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辽宁省凤城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地理 (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辽宁省凤城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地理 (解析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凤城一中高一学年第一次月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近地轨道,是指航天器距离地面高度较低的轨道,高度在200~2000千米内。目前,全球共有4800多颗卫星,其中美国2944颗,大多数在近地轨道运行,若星链计划(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提出的,目的是为了争夺卫星互联网市场)进展顺利,将会有4.2万颗卫星包围地球,形成星链互联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 近地轨道运行的星链计划卫星所处的最低一级天体系统是( )A. 地月系 B. 太阳系 C. 银河系 D. 河外星系2. 会干扰卫星正常运行的太阳活动是( )A. 太阳辐射和太阳耀斑 B. 太阳黑子和太阳耀斑C. 太阳耀斑和太阳风暴 D. 太阳辐射和太阳黑子3. 近地轨道所在的大气层中( )A. 存在臭氧层 B. 大气密度接近星际空间 C. 以氧气为主 D. 空气以平流运动为主【答案】1. A 2. C 3. B【解析】【1题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近地轨道运行的星链计划中的卫星都位于地球高层大气,均属于地球卫星,故所属的最低一级天体系统是地月系,A正确。排除B、C、D选项。故选A。【2题详解】太阳耀斑和太阳风暴能够释放大量高速带电粒子流,能够扰乱卫星信号,甚至损害航天器。故可能会摧毁星链计划中小型卫星的太阳活动是太阳耀斑和太阳风暴,C正确。太阳辐射不属于太阳活动,A、D选项错误。太阳黑子是出现在光球层上的黑斑点,不能释放带电粒子流,B错误。故选C。【3题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近地轨道所在的大气层,即高度在200~2000千米内的高层大气。臭氧层位于平流层,A错误。平流层空气以平流运动为主,D错误。高层大气由于受到地球的引力小,大气密度小,接近于星际空间,B正确。高层大气不会以氧气为主,C错误。故选B。【点睛】对流层特点: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空气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平流层特点:气温会因高度而上升;空气特别稳定,不易产生对流,大气运动多是水平;天气现象少变。高层大气的特点:气体稀薄;存在电离层。调查发现,位于哈尔滨市西郊的顾乡屯遗址是一处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的埋藏地点。下面图1为东北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单位:千卡/平方厘米·年)分布图,图2为东北地区地壳等厚度线(单位:千米)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4. 顾乡屯遗址发现的哺乳动物化石最可能形成于( )A. 第四纪 B. 奥陶纪 C. 白垩纪 D. 二叠纪5. 图1中甲地年太阳辐射总量较周边地区大,主要原因可能是( )A. 距海近 B. 纬度低 C. 降水少 D. 地势低6. 地震波自上而下经过①②③④四地时,最先到达莫霍面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答案】4 A 5. C 6. D【解析】【4题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顾乡屯遗址是一处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的埋藏地点,新生代哺乳动物快速发展,说明其形成的年代为新生代。选项中只有第四纪位于新生代,A正确。奥陶纪和二叠纪是古生代的,白垩纪是中生代的,BCD错误。所以只能选A。【5题详解】甲地年太阳辐射总量较周边地区大,一方面是由于地势较高(地势低的地区一般晴天较少,太阳辐射总量相对不丰富),另一方面是降水较少,晴天较多,C对,D错。距海近,水汽较多,太阳辐射相对较少,A错;图中甲地纬度较高,B错。故选C。【6题详解】根据图2中地壳等厚度线分布规律,④地地壳最薄,莫霍面离地表最近,故地震波最先到达,D正确,排除ABC。故选D。【点睛】太阳辐射量的多少取决于太阳辐射强度和日照时间,具体因素如下:(1)纬度: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强;纬度高,太阳高度角小,太阳辐射弱。(2)地势:地势高,空气稀薄,透明度高,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反之,太阳辐射弱。(3)天气:天气晴朗,日照时间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反之,太阳辐射少。干热岩是一种没有水或蒸汽的热岩体,一般温度大于180℃,普遍埋藏于距地表2~6公里深处,开发后可用于发电、供暖等。目前全球陆地底下的干热岩资源内蕴含的能量是已知全球所有天然气、石油、煤炭这三大化学燃料中蕴含能量的30倍左右,而且干热岩是一种可再生资源,能长期稳定供热,不会向外散发出任何对人体有害的辐射,只要地核的温度不下降,干热岩就能不断产生。下面图1为干热岩开采和利用景观图,图2为地球内部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7. 干热岩主要存储于( )A. 地壳 B. 上地幔 C. 下地幔 D. 地核8. 下列关于图2中地球圈层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A. ①圈层平均厚度为39~41千米 B. ②圈层与③圈层的界面为莫霍面C. ③圈层与④圈层的界面为古登堡面 D. ④圈层一般认为呈固态9. 干热岩成为开发潜力巨大的资源,主要原因有( )①清洁可再生②储量大③开发难度小④受天气影响小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答案】7. A 8. D 9. B【解析】【7题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干热岩埋藏于距地表2~6公里深处,而地壳的平均厚度为17千米,其中海洋一般为5~10千米,大陆平均为39~41千米,因此干热岩应该主要存储在地壳中,A正确。地幔的深度为地壳底部到古登堡界面处,地核所处位置更深,排除BCD,选A。【8题详解】①圈层为地壳,地壳的平均厚度为17千米,A错误;②为地幔,③是外地核,地幔与外地核的界面为古登堡面,B错误;③为外核,④为内核,两者的界面不是古登堡界面,C错误;④圈层为内地核,由于压力大挤压成固体金属球,D正确。综上所述,选D。【9题详解】由材料“蕴含的能量是三大化学燃料中蕴含能量的30倍左右”中可知干热岩储量大,而且清洁,能长期稳定供热,干热岩开发的技术要求高,开发难度较大,①②正确;位于地下,受天气影响小,④正确;干热岩分布在地下,且一般温度大于180℃,开发难度较大,③错误。综上所述,选B。【点睛】地球内部有两个不连续面:一个在地下约33km处,为莫霍界面;另一个在地下约2900km处,为古登堡界面。以这两个界面为界,地球内部被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下图为北半球部分地区(阴影部分为海洋,非阴影部分为陆地)某时刻近地面等压线图(单位:hPa)。图示时刻沿海地区出现大雾天气。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0. 受大雾天气影响( )①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 ②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加③大气对地面辐射吸收减弱 ④大气逆辐射增强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11. 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风力最小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12. 图中A、B两地的风向分别是( )A. 东南风、西北风 B. 东北风、西南风C. 西北风、东南风 D. 西南风、东北风【答案】10. B 11. D 12. C【解析】【10题详解】B出现大雾天气时,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导致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①正确;因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导致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减少,②错误;出现大雾天气时,云层变厚,导致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③错误、④正确,排除ACD;B符合题意,故选B。【11题详解】据图可知,甲、丁两地等压线稀疏,风力较小。与甲地相比,丁地位于陆地,摩擦力较大,风力更小,排除ABC;D符合题意,故选D。【12题详解】图中A两地分别位于低压中心的西侧和东侧。根据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气压指向低气压,在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A地吹西北风,B地吹东南风,排除ABD;C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在水汽充足、微风及大气层稳定的情况下,相对湿度达到100%时,空气中的水汽便会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使地面水平的能见度下降,这种天气现象称为雾。雾的出现以春季二至四月间较多。 凡是大气中因悬浮的水汽凝结,能见度低于1千米时,气象学称这种天气现象为雾。 雾形成的条件: 一是冷却,二是加湿,增加水汽含量。 雾的种类有辐射雾、平流雾、混合雾、蒸发雾、烟雾。下图示意我国部分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3. 图中成都的年太阳辐射总量为( )A. 90~100 B. 80~90 C. 70~80 D. 100~11014. 成都年太阳辐射总量与周围地区差异明显,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有( )①纬度位置②天气状况③海陆位置④地形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答案】13. B 14. D【解析】13题详解】由图可知,成都的年太阳辐射总量约为80~90。所以B正确,ACD错误。故选B。【14题详解】成都地处四川盆地,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散发,空气中含水汽多,阴雨天、雾天较多,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导致该处年太阳辐射量少于周边,②④正确,和纬度位置以及海陆位置关系不大,因为该地纬度较低,距离海洋较远,所以太阳辐射量本应该大,①③错误。故选D。【点睛】太阳辐射量的多少取决于太阳辐射强度和日照时间,具体因素如下:(1)纬度: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强;纬度高,太阳高度角小,太阳辐射弱。(2)地势:地势高,空气稀薄,透明度高,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反之,太阳辐射弱。(3)天气:天气晴朗,日照时间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反之,太阳辐射少。翼装飞行是指运动员穿戴着拥有双翼的飞行服装和降落伞设备,运动员从飞机、热气球、悬崖绝壁、高楼大厦等高处一跃而下,飞行者运用肢体动作来掌控滑翔方向,用身体进行无动力空中飞行的运动,在到达安全极限的高度,运动员将打开降落伞平稳着落。无动力翼装飞行进入理想飞行状态后,飞行时速通常可达到200公里/小时左右,翼装飞行的滑降比约3∶1,即在每下降一米的同时前进约三米。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5. 运动员从悬崖绝壁一跃而下进行翼装飞行时,一般会感觉到( )A. 气温越来越高 B. 气压越来越低 C. 尘埃越来愈少 D. 呼吸越来越困难16. 若翼装飞行可从高层大气开始,滑降比明显增大的圈层是( )A. 对流层 B. 平流层 C. 中间层 D. 高层大气【答案】15. A 16. B【解析】【15题详解】运动员从悬崖绝壁一跃而下,此时的翼装飞行发生在对流层,对流层自高空向地面,气温越来越高,A正确;气压越来越大,B错误;空气密度越来越大,呼吸越来越顺畅,D错误;尘埃含量也越来越足,C错误。故选A。【16题详解】平流层温度下低上高,气流以水平运功为主,空气阻力小,而理想飞行状态的滑降比为3:1,故水平运动的气流可以增加横向移动距离,从而导致滑降比增加,B正确;对流层、高层大气平流运动都没有对流层明显,AD错误;中间层又称中层,是指自平流层顶到85千米之间的大气层。该层内因臭氧含量低,同时,能被氮、氧等直接吸收的太阳短波辐射已经大部分被上层大气所吸收,所以温度垂直递减率很大,对流运动强盛,C错误。故选B。【点睛】对流层是贴近地面的大气最低层,它集中了整个大气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的水汽与固体杂质。对流层的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其温度的垂直变化,决定了空气对流运动显著。风、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因此该层与人类的关系最密切。二、非选择题。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2020年7月23日13时25分,我国在海南岛东北海岸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材料二火星因表层土壤中富含铁元素,具有红色的外表,被称为“红色”火星。火星大气稀薄,二氧化碳含量达95%以上。火星表面温差很大,赤道地区,夏季白天温度为21℃,到了晚上能降至-73℃。火星表面有干涸的河床。科学家据此推测火星表面曾有比现在更厚的大气层,温度也更高。近期的研究发现,火星中纬度地区地表之下埋藏大量的水冰。(1)此次我国的火星天问一号探测器选择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简述此航天发射场的优势(2)与地球相比,火星有哪些条件不利于生物生存?(3)晚上天空能够看到红红的火星很明亮,分析火星看上去是火红的原因。【答案】(1)纬度较低,地球自转线速度较大,有利于航天器的发射;临海,海运便利,有利于大型火箭的运输;周围海洋面积广阔,地广人稀,比较安全。 (2)日温差太大;缺少液态水;缺少供生物呼吸的氧气。 (3)火星上布满三氧化二铁,呈火红色的外表,反射太阳光照也是火红色的。【解析】【分析】本题以我国成功发射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的新闻材料和火星的相关材料为载体,考查行星上有生物存在的条件、火星很明亮的原因等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小问1详解】海南地处低纬度地区,与我国其他地区发射场相比纬度较低,地球自转线速度较大,天问一号获得初速度大,可以节省燃料、节省成本,有利于航天器的发射;海南岛临海,海运便利,海洋运输数量大、成本低,有利于大型火箭的运输;周围海洋面积广阔,地广人稀,对人类活动干扰小,比较安全。小问2详解】根据题干可知,火星表面的赤道地区,夏季白天温度为21℃,到了晚上能降至-73℃,说明火星的日温差太大;火星表面有干涸的河床,科学家据此推测火星表面曾有比现在更厚的大气层,温度也更高,近期的研究发现,火星中纬度地区地表之下埋藏大量的水冰,说明其温度低,缺少液态水水;火星大气稀薄,二氧化碳含量达95%以上,说明其缺少供生物呼吸的氧气。【小问3详解】根据题干可知,火星因表层土壤中富含铁元素,即火星上布满了三氧化二铁,该类物质呈火红色的外表,反射太阳光照也是火红色的,所以晚上天空能够看到红红的火星很明亮。18. 上海市某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了“城市风”的课题研究,下图中甲为上海城区与郊区间近地面等压面示意图,乙为上海城区与郊区分布示意图。根据相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在下图中用实线绘制出4000m高度的等压面分布状况(不标气压值),并在MN之间的高空和近地面用箭头绘制出热力环流示意图。(2)比较甲图中①②③④四地气压值大小____。若甲图代表白天海陆之间的等压面状况,则此时吹____风。(3)解析乙图中城区与郊区温度差异____,并解析原因____。【答案】(1)等压线、环流示意图如下: (2) ①. ④>③=②>① ②. 海风 (3) ①. 城区气温高于郊区 ②. 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居民生活、工业生产、交通工具大量消耗矿物燃料,释放大量的人为热量;城市建筑层数高而密,不易通风散热,城区水泥建筑、硬化路面多,比热容小,放热快。【解析】【分析】本题以热力环流等压面示意图设置题目,涉及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及海陆风和城市风,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小问1详解】读图可知,近地面M处等压面下凹,为低压,N处等压面上凸,为高压;上空和近地面的气压状况相反,因此M处上空等压面上凸,N处上空等压面下凹。M处近地面为低压,盛行上升气流,N处近地面为高压,盛行下沉气流;水平方向气流由高压吹向低压,近地面由N吹向M,高空由M吹向N,因此形成顺时针方向的热力环流。如图:【小问2详解】图中②和③位于同一个等压面上,因此气压值相等;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①位于等压面之上,气压比②③低,④位于等压面以下,气压比②③高;因此四地气压高低为④>③=②>①。若甲图代表白天海陆之间的等压面状况,白天海洋增温慢,气温低,形成高压;陆地增温快,气温高,形成低压;因此M代表陆地,N代表海洋;此时风从N吹向M,为海风。【小问3详解】由于城市人口集中,经济发达,工业生产、居民生活、交通工具大量消耗矿物燃料,释放出大量的人为热量;城市下垫面多为水泥建筑,硬化路面多,比热容小,吸收太阳辐射后增温快,放热快;城市建筑物高大密集,不易通风散热;城市大气污染比较严重,大气的保温作用强;从而导致城区的气温高于郊区,形成城市“热岛效应”。【点睛】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辐射表是测量各种辐射的工具,测量不同的辐射可以选择不同的传感器和安装方式。下图为某校地理社团研究大气热力作用所采用的辐射表及安装示意图(①②测量短波辐射,③④测量长波辐射)。(1)图中辐射表分别测量的辐射类型为①____,②____,③____,④____。(2)某日雪后,天气转晴且气温下降,试描述各辐射表测得的辐射量变化情况并说明理由。(3)随着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请指出涉及的序号并说明过程。【答案】(1) ①. 太阳辐射(地面反射的) ②. 太阳辐射 ③. 大气逆辐射 ④. 地面辐射 (2)①②增强,理由:雪后天晴,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减弱,同时地面积雪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增强;③④减弱,理由:由于地面有积雪覆盖,地面辐射减弱,天气晴朗,大气逆辐射作用减弱。 (3)④。过程:大气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增加,对地面辐射的吸收量增加,辐射到宇宙空间的地面辐射减少;被大气截留的地面辐射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导致气温不断上升。【解析】【分析】本大题以辐射表及安装示意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大气的热力作用知识点,考查学生的图文信息获取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学科素养。【小问1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为长波辐射。根据材料可知,①和②均为短波辐射,即为太阳辐射。其中①为支架之上的短波辐射传感器,且传感器朝向上空,代表的是太阳辐射。②为近地面的短波辐射传感器,且传感器朝下,即接受来自地面的太阳辐射,即为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③和④均为长波辐射传感器,其中③地传感器朝向上空,代表的是接受来自上部的长波辐射,故该辐射是指向地面的辐射,即为大气逆辐射。④上部有遮光盘,传感器位于下部,故只能接受来自地面的长波辐射,即为地面辐射。【小问2详解】①②增强,理由是雪后天晴,大气中的水汽杂志较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减弱,同时地面积雪增加,新雪反射率高,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增强。③④减弱,理由是由于地面有积雪覆盖,隔绝了大气,导致地面辐射减弱,天气晴朗,大气较少,大气逆辐射作用减弱。【小问3详解】全球变暖主要是因为大气逆辐射增强造成的,故序号是④。二氧化碳和水汽能i强烈吸收长波辐射。大气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增加,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量增加,辐射到宇宙空间的地面辐射减少,被大气截留的地面辐射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导致近地面大气气温不断上升。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可以描述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辽宁省协作校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PDF版含答案,文件包含辽宁省协作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PDF版试题pdf、辽宁省协作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PDF版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辽宁省丹东市凤城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含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