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四川省宜宾市四中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解析版)
展开宜宾四中2022年秋期高二期中考试
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 下列关于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提出问题是建立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实验的基础上
B. 为验证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
C. 孟德尔杂交实验不能排除细胞质基因对性状的影响
D. 统计学方法的使用有助于孟德尔总结规律
【答案】C
【解析】
【分析】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①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
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⑤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
【详解】A、提出问题是建立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实验的基础上,A正确;
B、为验证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B正确;
C、孟德尔杂交实验中进行了正交和反交实验,因此可以排除细胞质基因对性状的影响,C错误;
D、统计学方法的使用有助于孟德尔总结规律,D正确。
故选C。
【点睛】
2. 下列有关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人体细胞外液构成了人体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
B. 人体的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C. 人体内的所有液体统称为细胞内液
D. 人体细胞通过细胞外液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答案】C
【解析】
【分析】人体内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叫做内环境,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详解】AB、人体的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人体细胞外液(也叫内环境)构成了人体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AB正确;
C、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所以不是所有液体都是细胞内液,C错误;
D、人体内细胞通过细胞外液(内环境)与外界环境交换物质,即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D正确。
故选C。
3. 下列关于DNA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细胞有丝分裂间期发生DNA复制
B. 脱氧核苷酸在DNA酶的作用下连接合成新的子链
C. DNA双螺旋结构全部解链后,开始DNA复制
D. DNA通过一次复制后产生四个DNA分子
【答案】A
【解析】
【分析】DNA复制时间: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间期;
DNA复制条件:模板(DNA的双链)、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
DNA复制过程:边解旋边复制;
DNA复制特点:半保留复制;
DNA复制结果:一条DNA复制出两条DNA;
DNA复制意义:通过复制,使亲代的遗传信息传递给子代,使前后代保持一定的连续性。
【详解】A、DNA复制主要发生在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因此在细胞有丝分裂间期可以发生DNA复制,A正确;
B、单个脱氧核苷酸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连接合成新的子链,DNA酶是催化水解DNA的酶,B错误;
C、DNA分子的复制是边解旋边复制,C错误;
D、一个DNA分子是两条链,复制时为半保留复制,所以复制完成时,是产生两个DNA分子,而并不是四个,D错误。
故选A。
4. 下列各项中,属于内环境稳态重要组成部分的是( )
①酸碱平衡 ②Na+、K+平衡 ③血糖平衡 ④体温相对恒定 ⑤CO2平衡
A. 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③④⑤
【答案】D
【解析】
【分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
(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C左右;
(2)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3)所谓渗透压,简单地说,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浓度越高,溶液渗透压越高。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
【详解】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题中①酸碱平衡,④体温相对恒定属于内环境理化性质的平衡,②Na+、K+平衡 ,③血糖平衡,⑤CO2平衡属于内环境化学成分的平衡,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5. 老年人骨折后愈合得慢,这与细胞衰老有关,下列不属于其特征的是( )
A. 细胞萎缩 B. 细胞呼吸速率减慢
C. 多种酶活性降低 D. 细胞膜的糖蛋白减少
【答案】D
【解析】
【分析】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详解】A、细胞衰老后,水分减少,细胞萎缩,A不符合题意;
B、衰老细胞的呼吸速率减慢,B不符合题意;
C、细胞衰老后,多种酶的活性降低,C不符合题意;
D、癌细胞细胞膜表面糖蛋白减少导致癌细胞容易扩散和转移,细胞膜的糖蛋白减少不属于细胞衰老的特征,D符合题意。
故选D。
6. 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B. 内环境的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及其各种成分含量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C. 内环境理化性质的改变只能由外界因素引起
D. 内环境的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的调节下,各种系统和器官协调活动的结果
【答案】C
【解析】
【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详解】A、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A正确;
B、内环境稳态的实质就是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B正确;
C、细胞代谢以及外界因素都会导致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改变,C错误;
D、内环境稳态的实现需要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的参与,以及各个器官和系统协调的结果,D正确。
故选C。
【点睛】
7. 激素是参与人体调节的重要物质。下列关于激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激素通过体液定向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B. 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不经过导管进入血液
C. 激素与靶细胞结合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D. 内环境中的激素含量维持相对稳定
【答案】A
【解析】
【分析】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特定的靶器官或靶细胞;作为信息分子起作用。激素一经与受体结合发挥作用后就立即被灭活、分解。
【详解】A、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到全是各处,不是定向运输到靶细胞,A错误;
B、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不通过导管运输,直接进入内环境,B正确;
C、激素作为信息分子,可与靶细胞结合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对细胞的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C正确;
D、机体可产生激素,激素一经作用就被灭活、分解,维持内环境中激素含量的相对稳定,D正确。
故选A。
8. 下列关于生长素及其类似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
B. 植物的向光生长是生长素分布不均造成的
C. 幼嫩的叶和芽中生长素的含量较高
D. 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受单侧光照的影响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长素生理作用:促进生长、促进打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的发育;特点:具有双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双重作用体现在根的向地性、顶端优势。
【详解】A、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A正确;
B、植物的向光生长是生长素分布不均造成的,背光侧生长素多,向光侧生长素少,B正确;
C、新陈代谢越旺盛,生长素越多,则幼嫩的叶和芽中生长素的含量较高,C正确;
D、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指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因而与光照方向无关,D错误。
故选D。
9. 野生动物研究所对某草原的一种野兔进行了调查,所调查区域的总面积为5hm2。统计所捕获野兔的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对该数据的分析正确的是
| 捕获数 | 雌性个体数 | 雄性个体数 | 标记数 |
初捕 | 50 | 28 | 22 | 50 |
重捕 | 50 | 32 | 18 | 10 |
A. 该草原野兔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250只/hm2
B. 两次捕获期间,若有较多个体的出生或死亡,则统计数据就不准确
C. 如果野兔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的种群密度会比实际低
D. 此调查方法可以用来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物种的丰富度
【答案】B
【解析】
【详解】A、该野兔种群的数量为50×50/10=250,平均种群密度约为250÷5=50只/hm2,A项错误;
B、标志重捕法要求两次捕捉时种群数量不发生大的变化,两次捕获期间,若有较多个体的出生或死亡,则统计数据就不准确,B项正确;
C、如果野兔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则第二次捕捉时被标记个体减少,统计的种群密度会比实际大,C项错误;
D、土壤中小动物活动能力较弱,不适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物种的丰富度应用取样器取样法,D项错误。
故选B。
第II卷非选择题
10. 请回答下列与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有关的问题:
(1)血浆渗透压可分为胶体渗透压和晶体渗透压,其中,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由无机盐等小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晶体渗透压。某种疾病导致人体血浆蛋白含量显著降低时,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水分由_____进入组织液,可引起组织水肿等。正常人大量饮用清水后,胃肠腔内的渗透压下降,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浆的水量会_____, 从而使血浆晶体渗透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体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会使血浆的渗透压升高,接受这一刺激的感受器位于_____________,此时机体可通过增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激素)分泌进行调节。
(2)运动过程中,血糖会由于大量消耗而降低,机体血糖大量消耗的主要途径是。机体血糖大量消耗的主要途径是_____。此时机体主要通过_____(填激素)的分泌来维持血糖的稳定,而此时血糖的来源是_______。在饥饿条件下,一段时间内,人体血浆中葡萄糖和酮体浓度变化的趋势如图所示。酮体是脂肪酸分解代谢的中间产物,其酸性较强。人在某些情况下不能进食时,需要注射葡萄糖溶液,据图分析,注射葡萄糖溶液除了可以满足能量需求外,还可以_____。
(3)在人体中,内环境的作用主要为:①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②_____________。 合理适度的锻炼身体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人的免疫系统对体内衰老、被破坏的细胞或癌变的细胞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
【答案】(1) ①. 血浆 ②. 增多 ③. 下降 ④. 下丘脑 ⑤. 抗利尿激素
(2) ①. 氧化分解过程(或细胞呼吸) ②. 胰高血糖素 ③. 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 ④. 避免因酮体浓度升高而引起内环境 pH 下降
(3) ①. 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②. 监控、清除
【解析】
【分析】1、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化学成分及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2、当血糖下降时,血糖会直接刺激胰岛A细胞引起胰高血糖素的合成和释放,同时也会引起下丘脑的另一区域的兴奋发出神经支配胰岛A细胞的活动,使胰高血糖素合成并分泌,胰高血糖素通过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从而使血糖上升,并且下丘脑在这种情况下也会发出神经支配肾上腺的活动,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强,肾上腺素也能促进血糖上升。
【小问1详解】
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水分由血浆进入组织液。正常人大量饮用清水后,胃肠腔内的渗透压下降,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浆的水量会增加,从而使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血浆的渗透压升高,刺激位于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机体通过增加抗利尿激素分泌进行调节。
【小问2详解】
运动过程中,机体血糖大量消耗的主要途径是氧化分解释放能量或者细胞呼吸。运动过程中,血糖会由于大量消耗而降低,机体主要通过增加胰高血糖素的分泌来维持血糖的稳定,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机理是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因此此时血糖的来源是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据图可知,当葡萄糖含量降低时,酮体含量升高,因此推测注射葡萄糖溶液后酮体含量下降,酮体是脂肪酸分解代谢的中间产物,因此注射葡萄糖溶液除了可以满足能量需求外,还可以减少脂肪的分解,避免脂肪分解产物酮体浓度升高而引起内环境pH下降。
【小问3详解】
在人体中,内环境是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也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人的免疫系统对体内衰老、被破坏的细胞或癌变的细胞具有监控、清除功能。
【点睛】本题涉及内环境稳态、免疫,主要考查对内环境稳态、水平衡、血糖平衡调节途径、免疫系统功能理解,解答此题,应明确体内水分的移动方向:由渗透压低的液体向渗透压高的液体渗透。解答第(2)小题最后一空的关键是:明确“酮体是脂肪酸分解代谢的中间产物,其酸性较强”,进而理解补充葡萄糖可以降低脂肪的分解,避免脂肪分解产物酮体浓度升高而引起内环境pH下降。
11. 科学家研究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某植物不同器官的作用,得到如图所示的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1)对不同器官来说,生长素促进生长的最适浓度_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图中E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根的作用是_________(填“促进”抑制”或“既不促进也不抑制”)生长。
(2)对同一器官来说,生长素的作用表现出__________性,图中A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芽的生长表现为____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C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芽的生长表现为_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
【答案】 ①. 不同 ②. 不促进不抑制 ③. 两重 ④. 促进 ⑤. 抑制
【解析】
【分析】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生长素的运输属于极性运输,即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
生长素生理作用:促进生长、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的发育;
特点:具有双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详解】(1)对于根、芽、茎等不同器官来说,生长素促进生长的最适浓度不相同,根为10-10mol/L、芽为10-8mol/L、茎为10-4mol/L,其中根的敏感性最高。图中E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根的作用是既不促进也不抑制。
(2)对同一器官来说,生长素的作用表现出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图中A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芽的生长表现为促进,C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芽的生长表现为抑制作用。
【点睛】本题综合考查生长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如图是抗原X侵入人体后发生体液免疫反应的示意图。据图回答:
(1)上图表明抗原X已经突破了人体的______________免疫防线。 细胞Ⅰ、细胞Ⅱ和细胞Ⅲ都起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其中细胞________的分化成熟需要胸腺提供特殊的人体内环境。
(2)细胞Ⅳ大量分泌的特异性抗体在胞内合成、加工和运输依次经过的细胞器是_________,指导该抗体合成的基因在细胞Ⅴ中____________(填“存在”或“不存在”)。
(3)该种免疫反应具有针对某种抗原的特异性,可以在疾病诊断中用特殊标记的抗X抗体检测人体组织是否存在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示免疫反应具有针对抗原X的记忆性,这主要是通过_____细胞实现的。该细胞再次遭遇抗原X时,能迅速增殖分化成_______。
【答案】(1) ①. 非特异性(第一、第二) ②. 细胞Ⅱ
(2) ①.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②. 存在
(3) ①. 抗原X ②. 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
(4) ①. 记忆细胞 ②. 浆细胞
【解析】
【分析】体液免疫的过程为,当病原体侵入机体时,一些病原体可以和B细胞接触。一些病原体被吞噬细胞摄取处理,将抗原处理后呈递给T细胞,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B细胞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分化为记忆细胞。随后浆细胞产生并分泌抗体。在多数情况下,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后会发生进一步的变化,如形成沉淀等,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记忆细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存活几年甚至几十年,当再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分化后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分析题图可知,细胞Ⅰ是抗原呈递细胞,细胞Ⅱ是T细胞,细胞Ⅲ是B淋巴细胞,细胞Ⅳ是浆细胞,细胞Ⅴ是记忆细胞。
【小问1详解】
由题意可知,抗原X激发了人体的体液免疫,说明抗原X已经突破了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即非特异性免疫。细胞Ⅰ、细胞Ⅱ和细胞Ⅲ都起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但细胞ⅡT细胞的成熟是在胸腺中完成的。
【小问2详解】
细胞Ⅳ是浆细胞,其合成分泌抗体需要经过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由于人体中的细胞都是由受体卵发育而来的,细胞中的遗传物质相同,故细胞Ⅴ中存在指导该抗体合成的基因。
【小问3详解】
由于抗体与抗原能特异性结合,利用抗体的此特性,用特殊标记的抗X抗体可检测人体组织中是否含有抗原X。
小问4详解】
体液免疫产生的记忆细胞即细胞Ⅴ,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对抗原X的记忆,当抗原X再次入侵机体时,会刺激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快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体液免疫的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要点的理解情况,应用知识分析图示的能力,能够结合知识解决问题。
13. 为探究食物相同的三种水生动物的种群增长规律及种间关系,某小组进行了下列3组实验(各组实验中,每种动物初始数量相等,饲养条件相同):
组1:甲种与乙种分别于两个容器中饲养.甲种数量变化如题31图2曲线A所示.
组2:甲种与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乙种数量变化如曲线F所示.
组3:乙种与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形成上、下层分离分布,一段时间后每种动物的数量均较组1少。
(1)组1中,甲种动物的种群数量主要由_______和________决定;若容器内饲养液体体积为20mL,则第40天时乙种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
(2)在某些生态系统中,存在与本实验类似的种间关系.
①在同一段河流中食物相同的两种鱼,分别分布在河流中央底部和临近河岸底部,其种间关系与图中曲线_______代表的类似,其分布体现生物群落的_____结构.
②在玻璃温室中放养食物相同的两种传粉昆虫后,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减少,其种间关系与图中曲线_________代表类似.
【答案】(1) ①. 出生率 ②. 死亡率 ③. 30只/mL
(2) ①. D和E ②. 水平 ③. B和F
【解析】
【分析】分析坐标系中曲线与三组实验的对应关系:组1中,甲种与乙种分别于两个容器中饲养,甲种数量变化为曲线A,表现为S型增长,因食物相同,饲养条件相同,所以此时乙种数量变化也应表现为S型增长,应是曲线C、D、E之一。组2:甲种与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乙种数量变化如曲线F所示.因食物相同,所以甲种与乙种生物之间应属于竞争关系,各组实验中,每种动物初始数量相等,饲养条件相同,此时甲种与乙种生物数量增长都应比在组1中单独培养慢,因而组1中乙种生物数量增长要比组2中的高,变化曲线应为C(因D、E比F在前面增长慢)。组3:乙种与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形成上、下层分离分布,一段时间后每种动物的数量均较组1少,因组1中甲种与乙种生物数量变化曲线为A、C,所以此时乙种与丙种生物数量变化曲线应为D、E.这样一来在组2中甲种生物数量变化为曲线就是B。
【小问1详解】
组1中,甲种与乙种分别于两个容器中饲养,甲种数量变化为曲线A,表现为S型增长,因食物相同,饲养条件相同,所以此时乙种数量变化也应表现为S型增长,应是曲线C、D、E之一,此时甲种动物种群数量主要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组2:甲种与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乙种数量变化如曲线F所示.因食物相同,所以甲种与乙种生物之间应属于竞争关系,各组实验中,每种动物初始数量相等,饲养条件相同,此时甲种与乙种生物数量增长都应比在组1中单独培养慢,因而组1中乙种生物数量增长要比组2中的高,变化曲线应为C(因D、E比F在前面增长慢).则第40天时乙种的种群数量为600只,而容器内饲养液体积为20 mL,所以此时乙种的种群密度为30只/mL(600只÷20 mL)。
【小问2详解】
①在同一段河流中食物相同的两种鱼,分别分布在河流中央底部和临近河岸底部,其种间关系与实验中的组3中的乙种和丙种生物相似,由于是种间关系是两种生物,应是两条曲线D和E.其分布体现生物群落的水平结构。
②在玻璃温室中放养食物相同的两种传粉昆虫后,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减少,其种间关系与实验中的组2中的甲种和乙种生物相似,由于是种间关系是两种生物,应是两条曲线B和F。
【点睛】在某些生态系统中,存在与本实验类似的种间关系,注意了类似两个字非常重要,是解此小题的突破口。
14. 乐于助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当你帮助别人 提起重物时,看似举手之劳,实际上发生了复杂的神经调节。其基本过程:肌肉被重物 牵拉引起肌梭兴奋,通过α神经纤维和γ神经纤维导致梭外、梭内肌纤维收缩。α神经 元兴奋使梭外肌纤维收缩以对抗牵张,γ神经元兴奋引起梭内肌纤维收缩以维持肌梭兴 奋的传入,保证牵张反射的强度,从而提起重物。下图是表示该反射通路的简图,请据 图回答问题(图中突触释放的神经递质均为兴奋性递质)
(1)ɑ神经元产生的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___________(单向、双向)的,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反射弧结构组成的角度分析,肌梭是 ________ ,A 神经元属于_______________。γ神经元兴奋,最终会使骨骼肌收缩的力量_______________(填“增强”或“减弱”)。
(3)若一个神经元轴突末梢与另一个神经元或其他细胞相接触的部位,都可称为突触, 上图中所示部分共有 ____个突触。
(4)刺激强度与兴奋强度有何关系,现有两种假设:
假设 1:刺激与兴奋是同时效应,在一定范围内随刺激强度的增强兴奋也随之增强,超 出该范围,兴奋强度不再随刺激强度的增强而增强。
假设 2:只有当刺激电流达到一定值时,神经元才开始兴奋,并且兴奋强度不随刺激强 度的增强而增强。
①请在上面坐标图中画出上述两种假设相对应的实验结果。 _______________ 。
②科学家进行了实验:将刺激强度逐渐增加(S1~S8),测得一个神经细胞膜电位的变化 规律(如图),结合实验结果分析上述两种假设哪一种正确?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单向 ②.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③. 感受器、效应器 ④. 传入神经 ⑤. 增强 ⑥. 6 ⑦. ⑧. 假设2
【解析】
【分析】兴奋的传导包括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的,传导方向是双向的;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完成的,由于神经递质只能从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详解】(1)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ɑ神经元产生的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
(2)由“肌肉被重物牵拉引起肌梭兴奋,通过α神经纤维和γ神经纤维导致梭外、梭内肌纤维收缩”可知,肌梭既能感受兴奋,也能传递兴奋。从反射弧结构组成的角度分析,肌梭既是感受器,也是效应器;据图可知,A神经元上有神经节,因此,A神经元属于传入神经元;由于γ神经元兴奋引起梭内肌纤维收缩,从而提起重物,且图中突触释放的神经递质均为兴奋性递质,因此,γ神经元兴奋,最终会使骨骼肌收缩的力量增强。
(3)据图分析可知,若一个神经元轴突末梢与另一个神经元或其他细胞相接触的部位,都可称为突触,上图中所示部分共有6个突触。
(4)①根据假1:刺激与兴奋是同时效应,在一定范围内随刺激强度的增加兴奋也随之增强,超出该范围,兴奋强度不再随刺激强度增加而增强;假设2:只有当刺激电流达到一定值时,神经元才开始兴奋,并且兴奋强度不随刺激强度的增强而增强,故可画出实验结果:
②根据图丙,只有当刺激达到一定值(S5)时,膜电位才发生改变,神经元才开始兴奋;且S5增强到S8的过程中,电位有变化,说明兴奋强度不随刺激强度增强而增强,故假设2正确。
【点睛】明确兴奋传导的特点并能结合题图分析作答是解题关键。
四川省宜宾市四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宜宾市四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