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同步教案:5 大自然的语言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389199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同步教案:5 大自然的语言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389199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5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5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5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目标】1.默读全文,筛选文章主要信息,理清文章说明顺序。(重点)2.品析文章语言,学会分析事理说明文的语言特点。(难点)3.迁移运用,依照说明文的语言特点,仿写语句。(难点)【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设计】《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语言生动、准确的科普类文章。在内容上,文章重点介绍了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以及影响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在写作思路上,文章采用逻辑顺序,结构清晰。任何一篇文章都需要在筛选信息和准确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深入探究,所以本文的学习重点是在准确筛选、理解文本信息的前提下,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把握说明文生动说明的技法。为此,本节课突破传统教学模式,采用“感知全篇—选读一段—精读一节—仿写一段”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感受探究的乐趣,并能根据自己的体验总结归纳阅读方法,进而举一反三,将体验上升到学习方法的高度。【教学过程】一、图片引入,激发兴趣同学们,大自然手中的画笔色彩斑斓,大自然独特的语言更是魅力无穷。芍药低垂,那是在歌颂着生命的轮回;候鸟去来,那是在诠释着四季的唯美。花香鸟语、草长莺飞、燕子翩舞、落叶翻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有关物候知识的科普文章——《大自然的语言》。板书课文标题。教师简单介绍:作者竺可桢是我国著名的气象学家和地理学家,被誉为“品格和学问的伟人”。二、出示学习任务今天,我们的学习任务有四个:1.感知一篇摘一摘(内容要点)2.选读一段理一理(说明顺序)3.精读一节品一品(生动语言)4.仿写一段练一练(表达能力)三、感知一篇摘一摘(内容要点)首先,我们进入第一个环节:1.速读课文筛选信息。我们知道课文是一篇讲述物候知识的文章,请同学们根据所提示的问题,说说你从课文中了解了哪些物候知识。学生独立完成。学生说出自己提取的信息,教师引导学生找出内容要点,了解课文中介绍的物候知识。师小结:文章首先通过描绘四季变化引出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然后说明物候观测与农业的重要关系;接着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最后说明研究物候学的重要意义。只要抓住文章中的关键性词句,我们理解起来就会更加方便、快捷和准确。随机板书:物候、关系、因素、意义。2.出示“摘录卡”。课文题目大自然的语言作者竺可桢文体说明文定义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这些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叫物候学。重要性物候反映气候条件对动植物的影响,可以将物候知识应用在农业生产上。影响因素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纬度差异、经度差异、高下差异、古今差异。研究的意义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师小结:作者从春夏秋冬四季变化写起,告诉我们有关物候的一系列知识,让我们知道每一片叶落,每一朵花开,都是大自然的语言。作者是怎样把复杂的内容介绍清楚的呢?让我们进入第二个环节的学习。四、选读一段理一理(说明顺序)1.抛砖引玉,赏析诗词。 大林寺桃花[唐] 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大屏幕出示诗歌,学生齐读诗歌,理解诗意。明确:大林寺在庐山香炉峰顶。诗人在初夏时节游览大林寺。四月,平地上正是春归芳菲尽的时候,诗人却意外地发现在这高山古寺之中竟有始盛的桃花。提问:这首诗正好说明了课文中影响物候现象来临的哪个因素?课文中最能说明这种影响的是哪句话?(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2.自读文章第6—10段,议一议。(1)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能不能调换位置?为什么?(2)综观全文,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安排内容的?小结:作者把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纬度影响最大,经度次之,高下差异又次之,古今差异最次。此外,前三者是空间因素,最后一个则是时间因素。这样安排使文章条理清晰。说明顺序——逻辑顺序(以人们认识事物的发展规律为序)由现象到本质:四季不同景观—物候现象与农业的关系—物候知识—物候学。由主到次:纬度—经度—高下—古今。由影响程度的大到小:纬度—经度—高下—古今。由空间到时间:纬度—经度—高下—古今。五、精读一节品一品(生动语言)师:用你喜欢的方式朗读第1段,找出你最喜欢的词语或语句,试说明理由。生1:我最喜欢“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这句话中“沉睡”“苏醒”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抓住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时的状态和特点,既生动形象,又活泼灵动。生2:第1段中“次第”“翩然”运用得很精妙。“次第”是“依次”的意思,贴切地写出了花的陆续开放,渲染了春天的气息;“翩然”是“动作轻快的样子”的意思,形象地表现出小燕子活泼伶俐的姿态。师总结:这篇文章虽然是说明文,开篇却以生动的语言形象地描写了春夏秋冬四季更迭的情况。六、仿写一段练一练(表达能力)从作者生动的描绘中,我们知道,无论是春日的桃红柳绿还是冬夜的冰天雪地,都是大自然的语言,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写下这些奇妙的语言吧!大屏幕出示:示例:大自然每天用不同的语言和我们说话:早上的太阳明亮,午后的雷声作响,是天气的语言;鲜艳的花儿,枯萎的落叶,是季节的语言;燕子的衔泥筑巢,蚂蚁的勤奋工作,是生命的语言。大自然的语言真是奇妙!大自然每天用不同的语言和我们说话: , ,是天气的语言; , ,是季节的语言; , ,是生命的语言。大自然的语言真是奇妙! 参考:大自然每天用不同的语言和我们说话:早上的雾气缭绕,傍晚的晚霞灿烂,是天气的语言;黄色的叶子,红色的花朵,是季节的语言;甲虫的擂台大赛,蜜蜂的嗡嗡叫声,是生命的语言。大自然的语言真是奇妙!大自然每天用不同的语言和我们说话:白天的晴空万里,夜晚的繁星满天,是天气的语言;银色的大地,凋零的枯树,是季节的语言;蝴蝶的展翅飞舞,黄莺的出谷清唱,是生命的语言。大自然的语言真是奇妙!七、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不仅学到了物候和物候学的有关知识,还学到了用生动准确的语言来说明事理,更重要的是我们感受到了科学家那种严谨的工作作风。如果我们像作者一样留心身边的每一片叶、每一朵花,也许来年春天悄然而至的时候,你能提醒身边的每一个人,家乡的迎春花将在何时绽放它的花蕾,这算是《大自然的语言》送给我们的丰厚礼物吧!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科学距离我们并不遥远。八、作业1.以“摘录卡”的形式摘录本文的有关内容,如说明方法、农谚、包含物候知识的古诗等。2.再读第1段,仿照第1段写一段描写四季美景的话。 【板书设计】大自然的语言竺可桢1.感知一篇摘一摘(内容要点)2.选读一段理一理(说明顺序)3.精读一节品一品(生动语言)4.仿写一段练一练(表达能力)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大自然的语言教案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课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大自然的语言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时分配,教学目标,课前导入,积累词语,板书设计,课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大自然的语言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背景资料,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