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1.3.7含答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389824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1.3.7含答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389824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全套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含答案
- 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1.3.5含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 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1.3.6含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 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1.4.1含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 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1.4.2含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 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1.4.3含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1.3.7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1.3.7含答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用天天练,文化常识重点练,名句默写保温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2022·烟台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中国新诗走过的一百年里,质疑之声 ① 。诗人郑敏甚至从源头上对新诗做了否定:20世纪之所以没能出现“李白”“杜甫”,原因是“五四”时期引入了西方文化的末流,割断传统,使得白话诗万劫不复。
如此说来,这真是一部让人沮丧的百年新诗史。但是且慢,持不同意见者 ② 。诗人于坚就坚持认为,“中国20世纪的所有的文学样式,小说、散文、戏剧等等,成就最高的是新诗,被误解最多的是新诗,被忽略最多的也是新诗,这正是伟大的迹象”。
当下不少诗人对新诗诞生之初的历史成绩 ③ ,如“用今天的眼光看,穆旦和徐志摩的诗歌写作都是二三流”,这种断语相当有代表性。他们用已经大大发展了的现时尺度去审视过去,忽视了任何接受与评价都不能偏离历史特定语境的原则。
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6个字。
答:
2.请分别用一个否定句概括上文第一段、第三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过12个字。
答:
(二)[2022·山东潍坊预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5题。
拔河是一项中国古代的体育活动,起源于“牵钩之戏”,由两队相等的人数,对拉一根篾缆,以比试力量和拔河技巧。“牵钩之戏”是以缏作篾缆,坚硬粗糙,两队较量时,手掌极易磨伤,不利于 ① 。到了唐代,更名为“拔河”,其使用的器材也得到了改变,用较柔软的麻绳替代了篾缆, ② 。此外,在麻绳的两端,又联结出一根小绳索,供选手套在胸腋间,更有助于力量和技术的发挥。同时,进一步 ③ ,明确了决胜线标志——河界,制定了裁判人员的职责。
拔河比赛比的是什么?很多人会说:当然是比哪一队人的力气大啊!其实,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甲队拔河比赛胜了,意味着甲队向后退了。从受力分析看,甲队受到重力、地面的支持力、乙队对甲队的拉力、地面对甲队的摩擦力共四个力的作用。其中,重力和地面支持力是相对平衡力。所以,甲队之所以后退,说明地面对甲队向后的摩擦力大于乙队拉甲队的力。由此可见,要想赢得拔河比赛,关键是增大脚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
3.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答:
4.为什么第二段说拔河比赛不是比哪一队力气(拉力)大?
答:
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答:
二、文化常识重点练
6.下列文化常识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干支纪年法。干,天干,共10位: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支,地支,共12位: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干支两字相配,用以纪年。10和12的最小公倍数为60,因而干支纪年每60年一个循环。如“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五人墓碑记》)
B.帝王年号纪年法,皇帝即位都要改元,称元年。从汉高祖刘邦起有年号,后多用年号纪年。如“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促织》)
C.王公年次纪年法,这种纪年法大多用在春秋、战国时代。“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廉颇蔺相如列传》)
D.古代特定称谓纪日。朔,农历每月的初一,如“诸生许用德者以闰六月朔……”(《阎典史传》);望,农历每月的十五叫望,十六叫既望,如“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赤壁赋》);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登泰山记》)
7.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由于古时的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土地和五谷神。社稷也就成了国家的象征,后来人们就用“社稷”来代表国家。
B.“三纲五常”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师为生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
C.避讳,封建社会对君主和尊长的名字,避免直接说出和写出,用改字、缺笔、空字或同义词等方法加以回避。如“以俟观人风者得焉”,“人风”即“民风”。
D.“兼”“领”均表示兼任官职,“行”“守”均表示代理官职,“署”“权”则表示暂代官职。
8.下列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孝悌:孝,指对父母要孝顺、服从;悌,指对兄长要敬重、顺从。儒家提倡孝悌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宗法等级秩序。
B.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牲畜,色纯为“牺”,体全为“牲”。
C.古代祭祀所用的牺牲,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故这类牺牲称为牢;又根据牺牲搭配的种类不同而有太牢、少牢之分。少牢只有羊、豕,没有牛。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
D.封禅:是古代祭天地的典礼。一般由帝王亲自到附近山上举行,在山上筑土为坛祭。
三、名句默写保温练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歌曲《在水一方》的词中有“我愿逆流而上,依偎在她身旁,无奈前有险滩,道路又远又长”的句子,从韵脚和内容上看,这是化用、改写了《诗经·蒹葭》中的“ , ”两句。
(2)韩愈在《师说》中指出老师有两种:教授童子的老师是“ ”而韩愈所定义的老师是“ ”。
(3)李白的诗歌中常以“梦”字入诗,或营造一种梦幻瑰丽的意境,或给人一种恍然若梦的感觉,抑或借梦境写现实的生活,凡此种种,都有一种如梦如幻的审美感受,比如他的诗句“ , ”。
第7练 语用天天练+文化常识+名句名篇默写
1.答案:①似乎从未断过 ②也大有人在 ③持否定态度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处,根据后文“诗人郑敏甚至从源头上对新诗做了否定”“割断传统,使得白话诗万劫不复”可知,有些人对新诗存有质疑,结合“走过的一百年里”,此处可表达为“似乎从未断过”。第二处,“但是”是表示转折关系,上文是说对新诗的质疑,此处应是对新诗的肯定,结合后文于坚的评价可知,还有些人对新诗持不同意见,可表达为“持不同意见者大有人在”。第三处,“用今天的眼光看,穆旦和徐志摩的诗歌写作都是二三流”是列举当下诗人对前辈诗人的具体评价,可见他们对新诗诞生之初的历史成绩是持否定态度。
2.答案:①很多人不认可新诗成果。②不能偏离原则评价新诗。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的能力。第一段根据段首“中国新诗走过的一百年里,质疑之声……”及郑敏的否定态度可知,很多人不认可新诗成果。第三段话题是评价新诗。根据“他们用已经大大发展了的现时尺度去审视过去,忽视了任何接受与评价都不能偏离历史特定语境的原则”可知,当下诗人偏离历史特定语境的原则去评价新诗。用否定句表述为“不能偏离原则评价新诗”。
3.答案:①选手力量和技巧的发挥 ②减少了手掌的磨伤 ③完善了拔河游戏规则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①前文说拔河“比试力量和拔河技巧”,“手掌极易磨伤”是不利情况,且横线前说“不利于”,此处应填不利的结果,据此应填“选手力量和技巧的发挥”。②前文说“对拉一根篾缆”手掌极易磨伤,此处是“用较柔软的麻绳替代了篾缆”的好处,据此应填“减少了手掌的磨伤”。③“同时”“进一步”说明在前文基础上拔河游戏做了改进和完善,后句“明确了决胜线标志——河界,制定了裁判人员的职责”都是说的游戏规则,据此应填“完善了拔河游戏规则”。
4.答案:拔河比赛本队会受到四种力(重力、地面支持力、对方的拉力和本队地面摩擦力),其中比赛双方受到的拉力是相互的,并且每队的重力和地面支持力是平衡的,这说明取胜时靠的是增大本队脚与地面的摩擦力,而不是拉力。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从“本队”角度看,“甲队受到重力、地面的支持力、乙队对甲队的拉力、地面对甲队的摩擦力共四个力的作用”拔河比赛本队会受到四种力(重力、地面支持力、对方的拉力和本队地面摩擦力),那么,存在两种条件:一是“因为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比赛双方受到的拉力是相互的,二是“其中,重力和地面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每队的重力和地面支持力是平衡的。在这两种条件下,得出结论:“甲队之所以后退,说明地面对甲队向后的摩擦力大于乙队拉甲队的力”“要想赢得拔河比赛,关键是增大脚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说明取胜时靠的是增大本队脚与地面的摩擦力,而不是拉力。
5.答案:拔河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体育活动,起源于“牵钩之戏”,由人数相等的两队,对拉一根篾缆以比试力量和拔河技巧。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第一处,“拔河是一项中国古代的体育活动”语序不当,“中国古代”是领属词,“一项”是数量词,按照多重定语的顺序,领属词放在数量词前面,改为“中国古代的一项”;第二处,“由两队相等的人数,对拉一根篾缆”搭配不当,“人数”不能“对拉”,应改为“由人数相等的两队,对拉一根篾缆”,是“两队”“对拉”。
6.B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B.“从汉高祖刘邦起有年号”错误。帝王年号纪年法,是汉武帝时开始的。故选B。
7.B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B.“师为生纲”应为“夫为妻纲”。故选B。
8.D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D.封为“祭天”,禅为“祭地”,意思是指中国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一般由帝王亲自到泰山上举行。故选D。
9.答案:(1)溯洄从之 道阻且长 (2)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3)示例一:我欲因之梦吴越 一夜飞度镜湖月 示例二: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示例三:天长路远魂飞苦 梦魂不到关山难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1.6.5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用天天练,文言文阅读过关练,名句默写保温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1.5.6含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用天天练,文言文翻译重点练,名句默写保温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1.5.3含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用天天练,文言文翻译重点练,名句默写保温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