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中考复习 考点12 力与运动的关系-备战2019年中考物理考点一遍过
展开
一、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分析事实,再进一步概括、推理得出的,它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验证这一定律,但从定律得出的一切推论都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因此,牛顿第一定律是力学基本定律之一。
3.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1)“一切”说明该定律对于所有物体都适用,不是特殊现象。
(2)“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是定律成立的条件。“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有两层含义:一是该物体确定没有受到任何力的作用,这是一种理想化的情况(实际上,不受任何力的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二是该物体所受合力为零,它的作用效果可以等效为不受任何力的作用时的作用效果。
(3)“或”指两种状态必居其一,不能同时存在,也就是说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时,原来静止的物体仍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仍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4)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在不受力的情况下依旧可以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或者说: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要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对物体施加力的作用。
(5)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而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概括、推理总结出来的。
(6)牛顿第一定律是关于力与运动关系的规律,它反映了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合力为零)时的运动规律,在不受任何力时,物体要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不变。
二、惯性
1.定义: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叫惯性。
2.性质: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任何时候、任何状态下都有惯性。惯性不是力,不能说惯性力的作用,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的速度、物体是否受力等因素无关。
3.对惯性的理解。
(1)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一切物体是指无论是气体、液体、还是固体;无论是静止还是运动;无论受力还是不受力都具有惯性。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2)惯性指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即静止的物体总要保持静止状态,运动的物体总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惯性是物体的属性,不是力。因此在提到惯性时,只能说“物体具有惯性”,或“由于惯性”,而不能说“受到惯性作用”或“惯性力”等。惯性只有大小,惯性的大小仅取决于物体的质量,质量大,惯性也大。
4.防止惯性的现象:汽车安装安全气囊,汽车安装安全带等。
利用惯性的现象:跳远助跑可提高成绩,拍打衣服可除尘等。
三、二力平衡
1.平衡状态和平衡力
(1)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2)物体在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是平衡力。
(3)平衡力与平衡状态的关系: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要么不受力,若受力一定是平衡力;物体受平衡力或不受力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二力平衡
(1)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2)二力平衡的条件:概括说就是“同物、等大、反向、共线”。①同物: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②等大:大小相等。③反向:两个力方向相反。④共线:两个力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3.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应用:
(1)根据平衡力中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判定另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
(2)根据物体的平衡状态,判断物体的受力情况。
4.二力平衡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
平衡力
相互作用力
相同点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不同点
受力物体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作用在两个不同物体上
受力情况
受力物体是同一个,施力物体不是同一物体
两个物体互为施力者,互为受力者
力的变化
一个力变化(增大、减小或消失),另一个力不一定变化,此时物体失去平衡
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四、力和运动的关系
物体做何运动取决于它的受力情况和初始状态;当物体不受外力或受力平衡时它只能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当物体受不平衡的力作用时,其运动状态将会发生改变,这种改变体现在物体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上,二者中任一个发生改变或二者同时发生改变。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受力条件
力的方向和物体运动方向
物体所处状态
运动状态是否改变
不受力或受平衡力(合力为零)
—————
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不变
受非平衡力(合力不为零)
相同
速度增大,并且做直线运动
一定改变
相反
速度减小,仍做直线运动
不在同一直线上
运动方向改变,做曲线运动
五、做受力分析示意图
1.概念
力是普遍存在的,但是看不见、摸不到,十分抽象,力的示意图就可以把物体受到的力形象地表示出来。
力的示意图指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在同一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该画的越长。
2.考查形式
(1)单个力的示意图
(2)多个力的示意图
(3)二力平衡的示意图
3.画力的示意图的步骤
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要正确画出力的示意图。可以采用“三定三标”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先确定研究对象即受力物体受到哪些作用。
(2)“三定”
①定作用点:在受力物体上面出作用点,不能画在受力物体的外面,更不能画在施力物体上。如果物体同时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就将重心作为这几个力的作用点。
②定方向:以作用点为起点,沿力的方向画线段。注意题中关于方向的关键词如“水平”“竖直”等,并及时链接已有的力学知识,如重力方向竖直向下,摩擦力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压力方向与支持面垂直等。
③定长度:在同一图中,如果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线段的长短要大致表示力的大小,力越大,线段应画得越长。
(3)“三标”
①标箭头:在线段的末端标上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②标符号:力一般用字母“F”表示,重力用符号“G”表示。摩擦力一般用“f”表示。
③标数值和单位:在箭头旁边标上力的数值和单位。
4.画力的示意图需注意的问题
(1)力的作用点一定要画在受力物体上,一般重力要画在物体的重心上,压力要画在被压物体的表面上;当一个物体受多个力作用时,这几个力的作用点都要画在物体的重心上。
(2)在画力的示意图时,要正确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若找不出一个力的施力物体,则该力一定是不存在的。根据要求画出需要画的力,不要“画蛇添足”地画出不存在的力。
5.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1)分析重力
只要物体在地球附近无论物体与地球接触不接触,都受重力作用。所以首先分析出物体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
(2)分析弹力
如果物体间不接触是不能产生弹力的。但是物体间接触不一定有弹力,还必须发生挤压而产生弹性形变。如何判断物体间相互接触有无弹力?我们可以假设撤去接触物体,判断研究对象是否维持现状。若维持现状则接触物体对研究对象没有弹力,因为接触物体使研究对象维持现状等同于没有接触物体而研究对象处于现状,接触物体形同虚设,故没有弹力。若不能维持现状则有弹力,因为接触物体撤去随之撤去了应该有的弹力。如图甲若撤去斜面,小球就不可能停留在原来的位置,要向右运动,所以斜面对小球有支持力。如图乙若撤去斜面,小球仍保持原来位置不动,则斜面对小球没有支持力。
(3)分析摩擦力
一般情况下只要接触表面粗糙且研究对象在其表面上滑动或者滚动即可很容易地判断出滑动摩擦力或滚动摩擦力。若有静摩擦力除了接触表面粗糙,还要求研究对象静止在其表面上有相对运动趋势。相对运动趋势有时很难确定,而且研究对象静止在其表面上不一定有相对运动趋势,从而就不一定有静摩擦力。我们也可以用假设法,假设接触表面光滑判断研究对象是否维持现状。若维持现状则无摩擦力,因为粗糙表面等同于光滑表面使物体维持现状,而光滑表面对研究对象是没有摩擦力的,故粗糙表面对研究对象没有摩擦力。若不能维持现状则有摩擦力,例如图丙中假设墙面光滑,小球将维持现状不动,故墙对小球没有静摩擦力。图丁中假设墙面光滑,小球将运动而不能维持现状,故有静摩擦力。
正在水平面上滚动的小球,如果它受到的外力同时消失,那么它将
A.立即停下来
B.做匀速直线运动
C.慢慢停下来
D.改变运动方向
【参考答案】B
1.下列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牛顿第一定律是直接由实验得出的]
B.牛顿第一定律是没有事实依据凭空想象的
C.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的一条重要规律
D.牛顿第一定律认为物体没有惯性
【答案】C
【解析】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直接由实验得出而是通过推理得出来的,故A错;牛顿第一定律虽然不是直接由实验得出,但是符合客观事实的,故B错误;牛顿第一定律不是牛顿一个人的研究,而是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的一条重要规律,故C正确;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故D错误;应选C。
2.人类航天航空技术的发展,得益于物理学中关于运动和力的研究。
(1)对“运动和力关系”的研究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①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根据经验和思辨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伽利略通过实验说明:运动物体如果不受其他物体的作用,将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英国科学家_______概况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总结出著名的惯性定律。
(2)惯性定律的内容是:一切物体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状态或静止状态。 学#@科网
【答案】(1)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永远匀速运动下去 牛顿 (2)没有受到外力作用 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2018·无锡校级期中)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用轻质细线悬挂一个小球,将小球拉至A点,使细线处于拉直状态,然后,让小球以初速度v0从A点开始运动,不计摩擦和空气阻力,当小球刚摆到与A点等高的B点时,细线恰好断开,那么,小球将
A.沿轨迹BC自由下落
B.沿轨迹BD继续运动
C.沿轨迹BE做匀速直线运动
D.沿轨迹BF继续上摆
【参考答案】B
1.放在一辆足够长的表面光滑的平板车上的两个物体,随车一起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当车突然停止时,这两个物体在车上(不考虑空气阻力)
A.一定不相碰
B.一定相碰
C.若两个物体质量相等,一定相碰
D.若两个物体质量不相等,一定相碰
【答案】A
【解析】根据题意知道,两物体随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且平板车表面光滑,又足够长,所以当车突然停止时,由于惯性,两个物体仍会保持原来的速度和方向不变,继续向前运动,所以,它们一定不会相碰,故选A。
2.如图所示,当铁锤松动时,握住锤柄速度向下撞击坚硬的凳面,锤头会紧紧地套在木柄上,这是因为锤柄撞击凳面
A.锤柄由运动变为静止,锤头由于惯性仍要保持静止状态
B.锤柄由运动变为静止,锤头由于惯性仍要继续向下运动
C.锤头由运动变为静止,锤柄由于惯性仍要保持静止状态
D.锤头由运动变为静止,锤柄由于惯性仍要继续向下运动
【答案】B
【解析】将锤子倒着握住向下撞击时,原来锤头和锤柄都处于运动状态,当锤柄碰到板凳后运动停止,而锤头由于惯性会仍然保持运动状态,故此时锤头能紧紧的套在锤柄上,故B正确。 学科#¥网
如图所示,a、b两个弹簧测力计放在水平桌面上并相互钩在一起,用水平拉力F1和F2分别拉a、b的秤环,F1=F2=4 N,两弹簧测力计静止。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a对b的拉力和b对a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B.a受平衡力,b对a的拉力是4 N,a的示数是4 N
C.b受平衡力,a对b的拉力是4 N,b的示数是8 N
D.a和b受到的合力均为零,示数均为零
【参考答案】B
【详细解析】水平面上甲、乙两个测力计在拉力F1和F2作用下处于静止,则测力计受力平衡,所以测
1.(2018·遂宁期末)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粗糙的水平桌面上,两边分别连接水平细线并通过定滑轮与质量不同的钩码A、B相连,物体M保持静止(线重和线与滑轮间的摩擦不计),对物体M受力分析正确的是
A.不受摩擦力的作用
B.所受摩擦力方向可能水平向左也可能水平向右
C.水平方向所受的合力不为零
D.竖直方向所受的合力不为零
【答案】B
2.如图所示的押加是我国少数民族体育项目之一,又称为大象拔河。比赛中,甲乙双方通过腿、腰、肩和颈用“力”拖动布带互拉,以决胜负。以下关于比赛过程中的说法正确的是 学科¥%网
A.甲、乙拖动布带互拉的力并不始终大小相等
B.甲若获胜是因为甲拖动布带拉乙的力大于乙拖动布带拉甲的力
C.在僵持状态下,甲拉绳的力与乙拉绳的力是一对平衡力
D.在僵持状态下,甲对乙的拉力与乙受到地面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答案】C
【解析】甲、乙拖动布带互拉的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所以始终大小相等,故A、B说法错误;在僵持状态下,绳处于静止状态,在水平方向上,甲与乙对带的拉力相互平衡,是一对平衡力,C正确;在僵持状态下,甲对乙的拉力与乙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不在同一直线上,地面摩擦作用在鞋底,甲对乙的拉力作用在腰上,故D选项不对,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如图所示,将鸡蛋下的硬纸片用手指突然弹出,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鸡蛋下落是因为受到重力的作用
B.纸片飞出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弹纸片时手指感到疼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鸡蛋的重力和硬纸片对鸡蛋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参考答案】D
1.(2018·资阳期末)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B.推出去的铅球能在空中飞行,是因为铅球始终受到推力的作用
C.匀速上升的电梯受到的拉力与总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D.沿草皮滚动的足球最终会停下来是因为它不受力的作用
【答案】C
【解析】A、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但是当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时,物体的状态就一定不会改变,故A错误;B、推出去的铅球由于惯性继续在空中飞行,运动过程中铅球并不受推力作用,故B错误;C、匀速上升的电梯,所受合外力为零。又因为电梯只受地球对电梯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拉力所以重力和拉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C正确;D、在草地上滚动的足球,最终会停下来,是因为足球受到了摩擦力。故D错误。
2.一个受平衡力作用的物体
A.做减速运动
B.做加速运动
C.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D.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答案】C
画出静止在斜面上的木块A所受力的示意图。
【参考答案】
【详细解析】物体静止在斜面上,处于平衡状态,受力平衡,物体受到重力和斜面的支持力,这两个力是不平衡的,合力沿斜面向下,所以还受到一个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如下图所示。
1.如图所示,木块A与平板小车一起在水平桌面上向左匀速运动,当小车受外力作用突然减速时,木块随即在小车的平板上滑行。请在图中用带箭头的线段标出木块滑行的方向,并画出木块滑行过程中的受力示意图。 学@#科网
【答案】
2.如图所示,小球悬挂在细线下来回摆动。请做出小球在图示位置时,所受绳子拉力F和重力G的示意图。
【答案】
【解析】过球心做竖直向下的重力和沿绳子斜向上的拉力。如图所示。
1.如图所示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实验装置,下列有关此探究活动的设计和结论的各种表述,正确的是
A.每次实验时,应使小车从斜面的不同高度滑下
B.运动的物体若不受阻力,将一直运动下去
C.水平面越粗糙,小车在水平面上前进的距离越远
D.由于惯性,小车到达粗糙的水平面后继续向前运动,摩擦力逐渐减小到零
2.(2018·运城模拟)当有人用力将图中装置右端下方的重物拉起时,重物的重力势能将增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利用图中装置不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B.图中装置不含杠杆
C.重物上升过程中受力一定平衡
D.手把上镶嵌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力
3.如图所示,小明同学酷爱滑板运动,下列是他在水平地面上玩滑板的过程中,对几个力学问题的思考,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人和滑板滑得越快惯性越大
B.滑板底部安装轮子是为了减小摩擦
C.滑板随人动是因为鞋与滑板固定在一起
D.人对滑板的压力和滑板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4.(2018·郑州期末)“共享单车”被网友评为中国新四大发明之一。越来越多的人骑自行车出行,如图所示。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轮胎上的花纹主要是为了造型美丽
B.人对车的压力和人受到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车把两端的刹车手柄,相当于一个等臂杠杆
D.脚蹬系统相当于一个轮轴,好处是可以省力
5.如图甲所示,小明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使它沿水平木板匀速滑动,如图乙是他两次拉动同一木块得到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木块两次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均相等
B.木块第2次受到的拉力较大
C.木块两次的运动时间一样多
D.两次拉力对木块做的功一样多
6.(2018·北海期末)下列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处于平衡状态的是
A.在空中自由下落的苹果
B.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
C.正在草坪上越滚越慢的足球
D.风中摇摆的树叶
7.如图所示,长方体木块M放在水平桌面上,木块m放在木块M上面,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一起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空气阻力不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水平拉力F和木块M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相等
B.木块m受到方向向左的摩擦力
C.木块M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木块M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若突然撤去水平拉力F,木块m将向左倾倒
8.(2018·内江期末)如图所示,叠放在一起的甲、乙、丙三块石头均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甲石头对乙石头的压力和乙石头对甲石头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B.丙石头对乙石头的支持力和甲石头对乙石头的压力的大小不相等
C.甲、乙、丙三块石头所受合力不为零
D.乙石头受到三个力的作用
9.(2018·西宁期末)一位同学沿水平方向推一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哪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
A.人推车的力与车推人的力
B.人推车的力和地面对车的摩擦力
C.车的重力和车对地面的压力
D.车的重力和人推车的力
10.(2018·安阳校级期末)如图所示,B重20 N,A一部分浸入容器内水中,整个装备处于平衡状态,台秤的示数较A物体没有浸入前增加30 N,那么物体A重为(不计滑轮重及摩擦)
A.10 N B.20 N C.30 N D.40 N
11.(2018·安阳校级期末)如图所示,甲乙两队正在进行拔河比赛,僵持过程中(认为都是静止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队对乙队的拉力和乙队对甲队的拉力是平衡力
B.甲队对绳的拉力和绳对甲队的拉力不是相互作用力
C.甲队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和甲队所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D.甲队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和乙队对甲队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12.(2018·武昌期末)如图所示,用一根细线拴一块橡皮,甩起来,使橡皮绕手在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则橡皮在做匀速圆周运动过程中
A.橡皮受平衡力作用
B.橡皮能保持匀速圆周运动是因为它具有惯性
C.橡皮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
D.橡皮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13.(2018·来宾期末)起重机吊着3吨的货物,下列哪种情况下,钢丝绳对货物的拉力最大
A.货物停在空中时
B.货物匀速上升时
C.货物匀速下降时
D.三者都一样大
14.(2018·宜宾期末)中国的杂技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珍贵的优秀文化遗产。如图所示是关于杂技表演项目“顶缸”的过程中缸处于静止状态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缸受到的重力和演员对缸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演员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演员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缸对演员的压力与演员对缸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地面对演员的支持力与演员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15.(2018·北大附中期末)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将系于轻质小卡片两对角的细线分别斜跨过左右吸在黑板上的滑轮,在细线的两端挂上钩码,如图所示。此时作用在卡片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若要证明:“两个力平衡的必要条件之一是必须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则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手扶卡片,在右侧加挂一个钩码,松手
B.手扶卡片,使其竖直向下移动一些,松手
C.手扶卡片,绕其中心在竖直平面旋转90°,松手
D.手扶卡片,将右侧滑轮竖直向下移动至与左侧滑轮相平
16.(2018·北大附中期末)用电线吊在天花板上的灯处于静止状态,下列哪对力是一对平衡力
A.电线对灯的拉力与灯对电线的拉力
B.灯对电线的拉力与灯受到的重力
C.天花板对电线的拉力与电线对灯的拉力
D.电线对灯的拉力与灯受到的重力
17.(2018·武昌模拟)如图所示,一位同学沿水平方向用75 N的力推箱子,则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箱子在滑行过程中所受摩擦力大小为75 N,方向水平向左
B.若该同学没有推动箱子,箱子所受摩擦力为75 N
C.若该同学推箱子的力增大,箱子所受摩擦力可能增大
D.箱子在滑行过程中撤去推力,箱子由于惯性会继续运动一段时间
18.(2018·红安实验中学模拟)2018年1月30日,景驰在广州生物岛进行无人驾驶常态化试运营。如图所示,若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下列各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A.汽车的牵引力和地面对汽车的摩擦力
B.汽车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汽车的支持力
C.汽车所受的重力和汽车对地面的压力
D.汽车对地面的摩擦力和汽车所受摩擦力
19.(2018·丹东期末)关于物体的惯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足球射入球门时才具有惯性
B.玩具小赛车能很快停下来,说明赛车没有惯性
C.跳远运动员起跳前要助跑,是为了获得惯性
D.系安全带可以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
20.(2018·防城港期末)下列是有关运动和力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
A.汽车司机使用安全带与惯性无关
B.击打排球时手感到疼,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C.跳伞运动员匀速下落时,以伞为参照物,人是运动的
D.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牵引力大于阻力
21.(2018·天津模拟)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是
A.小球所受的重力G
B.木块对斜面的压力F
C.力F2的力臂l2
D.家庭电路中,电灯和插座的安裝
22.图甲是商场里常用的垂直电梯和自动扶梯,图乙记录了小强乘坐电梯的s-t图象。则他搭乘垂直电梯受到的支持力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搭乘自动扶梯受到的支持力;当随自动扶梯到达扶梯口时,若不小心,则会由于________向前倾倒。
23.如图所示,跳伞运动员和伞在空中匀速直线下降,已知人和伞的总重为7 500 N,则人和伞受到的阻力大小为______N,方向是____________。
24.现在社会处处显示出对人的关怀,公交车扶手上装有拉环(如图所示),刹车时制动力改变了汽车的___________,抓住拉环可以避免由于________对人造成伤害;除此之外,拉环在抓手处还有凹凸不平的花纹,这是为了______________。
25.为践行“低碳生活,绿色出行”,平邑县城区内安装了公共自行车网点,越来越多的市民上下班由坐汽车改骑自行车。某市民在停止蹬车后,行驶在水平路面上的自行车仍继续向前运动一段距离,这是因为自行车具有___________,自行车最后停下来,这是因为它受到_____________的缘故。
26.(2018·沈阳校级期中)用钢丝绳系着一个重500 N的物体,当钢丝绳拉着物体匀速上升时,绳对物体的拉力_____500 N(选填“>”、“<”、“=”);当钢丝绳拉着物体悬在空中静止不动时,绳对物体的拉力是_____N;当钢丝绳拉着物体以2 m/s的速度匀速下降时,物体受到的合力是_____N。
27.(2018·郑州期末)如图是小朋友们玩蹦蹦床时,小明被蹦床弹起竖直上升时的情景。当他在最高点时处于_____状态(选填“平衡”或“非平衡”),你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2018·丹东期末)小明骑自行车上学,当停止用力蹬脚踏板时,自行车仍能向前运动,这是由于自行车具有_____,如果所受力都消失了,自行车将做_____(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29.(2018·安阳校级期末)如图,物体A重30 N,用F等于50 N的力垂直压在墙上静止不动,则物体A所受的摩擦力是________N;若F增大,物体A所受的摩擦力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0.(2018·安阳校级期末)如图甲是一种新型拖把——“真好拖”,包括拖把与脱水装置,图乙是其结构图,在使用时只需将拖把浸湿,然后放在脱水槽中,用脚踩动跳板,脱水槽会转动,拖把上的水就会从小孔被甩到容器内。脱水装置的脚踏板、提手上都有凹凸的花纹,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如果脚踩踏板时,脱水槽带动拖把转动,拖把上的水由于___________被甩入容器内,拖把的运动状态___________(选填“没有”或“发生”)改变。
31.如图,某同学想:地球转动速度很大,北京地面的转动速度大约为360 m/s,当跳起来落回地面时,地面已转过了很大一段距离,自己就不会落回原地,所以只要不停地跳跃,就能免费周游世界。这个同学的想法是________(填“正确”或“错误”)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某小组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
(1)分别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位置由静止下滑,能够使小车到达水平面起始端的速度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
(2)小车三次滑行的距离如图甲所示,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________,进一步推理可知,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力,将做________运动。
(3)完成上述实验后,他们取来一个小球和木块,将小球从斜面的某一位置由静止滚下,将水平长木板上的木块由A位置撞至B位置,如图乙所示;完成后,保持木块在B位置不动,取回小球置于斜面同一位置重复上面的操作,如图丙所示。这是在________相同的条件下,探究小球的动能大小与________的关系。在这两次实验中,________(填“乙”或“丙”)图中小球将木块推动的距离更大一些。
33.境自远尘皆入咏,物舍妙理总堪寻!物理规律往往隐藏在众多表象的茫茫迷雾之中,而科学研究就像穿透这迷雾的明灯,引导着探索者到达真理的彼岸。人类对“运动和力的关系”的认识就经历了一个曲折漫长的探索过程。
(1)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根据生活经验和事物表象得出的错误观点被人们沿用了近2 000年。
(2)十七世纪,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正确地揭示了“运动和力的关系”,如图所示,伽利略的斜面实验有如下步骤:
①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个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
②两个对接的斜面,让小球沿一个斜面从静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
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时的高度。
④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水平面,小球将沿水平面以恒定速度持续运动下去。
上述步骤中有的属于可靠事实,有的则是科学推论。将这事实和推论进行分类排序,以下正确的是______。
A.事实②→事实①→推论③→推论④
B.事实②→推论①→推论③→推论④
C.事实②→推论①→推论④→推论③
D.事实②→推论③→推论①→推论④
(3)伽利略得出:运动物体如果不受其他物体的作用,将会_____________________。伽利略由此开创了实验和推理相结合的科学研究方法。
34.根据实验回答问题:
(1)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保持F1与F2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用手将小车扭转到如图甲所示的位置,松手后,小车将无法在此位置平衡,这样操作的目的是为了说明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应满足__________________的条件。实验中使用小车可以大大减小其受到的摩擦力,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探究“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实验中,每组实验的三次操作,都要将弹簧右端点从位置A拉伸到位置B,如图乙所示。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需要进行多次实验,你的具体操作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形状不规则物体的重心,一般不容易确定。我们可以用“悬挂法”来确定薄板的重心。照图甲那样,在薄板上的某一点A用线把它悬挂起来,当薄板静止时,用铅笔沿悬线在薄板上画出一条竖直线AB。再通过另一点C把薄板悬挂起来,薄板静止时如图乙所示。请在图乙中画出此薄板的重心O,要求保留作图痕迹。
36.2017年4月20日19时41分,搭载“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二”运载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图示为“长征七号遥二”运载火箭在空中飞行时的雄姿,请你画出它受到的重力示意图。
37.如图所示一瓶饮料静止在匀速运动的传送带上,随传送带一起运动。请在图中画出饮料瓶的受力示意图。(图中的A点表示饮料瓶的重心)
38.(2018·苏州模拟)请在图中画出木棒受到的重力和木棒对墙壁的压力的示意图。
39.(2018·湘西)下列事例与惯性无关的是
A.墙内开花墙外香
B.汽车突然刹车时,乘客会前倾
C.开车时,司机要系安全带
D.跳远时,运动员助跑以提高成绩
40.(2018·兰州)下列关于运动和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运动的方向与其所受合力的方向一定相同
B.射出枪口的子弹由于惯性继续向前飞行
C.电梯匀速上升时,电梯对人的支持力和人对电梯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D.熟透的苹果落到地面,说明地球对苹果的引力大于苹果对地球的引力
41.(2018·镇江)如图所示,将纸片从易拉罐和水平桌面间快速水平抽出,易拉罐几乎不动。则将纸片抽出的过程中,易拉罐
A.不具有惯性
B.在水平方向上受力平衡
C.相对纸片水平向右运动
D.受到水平向右的摩擦力
42.(2018·营口)2018年6月14日,第21届世界杯足球赛在莫斯科卢日尼基体育场开幕。下列与足球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踢球时,脚对球施加了力,球对脚没有力的作用
B.踢出去的球在空中继续运动,是因为球受到惯性作用
C.只要脚对球施加的力大小相同,其作用效果一定相同
D.守门员使球停下来的过程,是力改变了球的运动状态
43.(2018·赤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跳远运动员快速助跑后,飞身鱼跃,受惯性力的作用在空中继续前进
B.在水平道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受到的牵引力和阻力是一对平衡力
C.要让自行车更快的停下来,用力捏闸是通过增大压力来减小摩擦
D.拉力越大,弹簧被拉得越长,由此可知,力的作用效果只与力的大小有关
44.(2018·岳阳)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匀速前进,则
A.木块受到的重力与木块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B.水平桌面越粗糙,测力计示数越大
C.木块相对弹簧测力计是运动的
D.测力计对木块施力,木块对测力计没有力的作用
45.(2018·大庆)如图,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两个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对这两物体受力分析正确的是
A.B受到地面的支持力与B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B.B对A的支持力与A对B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C.B对A的支持力与A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D.A对地球的吸引力与地球对A的吸引力完全相同
46.(2018·新疆)下列交通提示用语和惯性无关的是
A.车辆转弯,请坐稳扶好
B.雨天路滑,请减速慢行
C.注意安全,请保持车距
D.遵守交规,请靠右行驶
47.(2018·铜仁)关于运动和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月亮在云中穿行”,以“云”为参照物,“月亮”是静止的
B.足球场上,运动员将飞过来的足球用头顶回去,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
C.车辆在公路上行驶时,驾驶员和乘客要系安全带,是为了防止惯性带来危害
D.滚动轴承里加润滑剂是为了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48.(2018·巴中)关于运动和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汽车急刹车时,人会向前“冲”,是因为惯性突然增大
B.人推小车没推动,是因为人对小车的推力小于地面对小车的阻力
C.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D.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49.(2018·辽阳)2017~2018赛季,辽宁队首次获得CBA总冠军。如图是辽宁队在比赛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篮球出手后能继续上升,是因为篮球受到惯性的作用
B.运动员听到观众的呐喊声是通过空气传来的
C.篮球离开手后,在空中运动过程中,手对篮球做了功
D.“盖帽”时运动员用力击球,手感到疼,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50.(2017·黔南卷)如图所示是运动场上的一些场景,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进行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运动员百米赛跑冲线后没有立即停下来,是因为受到惯性力的作用
B.运动员做引体向上在单杠上静止时,他对单杠的拉力和他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C.运动员正在跳高,当他腾跃到最高点时重力势能最大
D.运动员踢出去的足球在草地上滚动时慢慢停下来,是因为足球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51.(2017·曲靖卷)某中学生骑着自行车在水平路面上行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骑车人相对于自行车是运动的
B.自行车加速前进时,它的惯性变大
C.自行车刹车时,闸皮车圈之间的摩擦是滑动摩擦
D.自行车匀速转弯时,它的运动状态不变
52.(2017·乐山卷)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利用弹簧可以制作测力计,是因为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长
B.手中的石头释放后,会下落得越来越快,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小型汽车的驾驶员和前排乘客必须使用安全带,目的是减小人的惯性
D.在平静的水面上,一只船上的人用力推另一只船,两只船将同时从静止开始向相反方向运动,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53.(2017·潍坊卷)下列科学家中,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做出巨大贡献的是
A. B. C. D.
54.(2017·鄂尔多斯卷)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员奋力拼搏,为国争光。在下列体育比赛中,有关运动和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头球攻门,球受到惯性的作用奔向球门
B.用力拉弓,弓弯曲得很厉害,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用力向后划水,皮划艇才能前进,说明水对皮划艇的力大于皮划艇对水的力
D.电视转播百米赛时,感觉运动员跑得很快,是因为跑道相对屏幕后退得快
55.(2017·铜仁卷)对于静止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物理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书受到重力和书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B.书受到重力和书对桌面的压力是相互作用力
C.书受到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是相互作用力
D.书受到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56.(2017·湖州卷)如图,旋翼式无人机被广泛地运用在民用领域,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下列关于这款无人机的说法,正确的是
A.无人机在空中悬停时,旋翼相对于机身是静止的
B.无人机无法勘探月球表面的月貌
C.无人机匀速下降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D.无人机在空中飞行时,始终受到平衡力作用
57.(2017·鄂州卷)学习关于物体的平衡条件时,小林同学提出了以下疑问:只受一个力作用的物体能保持平衡状态吗?只受两个力作用的物体一定能保持平衡状态吗?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一定只受两个力作用吗?为此他做了如图所示实验,研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的受力情况。
A.他将一小球用一根细线悬挂起来,如图甲所示;剪断细线后小球下落,如图乙所示。
B.他又将一小球用两根细线悬挂起来,如图丙所示;剪断其中一根细线,小球发生摆动,如图丁所示通过实验,他的疑问得到解决。根据实验现象及相关条件,小林同学归纳得出了初步结论:
(1)由图甲和乙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图甲和丁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图甲和丙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8.(2017·黔南卷)在水平向右行驶的小车车厢,顶端用细线悬挂一小球小车水平地板上放置一物块,从某时刻起,发现小球向右(运动的同方向)摆动,如图所示,请画出此时物块受力的示意图。
59.(2017·乐山卷)踢出的足球在水平草地上继续滚动一段距离才停止下来,请做出向右滚动的足球所受各力的示意图。
60.(2017·张掖卷)有一个木球静止在水面上,在图中画出它的受力示意图。
61.(2017·贵阳卷)如图所示,站在水平地面上的人水平向左推静止于地面上的木箱,木箱没有动,请你画出推木箱时人所受的重力G和地面对人右脚上A点的摩擦力f的示意图(图中O点表示人的重心)。
3.B【解析】A.一切物体在任何时候都有惯性,惯性只与质量有关,故A错误;B.用滚动代替滑动可以减小摩擦,因此滑板底部安装轮子是利用了滚动代替滑动,可以减小摩擦力;故B正确;C.滑板随人动是因为鞋与滑板之间有摩擦力的作用,当人和滑板的运动状态改变时,依靠的就是摩擦力,只有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滑板与人的脚之间才没有摩擦力。故C错误;D.人对滑板的压力,受力物是滑板;对人的支持力,受力物是人,压力和支持力不是一对平衡力,故D错误。
4.D【解析】A、轮胎上的花纹主要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而不是为了造型美丽,故A错误;B、人对车的压力和人受到的支持力是作用在不同物体的两个力,不是一对平衡力。故B错误;C、车把两端的刹车手柄,在使用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属于省力杠杆,故C错误;D、脚蹬系统相当于一个轮轴,其外轮半径大于轴半径,且动力作用在轮上,好处是可以省力,故D正确。故选D。
5.A【解析】木块的运动速度虽然不同,但前后两次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都是一对平衡力,由于木块对水平板的压力不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所以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不变,故A正确;从图象上可以看出,木块两次都是做匀速直线运动,而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所以两次木块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相等,故B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一次木块运动的速度较大,但由于没有说路程情况,所以没法比较时间,故C错误;木块两次运动的距离未知,无法判断木块两次所做功的大小,故D选项错误;故选A。
6.B【解析】A、在空中自由下落的苹果,下落速度越来越快,不是平衡状态;故A错误;B、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是平衡状态。故B正确;C、正在草坪上越滚越慢的足球,速度越来越慢,不是平衡状态,故C错误;D、风中摇摆的树叶,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始终在变化,不是平衡状态,故D错误。故选:B。 学#@¥科网
9.B【解析】A、人推车的力与车推人的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不是平衡力,故A不合题意;B、人推车的力和地面对车的摩擦力,这两个力等大、反向、共线,都作用在小车上,是一对平衡力,故B符合题意;C、车的重力和车对地面的压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方向也相同,不是平衡力,故C不合题意;D、车的重力和人推车的力方向互相垂直,不在一条直线上,不是平衡力,故D不合题意。故选B。
10.D【解析】因为物体B在动滑轮上,通过滑轮组对物体A的拉力为F=GB=×20 N=10 N,因台秤的示数较A物体没有浸入前增加30 N,即物体A对液体产生的压力为30 N,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则物体A受到的浮力为F浮=30 N;物体A的受力情况为:竖直向上的拉力F和浮力F浮,竖直向下的重力G,因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则G=F+F浮=10 N+30 N=40 N,故选D。
13.D【解析】A、货物停在空中时,是静止状态,此时拉力与重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拉力与重力相等;BC、货物匀速上升、下降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受的拉力与重力也是一对平衡力,所以拉力与重力相等;D、物体在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拉力始终与货物的重力相等,因此以上选项都一样大,是正确的。故选D。
14.B【解析】A、缸受到重力和演员对缸的支持力满足平衡力的条件,是一对平衡力,故正确。B、演员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演员的支持力满足相互作用力的条件,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错误。C、缸对演员的压力与演员对缸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错误。D、地面对演员的支持力要大于演员受到的重力,故不是平衡力,故错误。故选A。
15.C【解析】A.手扶卡片,在右侧加挂一个钩码,松手,此时力的大小不同,不能平衡,验证二力平衡与力的大小的关系,故A错误;B.手扶卡片,使其竖直向下移动一些,此时力不在同一直线上,但方向也不相反,没有控制好变量,故B错误;C.手扶卡片,绕其中心在竖直平面旋转90°,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两个力不在同一直线上,松手后小卡片不能平衡,这个操作可以探究相互平衡的两个力是否必须处于同一直线上,故C正确;D.滑轮的位置,即是否同高,不影响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还是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故不能验证两个力还必须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才能彼此平衡,故D错误;故选C。 学#¥科网
16.D【解析】A、电线对灯的拉力与灯对电线的拉力符合相互作用力的条件,因此二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A选项错误;B、灯对电线的拉力和电灯受到的重力,重力是电灯受到的力,而拉力是电线受到的力,因此不是一对平衡力,故B选项错误;C、天花板对电线的拉力与电线对灯的拉力,天花板对电线的拉力,是电线受到的力,电线对灯的拉力,灯是受力物体,因此也不是一对平衡力,故C选项错误;D、电线对灯的拉力与灯受到的重力符合二力平衡的条件,因此是一对平衡力,故D选项正确。故选D。
19.ABC【解析】A、足球任何时候都有惯性,故A错误;B、赛车能很快停下来是由于受阻力的作用,故B错误;C、跳远运动员起跳前要助跑是为了利用惯性跳的更远些,故C错误,;D、系安全带可以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故D正确。故选ABC。
20.B【解析】A、司机和汽车一起运动,当急刹车时,车停止运动,司机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前行,容易冲出车外,为了防止惯性造成的危害,一定要系安全带;故A错误;B、击打排球时手给排球一个力的作用,同时球给手一个力的作用,手感到疼,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B正确;C、跳伞运动员匀速下落时,人和伞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以伞为参照物,人是静止的,故C错误;D、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水平方向上受到牵引力和阻力作用,两个力是平衡力,大小相等;故D错误。故选B。
21.C【解析】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所以小球所受的重力的重心应该在小球的重心上,故A错误;斜面上静止的木块对斜面的压力垂直于斜面,斜面受到的压力的作用点在斜面上,故B错误;反向延长力F2的作用线,然后过支点O向力的作用线引垂线段,垂线段的长即为力臂l2,故C正确;火线进入开关,再进入灯泡顶端的金属点,零线直接接入灯泡的螺旋套,这样在断开开关能切断火线,接触灯泡不会发生触电事故,既能控制灯泡,又能更安全,图中开关和灯泡接法错误,故D错误,故选C。
22.等于 惯性
23.7 500 竖直向上
【解析】由于跳伞运动员和伞在空中匀速直线下降,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所以人和伞受到的阻力与人和伞的总重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因此阻力大小为7 500 N,方向为竖直向上。
24.运动状态 惯性 增大摩擦
【解析】公交车原来是运动的,公交车刹车时制动力改变了汽车的运动状态,汽车刹车之前人和汽车一起运动,汽车刹车时,汽车停止运动,人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前进,拉住拉环避免由于惯性对人造成伤害;拉环在抓手处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采用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
25.惯性 阻力
【解析】因为用力蹬脚踏时,自行车就会向前运动,当停止蹬脚踏时,由于惯性,自行车还要保持原来向前运动的状态,因此还会继续向前运动;自行车越来越慢,最终停下来,是由于受到阻力作用的缘故。
26.= 500 0
【解析】用钢丝绳系上一个重为500 N的物体,当钢丝绳拉着它匀速上升时,绳对物体的拉力和物体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所以绳子对物体的拉力是500 N;当钢丝绳拉着物体静止时,绳对物体的拉力和物体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所以绳子对物体的拉力是500 N;当钢丝绳拉着物体以2 m/s的速度匀速下降时,绳对物体的拉力和物体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平衡力的合力为0 N。
27.非平衡 小明只受重力作用
【解析】当小明在最高点时,只受重力作用,受力不平衡,因此他处于非平衡状态。
28.惯性 匀速
【解析】因为用力蹬脚踏时,自行车就会向前运动,当停止蹬脚踏时,由于惯性,自行车还要保持原来向前运动的状态,因此还会继续向前运动;如果所受力都消失了,由于惯性,自行车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学#¥科网
31.错误 由于惯性该同学每次跳起后总落回原地
【解析】该同学的说法不正确,因为人随地球一起运动(或与地球保持相对静止)当人跳起来后,由于惯性人还保持原来的运动速度(或人仍与地球保持相对静止),所以人落回原地。
32.(1)相同 (2)慢 匀速直线 (3)质量 速度 乙
【解析】(1)为了使小车到达水平面起始端的速度相同,应该分别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位置由静止下滑;
(2)小车三次滑行的距离如图甲所示,小车在木板表面运动得最远,故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经过进一步推理可知,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力,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3)如图乙和图丙可知,小球的质量不变,而小球运动到A点和B点时的速度不同,所以这是在质量相同的条件下,探究小球的动能大小与速度的关系。在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所以在这两次实验中,乙图中小球将木块推动的距离更大一些。
33.(1)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D (3)永远匀速运动下去
【解析】(1)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的运动需要力的作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停止运动,即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2)十七世纪,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正确地揭示了“运动和力的关系”,实验步骤顺序为:②两个对接的斜面,让小球沿一个斜面从静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可以实验验证,属于事实;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时的高度。属于假设推论;①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个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因为实际中不可能没有摩擦,故仍属于推论;④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水平面,小球将沿水平面以恒定速度持续运动下去,是合理的推论。故D正确。
(3)伽利略得出:运动物体如果不受其他物体的作用,将会永远运动下去。伽利略由此开创了实验和推理相结合的科学研究方法。
34.(1)在同一直线上 为排除其他力(如摩擦力)的干扰 (2)使每次力产生的效果相同 将弹簧右端点从位置A拉伸到另一位置C,做三次实验
35.
【解析】因为重力方向竖直向下,将物体沿A点吊起,然后沿A点竖直方向画一条线段AB,将物体再沿C点吊起,然后沿C点竖直方向画一条线段CD,两条线段的交点O即为该物体的重心,如图所示。
36.
【解析】火箭所受重力的作用点在重心处,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如图所示。
37.
38.
【解析】过木棒重心做竖直向下的重力;过木棒与墙壁的接触点做垂直于墙面的压力。如图所示。
39.A【解析】A、墙内开花墙外香,是扩散现象,由分子运动形成,故A与惯性无关;B、汽车突然刹车时,乘客会前倾,是因为乘客具有惯性,故B与惯性有关;C、开车时,司机要系安全带,是为了减小惯性带来的伤害,故C与惯性有关;D、跳远时,运动员助跑以提高成绩,利用了运动员的惯性,故D与惯性有关;故选A。 学……&科网
40.B【解析】A、当物体减速运动时,物体运动的方向与其所受合力的方向相反,故A错误;B、惯性是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射出枪口的子弹具有惯性,所以继续向前飞行,故B正确;C、电梯匀速上升时,电梯对人的支持力和人对电梯的压力,二力相互作用,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C错误;D、熟透的苹果落到地面,是因为受到重力的作用,但地球对苹果的引力与苹果对地球的引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故D错误;故选B。
41.D【解析】A、易拉罐原来处于静止状态,当猛地将纸片拉走时,由于惯性易拉罐还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不变,故A错误;BC、在拉动纸片的瞬间,易拉罐静止,纸片向右运动,所以此时易拉罐相对于纸片向左运动,所以易拉罐由静止变为运动,所受力不平衡,故BC错误;D、在拉动纸片的瞬间,易拉罐静止,纸片向右运动,所以此时易拉罐相对于纸片向左运动,将受到纸片向右的摩擦力,故D正确。故选D。
44.B【解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力平衡,水平方向上受拉力与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竖直方向上受重力和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由于受到的重力与木块对桌面的压力没有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不是一对平衡力,故A错误;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两个: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在压力不变时,水平桌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即测力计的示数越大,故B正确;木块相对弹簧测力计没有发生位置的变化,所以是静止的,故C错误;测力计对木块施力,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木块对测力计也有力的作用,故D错误,故选B。
45.C【解析】A、B受到地面的支持力与B的重力大小不相等,不是一对平衡力,故A错误;B、B对A的支持力与A对B的压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不是一对平衡力,故B错误。C、B对A的支持力与A的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是一对平衡力,故C正确;D、A对地球的吸引力与地球对A的吸引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方向相反,故D错误。
46.D【解析】A、转弯时,乘客的脚和汽车地板一起改变了运动状态,而乘客上身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容易摔倒,所以“汽车转弯,请坐稳扶好”,是防止由于惯性对人体造成伤害,故A不符合题意;B、当车遇到紧急情况需要停车时,汽车由于惯性仍要向前运动;雨天,车与地面的摩擦力减小,车就更不易停下来,所以要慢行;该交通提示用语与惯性有关,故B不符合题意;C、汽车行驶过程如果紧急刹车,汽车由于惯性会继续运动,所以要保持一定车距,与惯性有关,故C不符合题意;D、靠右行驶只是一个交通规定,与惯性无关,故D符合题意。故选D。
47.C【解析】A、月亮在云中穿行时,月亮相对于云的位置发生着改变,所以,以云为参照物,月亮是运动的,故A错误;B、足球场上,运动员将飞过来的足球用头顶回去,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故B错误;C、车辆在公路上行驶时,驾驶员和乘客要系安全带,是为了防止惯性带来危害,故C正确;D、滚动轴承里加润滑剂是为了在接触面形成一层油膜,使接触面分离,从而减小摩擦力,故D错误。故选:C。
48.C【解析】A、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只与质量有关,质量不变,惯性不变,故A错误;B、人推小车没推动,小车处于平衡状态,平衡力大小相等,故人对小车的推力等于地面对小车的阻力,故B错误;C、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C正确;D、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知: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故D错误。故选C。 学@#科网
51.C【解析】骑车人相对于自行车没有位置变化,是静止的,故A错误;惯性大小只跟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与运动的快慢无关,惯性不变,故B错误;自行车刹车时,闸块是在轮圈上滑动;闸块与轮圈间的摩擦是滑动摩擦,故C正确;自行车匀速转弯时,运动方向发生变化,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故D错误;故应选C。
52.C【解析】在一定弹性限度范围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伸长就越长,弹簧测力计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故选项A正确;石头在空中下落得越来越快,是因为石头受到重力的作用,同时说明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选项B正确;小型汽车的驾驶员和前排乘客必须使用安全带是为了防止由于惯性带来的伤害,故选项C错误;在平静的水面上,一只船上的人用力推另一只船,两只船将同时从静止开始向相反方向运动,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选项D正确;故应选C。
55.D【解析】二力平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相互作用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书受到的重力和书对桌面的压力,两个力的方向是相同的,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也不是平衡力,故A、B错误;书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符合二力平衡的四个条件,是一对平衡力,故D正确,C错误。
56.B【解析】无人机在空中悬停时,旋翼在不断转动,旋翼与机身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所以旋翼相对于机身是运动的,故A错误;旋翼式无人机是依靠空气的升力升空的,月球上是真空,旋翼式无人机无法飞行,故B正确;无人机匀速下降时,质量不变、速度不变、动能不变,高度减小,重力势能减小,所以在该过程中,重力势能没有转化为动能,故C错误;无人机只有在空中匀速飞行或悬停时,才受到平衡力作用,故D错误;故应选B。
57.(1)只受一个力作用的物体不能保持平衡状态 (2)只受两个力作用的物体不一定保持平衡状态 (3)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不一定只受两个力作用
【解析】(1)图甲中的物体是在拉力和重力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的;当将绳子剪断后,由图乙可知,小球只受到重力作用,并且小球加速下降,因此只受一个力作用的物体不能保持平衡状态;
(2)由图甲和丁可知,两种情况下小球都受到两个力的作用,图甲中小球静止,处于平衡状态;图丁中小球摆动,并且运动路径是曲线,因此丁中的小球不是平衡状态;即只受两个力作用的物体不一定保持平衡状态;
(3)由图甲和图丙可知,两种情况下小球都处于静止状态(即都为平衡状态),而甲中小球受到重力和拉力作用,即两个力共同作用使小球处于静止状态;图丙中的小球受到两条绳子的拉力和重力作用,即三个力共同作用使小球处于静止状态;因此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不一定只受两个力作用。
58.
【解析】分析可知,物块在竖直方向上受到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小球向右(运动的同方向)摆开,根据惯性知识可知,小车做减速运动,故物块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如图所示。 学……&科网
59.
60.
【解析】一木球在水中静止时是漂浮状态,木球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在木球的重心,竖直向下做出重力G,竖直向上做出浮力F,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如图所示。
61.
中考物理考点一遍过 考点12 力与运动的关系: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考点一遍过 考点12 力与运动的关系,共4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网络式”复习法,提高“回头率”,“空想法”,树形图,梳理错题法,“齐头并进”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中考复习 考点37 磁现象-备战2019年中考物理考点一遍过: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中考复习 考点37 磁现象-备战2019年中考物理考点一遍过,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磁现象,磁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中考复习 考点29 电阻及变阻器-备战2019年中考物理考点一遍过: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中考复习 考点29 电阻及变阻器-备战2019年中考物理考点一遍过,共3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电阻,变阻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