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册期末化学专项突破真题练习库(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广东省广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册期末化学专项突破真题练习库(含解析),共103页。
广东省广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册期末化学专项突破真题试卷
练习库
【原卷 1 题】 知识点 空气各成分及其体积分数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1-1(基础) 如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按体积计算),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气体表示氮气,氮气的体积分数约占空气体积的78%
B.臭氧(O3)属于稀有气体,主要分布在距地面10~15km的高空
C.c气体可以供给动植物呼吸,吸入C气体可以缓解高原反应
D.空气中PM2.5含量低,说明空气质量好
【正确答案】 B
1-2(基础) 空气的成分中,体积分数约占78%的是
A.氮气 B.氧气 C.稀有气体 D.水蒸气
【正确答案】 A
1-3(巩固) 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空气成分中含有水蒸气
B.稀有气体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C.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氮气约占78%
D.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不能与任何物质发生反应
【正确答案】 D
1-4(巩固) 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食品防腐保护气
B.空气本来是纯净物,被污染后变成了混合物
C.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D.空气中的稀有气体一般不跟其他物质反应,曾被称为“惰性气体”
【正确答案】 B
1-5(提升)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以下有关空气各成分说法不正确的是
A.空气中氮气体积分数约占78%
B.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用途却很广泛
C.氧气广泛用于炼钢、气焊等领域,利用了氧气的可燃性
D.目前计入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有SO2、CO、NO2、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和O3等
【正确答案】 C
1-6(提升) 空气是我们每天都呼吸着的“生命气体”。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中的氧气能支持燃烧,可用作火箭燃料
B.在空气的成分中,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不会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C.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78%
D.目前计入空气污染物指数的气体主要包括SO2、NO2、CO2等
【正确答案】 C
【原卷 2 题】 知识点 铁在氧气中燃烧及其实验,硫在氧气中燃烧及其实验,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及其实验,镁在氧气中燃烧及其实验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2-1(基础)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的是
A.木炭 B.铁丝 C.氢气 D.硫粉
【正确答案】 B
2-2(基础)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的是
A.铁丝 B.氢气 C.木炭 D.硫
【正确答案】 C
2-3(巩固) 下列有关物质燃烧的实验现象正确的是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
B.木炭伸入氧气瓶中,发出白光
C.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D.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正确答案】 A
2-4(巩固) 下列有关物质燃烧现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剧烈燃烧,放出热量,生成大量的白烟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生成白色固体
D.硫粉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正确答案】 C
2-5(提升)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对应的实验现象和反应类型正确的是
A.硫—淡蓝色火焰—化合反应 B.红磷—大量白雾—氧化反应
C.碳—产生黑色物质—化合反应 D.细铁丝—火星四射—化合反应
【正确答案】 D
2-6(提升)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时,生成白色固体的是
A.木炭 B.红磷 C.铁丝 D.硫磺
【正确答案】 B
【原卷 3 题】 知识点 金属活动顺序理解和判断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3-1(基础) 下列金属中,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
A.钾 B.铁 C.铜 D.铅
【正确答案】 A
3-2(基础) 下列金属中活动性最强的是
A.锌 B.锡 C.铜 D.金
【正确答案】 A
3-3(巩固) 现有X、Y、Z三种金属,如果把X和Y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溶解并产生氢气,Y不反应,如果把Y和Z分别放入硝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在Z的表面有铜析出,而Y没有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下列关于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说法中肯定错误的是:
A.X>Y B.Z>Y C.X>Z D.Y>Z
【正确答案】 D
3-4(巩固) 下列金属中,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
A.Cu B.Fe C.Ca D.Ag
【正确答案】 C
3-5(提升) 下列现象和事实,可用金属活动性作出合理解释的是
①相同几何外形的金属铜、铝分别与相同浓度的稀盐酸反应,铝反应、铜不反应,说明铝的金属活动性强
②用硫酸铜、石灰水配制农药波尔多液时,不能用铁制容器盛放
③尽管金属的种类很多,但在自然界中,仅有少数金属(银、铂、金)有单质形式存在
④金属铝比金属锌更耐腐蚀,说明锌比铝的金属活动性强
⑤常温下铜不与氯化银反应,说明铜的活动性不如银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④⑤
【正确答案】 C
3-6(提升) 某校化学活动小组为探究X、Y、Z三种金属与酸的反应情况,进行了如下实验,取等质量的X、Y、Z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H2SO4反应,都生成+2价金属的硫酸盐,反应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对该图像理解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为Z、X、Y
B.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为X、Y、Z
C.X、Y、Z依次可能是Mg、Zn、Fe
D.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为Z>Y>X
【正确答案】 D
【原卷 4 题】 知识点 氧化物的定义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4-1(基础) 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A.NaCl B.KClO3 C.O2 D.Fe3O4
【正确答案】 D
4-2(基础) 下列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
A.空气 B.五氧化二磷 C.矿泉水 D.氧气
【正确答案】 B
4-3(巩固) 分类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下列物质分类不正确的是
A.混合物:海水、木炭 B.稀有气体:氩、氟
C.单质:臭氧、液氮 D.化合物:碳酸钙、氯化钠
【正确答案】 B
4-4(巩固) 分类是学习化学的方法之一,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氧化物、混合物进行分类的是
A.棒棒糖 水 矿泉水 B.铁丝 氧化亚铁 加碘食盐
C.液氧 干冰 冰水混合物 D.金刚石 稀硫酸 空气
【正确答案】 B
4-5(提升) 分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各组物质按氧化物、混合物、化合物顺序排列的是
A.氧化镁、洁净空气,碳酸钙 B.五氧化二磷、加碘食盐、木炭
C.氧气、稀硫酸、氯化钠 D.冰、冰水共存物、硫酸铜
【正确答案】 A
4-6(提升) 分类是研究物质的常用方法。如图是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之间关系的形象表示,若整个大圆表示纯净物,则下列物质属于范围Z的是
A.金刚石 B.蒸馏水 C.消石灰 D.浓硫酸
【正确答案】 B
【原卷 5 题】知识点 化学式、分子式及涵义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5-1(基础) 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过氧化氢(H2O2) B.五氧化二磷(P2O5)
C.一氧化碳(CO) D.空气
【正确答案】 D
5-2(基础) 下列物质中含有氢分子的是
A.H2O2 B.H2O C.H2 D.Ca(OH)2
【正确答案】 C
5-3(巩固) 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O2 B.O3 C.CO2 D.H2O2
【正确答案】 A
5-4(巩固) 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二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液氧 D.过氧化氢(H2O2)
【正确答案】 C
5-5(提升) 下列关于H2、H2O、H2O2三种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均含有1个氢分子 B.均含有氢气
C.均含有氢元素 D.均含有2个氢原子
【正确答案】 C
5-6(提升) 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高锰酸钾 B.液氧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正确答案】 B
【原卷 6 题】 知识点 硬水的危害及软化方法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6-1(基础) 可用于检验西太湖水是否为硬水的试剂为
A.矿泉水 B.肥皂水 C.石灰水 D.食盐水
【正确答案】 B
6-2(基础) 关于硬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溶有较多含钙、镁的可溶性物质的水是硬水
B.长期饮用硬水对人体健康不利
C.工业生产中都可以使用硬水
D.用硬水洗衣服,浪费肥皂且衣服洗不干净
【正确答案】 C
6-3(巩固) 2015年3月20日联合国发布报告:到2030年全球将有40%的国家和地区面临干旱问题。节约用水和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义务。下列关于水的认识正确的是
A.过滤能除去天然水中所有的杂质
B.将活性炭放入硬水中可使其软化
C.经过蒸馏得到的水是纯净物
D.电解水实验中,正极产生的气体具有可燃性
【正确答案】 C
6-4(巩固) 能降低水的硬度且净化程度最高的净水方法是
A.煮沸 B.吸附 C.过滤 D.蒸馏
【正确答案】 D
6-5(提升) 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过滤的方法可降低水的硬度
B.电解水实验中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是2:1
C.自来水厂净水的过程有静置沉淀、过滤、吸附消毒
D.水由液态变成气态时,分子体积变大
【正确答案】 C
6-6(提升) 下列关于硬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硬水中含有较多Ca2+、Mg2+,可用肥皂水区分软水和硬水
B.用漂白粉【Ca(ClO)2与CaCl2的混合物】对自来水消毒不会增加水的硬度
C.硬水中加入碳酸钠,可以软化硬水
D.生活中将自来水煮沸可以把硬水转化为软水,还有杀菌的作用
【正确答案】 B
【原卷 7 题】 知识点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判断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7-1(基础) 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B.汽油挥发 C.利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 D.煤燃烧发电
【正确答案】 D
7-2(基础) 下列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冰雪融化 B.剪纸成花 C.大米酿酒 D.玻璃破碎
【正确答案】 C
7-3(巩固) 远到恒星、行星,近到数目、花草,物质世界一刻不停地发生着变化。下列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①烘烤食物 ②钢铁生锈 ③擦燃一根火柴 ④干冰升华 ⑤瓷碗碎了 ⑥杜鹃开花 ⑦沙子变成了沙雕
A.①②④⑥ B.①②③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⑦
【正确答案】 B
7-4(巩固) 下列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用干冰做制冷剂进行人工降雨 B.净水过滤器用活性炭做吸附有害物质
C.中国实现了用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 D.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得氧气
【正确答案】 C
7-5(提升) 下列物质的用途既利用物理性质又利用化学性质的是
A.二氧化碳用于灭火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一氧化碳用作燃料 D.稀盐酸用于制取二氧化碳
【正确答案】 A
7-6(提升) 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利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 B.石墨用作电极
C.利用金刚石裁玻璃 D.煤转化为煤气
【正确答案】 D
【原卷 8 题】 知识点 化学式、分子式及涵义,根据化学式计算相对分子质量,根据化学式计算元素质量分数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8-1(基础) 维生素B2(C17H20O6N4)可促进发育和细胞再生,下列有关维生素B2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四种元素组成 B.该物质分子含有47个原子
C.氮元素质量分数最小 D.H、O原子个数比为10:3
【正确答案】 C
8-2(基础) 2021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List曾用有机催化剂脯氨酸(C5H9NO2)研究催化反应,其结构模型如图,有关脯氨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由17种元素组成 B.结构中含有分子
C.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D.催化反应后其化学性质发生改变
【正确答案】 C
8-3(巩固) 鱼肝油是一种药品,主要含维生素A(C20H30O)、维生素D(C28H44O)等,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维生素A中C、H、O的原子个数比为20:30:1
B.鱼肝油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C.维生素D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D.维生素A、维生素D都是有机物
【正确答案】 B
8-4(巩固) 维生素A的化学式为C20H30O。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维生素A属于有机化合物 B.维生素A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
C.维生素A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D.一个维生素A分子中含有158个质子
【正确答案】 B
8-5(提升) 2021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德国科学家本杰明。李斯特(Benjamin List)和美国科学家大卫·W·C·麦克米兰,以奖励他们在不对称有机催化领域的贡献。如图是不对称有机催化领域中手性分子的有趣结构,而人体中的氨基酸就具有手性结构,如甘氨酸,其化学式为C2H5O2N。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甘氨酸中含有氧分子
B.甘氨酸属于氧化物
C.甘氨酸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24:5
D.甘氨酸由2个碳原子、5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1个氮原子构成
【正确答案】 C
8-6(提升) 2021年诺贝尔化学奖的研究成果与手性分子有关。苯丙氨酸存在手性分子(如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苯丙氨酸的化学式为C9H11NO2 B.1个苯丙氨酸分子由23个原子构成
C.苯丙氨酸由4种元素组成 D.苯丙氨酸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4
【正确答案】 D
【原卷 9 题】 知识点 硬水和软水定义及鉴别,物质鉴别——选用试剂鉴别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9-1(基础) 下列有关物质鉴别的方法错误的是
A.用加热的方法可鉴别氯酸钾和氯化钾 B.用肥皂水可鉴别硬水和软水
C.用带火星的小木条可鉴别氧气和空气 D.用闻气味的方法可鉴别氢气和氮气
【正确答案】 D
9-2(基础) 下列有关物质鉴别的方法错误的是
A.用闻气味的方法可鉴别氢气和氮气 B.用肥皂水可鉴别硬水和软水
C.用带火星的小木条可鉴别氧气和空气 D.用澄清石灰水可鉴别CO2气体和CO气体
【正确答案】 A
9-3(巩固) 下列鉴别物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选项
待鉴别物质
鉴别方法
A
硬水、软水
加肥皂水,搅拌,观察产生泡沫的多少
B
氮气、二氧化碳
用燃着的木条检验,观察木条是否熄灭
C
氧气、空气
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观察木条复燃情况
D
氯酸钾、高锰酸钾
观察两种物质的颜色
A.A B.B C.C D.D
【正确答案】 B
9-4(巩固) 学会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是学习化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下列物质鉴别方法错误的一组是
A.空气和呼出气体——澄清石灰水
B.氮气和二氧化碳——燃着的木条
C.氯酸钾和二氧化锰——观察颜色
D.空气和氧气——带火星的木条
【正确答案】 B
9-5(提升) 下列鉴别方法错误的是
选项
物质
鉴别方法
A
铁块和铜块
观颜色
B
过氧化氢和水
看状态
C
氧气和二氧化碳
带火星木条分别伸入
D
食醋和白酒
闻气味
A.A B.B C.C D.D
【正确答案】 B
9-6(提升) 下列物质的鉴别方法错误的是
A.白醋和白酒:闻气味 B.鉴别硬水和软水:用肥皂水
C.木炭和二氧化锰:观察颜色 D.铁粉和木炭粉:用磁铁吸引
【正确答案】 C
【原卷 10 题】 知识点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质量比,化学式图示的分析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10-1(基础) 我国科学家用新型催化剂将二氧化碳高效转化为甲醇,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醇的化学式为CH4O B.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C.生成物丁由1个氧原子和2个氢原子构成 D.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3
【正确答案】 C
10-2(基础) 近日,川蜀三星堆遗址青铜器的发掘震惊世界,青铜器在历史长河中经过复杂化学反应会生成浅绿色粉状锈蚀物,其中涉及铜结合土壤中的盐酸、氧气生成氯化亚铜(CuCl)和水的过程,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有B物质为单质 B.该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C.该反应为复分解反应 D.反应中B和C的分子个数比为1:1
【正确答案】 B
10-3(巩固)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的核心素养之一。我国科学家用新型催化剂将二氧化碳高效转化为甲醇,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醇的化学式为CH4O
B.甲醇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4:1
C.该反应前后原子个数发生了改变
D.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为l:1
【正确答案】 A
10-4(巩固) 科学家用新型催化剂将二氧化碳高效转化为甲醇,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属于复分解反应
B.该反应生成甲醇和水的质量比为16:9
C.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的数目均未发生改变
D.甲醇是由一个碳原子,四个氢原子和一个氢原子构成的
【正确答案】 B
10-5(提升) 下列反应可用于汽车尾气处理,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B.反应前后氮元素的化合价未发生改变
C.参加反应的甲与生成的丁的分子个数比为2:3
D.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分子种类都没有发生改变
【正确答案】 C
10-6(提升) 某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液体燃料甲醇(CH3OH),其微观示意图如下图(图中的微粒恰好完全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性质都不变
B.推广该反应不利于控制温室效应
C.该反应物有单质和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
D.反应中甲、丁质量比为1:3
【正确答案】 D
【原卷 11 题】 知识点 微粒的共性,结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11-1(基础) 通过对宏观现象的观察推理,可以建立起对微观粒子的认识。下列对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CO和CO2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
B.水银温度计的汞柱升高或降低——汞分子间有间隔
C.品红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的更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D.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化学变化中分子分为原子,原子又结合成新的分子
【正确答案】 B
11-2(基础) 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大一一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B.夏天汽车轮胎爆炸一一轮胎内气体分子变大
C.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总和不变一一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不改变
D.品红在热水中扩散快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正确答案】 B
11-3(巩固)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对于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构成的--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构成物质
B.水加热变成水蒸气体积变大--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
C.“遥知不是雪,为由暗香来” --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D.单质--由同种分子构成
【正确答案】 D
11-4(巩固) 通过对宏观现象的观察推理,可以建立起对微观粒子的认识。下列对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B.水银温度计的汞柱升高或降低——汞分子间有间隔
C.品红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的更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D.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化学变化中分子分为原子,原子又结合成新的分子
【正确答案】 B
11-5(提升) 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食盐水和铜丝都能导电都含有能自由移动的电子
B.物质发生热胀冷缩分子间隔发生变化
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D.湿衣服在太阳下比在阴凉处更易干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
【正确答案】 A
11-6(提升) 下列对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
B.当温度降低到0℃以下,水结成冰不能流动--分子不再运动
C.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总体积小于100mL--分子间有间隔
D.蔗糖溶液不导电--其水溶液中不存在大量自由移动的带电粒子
【正确答案】 B
【原卷 12 题】 知识点 燃料充分燃烧的方法及其重要性,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意义,常见几种燃料使用对环境的影响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12-1(基础)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煤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空气污染物,从而导致酸雨
B.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除了二氧化碳,还有甲烷、臭氧、氟利昂等
C.燃气灶火焰呈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物质,可减小灶具进风口
D.面粉加工厂、纺织厂和煤矿的矿井内,都标有严禁烟火的字样或图标
【正确答案】 C
12-2(基础) 天然气和煤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室温下,分别燃烧天然气和煤各1kg产生CO2和SO2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天然气、煤都是重要的化石燃料,属于可再生能源
B.CO2能产生温室效应,SO2易导致酸雨
C.燃烧煤比燃烧天然气更容易导致空气污染
D.使用天然气的家庭应将报警器安装位置确定在燃气灶附近墙壁的上方
【正确答案】 A
12-3(巩固) 有关能源和资源的说法错误的是
A.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其储水量约占全球总储水量的96.5%
B.不锈钢具有较强的耐腐蚀性,可用于制作医疗器械
C.废旧金属的回收不仅可以节约金属资源,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D.地壳中的金属资源中,铁是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人类使用量最大的金属
【正确答案】 D
12-4(巩固) 有关能源和资源的说法错误的是
A.空气中各种成分作为原料广泛用于化工、炼钢、运输等领域
B.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
C.海水中含有80多种化学元素
D.农业和园林浇灌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分别可节水70%和40%以上
【正确答案】 D
12-5(提升)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油锅中的油着火可用水浇灭
B.家中燃气泄漏,应立即打开排气扇通风
C.煤的燃烧可能造成酸雨的原因是排放大量CO2
D.煤、石油、天然气均属于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
【正确答案】 D
12-6(提升) 充分燃烧1kg天然气和煤所产生CO2和SO2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等质量的煤和天然气充分燃烧,产生CO2的量接近,但产生SO2的量却相差较大
B.煤、天然气及石油等是重要的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C.由图示可知,提倡将煤改为天然气作燃料,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
D.煤、天然气充分燃烧产生的CO2和SO2是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
【正确答案】 D
【原卷 13 题】 知识点 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13-1(基础) 某化学小组将等质量的锌、铁、铜三种金属粉末分别加入等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观察到铜与稀硫酸无反应,测得锌、铁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气体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关于该小组的实验有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从t1时间就可以得出金属活动性:Cu>Fe>Zn
B.a>c是说明Zn生成的氢气比Fe多
C.一定时间内气体体积从a降到b说明装置气密性不好
D.反应结束后铁一定有剩余,Zn可能剩余
【正确答案】 D
13-2(基础) 等质量的X、Y两种金属分别和足量的同体积、同浓度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气体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t1时,产生气体的质量:X>Y B.t2时,消耗金属的质量:X>Y
C.t3时,消耗金属的质量:X=Y D.t3时,消耗硫酸的质量:X=Y
【正确答案】 D
13-3(巩固) 将等质量的X、Y两种金属分别放入足量的稀盐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X的相对原子质量一定小于Y B.Y最终消耗的稀盐酸的质量一定小于X
C.Y的金属活动性一定大于X D.X一定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正确答案】 A
13-4(巩固) 足量的镁、铁分别和等量的盐酸反应,产生的氢气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t1时,产生氢气的质量镁比铁多
B.t2时,镁、铁消耗的盐酸质量相同
C.t2时,镁、铁与盐酸都恰好完全反应
D.t3时,镁、铁产生氢气的质量相同
【正确答案】 C
13-5(提升) 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 向H2SO4和MgSO4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
B. 氯酸钾受热分解时氧元素在固体中的质量分数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C. 向纯碱溶液中不断加水,溶液pH与加入水的质量关系
D. 相同质量的Mg、Fe分别与过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正确答案】 D
13-6(提升) 下列四个图像中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将颗粒大小相同质量相同的铁和锌分别加入到足量的同质量、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
B.分别向等质量且足量的Mg和Zn中加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
C.等质量的Zn、Fe与足量稀硫酸反应
D.向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加入铁粉至过量
【正确答案】 D
【原卷 14 题】 知识点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的过程,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二氧化碳不可燃、不支持燃烧性质,实验探究燃烧条件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14-1(基础) 下列实验中,现象正确,且能得到相应结论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在灼热的的CuO中通入H2
黑色粉末变成红色
H2具有还原性
B
CO2的软塑料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
塑料瓶变瘪
CO2与H2O发生了反应
C
点燃酒精,将一个冷而干燥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小烧杯内壁有水珠
酒精含有氧元素
D
把盛有燃着的硫的燃烧匙伸进充满氧气的集气瓶里
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硫生成
硫能与氧气发生反应
A.A B.B C.C D.D
【正确答案】 A
14-2(基础) 如下图所示的4个实验,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
B.烧杯b中的酚酞试液变红色,说明分子不断运动
C.烧杯内的蜡烛熄灭,烧杯外的蜡烛继续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D.下层蜡烛先熄灭,说明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且密度大于空气
【正确答案】 C
14-3(巩固) 下列实验中,现象正确且可得到相应结论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把硫在空气中点燃,再伸进充满氧气的集气瓶里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SO2,在氧气中燃烧生成SO3
B
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一瓶盛有氧气的集气瓶口上方
木条不复燃
O2能支持燃烧
C
高温条件下,将CO通入Fe2O3粉末
黑色粉末变为红色
可利用CO的还原性来炼铁
D
在电解器的玻璃管中加满水,接通直流电源
正负两极玻璃管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是1:2
水是化合物,可分解
A.A B.B C.C D.D
【正确答案】 D
14-4(巩固) 下列实验中根据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甲烷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B.蜡烛自下而上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支持燃烧
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D.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
【正确答案】 B
14-5(提升) 利用下图的微型装置进行有关实验探究(整套装置气密性良好)。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Ⅰ挤压左边滴管并微热燃烧管
红磷和白磷均没有燃烧
Ⅱ挤压右边滴管并微热燃烧管
红磷没有燃烧,白磷燃烧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白磷燃烧时,产生白烟,放出热量
B.步骤Ⅱ中,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C.对比步骤Ⅰ中白磷不燃烧而步骤Ⅱ中白磷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条件之一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D.若再次挤压左边滴管,能观察到白磷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可燃、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
【正确答案】 D
14-6(提升) 下列实验中,根据实验现象得到的相应结论,不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
A
白磷在热水中不燃烧,通入氧气
白磷燃烧
氧气能支持白磷燃烧
B
向银白色固体中滴加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该银白色固体是金属镁
C
把用砂纸打磨过的铝丝浸入CuSO4溶液
溶液由蓝色变成无色
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
D
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
汞柱上升
受热时汞原子之间的间隔增大
A.A B.B C.C D.D
【正确答案】 B
【原卷 15 题】 知识点 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实验,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制备氢气实验的探究,气体发生、收集装置
【正确答案】
【试题解析】
15-1(基础) 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
(1)编号为①的仪器名称是_____。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二氧化锰所起的作用是_____,用C装置收集O2的依据是_____;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3)硫化氢是一种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它的水溶液叫氢硫酸。硫化氢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SO2和H2O。实验室通常用块状固体硫化亚铁(FeS)与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取硫化氢气体,制取气体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 (填装置序号);用E装置收集气体由_____(填“②”或“③”)端导入集气瓶;收集气体后,需对硫化氢进行尾气处理,下列方法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
a、点燃 b、用稀盐酸吸收 c、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正确答案】 长颈漏斗 2KClO32KCl+3O2↑ 催化作用 氧气不易溶于水 CaCO3+2HCl=CaCl2+H2O+CO2↑ B ② c
15-2(基础)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气体的常用装置图,请根据所给的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装置图C中标号②的仪器名称:_____。
(2)实验室用装置B制取氧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实验室既能收集氧气,也能收集二氧化碳的收集装置为_____(填字母代号)。
(4)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和熟石灰固体混合加热制取极易溶于水的氨气(NH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请根据以上装置图选择,在实验室制取氨气时的发生装置_____和收集装置为_____(填字母代号)。
【正确答案】 集气瓶 C A D
15-3(巩固) 实验室制取气体是化学学习者的必备技能。
(1)实验室里现有高锰酸钾、二氧化锰、稀硫酸、石灰石和稀盐酸,以及下列仪器:
①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制取较干燥的二氧化碳,要选择的仪器是________填编号),药品是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补充一种仪器__________(填名称),再选择上述仪器中的________ (填编号)和药品 ______________还可以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制得1.6g氧气,要用托盘天平称取_____________g所选药品。
(2)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某气体的装置图。
①结合装置判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_____
A 该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
B 该气体可溶于水
C该反应在常温下能快速进行
D 反应物有两种
②实验前发现装置漏气,下列后续操作正确的是____(填编号)
A 更换胶塞、橡胶管,塞紧胶塞再次检查装置气密性
B 换一套装置,装入药品,塞紧胶塞继续实验
C 装入药品,在玻璃管与胶塞连接处涂上凡士林后继续实验
【正确答案】 cdeh 石灰石、稀盐酸 试管 abfg 高锰酸钾 2KMnO4K2MnO4+MnO2+O2↑ 15.8 A A
15-4(巩固) 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来制取气体:
(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
(2)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其中二氧化锰起______作用。
(3)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常温下 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NH3极易溶于水。氨气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水和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
①若用F装置来收集 NH3气体应从______导管口进入。(选填“M”或“N”)
②请写出氨气和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氢气是最清洁的燃料,它的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实验室常用锌粒与稀硫酸反应来制得。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收集氢气的装置可选用______。(填序号)
【正确答案】 酒精灯 催化 N C或D
15-5(提升) 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请回答问题。
(1)仪器a 的名称是_____。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发生、收集装置为_____(填一组装置序号,下同)。
(3)实验室制取氧气前,应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检验 A 装置气密性的方法为_____。用右下所示装置收集氧气,氧气应从_____(填“m”或“n”)端导入。
(4)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实验室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固体混合物可以制取氨气,同时生成氯化钙和水。
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制取氨气的发生、收集装置为_____。
②检验生成氨气的化学方法是_____。
【正确答案】 分液漏斗 BC或BE 将导管伸入水中,手握试管,观察现象,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手后回流一段水柱,一段时间不下降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m AD 将湿润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若试纸变蓝则说明有氨气生成
15-6(提升) 请结合下列实验常用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名称①______;②______。
2、实验室着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编号),收集干燥氧气可选用的装置是______(填编号),写出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若B装置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如果用F装置收集该气体,则气体从______端进入(填“a”或“b”)。
4、在实验室可用硫化亚铁固体与稀硫酸溶液常温下反应来制取硫化氢气体,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编号),常温下,硫化氢气体是无色、有臭鸡蛋气味、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的气体,收集硫化氢气体可用装置______(填编号)。
【正确答案】 1、长颈漏斗 锥形瓶
2、A D或F 2KMnO4K2MnO4+MnO2+O2↑
3、2H2O22H2O+O2↑ a
4、B或C D或F
【原卷 16 题】 知识点 根据方程式推测化学式,化合价代数和的计算与应用,二氧化碳的检验、验满及净化,设计实验探究物质的成分
【正确答案】
【试题解析】
16-1(基础) 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金属材料。
1、人们平常所说的“五金”是指金、银、铜、铁、锡,在这“五金”顺序中把一种金属的位置移到最后,则正好符合某种化学规律。这种金属是______。根据这个规律判断下列反应不会发生的是______。
A.Fe+Sn(NO3)2=Fe(NO3)2+Sn B.Sn+2HCl=SnCl2+H2↑
C.Cu+2AgNO3=Cu(NO3)2+2Ag D.Sn+ZnSO4=SnSO4+Zn
2、厨房里的菜刀、铁锅等铁制品,可采取的防锈措施是______。将一定量的铁加入到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有的物质是______。
3、如图是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两种建国70周年纪念币,回答下列问题:
①选择铸造纪念币的金属材料时,需考虑该金属材料的______(填字母)。
a.硬度 b.导热性 c.耐腐蚀性 d.金属价格与硬币面值的吻合度
②铜和铁一样也容易生锈,铜锈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是铜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和______(填化学式)共同作用的结果。
③有不法商人用黄铜(铜锌合金)冒充黄金制作饰品出售,用所学的知识揭穿骗局,下列方法不可行的是______。
a.灼烧 b.滴加白醋 c.滴加氯化钠溶液 d.滴加硫酸铜溶液
④白铜(铜镍合金)放入稀硫酸中会缓慢产生气泡,是因为白铜中的镍与稀硫酸发生反应,同时生成二价镍的化合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该事实说明镍的活动性_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铜。
4、某活动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黄铜(铜锌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取来一些黄铜样品,并取200g稀硫酸,平均分成4份,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
1
2
3
4
黄铜样品的质量/g
5
10
15
20
生成气体的质量/g
0.1
0.2
0.25
m
①表中m的值为______;
②这种黄铜中铜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③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正确答案】 1、铁或Fe D 2、洗净擦干(合理即可) 银、铜和铁(或Ag、Cu和Fe)
3、acd CO2 c 大于 4、0.25 35% 24.5%
16-2(基础) 金属材料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2020年向老战士颁发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使用了紫铜胎镀金、银材质。
①选择铸造纪念章的材料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_____(填序号)。
A、金属的导电性 B、金属的耐腐蚀性 C、金属的硬度 D、金属的价格
②如果使用纯铜材质,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成“铜绿”(Cu2(OH)2CO3),铜绿是铜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氧气和_____(填化学式)缓慢反应的结果。
2、武汉抗疫期间修建火神山、雷神山两座方舱医院,用到了大量铝合金材料,请写出铝制品耐腐蚀的原因_____。
3、某化学兴趣小组想从含有Al2(SO4)3、CuSO4的废液中回收金属铜,设计流程如图:
①向固体A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的目的是_____。
②请写出Ⅰ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如图为实验室模拟炼铁的装置。现取用200t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来制取铁,最多可得到铁的质量是多少?(请用化学方程式来计算)。
【正确答案】 1、A H2O 2、铝能与空气中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
3、将固体A中的铁粉充分反应完 Fe+CuSO4=FeSO4+Cu 4、112t
解:设最多可得到铁的质量为x,
答:最多可得到铁的质量为112t。
16-3(巩固) 铜是一种不活泼的金属,但长期露置在潮湿的空气中会锈蚀生成“铜绿”(化学式为CuaObHcCd)。某兴趣小组为探究铜生锈的条件和铜绿的组成设计了如下实验。
1、为探究铜锈产生必须有二氧化碳参加,需要进行以上实验中的______。
2、某兴趣小组的同学称取少量“铜绿”,充分加热(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二氧化碳和水),a、b、c、d之间的关系式为______。加热过程中,固体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变______。将产生的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测量产生沉淀的质量为m2g;称量加热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m3g。a和d之间的关系式为______。
3、有同学以铜为中心画出了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图。甲是一种黑色固体。乙是不同于丁的类别如下所示:
乙可以是______(写化学式),丁可以是______。
【正确答案】 1、甲、丁 2、2b=2a+4d+c 大 176m2a=220m3d
3、CuSO4或Cu(NO3)2、CuCl2 Cu2O
16-4(巩固) 铜制品长期露置在潮湿的空气中会因锈蚀生成“铜绿”【化学式为Cu2(OH)2CO3】而使其表面变成绿色。
1、小花同学根据铜绿成分做出猜想:金属铜锈蚀的条件除了有氧气和水外,还必须有二氧化碳,为了证明“必须有二氧化碳”,需要进行下列实验中的_____________(选填实验编号)。
2、小花和同学们利用废旧品中锈蚀严重的废铜屑为原料(假设不含其他杂质)设计了两个方案回收铜。
【查阅资料】a.;
b.。
【分析评价】
①X为碳的氧化物时,步骤Ⅱ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②步骤V过程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
③以上两个方案中,你认为哪一个方案更优越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理由写一点)。
【拓展探究】
3、氢气也能将氧化铜还原为铜。小红和小强各取12.0g氧化铜用氢气还原,反应一段时间后,两份固体均全部变红。小红和小强所得红色固体质量分别为9.8g和10.4g。
提出问题:红色固体中含有哪些物质?
查阅资料:c.氢气还原氧化铜时也可产生氧化亚铜(Cu2O)。
d.氧化亚铜为红色固体,在空气中溶于氨水得到蓝色溶液。
分析推断:小红得到的红色固体中含有的物质为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实验检验:请设计简单实验检验小强得到的红色固体的成分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bd 2、 固体部分溶解,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方案二,操作简单(合理即可)
3、Cu、Cu2O 取样于试管中,加入氨水振荡,红色固体部分溶解,得到蓝色溶液
16-5(提升) 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同金属材料关系十分密切。
1、我国“蛟龙”号载人潜入器上使用了钛合金。
①钛合金放在海水中数年仍光亮如初,这是因为它______(填字母代号)
a.易加工 b.密度小 c.熔点高 d.耐腐蚀
②如果使用纯铜材质,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成“铜绿”【Cu2(OH)2CO3】,铜绿是铜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氧气和______(填化学式)缓慢反应的结果。
2、生铁和钢是两种常见的铁合金,性能不同的原因是:______。
3、武汉抗疫期间修建火神山、雷神山两座方舱医院,用到了大量铝合金材料,请写出铝制品耐腐蚀的原因:______。
4、某同学用如图装置(铁架台等略去)制取纯净、干燥的CO2,并探究CO2的性质。
①A装置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请简述使反应停止的原理______。
②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③证明CO2与水发生了反应的实验现象为______。
5、高铁的快速发展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工业上可利用铝粉和Fe2O3在高温下发生置换反应制得铁来焊接钢轨。用16.2kg铝粉可制取铁的质量是多少?
【正确答案】 1、d H2O 2、含碳量不同
3、铝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内部的铝进一步氧化
4、当用弹簧夹夹住胶皮管时,产生的气体使试管内的压强增大,液体被压回长颈漏斗中,与固体反应物脱离,反应便会停止 D中干燥紫色石蕊试纸不变红,E中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红
5、解:设可制取铁的质量为x
x=33.6 kg
答:可制取铁的质量为33.6 kg
16-6(提升) 氢气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又称合成气,是工业上的重要原料。以甲烷(CH4)、乙烷(C2H6)、丙烷(C3H8)等物质为原料,在高温和催化剂条件下可以与水蒸气反应产生不同质量比的一氧化碳和氢气。回答下列问题:
1、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①甲的化学式是______。反应前后元素存在形态发生改变的是______(填元素符号)。保持乙的化学性质的微粒名称是______。
②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利用乙烷也能与水蒸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化学方程式是:,该反应每产生1mol一氧化碳,能产生的氢气的物质的量是多少mol?(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______。
3、绿色化学的理念要求反应物中所有的原子尽可能进入到生成物中、要利用上述反应得到的“合成气”(即一氧化碳和氢气的混合气体)生产甲醇(CH4O),选择______(填“甲烷”或“乙烷”)与水蒸气反应得到的“合成气”更符合绿色化学理念。
4、甲烷、乙烷、丙烷……可以用CxH2x+2来表示。它与水蒸气反应得到的一氧化碳与氢气的质量比为______(用含x的式子表示,无需化简),当x越大,一氧化碳和氢气的质量比______(填“越大”、“越小”或“不变”)。
【正确答案】 1、CH4 H 水分子
2、解:设生成氢气xmol
x=2.5mol
答:产生2.5mol氢气。
3、乙烷 4、 越大
【原卷 17 题】 知识点 原子结构示意图含义及应用,根据化学式计算元素质量比,自然界的氧循环,空气质量报告
【正确答案】
【试题解析】
17-1(基础) 工业上制取氧气常见的有“深冷法”和“变压吸附法”。
1、“深冷法”(如图1)是先将空气在一定条件下液化,再利用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将其气化分离,该过程中,最先气化的物质是_____。
2、将燃着的木条置于盛满液态空气的集气瓶口,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将该集气瓶放置一段时间后,液态物质剩余约体积时,其主要成分是 _____。
3、“变压吸附法”(如图2)是利用分子筛吸附氮气和氧气能力的差异,通过增压与减压的交替循环,实现氮气和氧气的分离。
①变压吸附法制取的氧气是 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②分子筛对氮气的吸附能力与吸附塔内气体的 _____有关。
③分子筛 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重复使用。
4、工业上不用过氧化氢或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的原因是 _____。
【正确答案】 1、氮气或N2 2、木条熄灭 氧气或O2 3、混合物 压强 可以
4、制取成本高(合理即可)
17-2(基础) 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低碳”生活是全社会应该提倡的生活方式。杭州2022年亚运会以“中国新时代,杭州新亚运”为定位,秉持“绿色、智能、节俭、文明”的办会理念。蚂蚁森林是支付宝客户端为首期“碳账户”设计的一款公益行动。通过低碳行为在收集里养成一颗虚拟树后,蚂蚁金服会在选定区域种植一棵真树。2022年2月28日,支付宝蚂蚁森林上线了新树种湿地松,种植地在杭州亚运村,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让全国民众共植一片亚运林。
1、低碳生活、低碳行为中的“碳”指的物质是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保护亚运村的环境,人人有责,请选出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减少使用塑料袋 ②露天焚烧秸秆 ③少开私家车 ④生活垃圾分类摆放
3、充分燃烧1000g天然气和煤所产生的CO2和SO2气体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填字母)
A.煤燃烧产生的气体更易导致酸雨 B.该天然气中不含硫元素
C.煤燃烧对环境影响更小 D.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有害气体包括二氧化碳
4、煤的气化和液化可实现能源清洁化,改善空气质量。水煤气中的一氧化碳和氢气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条件下合成甲醇(CH4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CO2 2、①③④ 3、BCD 4、
17-3(巩固) 小明在网上查到室内空气污染公认的代表性化学物质甲醛的信息:
①甲醛的化学符号为HCHO;②常温下是一种无色的气体;③有强烈刺激性气味;④易溶于水;⑤在空气中点燃时能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⑥37%的甲醛水溶液称为福尔马林,常用于标本的防腐保存;⑦长期接触低剂量甲醛可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引起鼻咽癌、结肠癌、脑瘤等。试回答下列问题:
1、从物质组成看,甲醛是___________,福尔马林是___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写出甲醛在空气中燃烧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
3、甲醛已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致癌和致畸形物质。甲醛对人体有致癌作用,主要是因为该物质在体内发生了______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正确答案】 1、纯净物 混合物 2、 3、化学
17-4(巩固) 阅读下面的科普短文,回答相关问题。
“远在高空是地球卫士,近在身边是健康杀手。”臭氧(O3)对环境的作用需辩证地认识。
材料一:高空中臭氧层能吸收紫外线,研究人员发现大气层中特别是南极上空的臭氧层日益变薄。进入大气平流层的氯氟烃(一类合成有机化合物,应用于冰箱和空调的制冷剂、灭火器等)是造成臭氧层变薄的主要原因。因为制冷剂氟利昂进入高空大气后会产生氯原子(Cl),引发Ⅰ、Ⅱ两个反应:Ⅰ.Cl+O3=ClO+O2;Ⅱ.2ClO=2Cl+O2。研究表明:平流层中1个氯原子大约可以破坏1×105个臭氧分子。
材料二:地面附近的臭氧是一种空气污染物,其含量过高会对人的呼吸道产生刺激作用,影响肺部功能,还能刺激、损伤眼睛,导致视力下降。
材料三:臭氧常温下气态,液态呈蓝色,固态呈紫色,它与氧气不同,带明显令人恶心的气味。臭氧反应活性强,极易分解,很不稳定,在常温下会逐渐分解为氧气,其性质比氧活泼,比重为一般空气之1.7倍。臭氧会因光、热、水份、金属、金属氧化物以及其它的触媒而加速分解为氧。它不溶于液态氧、四氯化碳等,有很强的氧化性。
1、臭氧属于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目前,臭氧是否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_____(选填“是”或“否”)。
3、如果近地面处的臭氧含量过高,将直接导致下列哪一类疾病增加:_____(“呼吸道疾病”或“血液传染病”)。
4、与氧气相比,臭氧的化学性质更_____。
5、臭氧发生反应生成氧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
6、为了减缓南极上空臭氧层日益变薄的趋势,你认为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
【正确答案】 1、纯净物 2、是 3、呼吸道疾病 4、活泼 5、
6、不使用含氟的冰箱
17-5(提升) 阅读材料回答
氢能
2022年3月2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该委与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的《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一2035年)》。《规划》明确了氢的能源属性,并阐述氢能产业的发展定位。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点发展方向。在北京冬奥会上氢燃料汽车成为一抹亮色。
冬奥会举办期间,气温低至零下三十多摄氏度,给新能源汽车的启动、续航等提出更高要求。氢燃料电池汽车能更好地适应高海拔、低气温和山地起伏大的环境,能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环境中实现快速冷启动,真正实现“全气候运行”。我国自主研发的锂离子动力电池系统产品一一全气候动力电池,可以在极寒环境下提供强劲动能,为新能源汽车装上一颗抗冻“心脏”。
通过学习化学我们知道,氢分子通过燃烧与氧分子结合产生热能和水。氢燃料电池通过液态氢与空气中的氧结合而发电,根据此原理而制成的氢燃料电池可以发电用来推动汽车,提供家庭或工业用电或作为手机电池。
传统储氢方法:1。高压钢瓶(氢气瓶)储存法,但钢瓶储存氢气的容积小,而且还有爆炸的危险;2液态氢储存法,但液体储存箱非常庞大,且需要极好的绝热装置来隔热。新型储氢方法:储氢合金(金属氢化物)来储存氢气。如:镍氢电池,该电池具有容量大、安全无毒和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氢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安全、可持续的能源,被视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
依据文中内容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 Li 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写出锂离子的化学符号______;
2、依次写出氢分子和氢离子的化学符号______;
3、氢分子通过燃烧与氧分子结合产生热能和水,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用氢气瓶储氢的缺点是______;
5、镍氢电池的优点是______。
【正确答案】 1、Li+ 2、H2、H+ 3、 4、①容积小 ②有爆炸的危险
5、①容量大 ②安全无毒 ③使用寿命长
17-6(提升) 温室效应加剧引起的气候异常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我国由此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为了实现目标,CO2的捕集与资源化利用成为了科学家们的研究重点。
1、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超标,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的后果是 。
A.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 B.极端天气频发
C.空气污染指数超标 D.影响动植物的正常生长或生活
2、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是_______(答一点即可)、微生物的分解等,大棚内培育农作物时,充入一定浓度二氧化碳做“气体肥料”,原理是_______。
3、化学链燃烧(简称CLC)是一种利用载氧剂在两个反应器中循环使用,传递热量和氧的无火焰燃烧技术,同时可以实现二氧化碳的捕集。如图为甲烷化学链燃烧的原理示意图(NiO/Ni是一种载氧剂)。该过程具有无火焰、低污染、高效率的优点。同时实现N2在空气反应器中被分离,且H2O可以通过降温除去。对比直接在空气中燃烧甲烷,从产物CO2的角度分析“化学链燃烧”的优点是_______。
4、为了充分利用上述过程产生的二氧化碳,实验室设计了下面Ⅰ、Ⅱ两种方法分别合成甲醇和碳酸氢铵。
Ⅰ:已知一定条件下CO2和H2以分子数比1:4反应可生成CH4。与该反应类似,不同条件下,CO2和H2反应也能生成CH4O(甲醇)。生成甲醇时参加反应的CO2和H2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__。
Ⅱ:
①写出生成碳酸氢铵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②在浓氨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时需加压、降温。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增大CO2的溶解度,生成更多的产物,二是_______。
③你认为过滤得到的溶液最合理的处理方法是_______。
【正确答案】 1、ABD 2、化石燃料的燃烧(合理即可) 促进植物光合作用
3、有利于分离和回收较为纯净的二氧化碳
4、1:3 减少产物中碳酸氢铵的分解 回收循环利用
【原卷 18 题】 知识点 电解水实验的现象和结论
【正确答案】
【试题解析】
18-1(基础) 水是生命之源,请回答下列有关水的问题:
(1)从组成的角度:水是由_____组成的。(填写选项编号)
A 氢元素和氧元素 B 氢原子和氧原子 C 氢气和氧气
(2)从微观角度:下列图示可以表示构成水的微粒的是_____。(填写图示编号)
(3)从变化的角度看:水通电可发生分解反应,电解一定量的水,正极产生的气体是_____(写化学式),当正极产生的气体为5mL时,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为_____mL。
【正确答案】 A B O2 10
18-2(基础) 水是生命之源,所有生命都离不开水,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已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请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饮用水中含有铁、锰、铜、锌、钙等多种矿物质,这里的铁、锰、铜、锌、钙等是指______(填“分子”、“原子”或“元素”)。
2、硬水会给生产生活带来许多不便。生活中可以通过煮沸来降低水的硬度。硬水在煮沸时发生的反应之一是:,该反应所属反应类型是______。区别硬水和软水时,可用______来检验。
3、有些村民取浑浊的河水作生活用水,将浑浊河水用如图所示简易净水器进行净化,其中活性炭的作用是_____,用此装置净化后得到的水是纯水吗?______(填“是”或“不是”)。
4、自来水厂通入极少量氯气的作用是_______。
5、为了防止水的污染,①抑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的生长;②不任意排放工业废水;③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④生活污水经过净化处理后再排放。其中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6、我们应大力提倡节约用水,请你写出一种节水措施______。
【正确答案】 1、元素 2、分解反应 肥皂水
3、吸附颜色和异味 不是 4、杀菌消毒 5、D 6、淘米水浇花
18-3(巩固) 小雨同学将浑浊的湖水样品倒入烧杯中,先加入明矾粉末搅拌溶解,静置一会儿后,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净水。
1、明矾的作用是______,图中所示仪器①的名称为______。
2、该图进行的是______操作。目的是除去水中的______(填不溶性/可溶性)杂质。
3、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滤纸的边缘要______液面(填“高于”或“低于”)。
4、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其原因有哪些?______(请写出一种可能)。
5、自然界的水多数为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6、将______滴加到实验后的液体中,振荡,发现试管中产生的泡沫少浮渣多,从而得到的水为______,生活上常用______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7、对天然水进行净化处理,可以得到自来水,将自来水进一步净化处理得到可直接饮用的水,机场,车站等公共场所设有许多直饮水机,其处理水的过程如图所示。
图中①对应的作用是______(填序号,下同),③对应的作用是______。
A.杀菌消毒 B.过滤 C.吸附杂质 D.蒸馏
【正确答案】 1、加速悬浮物的沉降 烧杯 2、过滤 不溶性 3、引流 高于
4、滤纸破损或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或盛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
5、混合物 6、肥皂水 硬水 煮沸 7、C A
18-4(巩固) 2022年北京冬奥会前夕,渤海学校的同学们收到了一封来自黄河水的信,它遇到了一些问题,希望寻求同学们的帮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各位同学大家好,我是来自黄河的一滴水,我人小志不短,第24届冬奥会要在家门口举行,我想为祖国做出贡献。但是,我“病”了,我的身体里有些其他物质,你能帮帮我吗?
1、帮我决定:我的第一站是滑雪场,冬奥造雪用水原则上用雨水、河水、纯净水都可以,但不能太脏,否则会堵塞造雪机。我能用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方法除去;二站是冰立方,冬奥造冰用的水竟然达到了饮水用的规格,我需要用___________方法除去颜色和异味,用___________除去微生物;冰壶比赛场地的冰被称为“冰上贵族”,要用纯净水来制作,___________方法可以帮我实现转化。
A.蒸馏 B.过滤 C.液氯 D.活性炭吸附
2、我用你们选择的方法除去身体里的泥沙,可是操作完后身体还是浑浊的,这是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
3、人类还将我们分为硬水和软水,探究净化后的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取样加入________________进行验证。若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是硬水,若________________,则是软水。
【正确答案】 1、B D C A 2、可能是滤纸破损(合理即可)
3、肥皂水 产生浮渣较多 产生较多肥皂泡
18-5(提升) 3月22日是“世界水日”,今年主题为“珍惜地下水,珍视隐藏的资源”。
1、地下水属于______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实验室制取蒸馏水时,在烧瓶中加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的目的是___________,实验结束后可加入___________比较水蒸馏前后的硬度变化。
3、下列关于水的天然循环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选项)。
①水在天然循环过程中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
②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实现的
③太阳为水的天然循环提供了能量
④水的天然循环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
A.只有①②③ B.只有①② C.只有③④ D.①②③④
4、我校教学楼中安装的直饮水机,能将自来水进一步净化处理得到可直接饮用水,其处理水的过程如图所示。吸附罐中固体颗粒的主要作用是吸附杂质,固体颗粒可选用___________(填物质名称),紫外线灯管照射的目的是___________。
5、如图是两种变化的微观图示:
①②两种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_____(填“①”或“②”);从微观角度看,该过程中原子的种类___________改变。(填“会”或“不会”)
6、拉瓦锡研究水的组成,装置如图,将水加热成蒸气通过灼热的铁管,一段时间后,在出口处收集到一种可燃性气体(H2)。实验后称量铁管质量增加,拉瓦锡研究并判断铁转化为Fe3O4.则实验中铁管增加的质量为___________(填序号)。
A.参加反应的水蒸气的质量 B.生成的氢气的质量
C.参加反应的水蒸气中氧元素的质量 D.Fe3O4中氧元素的质量
【正确答案】 1、混合物 2、防止水暴沸 肥皂水 3、D 4、活性炭 消毒杀菌
5、② 不会 6、CD
18-6(提升) 水是生命之源,是“永远值得探究的物质”,人类从未停止过对水的探究。
(1)取少量太湖水于小烧杯中,加入肥皂水并搅拌,发现泡沫很少且有大量浮渣。说明太湖水是_______(填“硬水”或“软水”)。
(2)向水中加入________可以除去水中的异味色素。
(3)明矾能作絮凝剂,是因为明矾溶于水后生成具有吸附作用的胶状物氢氧化铝。其中氢氧化铝的化学式为________;
(4)近几年,常用环保高效的新型消毒剂ClxOy(相对分子质量67.5)进行消毒。该物质中,氯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1:64,则该消毒剂的化学式为_______。
(5)电解水可以得到氢气和氧气。_______(填“a”或“b”)管生成的气体是氢气,请写出氢气燃烧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
【正确答案】 硬水 活性炭 Al(OH)3 ClO2 a H2+O2H2O
【原卷 19 题】 知识点 合金的认识,常见合金,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探究
【正确答案】
【试题解析】
19-1(基础) 铜及其化合物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铜可用于制作各种生活用具、工艺品、乐器等。生活中铜制品长期露置在潮湿空气中会锈蚀,生成“铜绿”【化学式为Cu2(OH)2CO3】。
1、青铜古称“吉金”,是金属冶铸史上最早出现的合金,某同学比较青铜与纯铜的硬度,设计如图所示实验,请根据实验现象判断属于青铜的是____________(填“a”或“b”)。
2、加热时“铜绿”会分解生成氧化铜、CO2和水,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
3、某兴趣小组欲除去铜制品(除含有铜和铜绿外,不含其它物质)表面的铜绿并测定Cu2(OH)2CO3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操作:
【查阅资料】
铜绿与稀硫酸反应:Cu2(OH)2CO3+2H2SO4=2CuSO4+CO2↑+3H2O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上述实验中判断铜绿完全反应的现象为_________;
②生成CO2的质量为____________;
③铜样品中Cu2(OH)2CO3的质量分数______【Cu2(OH)2C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22】。
【正确答案】 1、a 2、
3、操作Ⅱ中质量不变 4.4g 44.4%
解:设样品中Cu2(OH)2CO3的质量为x,
铜样品中Cu2(OH)2CO3的质量分数为×100%=44.4%;
答:铜样品中Cu2(OH)2CO3的质量分数为44.4%。
19-2(基础) (一)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
1、我国古代运用湿法炼铜,请你写出将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铝是一种活泼金属,但常温下铝具有较强的抗腐蚀性,其原因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原理)
3、对铁生锈的条件为铁与______同时接触。为了防止铁制品生锈,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写出一种)。
(二)兴趣小组同学模仿工业高炉炼铁原理,用图10实验装置(加热装置已省略)探究冶炼铜的化学原理。实验操作过程如下:
①将CuO加水制成糊状,用毛笔刷在试管内壁,烘干;然后在试管底部加入一定量焦炭,再向试管里通入干燥的CO2,此时用仪器测得CO2含量为ag/L,用气球密封试管口。②用酒精灯加热试管中的氧化铜部位一段时间,无明显现象,随后熄灭酒精灯。
③高温加热焦炭部位一段时间,停止加热,用热成像仪拍摄图1中虚线框部位,数据输出得到图2。恢复至与①相同的条件测得CO2含量为0.2ag/L。
④再次用酒精灯加热氧化铜部位,1分钟左右氧化铜固体完全变色。
4、操作②中实验现象说明CO2______(选填“能”或“不能”)与CuO反应。
5、操作③中CO2含量减小的原因是______。
6、操作④中的现象是______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
7、实验结束后,一般将装置内的气体灼烧处理,目的是______。
8、由图2可知,刚停止加热后焦炭区温度降低更快,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三)
9、请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用赤铁矿来炼铁时,若炼得的生铁中含5.6t铁,理论上需加入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正确答案】 1、Fe+CuSO4=Cu+FeSO4
2、4Al+3O2=2Al2O3
3、O2、H2O 刷漆涂油等(答案合理均可)
4、不能 5、二氧化碳与焦炭发生反应
6、黑色粉末变成红色 CO+CuOCu+CO2
7、防止一氧化碳污染环境
8、焦炭和二氧化碳的反应为吸热反应
9、解:设理论上需加入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的质量是x
答:理论上需加入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的质量是是10t。
19-3(巩固) 金属材料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金属镓有“电子工业脊梁”的美誉,应用于半导体和光电材料等领域。镓元素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a.m=31 b.镓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四周期
c.镓元素的化学性质与铝元素相似 d.镓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g
2、铝合金和钛合金被广泛用于航天工业。
①一般情况下,铝合金的强度比纯铝的______(填“大”或“小”)。
②钛的金属活动性比铝弱,在工业上可利用置换反应制取金属钛,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如图为某化学小组设计的CO还原Fe2O3的装置。
①写出B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②该装置不需要进行尾气处理,请说明原因______。
③实验结束后取B中剩余溶液少许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若溶液变______,则B中溶液中含有______。
4、现有100g含氧化铁80%的铁矿石,通入足量的CO理论上能炼出铁的质量是多少?
【正确答案】 1、d 2、大 AlCl3
3、 多余的CO会被收集在B瓶内 红 NaOH、Na2CO3
4、解:设通入足量的CO理论上能炼出铁的质量是
该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为:100g×80%=80g
=56g
答:通入足量的CO理论上能炼出铁的质量是56g。
19-4(巩固) (一)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
1、用铜作导线,利用了铜的延展性和_______性。
2、将等质量的A、B、C三种金属(生成物中金属元素均为+2价)。分别放入质量分数相等且足量的稀盐酸中,产生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A、B、C三种金属中,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相对原子质量最大的是______。
3、向一定量的硝酸银和硝酸亚铁混合溶液中加入mg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下列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若滤渣只含一种金属,则滤液中的溶质一定有三种
B.若滤液中含有两种金属阳离子,则滤渣中的固体一定有两种
C.若最终得到的滤渣质量仍为mg,则滤液中溶质最多有两种
D.若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中的溶质最多有两种
(二)某研究小组同学对铝和稀盐酸的反应进行了探究。如下图所示实验,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再将橡皮塞连接气体压力传感器,烧瓶中放入铝片和稀盐酸,塞紧瓶塞并打开仪器,一段时间后,得到如下图所示的气体压强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图。
4、铝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5、AB段气体压强变化不明显的原因是_______;CD段气体压强逐渐下降的原因是______。
6、从BC段看反应的速率是先变快后变慢,导致变慢的因素有_______(填序号)。
A.铝片的表面积 B.盐酸的浓度 C.温度
【正确答案】 1、导电 2、A>C>B C 3、CD 4、
5、没有打磨掉铝表面的氧化铝薄膜,氧化铝与稀盐酸反应不产生氢气; 反应结束后温度冷却至室温,气体收缩,气压减小 6、B
19-5(提升) 胆矾(CuSO4·5H2O,相对分子质量为250)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
1、北宋《浸铜要略序》载“山麓又胆泉(硫酸铜溶液),土人汲以浸铁,数日辄类朽木,刮取其屑,锻炼成铜”请用方程式表示反应原理______。
2、某实验小组将25g胆矾放在坩埚内加热,固体质量与成分随温度变化曲线如图:
资料∶氧化亚铜,化学式 Cu2O,红色至红褐色结晶或粉末,不溶于水及有机溶剂,可溶于稀盐酸、稀硫酸等,在稀硫酸溶液中反应生成为二价铜和铜单质。
①加热至______℃时,CuSO4开始分解。
实验小组的同学认为加热到1000℃以上固体产物中的物质可能是氧化铜和氧化亚铜的混合物。为了检验氧化亚铜中是否含有氧化铜,实验小组的同学展开了实验:
方案1∶将反应后得到的Cu2O样品溶于足量稀硫酸。
②甲同学认为若溶液变为蓝色,则说明样品中含有CuO 杂质。乙同学认为此推论不合理,原因是______;甲同学通过反思,认为将定性检验改为定量测定便能确定样品中是否含有CuO杂质。
方案2∶甲同学认为采用如下装置(所加药品均足量)进行实验,通过测定c装置反应后固体的质量以及d(碱石灰)装置反应前后增重的质量(若氧化亚铜中混有氧化铜,则生成的水的质量不同),可计算,从而确定样品中是否含有氧化铜。
③为了使进入c装置中的气体是纯净干燥的氢气,则装置a中所加的酸是______(填化学式),装置e中碱石灰的作用是______。
④点燃装置c中酒精灯之前需进行的具体操作是______(提示∶涉及到K1、K2的操作)。
⑤熄灭酒精灯c之后,仍需通一段时间H2至试管冷却,原因是______。
⑥加热至1000℃时,CuO开始分解,生成Cu2O与一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该气体是______,若CuO完全分解时产生该气体的质量是多少?_____(请写出计算过程)
【正确答案】 1、
2、650 Cu2O也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蓝色的硫酸铜溶液 H2SO4 防止空气中的水进入d装置,使水的质量测定不准确 打开K1,关闭K2,通一段时间氢气后验纯,再打开K2,关闭K1 防止生成的铜单质在高温下又被氧气氧化为氧化铜,导致测定数据不准确 氧气或O2 解:设若CuO完全分解时产生该气体的质量是
=0.8g
答:若CuO完全分解时产生该气体的质量是0.8g。
19-6(提升) 铁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一)铁的广泛应用
1、我国在东汉时期就大量使用铁制品,但是出土的铁器文物却比较少见,其原因是铁器在潮湿的环境中容易生锈,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nH2O,可知铁生锈主要与空气中的_______有关。现代社会为了延缓铁制品生锈通常将铁制品做成“不锈钢”,“不锈钢”属于_____(选填序号)。
a.金属材料 b.无机非金属材料 c.合成材料 d.复合材料
2、人体中铁的含量一般在4~5g,这里的铁一般是指____(选填序号)。
a.单质 b.元素 c.原子 d.分子
3、高铁酸钠Na2FeO4是一种“绿色”净水剂,主要用于池塘、水库消毒。其生产原理为:2FeCl3+10NaOH+3NaClO=9X+2Na2FeO4+5H2O,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高铁酸钠在水中产生氧气将细菌及有害杂质氧化,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同时生成红褐色沉淀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会使水中的pH明显上升,则高铁酸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二)铁红(Fe2O3)的制备
铁红(Fe2O3)广泛应用于印染行业,其生产流程如下,反应均在氢氧化铁悬浊液中进行,氢氧化铁所起作用类似于催化剂。
4、在悬浊液中通入氧气后需要及时添加铁粉,否则反应速度将快速降低,写出该原因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5、反应得到的铁红固体需经过过滤、洗涤、烘干。取最后一次洗涤后的滤液,向其中滴加_______,无明显现象,则固体已洗净。
6、该工艺生产铁红的总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
(三)铁触媒催化剂【单相碳化铁(FexCy)】组成分析触媒催化剂的主要成分为单相碳化铁,工业单相碳化铁中常常含有铁单质。
资料:①Fe,FexCy在加热时与O2反应能生成相应氧化物。
②FexCy不与酸反应。
实验1:取36.0g样品,加入足量稀H2SO4,充分反应后生成0.2gH2。
实验2:另取36.0g样品,按如图进行实验。
表:装置A和B的质量变化
装置
A
B
反应前
300
400
反应后
m
408.8
实验后A中固体全部变为红棕色,装置A、B的质量变化如上表。
7、装配好装置后,实验前先要_______。
8、反应结束后继续通一段时间氧气,其作用是_______。
9、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
10、FexCy中,x︰y=_______。表中m的值是_______。
11、反思:若用空气替代O2进行实验,测得x︰y的值偏大,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
【正确答案】 1、H2O和O2 a
2、b 3、NaCl 4Na2FeO4+10H2O=8NaOH+4Fe(OH)3↓+3O2↑
4、2Fe(OH)3+3H2SO4=Fe2(SO4)3+6H2O
5、Ba(NO3)2溶液或BaCl2溶液或Ba(OH)2溶液
6、4Fe+O2+4H2O=4H2+2Fe2O3
7、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8、将A 中生成的CO2全部赶入装置B中充分吸收,减少误差
9、防止空气中的CO2和H2O进入B装置中,减少误差
10、5:2 312
11、FexCy中的部分碳元素生成了CO
【原卷 20 题】 知识点 燃料充分燃烧的方法及其重要性,一氧化碳的可燃性,甲烷的燃烧
【正确答案】
【试题解析】
20-1(基础) 碳及其化合物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请依据下图回答问题:
1、图1是碳原子结构示意图,其原子核内质子数为____,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___周期。
2、碳元素组成不同碳单质有广泛的用途,图2中用到的碳单质是 ________,图3中用到的碳单质是 _______,不同碳单质物理性质存在明显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_。
3、CO和CO2是碳的两种氧化物。
①CO可作燃料,其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②CO2可制饮料,其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6 2或二 2、金刚石 石墨 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3、
20-2(基础) 一氧化碳和氧气能在一定条件转化为二氧化碳。
1、若用①②③三幅模型图表示生成二氧化碳的过程,则从反应开始到结束的先后顺序为______(用序号表示)。
2、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
3、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CO和O2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_。
【正确答案】 1、③①② 2、化合反应
3、2:1
20-3(巩固) 碳元素是构成物质种类最多的一种元素,许多物质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碳原子的核电荷数为___________。
2、碳的单质有多种,具有下列结构的碳单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 。
A. B. C.
3、小刚同学对碳及其重要化合物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并建构了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括号内一种含有碳元素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
②写出CaCO3与CO2和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其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反应:
4、很多天然矿石中含有碳元素,菱锰矿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锰(MnCO3),其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
5、“碳海绵”是已知最轻的固体材料,由碳元素组成,具有多孔结构,弹性好。它对石油有很强的吸附能力(不吸水),将吸入的石油挤出后仍可恢复原状。下列关于碳海绵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可燃烧 B.可重复使用 C.可处理海上石油泄漏
【正确答案】 1、6 2、C 3、C 化合 4、+6 5、ABC
20-4(巩固) 化学与我们的生产、生活、能源、环境息息相关。
(1)将下列物质和对应的用途连线___________。
物质 用途
碳酸钙 用于超导领域
C60 补钙剂
食盐 调味剂
(2)2021年4月22日,同志出席“领导人气候峰会”时,再次指出我国在2030年前“碳达峰”,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下图是我国近15年来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示意图(图甲)和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图乙)。
①依据图甲数据可知,2005年~2020年底,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了_______。
②化石燃料包括煤、___________、天然气,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能源,其燃烧产物是造成碳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因素。2015年~2020年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上升了5.8%,这与可再生能源的大力发展密切相关。列举一种可再生能源___________。
③实现“碳中和”,从我做起。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___________(填标号)。
A.积极参与植树造林
B.出行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C.少用或不用一次性餐具
D.为增加节日气氛大量燃放烟花爆竹
【正确答案】 48.4% 石油 太阳能等 D
20-5(提升) 碳及其化合物在自然界中数量众多、分布极广,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是碳的几种单质的结构示意图,请结合图示和题意完成下列问题:
1、金刚石、石墨是常见的两种碳单质,其物理性质存在较大差异的原因是______。
2、在“一带一路”伟大的战略构想中,代表中国制造的高铁走在了世界的前列。高铁动车与电路连接的石墨电刷没有用到石墨性质的是______(填序号);
A.稳定性 B.滑腻感 C.还原性 D.导电性
3、石墨烯是一种以碳原子紧密堆积成单层二维蜂窝状结构的新材料。石墨烯一层层叠起来就是石墨,石墨烯是目前人类已知强度最高的物质,其单位质量强度是钢铁100倍。石墨烯可以弯曲,柔韧度很好,可以形成足球稀(C60)、碳纳米管等,另外,石墨烯还具优良的导电性能、光学性能、热传导性能等优点,被认为是一种未来革命性的材料。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
A.石墨烯是石墨结构中的一层,厚度是一个碳原子的直径
B.石墨烯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C.石墨烯可以作弯曲屏幕、防弹衣的外部材料
4、为减少污染、提高含碳物质一煤的利用率,可将其转化为可燃性气体,此过程可认为是碳与水在高温下的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5、“绿色化学”的特点之一是“零排放”,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只生成一种产物就能实现“零排放”,这种产物可能是______。
A.甲烷(CH4) B.乙烷(C2H6) C.甲酸(CH2O2) D.乙酸(C2H4O2)
【正确答案】 1、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2、C 3、B 4、 5、C
20-6(提升) 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碳达峰”“碳中和”成为热词,这两个概念中的“碳”,实际上都是指二氧化碳,特别是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而碳及其化合物是初中化学中的重要物质,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面请同学们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与碳单质、CO和CO2有关的内容。
(1)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下图中______表示C60的分子结构。(填编号)
(2)CO和CO2是碳的两种氧化物,虽然他们的组成元素相同,但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其原因是______。
(3)推广乙醇汽油是缓解能源危机的措施之一。乙醇汽油不完全燃烧的产物可能含有CO、CO2和水蒸气。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1所示装置,来探究乙醇汽油不完全燃烧是否会产生CO:
Ⅰ、装置中需要的试剂有①浓硫酸、②氢氧化钠溶液、③澄清石灰水,则A、B、C中的试剂依次为______。(填序号)
Ⅱ、若装置A、B中都发生了反应,则装置B中的溶液质量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Ⅲ、该实验装置存在的缺陷是______。
Ⅳ、上述实验结束后,该同学取装置中的NaOH溶液,向其中不断加入稀盐酸,生成的气体质量与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2所示。则M点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正确答案】 A 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或CO、CO2的分子结构不同) ②③① 减小 没有进行尾气处理 NaCl、Na2CO3
答案解析
1-1【基础】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详解:
A、空气中含量最高的是氮气,约占78%,故A正确;
B、臭氧不属于稀有气体,故B错误;
C、空气中氧气约占21%,为c气体,氧气可以供给动植物呼吸,吸入氧气可以缓解高原反应,故C正确;
D、PM2.5属于空气污染物,空气中PM2.5含量低,说明空气质量好,故D正确。
故选B。
1-2【基础】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详解:
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 94%、二氧化碳0. 0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0. 03%。
故选A。
1-3【巩固】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详解:
A、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水蒸气等,不符合题意;
B、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不符合题意;
C、空气主要含氮气和氧气,按体积分数计算,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不符合题意;
D、氮气化学性质稳定,但是在特殊情况下,氮气也能与其它物质反应,如镁能在氮气中燃烧,符合题意。
故选D。
1-4【巩固】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详解:
A、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食品防腐保护气,选项正确;
B、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选项错误;
C、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选项正确;
D、空气中的稀有气体化学性质非常稳定,一般不跟其他物质反应,曾被称为“惰性气体”,选项正确;
故选B。
1-5【提升】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详解:
A、按体积计算,空气中氮气约占78%,选项A正确;
B、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可以用作保护气。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用途,如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选项B正确;
C、氧气广泛用于炼钢、气焊等领域,这是利用氧气的助燃性(或氧化性),氧气没有可燃性,选项C不正确;
D、根据环保部2011年11月发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三次征求意见稿),目前计入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有SO2、CO、NO2、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和O3等,选项D正确。
故选C。
1-6【提升】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详解:
A、空气中的氧气能支持燃烧,但是不具有可燃性,不能用作燃料,不符合题意;
B、在空气的成分中,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但是特殊情况下,稀有气体也能与其他物质反应,不符合题意;
C、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符合题意;
D、目前计入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和臭氧等。二氧化碳是空气的组成成分之一,不属于空气污染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1【基础】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详解: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没有黑色固体生成,故错误;
B、铁丝在纯氧中燃烧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故正确;
C、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没有黑色固体,故错误;
D、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没有黑色固体,故错误;
故选B。
2-2【基础】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详解:
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而不是发出白光,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氢气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而不是发出白光,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该选项符合题意;
D、硫在氧气中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而不是发出白光,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3【巩固】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详解: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该选项现象正确;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但若只是将未加热的木炭伸入氧气中,无明显现象,该选项现象不正确;
C、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该选项现象不正确;
D、描述现象时,不能出现生成物名称,该选项现象不正确。
故选A。
2-4【巩固】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详解:
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该选项叙述正确;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放出热量,生成大量白烟,该选项叙述正确;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该选项叙述不正确;
D、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选项叙述正确。
故选C。
2-5【提升】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详解: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而不是淡蓝色火焰,故选项说法错误;
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C、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而不是黑色物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D、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且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2-6【提升】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详解: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选项错误;
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故选项正确;
C、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错误;
D、硫磺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错误。
故选B。
3-1【基础】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详解:
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为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的位置越靠前,金属的活动性就越强,钾、铁、铜、金四种金属中钾的位置最靠前,故四种金属中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钾。
故选A。
3-2【基础】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详解:
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故所给金属的活动性最强的是锌,故选A。
3-3【巩固】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详解:
把X和Y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溶解并产生氢气,Y不反应,说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X排在氢前,Y排在氢后,X比Y活泼,把Y和Z分别放入硝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在Z的表面有铜析出,而Y没有变化,说明Z能与硝酸铜反应,Z比铜活泼,Y与硝酸铜不反应,铜比Y活泼,故金属活动性:X>Z>Y。故选D。
3-4【巩固】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分析:
详解: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故四种金属中,活动性最强的是Ca。
故选C。
3-5【提升】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详解:
①相同几何外形的金属铜、铝分别与相同浓度的稀盐酸反应,铝反应,铜不反应,说明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
②用硫酸铜、石灰水配制农药波尔多液时,因为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能与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故不能用铁制容器盛放,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
③尽管金属的种类很多,但在自然界中,仅有少数金属(银、铂、金)以单质形式存在,是因为银铂、金的金属活动性弱,不易和其他物质发生反应,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
④金属铝比金属锌更耐腐蚀,是因为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内部的铝进一步被氧化,而不是锌比铝的活动性强,不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
⑤常温下铜不与氯化银反应,是因为氯化银难溶于水,不能说明铜的活动性不如银,不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
故①②③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
故选C。
3-6【提升】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分析:
“足量稀硫酸”,等质量的三种金属完全反应,放出氢气的质量金属质量;
根据相同时间内放出氢气的多少判断反应速率快慢,再利用反应速率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
详解:
、据图可以看出,X的斜线最陡,反应的速率最快,Y的斜线最平缓,故的速率最慢,故其活动性为X >Z > Y,故选项说法错误;
、由A可知,金属活动性为X>Z>Y,故选项说法错误;
C、据图,再结合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Mg>Zn>Fe,不符合其活动性为X>Z>Y,故选项说法错误;
D、等质量的X、Y、Z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硫酸反应,都生成+2价金属的硫酸盐,则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越大,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越少,所以相对原子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Z>Y>X,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4-1【基础】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分析:
氧化物是指含有两种元素,且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详解:
A、氯化钠中不含氧元素,不属于氧化物,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氯酸钾中含有三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氧气中只含一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四氧化三铁是由铁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属于氧化物,该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4-2【基础】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详解:
A、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B、五氧化二磷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符合题意;
C、矿泉水中含有水、矿物质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D、氧气是由一种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3【巩固】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详解:
A、海水由水、氯化钠等物质组成,是混合物,木炭由石墨和少量杂质构成,是混合物,正确;
B、氩是稀有气体,氟不是稀有气体,错误;
C、臭氧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单质,液氮是由氮元素组成的单质,正确;
D、碳酸钙是由钙元素、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氯化钠是由钠元素和氯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正确。
故选B。
4-4【巩固】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分析:
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
详解:
A、棒棒糖属于混合物,水属于氧化物,矿泉水属于混合物,故A不符合题意;
B、铁丝属于单质, 氧化亚铁属于氧化物, 加碘食盐属于混合物,故B符合题意;
C、液氧属于单质,干冰、冰水混合物(只含有水一种物质)都属于氧化物,故C不符合题意;
D、金刚石属于单质,稀硫酸、空气都属于混合物,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5【提升】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分析:
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详解:
A、氧化镁属于氧化物;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碳酸钙属于化合物,故A正确;
B、五氧化二磷属于氧化物;加碘食盐中含有碘酸钾和氯化钠,属于混合物;木炭的主要成分为碳,还含有其他杂质,属于混合物,故B错误;
C、氧气只含有氧元素一种元素,属于单质;稀硫酸中含有水和硫酸两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氯化钠属于化合物,故C错误;
D、冰为水的固体,属于氧化物;冰水混合物中只含有水一种物质,属于氧化物;硫酸铜属于化合物,故D错误;
故选A。
4-6【提升】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分析:
根据纯净物可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化合物包含氧化物的物质分类标准。图中的大圆为纯净物,X为单质,Y为化合物,Z为氧化物;
详解:
A、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蒸馏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选项符合题意;
C、消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是由钙、氢、氧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浓硫酸中含有水和硫酸,属于混合物,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1【基础】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详解:
A、过氧化氢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其中不含氧分子,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五氧化二磷是由五氧化二磷分子构成,其中不含氧分子,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一氧化碳是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其中不含氧分子,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气体,其中氧气由氧分子构成,该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5-2【基础】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详解:
A、过氧化氢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其化学式为H2O2,H2O2表示一个过氧化氢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A错误;
B、H2O中表示一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一个氧原子,无氢分子,B错误;
C、H2是氢气,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的,C正确;
D、氢氧化钙由钙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不含氢分子,D错误;
故选C。
5-3【巩固】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详解:
A、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含有氧分子,故正确;
B、臭氧是由臭氧分子构成的,不含有氧分子,故错误;
C、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不含有氧分子,故错误;
D、过氧化氢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不含有氧分子,故错误。
故选A。
5-4【巩固】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详解:
A、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二氧化碳分子含有氧原子,不含氧分子,故A错误;
B、二氧化硫由二氧化硫分子构成,二氧化硫分子含有氧原子,不含氧分子,故B错误;
C、液氧是氧气的液态形式,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故C正确;
D、过氧化氢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过氧化氢分子含有氧原子,不含氧分子,故D错误;
故选:C。
5-5【提升】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详解:
A、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的,水、过氧化氢分别是由水分子、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水、过氧化氢中均不含氢分子,故A错误;
B、水、过氧化氢中不含有氢气,故B错误;
C、物质由元素组成,故三种物质中都含有氢元素,故C正确;
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故应说1个H2 、H2O、H2O2分子中均含有2个氢原子,故D错误。
故选C。
5-6【提升】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详解:
A、高锰酸钾是由钾离子和高锰酸根离子构成的,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不含有氧气,即不含有氧气分子,不符合题意;
B、液氧是氧气的液态形式,是由氧分子构成的,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不含有氧气分子,不符合题意;
D、稀有气体属于混合物,但稀有气体中不包含氧气,即不存在氧分子,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1【基础】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详解:
检验软水、硬水常用肥皂水。取西太湖水于试管中,滴加肥皂水,若产生泡沫较多则是软水,若产生泡沫较少则是硬水。
故选B。
6-2【基础】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详解:
A、溶有较多含钙、镁的可溶性物质的水是硬水,正确;
B、长期饮用硬水对人体健康不利,正确;
C、有些工业生产中不能使用硬水,如锅炉用水硬度高会引起锅炉爆炸,错误;
D、用硬水洗衣服,浪费肥皂且衣服洗不干净,正确。
故选C。
6-3【巩固】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详解:
A、过滤只能除去天然水中不溶性的杂质,可溶性的杂质不能除去,故A错误;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但不能软化水,硬水的软化方法为生活中煮沸,工业上蒸馏,故B错误;
C、经过蒸馏得到的水是纯净物,故C正确;
D、在电解水实验中,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氢气具有可燃性,故D错误;
故选C。
6-4【巩固】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详解:
A、煮沸可除去水中部分可溶性杂质,不能得到最纯净的水;
B、吸附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不能降低水的硬度,不符合题意;
C、过滤只能除去水中的难溶性杂质,不能降低水的硬度,不符合题意;
D、蒸馏可以除去水中的所有杂质,能降低水的硬度,是净化程度最高的净水方法,符合题意。
故选D。
6-5【提升】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详解:
A、过滤只能除去难溶性杂质,不能除去可溶性杂质,不能降低水的硬度,不符合题意;
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即,故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是4:32=1:8,不符合题意;
C、自来水厂净水的过程有静置沉淀(只能使悬浮的杂质沉降)、过滤(除去难溶性杂质)、吸附(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消毒(除去细菌、病毒),符合题意;
D、水由液态变成气态时,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分子的体积不变,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6【提升】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详解:
A、硬水含有较多的钙、镁离子的化合物,生活中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硬水遇肥皂水产生的泡沫少,遇软水产生的泡沫多,所以正确;
B、用漂白粉对自来水消毒,引入Ca2+,则增加水的总硬度,所以错误;
C、硬水中加入碳酸钠,可以使钙镁离子,转化为沉淀,可以软化硬水,所以正确;
D、生活中煮涕可以把硬水转化为软水,还有杀菌的作用,所以正确,正确。
故选:B。
7-1【基础】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详解:
A、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是利用液氮和液氧沸点的不同,将其分离,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汽油挥发,只是状态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利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只是状态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煤燃烧发电,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7-2【基础】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分析:
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唯一依据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有新物质生成的为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为物理变化。
详解:
A、冰雪融化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
B、剪纸成花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
C、大米酿酒生成了酒精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
D、玻璃破碎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选C。
7-3【巩固】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分析:
化学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是否生成新物质是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
详解:
①烘烤食物过程中,燃料燃烧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②钢铁生锈过程中,铁和水、氧气反应生成了铁锈,属于化学变化;
③擦燃一根火柴,燃烧会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④干冰升华过程中,只是二氧化碳由固体变成气体,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⑤瓷碗碎了的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只是形状发生了改变,属于物理变化;
⑥杜鹃开花的时候,花从小花变成大花的过程,以及花蕊长出来是细胞增多的过程,这些细胞是化学反应生成的,属于化学变化;
⑦沙子变成了沙雕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只是形状发生了改变,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点睛:
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
7-4【巩固】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详解:
A、用干冰做制冷剂进行人工降雨,只是二氧化碳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净水过滤器用活性炭做吸附有害物质,是因为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中国实现了用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有新物质淀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得氧气,是利用液氮和液氧沸点的不同,将其分离,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7-5【提升】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详解:
A、二氧化碳灭火是利用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的物理性质以及二氧化碳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化学性质,所以既利用了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化学性质,故A正确;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只是利用了干冰升华降温的物理性质,故B错误;
C、一氧化碳用作燃料只是利用了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的化学性质,故C错误;
D、稀盐酸用于制取二氧化碳,是利用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CaCO3+2HCl= CaCl2 + H2O+ CO2↑,是利用稀盐酸与盐能反应的化学性质,故D错误;
故选A。
7-6【提升】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分析:
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详解:
A、利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是物态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不正确;
B、石墨用作电极,利用石墨能导电,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不正确;
C、利用金刚石裁玻璃,利用金刚石硬度大,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不正确;
D、煤转化为煤气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正确。
故选D。
8-1【基础】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详解:
A、维生素B2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说法正确;
B、维生素B2是由分子构成的,一个维生素B2分子中含有原子个数为:17+20+6+4=47个,说法正确;
C、维生素B2中碳、氢、氮、氧四种元素质量比为(12×17):(1×20):(14×4):(16×6)=204:20:56:96,可见其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说法不正确;
D、由维生素B2化学式可知,H、O原子个数比为20:6=10:3,说法正确。
故选C。
8-2【基础】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详解:
A、该物质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错误;
B、该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该物质中不含NO2 分子,错误;
C、该物质中碳、氢、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5):9:14:(16×2)=60:9:14:32,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正确;
D、催化剂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错误。
故选C。
8-3【巩固】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详解:
A、表示一个分子中原子或原子团的个数数字要加在右下方,维生素A中C、H、O的原子个数比为20:30:1,正确;
B、鱼肝油中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错误;
C、维生素D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为(12×28):44:16=336:44:16,故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正确;
D、维生素A、维生素D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正确;
故选B。
8-4【巩固】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详解:
A、含碳化合物叫有机化合物,维生素A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化合物,故A正确;
B、宏观上说维生素A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元素只讲究种类不讲究个数,故B错误;
C、维生素A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故维生素A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故C正确;
D、碳原子质子数为6,氢原子质子数为1,氧原子数为8,一个维生素A是由20个碳原子、30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则一个维生素A分子中含有个质子,故D正确;
故选B。
8-5【提升】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详解:
A、甘氨酸是由甘氨酸分子构成的,甘氨酸中不含氧分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甘氨酸中含有三种元素,而氧化物中只含有两种元素,则甘氨酸不属于氧化物,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甘氨酸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2×2):(1×5)=247:5,该选项说法正确;
D、甘氨酸是由甘氨酸分子构成的,1个甘氨酸分子是由2个碳原子、5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1个氮原子构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8-6【提升】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详解:
A、由图可知,每个苯丙氨酸分子由9个碳原子、11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2个氧原子构成,化学式为C9H11NO2,不符合题意;
B、由化学式可知,苯丙氨酸由苯丙氨酸分子构成,每个苯丙氨酸分子由9个碳原子、11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2个氧原子共23个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C、由化学式可知,苯丙氨酸由C、H、N、O四种元素组成,不符合题意;
D、苯丙氨酸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9):(16×2)=27:8,符合题意。
故选D。
9-1【基础】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详解:
A、加热后氯酸钾会产生气泡,质量会减小,而氯化钾不变,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正确;
B、肥皂水在硬水中泡沫较少,在软水中泡沫较多,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正确;
C、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而空气中氧气的浓度较小,所以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从而将两者区分,故正确;
D、氢气和氮气都是无味的气体,所以用闻气味方法鉴别氢气和氮气不可行,故错误。
故选D。
9-2【基础】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分析:
详解:
A、氢气和氮气都是无味的气体,所以用闻气味方法鉴别氢气和氮气不可行,故A错误;
B、肥皂水在硬水中泡沫较少,在软水中泡沫较多,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B正确;
C、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而空气中氧气的浓度较小,所以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从而将两者区分,故C正确;
D、二氧化碳能使石灰水变浑浊,一氧化碳与石灰水不反应,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D正确。
故选A。
9-3【巩固】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详解:
A、肥皂水在饮水中泡沫较少,在软水中泡沫较多,现象不同,可以鉴别;
B、二氧化碳和氮气均不能支持燃烧,所以用燃着的木条检验,两者都会熄灭,现象相同,不能鉴别;
C、带火星的木条在空气中现象不变,在氧气中复燃,现象不同,可以鉴别;
D、高锰酸钾为紫黑色固体,氯酸钾为白色固体,两种颜色不同,可以鉴别。
故选B。
9-4【巩固】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详解:
A、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较多,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少,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因此可以用澄清石灰水鉴别空气和呼出气体,故A正确;
B、氮气和二氧化碳都不支持燃烧,都会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用燃着的木条无法鉴别,故B错误;
C、氯酸钾为白色固体,二氧化锰为黑色固体,可以用观察颜色的方法鉴别,故C正确;
D、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空气不能,因此可以用带火星的木条鉴别空气和氧气,故D正确。
故选B。
9-5【提升】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详解:
A、铁块为银白色,铜块为紫红色,则通过颜色可鉴别铁块和铜块,该选项方法正确;
B、过氧化氢和水均为无色无味的液体,通过状态不能鉴别过氧化氢和水,该选项方法不正确;
C、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二氧化碳不能,则可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磷,该选项方法正确;
D、食醋和白酒的气味不同,则闻气味可鉴别食醋和白酒,该选项方法正确。
故选B。
9-6【提升】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详解:
A 、白酒具有乙醇的味道,白醋具有醋的酸味,可以通过闻气味区分两种物质,选项 A 不符合题意;
B 、硬水加入肥皂水,泡沫较少,浮渣较多,软水加入肥皂水,泡沫较多,浮渣较少,可以利用肥皂水区分两种物质,选项 B 不符合题意;
C 、木炭粉与二氧化锰粉末都是黑色粉末,无法通过颜分,选项 C 符合题意;
D 、木炭粉不能被磁铁吸引,铁粉能被磁铁吸引,利用磁铁吸引能区分两种物质,选项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
10-1【基础】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详解:
A、由图可知,1个甲醇分子由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则其化学式为CH4O,选项正确;
B、反应前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化合价-2价,反应后生成的甲醇与水中的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即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不变,选项正确;
C、由图可知,反应后的物质丁为水,水由水分子构成,1个水分子由1个氧原子和2个氢原子构成,选项错误;
D、由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3H2CH4O+H2O,选项正确,故选C。
10-2【基础】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分析:
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铜和盐酸、氧气反应生成氯化亚铜(CuCl)和水的过程,化学方程式为 ;
详解:
A、结合微观模型示意图,可知A物质为Cu单质,B物质为盐酸(HCl),C物质为O2,D物质为CuCl,E物质为H2O,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HCl不是单质,故错误;
B、任何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故正确;
C、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根据分析化学方程式该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选项错误;
D、由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B物质(HCl)和C物质(O2)参加反应的分子个数之比为,选项错误;
故选:B。
点睛:该题考查学生模型认知和微观探析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10-3【巩固】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分析:
由图示可知,该反应为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甲醇和水,方程式为 。
详解:
A、由图示可知,一个甲醇分子中含有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则甲醇化学式为CH4O,故A正确;
B、甲醇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故B错误;
C、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保持不变,故C错误;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以及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物二氧化碳和氢气的分子个数比为1:3,故D错误;
故选A
10-4【巩固】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分析:
复分解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其实质是发生复分解反应的两种化合物在水溶液中交换离子,结合成难电离的沉淀、气体或弱电解质,使溶液中离子浓度降低,化学反应向着离子浓度降低的方向进行的反应。此微观示意图表示的反应为:。
详解:
A、观察微观示意图,反应物为化合物和单质,根据分析,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错误;
B、根据分析,反应生成甲醇分子和水分子的个数比为1:1,甲醇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水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因此它们的质量比为32:18=16:9,故正确;
C、观察微观示意图,结合分析,在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没有改变,但分子的个数改变了,故错误;
D、甲醇是由甲醇分子构成的,并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错误。
故选B。
10-5【提升】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氨气和一氧化氮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
A、该反应的反应物均是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不符合题意;
B、化学反应前后,氮元素由化合态转化为游离态,化合价一定发生了改变,不符合题意;
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与生成的丁的分子个数比为4:6=2:3,符合题意;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该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6【提升】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分析:
分析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详解:
A、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但物理性质可能改变,说法不正确;
B、该反应可以将二氧化碳转换为燃料,可以有效利用二氧化碳,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推广该反应有利于控制温室效应,说法不正确;
B、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根据分析可知,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说法不正确;
D、根据分析可知,反应中甲、丁质量比为,说法正确。
故选D。
11-1【基础】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详解:
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别由一氧化碳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构成,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选项正确;
B、汞是由原子构成的,水银温度计的汞柱升高或降低是由于汞原子间有间隔,选项错误;
C、品红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的更快,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选项正确;
D、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是由于化学变化中氢分子和氯分子分解为氢原子和氯原子,而氢原子、氯原子又重新结合成氯化氢分子,故选项正确;
B
点睛:
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1-2【基础】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详解:
A、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大,是由于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A正确;
B、夏天汽车轮胎爆炸,是由于夏天温度升高,轮胎内气体分子间隔变大导致的,故B不正确;
C、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不改变,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总和不变,故C正确;
D、品红在热水中扩散快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故D正确。故选B。
11-3【巩固】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详解:
A、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构成的--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构成物质,故A解释正确;
B、水加热变成水蒸气体积变大--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故B解释正确;
C、“遥知不是雪,为由暗香来” --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故C解释正确;
D、单质不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金属和固态非金属单质等由原子构成,故D解释错误。
故选D。
11-4【巩固】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详解:
A、金刚石和石墨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故物理性质不同,A正确。
B、水银温度计的汞柱升高或降低,汞原子间有间隔,B错误。
C、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故品红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的更快,C正确。
D、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化学变化中分子分为原子,原子又结合成新的分子,D正确。
故选:B。
11-5【提升】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详解:
A、食盐水能导电,是因为含有能自由移动的离子,A错误。
B、物质发生热胀冷缩,是因为温度变化,分子间隔发生变化,B正确。
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因为水分子分解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氧分子分别聚集成氢气、氧气,该事实说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C正确。
D、湿衣服在太阳下比在阴凉处更易干,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D正确。
故选A。
11-6【提升】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详解:
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正确;
B、分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的,结冰的水中水分子仍是在不断地运动的;错误;
C、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正确;
D、蔗糖溶液不导电,蔗糖是由蔗糖分子构成的,水是水分子构成的,蔗糖溶液中没有自由移动的带电粒子;正确;
故选:B。
12-1【基础】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详解:
A、煤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空气污染物,会和空气中水生成酸性物质,从而导致酸雨,正确;
B、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除了二氧化碳,还有甲烷、臭氧、氟利昂等,正确;
C、燃气灶火焰呈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物质,说明氧气不充分导致燃烧不完全,可增大灶具进风口,提供更多的氧气,错误;
D、面粉加工厂、纺织厂和煤矿的矿井内,都存在易燃易爆物质,都标有严禁烟火的字样或图标,正确;
故选C。
12-2【基础】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详解:
A、天然气、煤都是重要的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错误;
B、CO2能产生温室效应,SO2和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易导致酸雨,正确;
C、燃烧煤排放二氧化硫更多,比燃烧天然气更容易导致空气污染,正确;
D、天然气密度小于空气,使用天然气的家庭应将报警器安装位置确定在燃气灶附近墙壁的上方,正确。
故选A。
12-3【巩固】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详解:
A、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其储水量约占全球总储水量的96.5%,说法正确;
B、不锈钢具有较强的耐腐蚀性,且硬度大,可用于制作医疗器械,说法正确;
C、废旧金属的回收不仅可以节约金属资源,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说法正确;
D、地壳中的金属资源中,铝是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但铁是人类使用量最大的金属,说法错误;
答案:D。
12-4【巩固】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详解:
A、空气中各种成分作为原料广泛用于化工、炼钢、运输等领域,例如氧气用于炼钢,氮气用于工业生成氮肥等,说法正确;
B、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说法正确;
C、海水中含有80多种化学元素,说法正确;
D、农业和园林浇灌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分别可节水40%和70%以上,说法错误。
故选D。
12-5【提升】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详解:
A、油锅中的油着火不能用水浇灭,油的密度比水小,加水后,油会漂浮于水面上,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更大,更容易燃烧,故该项不符合题意;
B、家中燃气泄漏后与空气混合,遇电火花可能引燃发生爆炸,因此不能打开排气扇通风,故该项不符合题意;
C、煤的燃烧可能造成酸雨的原因是排放大量氮氧化物和SO2,CO2的排放不会引起酸雨,故该项不符合题意;
D、煤、石油、天然气均为化石燃料,在短期内不能得到补充,是不可再生能源,故该项符合题意。
故选D。
12-6【提升】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详解:
A. 由图可知,等质量的煤和天然气充分燃烧,产生CO2的量接近,但产生SO2的量却相差较大,选项说法正确。
B.煤、天然气及石油等是重要的化石燃料,形成过程非常复杂,属于不可再生能源,选项说法正确。
C.由图示可知,提倡将煤改为天然气作燃料,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因为可以不排放二氧化硫等等导致酸雨问题的气体,选项说法正确。
D.煤、天然气充分燃烧产生的NO2和SO2是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二氧化碳会导致温室效应,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13-1【基础】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详解:
A、t1时,锌生成的氢气比铁生成的氢气多,说明锌比铁活泼,观察到铜与稀硫酸无反应,可以得出金属活动性顺序:Zn>Fe>Cu,此选项错误;
B、a>c说明反应放出的热量多,气体膨胀多,通过图中所示,最后氢气产生的量是相等的,此选项错误;
C、由于反应放热,造成气体膨胀,当反应结束后温度下降,气体体积减少,若气密性不好,则气体体积会一直下降,所以,气体体积从a降到b不是装置气密性不好,此选项错误;
D、最后生成的氢气一样多,说明消耗的稀硫酸一样,而铁的相对原子质量小于锌的相对原子质量,因此产生相同体积的氢气,消耗锌的质量多于铁,而加入铁和锌的质量相等,则剩余的铁的一定比锌的多,锌则可能剩余,或恰好反应,或者也有剩余,,但是剩的质量不如铁的大,此选项正确。
故选D。
13-2【基础】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详解:
A、根据曲线可知t1时,产生气体的质量X>Y,故选项正确;
B、根据图示,t2时,X已经完全反应不再产生气体,Y未反应完全,还有剩余,且反应前X、Y质量相等,所以t2时,消耗金属的质量X>Y,故选项正确;
C、t3时,X、Y均完全反应,所以消耗金属的质量相等,故选项正确;
D、t3时,产生气体的质量X>Y,氢气全部由稀硫酸转化而来,所以消耗硫酸的质量:X>Y,故选项错误。
故选D。
13-3【巩固】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分析:
根据图示可知,X、Y表示的是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可知,Y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比X快,说明Y的活动向比X强,反应结束后,X与稀盐酸反应释放的氢气质量比Y大。
详解:
A、根据题目信息无法判断X与Y的相对原子质量大小,符合题意;
B、Y与稀盐酸反应产生的氢气质量小,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Y最终消耗的稀盐酸的质量一定小于X,不符合题意;
C、Y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比X快,说明Y的活动向比X强,不符合题意;
D、X能与稀盐酸反应,说明X的活动性比氢强,因此X的活动性一定比铜强,故X一定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3-4【巩固】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分析:
将等质量的镁和铁分别放入等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镁比铁活泼,金属镁与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速率比铁与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速率快。
详解:
A、镁比铁活泼,反应速率比铁快,t1时,产生氢气的质量镁比铁多,该选项说法正确;
B、t2时,产生氢气质量相等,反应的盐酸质量相等,因此镁、铁消耗的盐酸质量相同,该选项说法正确;
C、t2时,消耗相同质量的盐酸所需的镁与铁的质量不相同,所以不可能镁、铁都恰好完全反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t3时,镁和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质量相同,都是2g,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13-5【提升】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详解:
A、向硫酸和硫酸镁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氢氧化钠先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后和硫酸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硫酸钠,故不是加入氢氧化钠立即产生沉淀,故选项对应关系错误;
B、氯酸钾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氧气逸出,剩余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会减小,故选项对应关系错误;
C、纯碱溶液呈碱性,加水后碱性减弱,pH减小,无论怎样加水,其pH总是大于7,不会小于7,故选项对应关系错误;
D、由于化学反应方程式可得金属与氢气质量关系,产生等质量氢气镁比铁消耗少,故等质量镁和铁与过量酸反应,镁比铁产生氢气多,且因为镁比铁活泼,故镁比铁产生氢气速度快,图中所示正确。
D。
13-6【提升】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详解:
A、将颗粒大小相同质量相同的铁和锌分别加入到足量的同质量、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锌比铁活泼,反应速率快;最后,锌与稀盐酸反应:Zn+2HCl=ZnCl2+H2↑,铁与稀盐酸反应:Fe+2HCl=FeCl2+H2↑,锌的相对原子质量比铁大,故最后铁生成氢气的质量大,故A正确;
B、分别向等质量且足量的Mg片和Zn片中加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镁比锌活泼,反应速率快,金属过量,酸不足,生成氢气的量取决于酸的量,因为硫酸的质量、质量分数相同,故最后生成氢气的质量相同,故B正确;
C、锌与稀硫酸反应:Zn+H2SO4=ZnSO4+H2↑,铁与稀硫酸反应:Fe+H2SO4=FeSO4+H2↑,等质量的Zn、Fe与足量稀硫酸反应,锌比铁活泼,反应速率快,65份质量锌溶解释放2份质量的氢气,56份质量的铁溶解释放2份质量的氢气,最终得到硫酸锌溶液的质量大于硫酸亚铁溶液的质量,故C正确;
D、向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加入铁粉至过量,刚开始铁和硫酸铜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加入56份质量铁生成64份质量铜,固体质量增加,后来硫酸铜完全反应,加入56份质量固体增加56份质量,固体质量增加速度减慢,图像斜率应比之前小,故D错误;
故选D。
14-1【基础】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详解:
A、氢气和氧化铜加热生成铜和水,黑色粉末变成红色,说明H2具有还原性,故A正确;
B、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软塑料瓶中的压强变小,塑料瓶变瘪,可能是二氧化碳溶于水导致,故B不正确;
C、酒精点燃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小烧杯内壁有水珠,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含有氧气,说明酒精含有氢元素,不能说明含有氧元素,故C不正确;
D、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硫生成,属于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故D不正确;
故选A。
14-2【基础】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详解:
A、处于同一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即白磷易燃烧,选项正确;
B、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氨水中的氨分子从氨水中运动出来,扩散到b烧杯中的酚酞溶液中,与水接触形成碱性的氨水,使酚酞变红,选项正确;
C、烧杯内的蜡烛燃烧消耗烧杯中的氧气,氧气不断减少,当氧气耗尽时,蜡烛燃烧停止,而烧杯外的蜡烛与空气中的氧气充分接触,燃烧不停止,即烧杯内的蜡烛熄灭,烧杯外的蜡烛继续燃烧,说明燃烧需要充足的氧气,选项错误;
D、向图中的烧杯中倒入二氧化碳,两支蜡烛最终都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低层蜡烛先熄灭,说明低层蜡烛先接触二氧化碳,表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选项正确,故选C。
14-3【巩固】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详解:
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说明氧气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均生成二氧化硫,不符合题意;
B、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一瓶盛有氧气的集气瓶口上方,木条不复燃,说明氧气没有集满,不能得出氧气能支持燃烧,不符合题意;
C、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红棕色固体逐渐变为黑色,说明可利用一氧化碳的还原性来冶炼铁,不符合题意;
D、在电解水实验中,“正氧负氢”,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故正、负两极玻璃管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是1:2,说明水是化合物,可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符合题意。
故选D。
14-4【巩固】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详解:
A、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甲烷燃烧生成了水,说明甲烷中含有氢元素,不能说明含碳元素,错误;
B、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下层蜡烛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正确;
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错误;
D、铜片上的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着火点,燃烧,红磷与氧气接触,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错误。
故选B。
14-5【提升】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详解:
A. 白磷燃烧时,产生白烟,放出热量,说法正确;
B. 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步骤Ⅱ中,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说法正确;
C. 对比步骤Ⅰ中白磷不燃烧因为没有氧气,而步骤Ⅱ中由氧气,白磷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条件之一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说法正确;
D. 若再次挤压左边滴管,能观察到白磷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但无法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说法错误。
故选:D。
14-6【提升】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详解:
A、白磷在热水中不燃烧,通入氧气后燃烧,说明白磷燃烧需要氧气,氧气能支持白磷燃烧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向银白色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该银白色固体为金属,活动性比氢强,不能证明是金属镁,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把用砂纸打磨过的铝丝浸入CuSO4溶液,溶液由蓝色变成无色,说明铝能将硫酸铜中的铜置换出来,能够证明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汞柱上升,说明温度升高,汞原子之间的间隔增大,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5-1【基础】 【正确答案】 长颈漏斗 2KClO32KCl+3O2↑ 催化作用 氧气不易溶于水 CaCO3+2HCl=CaCl2+H2O+CO2↑ B ② c
【试题解析】 详解:
(1)编号为①的仪器名称是分液漏斗。
(2)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二氧化锰所起的作用是催化作用;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装置C装置收集;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气体,。
(3)实验室通常用块状固体硫化亚铁(FeS)与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取硫化氢气体,该反应为固液不加热反应,制取气体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硫化氢密度比空气大,用E装置收集气体应该长进短出,由②端导入集气瓶;
a、硫化氢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SO2和H2O,二氧化硫有污染,不能点燃处理,错误;
b、硫化氢水溶液叫氢硫酸,稀盐酸和硫化氢不反应,故不能用稀盐酸吸收,错误;
c、硫化氢水溶液叫氢硫酸,可以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正确;
故选c。
15-2【基础】 【正确答案】 集气瓶 C A D
【试题解析】 详解:
(1)由图可知,装置图C中标号②的仪器名称为集气瓶;
(2)装置B适用于固液不加热反应制取气体,适用于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受热分解为水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可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实验室既能收集氧气,也能收集二氧化碳的收集装置为C;
(4)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和熟石灰固体混合加热氨气,该反应属于固体加热反应,发生装置应选A;氨气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收集装置应选D。
15-3【巩固】 【正确答案】 cdeh 石灰石、稀盐酸 试管 abfg 高锰酸钾 2KMnO4K2MnO4+MnO2+O2↑ 15.8 A A
【试题解析】 详解:
(1)①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制取较干燥的二氧化碳,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固液混合不需加热型,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法收集,要选择的仪器是cdeh,药品是石灰石、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若补充一种仪器试管,再选择上述仪器中的abfg和药品高锰酸钾,还可以制取氧气,加热高锰酸钾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要制得1.6g氧气,设需要高锰酸钾的质量为x,则
解得x=15.8g。
(2)①A、该气体用向上排空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大,说法正确;
B、从图中不能得出该气体可溶于水的结论,说法错误;
C、该反应在加热条件下进行,可推测在常温下不能快速进行,说法错误;
D、从图中不能得出反应物有两种,固体可能为催化剂,说法错误;
故填:A。
②A、更换胶塞、橡胶管,塞紧胶塞再次检查装置气密性,说法正确;
B、换一套装置,也要先检验气密性,再装入药品,塞紧胶塞继续实验,说法错误;
C、先检验气密性,确保装置不漏气再装入药品,说法错误;
故填:A。
15-4【巩固】 【正确答案】 酒精灯 催化 N C或D
【试题解析】 详解:
(1)仪器a的名称是酒精灯,故填:酒精灯;
(2)双氧水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二氧化锰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发生改变,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故填:2H2O22H2O+O2↑;催化;
(3)①NH3的密度比空气小,用F装置来收集 NH3,气体应从N导管口进入,空气从M导管口排出,故填:N;
②氨气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水和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氮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3+3CuO3Cu+3H2O+N2,故填:2NH3+3CuO3Cu+3H2O+N2;
(4)锌粒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可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氢气,选择的收集装置为C或D,故填:Zn+H2SO4=ZnSO4+H2↑;C或D。
15-5【提升】 【正确答案】 分液漏斗 BC或BE 将导管伸入水中,手握试管,观察现象,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手后回流一段水柱,一段时间不下降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m AD 将湿润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若试纸变蓝则说明有氨气生成
【试题解析】 详解:
(1)据图可知仪器a 的名称是分液漏斗;
(2)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选用发生装置B,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可用排水法收集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可用装置C或E;
(3)检验 A 装置气密性的方法为:将导管伸入水中,手握试管,观察现象,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手后回流一段水柱,一段时间不下降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用图中所示的装置收集氧气,氧气应从短管进入,因为氧气的密度比水小;
(4)①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氨气(NH3),同时生成氯化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可用发生装置A,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可用装置D;
②氨气显碱性,检验生成氨气的化学方法是将湿润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若试纸变蓝则说明有氨气生成。
点睛:
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
15-6【提升】 【正确答案】 1、长颈漏斗 锥形瓶
2、A D或F 2KMnO4K2MnO4+MnO2+O2↑
3、2H2O22H2O+O2↑ a
4、B或C D或F
【试题解析】 据图可知仪器名称①长颈漏斗,器名称②锥形瓶
高锰酸钾是固体,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氧气。所以,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由于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所以收集干燥氧气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收集干燥氧气可选用的装置D或F(从a进入),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化学方程式
若B装置制取氧气则原料是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下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
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先集中在下部,所以用F装置收集该气体,则气体从a端进入。
实验室可用硫化亚铁固体与稀硫酸溶液常温下反应来制取硫化氢气体,可选用的发生装置B或C。常温下,硫化氢气体是无色、有臭鸡蛋气味、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收集硫化氢气体可用向上排空气法。即可用装置D或 F。
16-1【基础】 【正确答案】 1、铁或Fe D 2、洗净擦干(合理即可) 银、铜和铁(或Ag、Cu和Fe) 3、acd CO2 c 大于
4、0.25 35% 24.5%
【试题解析】 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由弱至强的排序为:金、银、铜、锡、铁,在这“五金”中,铁的活动性最强,所以应该把金属铁的位置移到最后,则正好符合这种化学规律。
A、铁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锡,能与硝酸锡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锡,选项A不符合题意;
B、锡是氢前金属,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锡和氢气,选项B不符合题意;
C、铜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银,所以铜和硝酸银会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选项C不符合题意;
D、由于锡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弱,而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所以锡的金属活动性比锌弱,不能将锌从硫酸锌中置换出来,所以锡不与硫酸锌反应,选项D符合题意。
故填:铁或Fe;D。
厨房里的菜刀、铁锅等铁制品,可采取的防锈措施是洗净擦干,阻止铁和水的接触。将一定量的铁加入到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铁过量,铁会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铁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则滤渣中一定有的物质是银、铜和铁(或Ag、Cu和Fe),故填:洗净擦干(合理即可);银、铜和铁(或Ag、Cu和Fe)。
①选择铸造纪念币的金属材料时,需考虑该金属材料的硬度 、 耐腐蚀性 、金属价格与硬币面值的吻合度,故填:acd。
②铜和铁一样也容易生锈,铜锈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铜锈是铜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和二氧化碳的共同作用的结果,故填:CO2;
③a.灼烧样品,铜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若变黑,说明是黄铜,可以鉴别,选项a正确;
b.滴加白醋,锌可以置换出醋酸中的氢,若有气泡产生,说明是黄铜,可以鉴别,选项b正确;
c.滴加氯化钠溶液,氯化钠与铜、锌、金都不反应,无明显现象,无法鉴别开,选项c错误;
d.滴加硫酸铜溶液,锌能将硫酸铜中的铜置换出来,若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说明是黄铜,可以鉴别,选项c正确。
故选:c。
④白铜(铜镍合金)放入稀硫酸中会缓慢产生气泡,是因为白铜中的镍与稀硫酸发生反应,同时生成二价镍的化合物,该化合物为硫酸镍,该反应是镍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镍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事实说明镍的活动性大于铜,故填:;大于。
①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第3次反应已是完全反应,不再有气体产生,故第4次反应生成的的气体的质量与第3次的一样多,所以m=0.25,故填:0.25;
②设第1次实验中样品中的锌的质量为x,
这种黄铜中铜的质量分数为,
答:这种黄铜中铜的质量分数为35%。
③设50g稀硫酸的溶质的质量为y,
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故填:24.5%。
16-2【基础】 【正确答案】 1、A H2O 2、铝能与空气中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
3、将固体A中的铁粉充分反应完 Fe+CuSO4=FeSO4+Cu 4、112t
解:设最多可得到铁的质量为x,
答:最多可得到铁的质量为112t。
【试题解析】 ①选择铸造纪念章的材料需要考虑金属的耐腐蚀性、金属的硬度 、金属的价格,不需要考虑金属的导电性,故选A;
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根据“铜绿”[Cu2(OH)2CO3]化学式可知,铜绿是铜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氧气和水发生缓慢反应的结果,故填:H2O;
铝能与空气中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因此,铝制品耐腐蚀,故填:铝能与空气中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
①铝的活动性大于铁,铁的活动性大于铜,所以Ⅰ中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从流程图可以看出,固体A中含有铁和铜,铁能与稀硫酸反应,铜与稀硫酸不反应,为了回收铜,因此向固体A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的目的是将固体A中的铁粉充分反应完,故填:将固体A中的铁粉充分反应完;
②铁的活动性大于铜而弱于铝;所以Ⅰ中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故填:Fe+CuSO4=FeSO4+Cu;
见答案。
16-3【巩固】 【正确答案】 1、甲、丁 2、2b=2a+4d+c 大 176m2a=220m3d
3、CuSO4或Cu(NO3)2、CuCl2 Cu2O
【试题解析】 实验探究的目的是证明“必须有二氧化碳”,所以对比是否有二氧化碳,其余要完全一致,所以需要进行如图所示实验中的甲和丁。
由题可知,“铜绿”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铜、二氧化碳和水,则化学方程式可写成CuaObHcCdaCuO+dCO2+H2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的原子种类个数相等,即反应前后氧原子个数相等,可得b=a+2d+,化简得2b=2a+4d+c;同时,随着反应的进行,生成物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散逸到空气中,固体总质量减少,而铜元素始终处于固体之中且质量不变,则铜元素在固体中的质量分数变大;最后将产生的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测量产生沉淀的质量为m2g,即“铜绿”在加热时产生的二氧化碳与足量澄清石灰水反应产生m2g碳酸钙沉淀,可根据化学方程式算出二氧化碳的质量:设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解得x=
同时,又可以根据“铜绿”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铜、二氧化碳和水,列出化学方程式和比例关系:
解得176m2a=220m3d。
由题可知,甲为黑色固体且可以和Cu互相转化,则甲应为氧化铜,根据初中所学知识,铜不能与盐酸和稀硫酸直接反应生成氯化铜和硫酸铜,而比铜活泼的金属可从硝酸铜、氯化铜和硫酸铜中置换出铜,可知乙为硝酸铜、硫酸铜或氯化铜(硝酸铜可与铜互转化),化学式为Cu(NO3)2、CuSO4或CuCl2;又因为乙和丁不是同类物质,那么丁不能是盐,同时因为氢氧化铜不能直接和铜互相转化,丁也不能是碱,所以丁为氧化亚铜,化学式为Cu2O。
16-4【巩固】 【正确答案】 1、bd 2、 固体部分溶解,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方案二,操作简单(合理即可)
3、Cu、Cu2O 取样于试管中,加入氨水振荡,红色固体部分溶解,得到蓝色溶液
【试题解析】 分析:
根据化学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铜生成“铜绿”【化学式为Cu2(OH)2CO3】,与铜、氧气、水有关,还与二氧化碳有关;为了证明“必须有二氧化碳”,需在控制变量的基础上,选择实验b(有水、氧气、无二氧化碳)和实验d(有水、有氧气、有二氧化碳)作对比实验,故填:bd;
①由分析可知:X为碳的氧化物时,步骤Ⅱ中发生反应为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加热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②由分析可知:步骤V中铜不与稀硫酸反应,与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所以观察到的现象为固体部分溶解,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故填:固体部分溶解,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③由【查阅资料】图示及分析可知:两个方案中回收铜的质量相等,但方案一需要加热,所以方案二因具有操作简单、节能安全等优点,所以更优越,故填:方案二;操作简单(合理即可);
12.0g氧化铜用氢气还原,若红色固体只有铜,则铜的质量为;若红色固体只有氧化亚铜,则,小红得到的红色固体为9.8g(9.6g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中考】广东省2022-2023学年高三下册期末化学专项突破真题练习库(含解析),共71页。
这是一份北京市朝阳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册期末化学专项突破真题练习库(含解析),共172页。
这是一份河北省唐山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册期末化学专项突破真题练习库(含解析),共111页。