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2022学年全国高一下学期地理期末考试分类汇编人口分布试题(学生版 教师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全国高一下学期地理期末考试分类汇编人口分布试题(学生版 教师版),文件包含人教版2019必修2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好题汇编第一节人口分布教师版docx、人教版2019必修2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好题汇编第一节人口分布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1 第一节人口分布 一、世界人口的分布1.(2022·浙江省海盐高级中学高一期中)关于世界人口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亚马孙平原地势平坦,人口稠密 B.北半球中低纬度的沿海平原人口稠密C.青藏高原海拔高,气候凉爽,人口稠密 D.城镇人口比例非洲高于亚洲【答案】B【解析】亚马孙平原地势平坦,气候炎热潮湿,人口稀少,A错误;北半球中低纬度的沿海平原人口稠密,B正确;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人口稀少,C错误;城镇人口比例非洲低于亚洲,D错误。故选B。(2021·山西吕梁·高一期末)读世界人口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2.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 )A.温带沿海 B.热带平原 C.高山高原 D.寒带内陆3.位于人口稠密纬度带,但人口稀少的地区是( )A.中南半岛 B.刚果盆地 C.阿拉伯半岛 D.西欧平原【答案】2.A 3.C【解析】2.由右图可知,人口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BD错误;由左图可知,人口主要分布在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区,C错误;沿海地区地势低,A正确。故选A。3.中南半岛、西欧平原位于人口稠密纬度带,且人口稠密,AD错误;刚果盆地位于赤道附近,不属于人口稠密纬度带,B错误;阿拉伯半岛位于人口稠密纬度带,但主要是沙漠气候区,炎热干燥,人口稀少,C正确。故选C。(2021·吉林·延边二中高一期中)读“加拿大人口分布图”,回答下列题。4.影响加拿大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城市 B.地形 C.交通 D.气候5.下列地区中,与加拿大人口分布特点最相似的是( )A.西欧地区 B.北亚地区 C.东亚地区 D.北非地区【答案】4.D 5.B【解析】4.读图,结合图例可知,加拿大纬度高,气温低,气候寒冷,南部地区纬度相对较低,气候适宜,人口较多,所以影响加拿大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气候,D正确。与城市、地形、交通无关,A、B、C错误。故选D。5.由第1题分析可知,影响加拿大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气候。由图示信息可知,西欧地区人口分布特点为西多东少,A错误。北亚地区纬度高,北部地区气候寒冷,不适宜人类居住,南部地区纬度低,热量条件好,人口主要分布在南部地区,与加拿大人口分布特点最相似,B正确。东亚地区人口分布为东多西少,北非地区人口主要集中在北部地中海沿岸地区,C、D错误。故选B。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2022·河南南阳·高一期中)下图为江苏省人口密度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1.江苏省人口密度分布规律是( )A.北部人口密度大于南部 B.东部人口密度大于西部C.东南人口密度总体最大 D.中部人口密度大于四周2.苏北地区农业比重较大,图中M地虽地处沿海地区,但人口密度相对较低,推测其原因最有可能是( )A.地处山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 B.产业转移导致环境污染相当严重C.降水较少,河流少,水资源缺乏 D.多盐碱地、沼泽,农业发展不利【答案】1.C 2.D【解析】1.据图结合图例可知,江苏省南部人口密度大于北部,A项错误;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密度小于西部内陆,B项错误;东南地区多高等级城市,局部人口密度大于800人/km2以上,人口密度总体最大,C项正确;中部人口密度在400~600人/km2,小于东南部(人口密度在800人/km2以上),D项错误。故选C。2.读图可知,M地位于河流入海口附近,地势低洼,多盐碱地和沼泽地,农业发展受到限制,开发历史较晚,因此人口密度相对较小,D项正确;M地区为平原地形,A项错误;M地附近是低等级城市,城市数量少,经济欠发达,工业不发达,环境污染不会相当严重,B项错误;该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C错误。故选D。世界人口分布最显著的特点是不均衡性,形成了明显的人口稠密区和人口稀疏区。目前全世界大约3/4的人口分布在5%的陆地上。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下列地区中,属于人口分布稠密区的是( )A.非洲地区 B.东亚地区 C.西亚地区 D.南极地区4.在世界上,人口稀疏区往往( )A.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B.深居内陆、气候湿润 C.气候恶劣、远离海洋 D.靠近沿海、土壤肥沃5.在热带多雨地区,人口稠密的地方不是平原,而是高原和山地。影响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水源 C.土壤 D.气候6.我国人口分布可以分为东南和西北疏密悬殊的两部分,东南半壁人口稠密,西北半壁人口稀疏,此界线是( )A.漠河---腾冲线 B.秦岭--淮河一线 C.800毫米等降水量线 D.黑河--腾冲线【答案】3.B 4.C 5.D 6.D【解析】3.东亚地区气候适宜,地形比较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自然条件优越,开发历史悠久,人口分布稠密,B正确。非洲大部分地区气候干热,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人口密度较小,A错误。西亚热带沙漠广布,山丘多,平原少,气温高,温差大,大部分地区不适宜人口居住,人口稀疏,C错误。南极地区终年酷寒,自然环境恶劣,没有常住人口分布,D错误。故选B。4.世界上人口稀疏区往往分布在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气候恶劣的地区,B错误、C正确。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地区,靠近沿海、土壤肥沃的地区,自然条件比较优越,交通便利,人口往往比较稠密,A、D错误。故选C。5.热带多雨地区,平原气候湿热,蚊虫滋生,不利于人类生存,A错误。高原和山地气候较为凉爽,蚊虫少,更有利于人类生存。因此影响热带多雨地区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气候,D正确,水源、土壤不是主要原因,B、C错误。故选D。6.由所学知识可知,“胡焕庸线”以西以北地区,以高原、山地为主,气候干旱,自然环境恶劣,西北半壁人口稀疏;以东以南地区以平原、丘陵为主,季风气候显著,自然环境较好,东南半壁人口稠密,该线是以从黑龙江的黑河至云南的腾冲一线,A错误、D正确。秦岭--淮河一线呈东西走向,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与题意的“东南半壁人口稠密,西北半壁人口稀疏”不符合,B、C错误。故选D。 一、单选题(2022·辽宁·高一期中)下图为“我国雅鲁藏布江流域人口分布情况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1-2小题。1.该流域人口分布特点是( )A.主要分布在距河4-7km范围内 B.距河流越远人口越密集C.主要分布在距河流较近区域 D.空间分布比较均匀2.影响该流域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①取水便利程度②土壤资源分布③地形地势状况④水能资源分布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答案】1.C 2.C【解析】1.读图分析,该流域距河流1-2千米人口密度最大,2-6千米随距河距离增加人口密度快速降低,7千米以外人口密度很小且变化不大,可知该流域人口主要分布在距河流较近的区域,C正确,A错误;距河流越远人口密度越小,B错误;空间分布不均匀,D错误。故选C。2.该流域位于雅鲁藏布江流域,气候高寒。距河流越近的区域取水越便利,①正确;距离河流近的区域地势较低,气温较高,地形较为平坦,更有利于生产和生活,③正确;土壤条件随距河远近相差不大,②错误;水能资源分布与距河远近没有关系,也不是影响该区域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④错误。故选C。(2022·辽宁·鞍山一中高一期中)下图示意某流域人口分布情况。累积频率(或称对频率的累计)是指为了统计分析,有时需要观察某一数值以下或某一数值以上的频率之和。读图,完成下面3-4小题。3.该流域人口分布特点是( )A.空间分布比较均匀且比较稠密 B.3550-3650m的百米高程最为密集C.距河8~10km分布人口最多 D.高程4500m以上人口密度变化剧烈4.该流域很可能位于( )A.黄土高原 B.东南丘陵 C.藏南谷地 D.内蒙古高原【答案】3.B 4.C【解析】3.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流域不同区域的人口数量随着高程和距河流距离发生变化,空间分布不均匀且人口密度较小,故A项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3550-3650m的曲线斜率最大,即该百米高程的人口最为密集,故B项正确;从“不同距河流距离的人口密度”曲线可以看出,距河1-2km人口密度最大,分布人口最多,而距河8~10km处分布人口不是最多,故C项错误;从“不同高程的人口总数累计频率”曲线可以看出,高程4500m以上人口密度变化小,D项错误。故选B。4.从图中可以看出,3500-4000m人口总数累积频率最高,说明人口较多4000米以上人口累计频率小,说明人口较少。藏南谷地平均海拔3700米左右,人口主要集中在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带,4000米以上,气温较低,人口稀少,因此,藏南谷地符合图示特点,故C项正确;从高程数据看黄土高原海拔800-1200米、东南丘陵海拔200米-500米之间、内蒙古高原海拔1000~1200米,均不符合图示高程,A、B、D错误。故选C。(2022·江苏连云港·高一期中)下图为世界人口分布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是世界人口稠密区,⑤⑥⑦⑧是世界人口稀疏区。据此完成下面5-6小题。5.据图推测,世界人口分布特点是( )A.欧洲比亚洲多 B.高纬度比低纬度多C.平原比山区多 D.西半球比东半球多6.关于图中人口稠密区或稀疏区的成因,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经济发达 B.③④—历史悠久C.⑤⑥—气候湿热 D.⑦⑧—气候寒冷【答案】5.C 6.D【解析】5.根据材料,①②③④是世界人口稠密区,⑤⑥⑦⑧是世界人口稀疏区。①②为亚洲,亚洲面积大,且亚洲东部和南部人口密度大,亚洲人口明显比欧洲多,A错误;由图中信息可知,高纬度为人口稀疏区,低纬度人口比高纬度多,B错误;平原自然条件优越,工农业发达,人口比山区多,C正确;由图中信息可知,东半球人口比西半球多,D错误。所以选C。6.②地处南亚,经济不发达,A错误;③为欧洲,历史悠久,但④为美国,国家成立时间较短,历史不悠久,B错误;⑤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气候炎热干燥,C错误;⑦为南极洲,纬度高,气候寒冷,⑧为青藏高原,海拔高,气候寒冷,D正确。所以选D。(2022·山东聊城·高一期中)在中国人口分布图上,“A—B一线”是我国重要的人口地理分界线。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两大类。下图为中国人口的分布(2010年)。读图,完成下面7-8小题。7.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A—B线”大致是( )A.漠河—腾冲一线 B.黑河—昆明—线 C.漠河—昆明—线 D.黑河—腾冲—线8.对我国人口分布特点的原因分析合理的是( )A.东部、东南部地处平原,人口稠密B.东南部自然条件好,经济相对发达,人口稠密C.在林区可以通过伐林扩耕,提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增大人口密度D.东北三省气候寒冷,人口稀少【答案】7.D 8.B【解析】7.根据所学知识,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为我国东北黑龙江的黑河市和我国西南地区云南省的腾冲县连接起来的一条线,D正确。排除A、B、C选项。故选D。8.根据图示和所学知识可知,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以东为人口密集区,以西人口较为稀疏。东部、东南部以平原、丘陵为主,A错误。东南部水热搭配较好,自然条件好,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好,经济相对发达,人口稠密,B正确。在林区过伐林扩耕易造成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降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C错误。我国东北三省中辽宁、吉林人口密度大,D错误。故选B。(2021·河北·石家庄二中高一期末)下图为世界人口密度分布图。完成下面9-10小题。9.世界人口密度分布( )A.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B.回归线穿过地区分布均匀C.中纬度内陆密度较小 D.高纬度没有常住人口10.甲乙两国人口密度差异大,是因为甲区域( )A.气候适宜 B.历史悠久 C.经济发达 D.地形平坦【答案】9.C 10.D【解析】9.读图可知,人口分布在水平方向上,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北半球居住着地球上90%的人口,而南半球只有10%的人口,在北半球,人口又多集中在北纬20°~60°之间的温带和亚热带地区,A错误。读图可知,回归线穿过地区人口分布不均匀,东部沿海人口多,而中西部地区人口少,B错误。中纬度沿海人口密度较大,内陆密度较小,C正确。高纬度有常住人口,只是人口数量少,D错误。故选C。10.读图可知,甲地位于印度半岛的东部沿海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人口稠密;而乙位于北美大陆的西部地区,山地高原地区,地形条件复杂,不适合人类的居住,人口较少,D正确。两地人口密度差异与当地气候、发展历史、经济发展状况有一定的关系,但不是人口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ABC错误。故选D。(2021·重庆八中高一期末)下图为美国沿37°N地形剖面图(局部)和美国人口密度图,与中国的人口分界线—胡焕庸线不同,美国的人口密度分割线呈“U”形。读图完成下面11-12小题。11.关于美国人口空间分布特点,叙述正确的有( )A.东北沿海地区人口稀少 B.五大湖沿岸地区人口稠密C.南部和北部人口稠密 D.广大内陆地区人口稠密12.与乙地相比,甲地人口稠密的主要原因有( )A.地处高原,地势平坦 B.开发较晚,环境优美C.位于沿海,气候湿润 D.靠近河流,河运发达【答案】11.B 12.C【解析】11.图中显示,美国东北沿海地区人口密度大,人口比较密集,A错误;图中显示,美国人口地理分界“U"形线以内的广大内陆地区人口密度小,人口分布稀疏,D错误;图中显示,美国南部和西部沿海人口稠密,并不是所有地区,C错误;图中显示,五大湖沿岸地区人口密度大,人口分布稠密;B正确。故选B。12.图中显示,乙地位于内陆高原盆地,地形起伏大,气候干旱,自然条件差,人口稀疏,甲地位于沿海地区,地处平原,地势平坦,气候湿润,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C正确,A错误;一般开发历史越悠久,人口密度越大,因此甲地开发较晚不是人口稠密的原因,B错误;甲城市靠近河流,但当地河流河运条件较差,河运不发达,D错误。故选C。(2021·山东日照·高一期末)四川省是我国人口大省,人口分布极不均衡,以平武一盐源一线为界,川东与川西人口分布差异悬殊。川东地区人口分布也不均衡,目前成都及周边城镇人口分布密集。下图示意四川省平武—盐源人口界线。据此完成下列13-14题。13.影响图示区域人口分布特点的主导自然因素是( )A.地形 B.气候 C.资源 D.河流14.目前成都及周边城镇人口密集的主要原因是( )A.山清水秀,环境优美 B.气候条件优越,发展历史悠久C.土壤肥沃,农业发达 D.二、三产业发达,经济水平高【答案】13.A 14.D【解析】13.川东与川西地形差异大,川东多盆地、丘陵,川西多山地高原,地形的巨大差异导致川西人口少,川东人口多,人口分布差异悬殊,A正确;川东与川西气候差别不大,也不构成主导因素,B错误;资源方面也没有很大差异,C错误;两侧都有河流,因此河流不是主导因素,D错误。故选A。14.材料中设问的时间是目前,而山清水秀,环境优美不是人口密集的主要原因,A错误;气候优越、发展历史悠久也不是目前人口密集的主要原因,B错误;土壤肥沃、农业发达是城市发展初期人口密度大的原因,C错误;由于成都地区二、三产业发达,就业岗位多,因此有众多的劳动力集聚于此,人口外流较少,导致人口密集,D正确。故选D。(2021·安徽黄山·高一期末)截至2020年,全球人口总数突破78亿,主要分布在70°N至50°S地区,下图为纬度每隔10°范围内分布的人口占全球人口的比重。据图完成下面15-16小题。15.全球人口占比最大的纬度范围是( )A.10°S—20°S B.40°N—50°NC.30°N—40°N D.20°N—30°N16.各纬度地区人口分布差异大,其中( )A.赤道地区水热丰富,人口分布集中B.热带高原地区气候凉爽,适宜居住C.30°N附近各地人口密度均较大D.北温带地区因开发早人口较南温带多【答案】15.D 16.B【解析】15.由材料可知,图示纬度间隔10°,从图中可读出,10°S—20°S人口占比为2.0%;40°N—50°N人口占比为15.6%;30°N—40°N人口占比为22.4%;20°~30°N人口占比为23.2%,可知20°N—30°N人口占比最大,D正确。故选D。16.读图分析,赤道地区终年高温多雨,不适合居住,人口分布较少,A错误;热带地区高原气候较为凉爽,更适宜居住,B正确;北纬30°附近人口主要分布在气候较为适宜、地形较为平坦的大陆东部地区,干旱的沙漠地区和高原山地地区人口密度小,C错误;北温带地区人口比南温带地区多主要是因为北温带陆地面积大,D错误。故选B。(2021·北京西城·高一期末)读下图“全球及各大洲人口分布平均高度图”,完成下列17-18小题。17.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 )A.亚洲、欧洲、非洲 B.亚洲、非洲、欧洲 C.非洲、欧洲、亚洲 D.非洲、亚洲、欧洲18.南美洲人口分布的平均高度居世界之最,主要原因是南美洲( )①热带地区所占面积广②平均海拔最高③人口主要分布于高原和沿海地区④地广人稀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17.D 18.B【解析】17.非洲地形以高原为主,被称为“高原大陆”,海拔较高,非洲绝大部分位于热带,人口分布在海拔较高的地区,气候较为凉爽,故甲为非洲,排除AB。亚洲地势中间高四周低,高原山地面积广大,平原主要分布在周边沿海地区,故人口分布平均高度也较低,故乙为亚洲。欧洲海拔低,气候温暖湿润,适合人类居住,多数在低地分布,故丙是欧洲,D正确,C错误。故选D。18.南美洲热带面积分布广,平原地区气候过于湿热,人口分布稀少,人口主要分布于气候较为凉爽的高原和沿海地区,①③正确,B正确。平均海拔最高的洲是南极洲,②错误。地广人稀不是人口分布的平均高度居世界之最的原因,④错误。A、C、D错误。故选B。二、综合题19.(2021·吉林·乾安县第七中学高一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山东省是我国的人口大省和经济大省,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中部和南部为突起的鲁中南山地丘陵,东部是起伏和缓的丘陵,西部和北部是黄河冲积而成的鲁西北平原。历史上黄河下游多次改道,每一次改道都会形成巨大的黄泛区;入海口处,由于海水入侵,土壤盐碱化严重。图1示意山东省地形、矿产分布,图2示意2012年山东17地市人口密度。(1)整体上看,山东省人口分布呈___________特点,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部。(2)分析山东省人口众多的原因。(3)与菏泽相比,东营人口密度较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答案】(1)不均衡 西南(西)(2)自然原因:多平原、低山丘陵,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气候温暖湿润;矿产、海洋等自然资源较丰富。社会经济原因:开发历史悠久;工农业发达(经济基础较好);交通便利。(3)小(低) 位于黄河入海口,洪涝等自然灾害频发;地势低洼,海水入侵,土壤盐碱化严重(或土壤肥力低);开发历史短【解析】(1)根据图2信息可知,总体而言,山东省人口主要集中在西南部,人口分布不均衡。(2)该题可从自然原因和社会经济原因两方面进行分析。①自然原因方面:可从气候、地形、资源等角度分析。山东省为温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境内多平原和低山丘陵,地势较低平;西部和北部是黄河冲积而成的鲁西北平原,土壤深厚肥沃;读图可知,境内矿产资源(煤、石油等)丰富,山东省位于沿海地区,海洋资源丰富。②社会经济原因方面:根据材料可知,山东省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开发历史悠久;其次,山东省工业、农业发达,经济基础较好;最后,山东省地理位置优越,位于我国沿海地区,交通便利。(3)读图可知,相比而言,东营人口密度更小。结合图1以及材料信息可知,东营位于黄河入海口,历史上黄河下游多次改道,其洪涝等自然灾害频发;其次,根据材料“入海口处由于海水入侵,土壤盐碱化严重”可知,东营位于黄河入海口附近,地势低洼,受海水入侵的影响,土壤盐碱化严重,不适合发展农业生产,人口密度较低;最后,东营市开发历史短(拓展:1983年东营市才正式挂牌),人口密度较低。20.(2021·云南·昆明八中高一期中)读图,回答下列问题。我国著名人口地理学家胡焕庸,早在1935年就发现并提出:从黑龙江瑷珲(今黑河市爱辉区)到云南腾冲之间的连线,是我国人口分布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地理学界称其为“胡焕庸线”。资料来源:胡焕庸《论中国人口之分布》(1)“胡焕庸线”体现出我国人口分布的差异是:________。(2)该线东南部的山东省人口密度大的主要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新疆的人口分布特点是________;新疆地广人稀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答案】(1)东部人口稠密,西部人口稀疏(2) 气候温暖湿润 地形较平坦 交通便利 开发历史悠久(3) 新疆的人口主要分布在水资源相对丰富的绿洲地区 气候干旱,多荒漠 交通不便【解析】(1)读图例可知,“胡焕庸线”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人口众多;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小,人口稀疏。(2)读图,根据山东省的自然环境条件可知,当地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形平坦;位于东部季风区,气候温暖湿润,适宜人类居住;开发历史较早,聚集人口多;交通便利,与外界联系便利。(3)由所学知识可知,新疆地处我国西北地区,距海较远,降水少,气候干旱,荒漠广布;距离经济发达地区较远,交通不便,所以人口主要分布在水源条件相对较好的绿洲地区。21.(2022·江苏连云港·高一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人口密度是单位面积土地上居住的人口数,它是表示某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密集程度的指标。下图为2015年我国的人口密度示意图。材料二 胡焕庸线作为中国人口空间的一道分界线,其形成是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下表反映了我国人口分界线两侧人口分布格局的变化。年份东南部西北部人口比例/%人口密度/(人/km2)人口比例/%人口密度/(人/km2)1953年94.80139.515.205.832000年94.59303.785.4113.232010年94.41325.845.5914.68(1)写出“胡焕庸线”两个端点所在省份的简称。(2)简述我国地势第一阶梯人口密度特点,从社会经济角度分析其原因。(3)据表分析1953年—2010年胡焕庸线两侧人口的变化特征。(4)人口分布不均衡是否意味着人口分布不合理?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答案】(1)黑、云或滇(2)人口密度最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交通不便利。(3)东南部人口比例略下降,西北部人口比例略上升;东南部和西北部人口密度均增加;胡焕庸线东南部和西北部人口分布基本格局变化不大。(4)不赞同理由:人口分布是自然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人口分布不均衡并不意味着人口分布不合理。【解析】(1)胡焕庸线指黑河—腾冲线,黑河位于黑龙江省,简称黑,腾冲位于云南省,简称云或滇。(2)我国地势第一阶梯为青藏高原,海拔高,自然条件恶劣,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交通不便利,人口密度最小。(3)由表中信息可知,东南部人口比例略下降,而西北部人口比例略上升;东南部和西北部人口密度均增加;因此可得出胡焕庸线东南部和西北部人口分布基本格局变化不大。(4)不赞同理由:根据所学知识,人口分布是自然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胡焕庸线东南侧,气候湿润,交通发达,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国家放宽政策,人口流动加大,大量地内陆地区人口涌入。胡焕庸线西北侧,自然条件差,交通闭塞,经济落后,就业机会少,人口少。人口分布不均衡并不意味着人口分布不合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全国高一下学期地理期末考试分类汇编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试题(学生版 教师版),文件包含人教版2019必修2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好题汇编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教师版docx、人教版2019必修2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好题汇编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全国高一下学期地理期末考试分类汇编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试题(学生版 教师版),文件包含人教版2019必修2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好题汇编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教师版docx、人教版2019必修2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好题汇编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全国高一下学期地理期末考试分类汇编人口容量试题(学生版 教师版),文件包含人教版2019必修2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好题汇编人口容量教师版docx、人教版2019必修2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好题汇编人口容量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