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高考数学二轮专题 微专题14 空间中的平行与垂直关系(几何法、向量法)
展开微专题14 空间中的平行与垂直关系(几何法、向量法)
高考定位 1.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考查线线、线面、面面位置关系的判定与性质定理,对命题的真假进行判断,属基础题;2.空间中的平行、垂直关系的证明也是高考必考内容,多出现在立体几何解答题中的第(1)问.
1.(2022·全国乙卷)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为AB,BC的中点,则( )
A.平面B1EF⊥平面BDD1 B.平面B1EF⊥平面A1BD
C.平面B1EF∥平面A1AC D.平面B1EF∥平面A1C1D
答案 A
解析 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
AC⊥BD且DD1⊥平面ABCD,
又EF⊂平面ABCD,
所以EF⊥DD1,
因为E,F分别为AB,BC的中点,
所以EF∥AC,所以EF⊥BD,
又BD∩DD1=D,
所以EF⊥平面BDD1,
又EF⊂平面B1EF,
所以平面B1EF⊥平面BDD1,故A正确;
如图,以点D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设AB=2,
则D(0,0,0),B1(2,2,2),E(2,1,0),F(1,2,0),B(2,2,0),
A1(2,0,2),A(2,0,0),C(0,2,0),C1(0,2,2),
则=(-1,1,0),=(0,1,2),=(2,2,0),=(2,0,2),
=(0,0,2),=(-2,2,0),=(-2,2,0).
设平面B1EF的一个法向量为m=(x1,y1,z1),
则有
可取m=(2,2,-1),
同理可得平面A1BD的一个法向量为n1=(1,-1,-1),
平面A1AC的一个法向量为n2=(1,1,0),
平面A1C1D的一个法向量为n3=(1,1,-1),
则m·n1=2-2+1=1≠0,
所以平面B1EF与平面A1BD不垂直,故B错误;
因为m与n2不平行,
所以平面B1EF与平面A1AC不平行,故C错误;
因为m与n3不平行,
所以平面B1EF与平面A1C1D不平行,
故D错误.
2.(2021·浙江卷)如图,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M,N分别是A1D,D1B的中点,则( )
A.直线A1D与直线D1B垂直,直线MN∥平面ABCD
B.直线A1D与直线D1B平行,直线MN⊥平面BDD1B1
C.直线A1D与直线D1B相交,直线MN∥平面ABCD
D.直线A1D与直线D1B异面,直线MN⊥平面BDD1B1
答案 A
解析 法一 连接AD1(图略),则易得点M在AD1上,且M为AD1的中点,AD1⊥A1D.
因为AB⊥平面AA1D1D,A1D⊂平面AA1D1D,
所以AB⊥A1D,
又AB∩AD1=A,AB,AD1⊂平面ABD1,
所以A1D⊥平面ABD1,
又BD1⊂平面ABD1,显然A1D与BD1异面,所以A1D与BD1异面且垂直.
在△ABD1中,由中位线定理可得MN∥AB,
又MN⊄平面ABCD,AB⊂平面ABCD,
所以MN∥平面ABCD.
易知直线AB与平面BB1D1D成45°角,
所以MN与平面BB1D1D不垂直.
所以选项A正确.故选A.
法二 以点D 为坐标原点,DA,DC,DD1所在直线分别为x,y,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图略).
设AB=2,则A1(2,0,2),D(0,0,0),D1(0,0,2),B(2,2,0),
所以M(1,0,1),N(1,1,1),
所以=(-2,0,-2),=(2,2,-2),=(0,1,0),
所以·=-4+0+4=0,
所以⊥,即A1D⊥D1B.
又由图易知直线A1D与BD1是异面直线,
所以A1D与BD1异面且垂直.
因为平面ABCD的一个法向量为n=(0,0,1),所以·n=0,
又MN⊄平面ABCD,所以MN∥平面ABCD.
设直线MN与平面BDD1B1所成的角为θ,因为平面BDD1B1的一个法向量为
a=(-1,1,0),
所以sin θ=|cos〈,a〉|===,
所以直线MN与平面BDD1B1不垂直.故选A.
3.(多选)(2021·新高考Ⅱ卷)如图,在正方体中,O为底面的中心,P为所在棱的中点,M,N为正方体的顶点,则满足MN⊥OP的是( )
答案 BC
解析 设正方体的棱长为2.
对于A,如图(1)所示,连接AC,则MN∥AC,故∠POC(或其补角)为异面直线OP,MN所成的角.
在直角三角形OPC中,OC=,CP=1,
故tan ∠POC==,故MN⊥OP不成立,故A错误;
图(1) 图(2)
对于B,如图(2)所示,取MT的中点为Q,连接PQ,OQ,则OQ⊥MT,PQ⊥MN.
由正方体SBCN-MADT可得SM⊥平面MADT,
而OQ⊂平面MADT,
故SM⊥OQ,
又SM∩MT=M,SM,MT⊂平面SNTM,
故OQ⊥平面SNTM,
又MN⊂平面SNTM,
所以OQ⊥MN,
又OQ∩PQ=Q,OQ,PQ⊂平面OPQ,
所以MN⊥平面OPQ,
又OP⊂平面OPQ,
故MN⊥OP,故B正确;
对于C,如图(3),连接BD,则BD∥MN,
由B的判断可得OP⊥BD,故OP⊥MN,故C正确;
图(3) 图(4)
对于D,如图(4),取AD的中点Q,AB的中点K,连接AC,PQ,OQ,PK,OK,则AC∥MN.
因为DP=PC,故PQ∥AC,故PQ∥MN,
所以∠QPO(或其补角)为异面直线PO,MN所成的角,
因为正方体的棱长为2,故PQ=AC=,OQ===,PO===,QO2<PQ2+OP2,故∠QPO不是直角,故PO,MN不垂直,故D错误.故选BC.
4.(2020·全国Ⅲ卷)如图,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点E,F分别在棱DD1,BB1上,且2DE=ED1,BF=2FB1.证明:
(1)当AB=BC时,EF⊥AC;
(2)点C1在平面AEF内.
证明 (1)如图,连接BD,B1D1.
因为AB=BC,
所以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故AC⊥BD.
又因为BB1⊥平面ABCD,AC⊂平面ABCD,于是AC⊥BB1.
又BD∩BB1=B,且BD,BB1⊂平面BB1D1D,所以AC⊥平面BB1D1D.
由于EF⊂平面BB1D1D,
所以EF⊥AC.
(2)如图,在棱AA1上取点G,使得AG=2GA1,连接GD1,FC1,FG.
因为ED1=DD1,AG=AA1,DD1綊AA1,所以ED1綊AG,
于是四边形ED1GA为平行四边形,
故AE∥GD1.
因为B1F=BB1,A1G=AA1,BB1綊AA1,所以B1F綊A1G,
所以B1FGA1是平行四边形,
所以FG綊A1B1,所以FG綊C1D1,四边形FGD1C1为平行四边形,故GD1∥FC1.
于是AE∥FC1.所以A,E,F,C1四点共面,即点C1在平面AEF内.
热点一 空间线、面位置关系的判定
判断空间线、面位置关系的常用方法
(1)根据空间线面平行、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逐项判断,解决问题.
(2)利用直线的方向向量、平面的法向量判断.
(3)必要时可以借助空间几何模型,如从长方体、四面体等模型中观察线、面的位置关系,并结合有关定理进行判断.
例1 (1)(多选)已知m,n是两条不重合的直线,α,β是两个不重合的平面,则( )
A.若m∥α,n∥α,则m∥n
B.若m∥α,m⊥β,则α⊥β
C.若α∥β,m⊥α,n⊥β,则m∥n
D.若α⊥β,m∥α,n∥β,则m⊥n
(2)已知经过圆柱O1O2旋转轴的给定平面α,A,B是圆柱O1O2侧面上且不在平面α上的两点,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不一定存在直线l,l⊂α且l与AB异面
B.一定存在直线l,l⊂α且l⊥AB
C.不一定存在平面β,AB⊂β且β⊥α
D.一定存在平面β,AB⊂β且β∥α
答案 (1)BC (2)B
解析 (1)当m∥α,n∥α时,m,n可以相交、平行或异面,A错误;
当m∥α时,α内必有b∥m,而m⊥β,
则b⊥β,从而α⊥β,B正确;
α∥β,m⊥α,则m⊥β,又n⊥β,
∴m∥n,C正确;
α⊥β,m∥α,n∥β,m,n可以相交、平行或异面,D错误.
(2)对于选项A,当A,B同侧时,平面α和圆柱在底面上的交线与AB是异面的;
当A,B异侧时,平面α和圆柱在侧面上的交线与AB是异面的,即选项A不正确;
对于选项B,当A,B同侧时,平面α和圆柱在底面上的交线与AB是垂直的;
当A,B异侧时,直线O1O2⊥AB,即选项B正确;
无论A,B同侧,还是异侧,若β为过AB的圆柱轴截面,
则β⊥α,所以C错误;
对于选项D,当A,B异侧时,直线AB与平面α相交,不可能存在β∥α,即D不正确.故选B.
易错提醒 1.遗漏定理中的条件.
2.直接将平面几何中的结论应用到立体几何中.
训练1 (多选)(2022·苏州模拟)如图所示,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过对角线BD1的一个平面交棱AA1于点E,交棱CC1于点F,得四边形BFD1E,在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是( )
A.四边形BFD1E有可能是梯形
B.四边形BFD1E在底面ABCD内的射影一定是正方形
C.四边形BFD1E有可能垂直于平面BB1D1D
D.四边形BFD1E面积的最小值为
答案 BCD
解析 由题意知,过BD1作平面与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截面为四边形BFD1E,
因为平面ABB1A1∥平面DCC1D1,且平面BFD1E∩平面ABB1A1=BE.
平面BFD1E∩平面DCC1D1=D1F,
所以BE∥D1F,同理,D1E∥BF,故四边形BFD1E为平行四边形,因此A错误;
对于选项B,四边形BFD1E在底面ABCD内的射影一定是正方形ABCD,因此B正确;
对于选项C,当点E,F分别为AA1,CC1的中点时,EF⊥平面BB1D1D,
又EF⊂平面BFD1E,
则平面BFD1E⊥平面BB1D1D,
因此C正确;
对于选项D,当F点到线段BD1的距离最小时,此时平行四边形BFD1E的面积最小,此时点E,F分别为AA1,CC1的中点,此时最小值为××=,因此D正确.
热点二 几何法证明平行、垂直
1.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
(1)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a⊄α,b⊂α,a∥b⇒a∥α.
(2)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a∥α,a⊂β,α∩β=b⇒a∥b.
(3)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a⊂β,b⊂β,a∩b=P,a∥α,b∥α⇒α∥β.
(4)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α∥β,α∩γ=a,β∩γ=b⇒a∥b.
2.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1)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m⊂α,n⊂α,m∩n=P,l⊥m,l⊥n⇒l⊥α.
(2)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a⊥α,b⊥α⇒a∥b.
(3)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a⊂β,a⊥α⇒α⊥β.
(4)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α⊥β,α∩β=l,a⊂α,a⊥l⇒a⊥β.
例2 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矩形,平面PAD⊥平面ABCD,PA⊥PD,PA=PD,E,F分别为AD,PB的中点.求证:
(1)PE⊥BC;
(2)平面PAB⊥平面PCD;
(3)EF∥平面PCD.
证明 (1)因为PA=PD,E为AD的中点,所以PE⊥AD.
因为底面ABCD为矩形,所以BC∥AD,所以PE⊥BC.
(2)因为底面ABCD为矩形,所以AB⊥AD.
又因为平面PAD⊥平面ABCD,平面PAD∩平面ABCD=AD,AB⊂平面ABCD,
所以AB⊥平面PAD.
又PD⊂平面PAD,所以AB⊥PD.
又因为PA⊥PD,PA∩AB=A,PA,AB⊂平面PAB,
所以PD⊥平面PAB.
又PD⊂平面PCD,所以平面PAB⊥平面PCD.
(3)如图,取PC的中点G,连接FG,DG.
因为F,G分别为PB,PC的中点,
所以FG∥BC,FG=BC.
因为四边形ABCD为矩形,且E为AD的中点,
所以DE∥BC,DE=BC.
所以DE∥FG,DE=FG.
所以四边形DEFG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EF∥DG.
又因为EF⊄平面PCD,DG⊂平面PCD.
所以EF∥平面PCD.
规律方法 平行关系及垂直关系的转化
训练2 如图所示,在平行六面体ABCD-A1B1C1D1中,AA1=AB,AB1⊥B1C1.求证:
(1)AB∥平面A1B1C;
(2)平面ABB1A1⊥平面A1BC.
证明 (1)在平行六面体ABCD-A1B1C1D1中,AB∥A1B1.
因为AB⊄平面A1B1C,A1B1⊂平面A1B1C,
所以AB∥平面A1B1C.
(2)在平行六面体ABCD-A1B1C1D1中,
四边形ABB1A1为平行四边形.
又因为AA1=AB,
所以四边形ABB1A1为菱形,
所以AB1⊥A1B.
又因为AB1⊥B1C1,BC∥B1C1,
所以AB1⊥BC.
又因为A1B∩BC=B,A1B,BC⊂平面A1BC,
所以AB1⊥平面A1BC.
因为AB1⊂平面ABB1A1,
所以平面ABB1A1⊥平面A1BC.
热点三 空间向量法证明平行、垂直
1.用向量证明空间中的平行关系
(1)设直线l1和l2的方向向量分别为v1和v2,则l1∥l2(或l1与l2重合)⇔v1∥v2.
(2)设直线l的方向向量为v,在平面α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v1和v2,则l∥α或l⊂α⇔存在两个实数x,y,使v=xv1+yv2.
(3)设直线l的方向向量为v,平面α的法向量为u,则l∥α或l⊂α⇔v⊥u.
(4)设平面α和β的法向量分别为u1,u2,则α∥β⇔u1∥u2.
2.用向量证明空间中的垂直关系
(1)设直线l1和l2的方向向量分别为v1和v2,则l1⊥l2⇔v1⊥v2⇔v1·v2=0.
(2)设直线l的方向向量为v,平面α的法向量为u,则l⊥α⇔v∥u.
(3)设平面α和β的法向量分别为u1和u2,则α⊥β⇔u1⊥u2⇔u1·u2=0.
例3 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PA⊥底面ABCD,AD⊥AB,AB∥DC,AD=DC=AP=2,AB=1,点E为棱PC的中点.
证明:(1)BE⊥DC;
(2)BE∥平面PAD;
(3)平面PCD⊥平面PAD.
证明 依题意,以点A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可得B(1,0,0),C(2,2,0),D(0,2,0),P(0,0,2).由E为棱PC的中点,得E(1,1,1).
(1)=(0,1,1),=(2,0,0),
故·=0.
所以BE⊥DC.
(2)因为AB⊥AD,又PA⊥平面ABCD,AB⊂平面ABCD,
所以AB⊥PA,PA∩AD=A,PA,AD⊂平面PAD,
所以AB⊥平面PAD,
所以向量=(1,0,0)为平面PAD的一个法向量,
而·=(0,1,1)·(1,0,0)=0,所以BE⊥AB,
又BE⊄平面PAD,所以BE∥平面PAD.
(3)由(2)知平面PAD的法向量=(1,0,0),
向量=(0,2,-2),=(2,0,0),
设平面PCD的法向量为n=(x,y,z),
则即
不妨令y=1,可得n=(0,1,1)为平面PCD的一个法向量.
且n·=(0,1,1)·(1,0,0)=0,
所以n⊥.
所以平面PAD⊥平面PCD.
规律方法 利用向量证明线面平行的三种方法
(1)证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内的一条直线的方向向量平行.
(2)证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垂直.
(3)证直线的方向向量能写为平面内两不共线向量的线性表达式.
训练3 如图所示,平面PAD⊥平面ABCD,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PAD是直角三角形,且PA=AD=2,E,F,G分别是线段PA,PD,CD的中点.求证:PB∥平面EFG.
证明 因为平面PAD⊥平面ABCD,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PAD是直角三角形,且PA=AD,易证PA⊥AD,
即有PA⊥平面ABCD,所以AB,AP,AD两两垂直,以A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A-xyz,
则A(0,0,0),B(2,0,0),E(0,0,1),D(0,2,0),F(0,1,1),G(1,2,0),P(0,0,2).
所以=(2,0,-2),=(0,1,0),=(1,2,-1),
设平面EFG的法向量m=(x,y,z),
则∴
取x=1得m=(1,0,1),
∵·m=2+0-2=0,PB⊄平面EFG,
∴PB∥平面EFG.
一、基本技能练
1.如图所示,平面α∩平面β=l,A∈α,B∈α,AB∩l=D,C∈β,C∉l,则平面ABC与平面β的交线是( )
A.直线AC B.直线AB
C.直线CD D.直线BC
答案 C
解析 由题意知,D∈l,l⊂β,∴D∈β.
又D∈AB,∴D∈平面ABC,
∴点D在平面ABC与平面β的交线上,
又C∈平面ABC,C∈β,
∴点C在平面β与平面ABC的交线上,
∴平面ABC∩平面β=直线CD.
2.设α,β为两个不同的平面,直线l⊂α,则“l∥β”是“α∥β”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 B
解析 只有l∥β不能推出α∥β,但α∥β时,可以得到l∥β.
3.设m,n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是平面,m,n不在α内,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
A.m⊥α,n∥α,则m⊥n B.m⊥α,n⊥α,则m∥n
C.m⊥α,m⊥n,则n∥α D.m⊥n,n∥α,则m⊥α
答案 D
解析 对于A,∵n∥α,由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可知,过直线n的平面β与平面α的交线l平行于n,
∵m⊥α,l⊂α,∴m⊥l,
∴m⊥n,故A正确;
对于B,若m⊥α,n⊥α,由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可得m∥n,故B正确;
对于C,若m⊥α,m⊥n,
则n∥α或n⊂α,又n⊄α,
∴n∥α,故C正确;
对于D,若m⊥n,n∥α,则m∥α或m与α相交或m⊂α,而m⊄α,则m∥α或m与α相交,故D错误.
4.如图,点N为正方形ABCD的中心,△ECD为正三角形,平面ECD⊥平面ABCD,M是线段ED的中点,则( )
A.BM=EN,且直线BM,EN是相交直线
B.BM≠EN,且直线BM,EN是相交直线
C.BM=EN,且直线BM,EN是异面直线
D.BM≠EN,且直线BM,EN是异面直线
答案 B
解析 因为N为正方形ABCD的中心,
△ECD为正三角形,平面ECD⊥平面ABCD,
M是线段ED的中点,连接BD,
所以BM⊂平面BDE,EN⊂平面BDE,
又BM是△BDE中DE边上的中线,
EN是△BDE中BD边上的中线,
所以BM,EN是相交直线,
设DE=a,则BD=a,
BE==a,
所以BM=a,EN==a,
所以BM≠EN.
5.一个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及该正方体的直观图如图所示,在正方体中,设BC的中点为M,GH的中点为N,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MN∥平面ABE B.MN∥平面ADE
C.MN∥平面BDH D.MN∥平面CDE
答案 C
解析 如图,连接BD,取BD的中点O,连接OM,OH,AC,BH,MN.
因为M,N分别是BC,GH的中点,
所以OM∥CD,且OM=CD,NH∥CD,且NH=CD,
所以OM∥NH且OM=NH,
所以四边形MNHO是平行四边形,
所以OH∥MN.
又MN⊄平面BDH,OH⊂平面BDH,所以MN∥平面BDH,故选C.
6.(多选)(2022·南京调研)已知m,n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γ是三个不同的平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m∥α,m⊂β,α∩β=n,则m∥n
B.若m∥n,m∥α,则n∥α
C.若α∩β=n,α⊥γ,β⊥γ,则n⊥γ
D.若m⊥α,m⊥β,α∥γ,则β∥γ
答案 ACD
解析 由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可知:
选项A正确;
若m∥n,m∥α,则n∥α或n⊂α,所以选项B错误;
如图,设α∩γ=l,β∩γ=m,在平面γ内取一点A,过点A分别作AB⊥l,AC⊥m,
垂足分别为B,C,
因为α⊥γ,α∩γ=l,AB⊥l,AB⊂γ,
所以AB⊥α,因为n⊂α,
所以AB⊥n,同理可得AC⊥n,
因为AB∩AC=A,所以n⊥γ,所以选项C正确;
因为m⊥α,m⊥β,所以α∥β,又α∥γ,
所以β∥γ,所以选项D正确.故选ACD.
7.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AB=2,E为AD的中点,点F在CD上,若EF∥平面AB1C,则EF=________.
答案
解析 根据题意,因为EF∥平面AB1C,EF⊂平面ACD,平面ACD∩平面AB1C=AC,
所以EF∥AC.又E是AD的中点,
所以F是CD的中点.
因为在Rt△DEF中,DE=DF=1,故EF=.
8.已知M是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DD1的中点,则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有________(填序号).
①过点M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直线AB,B1C1都相交;
②过点M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直线AB,B1C1都垂直;
③过点M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与直线AB,B1C1都相交;
④过点M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与直线AB,B1C1都平行.
答案 ①②④
解析 在AB上任取一点P,则平面PMC1与AB,B1C1都相交,这样的平面有无数个,因此③是假命题.①②④均是真命题.
9.如图,正方体的底面与正四面体的底面在同一平面α上,且AB∥CD,若正方体的六个面所在的平面与直线CE,EF相交的平面个数分别记为m,n,则m=________;n=________.
答案 4 4
解析 直线CE⊂平面ABPQ,
从而CE∥平面A1B1P1Q1,
易知CE与正方体的其余四个面所在平面均相交,
则m=4.
取CD的中点G,连接FG,EG.
易证CD⊥平面EGF,
又AB⊥平面BPP1B1,AB⊥平面AQQ1A1且AB∥CD,
从而平面EGF∥平面BPP1B1∥平面AQQ1A1,
∴EF∥平面BPP1B1,EF∥平面AQQ1A1,
则EF与正方体其余四个面所在平面均相交,n=4.
10.四棱锥P-ABCD的底面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如图所示,点E是棱PD上一点,PE=3ED,若=λ且满足BF∥平面ACE,则λ=________.
答案
解析 如图,连接BD,交AC于点O,连接OE,在线段PE取一点G使得GE=ED.
连接BG,则BG∥OE.
又因为OE⊂平面AEC,BG⊄平面AEC,所以BG∥平面AEC.
因为BF∥平面ACE且满足BG∩BF=B,故平面BGF∥平面AEC.
因为平面PCD∩平面BGF=GF,平面PCD∩平面AEC=EC,则GF∥EC.
所以==,即λ=为所求.
11.如图,在三棱锥P-ABC中,AB=AC,D为BC的中点,PO⊥平面ABC,垂足O落在线段AD上.已知BC=8,PO=4,AO=3,OD=2.
(1)证明:AP⊥BC;
(2)若点M是线段AP上一点,且AM=3.试证明平面AMC⊥平面BMC.
证明 (1)以O为坐标原点,以射线OD为y轴正半轴,射线OP为z轴正半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
则O(0,0,0),A(0,-3,0),B(4,2,0),C(-4,2,0),P(0,0,4).
于是=(0,3,4),=(-8,0,0),
所以·=(0,3,4)·(-8,0,0)=0,
所以⊥,即AP⊥BC.
(2)由(1)知AP=5,又AM=3,且点M在线段AP上,
所以==,
又=(-4,-5,0),
所以=+=,
则·=(0,3,4)·=0,
所以⊥,即AP⊥BM,
又根据(1)的结论知AP⊥BC,
且BC∩BM=B,BC,BM⊂平面BMC,
所以AP⊥平面BMC,
于是AM⊥平面BMC.
又AM⊂平面AMC,
故平面AMC⊥平面BMC.
12.如图,过四棱柱ABCD-A1B1C1D1形木块上底面内的一点P和下底面的对角线BD将木块锯开,得到截面BDEF.
(1)请在木块的上表面作出过点P的锯线EF,并说明理由;
(2)若该四棱柱的底面为菱形,四边形BB1D1D是矩形,试证明:平面BDEF⊥平面ACC1A1.
(1)解 在上底面内过点P作B1D1的平行线分别交A1D1,A1B1于E,F两点,则EF为所作的锯线.
在四棱柱ABCD-A1B1C1D1中,侧棱B1B∥D1D,B1B=D1D,
所以四边形BB1D1D是平行四边形,
B1D1∥BD.
又EF∥B1D1,
所以EF∥BD,故EF为截面BDEF与平面A1B1C1D1的交线,故EF为所作锯线.如图所示.
(2)证明 由于四边形BB1D1D是矩形,
所以BD⊥B1B.
又A1A∥B1B,所以BD⊥A1A.
又四棱柱的底面为菱形,所以BD⊥AC.
因为AC∩A1A=A,AC,A1A⊂平面A1C1CA,所以BD⊥平面A1C1CA.
因为BD⊂平面BDEF,
所以平面BDEF⊥平面A1C1CA.
二、创新拓展练
13.(多选)(2022·济南模拟)如图,点P在正方体ABCD-A1B1C1D1的面对角线BC1上运动,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三棱锥A-D1PC的体积不变 B.A1P∥平面ACD1
C.DP⊥BC1 D.平面PDB1⊥平面ACD1
答案 ABD
解析 对于A,由题意知AD1∥BC1,从而BC1∥平面AD1C,故BC1上任意一点到平面AD1C的距离均相等,
所以以P为顶点,平面AD1C为底面,则三棱锥A-D1PC的体积不变,故A正确;
对于B,连接A1B,A1C1,则A1C1∥AC,由A知:AD1∥BC1,
所以平面BA1C1∥平面ACD1,从而有A1P∥平面ACD1,故B正确;
对于C,由于DC⊥平面BCC1B1,所以DC⊥BC1,
若DP⊥BC1,则BC1⊥平面DCP,
所以BC1⊥PC,则P为中点,与P为动点矛盾,故C错误;
对于D,连接DB1,由DB1⊥AC且DB1⊥AD1,
可得DB1⊥平面ACD1,从而由面面垂直的判定知,平面PDB1⊥平面ACD1,故D正确.
14.(多选)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D=AA1,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平面A1B1CD⊥平面BC1D
B.在直线A1C上存在一点R使得D1R⊥平面BC1D
C.平面A1B1CD上存在一点P使得D1P∥平面BC1D
D.在直线A1C上存在一点Q使得D1Q∥平面BC1D
答案 ACD
解析 对于A,可以证明BC1⊥平面A1B1CD,从而平面A1B1CD⊥平面BC1D.
对于B,过点A1作A1S⊥OD于点S,
因为平面A1B1CD⊥平面BC1D,
所以A1S⊥平面BC1D,
设R为直线A1C上任意一点,连接PR,D1R,
则A1S,D1R一定为异面直线,
所以不存在直线A1C上的一点R使得D1R⊥平面BC1D.
对于C,设A1D∩AD1=P,则P为平面A1B1CD上的一点,满足D1P∥平面BC1D.
对于D,设B1C∩BC1=O,连接DO,过点P作PQ∥DO交A1C于Q,连接D1Q,
可以证明平面PQD1∥平面BC1D,
所以存在直线A1C上的一点Q,使得D1Q∥平面BC1D.故选ACD.
15.(多选)(2022·镇海中学质检)如图所示,在矩形ABCD中,AB=2,BC=1,E为CD上一动点,现将△BEC沿BE折起至△BEF,在平面FBA内作FG⊥AB,G为垂足.设CE=s,BG=t,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BF⊥平面AEF,则t=
B.若AF⊥平面BEF,则s=
C.若平面BEF⊥平面ABED,且s=1,则t=
D.若平面AFB⊥平面ABED,且s=,则t=
答案 BCD
解析 如图所示,
对于A, 若BF⊥平面AEF,则有BF⊥AF,在Rt△AFB中,易得BG=t=,故A选项错误;
对于B,若AF⊥平面BEF,则有AF⊥FB,AF⊥FE,
在Rt△AFB中,AF=,
在Rt△AFE中,根据勾股定理知,
AF2+EF2=AE2,即()2+s2=(2-s)2+1,解得s=,故B选项正确;
对于C,若平面BEF⊥平面ABED,过点F作FH⊥EB,垂足为H,连接HG.
易知FH⊥平面ABED,∴FH⊥AB.
又AB⊥FG,∴AB⊥平面FHG,
∴AB⊥HG.
∵s=1,在等腰Rt△FEB中,BH=,在Rt△BHG中,BG=t=,故C选项正确;
对于D,若平面AFB⊥平面ABED,易知FG⊥平面ABED,∴FG⊥BE.
过点F作FH⊥EB,垂足为H,连接HG,
∴BE⊥平面FHG,∴BE⊥HG.
在矩形ABCD中,连接CH,则C,H,G三点共线.
由Rt△CBG∽Rt△CBE知,BG=t=,故D选项正确.综上,故选BCD.
16.如图,平面ABC⊥平面BCDE,四边形BCDE为矩形,BE=2,BC=4,△ABC的面积为2,点P为线段DE上一点,当三棱锥P-ACE的体积为时,=________.
答案
解析 如图,过A作AF⊥CB的延长线,垂足为F,
∵平面ABC⊥平面BCDE,平面ABC∩平面BCDE=BC,
∴AF⊥平面BCDE,
由BE=2,BC=4,△ABC的面积为2,得BC·AF=2,∴AF=,
在DE上取一点P,连接AP,CP,AD,
∵VP-ACE=VA-PCE=××PE×CD×AF=.
∴PE=1,∴=.
17.(2022·菏泽调研)如图,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C=BC=1,∠ACB=90°,D是A1B1的中点,F在棱BB1上.
(1)求证:C1D⊥平面AA1B1B;
(2)在下列给出的三个条件中选取两个条件,并说明能否证明AB1⊥平面C1DF.
①F为BB1的中点;②AB1=;
③AA1=.
注:如果选择多种情况分别解答,那么按第一个解答计分.
(1)证明 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依题意有A1C1=B1C1=1,
且∠A1C1B1=90°,
又D是A1B1的中点,则C1D⊥A1B1,
又AA1⊥平面A1B1C1,C1D⊂平面A1B1C1,所以AA1⊥C1D,
又A1B1∩AA1=A1,
A1B1⊂平面AA1B1B,
AA1⊂平面AA1B1B,
所以C1D⊥平面AA1B1B.
(2)解 若选①③,则能证明AB1⊥平面C1DF,理由如下.
连接A1B,如图,
则DF∥A1B,
在△ABC中,AC=BC=1,∠ACB=90°,则AB=,又AA1=,于是得四边形AA1B1B为正方形.
所以A1B⊥AB1,从而有DF⊥AB1.
因为C1D⊥平面AA1B1B,
AB1⊂平面AA1B1B,
所以C1D⊥AB1,
又DF∩C1D=D,C1D⊂平面C1DF,
DF⊂平面C1DF,
所以AB1⊥平面C1DF.
若选①②,则不能证明AB1⊥平面C1DF,理由如下.
连接A1B(图略),则DF∥A1B,在△ABC中,AC=BC=1,∠ACB=90°,
则AB=,AA1==1,
则A1B与AB1不垂直,
即DF与AB1不垂直,
所以AB1不垂直于平面C1DF.
若选②③,则不能证明AB1⊥平面C1DF,理由如下.
在△ABC中,AC=BC=1,∠ACB=90°,则AB=,又AB1==2≠,矛盾,
所以不能证明AB1⊥平面C1DF.
微专题13 空间角、距离的计算(几何法、向量法): 这是一份微专题13 空间角、距离的计算(几何法、向量法),共8页。
微专题12 空间中的平行与垂直关系(几何法、向量法): 这是一份微专题12 空间中的平行与垂直关系(几何法、向量法),共8页。
微专题13 空间角、距离的计算(几何法、向量法): 这是一份微专题13 空间角、距离的计算(几何法、向量法),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本技能练,创新拓展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