层在还原作用下形成,指示的是还原环境,B错误;贝壳是海洋中的生物,因此破碎贝壳指示海洋环境,C错误;珊瑚生活在温暖浅海环境中,因此珊瑚化石指示浅海环境,D正确。所以选D。【16题详解】根据图中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化石是存留在岩石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或遗迹。古生物生活在地理环境中,所以图中序号①对应地理环境,②对应生物;不同的时间形成不同地层,③为地层,生物化石存在地层中,经过不同阶段的地球演化,形成地质年代表,④为地球演化的阶段性,B正确,ACD错误,所以选B。【点睛】化石是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是古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化石的形成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第一,死去的有机体被迅速埋在沙土、淤泥或河泥中而没有分解。海底和湖底是非常有利的环境,草原和沙漠也不错。其次,此生物不曾腐坏,而由矿物逐渐取代该生物体的有机物质。最后,化石若要保存几百万年不变,必须在石化后,不再经历任何地质变动。野柳地质公园位于台湾岛北海岸的海岬。这里的岩岸地形也曾见识过惊涛骇浪,后因上升运动形成海岸平台。平台上有草状岩等各种奇形怪状的岩石。草状岩外观似蘑菇,细细的颈部顶托着一个“大脑袋”。其中最著名的为“女王头”。下图为台湾岛及蕈状岩群、“女王头”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7. 野柳海岬属于( )A. 海积地貌 B. 海蚀地貌 C. 风蚀地貌 D. 喀斯特地貌18. “女王头”未来可能( )A. 头部很快被雨水侵蚀消失 B. 颈部因吸收水分变粗C. 头部很快被海风侵蚀消失 D. 颈部受风化侵蚀断裂【答案】17. B 18. D【解析】【17题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海岬是指深入海中的尖形陆地,经历过惊涛骇浪的侵蚀,形成海水侵蚀地貌,B正确,ACD错误,故选B。【18题详解】“女王头”由常年风力侵蚀和海浪冲击形成,不会很快消失,A、C错误。与海浪同高度的颈部岩石磨蚀较快,因此下方的颈部易因侵蚀作用而断裂,B错误,D正确,故选D。【点睛】大尺度区域的主导外力作用: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堆积地貌。湿润、半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堆积地貌。有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多冰川作用。沿海地区,多海浪作用,常见海蚀柱、海蚀崖和沙滩等地貌。“柱”景观在大自然中常常可见,但形成原因和形成地区各有不同。根据下面三张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19. 甲、乙、丙三种“柱”形成的外力作用归类正确的是( )A. 甲—侵蚀:乙、丙—沉积 B. 甲、乙—沉积:丙—侵蚀C. 甲、乙—侵蚀;丙—沉积 D. 甲—沉积;乙、丙一侵蚀20. 对于上述景观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图甲常出现长江中下游湖泊周围 B. 图乙在黄土高原上随处可见C. 塔里木盆地地下常看到图丙景观 D. 丙周边还可见石笋、石钟乳【答案】19. C 20. D【解析】【19题详解】读图可知,甲是海蚀柱、乙是风蚀柱,丙为喀斯特溶积作用形成的石柱,所以甲乙是侵蚀作用形成的,丙是沉积作用形成的,C正确、ABD错误。故选C。【20题详解】甲为海蚀柱,主要分布在基岩海岸,A错误;乙为风蚀柱,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B错误;丙为喀斯特溶积作用形成的石柱,与之相伴的还有石笋和石钟乳,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地区,C错误、D正确。故选D。【点睛】内力地质作用的动力一般来源于地球本身,主要发生在地球的内部,分为地壳运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等。外力地质作用主要是太阳热辐射引起的,一般发生在地壳的表层,主要包括了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固结成岩作用等。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选两个且选对得3分,每小题选一个且选对得2分,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下图为云南省德钦县的梅里大峡谷景观及其河流阶地的农业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1. 梅里大峡谷的形成过程包括( )A. 地壳抬升 B. 流水下切 C. 地壳下沉 D. 流水沉积22. 大峡谷农业生产集中在阶地及缓坡地带,主要是因为该地( )A.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B. 光照充足,土地面积广阔C. 气候凉爽,适宜居住 D. 靠近水源,不易发生洪涝23. 梅里大峡谷阶地上聚落需防御的主要地质灾害是( )A. 地震 B. 泥石流 C. 暴雨 D. 滑坡【答案】21. AB 22. AD 23. BD【解析】【21题详解】由材料可知,梅里大峡谷在云南,位于板块交界处,受到板块挤压,地壳抬升,A对,C错;又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大,受流水下切侵蚀作用强,B对,D错;故选A、B。【22题详解】河流阶地和缓坡地带,是河流堆积作用形成的,地形平坦,土壤肥沃,A正确;距河流近,方便灌溉,地势较高于河面,不易受洪水侵袭,D正确;由图可知,峡谷里山高谷深,两岸山地阻挡太阳辐射,光照较弱,B错误;气候凉爽,适宜居住是对聚落分布的影响,而不是对农业生产分布的影响,C错误。故选AD。【23题详解】由图可知,该峡谷两岸山地陡峭,有所学知识可知,位于季风气候,降水量大且集中,容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地势低的阶地首当其冲,BD正确;整个峡谷位于板块交界处,不仅阶地,所有部位都要防御地震,A错误;暴雨不属于地质灾害,C错误;故选BD。【点睛】灾害分类:(1)气象灾害:干旱、洪涝、台风、寒潮;(2)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3)生物灾害:虫灾、鼠灾;(4)海洋灾害等。近日,国家天文台利用“中国天眼(FAST)”发现了1个尺度大约为两百万光年的巨大原子气体系统。“FAST”坐落于贵州省边远山区的一个喀斯特洼地“大窝凼”上。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4. 该原子气体系统位于( )A. 银河系 B. 河外星系 C. 太阳系 D. 可观测宇宙25. 与“大窝凼”地貌发育密切相关的自然因素是( )A. 岩石 B. 水文 C. 土壤 D. 光照26. “FAST”选址大窝凼的原因有( )A. 喀斯特洼地,工程开挖量小 B. 地处偏僻,劳动力价格低C. 大气水汽含量少,空气洁净 D. 岩石透水性强,利于排水【答案】24. BD 25. AB 26. AD【解析】【24题详解】由材料可知,原子气体系统尺度大约为两百万光年。银河系直径约为10万光年。由此可知,该气体系统位于银河之外,AC错。银河系之外的与银河系同级别的恒星系统统称河外星系,B对,现阶段所能观测到的天体系统都属于河外星系,D对。故选BD。 【25题详解】由材料可知,大窝凼是贵州省边远山区的一个喀斯特洼地,喀斯特地貌是地下水与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与沉淀,侵蚀与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坍塌、堆积等作用形成的地貌。故与喀斯特地貌发育密切相关的是岩石性质和水文条件,AB对,土壤和光照和喀斯特地貌形成关系不大,CD错。故选AB。【26题详解】“FAST”选址大窝凼所在地为喀斯特洼地,天然坑洞,工程开挖量小,A对;该项目对劳动力素质要求较高,应为专业团队建设,选址在该地并非考虑该地劳动力价格低,B错;射电望远镜有别于传统的光学望远镜,主要考虑电磁干扰等,另外,贵州多阴雨天气,空气稀薄描述不当,C错;喀斯特地区岩石多裂隙,地下河道发育,透水性强,利于排水,D对。故选AD。【点睛】喀斯特地貌形成为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氢钙,后者可溶于水,于是空洞形成并逐步扩大。这种现象在南欧亚德利亚海岸的喀斯特高原上最为典型,所以常把石灰岩地区的这种地形笼统地27. 我国西藏阿里地区的冈底斯藏医学院海拔高,自然环境恶劣,地理位置偏远,过去学校的电力供应一直比较紧张,学校建成太阳能光伏发电站后,实现了24小时不间断供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青藏高原地区太阳辐射丰富的原因是( )A. 海拔高,空气稀薄 B. 水汽少,大气透明度高C. 海拔高,距离太阳近 D. 纬度低,易形成逆温层【答案】AB【解析】【详解】青藏高原处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海拔高,空气稀薄,水汽少,晴天多,大气透明度高,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使得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丰富,AB符合题意;青藏高原地区的海拔高度相对于日地距离(平均1.5亿千米)可以忽略不计,距离太阳近不是当地太阳辐射丰富的原因,排除C;青藏高原地区太阳辐射丰富与逆温层形成无因果关系,排除D。故选AB。2022年9月5日12时52分,四川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震源深度16km。这次泸定地震中,多地市民接收到预警信息(见图),康定市距震中53千米,预警时间7秒,成都市距震中226千米,预警时间50秒。该预警系统主要依靠基于微型电子机械系统传感器技术的烈度仪进行地震预警监测,将烈度仪安装在建筑物承重墙上,并采用倒计时的预警方式通过手机、电视、大喇叭发出预警。结合材料完成下面小题。28. 地震发生时,当地居民的感觉是( )A. 先左右摇晃 B. 先上下颠簸 C. 后上下颠簸 D. 后左右摇晃29. 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A. 地壳 B. 地幔 C. 软流层 D. 岩石圈30. 地震预警系统能提前发布预警信息,主要是利用( )A. 地震发生之前的前兆信息 B. 遥感技术监测地面获取地物位置信息C. 横波纵波的传播速度差异 D. 地震波传播速度小于电磁波传播速度【答案】28. BD 29. AD 30. CD【解析】【28题详解】纵波的传播速度快于横波的传播速度,当纵波传导到地面时,居民感觉到上下颠簸,当横波又传来时,居民又感觉到左右摇晃,BD正确,AC错误。所以选BD。【29题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此次震源深度为16km,陆地地壳厚度较厚,约为39—41km,所以此次地震应该发生在地壳中,地壳以及软流层以上的地幔合称岩石圈,AD正确,BC错误。所以选AD。【30题详解】地震发生时,纵波速度快于横波,但对地表的破坏力小于横波。地震预警系统,就是在一定地域布设地震观测台网, 在地震发生时,利用地震波与无线电波或计算机网络传播的速度差,在破坏性地震波(横波或面波)到达之前给预警目标发出警告,以达到减少地震灾害和地震次生灾害的技术,CD正确;前兆信息和遥感可以发现地震,但无法准确预警,AB错误。所以选CD。【点睛】地震波主要分为横波和纵波,纵波是推进波,地壳中传播速度为5.5~7千米/秒,最先到达震中,又称P波,它使地面发生上下振动,破坏性较弱。横波是剪切波: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为3.2~4.0千米/秒,第二个到达震中,又称S波,它使地面发生前后、左右抖动,破坏性较强。非选择题部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31.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神墙问题。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下图为地理模式图。(1)若模式图表示太阳系,曲线①②③④为行星轨道,阴影部分为小行星带,那么曲线①为________星(填行星名称)的公转轨道。(2)若模式图表示太阳大气层的结构,阴影部分表示色球层,那么曲线①②之间为___________层,曲线③④之间的太阳大气层出现的太阳活动是________。(3)若模式图表示地层结构,阴影部分表示的地层中含有大羽羊齿化石,该地层的地质年代最有可能是________代。(4)若模式图表示地球的内部圈层,阴影部分表示地幔,曲线③代表的界面是________。横波、纵波自上而下透过该界面时,速度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5)若模式图表示大气的垂直分层,阴影部分表示的层次适合飞机飞行,则③④所在的层次为________;从③到②气温的变化特征为________,该层大气主要靠________吸收太阳紫外线增温。【答案】(1)土 (2) ①. 日冕 ②. 黑子 (3)古生 (4) ①. 古登堡界面 ②. 横波突然消失,纵波速度减慢 (5) ①. 对流层 ②. 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 ③. 臭氧吸收紫外线【解析】【分析】本大题以“地理模式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太阳系、太阳大气层的结构、地层结构、地球的内部圈层、大气的垂直分层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的地理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太阳系八大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小行星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据题可知,阴影部分为小行星带,所以③为火星、②为木星,①为土星、④为地球。【小问2详解】太阳大气层的结构从里到外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据题可知,阴影部分表示色球层,曲线①②之间的太阳大气层为最外层,即日冕层;曲线③④之间的太阳大气层为最里层,即光球层,出现的太阳活动为太阳黑子。【小问3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化石可以确定地层的时代和顺序。据题可知地层中含有大羽羊齿化石,所以该地层的地质年代最有可能是古生代。【小问4详解】地球的内部圈层从外到里依次为地壳、地幔、地核,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为莫霍界面,地幔和地核的分界面为古登堡界面。据题可知阴影部分表示地幔,所以曲线③代表的界面是古登堡界面。古登堡界面包裹的部分为地核,其中外核呈液态或熔融状态,所以横波透过该界面时不能再传播,突然消失了,纵波能传播但传播速度骤然下降。【小问5详解】大气的垂直分层自下而上为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平流层适合飞机飞行。据题可知阴影部分为平流层,所以③④所在的层次为对流层,②③所在的层次为平流层,臭氧层分布在平流层,由于臭氧吸收紫外线使得从③到②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上升。32.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锦绣山河的多彩容颜离不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国地貌景观更是多种多样。图1为长江流域及其附近区域典型地貌分布示意图,图例中A为风沙灾害,BCDE分别代表不同外力形成的地貌类型。材料二图2、3分别为某地景观图。(1)青藏铁路途经路段,冬春季节A灾害突出,风沙流集中在近地面20-30℃m高度范围内,建设者们采用________等工程措施,增大地表粗糙度,降低风速,保护铁路免受流沙侵害。(2)甲地在山麓形成了粗大砾石覆盖戈壁,这是由_________作用形成的:乙为河岸上形成的沙山(图2),被称为江南第一沙漠”,是由________作用形成的。(3)C类地貌中,丙位于河流上游,两岸峭壁耸立,谷地狭窄,深度通常________宽度(填“>”或“<”);丁地位于河流的________,由流水沉积作用形成________(地貌名称)。(4)图3景观对应________(填字母)类地貌,其由_________作用形成。(5)某课题组在研究“喀斯特地貌发育机制的研究”时,在M、N区域采样获取如下数据:地区降水时间分布年降水量/mm年平均气温/℃年溶蚀率/(mm/年)M相对均匀1500~200020~220.120.3N中等1000~120012~150.06结合资料,分析降水、年平均气温与年溶蚀率之间的内在关系。【答案】(1)石方格、高立式沙障(任写1项) (2) ①. 风力侵蚀 ②. 风力沉积 (3) ①. >
②. 入海口 ③. 三角洲 (4) ①. D ②. 海浪侵蚀 (5)年降水量大、分布均匀促使了石灰岩受溶蚀的时间长,年溶蚀率大;年平均气温高,水中二氧化碳含量高,加快了石灰岩的溶蚀。【解析】【分析】本题以长江流域图及区域典型地貌为材料,涉及风沙地貌、风力堆积、河流地貌、海岸地貌、喀斯特地貌等知识点,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考查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等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结合材料可知,A是风沙灾害,。青藏高原在这些路段冬春季风力强劲,年平均大风(级)日数多,风沙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这些路段采用了石方格、高立式沙障等工程措施,保护铁路免受流沙侵蚀。【小问2详解】甲地在山麓形成的粗大砾石覆盖的戈壁,其形成的外力作用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关,甲地地处西北地区,大风日数多,因此是风力侵蚀形成的;乙地地处江西鄱阳湖边,其沙山的形成与河道中的泥沙有关,当地的风将河道中的泥沙堆积于此,形成了沙山,其形成是风力沉积的结果。【小问3详解】丙地地处金沙江,是长江上游,峡谷呈现V形,因此深度大于宽度,而丁地是长江下游的长江三角洲,位于河流的入海口,三角洲的形成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小问4详解】从景观图中可以看出图3指的是海岸地貌,结合上图,应该是D类地貌,分布在海岸,因为海浪的侵蚀,海边常常出现海蚀崖、海蚀柱等地貌。【小问5详解】根据表格可知,由N地到M地,年降水量越来越大、降水时间分配越来越均匀,地表、地下径流越多,石灰岩参与溶蚀的时间越长,年溶蚀率越来越高;从N地到M地,年平均气温越来越高,水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石灰岩的溶蚀越来越快。33.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冲日是指行星和太阳正好分处地球的两侧,三者成一条直线的现象。2022年9月27日(农历九月初二),天宇上演“木星冲日”,木星彻夜可见。此次天象的罕见之处是木星视直径达到49.88角秒,视亮度达到负2.9星等,视亮度之大,为71年来之最。材料二下图为从北极上空看,部分天体运行轨道示意图。(1)请在上图中标出该日木星、月球的位置,用“○”表示。(2)该日木星为71年来视亮度最大,是因为( )①木星与地球的距离更近 ②木星昼半球朝向地球的比例最大③小行星撞击造成亮度加大 ④木星自身发出的可见光增强(3)研究发现,几乎每几个月,都会有一个直径超过45米以上的天体撞到木星。与地球相比,木星更易被小行星撞击,原因是木星________、________。(4)地球既是一颗普通的行星,又是一颗特殊的行星。图中反映了地球具备生命存在的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5)通过探月工程的一系列探测器,我们获知了月球的更多信息。探测器在月球表面会受到诸多来自宇宙空间的威胁,请列举两项:________、________。【答案】(1) (2)①② (3) ①. 与小行星带距离近 ②. 体积、质量大,吸引力大 (4) ①. 日地距离适中 ②. 安全的宇宙环境 (5) ①. 陨石撞击 ②. 带电粒子流冲击【解析】【分析】本大题以“冲日现象和部分天体运行轨道示意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天体的运动、视亮度、行星特点、生命存在的条件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的地理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木星冲日现象发生时,木星、地球、太阳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且木星和太阳位于地球的两侧。木星冲日发生的时间为农历九月初二,月球从日地连线位置逆时针旋转12°左右,如图所示。【小问2详解】木星是行星,不能自身发光,能见到木星是反射的太阳光,木星昼半球朝向地球的比例最大会使得木星的视亮度最大,②正确、④错误;木星与地球距离近,会使视亮度大,①正确;小行星撞击不会使得亮度变大,③错误。【小问3详解】与地球相比,木星的体积、质量大,是巨行星,对小行星的吸引力大;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与地球相比,木星距离小行星近。【小问4详解】读图可知,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宇宙环境安全。小问5详解】月球表面没有大气层的保护,易遭受陨石撞击;月球上没有磁场的保护,会受带电粒子流的冲击。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期中真题】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zip,文件包含期中真题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期中真题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浙江省杭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只需上交答题卷, 该区域火山多发的原因, 监测火山灰的影响范围运用, 的的喀喀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浙江省杭州市S9联盟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解析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I,选择题Ⅱ,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