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中考复习 18 送东阳马生序(原卷版)-202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考篇目之对比阅读(通用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389606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 18 送东阳马生序(原卷版)-202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考篇目之对比阅读(通用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389606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 18 送东阳马生序(原卷版)-202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考篇目之对比阅读(通用版)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389606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 18 送东阳马生序(原卷版)-202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考篇目之对比阅读(通用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中考复习 18 送东阳马生序(原卷版)-202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考篇目之对比阅读(通用版),共17页。
送东阳马生序
(一)(2022·湖南郴州·中考真题)阅读选文,完成各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①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②后,俸③去书来,落落④大满,素蟫⑤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书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节选自袁枚《黄生借书说》)
【注释】①切:迫切。②通籍:做官,出仕。③俸:官薪。④落落:堆积的样子。⑤素蟫(yín):指书里的蠹(dù)虫。
1.对下面语句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A.送给 B.情趣 C.得到 D.细密
2.乙文中画波浪线内容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B.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C.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D.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3.翻译甲乙两文中划横线的语句。
(1)余因得遍观群书。
(2)故有所览辄省记。
4.甲乙两文主人公具有怎样相同的品质?请结合文段内容简要分析。
(二)(2022·浙江舟山·中考真题)文言文阅读。
【甲】
与人书(六)①
顾炎武
生平所见之友,以穷以老而遂于衰颓者,十居七八。赤豹②,君子也,久居江东,得无有陨获③之叹乎?昔在泽州,得拙诗,深有所感,复书曰:“老则息矣,能无倦哉?”此言非也。夫子“归与归与”④,未尝一日忘天下也。故君子之学,死而后已。
[注释]①选自《亭林文集》。《与人书》是一组顾炎武与友人讨论治学方法、文学、历史等的学术短札。顾炎武,明末清初思想家、文学家。②赤豹:顾炎武的朋友史可程,字赤豹。③陨获:文中指丧失志气。④归与归与:回去吧回去吧。这是孔子周游列国,晚年时想回去讲学的感叹。
【乙】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5.(1)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复书曰________
②未尝一日忘天下也________
③媵人持汤沃灌________
(2)小嘉与小舟在理解《与人书》中“拙诗”一词时有了困惑,请你参与讨论。
小嘉:“得拙诗”的意思是“赤豹读了一首拙劣的诗”。
小舟,我感觉不对,“拙诗”在这里不应该这样理解。
你:是的,“拙诗”不是指“拙劣的诗”,理由是_______。
(3)[甲][乙]两文主旨都是劝学,两文劝说方式各有特点,请简要分析。
(4)文化需要传承,读了[甲][乙]两文,你汲取了那些关于学习的有益启示?请结合文本内容和自身体验,谈谈你的阅读感悟。
(三)(2022·四川达州·中考真题)阅读选文,完成各题。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吾)于堂左洁一室,为书斋,明窗素壁,泊如①也。设几二:一陈笔墨,一置香炉、茗碗之属。竹床一,坐以之;木榻一,卧以之。书架书筲各四,古今籍在焉。琴磬尘尾诸什物,亦杂置左右。
甫②晨起,即科头③,拂案上尘,注水砚中,研磨及丹铅,饱饮墨以俟。随意抽书一帙④,据坐批阅之。倾至会心处,则朱墨淋漓渍纸上,字大半为之隐。有时或歌或叹,或笑或泣,或怒骂,或闷欲绝,或大叫称快,或咄咄诧异,或卧而思、起而狂走。家人窥见者,悉骇愕,罔测所指。乃窃相议,俟稍定,始散去。
婢子送酒茗来,都不省取。或误触之,倾湿书册,辄怒而呵责,后乃不复持至。逾时或犹未食,无敢前请者。惟内子时映帘窥余,得间始进,曰:“日午矣,可以饭乎?”余应诺。内子出,复忘之矣。羹炙皆寒,更温以俟者数四。及就食,仍夹一册与俱,且啖且阅,羹炙虽寒,或且变味,亦不觉也。至或误以双箸乱点所阅书,良久,始悟非笔,而内子及婢辈罔不窃笑者。夜坐漏常午⑤,顾童侍,无人在侧,俄而鼾震左右,起视之,皆烂漫⑥睡地上矣。
(郑日奎《醉书斋记》,有删改)
【注】①泊如:淡泊无欲望。②甫:才,刚。③科头:不戴帽子,光着头。④帙(zhì):原意是包书的套子,因谓一套书为一帙。⑤漏:古代计时器,此指时间。午:午夜,半夜。⑥烂漫:坦率自然貌。
6.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烨然若神人 烨然:光彩鲜明的样子
B.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故:故意
C.琴磬尘尾诸什物,亦杂置左右 左右:旁边
D.惟内子时映帘窥余,得间始进 间:间隙、空隙
7.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当余之从师也 一陈笔墨,一置香炉、茗碗之属
B.于堂左洁一室,为书斋 中轩敞者为舱
C.假诸人而后见也 或误触之,倾湿书册,辄怒而呵责
D.以中有足乐者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8.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作者通过现身说法,讲述了自己年轻时艰苦学习的经历,旨在勉励马生刻苦学习,有所成就。
B.【乙】文通篇极力渲染一个“醉”字,把书斋主人陶醉于书的痴态、狂态、废寝忘食乃至忘乎所以的情状刻画得惟妙惟肖。
C.【甲】文多用对比手法,不仅有太学生优越的学习条件与作者求学的种种艰辛这样的正比,而且也有作者的“嗜学”与马生的“用心于学”这样的反比。
D.【乙】文通过描绘书斋朴素雅洁,藏书丰富的环境特点和家中妻子、仆人的言行,从侧面烘托了主人潜心读书的形象。
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
(2)或误以双箸乱点所阅书,良久,始悟非笔。
10.梁启超说:“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作为一个社会人,角色身份不同,责任也不同,那么作为中学生的你应尽的责任是什么呢?请联系【甲】【乙】文段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四)(2021·辽宁盘锦·中考真题)阅读选文,完成各题。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
范缜字子真,南乡舞阴人也。缜少孤贫,事母孝谨。年未弱冠闻沛国刘?①聚众讲说始往从之卓越不群而勤学,?甚奇之,亲为之冠。在?门下积年,去来归家,恒芒屩②布衣,徒行于路。?门多车马贵游,缜在其门,聊无耻愧。既长,博通经术,尤精《三礼》。
【注】①刘?(瓛)(huán):南朝齐人。②芒屩(juē):草鞋。
1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所欲有甚于生者
B.不敢出一言以复/而复问妻妾
C.恒芒屩布衣/人恒过
D.事母孝谨/事无大小
1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2)?甚奇之,亲为之冠。
1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三处)
年未弱冠闻沛国刘?聚众讲说始往从之卓越不群而勤学
14.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列各题。
(1)甲文中宋濂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求书之难和__________之难。
(2)乙文画线句运用了__________写法,使范缜的形象更丰满。
(3)请分析甲乙两文中的宋濂和范缜品质的异同。___________
(五)(2021·辽宁大连·中考真题)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1)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也。既而学琴于友人孙道滋,受宫声数引①。(2)久而乐之,不知其疾之在体也。夫琴之为技小矣,及其至也,大者为宫,细者为羽。操弦骤作忽然变之急者凄然以促缓者舒然以和。喜怒哀乐,动人必深。其能听之以耳,应之以手,写②其幽思,则感人之际,亦有至者焉。
予友杨君③,好学有文,累以进士举,不得志。为尉于剑浦④。区区在东南数千里外,是其心固有不平者。且少又多疾,而南方少医药,风俗饮食异宜。以多疾之体,有不平之心,居异宜之俗,其能郁郁以久乎?然欲平其心以养其疾,于琴亦将有得焉。故予作琴说以赠其行,进琴以为别。
(选自欧阳修《送杨寘序》,有删减)
[注]①官声数引:几首乐曲。宫,与下文中的“羽”同为古代五音之一。②写:宣泄。③杨君:即杨寘(zhì)。 ④剑浦:今福建南平。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负箧曳履行深山巨谷中 负:__________
(2)以衾拥覆 以:__________
(3)为尉于剑浦 为:__________
1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穷冬烈风 悲守穷庐(《诫子书》)
B.无鲜肥滋味之享 陶后鲜有闻(《爱莲说》)
C.予尝有幽忧之疾 尝贻余核舟一(《核舟记》)
D.且少又多疾 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17.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操弦骤作/忽然变之急者/凄然以促缓者/舒然以和。
B.操弦骤作/忽然变之/急者凄然以促/级者舒然以和。
C.操弦/骤作忽然变之/急者凄然以促/级者舒然以和。
D.操弦/骤作忽然变之/急者凄然以促缓者/舒然以和。
1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1)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2)久而乐之,不知其疾之在体也。
19.甲、乙两文同为赠序,都是作者通过自身经历劝勉他人,但目的不同:甲文劝勉马生(1)______________,乙文劝勉杨君(2)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六)(2021·湖北鄂州·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①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②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乙】
王冕僧寺夜读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①“田者。父怒,挞②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③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④若不见。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注:①蹊xī:踩踏、践踏。②挞tà:用鞭子或棍子打。③曷hé:为什么。④恬:安静、平静。
20.下面对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录毕,走送之(行走)
B.同舍生皆被绮绣(同“披”,穿)
C.执策映长明灯读之(持,拿着)
D.安阳韩性闻而异之(诧异,对……感到惊讶)
21.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B.门人弟子填其室 暮归,忘其牛
C.足肤皲裂而不知 安阳韩性闻而异之
D.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父怒,挞之
22.下面对以上文段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第①段中,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说明了为学之难。
B.甲文第②段中,“同舍生”的豪华装束与作者的“缊袍敝衣”形成对比,突出了作者内心的充实与强大。
C.乙文中,王冕因为“听书忘牛”遭到了他父亲的鞭打,后来变得有些痴呆。
D.乙文中,王冕“僧寺夜读”,表现了他专心致志、好学不倦的可贵品质。
2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上面甲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七)(2021·甘肃兰州·中考真题)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师川外甥奉议①:别来无一日不奉思。春风暄暖,想侍奉之余,必能屏弃人事,尽心于学。前承示谕:“自当用十年之功,养心探道。”每咏叹此语,诚能如是,足以追配古人。然学有要道,读书须一言一句,自求己事,方见古人用心处,如此则不虚用功;又欲进道,须谢去外慕,乃得全功。读书先净室焚香,令心意不驰走,则言下理会。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功必倍之。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节选自黄庭坚《与徐甥师川书》)
【注】①奉议:官名。
2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遗:_____________
(2)非天质之卑 卑:_____________
(3)每咏叹此语,诚能如是 诚:_____________
2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功必倍之
B.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功必倍之
C.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功必倍之
D.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功必倍之
2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2)读书先净室焚香,令心意不驰走。
27.【甲】【乙】两段选文,两位长辈就“怎样才能学有所成”的问题,分别给出了建议。结合选文内容,将下面表格补充完整。
选文
关键信息
学习建议
前提条件
【甲】
业精德成
①_________
热衷于学习
【乙】
养心探道
第一条建议:②_____
第二条建议:③_____
全身心投入学习
(八)(2022·内蒙古呼伦贝尔·一模)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祖莹字元珍,范阳遒①人也。父季真,位中书侍郎,钜鹿太守。莹八岁能诵《诗》《书》,十二为中书②学生,耽书③,父母恐其成疾,禁之不能止。常密于灰中藏火,驱逐僮仆,父母寝睡之后,燃火读书,以衣被蔽塞窗户,恐漏光明,为家人所觉。由是声誉甚盛,内外亲属呼为圣小儿。尤好属文,中书监高允每叹曰:“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
(节选自《北史列传第三十五》)
注: ①范阳遒:范阳郡道县。②中书:即中书省,官署名。③耽书:酷爱读书。耽,迷恋、沉溺。
28.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 色愈恭,礼愈至______
② 或遇其叱咄________
29.下面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无从致书以观 策之不以其道
B.弗之怠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C.十二为中书学生 不足为外人道也
D.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故外户而不闭
30.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2)父母恐其成疾,禁之不能止。
31.【乙】文中写祖莹父母、亲属和中书监有何作用?
32.【甲】【乙】两文中宋濂和祖莹的成功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九)(2022·内蒙古呼伦贝尔·一模)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 )艰若此。
(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
祖莹,字元珍,范阳遒①人也。父季真,位中书侍郎、钜鹿太守。
莹年八岁能诵《诗》《书》,十二为中书学生,好学耽书②,以昼继夜,父母恐其成疾,禁之不能止。常密于灰中藏火,驱逐僮仆,父母寝睡之后,燃火读书,以衣被蔽塞窗户,恐漏光明,为家人所觉。由是声誉甚盛,内外亲属呼为“圣小儿”。尤好属文,中书监高允每叹曰:“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
时中书博士张天龙讲《尚书》,选为都讲③。生徒悉集,莹夜读书劳倦,不觉天晓,催讲既切,遂误持同房生赵郡李孝怡《曲礼》卷上座。博士严毅,不敢还取,乃置《礼》于前,诵《尚书》三篇,不遗一字。讲罢,孝怡异之,向博士说,举学尽惊。后高祖闻之,召入令诵五经章句,并陈大义,帝嗟赏之。( )才名拜太学学士。
(选自《北史》)
【注释】①范阳遒:范阳郡遒县。②耽书:酷爱读书。耽:迷恋、沉溺。③都讲:主讲。
33.请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1)尝趋百里外_______
(2)俟其欣悦___________
(3)生徒悉集___________
(4)不遗一字__________
34.请从“且”“以”“于”三个虚词中选择两个准确还原到文中的括号中。
(1)盖余之勤( )艰若此。
(2)( )才名拜太学学士。
35.选出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 )
A.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
B.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
C.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
D.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
3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2)召入令诵五经章句,并陈大义,帝嗟赏之。
37.甲乙两文都是介绍人物勤奋学习的事迹,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概括宋濂和祖莹在读书上的共同特点,并联系现实谈谈两篇文章对你的启示。
(十)(2022·广西河池·二模)阅读选文,完成各题。
【甲】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
司马光好学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①绝编②,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选自《三朝名臣言行录》)
【注释】①下帷:原指汉代董仲舒下帷讲学,三年不闻窗外事。这里借此指专心读书。②绝编: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读《周易》,韦编三绝。意思是翻阅的次数多了,编木简的牛皮绳子被多次折断,这里借指读书勤奋。
3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B.无从致书以观
C.不敢出一言以复 D.俯身倾耳以请
39.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援疑质理 质:询问。
B.尝趋百里外 趋:驱赶
C.众兄弟既成诵 既:已经
D.温公尝言 尝:曾经
40.以甲、乙两文为据,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乙文中司马光幼时因担心记忆力不如别人,所以比常人更勤奋。
B.甲文的中心句是“余幼时即嗜学”,乙文的中心句是“书不可不成诵”。
C.甲、乙两段文字都以记叙为主,都是概括描写与细节描写相结合。
D.甲、乙两段文字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突出主人公好学的品性。
41.把甲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2)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
42.乙文说“用力多者收功远”,“用力多”在甲文中是如何体现的?请简述。
(十一)(2022·安徽·二模)阅读选文,完成各题。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
(汪)遵,宣州泾县人。幼为小吏,昼夜读书良苦,人皆不觉。遵初与乡人许棠友善,工为绝句诗而深自晦密①。以家贫难得书,必借于人,彻夜强记,棠实不知。一旦辞役就贡②,棠时先在京师,忽遇遵于途,行李索然③,棠讯之曰:“汪都何事来”遵曰:“此来就贡。”棠怒曰:“小吏不忖,而欲与棠同研席④乎!”甚侮慢之。后遵成名五年,棠始及第。
(节选自《唐才子传》,有删改)
[注释]①晦密:密藏不露。②就贡:进京应举。③索然:此处是简陋之意。④研席:砚台与坐席。亦借指学习。
43.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以:
(2)礼愈至 至:
(3)俟其欣悦 俟:
(4)工为绝句诗而深自晦密 工:
(5)一旦辞役就贡 旦:
44.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2)甚侮慢之。
45.【甲】【乙】两文段中,宋濂和汪遵因家贫借书后的读书方式分别是“______”和“______”。(用原文语句填空)
46.【甲】文段中的先达和【乙】文段中的乡人有哪些相似之处?又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十二)(2022·四川广元·一模)文言文阅读,完成小题。
【甲】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乙】
颜氏家训·勉学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岂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①改之乎?不然,迨②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注释:①盍[hé]:何不;为什么。②迨[dài]:等到;及。
47.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寓逆旅 寓:寄居 B.烨然若神人 烨然:光彩鲜明
C.吾悉能志之 志:志向 D.冀闻道也 冀:冀州,地名
48.下列加点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不必若余之手录 请铭之坐右
B.足肤皲裂而不知 君但志之而不思之
C.以中有足乐者 而君变色以去
D.今诸生学于太学 假诸人而后见也
49.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
B.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
C.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
D.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
50.翻译下列句子。
(1)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2)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
51.【甲】【乙】两文都谈到学习,各阐明了什么道理?对你的学习有什么启示?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中考复习 20 邹忌讽齐王纳谏(原卷版)-202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考篇目之对比阅读(通用版),共16页。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中考复习 18 送东阳马生序(解析版)-202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考篇目之对比阅读(通用版),共35页。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中考复习 13 马说(原卷版)-202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考篇目之对比阅读(通用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句子,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