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单元复习训练 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389308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单元复习训练 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389308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单元复习训练 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389308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单元复习训练 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展开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单元复习训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其中1~10小题为单项选择题,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1~15题为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1.已知在不同情况下测得反应P(g)+3Q(g) ===2R(g)+2S(g)的反应速率如下,其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v(P)=0.15 mol·L-1·min-1
B.v(Q)=0.6 mol·L-1·min-1
C.v(R)=0.1 mol·L-1·s-1
D.v(S)=0.4 mol·L-1·min-1
2.关于催化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性质不变
B.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故催化剂不参加化学反应
C.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
D.催化剂可以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
3.反应4NH3(g)+5O2(g)===4NO(g)+6H2O(g)在10 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水蒸气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45 mol,则此反应的平均速率可表示为( )
A.v(NH3)=0.010 mol·L-1·s-1
B.v(O2)=0.001 mol·L-1·s-1
C.v(NO)=0.001 mol·L-1·s-1
D.v(H2O)=0.045 mol·L-1·s-1
4.在C(s)+CO2(g)===2CO(g)的反应中,现采取下列措施,能够使反应速率增大的措施是( )
①缩小体积,增大压强 ②增加碳的量 ③通入CO2 ④恒容下充入N2 ⑤恒压下充入N2
A.①④ B.②③⑤
C.①③ D.①②④
5.通过缩小反应容器体积而增大压强对下列反应的速率无影响的是( )
A.CO2(g)+Ca(OH)2===CaCO3↓+H2O
B.H2(g)+I2(g) ===2HI(g)
C.NaCl+AgNO3===AgCl↓+NaNO3
D.N2(g)+3H2(g) ===2NH3(g)
6.工业上合成氨一般采用700 K左右的温度,其原因是( )
①适当提高合成氨的速率 ②提高H2的转化率
③提高氨的产率 ④催化剂在700 K时活性最大
A.①③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④
7.在一个绝热的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mA(g)+nB(g) ===pC(g)+qD(g),当m、n、p、q为任意整数时,一定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①体系的温度不再改变 ②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
③各组分的浓度不再改变 ④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
⑤反应速率v(A)∶v(B)∶v(C)∶v(D)=m∶n∶p∶q
⑥单位时间内m mol A发生断键,同时p mol C也发生断键
A.③④⑤⑥ B.①③④⑥
C.②③④⑥ D.①③④⑤
8.关于化学平衡常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化学平衡常数不随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的改变而改变
B.对于一定温度下的同一个反应,其正反应和逆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的乘积等于1
C.温度越高,K值越大
D.化学平衡常数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9.O3是一种很好的消毒剂,具有高效、洁净、方便、经济等优点。O3可溶于水,在水中易分解,产生的[O]为游离氧原子,有很强的杀菌消毒能力。常温常压下发生反应如下:
反应①O3===O2+[O] ΔH>0,平衡常数为K1;
反应②[O]+O3===2O2 ΔH<0,平衡常数为K2;
总反应:2O3===3O2 ΔH<0,平衡常数为K。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K增大
B.K=K1+K2
C.适当升温,可提高消毒效率
D.压强增大,K2减小
10.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CO2(g)+H2(g) ===CO(g)+H2O(g),K为化学平衡常数,其中K和温度的关系如下表:
T/℃ | 700 | 800 | 830 | 1000 | 1200 |
K | 0.6 | 0.9 | 1.0 | 1.7 | 2.6 |
根据以上信息推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反应为放热反应
B.此反应只有达到平衡时,密闭容器中的压强才不会变化
C.此反应达到1000 ℃时的反应速率比700 ℃时大
D.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越大,反应物的转化率越低
11.在四种不同条件下测得反应2SO2+O2===2SO3的反应速率如下表所示,其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编号 | A | B | C | D |
反应速率 |
|
|
|
|
[mol/(L·min)] |
|
|
|
|
v(SO2) | v(O2) | v(SO3) | v(O2) |
|
0.4 | 0.25 | 0.5 | 0.3 |
|
12.如图表示外界条件(温度、压强)的变化对下列反应的影响L(s)+G(g) =2R(g)(正反应吸热)。在图中,纵轴是指( )
A.平衡时混合气体中R的百分含量
B.平衡时混合气体中G的百分含量
C.G的转化率
D.L的转化率
13. 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M(g)+N(g) =R(g)+2L(?),R的体积百分含量φ(R)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正反应为吸热反应,L是气体
B.正反应为吸热反应,L是固体或液体
C.正反应为放热反应,L是气体
D.正反应为放热反应,L是固体或液体
14. CaCO3与稀盐酸反应生成CO2的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在2~4 min内平均反应速率最大
B.反应开始4 min内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比浓度小
C.4 min后,反应速率减小的主要原因是c(H+)减小
D.反应在2~4 min内生成CO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CO2)=0.1 mol·L-1·min-1
15.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00 mL 2 mol·L-1盐酸与锌反应时,加入100 mL氯化钠溶液,生成氢气的速率不变
B.对于可逆反应2CO+2NON2+2CO2,使用合适的催化剂,CO的生成速率和消耗速率都加快
C.加入反应物,活化分子百分数不变,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D.用铁片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改用铁粉和稀硫酸可以加快氢气的产生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
16.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A(g)+3B(g) 2C(g) ΔH<0,根据下列速率-时间图像,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时刻所改变的外界条件是:t1________;t3________;t4________。
(2)物质A的体积分数最大的时间段是____________。
(3)上述图像中C的体积分数相等的时间段是____________。
(4)反应速率最大的时间段是____________。
(5)t0~t1、t3~t4、t5~t6时间段的平衡常数K0、K3、K5的关系为________。
17.已知海水电解制得的氢气用于合成氨,某合成氨厂生产流程如图所示。
(1)在第(1)个设备中先把N2、H2压缩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第(3)个设备中用冷却的方法分离出________,其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1)一定温度下,反应N2(g)+O2(g)===2NO(g)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回答下列措施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①缩小体积使压强增大:________;②恒容充入N2:________;③恒压充入He:________。
(2)在恒温恒容条件下,可逆反应A(g)+B(g)C(g)+D(g)。判断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的依据为________(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压强不随时间改变
b.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改变
c.c(A)不随时间改变
d.单位时间里生成C和D的物质的量相等
(3)一定温度下,在2 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①从反应开始到10 s时,用Z表示的反应速率为________,X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了________,Y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_。
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在80 ℃时,将0.4 mol的四氧化二氮气体充入2 L已抽空的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隔一段时间对该容器内的物质进行分析,得到如下数据:
时间(s) c(mol/L) | 0 | 20 | 40 | 60 | 80 | 100 |
c(N2O4) | 0.20 | a | 0.10 | c | d | e |
c(NO2) | 0.00 | 0.12 | b | 0.22 | 0.22 | 0.22 |
反应进行至100 s后将反应混合物的温度降低,发现气体的颜色变浅。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中b________c(填“<”“=”或“>”)。
(2)20 s时,N2O4的浓度为________mol/L,0~20 s内N2O4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____。
(3)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_____,在80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值为________(保留两位小数)。
(4)在其他条件相同时,该反应的K值越大,表明建立平衡________。
A.N2O4的转化率越高
B.NO2的产量越大
C.N2O4与NO2的浓度之比越大
D.正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
20.某温度时,在2 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1)起始时X的浓度为c(X)=________;反应从开始至2分钟末,Y的转化率为α(Y)=________;用Z的浓度变化表示0~2分钟内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Z)=________。
(2)由图中所给数据进行分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其中1~10小题为单项选择题,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1~15题为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1.C
【解析】:把C项中v(R)的单位调整为mol·L-1·min-1后,数值变为6。A项,=0.15 mol·L-1·min-1;B项,=0.2 mol·L-1·min-1;C项,=3 mol·L-1·min-1;D项,=0.2 mol·L-1·min-1。故选C。
2.C
【解析】:催化剂是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均不变的物质,但其物理性质,如固体颗粒大小可能改变,故A错误,C正确;催化剂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在化学反应中起了载体的作用,并且催化剂能同时、同程度改变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故催化剂不能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不能改变反应物的转化率,B、D错误。
3.C
【解析】:由题意知v(H2O)==0.0015 mol·L-1·s-1,再根据各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数值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求出v(NH3)、v(O2)和v(NO)。
4.C
【解析】:对于气体反应,缩小体积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加快;增加固体物质的用量,对反应速率无影响;恒容下充入与反应无关的气体,不会增加反应物浓度,故不会加快反应速率。恒压下充入与反应无关的气体,容器体积增大,原反应物的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选C。
5.C
【解析】:只要反应中无气体物质参加或生成,改变压强均不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6.D
7.B
【解析】:①绝热容器中,体系的温度不再改变,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能据此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正确;②参与反应的物质都是气体,反应在恒容密闭容器内进行,容器的容积不变,因此无论反应是否达到平衡,混合气体的密度一直不变,不能据此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错误;③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改变,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正确;④当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正确;⑤反应速率v(A)∶v(B)∶v(C)∶v(D)=m∶n∶p∶q,由于未指明是正反应速率还是逆反应速率,所以不能据此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错误;⑥单位时间内m mol A发生断键等效于形成p mol C,同时p mol C也发生断键,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处于平衡状态,正确;综上所述,说法正确的是①③④⑥,故选B。
8.C
【解析】:化学平衡常数只受温度影响,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变化无关,A正确;相同温度下,同一个可逆反应的正、逆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互为倒数,乘积等于1,B正确;平衡常数越大,说明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升温,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若反应放热,升高温度,平衡常数会减小,C错误;化学平衡常数只受温度影响,与反应物浓度、体系压强的变化等无关,D正确。
9.C
【解析】:由总反应:2O3===3O2 ΔH<0可知,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则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A错误;由盖斯定律可知反应①+②可得总反应,则K=K1×K2,B错误;适当升温,反应①的平衡正向移动,生成[O],反应②的平衡逆向移动,[O]的量增多,则可提高消毒效率,C正确;平衡常数只受温度的影响,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D错误。
10.C
【解析】:由表可知,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增大,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A错误;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压强始终不变,B错误;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C正确;化学平衡常数越大,反应物的转化率越高,D错误。
11.D
【解析】:由反应速率之比等于相应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可得:v(SO2)=v(O2)=v(SO3),将所得数据作如下换算:
(1)v(SO2)=0.2 mol/(L·min);
(2)v(O2)=0.25 mol/(L·min);
(3)v(SO3)=0.25 mol/(L·min);
(4)v(O2)=0.3 mol/(L·min),单位相同,数值大者反应速率快。
12.B
【解析】: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增大的吸热反应,温度升高时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R的百分含量应升高,G的百分含量应降低;压强增大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G的百分含量应升高,R的百分含量应降低,所以图中曲线应与选项B相对应,即y轴指的是平衡时气体G的百分含量。而G(或L)的转化率都应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显然与曲线表示的不相符。
13.C
【解析】:根据图像可知,当压强相同时,温度为T2时首先达到平衡状态,说明T2大于T1,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当温度相同时,压强为p2时首先达到平衡状态,说明p2大于p1,增大压强φ(R)降低,因此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正反应是气体分子数增大的反应,所以L一定是气体,C项正确。
14.BD
【解析】:由题中图像可知,0~2 min内,生成二氧化碳0.1 mol,2~4 min内,生成二氧化碳0.2 mol,4~6 min内,生成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小于0.1 mol,则反应刚开始时反应速率较小,然后逐渐增大,后减小,反应在2~4 min内平均反应速率最大,A正确;由图像可知,0~4 min内,反应刚开始时反应速率较小,然后逐渐增大,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温度升高,但反应物浓度减小,则开始4 min内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比浓度大,B错误;4 min后反应速率又减小,氢离子浓度减小起主要作用,C正确;由图像可知,2~4 min内,生成二氧化碳0.2 mol,体积未知,不能以mol·L-1·min-1为单位计算CO2的平均反应速率,D错误。
15.BD
【解析】:A项中加入100 mL NaCl溶液时,相当于稀释了盐酸,H+浓度减小,生成H2的速率变慢,A错误;若加入的反应物为固体,不影响化学反应速率,C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
16.(1)升高温度 使用催化剂 减小压强
(2)t5~t6 (3)t2~t3、t3~t4 (4)t3~t4 (5)K0>K3=K5
【解析】:(1)t1时,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且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反应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应为升高温度;t3时,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平衡不移动,应为加入催化剂;t4时,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且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由方程式计量数关系可知,应为减小压强。
(2)t1~t2,t4~t5,反应向逆反应方向移动,随着反应的进行,生成的A逐渐增多,A的体积分数逐渐增大,所以A的体积分数最大的时间段是t5~t6。
(3)根据上述分析,t2~t3,t3~t4,平衡不移动,C的体积分数相等。
(4)根据改变的条件,t1时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大,t3时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增大,t4时减小压强反应速率减小,所以反应速率最大的时间段是t3~t4。
(5)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常数减小,t1时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减小,t0~t1、t3~t4、t5~t6时间段的平衡常数K0、K3、K5的关系为K0>K3=K5。
17.(1)增大压强,使平衡向生成NH3的方向移动
(2)液氨 使平衡右移,提高N2、H2的平衡转化率
【解析】:(1)正反应体积减小,第(1)个设备中先把N2和H2压缩,可使压强增大,有利于使平衡向生成氨气的方向移动。
(2)在第(3)个设备中用冷却的方法分离出液氨,生成物浓度降低,可使平衡正向移动,提高N2、H2的平衡转化率。
18.(1)①增大 ②增大 ③减小 (2)c
(3)①0.079 mol·L-1·s-1 0.395 mol·L-1 79% ②X(g)+Y(g)2Z(g)
【解析】:(2)反应在恒容容器中进行,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其压强之比,该反应为气体等体积反应,反应过程中,气体总物质的量不变,压强不变,不能判断反应是否处于平衡状态,故a不符合题意;反应过程中,气体总质量不变,气体总体积不变,因此气体的密度不变,不能判断反应是否处于平衡状态,故b不符合题意;反应过程中,A的浓度不发生改变,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可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c符合题意;因C与D的化学计量数相等,因此在反应过程中,单位时间内生成C与D的物质的量一定相等,不能判断反应是否处于平衡状态,故d不符合题意。
(3)①从反应开始到10 s时,Z物质增加了1.58 mol,因此v(Z)===0.079 mol·L-1·s-1;由图像可知,Δc(X)===0.395 mol·L-1;α(Y)==×100%=79%。
②由图像可知,反应过程中,Z的物质的量在增加,X、Y的物质的量在减少,故Z为生成物,X、Y为反应物,10 s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再发生变化,且反应物均未消耗完全,故该反应为可逆反应,Δn(X)∶Δn(Y)∶Δn(Z)=0.79∶0.79∶1.58=1∶1∶2,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g)+Y(g) 2Z(g)。
19.(1)N2O4===2NO2 > (2)0.14 0.003 mol/(L·s) (3) 0.54 (4)ABD
【解析】:(1)N2O4===2NO2,由方程式结合表中数据可知a=0.14,b=0.2,c=d=e=0.09。
(2)20 s时,N2O4浓度为0.14 mol/L,v(N2O4)= mol/(L·s)=0.003 mol/(L·s)。
(3)平衡常数K=,代入平衡时数据可得K≈0.54。
(4)其他条件相同时K值越大,N2O4转化率越大,NO2产率越大,正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
20.(1)0.5 mol/L 10% 0.05 mol/(L·min)
(2)3X+Y 2Z
【解析】:(1)根据图像可知,起始时X的物质的量是1.0 mol,浓度为c(X)=1.0 mol÷2 L=0.5 mol/L;反应从开始至2分钟末消耗Y是1 mol-0.9 mol=0.1 mol,所以Y的转化率为α(Y)=0.1 mol÷1 mol×100%=10%;2 min时生成Z是0.2 mol,浓度是0.2 mol÷2 L=0.1 mol/L,则用Z的浓度变化表示0~2分钟内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Z)=0.1 mol/L÷2 min=0.05 mol/(L·min)。
(2)由图中所给数据进行分析可知,X与Y是反应物,Z是生成物,2 min时消耗X是0.3 mol,消耗Y是0.1 mol,生成Z是0.2 mol,则根据变化量之比是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X+Y 2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