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中考复习 专题九 物态变化课件PPT
展开考点一 温度
A组 2019年全国中考题组
1.(2019山西,17,3分)如图是一种沙漠里能收集空气中水分的甲虫。清晨,空气中水蒸气含量高,甲虫从洞穴中走出爬上沙丘,迎着风整个身体呈倒立的姿势,很快空气中的水蒸气在背部凝结成水珠,水珠越聚越多,顺着背部流入甲虫的嘴里。科学家利用该原理制造了沙漠集水器,实现沙漠淡水的补给,能让沙漠变成一块块绿洲。甲虫能收集到空气中的水蒸气,说明它背部的温度比外界气温 ( )
A.一定高 B.一定低C.一定相同 D.无法确定
答案 B 空气中水蒸气液化成水珠要放出热量,只有遇到低温物体才能放出热量,所以甲虫背部温度一定低于空气温度,故选择B。
2.(2019湖南长沙,21,3分)下列关于测量仪器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水银温度计利用了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B.托盘天平利用了省力杠杆的原理C.电能表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D.液体压强计利用了连通器的原理
答案 A 水银温度计利用了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故A正确;托盘天平利用了等臂杠杆的原理,故B错误;电能表是用来测量电能的仪表,又称电度表,如题图所示的电能表利用的是电磁感应原理,故C错误;液体压强计没有利用连通器的原理,故D错误。
解题关键 本题关键在于对测量仪器原理的理解。
3.(2019广东广州,7,3分)在如图温度计所示的恒温环境下进行实验,将此温度计放入一杯冰水混合物中(冰是晶体),从温度计放入开始计时,放入时间足够长,下列哪幅示意图可能反映了温度计内液体的体积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 )
答案 A 温度计内的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特性,当温度计放入冰水混合物时,温度计内的液体温度会迅速下降到0 ℃,在冰完全熔化前,温度保持在0 ℃,所以液体的体积会先变小,然后不变;冰完全熔化后,水的温度会逐渐上升,最终水的温度等于环境的温度,所以温度计内的液体体积会逐渐变大,最后保持在一个稳定的值。
审题技巧 对图像题一定要先看横轴和纵轴分别表示什么物理量,然后分析这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图中纵轴为温度计内液体的体积,横轴为时间。液体的体积可以结合液体热胀冷缩的特性分析,故需分析液体温度的变化。
解题关键 冰水混合物中的冰在恒温环境中会持续吸热熔化,但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直至熔化结束,全部变成水后,继续吸热,水的温度就会上升,直至等于环境的温度。
4.(2019广东,12,3分)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 的规律制成的。图中 (选填“甲”或“乙”)是体温计。测量体温时,体温计 (选填“可以”或“不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答案 热胀冷缩 乙 可以
解析 甲为实验室用温度计,而乙为体温计。它们都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两种温度计在构造上有明显不同,体温计玻璃泡上部有缩口,因此液体不易流动,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解题思路 该题可以从温度计的构造上分析,也可以直接由量程分析两种温度计的类型。温度计不同的构造决定了它们不同的用途,体温计在使用前要甩动,而实验室用温度计则不用。
考点二 物态变化
1.(2019天津,2,3分)把酒精擦在手背上后,擦酒精的部位会感觉凉。这主要是因为酒精 ( )A.凝固放热 B.升华吸热C.液化放热 D.蒸发吸热
答案 D 酒精蒸发时吸收热量,使皮肤温度降低,故选项D正确。
2.(2019湖南长沙,18,3分)“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有关节气的谚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惊蛰云不停,寒到五月中”,云的形成是升华现象B.“伏天三场雨,薄地长好麻”,雨的形成是凝固现象C.“霜降有霜,米谷满仓”,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D.“小寒冻土,大寒冻河”,河水结冰是熔化现象
答案 C 云是由大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和凝华成的小冰晶混合而成的,故A错误;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达到一定程度时,上升气流无法支持,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熔化成水滴,与原来的小水滴一起落到地面上,形成了雨,故B错误;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故C正确;河水结冰是凝固现象,故D错误。
解题关键 本题关键在于分析云、雨、霜、冰等的形成过程。
3.(2019江苏南京,5,2分)图甲为探究冰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乙为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实验装置。已知标准大气压下,冰和碘的熔点分别是0 ℃和113.5 ℃。对比两实验有以下判断:(1)冰和碘都经历了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2)冰和碘在物态变化过程中都需要吸收热量。这两个判断 ( ) A.只有(1)正确 B.只有(2)正确C.都正确 D.都错误
答案 B 试管中的冰和碘锤中的碘都是由水进行加热的。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 ℃,高于冰的熔点0 ℃,低于碘的熔点113.5 ℃,故冰可以熔化,碘不可能熔化,所以(1)说法错误。冰熔化需要吸热,碘升华也需要吸热,所以冰和碘在物态变化过程中都需要吸收热量,(2)说法正确。故选B。
解题关键 晶体熔化的条件是达到熔点且能继续吸热。
4.(2019北京,27,4分)在研究某物质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时,持续加热该物质,记录并描绘出了该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根据图像可知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判断依据是 。
答案 晶体 该物质有熔点
解析 从图像中可看出,该物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即该物质有熔点,符合晶体熔化的特点。
解题思路 根据晶体和非晶体熔化过程的区别,结合熔化图像分析判断。
解题关键 晶体熔化时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
考点一 温度
B组 2015—2018年全国中考题组
1.(2018上海,1,2分)人体的正常体温是 ( )A.33 ℃ B.35 ℃ C.37 ℃ D.39 ℃
答案 C 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7 ℃,故选择C。
2.(2017甘肃兰州,1,3分)对于水银体温计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其分度值为0.01 ℃B.它利用了气体热胀冷缩的原理C.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D.可以不采取任何措施进行连续测量
答案 C 水银体温计的分度值是0.1 ℃,A错误;它利用了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B错误;体温计上有一缩口,当体温计离开人体时,液体遇冷收缩,在缩口处断开,上面的液柱不能下降,所以,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C正确;体温计中的液柱不能自行下降,测量前要用力甩几下,使液柱退回至较低位置再去测量,D错误。故选C。
3.(2016福建福州,6,2分)如图是小亮用漫画的方式描绘了“迷糊教授”的实验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
答案 B 用温度计测量水温,读数时温度计的液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故A错误;用量筒测液体体积,读数时量筒应放在水平桌面上,视线与凹液面底部相平,故B正确,D错误;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刻度尺有刻度的一边应紧贴被测物体,若物体的一端没与0刻度线对齐,读数时应将末端所对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准的刻度值,故C错误。
解题关键 熟悉基本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是解题关键。
知识归纳 温度计使用时应将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不触底,不碰壁;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体温计除外),视线应与温度计内液柱的液面相平。
4.(2017广东广州,14)以下是关于相对湿度的资料①若1 m3的空气能容纳水蒸气为8 g,而实际容纳了4 g,则相对湿度为50%。②相对湿度越大,水蒸发得越慢。如图,其中一温度计液泡由浸透水的布料覆盖(湿球温度计),另一温度计的液泡直接暴露在空气中(干球温度计),利用两温度计的示数及下表可得当时的相对湿度。
(1)图中干球温度计示数为16 ℃,湿球温度计示数为 ℃。从表中推算出此时相对湿度是 %。(2)根据表归纳“当湿球温度计与干球温度计示数差为3 ℃时,相对湿度与干球温度计测得的温度的关系。” (3)简单解释为什么广州相对湿度大于90%的日子,湿衣服很难晾干?
答案 (1)14 80(2)当湿球温度计与干球温度计示数差为3 ℃时,干球温度计测得的温度越高,相对湿度越大。(3)湿衣服晾干是因为衣服上的水蒸发,根据相对湿度越大,水蒸发得越慢,所以广州相对湿度大于90%的日子,水分蒸发得慢,湿衣服很难晾干。
解析 (1)读出图中湿球温度计的示数为14 ℃,由表得相对湿度为80%。(2)由表中湿球温度计与干球温度计示数差为3 ℃时的数据,可知相对湿度随干球温度计示数的增大而增大。(3)从题目中可知,相对湿度越大,水蒸发得越慢,所以当相对湿度大于90%时衣服就很难晾干了。
审题技巧 题目通过文字、图表提供了足够的信息,通过审题准确提取相关信息解决问题。
考点二 物态变化
1.(2018辽宁沈阳,3,2分)如图所示,将冰块放于单层的不锈钢盆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盆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 ℃。将装有西瓜汁的小塑料杯放在盆中的冰块里,几分钟后西瓜汁变成了水果冰棍,这时观察到盆外壁出现白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西瓜汁变成了冰棍,属于凝华B.西瓜汁变成冰棍的过程,内能增加C.白霜是盆周围的水蒸气放热形成的D.吃冰棍感觉凉爽,因为冰棍含有的热量少
答案 C 西瓜汁变成了冰棍,是由液态变成了固态,属于凝固,A项错误;西瓜汁变成冰棍的过程中,西瓜汁放出热量,内能减少,B项错误;盆外壁的白霜是由盆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形成的,凝华放热,C项正确;吃冰棍感觉凉爽,是因为冰棍熔化吸热,故D项错误。选C。
2.(2016安徽,3,4分)液体和空气接触的表面存在一个薄层——表面层,如图所示。由于液体分子做无规则运动,表面层中就存在一些具有较大能量的分子,它们可以克服分子间相互作用的 力,脱离液体跑到空气中去。其宏观表现就是液体的 (填物态变化名称)。
答案 引 汽化
解析 分子间的引力对分子脱离液体有阻碍作用。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现象。
3.(2018河南,2,3分)自然界中的水循环是通过水的物态变化实现的。地面上江、河、湖、海中的水在太阳的照射下不断 成水蒸气,流动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空气后 成小水滴或直接 成小冰晶,就形成了云。在一定的条件下,小冰晶将熔化成水与原来的小水滴一同下落,形成雨水,汇集到江、河、湖、海中。
答案 汽化(蒸发) 液化 凝华
解析 地面上的液态水吸收热量变成气态的水蒸气,属于汽化现象。水蒸气遇冷形成小水滴,由气态变为液态,属于液化现象。从气态的水蒸气直接形成固态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
4.(2018湖北武汉,23,4分)图甲是观察物质熔化和凝固现象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1)安装图甲所示的器材时,应先确定 (选填“铁棒A”“铁夹B”或“铁圈C”)的位置。实验中,需要观察试管内物质的 ,并记录温度和加热时间。
(2)分析图乙可知:该物质的凝固点为 ;该物质第40 min的内能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第20 min的内能。
答案 (1)铁圈C 状态 (2)80 ℃ 小于
解析 (1)为了确保加热时利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安装器材时应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故应先确定“铁圈C”的位置。观察物质熔化和凝固现象的实验中,在熔化和凝固的过程中,物质的状态会发生变化,所以要观察试管内物质的状态。(2)由图乙知,该物质凝固过程温度保持80 ℃不变,所以该物质的凝固点为80 ℃;因第20 min,该物质完全熔化,而在第40 min,该物质处于凝固过程中,固液共存,因此,该物质第40 min的内能小于第20 min的内能。
考点一 温度
C组 教师专用题组
1.(2018陕西,1,2分)小明进入考场后,对他身边的物理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扇一扇感觉凉快是因为他周围空气的温度降低了B.矿泉水瓶里的冰块逐渐变为水是液化现象C.钢尺摸起来比塑料尺凉,是因为钢尺的导热性差D.手机不允许带入考场,是因为手机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
答案 D 扇一扇可以加快空气流动,加快身体上汗液的蒸发,蒸发吸热,所以感觉凉快,故A错误;矿泉水瓶里的冰块变为水是熔化现象,故B错误;钢尺摸起来比塑料尺凉,是因为钢尺的导热性强,故C错误;手机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故D正确。
易错警示 加快空气流动可以加快蒸发,但是不能改变周围空气的温度。
解题关键 掌握物态变化、热传递和信息的传递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2017广东广州,6,3分)甲、乙两杯水温度各为40 ℃、8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加热才能使水升温B.甲杯中水的内能一定比乙杯中的小C.乙杯中水的温度降低,水的内能一定减小D.甲杯中的水分子运动一定比乙杯中的剧烈
答案 C 外界对水做功也能使水升温,故A错;同样是水,内能的大小还与质量有关,而题中并无两杯水质量的条件,故无法判断谁的内能更大,B错;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就越剧烈,故D错;乙杯中的水温度降低,质量不变,内能减小,故C正确。
3.(2018江西,19,5分)在观察碘的升华实验时,小源和小艳查阅相关资料得知:碘的熔点约为113.7 ℃,沸点约为184.4 ℃。关于碘的加热使用了两种不同的方式:A.用热水加热;B.用酒精灯加热(酒精灯外焰温度约为400 ℃~600 ℃ )。经过多次实验验证,确认A方式更为科学合理。请你简述A方式的合理之处。
答案 (1)用热水加热,不能达到碘的熔点和沸点;(2)碘依然维持原来的固体颗粒状态;(3)观察到的碘蒸气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属于升华。
解析 升华是物质吸热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因此不能让碘发生熔化变为液体。通常情况下,热水的温度不超过100 ℃,碘的熔点为113.7 ℃,所以用热水加热符合要求。酒精灯的外焰温度约为400 ℃~600 ℃,碘有可能会先发生熔化成为液体,因此用酒精灯加热研究升华现象不科学。
解题思路 题中给出了两种热源让选择,根据升华的定义:直接由固态变为气态,所以应当从碘的熔点考虑,不能选择高于熔点和沸点的热源。
4.[2019陕西,30(1),1分]按要求填空。如图所示,体温计的示数为 ℃。
答案 36.8
解析 由图可知体温计的分度值是0.1 ℃,然后可读出温度值。
5.(2016江西南昌,19,5分)亲爱的同学,请你应用所学物理知识解答下列问题:(1)如图甲所示,是用来测量 的大小的工具。使用前应 ,明确该仪器的 和分度值。(2)如图乙所示,是手机中显示天气预报的截图。观察此图可知,当天的最大温差是 ;19:54时的气温是 。 图甲 图乙
答案 (1)力 校零 量程(2)14 ℃ 29 ℃
解析 (1)弹簧测力计是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使用前应先将指针调节至零刻度线处,同时还要明确仪器的量程和分度值;(2)当天的最大温差Δt=32 ℃-18 ℃=14 ℃,19:54时天气预报显示“29°”,即此时气温为29 ℃。评分意见:共5分,每空1分。有其他合理答案均参照给分。
6.(2016新疆乌鲁木齐,11,8分)走进气象站,可以看到如图所示的百叶箱,箱内主要的测量仪器有:两支湿度计(绝对湿度计和相对湿度计)和两支温度计(测量并记录一天中最高气温的温度计和最低气温的温度计)。(1)百叶箱的表面涂成白色,是为了 (选填“反射”或“吸收”)太阳光,避免阳光照射时,太阳光中的 (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对箱内温度的影响,并且要求安装百叶箱时,其门朝向 (选填“北”或“西”)。(2)百叶箱中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 规律制成的。温度计的刻度均匀,这说明测温物质在测温范围内温度改变量相同时,测温物质 的改变量相同。(3)测量最低气温的温度计应采用凝固点较 的液体作为测温物质;测量最高气温的温度计和 (选填“体温计”或“实验室温度计”)的结构是相似的。绝对湿度计测量的绝对湿度是用一定体积内空气中水蒸气的质量来衡量的,则绝对湿度的单位是 。
答案 (1)反射 红外线 北(2)热胀冷缩 体积(3)低 体温计 g/cm3(其他密度单位也可)
解析 (1)白色物体能反射所有的光(包括红外线和紫外线),百叶箱的表面涂成白色大大减小太阳光的辐射对箱内温度的影响,红外线的热效应最强,门朝北可避免阳光向箱内辐射。(2)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由刻度是均匀的说明每升高相同的温度,测温液体的体积增量是相同的。(3)体温计的玻璃泡和玻璃管的连接处有一个极细的弯曲部分——缩口,当离开人体温度下降后还能够反映人体的温度,测最高气温的温度计应与体温计结构相同;湿度是反映一定体积的空气中含水蒸气的质量,故单位应与密度单位相同。
7.(2016湖南长沙,34,4分)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持续加热一段时间后,小明发现温度计的示数不再变化,如图所示: (1)该实验中水的沸点为 ℃;(2)移开酒精灯,小明发现水很快停止沸腾,说明水沸腾时需要不断地 (选填“吸热”或“放热”)。
答案 (1)98 (2)吸热
解析 (1)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由图可知水的沸点为98 ℃。(2)水沸腾所需的条件:达到沸点,且持续从外界吸热。撤去酒精灯,水不能吸收热量,所以很快停止沸腾。
考点二 物态变化
1.(2019湖南衡阳,3,2分)“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这一电视节目深受观众的青睐,对下列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进行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 )A.“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B.“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雾凇的形成是凝固现象C.“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在日出后逐渐消失是升华现象D.“腾蛇乘雾,终为土灰。”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答案 A 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故A正确;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故B错误;露在日出后逐渐消失是汽化现象,故C错误;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D错误。
2.(2019内蒙古呼和浩特,1,2分)炎炎夏日,洒了水的地面,晾在阳光下的湿衣服,过一会儿就变干了;烧开着的水,过一会儿水就变少了。关于这两种热现象,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前者是汽化吸热,后者也是汽化吸热B.前者是汽化放热,后者是升华吸热C.前者是熔化吸热,后者是升华吸热D.前者是凝固放热,后者是液化放热
答案 A 前者是蒸发现象,后者是沸腾现象,蒸发和沸腾都属于汽化,是吸热过程,故选择A。
3.(2019河北,18,2分)下列与物态变化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正在熔化的蜡,吸收热量,温度不变B.利用干冰使食物降温,这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C.北方美丽的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固形成的D.炒菜前滴入热锅底的小水滴很快不见了,水滴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液化
答案 B 蜡属于非晶体,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故A错误;干冰是固体,升华过程中要吸收大量热量,可以使食物降温,故B正确;雾凇是固体,由水蒸气凝华形成,故C错误;水滴吸热变成水蒸气,属于汽化现象,故D错误。
知识拓展 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白色,半透明,外观像冰。在常温常压下不经熔化可直接变成气体,即发生升华现象,这个过程要吸收外界大量热量。所以常用作冷冻剂,也用于人工降雨。
4.(2019江苏苏州,10,2分)如图甲所示,将质量相等的冰和烛蜡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加热。绘制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的实验装置,安装时应按照“由上到下”的顺序B.图甲中两试管放在同一烧杯中加热,可以控制相同时间内冰和烛蜡吸收的热量相同
C.由图乙可知,A图线对应物质的内能先增大后不变再增大D.由图乙可知,B图线对应的物质是冰
答案 B 题图甲中的实验装置,安装时应按照“由下到上”的顺序,故A错误;题图甲中两试管放在同一烧杯中加热,可以控制相同时间内冰和烛蜡吸收的热量相同,故B正确;由图乙可知,A图线对应物质在加热6 min后温度继续升高,虽然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但是仍然在吸收热量,内能一直增大,故C错误;由图乙可知,B图线对应的物质是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而冰有固定的熔点,故D错误。
知识归纳 ①物体吸热且不对外做功,内能一定增加,但是温度不一定升高。②晶体熔化的时候温度不变,非晶体熔化的时候温度升高。
思路分析 不同的物体吸收的热量并不能通过温度的变化量来比较,控制两种物体吸收相同的热量我们一般用同种热源以同种方式加热相同的时间来达到目的。
5.(2018吉林长春,2,2分)放在温水中的冰块逐渐变小,冰块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凝固 B.液化 C.汽化 D.熔化
答案 D 冰块逐渐变小,是由于冰块在温水中逐渐化成了水,属于熔化现象,故选D。
6.(2018四川绵阳,13,1分)冻肉刚出冷库时比进冷库时重,这是由 ( )A.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霜所致B.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水所致C.冻肉中的冰熔化成水所致D.冻肉中的水凝固成冰所致
答案 A 物体的质量和重力不会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结合实际情况可知,冻肉重力变大是因为冻肉刚出冷库时,表面会凝上一层霜,这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小冰晶,附着在冻肉的表面。故B、C、D错误,A正确。
7.(2018内蒙古包头,2,3分)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雾是飘浮在空气中的水蒸气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固形成的小冰晶C.高压锅内部液面气压增大,液体的沸点升高D.加油时闻到刺鼻的气味,说明汽油在常温下易升华
答案 C 雾是大量小水滴飘浮在空气中,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A错误;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形成的小冰晶,B错误;液体的沸点随气压增大而升高,C正确;加油时闻到刺鼻的气味是因为汽油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通常情况下,汽油为液体,变成气体应为汽化现象,而不是升华,D错误。故选C。
8.(2018湖北黄冈,5,3分)在冬季,某地的地下水管破裂,水喷射出来形成了如图所示的“冰花”。虽然气温没有回升,过一段时间,发现“冰花”还是变小了。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 A.“冰花”是由空气中水蒸气凝华而形成的B.“冰花”是由喷射出来的水凝固而形成的C.“冰花”形成时的气温为0 ℃D.“冰花”变小过程中要放热
答案 B 从水管喷出的水遇冷凝固成“冰花”,说明当时气温低于水的凝固点0 ℃;“冰花”在0 ℃以下也能变小,说明不是“冰花”熔化成水,而是冰直接升华成水蒸气,这个过程要吸收热量。综合分析只有B说法正确。
审题关键 解答本题主要有两个关键点:(1)水管中的水喷出后变成“冰花”,说明是液态变为固态;(2)气温没有回升,说明气温还在零摄氏度以下。
规律总结 液体凝固成晶体的条件是: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此时外界的温度低于其凝固点;晶体熔化的条件是:达到熔点,继续吸热,此时外界的温度高于它的熔点。
9.(2017吉林,2,2分)下列做法能够减慢蒸发的是 ( )A.把积水向周围扫开 B.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处C.把蔬菜放入保鲜袋 D.把粮食晒在阳光下
答案 C 把积水向周围扫开,增大了表面积,从而加速了蒸发;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处,加快了空气流速,从而加速了蒸发;把蔬菜放入保鲜袋,减慢了空气流速,减小了与空气接触的表面积,从而减慢了蒸发;把粮食晒在阳光下,增大了表面积、升高了温度,加快了蒸发,故正确选项为C。
10.(2017山西,13,3分)夏天,小明从冰箱冷冻室中取出几个冰块,放入盛有常温矿泉水的杯中,过一会儿,他用吸管搅动冰块,发现这几个冰块“粘到一起了”,如图所示。其主要成因是( )A.水的比热容较大 B.水的凝固C.水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D.水的汽化
答案 B 冰块“粘到一起了”是因为冰块之间的水凝固成了冰,故正确选项为B。
知识拓展 冰块刚从冰箱冷冻室中取出,温度约为-10 ℃。放入水中时,水放热、降温,凝固成冰,使冰块粘到了一起。
解题关键 冷冻室内刚拿出的冰块约-10 ℃,常温矿泉水约20 ℃;热传递是热量自发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
11.(2016河南,7,2分)如图是某种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该图像描述的过程可能是 ( ) A.蜡的熔化 B.海波的熔化C.水的凝固 D.玻璃的凝固
答案 B 分析选项可知,四个选项中有熔化和凝固两种物态变化。从图中可以看出整个过程温度升高了,所以应该是熔化过程,排除C、D两项。图像中有一段时间温度不变,所以是晶体的熔化过程, 蜡是非晶体,所以A项错。海波是晶体,所以B项正确。
12.(2016重庆B,3,3分)元宵节吃元宵有团圆美满之意,如图所示。下列与元宵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煮元宵时冒的腾腾热气是升华现象B.油能把元宵炸得金黄是因为油的沸点高C.蒸元宵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了元宵的内能D.露出馅的元宵香气四溢是因为分子间有力的作用
答案 B A选项中“热气”是液化现象;C选项中“蒸”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的;D选项中“香气四溢”是由于分子的热运动;B选项中“炸得金黄”说明油的温度高,油的沸点高。
13.(2016湖南长沙,18,3分)夏天,人们常吃雪糕解暑,剥开雪糕包装纸时,雪糕周围冒“白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吃雪糕解暑,是因为雪糕熔化时要放热B.吃雪糕解暑,是因为雪糕汽化时要放热C.雪糕周围冒“白气”是液化现象D.雪糕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
答案 C 吃雪糕解暑,是因为雪糕熔化时要吸热,A、B项错误;“白气”是雪糕周围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D项错误,故选C。
14.(2016广东广州,8,3分)将杯中的液态氮(沸点为-196 ℃)倒入盛有奶浆的碗制作冰淇淋。观察到杯中液态氮沸腾,杯外壁出现白霜,则 ( )A.杯中液态氮放热B.杯中液态氮温度不断上升C.杯中液态氮不断吸热,温度保持-196 ℃D.白霜是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答案 C 由题意可知,虽然液态氮在“沸腾”,但沸点只有-196 ℃,而且沸腾过程中液态氮温度保持不变并继续吸热,使杯的温度降低,故A、B错误,C正确;白霜是固体,而液化过程是气体变为液体的过程,故D错误。
评析 题目中的情景取自于实际生活,但液态氮并不会在生活中时常接触到,此题目的情景比较新颖。学生应该从新颖的情境中找准内在的问题核心,运用基本原理来分析解决问题。
15.(2015湖北黄冈,18,3分)下列做法利用物态变化放热的是 ( )A.运输食品时,为了防止食品腐烂变质,常放些干冰B.北方的冬天,常在保存蔬菜的菜窖里放几桶水C.夏天,为了凉快,常在地面上洒水D.夏天,为了喝到冰凉的饮料,常在饮料中加冰块
答案 B 运输食品时保鲜用干冰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有致冷作用,A错;夏天地上洒水,水蒸发吸热带走热量,C错;饮料中加冰块,冰块在熔化时吸热,使饮料降温,D错。故选择B项。
16.(2015内蒙古呼和浩特,1,2分)我们生活在这炎炎的夏日里,多么期盼环境的凉爽;但真正到了深冬时节,却又是滴水成冰的寒冷。对于滴水成冰这一过程,有关物态变化和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态变化是凝固,放出热量B.物态变化是汽化,吸收热量C.物态变化是熔化,吸收热量D.物态变化是液化,放出热量
答案 A 题中的“滴水成冰”是指水在冬天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这个过程属于凝固,凝固过程中物质要放出热量,A项正确。汽化是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B项错。熔化是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C项错。液化是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D项错。
评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物态变化类型的辨析,需要学生从生活现象中判断物态变化的类型,属于易错题。加强对日常生活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是得分的关键。
17.(2018吉林,10,2分)把洗完的衣服展开晾在阳光下,并且挂在 处,这是为了加快水分的 。
答案 通风 蒸发
解析 把洗完的衣服展开晾在阳光下,可增大液体的表面积和提高液体的温度,挂在通风处可加快液体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从而加快水分蒸发。
18.(2018四川成都,A15,4分)小付买了一盒“雪月饼”,为了保持低温,工作人员在月饼包装盒内装入了一定量的“干冰”。回到家中,打开包装盒,发现周围空气中出现了 “白雾”,这是因为“干冰”在 过程中吸收热量,使空气中的水蒸气 成了小水滴。(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答案 升华 液化
解析 “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干冰”升华,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从空气中吸热,导致空气温度降低,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白雾”。
易错警示 “白雾”是液体,不能认为白雾是干冰汽化形成的。
方法指导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19.(2015新疆乌鲁木齐,18,4分)“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如图。(1)水烧“开”了在物理学中叫作沸腾,水沸腾时,我们可以观察到有 (填“大量”或“少量”)气泡产生。在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保持不变,但酒精灯要持续加热,所以说水在沸腾的过程中要不断 。实验表明,一切液体在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 。(2)水沸腾以后堵住纸板上的小孔c,温度计的示数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 (1)大量 吸热 沸点 (2)变大
解析 (1)水沸腾时,我们可以观察到有大量气泡产生,在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保持不变,但酒精灯要持续加热,故水在沸腾的过程中要不断吸热,实验表明,一切液体在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沸点;(2)水沸腾以后堵住纸板上的小孔c,则水面上的气压升高,沸点升高,温度计的示数将变大。
20.(2015江苏连云港,20,8分)用图甲所示装置“观察水的沸腾”实验:(1)图甲所示烧瓶中水的温度为 ℃。(2)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计的示数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沸腾一段时间后,撤去酒精灯,发现水停止沸腾,这时一组同学用橡皮塞塞住烧瓶口并将其倒置,向烧瓶底部浇冷水,如图乙所示,结果发现水又重新沸腾了,这是因为 ;另一组同学在烧瓶口上放置一乒乓球,继续加热,发现乒乓球被顶起,在此过程中水蒸气的 能转化为乒乓球的机械能。
答案 (1)84 (2)不变(3)水的沸点随气压的减小而降低 内
解析 (1)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 ℃,此时示数为84 ℃;(2)水沸腾时的特点是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故温度计示数保持不变;(3)在烧瓶底浇冷水后,烧瓶内温度降低,部分水蒸气液化,气体压强减小,水的沸点降低,因此,水会重新沸腾起来;实验中的乒乓球被顶起,是水蒸气对乒乓球做功,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乒乓球的机械能。
21.(2017河北,27,3分)阅读短文并回答问题。白炽灯泡白炽灯泡的灯丝是由金属钨制作的,其灯丝发光时温度可达2 000 ℃左右。为防止灯丝在高温下氧化,在制作灯泡时要抽真空;在制作大功率灯泡时,还要在灯泡内充入稀有气体氩等,主要是为了防止灯丝在高温下升华。白炽灯泡工作时,电能转化为光能的效率较低,因此逐渐被节能灯和LED灯所替代。(1)由于钨的 较高,所以用钨制作灯丝。(2)灯泡内充入稀有气体氩等,主要是为了 。(3)白炽灯泡逐渐退出市场,是由于 。
答案 (1)熔点(2)防止灯丝在高温下升华(3)工作时电能转化为光能的效率较低
解析 由于灯丝发光时的温度可达2 000 ℃左右,所以要使用熔点高的钨丝制作灯丝;由短文信息得,为防止灯丝在高温下升华,在灯泡中充入稀有气体氩等;因为白炽灯泡工作时电能转化为光能的效率较低,造成能源浪费,故逐渐被节能灯和LED灯所替代。
解题关键 认真阅读并理解题中所给出的短文内容。
解题方法 (1)有些问题答案就在短文信息中;(2)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答问题;(3)利用所学物理知识并结合短文中所给信息答题。
考点一 温度
1.(2019重庆綦江模拟,7)“煎饺”是美食之一。将饺子放在水中煮不会变黄变焦,而放在油中煎就会变黄变焦,这说明 ( )A.油的比热容比水大B.油的沸点比水高C.油没有熔点D.油放出的热量比水多
答案 B 将饺子放在水中煮不会变黄变焦,而放在油中煎就会变黄变焦,这是因为油的沸点比水的沸点高,高温把饺子烤焦、烤糊。故选B。
2.(2019辽宁沈阳皇姑屯一模,4)小明在整理物理笔记时,做了如下5条记录:①高压锅是利用增大气压使水的沸点升高的原理来加快煮熟食物②体温计的测量范围通常是35~42 ℃,分度值为1 ℃③使用试电笔时,手必须接触笔尾金属体④电灯的开关是与电灯串联在电路中的⑤悬浮在盐水中的鸡蛋的密度比盐水的密度大你认为小明的记录完全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③⑤
答案 C 高压锅密封性较好,大量水蒸气使得锅内气压升高,水的沸点也升高,所以可以较快煮熟食物,①正确;体温计的测量范围通常是35~42 ℃,其分度值为0.1 ℃,②错误;试电笔在使用时手必须接触笔尾金属体才能形成通路,使氖管发光,③正确;电灯的开关与灯泡串联才可以控制灯泡的亮灭,④正确;悬浮在盐水中的鸡蛋,平均密度与盐水密度相等,⑤错误。故正确选项为C。
3.(2018重庆江津六校联考,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50 ℃以下的温水可以用体温计测量温度B.晶体和非晶体都有固定的熔点C.雪是水蒸气遇冷凝固形成的晶体,形成过程中要放出热量D.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但温度不一定升高
答案 D 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 ℃,50 ℃以下的温水不可以用体温计测量温度,A项错误;晶体有固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B项错误;雪是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晶体,C项错误;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但温度不一定升高,如晶体熔化过程,D项正确。故选择D。
4.[2019山东济南高新区一模,16,(2)]体温计是一种常用的测量体温的工具,使用时应将体温计夹在腋下使之与人体充分接触,另外还要经过一段较长的时间,以便让它与人体更好地进行 ,这样测得的结果才准确。使用前用手甩几下能将水银甩下去,因为水银具有 。
答案 热传递 惯性
解析 体温计测量体温利用了水银的热胀冷缩性质,把体温计夹在腋下,经过一段较长时间取出读数,是为了让体温计与人体充分进行热传递,直到温度相同;由于惯性,使用体温计前甩几下能将水银甩下去。
5.(2018四川成都外国语学校一模,17)伽利略在1603年制作了世界上第一支温度计——空气温度计,如图所示,一个细长颈的球形瓶倒插在装有红色液体的壶中,细管中液面清晰可见。伽利略设计的这个温度计是根据气体 的性质制成的。如果不考虑外界大气压的变化,当外界温度降低时,管中液面将 。(填“上升”或“下降”)
答案 热胀冷缩 上升
解析 空气温度计中封闭了一定质量的气体,当温度变化时,气体由于热胀冷缩体积会发生变化;当温度升高时,气体体积膨胀,液面将会下降,反之液面上升。
6.(2019吉林长春朝阳一模,19)如图甲所示,是探究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该物质的温度为 ℃。(2)图丙是这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吸热。(3)若不计热损失,该物质在 (选填“固态”或“液态”)时的吸热能力较强。
答案 (1)-3 (2)晶体 需要 (3)液态
解析 (1)温度计分度值为1 ℃,液面在0刻度线下第3格处,所以读数为-3 ℃;(2)该物质在熔化时,2~6 min时间内吸收热量温度不变,熔点为0 ℃,所以是晶体;晶体熔化过程的特点是吸收热量、温度不变;(3)该物质在0~2 min时间内为固态,温度上升10 ℃,在6~10 min内,该物质为液态,温度也上升10 ℃,但液态时用时较长,所以吸收热量较多,因此液态时吸热能力较强。
考点二 物态变化
1.(2019福建厦门质检,3)端午节吃粽子是我国的传统习俗。煮粽子时 ( )A.粽子温度升高,热量增加B.锅边沿冒出的大量“白气”是小水珠C.正在沸腾的水的温度一定是 100 ℃D.沸腾后,继续加热,水温不断升高
答案 B 粽子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故A错误;锅边沿冒出的大量“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B正确;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的温度是100 ℃,故C错误;沸腾后,继续加热,水温不变,故D错误。故选B。
知识归纳 (1)粽子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大,不能说是热量增加,因为热量是过程量,只能与“吸收”“放出”等词一起用;(2)生活中许多冒“白气”现象都与液化有关:如白雾、吃冰棍时看到的“白气”、撒干冰时舞台上的“白气”;(3)水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增大时沸点升高,气压减小时沸点降低,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 ℃;(4)液体沸腾特点: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
2.(2019江苏南京六合一模,4)探究“冰熔化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实验,把碎冰装在大试管中,将大试管放在水中加热,实验中发现冰熔化的速率过快,记录数据太少,下列方法能够延长熔化时间的是 ( )A.降低冰的初温B.提高水的初温C.增加冰的质量D.停止搅拌
答案 C 由题意可知,实验中冰熔化的速率过快,记录数据太少,要求改进后可以延长冰熔化的时间。降低冰的初温,会增加一段冰吸热升温的时间,但冰开始熔化后,其速度依然会较快,故A不符合题意;提高水的初温,冰会更快地吸热,熔化加快,反而缩短了时间,故B不符合题意;增加冰的质量,则冰熔化时需要吸收的热量更多,这样可延长冰熔化的时间,故C符合题意;停止搅拌会使冰受热不均匀,反而影响实验的准确性,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3.(2018天津东丽一模,1)在北方的冬天,为了很好地保存蔬菜,人们通常会在菜窖里放几桶水,这样可以使窑内的温度不会太低,以防止蔬菜冻坏,其主要应用的物理知识是 ( )A.汽化吸热 B.凝固放热C.凝华放热 D.升华吸热
答案 B 北方的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水结冰时放出热量,使得菜窖内温度不会降得太低,从而防止蔬菜冻坏。
4.(2019广西贵港模拟,15)职业赛场上当运动员肌肉拉伤时,赛场边的救护人员通常会在运动员的受伤处喷洒一种叫氯乙烷的药液,它的沸点是3 ℃,当药液喷洒到皮肤表面时会迅速 (填物态变化名称),同时 (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热量,起到局部麻醉缓解疼痛的作用。
答案 汽化 吸收
解析 当液态的氯乙烷被喷出遇到温度较高的皮肤时,液态的氯乙烷会迅速汽化为气态,吸收大量的热量;液态的氯乙烷汽化吸收热量后,会使人体受伤部位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从而缓解疼痛。
思路分析 判断物态变化的名称,要抓住变化前后的状态;另外物态变化的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和放热,结合题目提供的生活实际情况,做出明确的判断。
5.(2018江西赣州六校联盟,4)如图所示的冬捕场景中,被捕上来的鱼过一会儿表面上会结出一层薄薄的冰,这一现象称为 。捕鱼人的发须上会出现白白的粉末,这一现象称为 。(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答案 凝固 凝华
解析 捕上来的鱼身上有水,过一会表面结了薄薄的冰,是由液态水变成固态的冰,是凝固过程;捕鱼人的发须上会出现白白的粉末是水蒸气遇冷凝华成的霜。
6.(2017吉林德惠模拟,20)在研究水沸腾时的实验时。(1)小明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甲(a)、(b)所示,则图 [选填“(a)”或“(b)”]是水沸腾时的情况。(2)小华和小杰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但加热到水开始沸腾的时间不同,他们绘制的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如图乙所示,a、b两图线不同的原因是水的 不同。(3)如图丙是小明将装有海波的大试管放入上面实验的热水中。根据温度计A和B的示数,绘制了海波和热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丁)。由图像可知,在第8 min时,大试管内的海波处于 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海波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答案 (1)(a) (2)质量 (3)固液共存 晶体
解析 (1)沸腾时气泡上升,逐渐变大,故图(a)是沸腾时的情况。(2)由图乙可知两次实验中水的初温相同,b图线对应加热到沸腾所用时间较长,说明水的质量较大。(3)5 min~10 min时间内,海波温度保持48 ℃不变,说明此时间内海波正在熔化,处于固液共存态;海波有固定的熔点,因此海波是晶体。
知识拓展 沸腾前加热过程中,由于水是热的不良导体,上层水温低,下层水温高,气体受热胀冷缩影响明显,因此气泡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变小。沸腾时,容器内各部分水的温度相同,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受压强的影响明显,所以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2019江苏苏州园区一模,1)生长在沙漠中的仙人掌的叶子为针状(如图所示),这有助于减少水分的 ( ) A.蒸发 B.升华C.液化 D.沸腾
答案 A 液体蒸发快慢与三个因素有关: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仙人掌长着针状的叶子与空气接触面积较小,减少了水分的蒸发,在干旱的沙漠中才能更好生长。故选择A。
2. 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水的温度,如图所示的几种做法中正确的是 ( )
答案 D 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容器底部,A选项错误;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容器壁,B选项错误;温度计的玻璃泡与液体接触得太少,C选项错误;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接触容器壁和容器底且与液体充分接触,D选项正确。故选D。
3.(2019福建厦门质检,7)“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睐。下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露的形成是吸热汽化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放热凝华C.“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冰的形成是吸热凝固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炬成泪是放热熔化
答案 B 露珠的形成是因为水蒸气遇冷液化,是放热过程,故A错误;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故B正确;冰的形成是水放热凝固,故C错误;熔化应该吸热, 故D错误。故选B。
4.(2019山东济南高新区一模,8)对甲、乙两种物质同时持续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物质的沸点一定是80 ℃B.乙物质的熔点一定是60 ℃C.甲物质在4~6 min内一定持续吸收热量D.乙物质在6~10 min内一定是固液共存态
答案 C 甲、乙两种物质不能确定其本身的状态,不知道是晶体的熔化还是液体的沸腾,故不能确定是熔点还是沸点,故A、B错误;甲物质在4~6 min内,温度升高,一定持续吸收热量,故C正确;由于不能确定图像是晶体的熔化的温度-时间图像还是液体的沸腾的温度-时间图像,故不能确定乙物质在6~10 min内的状态,故D错误。故选C。
5.(2019江西南昌调研,2)(2分)科技改变生活,近日澳大利亚工业设计师Kristof Retezar设计一款“魔法”水杯,能从空气中提取水供人们饮用,其基本原理是将空气中的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此过程需要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二、非选择题(共28分)
答案 液化 放出
解析 从空气中提取饮用水是将空气中的水蒸气由气态变成液态,所以是液化过程,这个过程放出热量。
6.(3分)如图所示,针筒中充满了气态乙醚,当向下压活塞时,会有液态乙醚出现,这是 现象(填一种物态变化名称),此过程 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使气态乙醚发生这种物态变化的另一种方法是 温度。
答案 液化 放出 降低
解析 推活塞,使气态乙醚的体积被压缩,分子间的距离减小,体积变小,变成了液态,这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另一种使气态乙醚液化的方法是降低温度。
7.(3分)汽车大多用汽油作燃料,汽油是 能源。自2017年起,北京的车用汽油按季节分品种供应,原因是温度相同时,不同品种汽油的蒸气压不一样,所谓蒸气压是汽油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成气体所产生的压强。蒸气压过高,对环境污染大,反之汽车不易启动。因此,夏季应选用蒸气压相对 (选填“较高”或“较低”)的汽油。
答案 不可再生 汽化 较低
解析 可以从自然界源源不断地得到的能源称之为可再生能源,短期内不能从自然界得到补充的能源叫不可再生能源;化石能源、核能会越用越少,不可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所以它们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汽油属于化石能源是不可再生能源。汽油由液态变成气态是汽化;蒸气压过高,对环境污染大,反之汽车不易启动,因此,夏季应选用蒸气压相对较低的汽油。
8.(2019江苏无锡江阴一模,19)(3分)PM2.5是漂浮于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 μm的颗粒物。某人提出:利用大型鼓风机向空中喷射大量水滴,吸附空气中的PM2.5下落至地面。但专家认为该方法欠妥:按1 s喷射出2 L水计算,持续喷射1 h就需用水 t。盛夏,喷射出的水滴还未落地就已 成水蒸气;寒冬季节,喷射出的水滴很快会 成冰粒,容易造成公路交通的安全隐患。(ρ水=1.0×103 kg/m3)
答案 7.2 汽化 凝固
9.(2019吉林长春一模,21)(5分)我们知道水具有反常膨胀的特性。图为水的体积随温度变化的曲线。(1)根据图像可知,温度等于 ℃时,水的密度最大;(2) 段图线代表固态, 段图线对应着熔化过程;(3)0 ~ 4 ℃范围内,水具有 (选填“热胀冷缩”或“热缩冷胀”)的性质。
答案 (1)4 (2)AB BC (3)热缩冷胀
解析 (1)水的温度变化,质量不变,由图可知4 ℃时体积最小,所以密度最大;(2)AB段对应温度在0 ℃以下,为固态;BC段温度为0 ℃,是冰熔化过程;(3)0~4 ℃范围内,水的温度升高但体积减小,所以水具有热缩冷胀的性质。
10.(2019重庆綦江一模,16)(12分)某个实验小组用如图1所示装置探究“水的沸腾”实验,实验记录表格如下:
图3
(1)从记录数据看,第 min的数据有明显错误。(2)在0~8 min加热过程中,水的内能 (选填“增加”或“减小”),沸腾后取走酒精灯和石棉网,水将 (选填“能”或“不能”)继续沸腾。(3)如图2所示,甲、乙两图是加热时水中气泡上升的情形,其中 是水沸腾时的情形,在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4)小组中的两位同学用相同的酒精灯同时给质量不同的两杯水加热,并绘制图线a、b,如图3所示,则他们所用水的质量的大小关系:ma mb(选填“>”“<”或“=”)。
答案 (1)12 (2)增加 不能 (3)乙 不变 (4)<
解析 (1)水的温度达到98 ℃时已经保持不变了,但其中第12分钟有一个95 ℃,读数偏低,一定是错误数据;(2)在0~8 min加热过程中,水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水沸腾过程虽然温度不变,但要不断吸热,若停止加热,则水吸收不到热量,所以不能继续沸腾;(3)乙图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不断增大,所以是沸腾时的现象;甲图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不断减小,所以是沸腾前的现象;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不变;(4)在加热时间相同的情况下,a的温度变化较快,说明a的质量较小,即ma
中考物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九 物态变化 (含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九 物态变化 (含解析),共60页。
初中物理中考复习 专题九 物态变化—2021届中考物理(通用)习题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中考复习 专题九 物态变化—2021届中考物理(通用)习题课件,共60页。
初中物理中考复习 第03课时 物态变化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中考复习 第03课时 物态变化课件PPT,共4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教材梳理夯实基础,思维导图构建体系,考点一温度,负35摄氏度,零下35摄氏度,热胀冷缩,分度值,全部浸入,容器底,容器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