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教学同步PPT课件+练习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备课ppt课件
展开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备课ppt课件,文件包含22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同步练习解析版-上好课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docx、22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同步练习原卷版-上好课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docx、22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教学课件高一地理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0页, 欢迎下载使用。
2.2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考点基础练
考点一 大气的受热过程
雾霾是雾和霾的统称。雾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等使大气混浊并造成视程障碍的叫霾。刚入12月,中国中东部大地区再次遭遇持续性雾霾天气。图为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关系图。完成下面小题。
1.雾霾笼罩时,图中( )
A.①将增强 B.②将减弱 C.③将减弱 D.④将增强
2.近地面大气的主要能量来源是( )
A.① B.③ C.⑤ D.②
【答案】1.B 2.C
【解析】1.图中①为太阳辐射,②为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④为射向宇宙空间的地面辐射,③为大气逆辐射。雾霾笼罩时,图中①基本不变,A错误;雾霾笼罩时,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图中②将减弱,B正确;雾霾笼罩时,图中③大气逆辐射将增强,C错误;雾霾笼罩时,图中④射向宇宙空间的地面辐射将减弱,D错误。故选B。
2.结合第1题分析可知,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从而使大气增温,故近地面大气温度的直接热源是⑤地面辐射,根本来源是太阳辐射,AD错误,C正确。③大气逆辐射对地面损失的热量有一定补偿作用,但不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能量来源,B错误。故选C。
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3.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的顺序是( )
A.①--②--③ B.③-④-② C.②-③-④ D.①--④--②
4.“高处不胜寒”说明低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 )
A.② B.① C.③ D.④
5.“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与诗句中“秋阴不散”导致“霜飞晚”密切相关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3.D 4.A 5.C
【解析】3.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①为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②为地面辐射,③为大气逆辐射,④为大气削弱后的太阳辐射,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的顺序是太阳辐射到达大气上界-大气削弱后的太阳辐射被地面吸收-地面获得热量后以地面辐射的方式向大气传递热量,①--④--②,D正确,ABC错误。故选D。
4.“高处不胜寒”说明低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②,A正确;①为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③为大气逆辐射,④为大气削弱后的太阳辐射,BCD错误。所以选择A。
5.“秋阴不散”说明秋季天气多阴雨天气,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强,晚上大气的逆辐射强,保温作用明显,即大气逆辐射③增强;霜是由于地表温度迅速降低,近地表空气冷却凝结附着在物体上形成冰晶的现象。因此“秋阴不散”时,大气逆辐射③增强,不易出现水汽凝结成霜的现象,C正确,结合上两题分析,ABD错误。所以选择C。
考点二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2018年2月19日,印度尼西亚的锡纳朋火山发生喷发,火山灰冲天如蘑菇云,遮天蔽日。右图为“近地面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6.火山灰弥漫空中,会导致该地区的( )
A.①增加 B.②减少 C.③增加 D.④不变
7.人类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增多,会导致( )
A.①减弱 B.②增强 C.③增强 D.④减弱
【答案】6.B 7.C
【解析】6.根据图中箭头的位置和指向判断,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火山灰弥漫空中,大气中颗粒物增多,对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①)无影响,但会削弱进入大气层中的太阳辐射,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②)减少,使地面获得的热量减少,地面辐射(③)随之减少,AC错误,B正确;火山灰弥漫空中,大气中颗粒物增多,大气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增强,从而增强大气逆辐射(④),D错误。故选B。
7.根据图中箭头的位置和指向判断,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人类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增多,对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①)无影响,A错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可以吸收少量太阳辐射中波长较长的红外线,人类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增多,会导致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稍微减少,B错误;二氧化碳对地面长波辐射的能力很强,人类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增多,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能量增多,大气逆辐射(④)随之增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地面温度会升高,从而导致地面辐射(③)增强,C正确,D错误。故选C。
8.下图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
A. B.
C. D.
【答案】8.D
【解析】海洋的比热容比陆地大,所以海洋的昼夜温差较小,AB错误。C为海洋,白天无云,太阳辐射被大气削弱的少,气温较高,夜晚无云,大气逆辐射弱,保温效果差,气温较低,昼夜温差较大,C错误。D为海洋,白天多云,太阳辐射被大气削弱的多,气温较低,夜晚阴天大气逆辐射强,保温效果好,气温较高,昼夜温差较小,所以D昼夜温差比C小,D正确,故选D。
读大气受热过程图,完成下面小题。
9.《齐民要术》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造成“是夜必霜”的原因是( )
A.雨后的夜晚气温必定很低
B.受寒冷空气影响,加之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弱
C.晴朗的夜晚,地面辐射减弱
D.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加强
10.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因为( )
A.①加强 B.②减弱 C.③加强 D.④加强
【答案】9.B 10.D
【解析】9.“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的意思是雨后的晴天,受寒冷的北风影响,夜晚必然出现霜冻。雨后晴天的夜晚,大气中水汽、云层的量较少,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弱,故出现低温霜冻现象,B正确,D错误;霜冻的出现,有寒冷的北风的影响,并不是因为雨后的夜晚气温必定很低,晴朗的夜晚地面辐射不一定减弱,故A、D错误。故选B。
10.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由于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增加,导致大气逆辐射增强,引起气温升高。图中①为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②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③为地面辐射、④为大气逆辐射,故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因为④加强。故选D。
考点三 大气热力环流
11.读图,完成若该图表示热力环流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热力环流的根本原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 B.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空气的上升和下沉
C.气温高低对比关系是丁>丙>甲>乙 D.气压高低的对比关系是乙>甲>丙>丁
【答案】11.D【详解】热力环流的根本原因是冷热不均,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动力,A错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同一水平面上产生气压差异,空气的上升和下沉是产生风的间接原因,B错误;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判断,甲处的上升气流应是受热膨胀所致,乙处的下沉运动应是冷却收缩所致,因此甲处气温高于乙处,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因此丙、丁的气温应低于甲、乙,C错误;甲处盛行上升气流,近地面形成低气压,高空形成高气压,乙处盛行下沉气流,近地面形成高气压,高空形成低气压,气压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因此图中四处气压高低的对比关系是乙>甲>丙>丁,D正确。故选D。
12.读等压线分布图,其中表示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答案】12.C【详解】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可知,热的地方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等压面下凹),高空形成高气压(等压面上凸),冷的地方空气收缩下沉,近地面形成高气压(等压面上凸),高空形成低气压(等压面下凹),由此判断,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下图为大气运动示意图,M线代表地球表面。据图回答下面各题。
13.若此图表示热力环流,则( )
A.丙处气压比甲处高 B.甲处气温比乙处高 C.丙处气压比丁处低 D.甲处气温比丙处低
14.图中几种环流形式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13.B 14.A
【解析】13.若此图表示热力环流,M线代表地球表面,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因此丙处气压比甲处低,A错误;图中显示,丙处气流流向丁处,因此丙处气压高于丁处,C错误;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因此甲处气温高于丙处,D错误;图中甲处盛行上升气流,乙处盛行下沉气流,根据热力环流原理推断,甲处因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乙处因气温低空气冷却收缩下沉,因此甲处气温高于乙处,B正确。故选B。
14.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可知,热的地方空气膨胀上升,冷的地方空气收缩下沉,而图A中热的地方有上升有下沉,冷的地方也有上升有下沉,不符合热力环流原理,该环流形式不正确,A符合题意;白天时,谷地因地形封闭,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少,气温较低,气流应下沉,山坡获得太阳辐射多,气温较高,气流上升,近地面气流由谷地吹向山坡,高空相反,图B中环流与之相符,该环流形式正确,B不符合题意;由于海陆热力性质不同,夜晚陆地降温快,气温低,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气压,高空形成低气压,海洋降温慢,气温高,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高空形成高气压,近地面风由陆地吹向海洋,高空相反,图C中环流与之相符合,该环流形式正确,C不符合题意;由于城市人口产业集中,排放的废热较多,气温高于郊区,城区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高空形成高气压,郊区气温下沉,近地面形成高气压,高空形成低气压,近地面气流由郊区流向城区,高空相反,与图D中环流相符,该环流形式正确,D不符合题意。故选A。
由于建筑密度增加,城市内空气流动十分困难,因此加强对城市通风廊道规划具有重要意义。下图示意城市通风系统,完成下面小题。
15.城市通风廊道的主要作用是( )
A.加快城郊热力环流 B.降低城市热岛效应 C.减少风沙天气频率 D.减少汽车尾汽排放
16.关于图示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环流中气温越低的地方,气压一定越高 B.近地面气温高处,空气上升,气压较低
C.近地面大气气温低的地方,高空的等压面向上拱起 D.该环流中大气的运动总是由高压流向低压
【答案】15.B 16.B
【解析】15.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城市因气温高于郊区,城市盛行上升气流,郊区盛行下沉气流,高空气流由城市流向郊区,近地面的风由郊区回流到城市,城市通风廊道的主要作用是有利于近地面的风从郊区回到城市,降低城市中心的温度,削弱城市热岛效应,B正确;减小城郊的温差,会减弱热力环流,A错误;和减少风沙天气频率无关,C错误;尾气排放的多少主要和车的数量、交通的通达度,和燃料的清洁程度有关,D错误。故选B。
16.环流中城市上空气温低于近地面,但近地面气压更高,故A错误;近地面气温高处,空气受热膨胀,形成上升气流,近地面大气密度降低,气压较低,B正确;近地面大气气温低的地方,高空气压高,垂直方向上气压自近地面向高空降低,高空的等压面应向下弯曲,C错误;大气的水平运动是由高压到低压,垂直运动有上升和下沉气流,D错误。故选B。
考点四 大气的水平运动
下图示意南半球某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单位:hpa)。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图中四地,风力最大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8.丙地的风向是( )
A.东南风 B.西北风 C.东北风 D.西南风
【答案】17.A 18.C
【解析】17.从图中看,两图的比例尺大小相同,两图中等压线的疏密相同。甲乙所在的图中每两条等压线的气压差大于丙丁所在的图,因此风力比丙丁大,CD错误。甲的等压线比乙密,单位距离内的气压差比乙大,风力比乙大,因此四地风力最大的是甲,A正确、B错误。故选A。
18.由材料可知,丙地位于南半球。先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南半球,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基础上,顺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左偏30°~45°,可画出风向为东北风,C正确,ABD错误。故选C。
下图为南半球等压线图(单位:hPa)。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9.所示等压线位于近地面,F1、F2、F3为A处空气所受的外力的方向,则F3、F2、F1依次为( )
A.摩擦力、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 B.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地转偏向力
C.地转偏向力、摩擦力、气压梯度力 D.摩擦力、地转偏向力、气压梯度力
20.如果所示等压线位于高空,F1为气压梯度力方向,则风向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19.D 20.B
【解析】19.读图可知,FI与当地等压线垂直,且由高压指向低压,因此F l为水平气压梯度力,如果所示等压线位于近地面,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共同作用下,风向在南半球向左偏,与等压线斜交,则①箭头表示风向,F3与风向相反,应为摩擦力,F2与风向垂直,并指向左, 应为地转偏向力。由此判断,D正确,A、B、C错误。故正确答案选D。
20.如果所示等压线位于高空,高空大气授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风向与等压线平行,材料信息表明,当地位于南半球,则风向相对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向左偏,F1为水平气压梯度力,图中②箭头与等压线平行,并相对于F l指向左,因此②表示高空风向,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正确答案选B。
提升综合练
位于青藏高原上的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在天气晴朗夕阳西下时,该峰慢慢的由白色变成金色,形成金色珠峰景观。下图为金色珠峰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形成金色珠峰景观的主要原因是( )
A.地面反射作用 B.大气反射作用 C.大气吸收作用 D.大气散射作用
2.下列关于青藏高原昼夜温差及其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小、海拔高 B.大、大气稀薄 C.小、保温差 D.大、距太阳近
【答案】1.D 2.B
【解析】1.金色珠峰出现在晴朗天气的傍晚,夕阳照射下形成的景观,成因主要是因为夕阳的高度角小,大气散射作用明显,使阳光的颜色发生了变化,与晚霞的成因相似,D对;金色的阳光不是地面反射形成的,A错;大气的反射和吸收只能让照射到地表的阳光减少,而不能使其变色,B、C错。故选D。
2.青藏高原白天光照强烈,夜晚温度较低,昼夜温差大,A、C错;昼夜温差大是因为大气稀薄,白天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晚上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B对;日地距离约1.5亿公里,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这一点距离的接近对太阳辐射影响很小,D错。故选B。
农业生产过程中,田间管理日益受到农民的重视。华北地区,在春季低温期采用地膜覆盖的方式将农作物播种期提前,农产品可以提前上市;在寒冷的冬日来临前,将果树树干涂白,减小树干基部昼夜温差,避免树干树皮冻裂发生。下图示意大气受热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春季低温期用地膜覆盖,类似于图中哪一环节作用( )
A.① B.② C.③ D.④
4.冬季树干涂白,类似于图中哪一环节作用( )
A.① B.② C.④ D.⑥
【答案】3.D 4.A
【解析】3.春季低温期用地膜覆盖,可使地温提高,为农作物起到保温作用,对农作物发育起到很大作用,类似于图中④大气逆辐射保温环节,D正确;图中①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②是太阳辐射,③是地面辐射,都不能起到保温作用,由此可知ABC选项错误。本题应选D。
4.冬季白天气温高,夜晚气温低,昼夜温差较大,容易对树木造成冻害伤害。冬季树干涂白后,白天时可将40%~70%阳光和紫外线反射,以减少树干吸收的热量,从而降低树体温度;同时也降低了树干基部的昼夜温差,减轻了低温冻害的影响。因此,冬季树干涂白,类似于图中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故A选项正确,BCD选项错误。本题应选A。
深秋或初冬晴朗的夜晚,常见农民在田间地头燃烧柴草,以避免所种的庄稼遭受霜冻危害。结合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5.下列关于图中a、b、c所代表的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代表大气的直接热源
B.a、b、c所代表的辐射波长的大小关系是a<b<c
C.b代表的辐射主要被大气中的臭氧吸收
D.c代表的辐射与天气状况无关
6.燃烧柴草防御霜冻的做法,有利于( )
A.增强a辐射 B.增强b辐射
C.增强c辐射 D.改变b的辐射方向
【答案】5.B 6.C
【解析】5.根据图中箭头的位置和指向判断,图中a、b、c分别表示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大气对太阳辐射(a)的吸收能力弱,太阳辐射不是大气的直接热源,A错误;辐射波长与辐射体的温度大致呈负相关,太阳辐射(a)为短波辐射,地面辐射(b)和大气逆辐射(c)为长波辐射,a的波长短于b、c,由于地面温度一般高于大气温度,因此b的平均波长略短于c,B正确;地面辐射(b)主要被大气中水汽和二氧化碳所吸收,C错误;大气逆辐射(c)强弱与天气密切相关,云层越厚,大气逆辐射越强,D错误。故选B。
6.燃烧柴草会增加了大气中的烟尘和水汽,从而削弱太阳辐射(a),A错误;b为地面辐射,地面辐射的大小由地面温度决定,烟尘对b辐射大小影响不大,也不会改变地面辐射的辐射方向,B、D错误;燃烧柴草产生的烟尘和水汽可以吸收更多地面长波辐射,从而增强大气逆辐射(c),C正确。故选C。
如图所示,电炉通电一段时间之后,根据纸片A、B的偏动情况可以模拟热力环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在电炉通电一段时间后,两纸条的偏动方向是( )
A.A、B都向左偏 B.A向左偏、B向右偏
C.A、B都向右偏 D.A向右偏、B向左偏
8.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为( )
①近地面空气受热或冷却②同一水平面上产生气压差异③形成大气的水平运动④形成大气的上升或下沉运动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④—②—①—③ D.①—④—②—③
【答案】7.D 8.D
【解析】7.电炉通电一段时间后,电炉处气温高,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高空是高气压;冰块处气温低,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气压,高空形成低气压,同一水平面大气由高压流向低压,因此纸片A向右偏,B向左偏,D选项正确,ABC选项错误。所以选D。
8.太阳辐射在地表分布不均,造成地面冷热不均;近地面空气的受热或冷却,引起气流的上升或下沉运动,气流的上升或下沉运动,导致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的差异;气压差异又导致大气的水平运动,所以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为①—④—②—③,所以选D。
下图为沿40°N一带的甲、乙两地高空等压面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关于图中四地气压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 B.甲>乙>丁>丙 C.乙>甲>丁>丙 D.乙>甲>丙>丁
10.甲乙之间近地面的风向是( )
A.西北风 B.东南风 C.西风 D.东风
11.若图中所示区域受到大气污染,最有可能发生雾霾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答案】9.B 10.A 11.A
【解析】9.根据图片分析可知,甲乙位于近地面,丙丁位于高空,而丙处等压面下凹,丁处等压面上凸,说明丙处气压较低,丁处气压较高。由此可知,垂直方向上气流由丙下沉至甲,乙上升至丁,在近地面甲气压高,乙气压低。由于近地面气温、气压都高于高空,由此可知图中四地气压气压排序为甲>乙>丁>丙,B正确,ACD错误。本题应选B。
10.根据上题判断可知,近地面处甲为高压,乙为低压;且甲位置偏西,乙位置偏东,故气流应由甲流向乙;但由于图中所示地区为北半球,故气流在从甲流向乙的过程中,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最终形成西北风,A正确,BCD错误。本题应选A。
11.结合图片和第一小题分析可知,甲地盛行下沉气流,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易导致雾霾的发生,A正确;乙地盛行上升气流,大气污染物会随着上升气流扩散,不易发生雾霾,B错误;雾霾一般易发生在近地面附近的低空,而丙丁两地位于高空近3000米处,因此两地不易发生雾霾,CD错误。本题应选A。
下图为北半球近地面某气压场中的受力平衡的风向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图中数字②代表是( )
A.水平气压梯度力 B.地转偏向力 C.摩擦力 D.近地面风向
13.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始终与风向垂直 B.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始终与风向相反
C.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D.水平气压梯度力由低气压指向高气压
【答案】12.D 13.C
【解析】12.图中数字②代表的是近地面风向,沿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偏,D正确;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与等压线垂直,A错误;③是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B错误;④是摩擦力,与风向相反,C错误。故选D。
13.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始终与等压线垂直,A错误;摩擦力方向始终与风向相反,B错误;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C正确;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气压指向低气压,D错误。故选C。
读图,完成问题。
14.下图代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和风向的字母依次是( )
A.abcd B.abdc
C.badc D.cbad
15.图示区域位于( )
A.北半球 B.南半球
C.东半球 D.西半球
【答案】14.B 15.A
【解析】14.图中a箭头与等压线垂直,应为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从高压指向低压,则c箭头与等压线斜交,由高压指向低压,应为风向;d箭头与风向相反,应为摩擦力;b箭头与风向相垂直,应为地转偏向力。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5.由第一小题可知,abdc分别为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和风向。风向偏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右侧,应为北半球,A正确,B错误。依据图中信息无法判断东西半球,CD错误。故选A。
读气压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6.图中A、B、M、N中,气温日较差最小的是( )
A.M B.N C.A D.B
17.下列关于图中M、N的叙述,一定错误的是( )
A.M的风速比N大 B.N的风速比M大 C.M为偏北风 D.N为偏北风
【答案】16.D 17.A
【解析】16.图示区域决定气温日较差的主要因素应是天气状况。图中A地处于高气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气温日较差较大;图中B地处于低气压中心,盛行上升气流,容易成云致雨,多阴雨天气,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因此气温日较差小;图中M地处于高压脊之上,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气温日较差较大;图中N地处于高气压与低气压之间,云量比B地少,因此气温日较差比B地大。由此判断,图中四地中气温日较差最小的是B地,故选项D符合题意,排除选项ABC。故选D。
17.读图可知,图中M地等压线比N地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小,因此M地的风速应比N地小,因此A符合题意,排除B;读图可知,M地的水平气压梯度力(与等压线垂直、由气压高处指向气压低处)大致由北指向南,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左或向右偏转,形成东北风或西北风,因此为偏北风,排除C;N地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致由西指向东,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左或向右偏转,形成西北风或西南风,因此N有可能为偏北风,排除D。故选A。
18.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M”和“大气受热过程简图N”,“某地的气压状况图P”,图P是图M中A层的某地,该地位于北半球,完成下面小题。
(1)对流层气温变化特点____,原因是____。
(2)B层空气以____运动为主。利于高空飞行的是____层(填字母),天气现象复杂多变的是____层(填字母)。
(3)在图N中,如果A层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会使____(填数字)增强,由此产生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是____。
(4)图P中甲、乙两处气温较高的是____处;若图P表示海滨地区晴热白天的热力环流图,则甲地为____(海洋或陆地);若图P表示城市和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则乙地为____(城市或郊区);若图P表示中纬度某平原地区,则甲、乙两地之间的风向为____。
【答案】18.(1) 随海拔升高温度降低 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长波辐射
(2) 平流 B A
(3) ③ 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效应
(4) 乙 海洋 城市 西北风
【分析】本大题以“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M”和“大气受热过程简图N”、“某地的气压状况图P”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大气的垂直分层及特点、全球变暖的成因、热力环流图的判断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学科素养。
(1)由图M可知,A层位于地表以上,12km以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是对流层,据图可知,该层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主要原因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长波辐射,离地面近,得到的地面辐射多,气温高,离地面高,得到的地面辐射少,气温低。
(2)根据所学知识,B层位于对流层顶以上部分,为平流层,平流层的空气以平流运动为主,且天气晴朗,适宜高空飞行,对应图中的B。对流层因大气中有大量的水汽和杂质,且对流运动显著,常出现复杂多变的天气现象,对应图中的A。
(3)根据图示,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则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增多,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多,使大气增温,大气逆辐射增强,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图中的③代表大气逆辐射,故③增强。温室气体增多,导致温室效应增强,全球气候变暖。
(4)结合所学等压面知识,由图可知,甲地高空等压面向下弯曲,表明甲地高空形成低压,甲地垂直方向上气流下沉,甲地近地面形成高压。乙地高空等压面上凸,表明乙地高空形成高压,乙地近地面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据此可知乙地近地面气温高,气流上升,该环流呈逆时针方向。若图P表示海滨地区晴热白天的热力环流图,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白天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相对较低,结合图示乙地气温高,可知乙地为陆地,甲地为海洋。若图P表示城市和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由于城市人口、交通工业和生活排放废热导致城市温度较高,结合图示乙地温度较高,可知乙地为城市。若图P表示中纬度某平原地区,又处于北半球,近地面气流由高压甲流向低压乙地时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向右偏转形成西北风。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防灾减灾备课ppt课件,文件包含课件预览pdf、63防灾减灾分层练习解析版docx、63防灾减灾分层练习原卷版docx、63防灾减灾教学课件-上好课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6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2019)第一节 气象与水文灾害备课课件ppt,文件包含课件预览pdf、61气象灾害分层练习解析版docx、61气象灾害分层练习原卷版docx、61气象灾害教学课件-上好课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5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土壤备课课件ppt,文件包含课件预览pdf、52土壤分层练习解析版-上好课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docx、52土壤分层练习原卷版-上好课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docx、52土壤教学课件-上好课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8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