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项分层特训练9 氧化还原反应 含答案
展开A.过程Ⅰ中NO eq \\al(\s\up1(-),\s\d1(2)) 发生氧化反应
B.a和b中转移的e-数目相等
C.过程Ⅱ中参与反应的n(NO)∶n(NH eq \\al(\s\up1(+),\s\d1(4)) )=1∶4
D.过程 Ⅰ→Ⅲ 的总反应为
NO eq \\al(\s\up1(-),\s\d1(2)) +NH eq \\al(\s\up1(+),\s\d1(4)) ===N2↑+2H2O
2.[2021·山东卷](双选)实验室中利用固体KMnO4进行如下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G与H均为氧化产物
B.实验中KMnO4只作氧化剂
C.Mn元素至少参与了3个氧化还原反应
D.G与H的物质的量之和可能为0.25 ml
3.[2022·浙江6月]关于反应
Na2S2O3+H2SO4===Na2SO4+S↓+SO2↑+H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2SO4发生还原反应
B.Na2S2O3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C.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D.1 ml Na2S2O3发生反应,转移4 ml电子
4.[2021·湖南卷]KIO3常用作食盐中的补碘剂,可用“氯酸钾氧化法”制备,该方法的第一步反应为6I2+11KClO3+3H2O eq \(=====,\s\up7(△)) 6KH(IO3)2+5KCl+3Cl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产生22.4 L(标准状况)Cl2时,反应中转移10 ml e-
B.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6
C.可用石灰乳吸收反应产生的Cl2制备漂白粉
D.可用酸化的淀粉碘化钾溶液检验食盐中IO eq \\al(\s\up1(-),\s\d1(3)) 的存在
5.[2022·山东济宁二模]已知Pb2O3与HNO3溶液发生反应Ⅰ:Pb2O3+2HNO3===Pb(NO3)2+PbO2↓+H2O,
PbO2与酸化的MnSO4溶液发生反应Ⅱ:
5PbO2+2MnSO4+3H2SO4===2HMnO4+5PbSO4+2H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反应Ⅰ中,Pb2O3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B.Pb2O3与盐酸反应:Pb2O3+2HCl===PbCl2+PbO2↓+H2O
C.PbO与HNO3溶液反应:PbO +2HNO3===Pb(NO3)2+H2O
D.由反应Ⅰ、Ⅱ可知氧化性:HNO3>PbO2>HMnO4
6.[2022·山东枣庄期末]用还原法将硝酸厂烟气中的大量氮氧化物转化为无毒物质。常温下,将NO和H2的混合气体通过Ce(SO4)2与Ce2(SO4)3的混合溶液,转化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反应Ⅰ的离子方程式为
2Ce4++H2===2Ce3++2H+
B.反应Ⅱ中N2为还原产物
C.反应混合液中Ce4+和Ce3+的总数一定保持不变
D.反应前溶液中c(Ce4+)一定等于反应后溶液中c(Ce4+)
7.[2022·四省八校期中]纳米铁(直径一般从几纳米到几十纳米)可通过不同反应机制(吸附、还原、催化氧化)去除环境中的有机、无机污染物,通过番石榴叶提取液还原Fe3+制备纳米铁(Fe0)并氧化去除As(Ⅲ)(罗马数字为元素的化合价)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将纳米铁与水形成分散系,可以发生丁达尔效应
B.反应1的前半程,1 ml H2O2反应转移2 ml电子
C.反应2中,Fe2+与H2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1
D.若要氧化去除1 ml As(Ⅲ),则至少需要112 g纳米铁
8.[2022·重庆秀山高级中学月考]在酸性条件下,黄铁矿(FeS2)催化氧化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S2+7O2+2H2O===2Fe2++4SO eq \\al(\s\up1(2-),\s\d1(4)) +4H+,实现该反应的物质间转化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在酸性条件下,黄铁矿催化氧化反应中NO作催化剂
B.反应Ⅱ中Fe3+作氧化剂,FeS2被还原
C.反应Ⅰ的离子方程式为4Fe(NO)2++O2+4H+===4Fe3++4NO+2H2O,其中Fe(NO)2+作氧化剂
D.反应Ⅲ的离子方程式为Fe2++NO===Fe(NO)2+,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9.[2022·山东枣庄二模]已知酸性条件下离子的氧化性顺序为MnO eq \\al(\s\up1(-),\s\d1(4)) >VO eq \\al(\s\up1(+),\s\d1(2)) >VO2+>V3+>V2+>Mn2+,现向1 L a ml·L-1的V2+溶液中不断滴入一定浓度的酸性KMnO4溶液,混合液中某些离子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AB段对应的离子为V2+
B.原溶液中c(V2+)=1 ml·L-1
C.BC段对应反应为5V3++MnO eq \\al(\s\up1(-),\s\d1(4)) +H2O===Mn2++5VO2++2H+
D.甲点时:n(VO2+)∶n(VO eq \\al(\s\up1(+),\s\d1(2)) )∶n(Mn2+)=1∶1∶3
10.[2022·河北玉田一中摸底考]钛铁矿与过氧化钠熔融后得到钛酸钠( Na2Ti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TiO3+3Na2O2 eq \(=====,\s\up7(△)) Na2FeO4+Na2TiO4+Na2O,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合物Na2O2中阴、阳离子的个数比为1∶1
B.该反应中的还原产物只有Na2O
C.若有1 ml Fe2+被氧化,则被Fe2+还原的Na2O2为1 ml
D.每生成18.6 g氧化钠,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1.8 ml
11.[2022·山东济宁二模](双选)在实验室进行铁粉和硫粉混合加热的实验后,产物又进行了系列实验,流程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气体A和D含有同一物质,且均为氧化产物
B.硫元素至少参加了3个氧化还原反应
C.沉淀F可以和NaOH溶液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
D.若固体B中加浓硫酸,发生反应时被氧化的和被还原的均为同一种元素
12.[2022·山东泰安一模](双选)中国自古有“信口雌黄”“雄黄入药”之说。雌黄As2S3和雄黄As4S4都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砷化物,早期都曾用作绘画颜料,因都有抗病毒疗效也用来入药。砷元素有+2、+3两种常见价态。一定条件下,雌黄和雄黄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反应Ⅰ中,As2S3和SnCl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时可恰好完全反应
B.反应Ⅱ中,物质a可能是S、SO2
C.反应Ⅰ、Ⅱ、Ⅳ是氧化还原反应;反应Ⅲ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D.反应Ⅰ可用NaOH溶液吸收H2S,向吸收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可为反应Ⅳ提供H2S
练9 氧化还原反应
1.答案:D
解析:
过程Ⅰ发生的是还原反应,A项错误,由以上分析知,a、b中转移电子数目不相等,B项错误;过程Ⅱ中参加反应的n(NO)与n(NH eq \\al(\s\up1(+),\s\d1(4)) )之比为1∶1,C项错误;由图知,总反应为NH eq \\al(\s\up1(+),\s\d1(4)) +NO eq \\al(\s\up1(-),\s\d1(2)) ===N2↑+2H2O,D项正确。
2.答案:BD
解析:将高锰酸钾固体进行加热分解,发生的反应是2KMnO4 eq \(=====,\s\up7(△)) K2MnO4+MnO2+O2↑,该反应中高锰酸钾中Mn的化合价降低,O的化合价升高,则高锰酸钾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G是O2,是高锰酸钾分解的氧化产物,高锰酸钾固体分解后的产物K2MnO4和MnO2都能够和浓盐酸反应生成氯气,H是Cl2,为氧化产物,反应原理分别为K2MnO4+8HCl(浓)===2KCl+MnCl2+4H2O+2Cl2↑、MnO2+4HCl(浓) eq \(=====,\s\up7(△)) MnCl2+Cl2↑+2H2O,此外,如果高锰酸钾分解不充分,剩余的高锰酸钾也会与浓盐酸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则Mn元素至少参与了三个氧化还原反应。通过上述分析可知A项、C项正确,B项错误;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利用终态法,0.1 ml KMnO4最终变成MnCl2,若只生成Cl2,则Cl2的物质的量是 eq \f(0.1×[(+7)-(+2)],2) ml=0.25 ml,而事实上还发生2KMnO4 eq \(=====,\s\up7(△)) K2MnO4+MnO2+O2↑,可知每生成1 ml O2转移4 ml电子,则生成气体的物质的量之和小于0.25 ml,D项错误。
3.答案:B
解析:由化学方程式可知H2SO4中的硫元素反应前后化合价不变,没有发生还原反应,A项错误;Na2S2O3中S元素由+2价变成0价和+4价,化合价既有降低又有升高,Na2S2O3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B项正确;SO2为氧化产物,S为还原产物,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C项错误;由化学方程式可知1 ml Na2S2O3发生反应,转移2 ml电子,D项错误。
4.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化学方程式可知,I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升高到+5价,转移电子数为6×5×2=60,所以产生标准状况下22.4 L即1 ml氯气需消耗2 ml碘单质,转移20 ml e-,A说法错误;该反应中I2为还原剂,KClO3为氧化剂,故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6,B说法正确;工业上常用氯气和石灰乳反应制备漂白粉,C说法正确;酸性条件下,I-与IO eq \\al(\s\up1(-),\s\d1(3)) 反应生成I2,淀粉遇I2变蓝色,故可用酸化的淀粉碘化钾溶液检验IO eq \\al(\s\up1(-),\s\d1(3)) 的存在,D说法正确。
5.答案:C
解析:铅元素没有+3价,Pb2O3中一个Pb显+2价,另一个显+4价,反应Ⅰ不是氧化还原反应,A错误;据反应Ⅱ可知氧化性:PbO2>MnO eq \\al(\s\up1(-),\s\d1(4)) ,而酸性条件下MnO eq \\al(\s\up1(-),\s\d1(4)) 能将Cl-氧化成Cl2,则+4价Pb也能将Cl-氧化成Cl2,B错误;根据反应Ⅰ可得硝酸不能将+2价的Pb氧化成+4价,故反应后Pb还是+2价,C正确;反应Ⅰ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无法由反应Ⅰ得出氧化性:HNO3>PbO2,D错误。
6.答案:D
解析:反应Ⅰ中H2是还原剂,Ce4+是氧化剂,1个Ce4+得到1个电子生成1个Ce3+;反应Ⅱ中NO是氧化剂,Ce3+是还原剂,1个Ce3+失去1个电子生成1个Ce4+,据此分析。反应Ⅰ中H2和Ce4+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Ce4++H2===2Ce3++2H+,A正确;根据图示可得反应Ⅱ化学方程式:2NO+4Ce3++4H+===N2+4Ce4++2H2O,在该反应中NO得到电子被还原产生N2,所以N2是还原产物,B正确;该过程实质为NO被H2还原的过程,混合溶液中Ce4+和Ce3+总数不变,C正确;由图示可知,反应过程中会产生水,溶液的体积会发生变化,所以反应前溶液中的c(Ce4+)不等于反应后溶液中的c(Ce4+),D错误。
7.答案:B
解析:纳米铁的直径一般从几纳米到几十纳米,与水形成的分散系是胶体,可发生丁达尔效应,故A正确;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反应1的前半程:Fe2++H2O2===Fe3++OH-+·OH,该过程中1 ml H2O2反应转移1 ml电子,故B错误;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反应2:Fe2++H2O2+2H+===Fe(Ⅳ)+2H2O,所以Fe2+与H2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故C正确;若要氧化去除1 ml As(Ⅲ),则转移2 ml电子,若通过反应1,后半程需要2 ml·OH,则需要2 ml Fe2+,若通过反应2,后半程需要2 ml Fe(Ⅳ),根据原子守恒可知,无论哪条路径,都需要2 ml纳米铁,其质量为112 g,故D正确。
8.答案:A
解析:一氧化氮既不是该反应的反应物,也不是生成物,但参与了反应,NO反应前后性质和质量不变,符合催化剂概念,A正确;反应Ⅱ中铁元素由+3价变成+2价,FeS2中硫元素化合价升高,所以反应Ⅱ的氧化剂是Fe3+,FeS2被氧化,B错误;反应Ⅰ中Fe(NO)2+中铁元素由+2价变成+3价,氧气中氧元素由0价变成-2价,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Fe(NO)2++O2+4H+===4Fe3++4NO+2H2O,Fe(NO)2+作还原剂,C错误;反应Ⅲ的离子方程式为Fe2++NO===Fe(NO)2+,无元素化合价变化,所以反应Ⅲ是非氧化还原反应,D错误。
9.答案:D
解析:已知氧化性:MnO eq \\al(\s\up1(-),\s\d1(4)) >VO eq \\al(\s\up1(+),\s\d1(2)) >VO2+>V3+>V2+>Mn2+,随加入高锰酸钾的物质的量增加,V2+依次被氧化为V3+―→VO2+―→VO eq \\al(\s\up1(+),\s\d1(2)) 。开始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时,V2+被氧化,V2+的物质的量逐渐减少,AB段对应的离子为V2+,故A正确;AB段V2+被氧化为V3+,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5V2++MnO eq \\al(\s\up1(-),\s\d1(4)) +8H+===Mn2++5V3++4H2O,反应消耗高锰酸钾0.2 ml,所以V2+的物质的量为1 ml,原溶液中c(V2+)=1 ml·L-1,故B正确;BC段V3+被氧化为VO2+,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反应为5V3++MnO eq \\al(\s\up1(-),\s\d1(4)) +H2O===Mn2++5VO2++2H+,故C正确;根据V元素守恒,甲点时n(VO2+)=n(VO eq \\al(\s\up1(+),\s\d1(2)) )=0.5 ml,反应消耗0.5 ml高锰酸钾,根据锰元素守恒n(Mn2+)=0.5 ml,所以n(VO2+)∶n(VO eq \\al(\s\up1(+),\s\d1(2)) )∶n(Mn2+)=1∶1∶1,故D错误。
10.答案:D
解析:Na2O2中阳离子为Na+,阴离子为O eq \\al(\s\up1(2-),\s\d1(2)) ,所以Na2O2晶体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2,A错误;该反应中,FeTiO3中铁、钛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Na2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降低,Na2FeO4和Na2TiO4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Na2O是还原产物,B错误;由化学计量数可知,有1 ml Fe2+被氧化,则被Fe2+还原的Na2O2为2 ml,C错误;n(Na2O)= eq \f(m,M) = eq \f(18.6 g,62 g·ml-1) =0.3 ml,每生成1 ml Na2O转移6 ml电子,则生成0.3 ml(即18.6 g)Na2O转移1.8 ml电子,D正确。
11.答案:BC
解析:铁粉和硫粉反应生成FeS,S和O2反应生成SO2,FeS与稀硫酸反应生成FeSO4和H2S,H2S和浓H2SO4反应生成S、SO2和H2O,据此分析解题。由以上分析可知,气体A中SO2是氧化产物,气体D中SO2是还原产物,A错误;由以上分析可知,铁粉和硫粉反应生成FeS,S和O2反应生成SO2,H2S和浓H2SO4反应生成S、SO2和H2O,反应中S元素化合价都发生改变,故硫元素至少参加了3个氧化还原反应,B正确;沉淀F是S,S与NaOH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Na2S、Na2SO3和H2O,C正确;固体B为FeS,FeS和浓硫酸反应生成Fe2(SO4)3、S、SO2和H2O,其中被氧化的元素为Fe和S,被还原的元素为S,故发生反应时被氧化的和被还原的不均为同一种元素,D错误。
12.答案:AC
解析:反应Ⅰ中,As2S3和Sn2+反应生成Sn4+、As4S4,As化合价由+3价到+2价,Sn化合价由+2价到+4价,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知,As2S3~SnCl2,即物质的量之比为1∶1时可恰好完全反应,A错误;由原子守恒可知,反应Ⅱ中物质a可能是S、SO2,B正确;反应Ⅳ中H、O、S、As元素化合价反应前后均不改变,是非氧化还原反应,C错误;反应Ⅰ用NaOH溶液吸收H2S,生成硫化钠,加入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硫化氢气体,可为反应Ⅳ提供H2S,D正确。
新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专题04 氧化还原反应(分层训练)(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专题04 氧化还原反应(分层训练)(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铼是一种极其稀少的贵金属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项分层特训练32含答案: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项分层特训练32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022·全国乙卷]化合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项分层特训练29含答案: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项分层特训练29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00 ml·L-1,0×10-4ml·L-1,0×10-8,21 ml·L-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