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中考复习 精品解析:2020年山东省威海市中考物理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中考复习 精品解析:2020年山东省威海市中考物理试题(解析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前,请你用0, 吸引 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威海市2020年初中学业考试
物理
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页,共9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变回。
2.答题前,请你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已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题规定的位置上。
3.所有的试题都必须在专用的“答卡”上作答,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作图题用2B铅笔或0.毫米的黑色签字笔作答,其它题目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作答,在试卷或草稿纸上答无效。
一、选择顾(本题共12小题,共26分,1-10小题为单项选择,每小2分;11-12小题为多项选擇题,每小题3分,选对但选不全的得2分)
1.塑料泡沫具有质轻、隔热、吸音、附腐蚀等特点。用塑料泡沫箱可长时间保存冰冻的食品,这利用了该材料的什么性质( )
A. 密度小 B. 导热性差 C. 导电性差 D. 隔音性好
【答案】B
【解析】
【详解】用塑料泡沫箱可长时间保存冰冻食品,是因为塑料泡沫的隔热性能比较好,能够隔绝大部分的热量,即导热性差,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2.世界上有很多古老文明利用人的身体丈量世界,用人的手臂长度、脚的长度等定义长度单位。我国殷墟出土的一支骨尺,约合中等身高人的拇指至中指之间一拃的长度(约17cm),下列物体的尺度约为1支该骨尺长度的是( )
A. 初中物理课本的宽度 B. 乒乓球的直径
C. 课桌的高度 D. 粉笔的长度
【答案】A
【解析】
【详解】A.物理课本的宽度略小于20cm,在17cm左右,故A符合题意;
B. 乒乓球的直径在4cm左右,故B不符合题意;
C.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约为80cm,故C不符合题意;
D.粉笔的长度约为8cm ,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线上学习中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老师可以根据音色判断谁在回答问题
B. 调节旋钮增大音量,増大了声音的响度
C. 有时听不到声音,可能是人发出了次声波
D. 学生听老师讲课,利用了声音能够传递信息
【答案】C
【解析】
【详解】A.每个人的声带结构有差别,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谁在回答问题,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响度指的是声音的大小,调节旋钮增大音量,是増大了声音的响度,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人的发声频率高于20Hz,不能发出次声波;有时听不到声音,可能原因是声音的响度比较小或者离发声体比较远,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声音能够传递信息,所以老师讲课时,学生能够从老师那里接收信息,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2020年6月21日,我国境内观察到罕见的“金环日食”奇观,其光学原理是( )
A. 光沿直线传播 B. 光的反射 C. 光的折射 D. 光的色散
【答案】A
【解析】
【详解】“金环日食”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造成的,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花饽饽”是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下列关于蒸饽饽的过程,说法错误的是( )
A. 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饽饽的内能
B. 水沸腾后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C. 用做功的方法增大了饽饽的内能
D. 饽饽香气四溢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答案】C
【解析】
【详解】A.蒸饽饽的过程中,燃料燃烧释放化学能,转化为饽饽的内能,使饽饽能够蒸熟,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水沸腾后保持不变,但是需要持续续吸热温度,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蒸饽饽的过程中,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了饽饽的内能,故C错误,符合题意;
D.饽饽香气四溢属于扩散现象,是分子在做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造成的,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关于能量的转化或转移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地球上的化石能源归根结底来自远古时期的太阳能
B. 自然界中水能的循环再生过程不遵循能量守恒定律
C. 空调将室内空气的内能转移至高温的室外需要消耗电能
D. 热水自然变凉,能量自发的从高温物体转移至低温物体
【答案】B
【解析】
【详解】AB.地球上的化石能源都是太阳能转化来的,能量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从一个物体转移的另一个物体,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错误,符合题意;
C.空调将室内空气的内能转移至高温的室外需要压缩机运转,压缩机运转需消耗电能,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热传递的条件是温度差,热水自然变凉,能量自发的从高温物体转移至低温物体,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如图所示,装有常温水的玻璃瓶中密封部分空气,细玻璃管插入瓶中,玻璃管与瓶塞接触部分不漏气,下列关于细管中水柱桂液面升降情况,描述错误的是( )
A. 用力挤压玻璃瓶,液面上升
B. 将玻璃瓶放入热水中,液面上升
C. 在细管管口水平吹气,液面下降
D. 提着玻璃瓶从十楼走到一楼,液面下降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用力挤压玻璃瓶,瓶变扁容积变小,细管中水面高度上升,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将玻璃瓶放入热水中,瓶内气体受热体积增大,压强增大,外界压强不变,在瓶内液面上升,气压的作用下,会有一部分水被压入玻璃管,因此管内水柱的液面上升,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在细管管口水平吹气,管上方空气的流速增大,压强减小,管中液体受到向上的压强大于向下的压强,液面上升,故C错误,符合题意;
D. 提着玻璃瓶从十楼走到一楼,瓶内空气的压强不变,而外界大气压随高度的减小而增大,在外界气压的作用下,液面下降,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假如自然界存在第三种电荷,且遵循已有的电荷间的作用规律。a、b、c三个轻质小球分别带正电荷、负电荷和第三种电荷,均用绝缘细线竖直悬挂,相互靠近但始终不接触,三个小球的最终状态可能为(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b、c三个轻质小球分别带正电荷、负电荷和第三种电荷,则三个小球之间均为异种电荷,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三个轻质相互靠近时相互吸引。
A.a、b、c三个小球相互吸引,故A符合题意;
B.a、b相互排斥,b、c相互吸引,故B不符合题意;
C.a、b、c相互排斥,故C不符合题意;
D.a、c相互吸引,b、c相互排斥,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世界上第一个发现电与磁之间联系的科学家是( )
A. 安培 B. 奥斯特 C. 法拉第 D. 伏特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电流的单位是安培,因此安培对电流的研究作出了贡献,故A不符合题意;
B.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是世界上第一个发现电与磁之间联系的科学家,故B符合题意;
C.法拉第在1831年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为纪念伏特对电学的贡献,把伏特作为电压的单位,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小明为自己家的养牛场设计了一款补水提示器,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水量减少时滑片上移。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如果选择电压表,水量增多时电表示数变大
B. 如果选择电流表,水量减少时电表示数变小
C. 与电压表相比,选择电流表设计电路更节能
D. 如果选择电流表,R0可以在水太多时保护电路
【答案】C
【解析】
【详解】A.如果选择电压表,滑动变阻器R和定值电阻R0串联在电路中,且电压表测R上半部分的电压, 因电压表接在滑片上,把电压表看作开路,则R相当于一个定值电阻接入电路中(无论滑片如何移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不变);闭合开关S,水量增多时,滑片下移, R上半部分的电阻增大, R上半部分的电压增大,即电压表示数变大,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如果选择电流表,滑动变阻器R和定值电阻R0串联在电路中,电流表电路中的电流,水量减少时,滑片上移,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增大,电路总电阻增大,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电流减小,即电表示数变小,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与电压表相比,选择电流表设计电路的总电阻较小,电路电流较大,由P=UI可知,电路的总功率较大,不节能,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如果选择电流表,在水太多时,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移到最下端,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为0,若去掉R0,则电路发生短路,所以R0可以在水太多时保护电路,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额定电压为8V甲,乙两个电阻,图象I-U如图所示,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甲乙并联,两端电压0一8V范围内(不含0V),R甲总是大于R乙
B. 若甲乙并联,两端电压在0一8V范围内(不含0V),P甲是大于P乙
C. 若甲乙串联接在电压为9V的电源两端,R甲∶R乙=1∶2
D. 若甲乙并联接在电压为3V的电源两端,P甲∶P乙=3∶2
【答案】BC
【解析】
【详解】A. 若甲乙并联,甲乙两端电压相等,由图可知,在电压相等时,在0一8V范围内(不含0V),I甲总是大于I乙,由R=可知,R甲总是小于R乙,故A错误;
B.由A知,若甲乙并联,两端电压在0一8V范围内(不含0V),I甲总是大于I乙,由P=UI可知,P甲是大于P乙,故B正确;
C.由图可知,当I=0.8A时,甲两端电压为3V,乙两端电压为6V,此时总电压为9V,因此若甲乙串联接在电压为9V的电源两端,则
R甲∶R乙==3V∶6V=1∶2
故C正确;
D.若甲乙并联接在电压为3V的电源两端,由图可知,此时I甲=0.8A, I乙=0.4A,则
P甲:P乙=UI甲∶UI乙= I甲∶I乙=0.8A ∶0.4A=2∶1
故D错误。
故选BC。
12.在一次沿直杆滑降训练中,消防员从5m高处滑到离地面20cm处悬停,先后经历了a、b、c、d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经历的时间相同)。整个训练过程,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消防员的重力在b阶段做功最多
B. 只有b阶段,消防员处于平衡状态
C. 消防员四个阶段都在克服摩擦力做功
D. a阶段,滑杆受到的摩擦力小于消防员的重力
【答案】AD
【解析】
【详解】A.消防员的重力在a、b、c阶段做功,d阶段不做功,而a阶段处于匀加速过程,速度从0到v,平均速度小于v,b阶段处于匀速过程,速度为v,而c阶段处于匀减速过程,速度从v到0,平均速度小于v,由于每个阶段经历的时间相同,因此b阶段的距离最大,做功最多,故A正确;
B.b阶段处于匀速运动状态,消防员受力平衡,处于平衡状态,d阶段处于悬停状态,也是平衡状态,故B错误;
C.消防员在d阶段在没有移动距离,没有克服摩擦力做功,故C错误;
D. a阶段,消防员处于匀加速过程,消防员受到的摩擦力小于重力,滑杆受到的摩擦力与消防员受到的摩擦力为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即滑杆受到的摩擦力小于消防员的重力,故D正确。
故选AD。
二、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共16分,每小题2分)
13.制作口罩的熔喷无纺布纤维表面携带大量电荷,能够______(选填“吸引”或“排斥”)空气中的轻小物体;戴眼镜的同学佩戴口罩时,眼镜容易“起雾”,这是呼出的水蒸气发生了______现象。
【答案】 (1). 吸引 (2). 液化
【解析】
【详解】[1]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熔喷无纺布纤维表面携带大量电荷,能够吸引空气中的轻小物体。
[2]戴眼镜的人在佩戴口罩时,有时会发现眼镜的镜片起“雾”,这是因为人呼出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镜片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镜片上。
14.地磁场使地球生命免受宇宙射线的危害。有关地磁场形成的原因有很多假说,其中一种认为,在高温高压环境下,地核物质中的部分带电粒子向外逃逸到地幔层,并随着地球自转形成电流,从而产生磁场,如图所示,这种现象叫做______,形成磁场的带电粒子是______(选填“质子”或“电子”)。
【答案】 (1). 电流的磁效应(或电生磁) (2). 电子
【解析】
【详解】[1]地球自转形成电流,从而产生磁场,其实质就是电生磁,即电流的磁效应。
[2]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因此形成磁场的带电粒子是电子。
15.省油灯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其由上下两个碗状容器组成,中间有夹层,夹层有一小孔与外部相连。有研究人员发现“上部盛水、夹层盛油”能够省油(如图所示),请写出2个能省油的原因:______,______。
【答案】 (1). 降低油的温度 (2). 减小油的表面积(减小油与空气接触面积)或减小油上方的空气流速(三个原因写出两个即可)
【解析】
【详解】[1]在夹层中加水,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可以吸收更多的热量,使油的温度升高的较慢些,减少油的蒸发,所以相对耗油量就少些。
[2]上部盛水、夹层盛油,还能减小油的表面积(减小油与空气接触面积)或减小油上方的空气流速,从而减少油的蒸发。
16.“北斗圆梦,星耀苍穹”,2020年6月30日,北斗三号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组网成功,3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全部定位于赤道上空,这线卫星之间是相对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这些卫星受______(选填“平衡力”或“非平衡力”)。
【答案】 (1). 静止 (2). 非平衡力
【解析】
【详解】[1]3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全部定位于赤道上空,这线卫星之间的位置不发生变化,是相对静止的。
[2]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围绕地球转动,其运动状态不断变化,故受非平衡力。
17.用密度为0.4×103kg/m3的泡沫制作长2m、宽1.5m、厚20cm的长方体简易浮桥。浮桥在河水中的最大承重为______kg(ρ河=1.0×103kg/m3,g=10N/kg);此浮桥空载时分别平放到海水和河水中,下表面受到的压强分别为p海和p河,则p海______p河(选填“>”“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中考复习 精品解析:2020年山东省枣庄市中考物理试题(解析版),共16页。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中考复习 精品解析:2020年山东省潍坊市中考物理试题(解析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做法符合安全用电要求的是, 减小 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中考复习 精品解析:2020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物理试题(解析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